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作(編/譯)者 : 王萬拱‧朱穗君‧李玉英‧林耀堅‧邱瑞宇‧邱春惠‧黃武章‧張如燕 編著 出版年份 : 2021 ISBN : 9789863783022 書號 : 000353 幾色 : 1 規格 : 8K 發行公司 : 高立圖書 版權日期 : 2021/09/01 版次 : 三版發行 頁數 : 224 本書係針對科技大學及技職院校農工學院學生之普通化學實驗所設計,明確指引同學對儀器的操作技巧及現象之觀察,並且對於濃度、分子模型以及基本化學原理之觀念建立有相關之實驗規劃。 目錄 常用儀器介紹 玻璃器皿的洗滌 化學儀器藥品管理辦法 實驗室安全守則 固體藥品標籤說明 液體藥品標籤說明 實驗1 常用器材的校正 實驗2 混合物分離 實驗3 物體密度 實驗4 固體含水率測量 實驗5 質量守恆定律 實驗6 化學式的測定 實驗7 定組成定律 實驗8 電解質與導電度測定 實驗9 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10 溶液的配製 實驗11 製作無字天書 實驗12 波以耳定律 (Boyle's law) 實驗13 蒸氣密度測量法 實驗14 反應熱測定 實驗15 色層分析 ─ 濾紙色層分析 實驗16 物質溶解度與共離子效應 實驗17 分子模型 (一) 簡易分子模型 實驗18 分子模型 (二) 有機分子模型 實驗19 皂化反應 實驗20 化學平衡 實驗21 酸溶液的稀釋及pH值的量測 實驗22 pH值的測定 實驗23 酸鹼滴定 實驗24 氧化還原滴定 實驗25 水的硬度與軟化 附錄A pH Meter 附錄B 水分計使用說明 附錄C 分光光度計使用說明 附錄D 天秤操作流程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篇為基礎生物技術實驗,共 10 個實驗章節,其內容有:顯微鏡之原理及動植物細胞觀察、細菌培養技術、細菌之染色觀察及數量計數、水池中的浮游生物觀察、真菌和地衣的觀察、被子植物的營養器官、線形動物的觀察 ── 線蟲和蛔蟲、環節動物的觀察 ── 蚯蚓與沙蠶、魚類骨骼標本製作、蛙的解剖及蛙骨標本製作等。第二篇為進階生物技術實驗,共 10 個實驗章節,其內容涵蓋:植物與昆蟲的共同演化、淡水域水質與生物相群聚的調查、植物細胞之有絲分裂、植物的減數分裂、光合作用與植物色素分析、發酵作用、DNA 模型製作、細菌 DNA 之純化、DNA 之電泳分析、酵素連結免疫分析法等實驗內容。 本書融合生物學與生物技術之相關實驗內容,不僅能增進學生對生物學實驗之興趣,亦可強化學生的生物技術專業知識與訓練。本書之架構特色適合一學期的課程規劃,除了於內文詳述實驗目的、原理與實驗步驟外,另外加入三個附錄,包含:附錄 A 實驗報告之撰寫與附錄 B 生物統計運用,可增廣學生學習研究方法之領域;最後為附錄 C 實驗結果與討論,將實驗結果、討論與問題編排成標準實驗報告之撰寫格式,以方便學生直接填寫及繳交實驗結果報告。 【目錄】 基礎與進階生物技術實驗安全須知 第1篇 基礎生物技術實驗 實驗1 顯微鏡之原理及動植物細胞觀察 實驗2 細菌培養技術 實驗3 細菌之染色觀察及數量計數 實驗4 水池中的浮游生物觀察 實驗5 真菌和地衣的觀察 實驗6 被子植物的營養器官 實驗7 線形動物的觀察 ── 線蟲和蛔蟲 實驗8 環節動物的觀察 ── 蚯蚓與沙蠶 實驗9 魚類骨骼標本製作 實驗10 蛙的解剖及蛙骨標本製作 第2篇 進階生物技術實驗 實驗11 植物與昆蟲的共同演化 實驗12 淡水域水質與生物相群聚的調查 實驗13 植物細胞之有絲分裂 實驗14 植物的減數分裂 實驗15 光合作用與植物色素分析 實驗16 發酵作用 實驗17 DNA模型製作 實驗18 細菌DNA之純化 實驗19 DNA之電泳分析 實驗20 酵素連結免疫分析法 附 錄 附錄A 實驗報告之撰寫 附錄B 生物統計運用 附錄C 實驗結果與討論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物理教學小組合力編著,綜合了小組內各位任課教師在多所大學、科大、技術學院任教的教學經驗與心得。 全書共有26個實驗,包含了量測工具使用,以及力學、運動、電學、電磁、光學等領域的實驗,務求讓學生在實驗中印證物理學課程中的重要學理,加深理解及學習印象,透過物理教學及實驗操作,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充分掌握物理學原理。 每個實驗分為【實驗教學講述】與【實驗心得報告】兩大單元。實驗教學包括實驗目的、儀器、原理與實驗步驟的說明;實驗心得報告可供學生紀錄實驗過程、數據,並撰寫實驗結果。心得報告設計裁切虛線,學生可裁下作為實驗紀錄與結果撰寫用,方便教師批閱。 書末收錄了光電計時器、智慧型計時器、示波器等書中實驗所需儀器的使用或操作說明。 第十三版更換更為適用的實驗儀器以優化實驗步驟,讓敘述更加一目了然且容易操作。 【目錄】 物理實驗課基本資料 物理實驗室安全與衛生管理規則 物理實驗室管理規則 物理實驗報告撰寫須知 物理實驗報告 實驗01 游標測徑器與螺旋測微器的使用 實驗02 剛體靜平衡實驗 實驗03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實驗04 自由落體運動 實驗05 向心力實驗 實驗06 斜面加速度運動 實驗07 碰撞實驗 實驗08 轉動慣量測定與角動量守恆 實驗09 楊氏係數測定(彎曲式) 實驗10 簡諧運動 實驗11 表面張力測定實驗 實驗12 氣柱共鳴 實驗13 熱電動勢 實驗14 三用電表的使用 實驗15 等電位線及電力線分布 實驗16 電阻定律實驗 實驗17 克希荷夫定律 實驗18 電位測定實驗 實驗19 地磁測定實驗 實驗20 亥姆霍茲線圈磁場測定 實驗21 感應電動勢測定實驗 實驗22 法拉第感應定律 實驗23 光線的軌跡 實驗24 光的干涉 實驗25 光的反射、折射與偏振 實驗26 光的繞射 附錄一 統計分析 附錄二 數位型三用電表使用說明 附錄三 GLX使用說明 附錄四 光電計時器使用說明 附錄五 智慧型計時器使用說明 附錄六 示波器的操作說明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普通物理實驗—探究式實驗與數據分析 2版 作(編/譯)者 : 黃明輝 著 出版年份 : 2022 ISBN : 9789863783589 書號 : 000739 幾色 : 1 規格 : 16K 發行公司 : 高立圖書 版權日期 : 2022/09/01 版次 : 二版發行 頁數 : 272 目錄 第一章 測量與有效數字 實驗0A 測量與有效數字 第二章 統計與機率分佈 實驗0B 測量與統計 第三章 不確定度與不確定度傳遞 實驗1 測量密度 第四章 自動化測量系統 -- Pasco系列 實驗2A 儀器練習--SW850 & Capstone 實驗3 加速度與摩擦係數 第五章 實驗設計 實驗4A 牛頓定律 -- Fa正比 實驗4B 牛頓定律 -- ma反比 第六章 紀錄與報告 第七章 數據分析與作圖 實驗5A 光閘校正 實驗5B 碰撞與動量能量守恆 實驗6A 力矩與角加速度 實驗6B 轉動慣量 (1) 實驗6C 轉動慣量 (2) 實驗7A 虎克定律 實驗7B 簡諧運動 實驗8A 單擺 實驗8B 複擺 實驗9 測量重力加速度 實驗10 阻尼振盪 實驗11 導熱係數 實驗12 熱膨脹係數 實驗13 熱輻射 實驗14 氣體定律 實驗15 熱引擎 實驗16 光平方反比律 實驗17 偏振光與馬呂思定律 實驗18A 干涉 實驗18B 繞射 實驗19A 歐姆定律 實驗19B 克希荷夫定律 實驗20A 電阻電容充放電特性曲線 實驗20B 電阻電容濾波性 實驗21A 電阻電感充放電特性曲線 實驗21B 電阻電容電感的共振 實驗22A 地磁場 實驗22B 線圈的磁場 實驗22C 手機測量磁場 實驗23A 磁阻與法拉第定律 實驗23B 勞侖茲力 實驗24 變壓器 實驗25 原子光譜 實驗26 光電效應 附錄1 勘誤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商品描述 本書特色 ●利用App Inventor 2,搭配智慧型手機的各種感測器與計算能力,實作經典物理實驗。 ●本書分成第一部分的基礎篇(1~6章)與第二部分的應用篇(7~13章): - 基礎篇主要聚焦於程式語言基礎,包括宣告變數、邏輯判斷、迴圈、陣列,以及子程式等基本概念。每章節都搭配簡單有趣的App範例實作,可作為K12學習程式的啟蒙教材。 - 應用篇聚焦於不同物理實驗主題App的開發,讀者可視需求進行學習,並加以應用。 內容簡介 近年來,利用智慧型手機進行物理實驗的自動化量測,已經蔚為一股風潮。這是因為智慧型手機內建多種感測器,例如加速度感測器、方向感測器( 陀螺儀)、磁場感測器、光感測器、距離感測器,甚至是氣壓感測器等等。善用這些感測器並結合相關App,將可用來取代昂貴的實驗儀器,使實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儘管如此,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物理實驗量測App,主要倚賴國外開發者,缺乏相關的教材,引導教師或學生自製App讀取實驗物理量,並進行後續分析。呼應108 課綱的探索與實作精神,課程應回歸科學研究的本質:發現並提出問題、設計模型,動手建立工具、進行實驗,以獲得解答。因此,學習撰寫量測App有其必要性,並可引起學生對程式語言的學習動機與熱忱,合乎現代教育跨領域合作的趨勢( 資訊科學與物理的跨領域學習)。本書的目的,即是採用圖控式的App Inventor 2,開發簡易的物理量測App,藉以讓讀者熟悉相關App的開發原理,進而誘發學習物理與程式語言的興趣。 為了讓書籍的編排更有系統,我們將本書分成第一部分的基礎篇(1~6章)與第二部分的應用篇(7~13章)。基礎篇主要聚焦於程式語言基礎,包括宣告變數、邏輯判斷、迴圈、陣列,以及子程式等基本概念。每章節都搭配簡單有趣的App範例實作,可作為K12學習程式的啟蒙教材。而應用篇則聚焦於不同物理實驗主題App的開發,讀者可以視需求進行學習,並加以應用。 目錄大綱 基礎篇 Chapter 01 Hello App Inventor 2 Chapter 02 急速狂點 Chapter 03 剪刀石頭布 Chapter 04 數字記憶對戰 Chapter 05 指尖彈球 Chapter 06 好運籤筒 應用篇 Chapter 07 感測器元件與物理實驗概論 Chapter 08 閃頻現象與應用 Chapter 09 加速度量測App Chapter 10 光照度平方反比實驗 Chapter 11 馬呂士定律實驗 Chapter 12 理想氣體方程式 Chapter 13 斯蒂文壓力定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作(編/譯)者 :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所 編著 出版年份 : 2020 ISBN : 9789863780427 類別 : 物理 書號 : 000731 幾色 : 1 規格 : 16K 發行公司 : 高立 版權日期 : 2020/08/01 版次 : 五版四刷 頁數 : 176 本書專為搭配普通物理實驗課程所編寫,期望學生能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及做好本書報告,即能達成下列幾個目標: 1. 仔細視察物理現象。 2. 驗證物理定律。 3. 正確使用物理儀器。 4. 精確測量物理量。 5. 分析實驗數據。 6. 培養科學的態度及創造能力。 7. 將物理實驗所學,應用於專業課程及日常生活中。 目錄 實驗時應注意的事項 緒 論 上篇 實驗 P1 長度之測定 實驗 1 經驗方程式 實驗 2 簡諧運動 實驗 3 表面張力 實驗 4 等加速度運動 實驗 5 楊氏彈性系數 實驗 6 碰撞實驗 實驗 7 轉動慣量之測定 實驗 8 熱平衡 實驗 9 熱膨脹係數 實驗 10 熱電偶電動勢 實驗 11 黏滯係數 實驗 12 波 動 下篇 實驗 P2 電儀表之使用及歐姆定律 實驗 1 克希荷夫定律 實驗 2 電力線描繪及惠斯登電橋測電阻 實驗 3 電容器之充放電 實驗 4 靜電實驗 實驗 5 電子荷質比之測定 實驗 6 螺線管中磁場實驗 實驗 7 地磁測量 實驗 8 示波器之使用 實驗 9 折射率測量 實驗 10 球面鏡成像 實驗 11 薄透鏡成像 實驗 12 物理光學 實驗 13 光電效應實驗 附 錄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作(編/譯)者 : 蔡政男‧林燈河‧陳國昭 編著 出版年份 : 2020 ISBN : 9789863782643 書號 : 000633 幾色 : 1 規格 : 16K 發行公司 : 高立圖書 版權日期 : 2020/09/01 版次 : 六版發行 頁數 : 392 簡介 本書集合三位已有十幾年物理實驗教學經驗的老師,針對學生須加強觀念或常犯錯的地方,特別以更多照片輔助說明。 本書的特色,共有下列幾點: 培養科學精神:大學物理實驗希望經由學生動手做實驗之「做中學」操作中,建立物理觀念,使得理論與實驗能相互驗證。 訓練邏輯思考能力:由目的、儀器、原理、操作至誤差分析等,建立學生邏輯思考能力。 內容充實:涵蓋物理學探討之內容。 編排簡單、清晰、易懂:以更多的圖片解說文字,使學生易於瞭解。 具創新能力:修改不合時宜之儀器,自製簡單且符合實驗精密度之儀器。 訓練思考能力:每章節內附問題討論與實驗心得,訓練學生探討問題與書寫報告能力。 目錄 第一篇 力 學 實驗1-1 靜力學實驗 ( 舊式 ) 實驗1-2 靜力學實驗 ( 新式 ) 實驗2 自由落體實驗 實驗3 牛頓運動定律 ── 水平加速運動 實驗4 摩擦係數之測定 實驗5-1 碰撞實驗 ( 新式 ) 實驗5-2 碰撞實驗 ( 舊式 ) 實驗6 轉動慣量 實驗7 楊氏係數之測定 實驗8 簡諧運動實驗 第二篇 熱 學 實驗9 熱功當量實驗 實驗10 固體比熱實驗 實驗11 線膨脹係數實驗 第三篇 聲 學 實驗12 共鳴管實驗 第四篇 光 學 實驗13 面鏡成像實驗 實驗14 折射率實驗 實驗15 透鏡成像實驗 實驗16 單狹縫繞射實驗 第五篇 電 學 實驗17 電力線實驗 實驗18 串並聯電路與克希荷夫定律實驗 實驗19 交流串聯共振實驗 實驗20 電容充放電實驗 實驗21 電解定律實驗 第六篇 磁 學 實驗22 螺線管中的磁場實驗 實驗23 感應電動勢實驗 第七篇 近代物理 實驗24 光電效應實驗 附錄一 基本常數 附錄二 各地之重力加速度 附錄三 固體的物性常數 附錄四 液體的物性常數 附錄五 氣體的物性常數 附錄六 水之密度 附錄七 水的黏滯係數 附錄八 水之表面張力 附錄九 水之沸點與壓力關係 附錄十 折射率 附錄十一 較明顯之光譜 附錄十二 常用電子元件的表示符號 附錄十三 電子色碼之讀數 附錄十四 導熱係數 附錄十五 水溶液之導電係數 附錄十六 熱電偶之應電動勢 附錄十七 光電計時計數器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