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當代亞洲民族問題 (1版)
作者: 洪泉湖
版次: 1
ISBN: 9789865222246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0/08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2.02
重量: 0.70 Kg
頁數: 404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會計與財務
#財務管理
#財政學
#經濟學
定價: 490
售價: 417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洪泉湖 主編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 現職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兼任教授、前院長 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中華民國族群與多元文化學會理事長 作者群(依文章順序排列) 包修平 學歷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of Exeter)巴勒斯坦研究博士 現職 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唐玉禮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國發所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國發所助理教授、族群與多元文化學會 張景安 學歷 英國愛丁堡大學伊斯蘭和中東研究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阿拉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崔進揆 學歷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of Otago)和平與衝突研究中心博士 現職 國立中興大學法政學院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 藍美華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內陸亞細亞與阿爾泰研究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科院民族學系副教授 崔 琳 學歷 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政治社會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 方天賜 學歷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s)國際關係博士 現職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劉堉珊 學歷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of Edinburgh)社會人類學博士 現職 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系助理教授 孫采薇 學歷 美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國際事務學院東亞所副教授 施欣妤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 現職 青年日報編輯 趙中麒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林開忠 學歷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人類學博士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系副教授 張碧君 學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of New York)水牛城分校傳播學系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 徐雨村 學歷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of Alberta)人類學系博士班 現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當代亞洲民族問題綜論 壹、前言 貳、亞洲重要民族問題預覽 參、亞洲其他民族問題概述 肆、民族問題的成因 伍、結語:民族問題成敗的觀察 第二篇 西亞篇 第二章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概論 壹、前言 貳、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的興起與早期歷史發展(1880s-1910s) 參、英國政府對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支持(1917-1948) 肆、巴勒斯坦民族主義組織發展(1948-1988) 伍、以巴和平共存的嘗試(1988-2000) 陸、對和平進程的評價 柒、以巴和平進程的停滯(2000-2019) 捌、結語 第三章 難解的族群對立—談北賽普勒斯 壹、前言 貳、賽島是誰的? 參、衝突難解之剖析 肆、結語 第四章 敘利亞庫德族:從法國託管到後伊斯蘭國時期之發展 壹、前言:一個較少被提及的庫德族 貳、託管時期:外來勢力與境內少數民族之聯盟(1920-1946) 參、獨立時期:阿拉伯民族主義作為區域主流意識形態(1946-1963) 肆、獨裁時期:政權的生存為國家信條(1963-2010) 伍、2011革命後:爭取自治卻仍無法脫離外力擺布 陸、結語:未來在何方? 第五章 伊拉克庫德自治與建國問題:從一戰結束至伊斯蘭國勢力瓦解 壹、前言 貳、庫德民族:歷史、分布、宗教、語言 參、伊拉克庫德問題起源 肆、復興黨與海珊統治期間庫德與阿拉伯族群關係 伍、後海珊時期伊拉克庫德問題與國際反恐 陸、結語 第三篇 中、北亞篇 第六章 後共時期吉爾吉斯的民族問題 壹、前言 貳、吉爾吉斯人與烏茲別克人 參、南北問題 肆、俄羅斯人問題 伍、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 陸、2010年南部的動亂 柒、問題分析 捌、結語 第七章 俄羅斯聯邦的民族問題及其政策 壹、前言 貳、「民族—國家聯邦體制」的建立及其問題 參、俄羅斯聯邦獨立後的民族問題 肆、俄羅斯聯邦民族政策 伍、民族關係現況與民眾認知 陸、結語 第四篇 南亞篇 第八章 印度的喀什米爾問題分析 壹、前言 貳、印巴分治與喀什米爾問題 參、印度對喀什米爾的治理 肆、喀什米爾認同的伊斯蘭化 伍、結語 第九章 宗教、族群與國家:印度錫克教徒的認同政治與跨國離散 壹、前言:錫克教徒(Sikh)與旁遮普人(Punjabi) 貳、錫克教的起源與社群發展:從宗教社群、地方王國到錫克認同作為一種政治身分 參、印巴獨立、旁遮普衝突與錫克國族主義運動的崛起 肆、離散的錫克教社群與跨國國族主義 伍、結語 第五篇 東南亞篇 第十章 緬甸克欽族的族群衝突與管理(1994~2015) 壹、前言 貳、1990年代以前的緬甸族群政治 參、停火協議的簽訂與廢止:克欽獨立組織的考量 肆、影響克欽獨立組織與政府衝突因素分析 伍、結語 第十一章 緬甸的宗教族群衝突與羅興亞危機 壹、前言 貳、「羅興亞」的歷史文化 參、2011年後羅興亞危機升溫經過 肆、民主選舉、佛教民族主義、與羅興亞危機 伍、結語 第十二章 建構泰國性與泰南穆斯林衝突 壹、前言 貳、朝貢關係與暹羅整合北大年政策 參、未竟的馬來民族自決運動 肆、結語:馬來穆斯林衝突與「紅、黃」治政鬥爭 第十三章 五一三事件與馬來西亞華巫族群關係之種族化 壹、前言 貳、歷史管窺下的馬來半島族群關係 參、馬來半島族群衝突原因與過程 肆、五一三事件與族群經濟差距的歸因及其結果 伍、後五一三的省思 陸、結語:種族化的死結 第十四章 印尼的「華人問題」與印尼華人的歷史經驗 壹、前言 貳、荷殖時期 參、蘇卡諾時期(1950-1965) 肆、蘇哈托/「新秩序」時期(1966-1998) 伍、後蘇哈托時期/改革時期(Reform Era/Era Reformasi) 陸、結語 第十五章 菲律賓摩洛人的族群關係與自治之路 壹、摩洛人與菲律賓族群概況 貳、殖民勢力與摩洛人 參、二次戰後的摩洛衝突及走向自治 肆、結語

為您推薦

亞洲當代脈絡下的集合住宅:東京與台北

亞洲當代脈絡下的集合住宅:東京與台北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亞洲當代脈絡下的集合住宅:東京與台北 作者:作者外名:Chi-Wen Liu, Chun-Jung Ko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期:2018/11/30 條碼:9789578736146 內容簡介 收錄自2008年淡江大學與日本女子大學住宅工作營相關論文及議題討論和工作營設計成果。 本書特色 東亞諸城市都正在面臨,被稱之為「壓縮的現代性」課題;它們被迫在與西歐不同的時間軸上面臨強烈的現代化需求。本書談論到共享、永續性、生活用度......等各種當前住宅所面臨之主題,與國際工作營的學生所共同面對的異文化挑戰與應被解決的課題之間,似乎有某種相似之處。 於此過程中我們所討論的當前住宅議題,希望能藉由此工作營往外擴散,讓社會各界共同思考。相信這對面臨著共通課題而在此社會中生存的我們來說,是有意義的一件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綺文 Chi-Wen Liu 美國威司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建築博士。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專長領域為環境行為研究及文化與環境。 柯純融 Chun-Jung Ko 東京大學建築學專攻博士。淡江大學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設計方法論,都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相關之開放系統及多元代理人系統。 目錄 1.前言-劉綺文 2.住宅地景與永續 家庭農業:對自給農業的考察-從居家維生經濟邁向永續生活 / 加藤 義夫 現代夯土建造技術在中國鄉村建設中的本土化研究、示範與推廣 / 穆鈞 工作營案例: 淡海新市鎮河岸永續低層社區 / 2008-1 竹圍郊區的中密度住宅 / 2009 亞洲住居脈絡下的生態社區 / 2010 3.社區意識和城市紋理 1880至1980年間天津住宅類型研究 / 張昕楠、唐奇靚、崔家瑞 住的共享-以個人為單位的共同體 / 宮原真美子 工作營案例: 神樂坂30人集合住宅 / 2008-2 首購族的符合預算住宅/ 2011 都會社區生活與防災,雜司谷 / 2011 農村住宅的未來:自然與聚落關係修復 / 2013 4.社會轉型與非典型家庭 日本的共享住宅 / 篠原聡子 中介住宅-由共同合作到共同生活 / 畢光建 工作營案例: 青年與老者的共享屋 / 2014 轉型-過渡住宅 / 2015 5.複雜性與社區住宅的再生 都市重生( 東京都圈) / 北山恆 公共性在公共住宅發展之必要性:南港中南段公共住宅案 / 闕河彬、王世華 工作營案例: 打破巨牆 / 2016 社區再造與包容住宅 / 2017 6.對談節錄:日本女子大學 x 淡江大學十年的學術合作與亞洲國際住宅工作營之回顧與未來展望 ■ 英文目錄 1.Introduction - Chi-Wen Liu 2.Housing Landscape and Sustainability Yoshio Kato:Home Agriculture:Subsistence/Passive solor/integratlity/Permaculture/Sustainability in housing Jun Mu, Gang Tie Jou, Wei Jiang, Lei Lu, Shuai Wang, Chiang Chiang Li :Localization Study,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of Upgraded Rammed-earth Technology in China’s Rural Construction Workshop projects: 2008-1:Riverside Sustainable Low-Rise Communities for Tang-Sui New Town 2009:Suburban Mid-Density Housing in Tsu-Wei 2010:Viable Community in an Asian Housing Context 3.Sense of Community and Urban Fabrics Xin-Nan Zhang, Qi-Liang Tang, Jia-Rui Cui:Housing of Tianjin from 1880 to 1980 Mamiko Miyahara:Sharing a house, Community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Workshop projects: 2008-2:Housing for 30 people in Kagurazaka 2011:Budge Housing for the First-Home Buyers 2012:Urban Community life & Disaster Prevention, Zoshigaya 2013:Future for Rural Housing—Restoration of Nature /Settlements Relations 4.Social transition and unconventional households Satoko Shinohara:Shared Housing in Japan Kuang-Chein Bee:Intermediary Housing –From Co-working to Co-living Workshop projects: 2014:Sharing Housing between the Young or Elderly 2015:Transition: Intermediary Home 5.Complexity and Community Housing Regeneration Kou Kitayama:Tokyo Urban Ring Ho-Pin Chueh, Shi-Hua Wang:The Necessity of Publicn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Public housing in Nangang Zhongnan Section as an Examplar Workshop projects: 2016:Breaking the Phenomenal Wall 2017:Community Regeneration with inclusive Housing 6.Dialogue Metting : JWU x TKU 10 years of academic collaboration and Asian International Housing Workshop in retrospection and perspective

原價: 380 售價: 34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
跨境的文化觀察─冷戰到當代東亞社會的鏈結與脈動 (1版)

跨境的文化觀察─冷戰到當代東亞社會的鏈結與脈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國立臺北大學校長 李承嘉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吳文星推薦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日本霞山會共同出版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世界各國的歷史學者頻繁地使用全球史作為分析框架,有別於過往的世界史是以歐洲為中心,全球史是追求跨越傳統國家民族的界線,從相互的關聯性與跨區域的視角展開研究。   本書由臺灣、日本學者,包括歷史學、教育學、社會學、法學等跨領域,切分「歷史教育與歷史認識」、「媒體與文化的跨境」、「社會的發展動態與質變」三個面向,即 「歷史教育與歷史認識」:由歷史教科書—自我認識的變遷、跨時代人物的歷史認識—外部的跨境觀察、日本觀光客的臺灣認識—旅遊百年史的觀察,以橫向、縱向,立體思考,冷戰到當代的歷史教育與認識。 「媒體與文化的跨境」:透過香港報紙《華商報》、《星島日報》的分析研究,呈現出冷戰時期媒體的工具性及帶來的實質影響與變化。 「社會的發展動態與質變」:從教育改革、少子高齡化、跨國交流的基礎知識等三面向,思考全球化帶來的國際競爭與問題連鎖化的現象。   延續論叢第一號對近現代東亞各地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變遷的關懷,由跨境文化觀察視角,分析冷戰到當代東亞社會的鏈結與脈動,對於臺灣研究、中國研究、日本研究、東亞研究等,皆極具啟發。 【目錄】 校長序/李承嘉 推薦序/吳文星 理事長序/阿部純一 主任序/何淑宜 主編序/蔡龍保 歷史教育與歷史認識 吳文星 「認識臺灣(歷史篇)」與臺灣中學歷史教育之變革 林志宏 跨境的歷史認識—冷戰時期佐藤慎一郎的「中共觀察」與香港行 小牟田哲彥 日本人觀光客如何看待臺灣—臺灣旅遊百年史 媒體與文化的跨境 王超然 國共內戰期間中共的跨境傳播:以香港的《華商報》為核心 曾美芳 朦朧的認同與矛盾的政治意識:1967-1984《星島日報》「中國」報導立場的轉變 社會的動態發展與質變 林明煌 戰後東亞學校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與課題 澤田 東亞的少子高齡化與社會保障—從日本的「新資本主義」看中國的定位 山﨑直也 建構後疫情時代日臺教育交流的「知識」基礎設施:以臺灣研究者的SNET活動為中心 關鍵字索引

原價: 420 售價: 357 現省: 63元
立即查看
當代財經大師的估值課:華爾街估值智庫教你找出一家會賺錢的公司<樂金>

當代財經大師的估值課:華爾街估值智庫教你找出一家會賺錢的公司<樂金>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20 售價: 272 現省: 48元
立即查看
當代論語選讀 (1版)

當代論語選讀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想了解中華文化必先讀《論語》,讀《論語》可從本書入門!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要記錄在《論語》中。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     兩千多年來,時空環境截然不同,為順應時代,   作者選擇適合當代中國人需要的《論語》內容,   簡單加以注釋,並譯成白話文。   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超凡入聖的智慧,   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的話,置於今日,仍是金科玉律,   重讀《論語》,除了個人,國家社會政治也會受益匪淺——     「君子寬容而不結黨營私,   小人結黨營私而不寬容。」     「用政令治理百姓,用刑罰使他們整齊劃一,   人民只會避免觸犯刑罰,可是沒有羞恥心。   用道德治理百姓,用禮節約束他們,   人民有羞恥心,而且人格端正。」      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   孔子說:「用正直的人,不用邪惡的人,百姓就服從。   用邪惡的人,不用正直的人,百姓就不服從。」 【目錄】 前言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看更多

原價: 300 售價: 22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當代英文法習作─字詞用法與詞語搭配 (1版)

當代英文法習作─字詞用法與詞語搭配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40 售價: 418 現省: 2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