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社會中的法(Das Recht der Gesellschaft)
作者: Niklas Luhmann
譯者: 李君韜
ISBN: 9789571199511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8/12
書籍開數、尺寸: 14.8x21x3.36
頁數: 672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法律
定價: 600
售價: 540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PTS教學法:微型社會中的主題式教與學  2017 <學富>

PTS教學法:微型社會中的主題式教與學 2017 <學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80 售價: 34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
當代社會中的理性 (1版)

當代社會中的理性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鄧普頓獎」(Templeton Prize)、「京都獎」(Kyoto Prize),以及「克魯格獎」(John W. Kluge Prize)得主查爾斯‧泰勒,以政治哲學角度切入當代議題,並為其論述賦予歷史縱深與未來展望。&#xD;2016年「中央研究院講座」邀請到國際知名哲學家查爾斯‧泰勒來台演說。《當代社會中的理性》前兩講是其中央研究院講座稿的譯本,分別探討西方民主的危機以及現代社會中的世俗主義兩個重要議題。 泰勒教授主張唯有將民主重新理解為一種「目的式」過程,降低社會不平等,恢復全體人民自治的古典意涵,方能提升民主的正當性。而在多元分歧的現代社會中,宗教仍為追求超越性的重要管道,政府應該強調寬容,並公平而和諧地管理多元的宗教組織。 第三講為泰勒教授特別提供的手稿,討論西方近代理性以及道德秩序觀念的發展史,以作為其論述民主與世俗化問題時的哲學以及思想史基礎。 【目錄】 「中央研究院講座系列」序(王汎森) 「中央研究院講座系列」序(黃進興)&#xD;編者緒論:查爾斯‧泰勒關於「另類現代性」的考察(蕭高彥) 第一講 西方民主的危機? 第二講 西方民主的危機? 第三講 單在理性

原價: 290 售價: 261 現省: 29元
立即查看
社會中的藝術 (2版)

社會中的藝術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80 售價: 522 現省: 58元
立即查看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 (1版)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電視是時代的窗口,也是社會脈動的映照。在網際網路尚未崛起前,電視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也一直分享著不同社會的情感。電視,同時也是拓展視野、豐富心靈的媒介,它不僅僅是娛樂工具,也是集體記憶的載體,對個人、對社會都影響深遠。由於傳播科技帶來網路化、數位化與行動化的變革,它更使得電視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政府的監管下,還需不斷地變革去迎接險峻的挑戰。 本書集結了著者近十年來已出版的台灣電視研究主題的論文。從台灣電視50年開始,回顧電視發展的社會意涵,提出「電視不逝,只是轉型」的觀察;並從研究數位化的主題,探討如何應用策展的理念,活化影音資料庫的契機。在台灣電視60年之際,著者從科技與社會變遷觀點,研究台灣電視新聞、電視節目的發展,以及NCC成立之後對電視內容的監理。 這本專書以台灣電視數十年的發展過程為背景,從社會、科技與監管角度切入,以文獻探討與內容分析方法,深究台灣電視的時代意義,提供宏觀的研究視野與豐富資料,是研究台灣電視的學術參考之一。 【目錄】 第一章 電視研究與系列著作 壹、電視研究的多元途徑 一、電視制度與政策研究(television institutions and policy studies) 二、電視內容與意識形態研究(television content and ideology studies) 三、電視閱聽人研究(television audience studies) 四、電視科技與社會變遷研究(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studies) 五、電視製作與文化生產研究(television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studies) 貳、本書章節安排與研究取向 第二章 電視不逝,只是轉形-從科技觀點再論電視與社會的互動 壹、電視不老 貳、電視在台灣社會的發展-科技與政治、經濟及公民的角力 一、黨國壟斷、政治掛帥的廣播(broadcasting)大眾時期 二、解禁開放、經濟占領的窄播(narrowcasting)分眾時期 三、數位匯流、民眾參與的微播(microcasting)小眾時期 參、台灣社會與電視科技的使用-現代性的實踐與想像 肆、閱聽眾與電視使用-參與式文化興起 伍、結論-電視科技的必要性?第三章 數位化後電視影音資料庫之研究 壹、影音內容大量需求的時代 貳、電視台影音資料庫建置與應用 參、影音資料庫的活化與再利用 肆、應用策展(curation)作法活化電視台影音資料庫 伍、日本NHK與英國BBC活化影音資料庫案例 陸、結論第四章 24小時電視新聞頻道的發展與挑戰 壹、前言 貳、啟航-大眾傳播的電視新聞風平浪靜三台時期 參、揚帆-解禁後的分眾化電視新聞潮起潮落的多頻道時代 肆、出海-24小時電視新聞成為主流波濤洶湧惡化媒體生態 伍、海嘯-數位匯流排山倒海網路時代的電視新聞 陸、乘風破浪-電視新聞面對的挑戰與未來發展第五章 傳播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壹、前言 一、電視是科技產物也是文化形式 二、從科技能供性觀察台灣電視節目60年 貳、錄影機與彩色電視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一、錄影設備改善節目製作流程 二、彩色電視技術提升節目製作品質 參、有線電纜與衛星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的影響 一、有線電纜與衛星傳輸的科技能供性 二、有線與衛星科技衝擊電視節目的數量與製作品質 肆、數位化科技驅動電視節目製作轉型 一、數位化轉型帶來節目產製的全面挑戰 二、數位化加劇電視節目製作的困境 伍、數位匯流OTT衝擊電視節目收視與製作 一、匯流產物OTT的科技能供性 二、OTT改變收視習慣跨平台合製提升節目品質 陸、後電視時代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未來第六章 從NCC內容核處案例探討政府管制強度的演變與挑戰 壹、前言 一、電視內容「管」或「不管」都是難題 二、電視內容管制的學理基礎 貳、電視內容管制的研究範圍與內涵 一、電視內容管制機關的變遷 二、電視內容管制的相關規範 三、電視內容管制的規範類型 參、2006年至2023年電視內容核處案例分析 一、核處總案件與裁罰金額分析 二、核處案件中「警告vs.罰鍰」以及「一般頻道vs.新聞頻道」的比例 三、核處案件類型的分析 肆、由核處案例探究政府對電視內容管制強度的演變 一、管制強度演變-高度管制期、低度管制期、重點管制期 二、管制對象由財經類與綜合性頻道轉移到新聞頻道 三、從「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到「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 伍、數位匯流下電視內容管制的挑戰 一、電視內容管制、去管制與再管制,亟需與時俱進的法規 二、電視內容管制面臨的挑戰

原價: 360 售價: 324 現省: 36元
立即查看
失聰者: 心理、教育及社會轉變中的觀點 (1版)

失聰者: 心理、教育及社會轉變中的觀點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50 售價: 383 現省: 67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