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論拒絕履行
作者: 李建星
ISBN: 9789575111144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9/08
書籍開數、尺寸: 15x21x1.37
頁數: 264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定價: 350
售價: 315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拒絕與再造-兩岸現代漢詩論評

拒絕與再造-兩岸現代漢詩論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180 售價: 153 現省: 27元
立即查看
先秦道家哲學中「自然」的理論意義 (1版)

先秦道家哲學中「自然」的理論意義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探討先秦道家的「自然」思想,內容扎實、討論深入,並且能與學界相關研究做出對話。是目前有關先秦道家「自然」思想方面最完整加以討論的著作。——臺大哲學系系主任   林明照     「自然」作為哲學範疇是始於先秦典籍。而《老子》的思想體系中,「道」是最高範疇,而老子雖然論及「自然」,但「自然」的定位為何?似乎仍有待釐清。     「道」是老子學說的基石,自然主義則是老子學說的靈魂,離開了這兩個東西,我們就無從了解老子的思想。——前臺大哲學系教授   陳鼓應     「自然」似乎應該有機會成為與「道」、「理」、「性」等概念同等重要的定位,但事實上卻沒有。本書因此嘗試論證「自然」為道家核心範疇同時闡釋其意義。擬分別就先秦《老子》、《莊子》、《文子》、《列子》、《黃帝四經》、《管子》、《鶡冠子》、《呂氏春秋》以及漢代《淮南子》等九本典籍進行探討,進而體現老學、莊學、黃老道家、稷下道家等思想體系中,「自然」始終居於先秦道家核心定位,並呈現其內蘊的哲學意涵。 【目錄】 五南「博士論文書系列」出版例言  誌記—「博碩論文書系列」出版緣起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主題  第三節 研究步驟及方法  第四節 文獻回顧  第二章 先秦道家典籍涵攝「自然」引文之詮釋、關涉議題及範疇  第一節 先秦道家典籍涵攝「自然」引文之詮釋  第二節 先秦道家典籍「自然」之價值側重、範疇及演變脈絡  第三節 先秦道家八本文獻之「自然」義理型態 第三章 「自然」為道家核心範疇之檢視原則  第一節 《老子》「自然」之「表層結構具體解釋」  第二節 《老子》「自然」之「深層結構義理解釋」  第三節 《老子》「自然」之「整體結構真實解釋」  第四節 「自然」為核心範疇之檢視原則  第五節 「自然」為核心範疇之哲學向度  第四章 詮釋方法的反思及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  第一節 「道」、「自然」的詮釋方法論反思  第二節 「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虛」、「實」之間的辯證運動歷程  第三節 「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道」、「氣」之間的即道即氣  第四節 「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道」、「物」之間的即道即物  第五節 依據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探究道家存有論層次 第五章 「人法自然」與道心體證的開展  第一節 對身心執定、社會價值異化的反思與批判  第二節 由工夫至境界—「即身心雙修以言自然」的實踐進路  第三節 「自然」在實踐工夫中所體現的境界向度  第六章 「自然」的人文政治意義—無為  第一節 典範論概述  第二節 道家「無為」思想的四種典範  第三節 原始道家、黃老道家、稷下道家之「無為」典範的必要張力與範式轉換  第四節 「無為」的入世關懷  第七章 「自然」的倫理觀與氣論  第一節 「上德」的人文倫理意義  第二節 「自然」的倫理向度基礎模型以及入世關懷  第三節 氣論型態的自然觀—倫理向度如何可能的實踐基礎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道家「自然」研究之反思一:以張立文「中國哲學邏輯結構研究法」與「範疇解釋學」為例  第二節 道家「自然」研究之反思二:關於「自然」何以未能受到應有重視之原因探究  第三節 道家「自然」研究之反思三:關於人文自然與儒道對話  第四節 總結  參考書目  謝辭 看更多

原價: 540 售價: 459 現省: 81元
立即查看
當代論語選讀 (1版)

當代論語選讀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想了解中華文化必先讀《論語》,讀《論語》可從本書入門!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要記錄在《論語》中。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     兩千多年來,時空環境截然不同,為順應時代,   作者選擇適合當代中國人需要的《論語》內容,   簡單加以注釋,並譯成白話文。   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超凡入聖的智慧,   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的話,置於今日,仍是金科玉律,   重讀《論語》,除了個人,國家社會政治也會受益匪淺——     「君子寬容而不結黨營私,   小人結黨營私而不寬容。」     「用政令治理百姓,用刑罰使他們整齊劃一,   人民只會避免觸犯刑罰,可是沒有羞恥心。   用道德治理百姓,用禮節約束他們,   人民有羞恥心,而且人格端正。」      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   孔子說:「用正直的人,不用邪惡的人,百姓就服從。   用邪惡的人,不用正直的人,百姓就不服從。」 【目錄】 前言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看更多

原價: 300 售價: 22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臺灣創業型大學之發展:理論與個案 (1版)

臺灣創業型大學之發展:理論與個案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臺灣創業型大學之發展:理論與個案》這本專書詳細闡述了臺灣創業型大學的發展歷程,從理論基礎、政策與組織發展、商業化策略的分析,與成功要素的剖析,均有深入探討。     本書回顧了發展創業型大學相關的8大重要理論,其中包括:(1)三絞螺旋創新模型(Triple-Helix Model of Innovation)、(2) 體制理論(Institutional Theories)、(3) 科學治理(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4) 科技經濟學(Econom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5)學術創業(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6) 產學合作(Industry-University Relation)、(7)寬裕資源論(Organizational Slacks)、與(8)組織雙元(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等理論內容。書中提出的研究架構包括創業型大學的三個前置因子、四大商業化策略及其綜合性績效評估。前置因子涵蓋體制、組織及個人層面;商業化策略則包括專利活動、技術授權/移轉、產學合作及新創事業。研究指出,這些商業化策略間的相互影響對創業型大學的教學-研究-商業化績效至關重要。     書中分析了遠東科技大學(已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逢甲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已更名為陽明交通大學)五所大學的案例,深入解析各校在推動創業型大學過程中的前因、過程及對各校發展成創業型大學的結果與影響。     整體而言,本專書具備豐富的理論基礎,還結合了實務個案,希望為推動創業型大學的研究者,以及大學研發、產學合作、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主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目錄】 作者簡介 推薦序一 創業型大學 ?! 別鬧了,校長先生!/陳振遠 推薦序二/洪世章  推薦序三/林博文  作者序一/張元杰  作者序二/蔡林彤飛 作者序三/吳慈榕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創業型大學的發展、趨勢及重要性  第二節 研究缺口與研究目的  第三節 章節架構  第2章 創業型大學發展的理論基礎與發展架構  第一節 創業型大學  第二節 創業型大學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創業型大學的前置背景因素  第四節 創業型大學的商業化策略  第五節 創業型大學的績效與相互作用  第六節 發展架構  第3章 臺灣創業型大學的發展現況  第一節 臺灣科學治理與大學治理的體制轉變  第二節 臺灣大專院校創新創業現況  第三節 個案研究說明  第4章 個案一:私立遠東科技大學(目前已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分析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5章 個案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6 章 個案三:私立逢甲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的執行狀況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7章 個案四:國立清華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8章 個案五:國立交通大學(目前已更名為陽明交通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執行狀況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9 章 個案比較與討論  第10 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貢獻  第二節 研究發現 第三節 建議 參考文獻  看更多

原價: 480 售價: 408 現省: 72元
立即查看
AI時代的計算機概論(2026最新版) (1版)

AI時代的計算機概論(2026最新版)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s in the AI Era   經典暢銷教科書,導入AI,全新改版!   提供用書教師相關的教學資源   資訊科技的不斷創新,人工智慧的大放異彩,ChatGPT的橫空出世,以及雲端運算、大數據、區塊鏈、5G與物聯網的應用呈現爆炸性的成長,這股趨勢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模式與工作型態。   針對這些變革,本書除了涵蓋資訊科學的核心知識與實務應用,更將下列熱門的主題融入適當的章節,無論您是剛進入大學的新生、準備參加碩士班考試或國家考試的人士,本書都可以為您的學習與職涯奠定扎實的學理基礎,並掌握最新的資訊發展趨勢:   ■ 人工智慧、AI PC、AI伺服器、CPU vs. GPU vs. NPU、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元、神經網路、前饋神經網路 (FNN)、卷積神經網路 (CNN)、循環神經網路 (RNN)、生成式AI、生成對抗網路 (GAN)、擴散模型、Transformer模型、大型語言模型 (LLM)、ChatGPT、Copilot、Midjourney、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自駕車、機器人、仿生機器人。   ■ 量子電腦。   ■ 虛擬實境 (VR)、擴增實境 (AR)、混合實境 (MR)、延展實境 (XR)。   ■ 物聯網 (IoT)、智慧物聯網 (AIoT)、工業物聯網 (IIoT)、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庭。   ■ 區塊鏈、加密貨幣、冷熱錢包。   ■ 網路霸凌、灌爆臉書、人肉搜索、網路公審、公布監視器畫面、散布假新聞、使用深偽 (deepfake) 技術製造假影片等行為的法律責任,歐盟人工智慧法案、AI訓練模型是否侵權,以及AI創作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 本書特色     豐富圖表:透過拍攝精緻的產品照片及豐富圖表,提升學生的理解程度。   資訊部落:透過資訊部落,對其它專業的技術或議題做進一步的討論。   隨堂練習:透過隨堂練習,讓學生即刻驗證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   本章回顧:各章末提供簡短摘要,幫助學生快速回顧內容。   學習評量:各章末提供學習評量,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或做為課後作業之用。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電腦的發展過程 1-2 電腦系統的組成 1-3 電腦的類型 1-4 資訊科技所衍生的社會與道德議題 第2章 人工智慧與其它新發展 2-1 人工智慧 2-2 機器學習 2-3 深度學習 2-4 生成式AI 2-5 機器人 2-6 VR、AR、MR 與 XR 2-7 自駕車 2-8 區塊鏈 2-9 量子電腦 第3章 數字系統與資料表示法 3-1 電腦的資料基本單位 3-2 數字系統 3-3 數字系統轉換 3-4 整數表示法 3-5 浮點數表示法 3-6 文字表示法 3-7 圖形表示法 3-8 聲音表示法 3-9 視訊表示法 第4章 電腦硬體 4-1 處理單元 4-2 記憶單元 4-3 輸入單元 4-4 輸出單元 4-5 電腦元件的使用與故障排除 第5章 電腦軟體與作業系統 5-1 軟體的類型 5-2 開放原始碼軟體與 App 5-3 程式語言 5-4 作業系統簡介 5-5 作業系統的功能 5-6 作業系統的技術 5-7 知名的作業系統 第6章 電腦網路 6-1 網路的用途 6-2 網路的類型 6-3 網路的運作方式 6-4 OSI 參考模型 6-5 網路拓樸 6-6 網路傳輸媒介 6-7 網路相關設備 6-8 區域網路標準 第7章 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 7-1 無線網路簡介 7-2 無線個人網路 (WPAN) 7-3 無線區域網路 (WLAN) 7-4 無線都會網路 (WMAN) 7-5 行動通訊 7-6 衛星網路 第8章 網際網路 8-1 網際網路的起源 8-2 連上網際網路的方式 8-3 網際網路的應用 8-4 TCP/IP 參考模型 8-5 網際網路命名規則 8-6 網頁設計 第9章 雲端運算與物聯網 9-1 雲端運算 9-2 物聯網 9-3 智慧物聯網 第10章 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 10-1 電子商務的意義 10-2 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 10-3 電子付款系統 10-4 網路交易的安全機制 10-5 行動商務 10-6 網路行銷 10-7 行動行銷 第11章 資料庫與大數據 11-1 資料的階層架構 11-2 資料庫模式 11-3 資料庫操作實例 11-4 資料倉儲 11-5 大數據 第12章 資訊系統 12-1 企業的組織層級 12-2 資訊系統的架構 12-3 資訊系統的重要性 12-4 資訊系統的類型 第13章 資訊安全 13-1 OSI 安全架構 13-2 資訊安全管理標準 13-3 網路帶來的安全威脅 13-4 惡意程式與防範之道 13-5 常見的安全攻擊手法 13-6 加密的原理與應用 13-7 資訊安全措施 第14章 資訊倫理與法律 14-1 資訊倫理 14-2 電腦犯罪 14-3 資訊隱私權 14-4 智慧財產權

原價: 620 售價: 527 現省: 93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