書名: 是電影,也是人生: 1970-1990年的台灣電影攝影師 (1版)
作者: 唐明珠編著
版次: 1
ISBN: 9786267193624
出版社: 書林
出版日期: 2024/03
頁數: 224
#大眾傳播
#電影
定價: 400
售價: 340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內容簡介   活躍於1970年到1990年台灣影壇的陳坤厚、陳武雄、邱耀湖、張惠恭、陳嘉謨、楊渭漢、廖本榕、郭木盛、張展、李屏賓等,可以說是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二代電影攝影師,有的拍過類型電影,有的則搭上台灣新電影的列車,成為輔佐新電影導演的要角。1980年代初期,台灣新電影躍上國際影壇,藝術成就獲得高度矚目,然而光環多集中在導演身上,除了少數幾位之外,社會大眾對大部分的攝影師都很陌生。其實這十位攝影師在電影業界都各有一席之地,他們的電影啟蒙是什麼?如何入行?專業如何養成?在前輩攝影師的教導與其作品中成長,受到的影響為何?他們又如何擺脫傳統束縛,開創自己的攝影之路?以電影史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礎資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記錄下他們的工作經歷、電影攝影專業技術樣貌與作品年表,期望藉此描繪他們精彩的電影人生,並留下珍貴的台灣電影攝影歷史。 本書特色   1.匯集十位活躍於1970-1990年的台灣電影攝影師訪問紀錄   2.呈現1970-1990年間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樣貌,以及攝影師工作經歷與人生故事   3.補充台灣電影攝影史相關資料   4.適合影視從業人員、影視相關科系師生、喜愛台灣電影的影迷閱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唐明珠   從事電影行政與企劃、電影相關策展及文字編輯等工作。愛看電影,對電影製作細節感到好奇,覺得觀察台灣電影產業很有趣,喜歡整理電影歷史碎片拼成圖,認為人生有電影很幸運。著有《台中光影紀事――這些人那些事》,編有《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台灣有影――台影新聞片中的電影》、《張羽煮海――胡金銓的動畫夢》等,以及台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線上展覽《光影燦爛如昔:聯邦與他們的電影》、《電影攝影機的故事》策展及撰稿。 目錄 前言|不再陌生 陳坤厚 陳武雄 邱耀湖 張惠恭 陳嘉謨 楊渭漢 廖本榕 郭木盛 張 展 李屏賓 後記|奇妙的旅程 感謝名單 參考書目 看更多 序 前言 不再陌生   電影的誕生是眾志成城的美好結果,當電影故事結束,戲院場燈尚未亮起的時候,片尾字幕告訴我們,這部影片有多少人投入其中。電影製作需要少則數十人,多達數百人的電影從業人員,在一定的時間裡,從一個故事梗概發展成一個劇本,經過資金籌募與建立劇組,集結製片、導演、演員、攝影、燈光、美術、服裝、場務等各部門,通力合作完成拍攝,再進入剪接、調光、配樂、混音、特效等後期作業,之後再由電影發行公司安排戲院檔期,並以各種管道為電影上映廣為宣傳,身為觀眾的我們才得以在戲院或串流平台欣賞到一部部精彩雋永的影片。   電影製作團隊目標一致,各司其職也各有功能,其中,電影攝影師在劇組中是最舉足輕重的職務。攝影師作為導演的創作夥伴,以光、影、畫面把劇本裡的故事與導演的想法、意念視覺化,具體呈現在大銀幕上,讓觀眾毫無抗拒地進入被創造出來的電影世界裡,願意相信那個世界真實存在著,進而與劇中人的際遇和情感產生共鳴,這是電影的神奇魅力。   攝影是電影的基礎工作,對觀眾而言,電影是用「看」的,攝影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的工作需要與導演、燈光、美術、服裝造型等部門討論,決定影片的調性與色彩;拍攝現場包括掌機攝影、佈光,取得導演所要求的影像;後期則包括調光,或與沖印廠溝通底片沖洗的情況等。為了確保影像最佳效果,攝影師不但要理解導演的需求,提供自己的藝術見解,利用畫面構圖、光影、攝影機運動等技術,傳遞準確的劇情內容,同時還要創造影像美學意涵,豐富影片意義。   萬一拍攝現場發生天氣不如預期或機器故障等情況,要能及時應變,解決問題,諸如此類的挑戰都是攝影師的日常。在昂貴的電影製作上,攝影師需要應付時間與製作資金,以及影片票房成績等各種壓力,可以想見他們的心理素質必定十分強大,對電影有愛,才能抱持無比熱情投入攝影工作,成就每一顆完美的鏡頭,說服與感動觀眾。   時至今日,台灣電影類型豐富,品質更見精良,看國片成為多數觀眾的娛樂選項,電影宣傳時,除了強力曝光的演員、導演,幕後攝影或美術偶爾也會成為話題。台灣電影一路走來,有膾炙人口的佳作、出色的演員,更有揚名國內外的導演,但在攝影機後面的攝影師,也許大眾熟知他們拍過的電影,卻不太認識他們。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本書是1970-1990年的台灣電影攝影師的人生故事,也以此呈現台灣電影的發展軌跡。   2003年,我擔任編輯,協助資深攝影師林贊庭先生出版《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一書,內容包括二十五位早期電影攝影師的小傳和作品年表,這觸發了我對電影攝影師的研究興趣。之後長期觀察台灣電影發展情形,引發我好奇的是,繼前輩攝影師之後,接續者有哪些人?公營的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是早期台灣電影的製作核心,1970到1990年間共生產了一百多部電影;臺灣省電影攝製場(簡稱臺製,1988年改制為臺灣電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影)在1970到1993年間也出品了十八部劇情片;而民營聯邦影業有限公司(簡稱聯邦)在1967年到1975年間也有二十九部電影產量,在這一段時期支撐了台灣電影攝影的又是哪些人呢?   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一代攝影師,如林贊庭、賴成英、洪慶雲、林文錦、林鴻鐘等,除了拍攝中影自家的電影,也被外借到其他民營電影公司拍片,他們於工作中帶出一批攝影助理(簡稱攝助),如陳坤厚、閻崇聖、孫材肅、張惠恭、廖本榕、陳嘉謨、郭木盛、張世軍、曾介圭、楊渭漢、李屏賓、呂俊銘、張展等人。同為公營片廠的臺製繼祁和熙、鄭潔之後,後繼有張瑞林、駱榮本等;中國電影製片廠(簡稱中製)則繼張進德、陳繼光、蔣超之後,還有呂恆義、范金玉、古廣源等。至於民營的聯邦,由來自中影的攝影師華慧英擔任製片廠副廠長兼技術主任,帶出子弟兵周業興、邱耀湖、陳武雄等。除此之外,當時還有遊走於中影、臺製及其他民間電影公司,自由接片的葉清標和賀用正等。   粗略來說,上述幾位可稱為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二代電影攝影師,但如陳坤厚則介於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既師承第一代攝影師,也帶出幾位後進。這些攝影師進入電影攝影行列各有因緣,有的拍過類型電影,有的則搭上台灣新電影的列車,成為輔佐新電影導演的要角。1980年代初期,台灣新電影躍上國際影壇,藝術成就獲得高度矚目,然而光環多集中在導演身上,作者論在台灣電影的論述中是顯學,許多影迷熟知某部電影是某位導演作品,但提到攝影師是誰,大家總是很難說出正確的名字。我不禁納悶,為何攝影這麼重要的職務,卻在銀幕前的燦爛光影中,模糊了他們的身影。除了少數幾位之外,社會大眾對大部分的攝影師都很陌生。   其實上述第二代攝影師都有自己的電影成績,也在業界各有一席之地,他們的電影啟蒙是什麼?如何入行?專業如何養成?在前輩攝影師的教導與其作品中成長,受到的影響為何?他們又如何擺脫傳統束縛,開創自己的攝影之路?他們如何解決攝影工作上的問題?如何看待攝影人生?對於後進的建言又是什麼?以電影史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礎資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記錄下他們的工作經歷、電影攝影專業技術樣貌與作品年表,期望藉此描繪他們的電影人生,並留下珍貴的台灣電影攝影歷史。   他們的電影,也是他們的人生,然而我們都所知太少。因此,我以四年的時間執行了攝影師訪問計畫,由於時間與資源有限,本書僅以中影、聯邦出身的十位攝影師為對象,依年紀排序,記錄陳坤厚、陳武雄、邱耀湖、張惠恭、陳嘉謨、楊渭漢、廖本榕、郭木盛、張展、李屏賓等十位攝影師。他們從1960年代陸續入行,各自經歷五年到十年的助理工作磨練後,於1970到1980年代之間開始掌機、擔綱攝影,活躍於1970到1990年的台灣影壇。五十多年來,他們總共拍攝了將近四百部電影作品,包括膠片和數位攝影。堅守攝影崗位多年後,有人退休,有人轉入電影教學,也有人轉為製片,還有人仍然在攝影線上,繼續奔走於電影之途。   訪問當下,記憶被啟動時,展開的既是攝影師們的電影工作與人生回溯,也是我們重新去認識那個時代的機會。非常感謝他們無私的分享,讓我們有機會留下那個年代的電影歷史,也謝謝他們為台灣電影所做的一切,希望本書能讓這些充滿熱情,且踏實付出過智慧、心力與歲月的電影人,不再是陌生的名字。

為您推薦

我的職業是電影字幕翻譯師

我的職業是電影字幕翻譯師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冰雪奇緣》、《醉後大丈夫》、《星際效應》、《一級玩家》的指定翻譯師! 15年翻譯老手的教戰手冊!一次揭開這個夢幻又神祕的職業內幕! 從入行、接案、收費、翻譯技巧到譯者心態,完整揭露! 美商華納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石偉明 資深影評人‧威秀影城資深公關經理 膝關節 影評人‧知名主持人 楊達敬 專業推薦 當你坐在電影院裡,看著《瘋狂亞洲富豪》裡女主角在亞洲富豪世界中奮力求生、聽著《冰雪奇緣》的艾莎高歌Let it go、迷失在《星際效應》裡感人的父女情感羈絆中,你可曾想過這些電影的字幕是誰翻的嗎? 或者說,你曾經想過電影字幕翻譯也是一種職業嗎?在家上網接案工作,不用出門打卡上班,平常還可以免費去電影院看試片,這麼夢幻的工作,你有心動想踏進來嗎? 本書作者是電影界的資深翻譯師,十多年來經手的電影近600部,作品涵蓋各種影片類型,從《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星際效應》、《黑魔女:沉睡魔咒》、《007空降危機》等商業大片,到《冰雪奇緣》、《送子鳥》等動畫片,到《醉後大丈夫》、《高年級實習生》等喜劇片,每年平均翻譯的外片多達50部。 作者將從事這一行十多年來的甘苦化作文字寫進本書中,分享一路走來的電影翻譯經驗,讓對這個行業好奇的讀者,能一窺這個工作的內幕。除此之外,作者更大方傳授各種接案實務與技巧,解答每個接案者心中最忐忑的問題,像是要怎麼進入這一行?競爭會很激烈嗎?收入穩定嗎?要如何穩定接案?絕對是新手譯者或有志從事這一行的人最實用的建議! 看完本書,你將可以學到︰ 入門基本功 R 認識電影字幕翻譯這一行 R 電影字幕翻譯的入行途徑 R 需要具備的條件、技能 實力養成術 R 如何加強翻譯能力 R 翻譯電影和翻譯書籍的差異 R 開發客戶與維繫關係 R 如何讓案件源源不絕 R 字幕譯者要遵守的職業道德 R 怎麼應對鄉民提出的批評 收穫滿載期 R 字幕譯者的自由接案生活 R 要如何靠接案維生 R 電影字幕翻譯的計價方式 R 妥善的存錢和理財規劃

原價: 300 售價: 25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掌握電影:好電影是這樣拍成的

掌握電影:好電影是這樣拍成的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00 售價: 3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閃電燈家族 1 都是閃電燈害的啦!(特別收錄:兒童心智發展最佳處方籤) (1版)

閃電燈家族 1 都是閃電燈害的啦!(特別收錄:兒童心智發展最佳處方籤)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情緒爆發,是大腦正常的生理反應? 醫師帶您了解大腦裡的情緒風暴!   孩子常莫名哭鬧讓你理智斷線? 當大家都有情緒時,你在處理的是真正的問題嗎? 情緒快爆炸時如何能盡速暫停?   兒童心智醫學專家協助你在孩子失控時 按下Reset 鍵!     「這是一本將「杏仁核」與「前額葉皮層」具體故事化的繪本,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閃電燈的電流』才是情緒爆發的原因。讓孩子在學習掌控情緒的過程中更有信心,並且感受到自己與父母有了共同需要對抗的目標,而不是對抗彼此。」── 陳麗淇 醫師     《閃電燈家族》系列,將生、心理問題具體視覺化,讓人產生連結與提醒:     大腦裡的杏仁核掌管了負面情緒中樞,在杏仁核被啟動時,人便會有較為負面的情緒與行為,最後看起來就是「生氣」。很可惜我們看不見孩子被杏仁核這個負面情緒中樞所苦,所以只能從外在生氣表現行為來處理。     本書具體「視覺化」的方式,是以閃電燈代表杏仁核,就像燈籠魚的燈籠長在外面,幫助大家建立起視覺上的連結,達到提醒的效果。     希望能讓孩子了解,知道自己不是故意的,而是受到閃電燈(杏仁核)的影響。     一方面讓孩子有台階下,讓他明白自己沒有這麼壞,一方面又可引導孩子未來一起學習做閃電燈的主人,醫師依據理論轉化為生動繪本,將孩子的生、心理問題,以具體視覺化呈現並達到提醒效果,更提供方法協助孩子擺脫杏仁核對他們的糾纏。     當我們能了解並接受,學齡前幼兒的原始情緒是多麼的普遍與激烈,那麼,或許可以支持自己度過,那些可能會被孩子情緒淹沒的時刻。     【內容簡介】   孩子的大腦和心智需要時間成熟     閃電燈家族的皮皮,發現家族不管做什麼,總會有啵啵電波互相傳送與感應。   但有時候閃電燈會不受控制亮出紅色警示燈,讓閃電家族的成員們出現與平常不同的情緒與行為反映。     像皮皮兩歲的時候,玩積木時閃電燈突然發亮,會指示皮皮把積木全部推倒;   又或是皮皮的洗頭時間,當龍頭怪噴出的水溜進耳朵裡,皮皮被嚇得閃電燈又亮了。     皮皮不想去上學時、表姊哈妮在搞破壞,或要跟爸爸媽媽分開時,他頭上的閃電燈就會冒出紅色火焰光……   這時爸爸和嗎媽該怎麼幫助皮皮呢?   【書籍資訊】   ◎六大領域分類:情緒、社會、健康、認知   ◎六大核心素養:覺知辨識、關懷合作、自主管理   ◎有注音,4-8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行閱讀。     【本系列重點】   以3重軸引導理解孩子的情緒問題:   ●從生理端__人類出生時大腦不成熟,讓孩子理解他無法調控情緒的原因並協助他轉移。   ●從心理端__孩子最常見的原始情緒與心理需求,往往來自於焦慮與忌妒。身為家長要能招架得住此刻的「攻擊(存活)」。   ●從環境端__創造一個孩子不會被責備與評價的環境,是給予安全感很重要的一環。試著讓生活環境變得創意好玩,可以讓孩子有韌性。   國內推薦     全能藝人 Ella 陳嘉樺   創作歌手 吳青峰   金曲創作歌后 徐佳瑩   臺北榮民總醫師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 科主任 陳牧宏

原價: 380 售價: 34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
閃電燈家族 2 媽媽是我的(特別收錄:兒童心智發展最佳處方籤) (1版)

閃電燈家族 2 媽媽是我的(特別收錄:兒童心智發展最佳處方籤)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獨占,是成長必要的心理需求,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都渴望被看見!   孩子常莫名哭鬧讓你理智斷線? 當大家都有情緒時,你在處理的是真正的問題嗎? 情緒快爆炸時如何能盡速暫停?   兒童心智醫學專家協助你在孩子失控時 按下Reset 鍵!     「當我們在明確的界限內適度滿足學齡前孩子的心理需求時,這將帶給他們極大的安全感,奠定獨立與自信的重要基礎。唯有心中能活著一個足夠依賴的對象,我們才能邁向真正的獨立,如同在心裡有個『家」,我們才能無懼地探索遠方。── 陳麗淇 醫師     《閃電燈家族》系列,將生、心理問題具體視覺化,讓人產生連結與提醒:     大腦裡的杏仁核掌管了負面情緒中樞,在杏仁核被啟動時,人便會有較為負面的情緒與行為,最後看起來就是「生氣」。很可惜我們看不見孩子被杏仁核這個負面情緒中樞所苦,所以只能從外在生氣表現行為來處理。     本書具體「視覺化」的方式,是以閃電燈代表杏仁核,就像燈籠魚的燈籠長在外面,幫助大家建立起視覺上的連結,達到提醒的效果。     希望能讓孩子了解,知道自己不是故意的,而是受到閃電燈(杏仁核)的影響。     一方面讓孩子有台階下,讓他明白自己沒有這麼壞,一方面又可引導孩子未來一起學習做閃電燈的主人,醫師依據理論轉化為生動繪本,將孩子的生、心理問題,以具體視覺化呈現並達到提醒效果,更提供方法協助孩子擺脫杏仁核對他們的糾纏。     當我們能了解並接受,學齡前幼兒的原始情緒是多麼的普遍與激烈,那麼,或許可以支持自己度過,那些可能會被孩子情緒淹沒的時刻。     【內容簡介】   孩子的嫉妒心?很正常!   皮皮最喜歡媽媽了!但是媽媽身邊總是黏著一堆「蒼蠅」,像是表哥、表姊、還有他的朋友Q仔;   還有洗衣機人、電鍋人、吸塵器人、電腦人、書本人,吹風機人......再加上爸爸和奶奶。   糟糕了!皮皮頭上的燈又變色了。「媽媽是我的!」皮皮忍不住大叫!   【書籍資訊】   ◎六大領域分類:情緒、社會、健康、認知   ◎六大核心素養:覺知辨識、關懷合作、自主管理   ◎有注音,4-8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行閱讀。     【本系列重點】   以3重軸引導理解孩子的情緒問題:   ●從生理端__人類出生時大腦不成熟,讓孩子理解他無法調控情緒的原因並協助他轉移。   ●從心理端__孩子最常見的原始情緒與心理需求,往往來自於焦慮與忌妒。身為家長要能招架得住此刻的「攻擊(存活)」。   ●從環境端__創造一個孩子不會被責備與評價的環境,是給予安全感很重要的一環。試著讓生活環境變得創意好玩,可以讓孩子有韌性。   國內推薦     全能藝人 Ella 陳嘉樺   創作歌手 吳青峰   金曲創作歌后 徐佳瑩   臺北榮民總醫師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 科主任 陳牧宏

原價: 380 售價: 34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
您撥打給神的電話號碼是空號 (1版)

您撥打給神的電話號碼是空號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50 售價: 383 現省: 67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