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28
詳細資訊
28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胸部CT、MRI影像判讀-正常v.s.病變影像對照輕鬆學 作者:吳蓉俐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6 條碼:9789863681144 簡介: 在當今的日常診療中,CT及MRI 已成為普遍的檢查及篩檢工具。本書以胸部影像為主,依氣管、支氣管、肺血管、縱隔、橫膈膜等部位區分成章,且在病理呈現上,將正常健康影像及異常病變影像分置左右頁並列對照,以箭頭標示來強調病變之處,再輔以文字說明,讓讀者對異常之所在及詳細的病況一目瞭然。除此之外,本書更用心設計成方便攜帶的口袋書,讓醫師面對臨床診療時可隨身使用的最佳判讀手冊!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臨床骨科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作者:楊榮森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6 條碼:9789863681274 簡介: 診治骨科之疾病,病史和身體檢查是最基本的資訊,而X光檢查則是評估骨骼疾病的重要利器,倘若未能適時診查及正確判讀,即可能造成患者更大的傷害。有鑑於此,台大醫院骨科部醫師共同執筆編寫本書,書中選錄近百例臨床上常被疏忽而延遲診斷之骨科病例的X光片,內容包括脊椎、上肢、骨盆與下肢等各部位,以及小兒骨科、腫瘤、骨折等。案例的呈現是以來診時的X光片,提供讀者自行判讀,接著是由作者說明判讀之重點及陷阱,以及最後檢查結果圖例佐證,供讀者參考。對於想多瞭解骨科X光「黑與白」之間奧秘的急診科與骨科醫師來說,這實為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引。 序言 正確的診斷,是臨床診療的最重要步驟,唯有正確的診斷,才能進行適當的治療,骨科臨床實務亦然。診治骨科疾病時,病史和身體檢查是最基本的檢查,此外,X光檢查更是評估骨骼疾病的利器,是骨科臨床檢查的重要工具。雖然隨著醫學進步,許多新式檢查儀器陸續推出,但針對急診和門診中常見的骨骼疾病而言,尤其是骨折病患,拍攝骨骼X光是日常的處置,針對明顯的骨骼疾病或骨折而言,X光片可以明確顯示疾病的變化,不但醫護人員可明確檢視,即使病患本身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在骨科臨床實務中,由於便利且快速、實用性高,加上最近發展出數位X光檢查技術,在判讀時可供調整X光片的各項條件,更便利臨床醫師的判讀,且傳輸和儲存都很便利,因而更拓廣X光檢查的臨床用途,使其地位永固。 因此判讀X光的知識與經驗,遂成為骨科臨床的重要必修課程,以免誤判而延誤病情。骨骼X光片的判讀範圍很廣,舉凡骨科相關疾病,都有相關的X光檢查時的變化,從細微到明顯,從骨骼形狀、構造、排列、比例等等,學海浩瀚,讀者可從骨科X光教科書充實知識,受於篇幅限制,這些並不列為本書的範疇。 雖然X光檢查有其限制,例如有些韌帶或肌腱發炎疾病並非可用X光檢查來檢測,且若為細微骨折或初期骨骼病變,或是有些受限於檢查姿位的部位,如足部、胸骨或骨盆等,也經常會引起判讀上的誤差。唯骨科臨床實務工作,無論如何謹慎判讀,仍難免會發生一些判讀上的疏忽,例如有些病患發生未移位的骨折者,定義上只要骨骼連續性斷裂即為骨折,但若只是細微的骨小樑斷折,而骨皮質未明顯出現移位時,即所謂的顯微骨折,此時骨折病患仍會覺得疼痛,但有些仍可步行或活動,若未適時診查並告誡限制活動,可能會使骨折部位出現更大的移位,甚至需要施行手術;有些骨折部位可能會與其他影像重疊,而使骨骼的病灶隱蔽不明,也可能造成延遲診斷。因此在臨床上需學習X光的判讀技巧,以減少失誤。 本書撰寫的目的,在於收錄一些臨床上的骨科病例,這些都是可能常常被疏忽而延遲診斷的病例,本書選輯近百例病患的X光片來撰寫,內容包括脊椎、上肢、骨盆、下肢等各部位、小兒骨科、腫瘤、骨折等,這些病例可能在診或門診求診時的X光檢查,若醫師未深入分析判讀,很可能即未能正確診斷出來。因此本書的撰寫方式,首先會呈現來診時的X光片,讓讀者先自行判讀,然後由作者說明判讀重點和後來的檢查結果供讀者參考,配合這些注意事項的學習,可望有效減少失誤的機會,造福病患,也減少醫療糾紛,也是我們撰寫本書的另一動機。 本書以容易疏忽判讀的X光片為範圍,內容並未包括所有骨科領域疾病或其各種程度的X光片,這些病例都是臨床上的實例,但其個人資料都已經過保護,以尊重個資安全。 共同作者包括王廷明醫師、陳沛裕醫師、洪立維醫師、胡名孝醫師、張允亮醫師和筆者等,我們希望能夠針對這些臨床上可能會發生X光判讀失誤的病患,提供相關的經驗與資料給讀者們參考,以共同增進對治之道。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應感謝其他共同作者的幫忙,更謝謝合記圖書出版社對文稿及圖片編輯的盡力協助和支持付梓,一併致謝。本書雖經多次校讀,疏漏之處必多,且臨床領域浩瀚若海,臨床知識進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作者雖努力以赴,但自忖錯誤必在所難免,更期望各方賢達先進,不吝指教是盼! 楊榮森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骨科教授/主任 台大醫院 骨科部主任 西元2016年2月21日 目錄 chapter 1 臨床骨科病例X光片判讀要點 1 chapter 2 上肢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5 chapter 3 下肢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93 chapter 4 脊椎與骨盆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173 chapter 5 小兒骨科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231 chapter 6 總結 271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骨質疏鬆與脊椎骨折之診斷與疼痛治療:醫病最佳指引 作者:楊榮森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3 條嗎:9789861269160 新書簡介 國人的骨折發生率和十年骨折風險均高居亞太區首位,且病情繁雜者不在少數,有鑑於此,本書作者針對骨質疏鬆症與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病因與流行病學、脊椎壓迫性骨折所引發之疼痛的藥物、手術與物理治療處置等,提供完整且最新的介紹,同時強調初級預防脊椎骨折和骨折後的診治,期望可提高民眾的覺知,及早落實對骨質疏鬆症的保健衛教,對於體適能運動與預防跌倒更有具體做法可依循。相信在現代人較有預防醫學的概念下,讀完本書能夠對於自身或家人在骨質疏鬆症與相關問題的處理上有所幫助! 目錄 第一章 骨質疏鬆症與脊椎壓迫性骨折流行病學現況 1 一、前言 1 二、脊椎壓迫性骨折流行病學 7 (一)骨質疏鬆症及脊椎壓迫性骨折是一生中的夢魘 7 (二)臺灣為骨鬆脊椎骨折高發生率地區 7 (三)臺灣髖部骨折發生率和十年重大骨折風險高居亞太區第一,全世界前十名內 8 三、脊椎壓迫性骨折影響功能與生活品質 12 (一)影響功能 13 (二)增高死亡率 13 (三)影響生活品質 13 (四)增高醫療費用 14 (五)心理影響 14 第二章 骨質疏鬆症與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病因、診斷、分類、風險因子與評估 15 一、病因 15 二、診斷 17 (一)病史詢問 18 (二)臨床症狀 18 (三)身體檢查 19 (四)影像檢查 23 三、脊椎壓迫性骨折分類 23 四、脊椎骨折的風險因子與評估 26 (一)骨折風險因子與評估 27 (二)跌倒風險因子與評估 28 (三)FRAX綜合臨床風險因子和骨密度評估骨折風險 29 五、骨密度、營養、體適能及平衡功能檢查 33 (一)骨密度檢查 33 (二)營養與飲食評估 35 (三)體適能與平衡功能評估 35 六、鑑別診斷 41 第三章 骨質疏鬆症與脊椎壓迫性骨折之疼痛與生活品質 43 一、骨質疏鬆症與脊椎壓迫性骨折之疼痛 43 二、疼痛評估 45 (一)疼痛分期與部位 45 1. 急性疼痛 45 2. 慢性疼痛 45 (二)疼痛強度評估 47 三、健康體適能與評估 48 (一)健康體適能四大要素 48 (二)體適能評估 50 四、健康促進運動 51 (一)有氧運動 52 (二)肌力及肌耐力訓練運動 53 (三)伸展運動 53 五、生活品質回顧 54 六、生活品質評估與改善 56 (一)體適能狀態以及日常生活型態 57 (二)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57 (三)注意脊椎的姿勢 57 (四)落實功能性的動作控制 59 (五)日常生活活動的調整 59 第四章 骨質疏鬆症脊椎骨折病患之臨床治療 61 一、治療目標與治療項目 61 二、非藥物治療 64 (一)麻醉止痛治療-神經根阻斷麻醉,硬脊膜外腔麻醉 64 三、藥物治療 69 (一)止痛藥 69 1. 非類固醇消炎劑 70 2. 中樞神經系統止痛藥 71 (二)肌肉鬆弛劑 72 (三)骨鬆藥物 72 (四)其他-骨鬆藥物副作用 74 四、手術治療 77 (一)手術目標與原則 77 (二)椎體成型術 (vertebroplasty)∕脊椎後凸整型術 (kyhpoplasty) 78 (三)脊椎手術-減壓、後側內置物固定、前側內置物固定 83 第五章 骨質疏鬆症與脊椎壓迫性骨折疼痛之物理治療 87 一、物理治療通論 87 二、物理治療介入原則 88 (一)急性期 88 (二)亞急性期 90 (三)復健期 90 (四)慢性期 90 三、物理治療模式 91 (一)正確的姿勢與動作之指導與訓練 92 (二)提供正確輔具 96 (三)使用儀器治療止痛 109 (四)提供適度放鬆按摩手法 115 (五)動作與運動治療 116 四、康復期的體能活動與跌倒預防 145 (一)姿勢矯正 147 (二)伸展運動 147 (三)承重訓練 147 (四)軀幹肌力訓練 148 (五)心肺耐力訓練 149 (六)平衡及本體感覺訓練 149 (七)步態訓練 149 (八)水療 150 第六章 結論:減少再度發生骨折 155 一、防範發生骨折,是治療骨鬆的最重要目標 155 二、防範骨折病患再發生骨折-不再骨折 (STOP AT ONE) 156 附錄一:如何利用FRAX評估自己的十年骨鬆骨折 風險? 159 附錄二:脊椎壓迫性骨折病患的臨床諮詢答問 169 索引 183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臨床骨科X光片判讀2: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作者:楊榮森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7 條碼:9789863681786 簡介: 身為骨科醫師,必須經常面對臨床上各種X光檢查的情境,並在短時間內理出千頭萬緒以決定診斷和治療方向,這對許多年輕醫師而言,無疑是重大挑戰。有鑑於此,本書由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帶領一群經驗豐富醫師共同撰寫,收錄臨床上常被疏忽而延遲診斷之骨科病例的X光片,包括脊椎、上肢、骨盆與下肢等各部位,以及小兒骨科、腫瘤、骨折等。案例的呈現是以來診時的X光片,提供讀者自行判讀,接著是由作者說明判讀之重點及陷阱,以及最後檢查結果圖例佐證,供讀者參考。全書內容簡明扼要、析理明確,適合骨科學、急診醫學、放射線診斷學等領域的醫師和醫學生研讀。 目錄: Chapter 1 綜論-臨床骨科X光片判讀 01 Chapter 2 臨床案例分析 07 第一節 上肢 07 1-1 肱骨大結節骨折 07 1-2 肩峰鎖骨關節脫位 11 1-3 肘鷹嘴突骨折 13 1-4 尺骨冠突骨折 17 1-5 橈骨頭部骨折(一) 21 1-6 橈骨頭部骨折(二) 23 1-7 橈骨頭部骨折(三) 27 1-8 橈骨頭部骨折(四) 29 1-9 肱骨骨幹骨折合併鷹嘴凸骨折 31 1-10 舟狀骨腰部骨折 33 1-11 舟狀骨腰部骨折 37 1-12 橈骨莖突撕除性骨折合併舟骨月狀骨分離 41 1-13 橈骨遠端和近端骨折合併尺骨莖突骨折 45 1-14 腕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 47 1-15 橈骨遠端?模骨折合併三角骨撕除性骨折 51 1-16 橈骨遠端關節面骨折 55 1-17 Kienbock氏病 59 1-18 近端指骨基部橫向骨折 63 1-19 指近指骨間關節骨折脫位 65 1-20 拇指基底關節炎 69 1-21 第五指中指骨基部關節內骨折 73 1-22 近端指骨間關節骨折脫位 75 第二節 胸部、骨盆與脊椎病例 79 2-1 恥骨上枝骨折合併股骨頸嵌入性骨折 79 2-2 恥骨骨折合併脛骨腓骨骨折 83 2-3 骨盆多重骨折合併薦椎骨折 87 2-4 多重肋骨骨折合併腰椎骨折 91 2-5 骨盆骨折 95 2-6 腰椎椎弓解離症 99 2-7 腰椎骨折 103 2-8 脊椎滑脫症合併壓迫性骨折 107 第三節 下肢病例 111 3-1 股骨轉子間骨折合併恥骨骨折 111 3-2 髖關節向前脫位合併左股骨幹骨折 113 3-3 股骨轉子間骨折 117 3-4 股骨大轉子骨折 119 3-5 股骨轉子間骨折 121 3-6 股骨大轉子骨折 123 3-7 股骨頸骨折 127 3-8 人工髖關節脫位合併股骨小轉子骨折 131 3-9 股骨頸骨折 135 3-10 股骨人工髖關節周邊骨折 139 3-11 股骨頸骨折 143 3-12 股骨轉子間骨折 147 3-13 股骨頸骨折 151 3-14 股骨轉子間骨折 155 3-15 多重骨折,包括股骨、跟骨和蹠骨 159 3-16 股骨人工髖關節周邊骨折 163 3-17 髕骨骨折合併股骨髁關節內骨折 167 3-18 股骨遠端內髁的冠狀面骨折 171 3-19 後十字韌帶撕除性骨折 177 3-20 髕骨骨折 181 3-21 髕骨骨折合併股骨骨折 185 3-22 髕骨骨折 189 3-23 脛骨、腓骨及踝關節榫骨折 193 3-24 脛骨平台骨折合併脛骨幹骨折 197 3-25 脛骨平台骨折合併後十字韌帶撕除性骨折 201 3-26 距骨剝離性骨軟骨炎 205 3-27 外踝骨折 209 3-28 Lisfranc氏損傷 213 3-29 跟骨載距突骨折 217 3-30 骰骨骨折 221 第四節 小兒骨科病例 225 4-1 肱骨內髁骨折 225 4-2 肱骨遠端伸展型髁上位骨折 227 4-3 肱骨遠端伸展型髁上位骨折 231 4-4 橈骨和尺骨遠端幹薚部骨折 235 4-5 Monteggia氏骨折脫位 237 4-6 Monteggia氏骨折脫位 241 4-7 先天性橈尺骨聯合 245 4-8 橈骨頭部骨折 249 4-9 Legg–Calv踝關節榫面骨折 287 chapter 3 臨床案例討論總結 290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現代控制系統 第十版 原文書名:Modern Control Systems 10/E 譯者:林忠逸 作者:Richard C. Dorf, Robert H. Bishop 出版社:偉明 ISBN:9789861544977 商品簡介 本書超過30年來,一直做為大學部控制系統教科書,並確立了卓越的標準,由於DORF及BISHOP兩位教授一直能夠將複雜的控制理論,轉變為令學生有趣且易於接受,所以它一直是一本暢銷書。本書是基於數學基礎,來說明控制工程的方法學,並強調物理系統的模型化,及強調使用真實系統規格的實際控制系統設計。 目錄 第一章:控制系統的介紹 1 第二章:系統的數學模型 41 第三章:狀態變數模型 139 第四章:回授控制系統的特性 205 第五章:回授控制系統的性能 261 第六章:線性回授系統的穩定性 333 第七章:根軌跡法 381 第八章:頻率響應法 467 第九章:頻域的穩定性 535 第十章:回授控制系統設計 623 第十一章:狀態變數回授系統的設計 707 第十二章:強健控制系統 779 第十三章:數位控制系統 847 附錄A:MATLAB基礎 895 附錄B:SIMULINK基礎 913 參考文獻 921 索引 933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放射治療物理學 ISBN13:9789869228206 出版社:WOLTERS KLUWER 作者:Faiz M. Khan; Johb P. Gibbons 譯者:陳信雄等譯 裝訂/頁數:平裝/608頁 規格:29.5cm*21cm*3cm (高/寬/厚) 出版日:2015/11/01 中國圖書分類:行醫;醫務;內科 內容簡介 譯者序(Preface) 醫學物理在台灣開始萌芽至今約近四十年,早期從事臨床工作一直苦無適合且完整的參考用書,只能從相關的書籍以及國外的期刊文獻或取最新的治療物理知識與技術。直到1984年,Khan等人撰寫的《放射治療物理學》出版付梓後,隨即成為放射治療臨床工作者的參考用書。包括醫學物理師、劑量師、住院醫師及醫事放射師,都將其視為必讀的參考書籍。由於此書章節編排據系統化,總共區分為三大部分。由認識基本物理開始,進而從治療機到測量儀器,以及劑量的計算原理到度量方法,接著臨床技術的部份,最後就是品質保證與輻射安全。撰寫的內容由深包含廣闊,適合多元化的讀者閱讀,尤其到了2014年的第五版,內容更是新增了許多最新的治療儀器與治療技術。因此,放射相關系所的學生,亦採用此書做為放射治療物理與技術的教科書,甚至也將其列入國家考試參考用書。 此書的讀者包括臨床工作者及學校師生,長期以來,總有學生或工作夥伴問起,這本書影響深遠,能不能翻譯成中文,可以讓習慣中文的讀者更容易吸收。經過多年的醞釀,正有翻譯此書的念頭湧起之際,今年初正好Wolters Kluwer 台灣分公司的蔡仁惠經理來訪並提及翻譯一事,於是便建議了一些譯者名單,委請蔡經理與陳秋燕經理協助四處拜訪,終於號招了一些資深的臨床物理師與學有專精的老師,共同參與此書的翻譯事宜。在此也要感謝這些譯者殫精竭慮對本書的辛勞付出-醫學物理學會蕭安成理事長、台中榮總陳合興物理師、北醫附設鄭秀成物理師、中山醫大陳拓榮醫師、長庚大學蔡惠予老師、陽明大學許世明老師、以及中臺科大陳信雄老師。 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夠對於在台灣長期以來使用的一些臨床專有名詞中文譯詞予以統一。如此,不僅能協助臨床工作者之間的溝通,亦能在教學上使學生對於專業之臨床技術更能明確了解。此外,也希望協助對原文閱讀有困難的讀者,能夠有效地了解本書的講述內容,讓此書實用的學理和知識能更正確和普遍地被認識。這些是當初翻譯這本書的重要動機與目的。 目錄 PART 1 基礎物理 1. 物質的結構 2. 核轉換 3. X光的產生 4. 臨床輻射產生器 5. 游離輻射的交互作用 6. 游離輻射的度量 7. X光射束品質 8. 吸收劑量的度量 PART2 古典放射治療 9. 計量分布與散射分析 10. 計量計算系統 11. 治療計畫I:等劑量分布 12. 治療計畫II:病人資料取得、治療驗證與不均質修正 13. 治療計畫III:照野塑形、皮膚劑量與照野間隔 14. 電子射束治療 15. 低劑量率近接治療:插種及劑量標稱的原則 16. 輻射防護 17. 品質保證 18. 全身照射治療 PART3 19. 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 20.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21.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與放射手術 22. 立體定位軀體放射治療 23. 高劑量率近接放射治療 24. 攝護腺插種:技術、劑量分析和治療計畫 25. 血管內近接放射治療 26.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27. 質子束治療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Netter's Anatomy Flash Cards 201-3417/9780323834179 ISBN 9780323834179 作者/出版社 Hansen/ Elsevier 出版年代/版次 2022/6 重量:1.43kg 頁數:680 裝訂:盒裝(卡) 開數: 17 x 11 cm 印刷:彩色 Learn, review, and self-test with these bestselling flash cards! Fun, fast, and in full color, Netter's Anatomy Flash Cards are a portable study tool for a solid foundation in the anatomy you need to know for coursework and exams. Each card presents art by Dr. Frank H. Netter (with several paintings by Dr. Carlos Machado), numbered labels with hidden answers for self-quizzing, and concise comments and clinical notes. Table of Contents: Head&Neck Back&Spine Thorax Abdomen Upper Limb Lower Li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