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丹佛早療模式:促進自閉症幼兒的語言、學習及參與能力 系列名:心理學叢書 ISBN13:9789866001437 替代書名:(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Promot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莎莉˙羅傑斯;吉拉汀˙道森 譯者:姜忠信;劉瓊瑛;朱思穎 裝訂/頁數:平裝/400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4/11/01 中文圖書分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醫學 內容簡介 丹佛早療模式是一項對自閉症類幼兒、甚至是自閉症類嬰幼兒階段的綜合式早期療育模式,此模式在促進這些兒童能對他人有自發性的互動(也就是主動性),而能參與到他人之間。目前丹佛早療模式已經累積了不少實徵研究的報告,支持其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帶來的助益。 在台灣逐漸邁向以證據為導向(evidence-based)的早療方案規劃過程中,對丹佛早療模式的認識與學習,在台灣的醫療及教育領域裡,有其時代的重要意義。 卤卤丹佛早療模式奠基於西方發展心理學及應用行為分析的知識及技術,教學策略重視遊戲為本位、關係為核心的實踐方式。本書提供結構化、且容易上手的工作程序,對兒童在個別及團體情境中,促發下列關鍵能力的發展:模仿、溝通、社交、認知、動作、適應行為以及遊戲能力。對每位兒童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容,必須經由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評估之後才能擬定。 目錄 第一章 當代對嬰兒學習與自閉症之間的認識 嬰兒是如何學習? 大腦發展如何支持社交溝通技能的習取 患自閉症後怎麼影響了腦的發展及學習 早期兒童發展中大腦的改變及之後 早期療育對形塑自閉症腦部發展及成效的角色 第二章 丹佛早療模式綜論 丹佛早療模式的理論基礎 丹佛早療模式課程實務 丹佛早療模式的教學程序 療育成效的證據 針對自閉症類幼兒的療育,丹佛早療模式與其他介入模式的異同 結論 第三章 運用丹佛早療模式 實施場域 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誰? 由誰提供這項服務? 丹佛早療模式的執行程序 採用整合模式提供介入 專業療育團隊 與家長成為工作夥伴 丹佛早療模式介入之後的轉銜 結論 第四章 擬定短期學習目標 運用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進行評估 建構學習目標 各領域之間的目標能取得平衡 設定多少目標? 挑選出目標技能的內涵 目標的組成要素 撰寫功能性目標 艾薩克的12週學習目標 結論 第五章 擬定每日的教學目標以及追蹤孩子的進展 為每一個目標規劃周詳的學習步驟 追蹤進展 結論 附錄5. 1 艾薩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步驟 第六章 擬定計畫及教學架構 成為玩伴 相互參與的例行活動:教學架構 處理一些無用的行為 組成及規劃療程 孩子一直沒有進步時:決策樹 結論 第七章 建立模仿與遊戲能力 教導模仿 教導遊戲技能 結論 第八章 建立非口語溝通能力 協調性注意力強調溝通 建立自然姿勢動作的使用及理解能力 教導合乎習俗的姿勢動作 結論 第九章 建立口語溝通能力 促進口語的發展 接受性語言 結論 第十章 丹佛早療模式運用於團體場域 考量自閉症幼兒在教室環境中所呈現的特徵 物理環境的安排 規劃每日的課程表及例行活動 教室經營管理 工作人員的規劃及溝通 小團體和大團體教學 教室行為管理 轉換及個人課程表的規劃方法 同儕關係和自我照顧技能的課程 轉銜到幼稚園 結論 附錄A 丹佛早療模式之課程檢核表以及項目說明 前言 實施方式 計分 將評估項目轉換為教學目標 所需要的材料 自閉症幼童之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 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內容項目說明 附錄B 丹佛早療模式教學真確度評分系統實施執行及評分計分 對治療真確度的評分程序 丹佛早療模式 丹佛早療模式真確度評分單 中英名詞對照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早期療育 系列名:障礙教育 ISBN13:9789861919188 出版社:心理 作者:盧明;柯秋雪;曾淑賢;林秀錦著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09/04 中國圖書分類:特殊兒童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有系統的整理早期療育領域的重要範疇,包括:早期療育的背景與發展、個別化家庭與幼兒的服務計畫、親職教育、課程與教保策略、測驗與評量、轉銜服務、科技輔具等。作者群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來描述早期療育的理論與實務,每一章均以案例故事開始,引導讀者進入章節內容,專欄則提供相關資訊的延伸閱讀,而每一章最後的問題與討論,可做為課堂討論或是課後作業的參考議題。本書期能引領初識早期療育領域的讀者,了解早期療育的專業知識和實務作法,亦期能激發讀者對於早期療育的興趣和探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早期療育的意涵與重要性 第二節 早期療育的特質 第三節 早期療育的服務流程與專業人員 第四節 我國早期療育發展的重要紀事 第二章 早期療育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生態系統理論 第二節 發展心理分析論 第三節 行為學習理論 第四節 認知發展理論 第五節 人本主義理論 第六節 神經生物理論 第七節 結語 第三章 發展遲緩嬰幼兒之身心特質 第一節 一般嬰幼兒的身心發展 第二節 發展遲緩嬰幼兒的身心發展 第三節 常見的身心障礙嬰幼兒發展特質 第四章 早期療育服務 第一節 早期療育服務的基本理念 第二節 早期療育的服務型態 第三節 早期療育服務的發展與議題 第五章 特殊幼兒評量與安置 第一節 評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評量的三個階段及工具 第三節 未來發展 第六章 個別化教育計畫與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第一節 IEP與IFSP的發展與法令基礎 第二節 IEP與IFSP的擬定流程與參與人員 第三節 IEP與IFSP的內容及其比較 第四節 發展 IEP 與 IFSP 的步驟 第五節 結語 附錄 1 IEP會議相關資料檢核表 附錄 2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範例 附錄 3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FSP)範例 第七章 課程設計與教保策略 第一節 課程設計與教保策略的原理原則 第二節 課程模式與教保設計 第三節 多層次的教保介入策略 第四節 融合教育課程與教保設計之實務 第八章 支援服務與資源整合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機構間的資源整合 第三節 專業人員間的整合 第四節 家長擴權與支援服務 第五節 結語 第九章 科技輔具 第一節 輔具的定義與法令 第二節 通用設計的內涵與原則 第三節 通用設計應用於幼兒與身心障礙者 第四節 數位科技與特殊幼兒的學習 第十章 早期療育的親職教育、親子關係與親師溝通 第一節 早期療育的親職教育 第二節 早期療育的親子關係 第三節 早期療育的親師溝通與合作 第四節 結語 第十一章 轉銜服務 第一節 轉銜的定義與法源基礎 第二節 轉銜服務的理論框架 第三節 轉銜服務的內涵與策略 第四節 結語 附錄 幼小轉銜服務的內容及流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