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學(第四版)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環境生態學
ISBN13:9789864309146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朱錦忠;陳德治
裝訂/頁數:平裝/337頁
規格:26cm*19cm*1.7cm (高/寬/厚)
重量:749克
版次:4
出版日:2023/04/20
中文圖書分類:生態學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淺出的完整介紹環境生態學的概念,用生活化的方式介紹生態學中的各項內涵,其中專章介紹台灣生態環境,讓讀者更能切身感受維護與珍愛自然環境與生態的重要性。除了適合做為大專院校的課程教材,對於一般大眾讀者而言,也是充實知識、培養正確環保概念的優良讀物。
全書共分為9章:第1章緒論,介紹生態學的意義、類別、學習目的和研究方法;第2章探討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第3章與第4章分別闡明族群的形成與特質、群落的構造與特質;第5章到第7章依序闡述生態系的組成與基本作用、生態平衡與生態失調、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育;第8章帶領讀者認識台灣的生態;第9章引導讀者思考生態倫理的意義,以及重整生態倫理應有的共識,並以「從心出發」做為全書結語。
作者有鑑於「生態學」目前大多數教科書為國外著作的翻譯本,學生們認識了全球的環境問題,卻不了解台灣在地的生態環境,因此編寫這本《環境生態學》時採取「立足鄉土,放眼全球」的角度,運用生活經驗中可察覺的事例來說明,以各個獨立的章節來介紹台灣的生態,並輔以國外的案例,藉此開闊視野,使讀者能全面性的掌握生態問題與危機,建立全球性的概念。
書中輔以許多作者自己拍攝的精美圖片,提高讀者學習興趣。各章章末編有【摘要整理】可幫助讀者提綱挈領掌握學習要點,【思考與討論】則可啟發讀者進一步思考、探索,同時也可做為課堂中師生互動、討論的題材。
第四版敦聘陳德治老師依最新資料加以更新、修訂,在各章增加了許多結合學理與實際案例的【專題】,讓讀者有更切身的體會,並在章末設計選擇題題型的【課後練習】,方便讀者自我檢測學習成果。此外,因應最新教學需求以及越來越多的自學讀者,第四版在書末提供選擇題的答案與思考與討論題的參考解答。
目錄
Chapter 01 緒論
1-1 生態學的意義
1-2 生態學的類別
1-3 學習生態學的目的
專題1A 生物獲取營養的方式
專題1B 坎坷的保育之路
1-4 研究生態學的方法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2 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2-1 內在環境
專題2A 荷花和睡蓮的睡眠律動
2-2 外在環境之一:非生物性環境
2-3 外在環境之二:生物性環境
專題2B 西施舌事件
2-4 環境對生物的限制
2-5 生物對環境的耐受性
2-6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3 族群的形成與特質
專題3A 生物相
3-1 族群的成因
3-2 族群的成長
3-3 族群的調節
3-4 族群的波動
3-5 評估族群的指標
3-6 族群的狀態
3-7 族群與空間的關係
3-8 動物族群的行為
專題3B 黑面琵鷺
專題3C 費洛蒙
專題3D 擬傷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4 群落的構造與特質
4-1 生物群落的通性
4-2 植物群落的構造及其相關特質
專題4A 臺灣的楓葉為何不紅
4-3 動物群落的構造及其相關特質
專題4B 埃及聖䴉─埃及神話智慧之神落難臺灣
專題4C 吳郭魚的引進與影響
專題4D 珊瑚礁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5 生態系的組成與基本作用
5-1 生態系的組成
5-2 生態系的基本特質
5-3 生態系的生產作用
5-4 生態系的消費作用
專題5A 紅樹林
5-5 生態系的能量流動
5-6 生態系的分解作用
5-7 生態系的物質循環
5-8 都市生態系
專題5B 都市熱島效應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6 生態平衡與生態失調
6-1 生態平衡的特質
專題6A 體型大小與表面積/體積比
6-2 生態系的調節機制
6-3 生態失調的徵兆
6-4 現存的生態失調問題
專題6B 綠牡蠣事件
專題6C 海域石油汙染
專題6D 鎘米事件
專題6E 輻射屋事件
專題6F 祕雕魚事件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7 汙染防治與生態保育
7-1 汙染物與汙染源
7-2 汙染防治工作
7-3 環境保護措施
專題7A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
7-4 自然資源保育
專題7B 達娜伊谷封溪護漁行動
專題7C 櫻花鉤吻鮭的復育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8 臺灣的生態
8-1 臺灣的地理位置
8-2 臺灣的地理環境
8-3 臺灣的林相
8-4 臺灣的動物
8-5 臺灣的國家公園
專題8A 珍貴的砂島
8-6 臺灣的自然保留區
8-7 臺灣的生態保育機構及相關法規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Chapter 09 結論:生態倫理的重整
9-1 生態倫理的意義
9-2 重整生態倫理應有的共識
9-3 從心出發
摘要整理
課後練習
思考與討論
習題解答
索引
立即查看
Capstone- English for Inform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Capstone- English for Inform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書號:0320154
ISBN:9789861479798
作者:Sean Kenny, Eric Sabatino, Jacalyn Bondar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內容簡介
Capstone is a four-skill textbook.
目錄
Unit 1 Big Data
Unit 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nit 3 Robotics
Unit 4 Hackers and Internet Security
Unit 5 Problem Solving
Unit 6 DNA Testing and Family History
Unit 7 Electric Cars
Unit 8 Clean Energy
Unit 9 3D Printing: Revolutionizing the Medical Industry
Unit 10 5G and IoT
Unit 11 Wearable Technology
Unit 12 Quantum Mechanics
立即查看
環境工程化學(第五版)(Sawyer 5/e)
+作者:蕭薀華等譯(Sawyer)
+年份:2004 年5 版
+ISBN:9574938638
+書號:EN0040C1
+規格:16開/平裝/單色
+頁數:448
+出版商:麥格羅
原書主要作為學習環境工程學生的基本化學教科書,環境工程師需要廣泛的化學背景,因此本書從許多範疇中予以濃縮並綜合介紹,以便啟發學生,幫助他們在選擇未來進一步之研究時的參考。
原書主要目的有二:(1)探討環境工程實務上特別重要的化學概念;(2)建立水及廢水分析之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以作為學生未來在研究及實務工作上的基礎。
本書主要針對環境工程師所需要的基礎化學概念,包含普通化學、物理化學、平衡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膠體化學及核化學,其中並包含在環境工程上的應用,在本修訂版中,普通化學及物理化學均修訂至符合最新現況,並添加了許多習題。
第1章 導論
第2章 普通化學的基本觀念
第3章 物理化學的基本觀念
第4章 平衡化學的基本觀念
第5章 有機化學的基本觀念
第6章 生物化學的基本觀念
第7章 膠體化學的基本觀念
第8章 核化學的基本觀念
附錄A 25℃時的熱力學性質
附錄B 英文字母縮寫、羅馬符號和希臘符號
立即查看
Practical Magnetotellurics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The magnetotelluric (MT) method, a technique for prob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ructure of the Earth, is increasingly used both in applied geophysics and in basic research. This book, first published in 2005, goes into detail on practical aspects of applying the MT technique. Beginning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 this introduction to magnetotellurics aims to guid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in geophysics and other areas of Earth science through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MT method: from planning a field campaign, through data processing and modelling, to tectonic and geodynamic interpretation. The book will be of use to graduate-level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who are embarking on a research project involving MT; to lecturers preparing courses on MT; and to geoscientists involved i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jects who wish to incorporate MT results in their interpretations.
原價:
2320
售價:
407
現省:
1913元
立即查看
空氣污染防制工程 (2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空氣污染防制工程 第二版
原文書名: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2/e
作者:Noel De Nevers
翻譯:賴以賢
出版社:滄海
出版日期:2002/10/01
ISBN:9789574936427
立即查看
亞/美環境人文:農業、物種、全球環境變遷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生態土地使用規劃:全球環境變遷與在地永續實踐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為【生態土地使用規劃】的再版。國內在1970年代末期開始將環境規劃理念引入景觀與區域規劃的教育與實務。2000年出版的【生態土地使用規劃】係呼應Ian McHarg於1969年所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喚醒世人有關環境規劃理念在都市及區域規劃的重要性。近二十年來,人類該如何減緩並調適氣候變遷的衝擊已成當前國際社會的焦點。
本書的再版,除作為環境規劃的專業書籍外,並配合臺灣在國土計畫法實行後的規劃體制轉型,包括下列四個目的:
1.納入近年新興的全球環境變遷議題、思潮與規劃方法。
2.加強環境規劃教科書的知識範疇與操作性。
3.空間規劃專業者訓練時,更有效的納入環境規劃的觀念與操作。
4.提供公部門與實務空間規劃專業者,進一步檢視目前規劃體制與方法之改善方向。
本書在第一章緒論說明環境規劃理念與展望後,透過「生態系統與環境規劃」、「容受力觀念與成長管理」、「永續發展與空間規劃」與「地理資訊系統與土地使用規劃」等4章,協助讀者建立環境規劃中重要的系統與容受力觀念以及對新興議題的掌握,強化GIS工具在土地使用規劃中的應用能力。
第六章在人文生態學的基礎下,具體的為讀者建立環境規劃中的自然與人文空間分析的能力後,延伸到第七章與第八章,說明國內外在前述各種分析下所進行的「土地分類」與「環境敏感地劃設與空間規劃」。
第九章為本書中「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技術操作最重要的一章,不僅提供了土地適宜性分析源起與觀念,更為環境規劃年輕專業者的訓練提供一系列的操作程序與案例。最後,第十章回應了本次改版目標「全球環境變遷下的在地永續實踐」,為讀者提供都市化、環境變遷、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等新興議題與案例,並在都市環境規劃的新思維論述下,點出本書各章對應不同尺度空間規劃專業者的訓練重點,提供公部門與實務規劃工作者,進一步檢視並反思臺灣規劃體制未來可改善的方向。
整體而言,本書適合都市計劃、景觀規劃、地政、以及生態保育等專業者,在因應全球環境變遷的前提下,一同努力將環境規劃理念與方法推廣至各層級與類型的空間規劃,做為臺灣在地永續實踐的空間策略。
■ 本書特色
◆回應全球環境變遷議題的環境規劃方法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國際學界陸續提出的新思維與解方,其實都是根基於「環境規劃」的理念發展而來。本書接軌國際前瞻性觀念與策略,同時提供環境規劃知識範疇中必須掌握的關鍵規劃方法,觀念與操作並重,理論與實務性兼具。
◆各層級與類型空間規劃者都能應用的空間策略
本書有效地納入「環境規劃」的觀念與操作於空間規劃訓練中,協助都市計劃、景觀規劃、地政、以及生態保育等專業者,將其推廣至各層級與類型的空間規劃,做為臺灣在地永續實踐的空間策略。
◆國土規劃體制轉型的因應及反思
國土計畫法實施以來,國內的國土規劃體制與土地使用管理面臨極大的轉型契機,人與自然環境系統間的互動與容受力評估的過程如何落實於各層級空間規劃體制之中,本書提供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操作程序與案例,並進階反思臺灣規劃體制未來可改善的方向。
【目錄】
序言
空間規劃專業者的環境規劃學習應用
第一章 緒論
1.1 環境規劃理念源起與發展
1.2 全球環境變遷
1.3 環境規劃範疇與內容
1.4 我國環境保育與國土規劃
1.5 結語:環境規劃的展望
第二章 生態系統與環境規劃
2.1 生態與系統觀念
2.2 維生環境與生態系統服務
2.3 生態學原理與環境規劃
2.4 景觀生態學與環境規劃
2.5 結語:自然解方
第三章 容受力觀念與成長管理
3.1 應用容受力觀念之緣起
3.2 容受力分析與都市成長管理
3.3 智慧型成長與國土計畫
3.4 容受力分析方法
3.5 生態足跡
3.6 結語:國土規劃中容受力觀點的省思
第四章 永續發展與空間規劃
4.1 永續發展之觀念
4.2 永續土地使用規劃
4.3 永續都市之理念與規劃
4.4 生態都市與都市代謝作用
4.5 結語:永續都市的新思維
第五章 地理資訊系統與土地使用規劃
5.1 地理資訊系統
5.2 疊圖分析之原理與程序
5.3 地圖模型之疊圖分析功能
5.4 景觀格局與景觀指數分析
5.5 土地使用模擬
5.6 結語:GIS 與土地利用規劃未來之展望
第六章 自然作用與土地使用
6.1 地質與土地使用
6.2 地形與土地使用
6.3 水文與土地使用
6.4 土壤與土地使用
6.5 生物與土地使用
6.6 人文與土地使用
6.7 結語:以生態為基礎的空間規劃
第七章 土地分類
7.1 土地分類觀念與發展
7.2 土地分類之原則與過程
7.3 多變量分析與土地分類
7.4 結語:規劃的土地分類作業需規劃師的判斷
第八章 環境敏感地劃設與空間規劃
8.1 環境敏感地的觀念、定義與分類特性
8.2 環境敏感地之管理
8.3 臺灣生態敏感地劃設
8.4 環境敏感地與國土功能分區的整合
8.5 結語:環境敏感地在國土計畫中之角色
第九章 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
9.1 適宜性分析之源起與應用
9.2 適宜性分析評估方法
9.3 土地使用適宜性之原則與作業流程
9.4 案例:農地資源適宜性分析
9.5 結語: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之應用與未來發展
第十章 都市、環境變遷與空間規劃
10.1 都市化與全球環境變遷
10.2 都市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緩與調適
10.3 都市環境規劃的新思維
10.4 結語:全球環境變遷下的在地永續實踐
附錄
一、土地使用適宜性示範教材
二、系統圖、容受力與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融入空間規劃程序訓練指引
參考文獻
索引
■Box 索引
Box 1.1 Ian L. McHarg
Box 1.2 環境績效標準(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Box 2.1 第二生物圈(Biosphere II)
Box 2.2 NBS case study: Bielefeld, Germany
Box 3.1 Carrying capacity
Box 3.2 智慧型成長倡議
Box 3.3 績效需求
Box 3.4 臺灣農地資源空間規劃示範計畫
Box 3.5 美國馬里蘭州以設施容受力制訂成長政策及土地使用計畫
Box 5.1 GIS 軟體中的地圖代數分析工具
Box 5.2 GIS 軟體中的資料重新分類工具
Box 5.3 GIS 軟體中的疊圖分析與關聯分析工具
Box 5.4 GIS 軟體中的區位量測與環域分析工具
Box 5.5 土地利用變遷模型之開發工具與門檻
Box 6.1 土地使用規劃所需瞭解的地質資料項目以及可研判的特性
Box 6.2 「水土保持技術規範」之坡度計算方法
Box 6.3 土地使用所需進行的地形分析及可研判的特性
Box 6.4 暴雨管理與逕流估算
Box 6.5 土地使用所需進行的土壤分析及可研判的特性
Box 6.6 萬用土壤流失公式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Box 6.7 國土利用調查土地使用分級分類表(109年版)
Box 7.1 土地分類vs. 土地評估
Box 7.2 澳洲的CSIRO與美國的ECOCLASS土地分類系統
Box 7.3 臺灣生態分區
Box 7.4 地表作用土地分類估算式
Box 7.5 土地分類中的適宜性分析觀念起源
Box 8.1 Center for Natural Areas of Smithsonian Institute環境敏感地分類
Box 8.2 簡易頻率年洪水量估計
Box 9.1 案例:新竹縣新埔鎮柿餅LESA適宜區位分派
Box 10.1 「都市化與全球環境變遷(UGEC)」主要研究議題
Box 10.2 Future Earth Taipei「臺灣永續都市研究議題」
Box 10.3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及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Box 10.4 都市型態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係
Box 10.5 氣候變遷衝擊之韌性空間評估架構
立即查看
貿易.環境與公共健康-全球治理與在地需求之調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環境科學概論:結合全球與在地永續發展 (8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環境科學概論:結合全球與在地永續發展 第八版
作者:Cunningham(白子易)
出版社:東華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9863413615
立即查看
說韓語,我們最道地:打造全韓語環境!你真正用得到的韓語學習書(1 書1MP3)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