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應用文 (1版)
人氣推薦!已有6位會員共同選購!!
書名:實務應用文
作者:汪中文, 陳昭昭
出版社:新文京
出版日期:2016/09/00
ISBN:9789864302086
內容簡介
本書就當今社會實用流行的九種可實務應用的形式,分章論述,而編者群以多年教學經驗的累積和見解編寫修正以往艱澀難懂的用語,力求生動活潑。又取材著重實際類例,增加各種範例說解,除可增強讀者的能力外,相信可激發引導其學習興趣,無論在教學或研讀,兩皆稱便。
本書不僅符合大學校院相關課程需要,讀者如能依據本書所舉範例,勤加研讀、仿作,俾能提升應用文的寫作能力。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應用文的定義與性質
第二節 應用文的種類
第三節 應用文的撰寫原則
第二章 履歷表與自傳
第一節 履歷表的結構與撰寫要領
第二節 自傳的結構與撰寫要領
第三節 履歷表與自傳之注意事項
附錄 履歷表與自傳之範例
延伸閱讀
第三章 書信與名片
第一節 何謂書信
第二節 書信的分類
第三節 書信之結構與寫作
第四節 信封之構造
第五節 書信常用術語
第六節 書信寫作範例
第七節 名片的傳統與現代
延伸閱讀
第四章 柬帖
第一節 柬帖的意義
第二節 柬帖的種類與作法
第三節 柬帖的用語
第四節 柬帖舉例
第五章 題辭
第一節 題辭的意義
第二節 題辭的種類
第三節 題辭的作法
第四節 題辭的範例
第五節 題辭的格式
第六節 題辭實作欣賞
第六章 公文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公文的種類
第三節 公文結構及要項
第四節 公文用語及標點符號
第五節 公文撰寫要領及範例
第六節 簽稿之撰擬與辦理
附錄
延伸閱讀
第七章 對聯創作與欣賞
第一節 對聯的意義
第二節 對聯的起源
第三節 對聯的推廣
第四節 對偶的句型
第五節 對聯之特點
第六節 對聯之用途與分類
第七節 對聯之創作欣賞
附錄
延伸閱讀
第八章 簡報寫作
第一節 何謂簡報
第二節 簡報的種類
第三節 簡報寫作的原則
第四節 簡報製作範例
第五節 結語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第九章 筆記方法及其應用
前言
第一節 手寫筆記的重要性
第二節 筆記法及其範例
第三節 筆記法的應用
第四節 結語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第十章 廣告文案
第一節 何謂廣告文案
第二節 廣告的種類
第三節 廣告文案的要素
第四節 廣告文案的寫作步驟
第五節 文案的寫作技巧
第六節 結語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立即查看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五版)
作者:劉碧珍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9579096232
內容簡介
本次改版主要是納入最近國際貿易政策相關議題,包括數位貿易的發展(第17章)和美國川普總統的雙邊主義(第15章),這些對貿易政策均有相當衝擊。此外,更新區域協定(如TPP)的最新發展以及環境保護議題(巴黎協定)的進展等。
‧介紹最完整,最能跟上文獻的發展,新增「全球供應鏈與中間財貿易」(第4章)、「附加價值貿易」(第10章)及「數位貿易」(第17章)。
‧提供服務業貿易的完整討論。(第17章)
‧介紹最新區域整合的發展,包括TPP和RCEP。(第16章)
‧討論中國貿易制度的改革和貿易發展。(第12章)
‧介紹自荷蘭占領以來臺灣貿易發展史。(第7章)
目錄
第01章 緒論
1.1 為什麼要研究國際貿易
1.2 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1.3 國際貿易理論
1.4 國際貿易政策
1.5 世界貿易趨勢
第02章 李嘉圖模型:古典貿易理論
2.1 早期的貿易理論
2.2 絕對利益原理
2.3 比較利益原理—李嘉圖模型
2.4 貿易利得的由來
2.5 工資率的決定
2.6 李嘉圖模型的實證、應用與評估
2.7 臺灣實例
第03章 特定要素模型:貿易與所得重分配
3.1 特定要素模型
3.2 相對價格變動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3.3 比較利益的決定
3.4 自由貿易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第04章 Heckscher–Ohlin模型:資源秉賦與貿易
4.1 Heckscher-Ohlin 模型的基本假設
4.2 價格、要素密集度與產出
4.3 Rybczynski定理
4.4 Heckscher–Ohlin定理
4.5 Stolper–Samuelson定理
4.6 要素價格均等定理
4.7 Leontief矛盾
4.8 全球供應鏈之發展—李嘉圖模型與H–O 模型的運用
第05章 經濟成長
5.1 經濟成長的型態
5.2 經濟成長的來源
5.3 提供曲線
5.4 經濟成長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5.5 經濟成長的福利效果
5.6 臺灣實例
第06章 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
6.1 規模經濟、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
6.2 內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3 異質廠商貿易模型
6.4 產業內與產業間貿易的比較
6.5 產業內貿易的衡量
6.6 外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7 其他貿易理論—產品循環理論
第07章 臺灣貿易史
7.1 明朝時期
7.2 荷蘭時期
7.3 明鄭時期
7.4 清朝:鎖國時期
7.5 清朝:開國時期
7.6 日本時期
7.7 戰後時期
7.8 臺灣的貿易與比較利益
第08章 關稅與配額
8.1 關稅的種類與長期趨勢
8.2 關稅的經濟效果—小國
8.3 關稅的經濟效果—大國
8.4 最適關稅與福利水準
8.5 有效保護理論
8.6 進口配額
8.7 配額與關稅的比較
第09章 非關稅貿易措施
9.1 新保護主義的興起
9.2 非關稅貿易措施的範圍與衡量
9.3 傾銷與反傾銷
9.4 補貼
9.5 自動出口設限
9.6 其他非關稅貿易措施
第10章 貿易干預的理論基礎
10.1 保護國內產業與勞動就業
10.2 利用及矯正市場的不完全性
10.3 維持貿易的公平性
10.4 附加價值貿易的意涵與貿易糾紛
10.5 開發中國家關切的議題
第11章 臺灣的貿易政策
11.1 1980年以前的貿易政策
11.2 1980年以後的貿易政策
11.3 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的爭議
11.4 兩岸貿易
第12章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2.1 計劃經濟下的貿易體制改革
12.2 中國對外貿易的特色
12.3 中國開發區的發展
12.4 中國外資政策的演變
12.5 貿易結構的演變
12.6 外人投資結構的轉變
12.7 中國經驗的啟示
第13章 國際要素移動與對外投資
13.1 要素移動與商品移動
13.2 要素移動與社會福利
13.3 要素移動的選擇
13.4 對外投資理論
13.5 政府對要素跨國移動的干預
13.6 臺灣對外投資狀況
第14章 政治經濟學
14.1 利益團體模型
14.2 國家利益模型
14.3 中間選民模型
14.4 遊說模型
14.5 政治獻金模型
14.6 臺灣在1980年以前貿易政策的政經意涵
14.7 臺灣在1980年以後貿易政策的政經意涵
第15章 世界貿易制度
15.1 雙邊主義
15.2 多邊主義
15.3 GATT及WTO的起源
15.4 WTO的基本精神
15.5 GATT和WTO的談判
15.6 進口救濟
15.7 智慧財產權
15.8 政府採購
第16章 區域經濟整合
16.1 區域經濟整合的種類與動機
16.2 區域經濟整合的福利效果
16.3 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趨勢
16.4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16.5 歐洲聯盟—EU
16.6 與臺灣相關的區域經濟組織
16.7 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互補或衝突
第17章 服務業貿易
17.1 服務業貿易的特徵
17.2 服務業貿易的型態
17.3 服務業貿易的障礙
17.4 GATS
17.5 世界服務業貿易現況
17.6 服務外包
17.7 數位貿易
第18章 貿易新議題
18.1 農業貿易
18.2 杜哈回合談判的進展與問題
18.3 環境保護的議題
18.4 競爭法的調和
18.5 未來展望
立即查看
國際法考用小法典精編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國際法考用小法典精編(3版)
作者: 蔡育岱, 熊武
出版社:鼎茂
出版日期:2014/03/28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國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
《商君書?君?》
“Ignorantia facti excusat, ignorantia iuris non excusat.”
Guide to Latin in International Law
(A. X. Fellmeth and M. Horwitz 2009)
身處於21世紀的全球化時代,幾乎所有國家和其人民的日常生活均會或多或少觸及跨國性的法律規範。對於處理涉外政治、經貿、領務等性質的政府部門而言,更是如此。鑑此,編者深信一本屬於國際法(含涉外民事法規)領域的《小法典》有其存在之必要。不但能夠方便校園中修習國際法相關課程的同學,讓其能在課堂與課後隨時翻閱重要之條文,也可作為涉外人員實務工作時的輔具。
《國際法考用小法典精編》三版的問世,應較前二版更能節省備考過程中許多寶貴的時間,並提供應試上必要之裨益。三版的修訂與增補乃係依據國家考試制度的變遷與全球政經情勢之發展,將與外交人員特考(和部分涉外公務人員的專業考試)最密切相關的公約、條約或協定之「高頻核心」法條嚴選列出。
當中,特別重要的條文字句以「粗體」或「字下橫線」加以凸顯。倘是涉及重要時事或經常成為考題素材的條文,便在該條文前後提供進一步說明或參考資料,讓使用者可以更為效率地掌握條文規範的要義或國家考試重點。至於條文本身編排之結構,則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第8條1項之規定,循:條、項、款、目之順序。
此外,三版的《小法典》亦將目前至為重要或新穎的國際/內法律規範納入,例如:《國際民用航空公約》、最新修訂之外交部《條約及協定處理準則》等。並收入全新修正與已正式施行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以裨益報考2014年外交特考暨國際經濟商務人員的考生。
目錄
Part I 聯合國暨其相關單位(機關、附屬機構、組織)
Part II 國際公法基礎文件
Part III 國際太空暨航空法
Part IV 國際人權法
Part V 武裝衝突法暨跨國刑事犯罪
Part VI 國際環境法
Part VII 國際經貿法
Part VIII 國際衛生法
Part IX 憲法暨其他重要法規
立即查看
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3版)
作者:Kumar(黃國光)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20/06/00
ISBN:9789579096706
內容簡介
本書專為對研究與研究方法毫無經驗的學生設計,省略對於初學者可能不適合的細部討論和觀點,使用許多的流程圖及案例來表達概念,並以直接明快的方式來呈現複雜的主題,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對做研究具備信心。
由研究方法在社會中的應用出發,實際闡述研究如何評估一個政策或方案的效果。
將研究過程分為八個實務步驟,並使用大量範例,連結理論與實務,使初學者可以依序學習。
打破量化與質性研究之間的疆界,使兩種方法學的描述更為平衡,且融合量化與質性的資料蒐集與研究方法,並詳述如何應用在同一個研究中。
利用真實經驗得來的田野調查範例,來協助和解釋研究程序及方法。
目錄
1 研究:一種思考方法
研究:一種思考方法
研究:專業實務的整合
研究:一種蒐集實務證據的方法
應用研究於實務發展及政策制定
什麼是研究
研究程序:研究的特徵及要件
研究的類型
閱讀提要
混合/多元方法取向
研究的範型
2 研究過程:快速瀏覽
研究過程:八步驟模型
階段一:決定要做什麼研究
階段二:計畫如何進行研究
階段三:執行研究調查
步驟一 規劃研究問題
3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在研究中的地位
文獻回顧及文獻摘要的差異
如何回顧文獻
文獻回顧的撰寫
4 規劃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規劃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研究問題的來源
選擇研究問題的考量點
規劃研究問題的步驟
規劃研究目標
研究母體
建立操作性定義
規劃質性研究的研究問題
5 確認變項
什麼是變項
概念及變項的差異
將概念轉換成變項
變項的類型
測量尺度的類型
6 建立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的定義
研究假設的功能
研究假設的檢驗
研究假設的類型
研究假設檢驗的錯誤
質性研究的研究假設
步驟二 擬定研究設計
7 研究設計
什麼是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的功能
因果推論及研究設計
8 選擇研究設計
量化及質性研究設計的差異
量化研究的研究設計
質性研究的研究設計
其他常見哲學觀引導的設計
步驟三 建立資料蒐集的工具
9 選擇資料蒐集方法
量化、質性及混合方法資料蒐集的差異
資料蒐集的主要方法
從原始來源蒐集資料
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方法
使用次級來源蒐集資料
10 使用態度量表蒐集資料
量化及質性研究態度的測量
量化研究的態度量表
態度量表的功能
發展態度量表的困難
態度量表的類型
態度量表及測量尺度
態度及質性研究
11 建立研究工具的效度及信度
效度的概念
量化研究的效度類型
信度的概念
影響研究工具信度的要素
決定量化研究工具信度的方法
質性研究的效度及信度
步驟四 選擇樣本
12 選擇樣本
質性及量化研究的抽樣差異
量化研究的抽樣
質性研究的抽樣
步驟五 撰寫研究計畫書
13 撰寫研究計畫書
量化及質性研究的研究計畫書
研究計畫書的內容
工作進度表
預算
步驟六 蒐集資料
14 資料蒐集過程的倫理考量
倫理:概念
研究的利害關係人
關於研究參與者的倫理議題
關於研究者行為的倫理議題
關於贊助組織的倫理議題
使用次級資料的倫理考量
步驟七 資料處理及呈現
15 資料處理
量化研究的資料處理
質性研究的資料處理
混合研究方法的資料分析
統計及電腦在混合研究的角色
16 資料呈現
傳遞及呈現分析後資訊的方法
步驟八 撰寫研究報告
17 撰寫研究報告
撰寫研究報告
發展大綱
變項的撰寫
文獻引用
撰寫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中文書】
書名:訊號、系統與通訊原理
作者:武維疆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7/09/25
ISBN:9789571193663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涵蓋了三大部分:
1. 訊號與系統:訊號的分析與處理、雜訊的特性以及系統對於訊號的響應。
2. 調變技術與通訊理論:包含類比、數位調變與解調變技術以及性能分析。
3. 現代通訊系統:介紹多用戶通訊系統的原理以及演進過程。
本書包含作者多年之教學心得,定義嚴謹,論述完整,注重觀念分析,適合作為大學通訊科目之教科書,亦適合工程師及研究人員作為工具書。
完整收錄國內各大學通訊相關研究所以及高、普、特考通訊科目考古題,配合精彩之解題技巧,為有志升學或從事公職者必備之工具書籍,並提供讀者正確之準備方向。
目錄
第一章 通訊系統概論
1-1 通訊系統簡介
1-2 調變
1-3 編碼
1-4 多樣性技術
1-5 無線鏈路規劃
附錄 有關Decibel以及功率單位之說明
第二章 訊號與線性非時變系統
2-1 訊號之分類與處理
2-2 連續時間之Fourier分析
2-3 線性非時變系統
2-4 希爾伯轉換與帶通訊號
2-5 離散時間之 Fourier 分析
附錄 富利葉轉換之重要性質與常用的富利葉轉換對
第三章 機率系統與隨機訊號
3-1 全機率定理與貝氏定理
3-2 隨機變數與統計特性
3-3 常用的機率分布
3-4 隨機程序之意義與性質
3-5 隨機訊號與線性非時變系統
3-6 高斯隨機程序與白高斯雜訊
第四章 類比調變技術(1):線性調變
4-1 雙旁波帶抑制載波
4-2 振幅調變
4-3 單旁波帶
4-4 同調檢測接收系統之訊雜比
4-5 頻率轉移與超外差式接收機
第五章 類比調變技術(2):非線性調變
5-1 相位調變與頻率調變
5-2 FM 訊號之產生與解調
5-3 FM 接收機之性能分析
第六章 脈波編碼調變
6-1 取樣理論
6-2 量化
6-3 脈波編碼調變與分時多工系統
6-4 線碼
6-5 符號間的干擾與等化器
第七章 數位訊號檢測技術
7-1 匹配濾波器
7-2 二位元臆測測試
7-3 基頻二位元訊號在AWGN下的檢測及性能分析
7-4 訊號的向量表示法及Gram-Schmidt正交化過程
7-5 M-ary通訊系統
第八章 帶通系統中的數位調變與解調變技術
8-1 相移鍵
8-2 頻移鍵
8-3 幅移鍵
8-4 混合型調變
8-5 同步
8-6 非同調檢測技術
8-7 最小頻移鍵
8-9 功率頻譜與頻寬效益
附錄 A 聯集不等式
附錄B M-ary FSK 之位元錯誤率
附錄C 不同的調變方式下位元(符元)錯誤率的公式彙整
附錄D 不同的調變方式下頻寬效率的公式彙整
第九章 訊號源編碼與通道編碼
9-1 訊號源編碼
9-2 通道容量理論
9-3 通道編碼(1):線性方塊碼
9-4 通道編碼(2):迴旋碼
第十章 現代通訊系統
10-1 衛星通訊
10-2 展頻通訊
10-3 多用戶通訊技術
10-4 蜂巢式行動通訊系統
第十一章 網際網路導論
11-1 網路之基本概念
11-2 網路拓撲
11-3 通訊協定與網路分層式架構
11-4 網際網路連線與TCP/IP
11-5 網域名稱系統
11-6 網際網路電子郵件:SMTP
11-7 網路的存取技術:IEEE802.3與CSMA/CD
11-8 無線區域網路:IEEE 802.11b與CSMA/CA
參考資料
立即查看
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大陸研究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由多位具有兩岸事務專業背景與實務經驗的優秀學者共同編撰,從多元視角與專業深度,全面解析習近平時期中國大陸的發展與變遷,為臺灣面對中共挑戰與威脅提供了關鍵參考,是青年學子識讀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的一本入門佳作,不僅能成為學界與政策圈進一步探討兩岸互動的基石,更為臺灣未來的戰略選擇與政策制訂提供寶貴的啟示。
全書共12章,針對習近平主政時代的中國大陸各領域發展進行系統性研析,範疇從中共內部的權力運作到對外政策,從經濟發展到社會變遷,不僅勾勒出中國大陸的最新發展現狀,更為臺灣在兩岸互動中提供了實用的參考依據。
本書在編撰上有兩大特點:其一,是特別聚焦在習近平時代下中國大陸各領域的變化,希望在「延續性」與「差異性」的比較下理解習近平新時代的「特殊性」。其二,本書所邀集的作者大多是年輕一代且擁有豐富交流實務經驗的學人,希冀從中國大陸發展現況出發,引領閱讀者進入一個更立體、活潑的學習空間,開創中國大陸研究的新視角。
【目錄】
Chapter 01 導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興衰的政治因素—尋租體制與習近平思想/編著者:陳明祺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尋租體制
第二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式社會主義思想初探
第三節 結論
Chapter 02 中國大陸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編著者:曾偉峯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中國大陸中央地方關係的制度特徵
第三節 改革開放後的中央地方關係
第四節 習近平時期的中央地方關係
第五節 結論
Chapter 03 中共意識形態與媒體宣傳/編著者:王智盛、林展暉
第一節 中共歷代領導人主導下的意識形態
第二節 中國歷代領導人主導下的媒體發展
第三節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時期的意識形態發展與媒體宣傳
第四節 結論
Chapter 04中國經濟發展與全球化/編著者:王國臣
第一節 中國經濟發展簡史
第二節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第三節 中國經濟問題對策
第四節 中國經濟治理機制
第五節 中國經濟政策成效
第六節 中國經濟前景評估
第七節 結論
Chapter 05 中國的外交與一帶一路/編著者:馬準威
第一節 中共歷代領導人主導下的中國外交政策
第二節 從中共近三次黨代表大會報告剖析習近平外交戰略主軸
第三節 習近平時期涉外戰略核心—「一帶一路」倡議
第四節 結論
Chapter 06 中國軍事發展與國防現代化歷程/編著者:林穎佑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冷戰前的軍事衝突對解放軍的刺激與影響
第三節 冷戰後的軍事衝突對解放軍的刺激與影響
第四節 習近平軍改的變化與影響
第五節 結論
Chapter 07 中國大陸的社會變遷/編著者:王占璽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人口結構與人口問題
第三節 民族構成與民族問題
第四節 戶口制度
第五節 社會階層
第六節 收入不平等與貧窮問題
第七節 教育、醫療與住房問題
第八節 社會保障
第九節 中國的性別不平等
第十節 結論
Chapter 08 中國大陸的城鎮化發展/編著者:吳瑟致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中國大陸城鎮化發展概況與趨勢
第三節 城鎮化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及問題
第四節 「新型城鎮化」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五節 結論:「新型城鎮化」發展前景評議
Chapter 09 中國的教育制度與政策/編著者:林威志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中共的義務教育
第三節 中共的高等教育
第四節 中共的思想教育
第五節 結論
Chapter 10 一國兩制與港澳特區發展/編著者:蕭督圜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十八大以前的港澳特區發展
第三節 十八大以來的港澳特區發展
第四節 習近平時代下的一國兩制與港澳管治政策
第五節 結論
Chapter 11 習近平時期的中共對臺政策/編著者:林瑞華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中共歷任領導人的對臺政策
第三節 習近平時期的中共對臺政策:融合發展
第四節 習時期對臺政策與過往的差別
第五節 結論
Chapter 12 習近平與當代中國—權力鞏固的危機/編著者:董立文
第一節 關於習近平與當代中國的問題
第二節 本書各章回顧
第三節 關於習近平的權力鞏固與權力繼承問題
第四節 結論
延伸閱讀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的發展史、意識形態、共黨組織、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外交、對台政策等各領域的發展情形,以概述的方式及較為宏觀的角度探討中國的各項情形。雖僅為概論,但是讀者在讀畢此書之後,必能對中國有一定的瞭解,並在腦中形成一幅有關中國的大圖像。
本書參酌國內外有關中國的相關重要著作,汲取該等著作的精華並加以濃縮,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撰寫。本書協助讀者以最精簡及快速的方式瞭解中國,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本書不但是一本瞭解中國的入門書,也是研究中國的一塊「敲門磚」,可作為初次接觸中國事務的學生參考,以及作為正在辛苦準備相關考試學子的基本讀物。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如何閱讀本書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發展史
第一節 中共革命時期(1921-1949年)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及動亂時期(1949-1976年)
第三節 中國改革開放時期(1978-2012年)
第四節 建設「中國夢」時期(2013年迄今)
第二章 共產黨及中共的意識形態
第一節 共產黨的意識形態
第二節 中共的意識形態
第三章 中共的組織
第一節 中共的重要機構
第二節 中共與政府及軍隊的關係
第三節 中共領導人的更替
第四節 中共的派系
第五節 中共的決策模式
第六節 中共的貪腐問題
第四章 中國的政治發展
第一節 中國的重要政治機構
第二節 中國的政治運作
第三節 中國的政治改革
第五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改革開放前的經濟情況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
第三節 國有企業的發展
第六章 中國的軍事發展
第一節 軍事發展情形
第二節 解放軍的軍事改革
第三節 解放軍的貪腐問題
第七章 中國的社會問題
第一節 人口問題及所衍生的問題
第二節 其他重大的社會問題
第八章 中國的外交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的外交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的外交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的外交
第四節 胡錦濤時期的外交
第五節 習近平時期的外交
第六節 中國與日本的關係
第七節 中國與印度的關係
第九章 中國的對台政策及台灣的應對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
第四節 胡錦濤時期
第五節 習近平時期
第六節 「台海中線」與台海的安全
第七節 兩岸統合的問題
第八節 美、中、台三邊關係
第十章 香港問題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第二節 「反送中」運動
第三節 中國的反應
第四節 「反送中」運動的影響
第十一章 中共政權穩定的爭辯
第一節 中共崩潰論
第二節 中共穩定論
第十二章 對習近平地位的研析
第一節 對習近平地位穩固與否的爭辯
第二節 分析習近平地位的途徑
第三節 結語
立即查看
中國大陸研究 1991 <三民>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從一所看一學科:政大東亞所與臺灣的中國大陸研究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 從一所看一學科:政大東亞所與臺灣的中國大陸研究
作者:吳玉山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12/00
ISBN:9789577637833
內容簡介
政大東亞所創立迄今逾半世紀,不僅深刻地影響了臺灣的中國大陸研究,也與臺灣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本書的出版,一方面為紀念東亞所成立五十週年,另一方面更是從學術的角度來理解和分析東亞所作為臺灣最重要的中國大陸研究教研機構,是如何創建成長、作育英才、發揮影響、承先啟後與前瞻未來。本書作者全為東亞所的老師或所友,不論從理性或感性都可看出東亞所在中國大陸研究領域的貢獻,其創建並影響了一個學科的發展,也編織出全臺灣最為綿密的研究網絡,是關心這領域的讀者不可不讀的好書。
目錄
第一章 導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吳玉山、王信賢
壹、總說與起始
貳、輸入:課程訓練
參、產出:研究表現
肆、影響:所友表現
伍、擴展:從中國大陸到兩岸和東南亞
陸、總結與展望
第二章 東亞所的創建與中國大陸研究:政治與學術的互動/吳玉山、褚填正
壹、臺灣的中國大陸研究:優勢與侷限
貳、國研所與東亞所:研究與育才
參、創所的規劃:師資、課程、學生
肆、兩大系統與四大領域
伍、奠立中國大陸研究的學術傳統
第三章 維繫傳統、與時俱進:半世紀來東亞所課程的變與不變/褚填正、吳玉山
壹、前言
貳、宏觀視角:從具有臺灣特色到社會科學化課程的演進
參、微觀視角:各領域課程演變的軌跡與分析
肆、師資的傳承接續與未來展望
伍、結論
第四章 政治大學東亞所中共黨史課程的回顧與考察:設置、傳承和影響/鍾延麟
壹、前言
貳、中共黨史課程的設置情形
參、中共黨史課程的師資傳承
肆、中共黨史課程對臺灣學界的影響
伍、代結論:老課如何走出新路子?
第五章 東亞所的學術脈絡:碩博士論文題目分析/曾偉峯、王信賢
壹、前言:東亞所、臺灣政經變遷與中國研究的轉型
貳、東亞所的碩博士培育
參、研究區域、議題與指導教授分析
肆、碩博士論文題目文字探勘
伍、結論:東亞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六章 中國研究之主題分析與政大東亞所之位置:基於文字探勘與機器學習之探索/邵軒磊
壹、研究背景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設計
肆、研究成果一:臺灣的中國研究主題總論
伍、研究成果二:東亞所在中國研究的位置
陸、結論
第七章 揉合於區域研究與學科導向的中國研究:以當代東亞所學術社群的英文著作為例/蔡文軒、寇健文
壹、前言
貳、知識社會學的視野:海外的中國研究與東亞所知識社群
參、東亞所「黨政研究」在國際「中國研究」的表現
肆、東亞所社群在《The China Quarterly》的發表狀況
伍、東亞所社群在《The China Journal》的發表狀況
陸、東亞所社群在《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的發表狀況
柒、東亞所在「中國研究」的國際位置:傳承與創新
捌、結論:東亞所的未來與挑戰
第八章 東亞所所友在兩岸及中國大陸新聞報導的實踐/張裕亮
壹、前言
貳、1978~1987年的新聞實踐:「匪情」資料解讀分析
參、1987~2000年的新聞實踐:從大陸新聞到兩岸新聞報導
肆、2000年迄今的新聞實踐:相互駐點後的兩岸新聞報導
伍、東亞所課程提供兩岸記者實踐的專業養成
陸、結語
第九章 東亞所東南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孫采薇
壹、前言
貳、東亞所的東南亞課程設置與師資傳承
參、東亞所學生的東南亞研究成果
肆、展望
附錄: 東亞所歷屆的東南亞研究畢業論文(入學年1968~2016)
第十章 尋求學術研究與政策分析平衡的中國研究:東亞所的志業/王信賢、趙春山
壹、前言
貳、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的對話
參、帶有智庫性質的學術研究機構
肆、東亞所與臺灣中國研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伍、結語
附錄一 東亞所與韓國的中國研究/康埈榮、孔裕植
附錄二 東亞所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會議交流的歷程與意義/邱坤玄、張登及
附錄三 東亞所簡介與發展大事記
立即查看
中國大陸研究(第三版) <文京>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