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72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透過心理學,成就你想要的人生 ★書寫儀式,啟動前額葉★ 激發最深層的自我潛能 打開這本書,就是你人生下一個階段的第一天。 3步驟引導╳13組靈魂提問╳2組覺察書寫 雪力:「好希望更早一點開始自我覺察,更早理解問題並不一定是事情本身,而是我怎麼看待它?」 出版了《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之後,許多人發問:「知道了自己的MBTI,然後呢?」 在成為MBTI國際認證講師之前,雪力真正的背景是組織心理學碩士,多年來為組織、團體或公司做教練。她一直在被教練者身上看到以前的自己,陷入情緒風暴,不斷精神內耗。 雪力深知,透過MBTI找到自己只是第一步。想要自我成長,需要先看到內在盲點,以及壓抑、不想面對的情緒,才能完整成為真正的自己。 ▋我可以設計自己的人生嗎? MBTI是理解自己天生思維模式的工具,但人生碰到的許多挑戰與關卡,更多來自於原生家庭與人生經驗,「我」這個單位的組成,絕對是複雜而立體的。 這本書透過心理學挖掘那些組成「我」的元素,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角度,落實自我覺察,設計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為何一本書、搭配一本手帳呢? 作為一名教練,雪力深知「覺察」並非聽了、看了,就懂了。閱讀可以啟發我們,但仍需要書寫來深化覺察。 精裝套組分為書與手帳,書能幫助我們理解心理學理論與概念,再透過手帳中的自問自答,讓資訊轉換為真正的覺察行動。 手帳中共有13道題目,是雪力從歷年累積的個案中,淬煉出實際有效的題目。我們透過書寫,可以將情緒從大腦的邊緣系統(杏仁核)轉移到我們的執行系統(前額葉)。 書寫過程可能萌發悲傷、憤怒、失望、迴避......,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正是理解自我的線索,唯有由內而外修復自癒,方能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life is not just about surviving, it’s about flourishing. 覺察說來簡單,卻鮮少人能做到。 然而,沒有覺察, 每天就只是應付人生。 正是時候停下來, 看看自己怎麼了? 透過書寫與深層意識連結, 鍛鍊覺察的肌肉, 就足以啟動改變的契機。 「內在自癒」精裝套組,包含1本書、1本精裝手帳、8張邀問信箋、2張感恩小卡,完成專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書。 ◇◇一本書/解鎖之書◇◇ 與其問自己「出了什麼問題」,不如讓心理學成為工具,探索「哪些事,是為了我的成長而發生」。 三步驟,用心理學幫助自己: 1現在:我真的認識自己嗎? 2過去:我,發生過什麼? 3未來:我想要成為怎樣的自己? ◇◇一本精裝手帳/解鎖之寫◇◇ ▍左翻為「探索手帳」 透過13個靈魂提問,往記憶裡探索,向重要他人提問,組成一面鏡子,探照自我的真實模樣。 ●我用「什麼」來定義自己? ●請他人寫下「眼中的我」 ●寫一封信,給自己的內在 ●寫下我的專屬墓誌銘…… ▍右翻為「覺察書寫」 跟著雪力的指引,寫下「反思筆記」、「夢境記憶」,從潛意識吐露的訊息,覺察到更多的自己。 雪力:「希望你能從檢視與整合自己的過去、現在的樣貌,以及期待的圖像,成為舒服、健康、完整的自己。」 本書特色 ▋專業設計覺察流程:現在─過去─未來3步驟,用心理學成就人生。 ▋日本進口上質道林:舒適書寫手感,顯色效果絕佳。 ▋方背硬殼精裝雙封:質感精裝、180度真正攤平、雙封面特殊設計,燙銀鏡面開啟面對自我。 ▋隨附8張專屬邀問信箋、2張感恩小卡:邀請與回饋,收集、了解並感謝生命重要他人的心意。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博客來2023最熱趨勢話題作家 ★讀墨2023年度人氣作家 【目錄】 【解鎖之書】 作者序 人一生擁有的特權是――成為真正的自己 Part1.【現在】 我真的,認識自己嗎? Now 現在 開始覺察真正的自己 什麼都做到了,我卻不快樂── 從潛意識的探索,開啟覺察之路 我們的身與心,其實都需要覺察 每一個故事,都有千百種敘述方式 你的故事,是否延續了某個劇本或主角「原型」? 其實,人生沒有所謂的「完美劇本」 Part2.【過去】 我,發生過什麼? Past 過去 曾經的我,怎麼了? 那些低潮,都是成長的痕跡 我,怎麼會遇上低潮? 我該怎麼做,才能走出情緒低谷? 專注自己,找回自信與快樂 Part3.【未來】 我想要成為「 」的自己! Future 未來 為自己,創造真正想要的人生 此刻的覺察,是為了未來的自己 真正的你,既複雜又獨特 預測未知,或是準備好迎接它 想要的人生,我真的可以擁有嗎? 失去熱情的我,又該怎麼辦? 後記 從自己出發、以自己為核心 【精裝手帳】 /探索手帳/ 如何使用這本手帳? Part 1【現在】我真的,認識自己嗎? STEP 1 自我覺察 Q1、我用「什麼」來認識自己? STEP 2 原廠設定 Q2、那些我喜歡的與討厭的_____ Q3、我的身與心,好嗎? Q4、現在的人生,我滿意嗎? Part2.【過去】我,發生過什麼? STEP 3 逆向回顧 Q5、那些照顧過我的人們 Q6、我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Q7、曾經的才能與夢想 Q8、我擁有些什麼? Q9、想對自己說的話 Part3.【未來】我想要成為「 」的自己! STEP 4 設計人生 Q10、寫下我的專屬墓誌銘 Q11、設計我的人生 Q12、練習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恐懼 Q13、為自己劃好底線 /深層書寫/ 如何書寫自己都不知道的自己? 如何使用反思筆記與夢境紀錄? 反思筆記‧夢境記錄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劉吶鷗的視覺化小說為何會從台灣登陸到上海租界?穆時英如何運用小說視覺化表述,表現上海貧富懸殊的半殖民地處境? 張愛玲又如何以這種方法對傳統和現代中國做出觀察與反思? 小說作為現代中國人想像、敘述「中國」的開端,由梁啟超提倡「新小說」起,經歷了過百年的變化。不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小說的種種改變均與現代中國社會各方面的變化息息相關。王德威在一九九三年提出關注「想像中國」的議題,思考國人怎樣通過小說這種敘事模式去想像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在《視覺、性別與權力:從劉吶鷗、穆時英到張愛玲的小說想像》一書中,作者梁慕靈以「視覺性」的角度,審視小說另一種想像中國的方法,目的在於重現當時在殖民地台灣和半殖民地上海中成長的新一代作家,他們「想像中國」的「新」角度,並重點分析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的小說,觀察這些小說怎樣以「視覺」的方式來想像中國,這種方式又如何反映和形塑中國的現代經驗。 三○年代興起於上海的新感覺派當中,劉吶鷗和穆時英的小說具有強烈的視覺化表述特徵。這種小說表述模式並不是完全由中國本土文化場域所孕育,而是劉吶鷗這位台灣人經過迂迴的路線引入。這種新的小說表述模式帶來了新的想像方法,原因在於它是經由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到本土化的複雜過程而生成。《視覺、性別與權力》探討穆時英和張愛玲怎樣改造和「模擬」「殖民者凝視」,表現出新一代對「現代」中國的想像。梁慕靈認為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三位作家的「模擬」策略,由於時代和位置的不同而顯出差異,但是這種「模擬」並不是純粹的複製,而是一種再創造,顯示的是有別於主流的「另一種」想像中國的方法。本書關注上述三位作家在小說、電影、理論和翻譯方面如何展露一種新的想像模式,他們為中國現代文學場域引入並創造了「另一種」的想像中國的方法,顯示了中國現代小說在現實主義的陳述模式和浪漫主義的抒情模式以外,尚有其他方式去構想和建築現代中國。 《視覺、性別與權力》輯一以翻譯和視覺性的角度討論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三位作家的小說創作。第二章首先探討曾經歷日治時期的臺灣作家劉吶鷗,其富有殖民地色彩的成長背景,使這位臺灣作家的作品具備多元現代性的特質,包含了歐洲、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的語言和文化特徵。第三章討論中國三○年代興起於上海的新感覺派,當中劉吶鷗和穆時英的小說具有強烈的視覺化表述特徵。第四章討論了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的小說怎樣以「電影視覺化表述」去想像他們心目中的中國。第五章則探討中國三、四○年代興起的現代主義思潮,如何為中國現代文學場域引入了具有殖民主義文學特質的小說,當中的視覺意識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的小說。 輯二以張愛玲為研究焦點,從性別、視覺、離散及地域的角度討論張愛玲的作品具有怎樣的獨特性。第六章以記憶為題,探討在張愛玲整個小說創作生涯中,具有傳承經驗作用的「講故事」敘述模式的衰亡過程,以及這種模式衰落以後,張愛玲的小說如何轉化成「小說」模式的經過,從而思考當中記憶與歷史的關係。第七章探討張愛玲的電影劇作如何一方面採納通俗劇模式,另一方面卻以不同的「技巧」去逐步改變觀眾╱讀者對這一模式的渴求。第八章關注張愛玲作品如何表現她心目中的香港。第九章以離散的角度討論張愛玲後期小說的風格。第十章則以離散及女性自傳體小說的角度,討論張愛玲後期作品的特色和意義。 【目錄】 第一章 想像中國的另一種方法輯一 第二章 混種文化翻譯者的凝視──劉吶鷗對殖民主義文學的引入和轉化 第三章 由翻譯到「模擬」──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視覺性」 第四章 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電影視覺化表述」的確立、本土化與改造 第五章 性別觀看與殖民觀看──從穆時英到張愛玲小說的「視覺性」變化輯二 第六章 從「講故事」到「小說」──張愛玲小說中的記憶轉化 第七章 「反媚俗」──張愛玲電影劇作對通俗劇模式的超越 第八章 他者‧認同‧記憶──張愛玲的香港書寫 第九章 張愛玲的離散意識與後期小說風格 第十章 張愛玲後期作品中的女性離散者自我論述 第十一章 終章附錄 參考書目 論文初出一覽 致謝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