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經濟思想史 (1版) | |||
作者: | 黃建森 | |||
版次: | 1 | |||
ISBN: | 9789578995642 | |||
出版社: | 華泰 | |||
頁數: | 344 | |||
內文印刷顏色: | 單色 | |||
#經濟學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善經濟,就是以利他為核心,以善的動機,善的方法,達到善的果實。 在東西方文明中,善一直是各文明的核心議題。對於西方,善是真理。對於中國,善是利益萬民、利益萬物。 《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從利他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歷史以來各文明經濟體系中的善和利他的思想與實踐,把推動每一個經濟文明背後的善與利他思想總結出來,闡述人類文明經濟體系中的善之模式,以及善如何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產生積極的作用。作者何日生詳盡爬梳西方文明與東方思想,從蘇美文明、古希臘神話、猶太智慧、儒家哲學到佛教教義,尋找什麼才是經濟背後強大的文化思想?答案是「善」與「利他」。 善的動機、善的方法、達到善的結果,是善經濟的核心思想;「善經濟」就是從利他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 利他,讓人類找到共贏、共榮之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利之心,也有利他之心。如何擴大利他,縮小自利之心,是探討善經濟的善動機必要之關鍵。如何強化利他之心,從接觸苦難人開始。幫助苦難人,是轉自利為利他的關鍵。 善經濟的目標,是以利他達到全體人類物質的均富與繁榮,以利他達到自我與群體社會的和諧與生命的圓滿。使人類社會達到人人「身體健康、物質豐饒、心靈潔淨、祥和圓滿」的理想世界。 【目錄】 自序 寫在《善經濟》一書之前 導論 善經濟的思想緣起 第一章 當代資本經濟的哲學反思 第一節 個人主義的歷史建構歷程 第二節 傳統西方社會中的個人 第三節 東方的整體生命觀 第四節 佛教的「我生命觀」與資本經濟 第五節 以利他為上、和合為本 第六節 基於萬物一體的善經濟 第二章 利他的心理起源:群體生存的關鍵 第一節 人類為何會利他 第二節 利他是人性的實然與必然 第三節 利他的思想論證 第四節 飢餓困局理論(Starving Paradox) 第五節 經濟體系中利他與利己的融合 第六節 利他即利己的哲學思維 第七節 利他作為人類自我之超越 第八節 萬物是一的利他哲學 第三章 封建社會中的善經濟思想 第一節 蘇美經濟文明――機械城市經濟與自然共生抉擇 第二節 希臘經濟文明――唯心與唯物的辯證 第三節 中國文明――個體與群體生命和合的經濟生活 第四節 羅馬帝國的跨國經濟 第五節 西方封建時期的經濟思想 第四章 哲學文化信念與善經濟 第一節 希伯來文明的經濟思想――禁慾與享樂的和合 第二節 基督文明的經濟正義――物質與心靈的兼顧 第三節 伊斯蘭文明的經濟思想 第四節 中國儒家的經濟思想與實踐 第五節 初期佛教文明的經濟思想 第六節 中國傳統佛教的經濟思想與實踐 第七節 近當代儒佛融合的善經濟觀 第五章 西方工業革命之前經濟體系中的善 第一節 中世紀商業社會的經濟互信結構 第二節 商業體系發展中利他與利己的歷史辯證 第三節 利己與利他經濟的歷史辯證 第四節 商業互助時代的背離 第六章 利己與利他經濟思想的演進 第一節 利己經濟學的發韌 第二節 自由市場與全體利益 第三節 科層道德與善惡經濟 第四節 社會企業的善性與道德 第七章 善為本體:經濟活動中善的動機 第一節 利他動機與經濟活動 第二節 生產與消費的本質 第三節 善的動機之培養 第四節 利他體制的建構 第八章 善為運用:善經濟的方法 第一節 方法的善對人類的價值與意義 第二節 善的方法與善的結果 第三節 善經濟之方法一――交易的善 第四節 善經濟之方法二――金融的善 第五節 善經濟之方法三――生產的善 第六節 善經濟之方法四――消費的善 第九章 善為實相:善經濟的結果 第一節 以愛均富 第二節 里仁為樂 第三節 利他創新 第四節 永續共榮 第十章 善企業的思想與實踐 第一節 以信念為核心 第二節 以價值為領導 第三節 以愛作為管理 第四節 以原則為治理 第五節 以慈悲為創造 第六節 以圓形為組織 第七節 以利他為系統 第八節 以典範為永續 第九節 與地球共生息 第十節 萬物共生共榮 總結:建立共善的經濟體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文獻 二、西文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日本霞山會共同出版 歷史研究是以時間為主軸,地理研究是以空間為場域,若將兩者結合,以歷史的向度來詮釋解析這個空間,即以歷史為主軸來研究東亞,其廣度與深度將會擴大許多。 研究「東亞」並不是一個新的課題,但如果把臺、日、韓,再加上中國沿海地區等地域做「近代史」的研究,或許需要有不同的歷史觀與視野,也有別於傳統把東亞界定在後進發展地域的角度研究。這也是「近現代東亞研究論叢」的系列發端。 本書共兩大篇,共八章,分別由硬體建設,如無線電報系統、鐵道、軌道;軟體經營,如漁業調查、臺灣紅酒、電影、文化資產活化等面向,探討日治時期至現代臺灣的相關產業或技術。隨著日本殖民政策的演變、臺灣整體經濟、產業的發展,以及東亞局勢的變化等環境催化,其技術條件、產業知識、經營策略,如何因應不同的時勢進行調整,遇到何種困難以及解決之道。 台灣史,從荷西時期、清領、日治以迄戰後,都充滿著多族群、多元文化的特質,以及相當濃厚的國際原素。台灣、日本、韓國、中國同為東亞的重要成員,未來必定要面對許多共同課題,需共同研討,進而合作尋求解決之道。 歷史是現代社會的借鏡,讓我們從歷史溫故知新。 【目錄】 校長序/李承嘉 寫在前面/阿部純一 論叢緣起/何淑宜 主編序/蔡龍保 經濟政策的形成及其展開 文明基 〈為何沒有《帝國主義下の朝鮮》?—矢內原忠雄的殖民政策研究以及臺灣與朝鮮〉 陳德智 〈帝國 殖民地的海洋—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從沿岸到遠洋漁業調查試驗之研究(1909-1922)〉 林佩欣 〈從臺島之酒到帝國之酒:日治時期樹林酒工場的紅酒改良與行銷〉 基礎工程的建構與經營 曾立維 〈有線到無線—對外無線電報系統在臺灣的建立與發展(1928-1949)〉 蔡龍保 〈由森林鐵路到觀光鐵路—日治時期阿里山鐵路經營策略之轉變(1896-1945)〉 林采成 〈臺中輕鐵(株)的經營分析—軌道‧鐵道‧汽車〉 戰前到戰後的連續性與再利用 三澤真美惠 〈由白克和林摶秋的足跡試論戰後臺灣電影的「雙重連續性」〉 王淳熙 〈臺灣日治時期建築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的檢視—以日式宿舍為初探對象〉 關鍵字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創新管理: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時代的策略思維 作者:郭國泰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9/05/06 ISBN:9789579096423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於高科技產業任職以及大學任教均有十年以上經驗,透過清晰的架構、流暢的文筆,深入淺出地介紹企業創新管理工作必備的知識。除了作為教科書之外,更適合企業策略規劃、產品發展與管理、技術行銷等專業經理人閱讀。對於有意由技術跨入管理或行銷領域的工程師來說,更是不可或缺。 內容務實:從業界的角度出發,著重於實務經驗的說明。 理論與實務並重:重視理論在實務上的應用,絕非學院派一般地空談理論。 探討內容廣泛:涵蓋策略、行銷、技術、法律、財務等各領域。 深度剖析最新的創新現象與議題:如產品服務化、共享經濟、簡約創新等。 【名人推薦】 策略管理大師/司徒達賢教授 強力推薦 司徒達賢教授推薦 國際企業管理大師/于卓民教授 強力推薦 于卓民教授推薦 目錄 第一篇總體環境、產業競爭動態,以及企業策略 第01章導論:創新的層次與重要性 1-1個人層次的創新 1-2國家與社會層次的創新 1-3組織與廠商層次的創新 1-4本書範疇以及後續各章安排 第02章科技的發展與典範轉移 2-1科技發展的過程與 S 型曲線 2-2創新擴散與採用者類型 2-3摩爾的鴻溝理論 2-4創新的類型 第03章標準戰爭與主流設計 3-1科技產業的標準 3-2標準戰爭 3-3主流設計 3-4主流設計形成之後 第04章科技變化環境中的企業策略 4-1企業策略的構思 4-2商業生態系統 4-3廠商在新興商業生態系統中的策略 第二篇獲取創新的經濟價值 第05章智慧財產權 5-1智慧財產權 5-2專利 5-3商標 5-4著作權 5-5營業祕密 第06章授權商業模式 6-1智慧財產權的授權 6-2授權在不同產業中的應用 6-3授權的優缺點 6-4侵權與仿冒盜版 第07章無形資產評價 7-1概論 7-2無形資產評價基本概念 7-3無形資產評價方法 7-4無形資產評價專業之現況 第三篇企業創新策略之執行 第08章設計有利創新的組織 8-1大公司與小公司在創新上的優勢 8-2雙元組織 8-3大公司如何成為雙元組織 8-4小公司如何成為雙元組織 8-5塑造有利於創新的組織文化 第09章探索創新的來源 9-1企業內部的創新來源 9-2企業外部的創新來源 9-3彼得 • 杜拉克的七個創新機會來源 第10章規劃與管理創新專案 10-1新產品開發專案之預算規劃 10-2新產品開發專案之財務與非財務考量 10-3專案管理 第11章管理新產品開發流程與團隊 11-1管理新產品開發流程 11-2新產品開發團隊的組織設計與管理 11-3專案經理與產品經理相關職務 第12章制定與執行新產品上市策略 12-1新產品上市為產品策略的一環 12-2新產品上市的時機考量 12-3新產品上市的行銷組合考量 第四篇創新趨勢 第13章產品服務化 13-1產品服務化的觀念與過程 13-2產品服務化的關鍵成功因素 13-3國家層次的服務化 第14章共享經濟 14-1共享的本質與共享經濟興起的背景 14-2共享經濟在不同產業中的發展 14-3共享經濟面臨的關鍵問題 第15章簡約創新 15-1簡約創新的起源與特色 15-2簡約思維在不同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15-3簡約創新的影響以及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