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TR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量:0.34kg 頁數:400 裝訂:平裝 開數:21 x 10.8 cm 印刷:單色
審閱:張復舜
譯者:張復舜.陳泰宇.楊子清.羅羿凡.蔡楚葳.李嵩濤.林奕萱.戴瀅純.李方齡.鄒黃龍
原著序
DSM-5-TR®的出版更新了DSM-5® 精神疾病的診斷分類和編碼,並對70多種精神疾病的診斷準則做了解釋說明。為了方便快速參考,臨床醫師可能會發現這本小而方便的手冊非常有用,其中僅包含DSM-5-TR®分類 (即按照DSM-5-TR®章節排列的疾病、亞型、特別註記 [specifier] 和診斷編碼的完整列表)、更新過的手冊使用方式的小節,以及更新過的DSM-5®診斷準則組套 (diagnostic criteria sets) 和編碼註 (coding notes)。《DSM-5-TR®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esk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DSM-5-TR®》旨在與全面更新過的DSM-5-TR®結合使用。正確使用本手冊需要熟悉準則組附帶的每種疾病的內文描述。DSM-5-TR®的內文描述也進行了全面的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文獻以及文化、種族主義和歧視對精神醫學診斷的影響。
本手冊提供了所有包含在DSM-5-TR®中更新過的ICD-10-CM編碼、編碼註及記錄程序 (recording procedures),還包括了新加入的診斷「延續性悲慟障礙症(prolonged grief disorder)」的診斷準則。新加入的還有用於指示當前(和過去的)自殺行為和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nonsuicidal self-injury) 的症狀編碼。
臨床醫師在DSM-5-TR®中可以找到更多參考資訊,包括第三部分:新興評估方法和模型(包含評估方法、有關精神疾病診斷和文化的更新版內文、文化整合闡述和會談、人格障礙的DSM-5®替代模型,以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狀況)和DSM-5-TR®附錄 (包含 DSM-5®疾病診斷的按字母及按數字排列的ICD-10-CM編碼列表)。評估方法和其他資訊可線上獲取:www.psychiatry.org/dsm5。
請參閱 www.dsm5.org 以了解定期的DSM-5-TR®編碼和其他更新。
目錄 (Contents)
原著序 v
譯者序 vi
DSM-5-TR®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修訂版分類 ix
SECTION I
DSM-5基礎知識
手冊使用說明 3
DSM-5®在司法醫學使用之提醒聲明 15
SECTION II
診斷準則及編碼
神經發展障礙症 19
思覺失調類群及其他精神病症 41
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 57
憂鬱症 81
焦慮症 99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 111
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121
解離症 133
身體症狀障礙症 137
餵食和飲食障礙症 143
排泄障礙症 149
睡眠-覺醒障礙症 151
性功能障礙 167
性別不安 177
侵擾行為、衝動控制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181
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症 187
認知障礙症 235
人格障礙症 269
性偏好症 279
其他精神疾病與附加編碼 285
藥物引發的動作障礙症及其他醫藥副作用 287
其他可能成為臨床關注焦點的情況 305
索引 325
立即查看
DSM-5精神疾病鑑別診斷手冊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DSM-5精神疾病鑑別診斷手冊
作者:孔繁鐘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271
簡介:
DSM-5R是目前全世界在精神疾病通用的診斷準則,藉以評估各年齡層所罹患之疾病,當個案之症狀符合診斷準則且功能缺損達到相關閾值時,即可做出診斷。
然而,作個案診斷需要有能力自個案取得資訊、找出症狀及辨識模式、決定可能的原因,才能在最後作出正確的診斷。為此,本書提供多種趨近個案的方式,包括6個步驟的診斷架構、29個由下到上的「診斷樹狀圖」及診斷時可運用的66個鑑別診斷表,不僅能協助相關科系學生學習精神科診斷的程序,更可提升精神科臨床工作者作出完善鑑別診斷的技能!
目錄:
序言 v
1 逐步進行鑑別診斷 1
2 經由樹狀圖作鑑別診斷 17
2.1 學業表現不良的決策樹狀圖 22
2.2 兒童或青少年行為問題的決策樹狀圖 25
2.3 言語障礙的決策樹狀圖 30
2.4 易分心的決策樹狀圖 35
2.5 妄想的決策樹狀圖 38
2.6 幻覺的決策樹狀圖 44
2.7 僵直症狀的決策樹狀圖 49
2.8 高昂或開闊的心情的決策樹狀圖 52
2.9 易怒心情的決策樹狀圖 56
2.10 憂鬱心情的決策樹狀圖 61
2.11 自殺意念或行為的決策樹狀圖 67
2.12 精神運動遲滯的決策樹狀圖 72
2.13 焦慮的決策樹狀圖 75
2.14 恐慌發作的決策樹狀圖 80
2.15 畏避行為的決策樹狀圖 83
2.16 病因涉及創傷或心理社會壓力源的決策樹狀圖 87
2.17 身體抱怨或疾病/外觀焦慮的決策樹狀圖 91
2.18 食慾改變或異常進食行為的決策樹狀圖 94
2.19 失眠的決策樹狀圖 99
2.20 嗜睡的決策樹狀圖 104
2.21 女性性功能障礙的決策樹狀圖 109
2.22 男性性功能障礙的決策樹狀圖 113
2.23 攻擊行為的決策樹狀圖 116
2.24 衝動或衝動控制問題的決策樹狀圖 122
2.25 自我傷害或自殘之決策樹狀圖 126
2.26 過度物質使用的決策樹狀圖 129
2.27 記憶喪失的決策樹狀圖 135
2.28 認知障礙的決策樹狀圖 139
2.29 病因學身體病況的決策樹狀圖 149
3 藉由表格作鑑別診斷 157
神經發展障礙症 162
3.1.1 智能不足(智能發展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162
3.1.2 溝通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164
3.1.3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166
3.1.4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鑑別診斷 168
3.1.5 特定的學習障礙症之鑑別診斷 172
3.1.6 抽搐症的鑑別診斷 174
思覺失調類群及其它精神病症 175
3.2.1 思覺失調症或類思覺失調症的鑑別診斷 175
3.2.2 情感思覺失調症的鑑別診斷 177
3.2.3 妄想症的鑑別診斷 178
3.2.4 短暫精神病症的鑑別診斷 180
3.2.5 非特定的僵直症之鑑別診斷 181
雙相情緒及相關障礙症 182
3.3.1 第一型雙相情緒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182
3.3.2 第二型雙相情緒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185
3.3.3 循環型情緒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188
憂鬱症 189
3.4.1 鬱症的鑑別診斷 189
3.4.2 持續性憂鬱症的鑑別診斷 192
3.4.3 經期前情緒低落症的鑑別診斷 194
3.4.4 侵擾性情緒失調症的鑑別診斷 196
焦慮症 198
3.5.1 分離焦慮症的鑑別診斷 198
3.5.2 選擇性不語症的鑑別診斷 201
3.5.3 特定畏懼症的鑑別診斷 202
3.5.4 社交焦慮症(社交畏懼症)的鑑別診斷 204
3.5.5 恐慌症的鑑別診斷 208
3.5.6 特定場所畏懼症的鑑別診斷 210
3.5.7 廣泛性焦慮症的鑑別診斷 212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 215
3.6.1 強迫症的鑑別診斷 215
3.6.2 身體臆形症的鑑別診斷 218
3.6.3 儲物症的鑑別診斷 220
3.6.4 拔毛症的鑑別診斷 222
3.6.5 摳皮症的鑑別診斷 224
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225
3.7.1 創傷後壓力症或急性壓力症的鑑別診斷 225
3.7.2 適應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27
解離症 229
3.8.1 解離性失憶症的鑑別診斷 229
3.8.2 失自我感障礙症/失現實感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31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 234
3.9.1 身體症狀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34
3.9.2 罹病焦慮症的鑑別診斷 236
3.9.3 轉化症(功能性神經症狀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39
3.9.4 受心理因素影響的另一身體病況之鑑別診斷 241
3.9.5 人為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43
餵食及飲食障礙症 244
3.10.1 迴避/節制型攝食症(ARFID)的鑑別診斷 244
3.10.2 厭食症的鑑別診斷 246
3.10.3 暴食症的鑑別診斷 249
3.10.4 嗜食症的鑑別診斷 251
睡醒障礙症 252
3.11.1 失眠症的鑑別診斷 252
3.11.2 嗜睡症的鑑別診斷 255
性功能障礙 258
3.12.1 性功能障礙的鑑別診斷 258
性別不安 260
3.13.1 性別不安的鑑別診斷 260
侵擾行為、衝動控制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262
3.14.1 對立反抗症的鑑別診斷 262
3.14.2 間歇暴怒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64
3.14.3 行為規範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66
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症 268
3.15.1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68
3.15.2 嗜賭症的鑑別診斷 270
神經認知障礙症 271
3.16.1 譫妄的鑑別診斷 271
3.16.2 認知障礙症與輕型認知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73
人格障礙症 276
3.17.1 妄想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76
3.17.2 孤僻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77
3.17.3 思覺失調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78
3.17.4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79
3.17.5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81
3.17.6 做作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82
3.17.7 自戀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83
3.17.8 畏避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84
3.17.9 依賴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85
3.17.10 強迫型人格障礙症的鑑別診斷 286
3.17.11 另一身體病況引起的人格變化之鑑別診斷 287
性偏好症 288
3.18.1 性偏好症的鑑別診斷 288
附錄:DSM-5R精神疾病診斷分類 291
依英文字母排序的樹狀圖索引 319
依英文字母排序的鑑別診斷索引 321
立即查看
識別精神疾病─你的DSM-5指南(Understanding Mental Disorders: Your Guide to DSM-5(R))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識別精神疾病:你的DSM-5®指南
ISBN13:9789863683544
出版社:合記
作者: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原著
譯者:林奕萱
裝訂:平裝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0/08/01
中國圖書分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醫學
內容簡介
序言:
全世界有超過四億五千萬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點罹患精神疾病;而美國有超過六千一百萬的成人、超過七百萬的孩子,在一生中也曾經困擾於精神疾病。雖然有些人的確風險較高,但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得到精神疾病。大部分人的朋友、同事或深愛之人中,可能都曾經有人罹患精神疾病。這本書就是寫給所有人的一本書。
對抗精神疾病的關鍵點,在於辨識症狀、了解何時應該求助,以及得到正確的治療。和精神疾病奮戰是件辛苦的事。此書就是設計來幫助這些辛苦的人們,以及他們的親友。這本書會讓人們知道「疾病可能是什麼樣子」,並且了解治療的主要方式。
一個好的治療,必須由健康照護提供者為每一個人及其需求和症狀精心規劃。這本書並不能取代任何治療,也沒有提供特定疾病之相關治療的深入細節。不過,這本書可以提供精神疾病相關治療的概略治療方式—包含談話治療和精神相關藥物。
本書的內容基礎來自於最新版本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也就是目前的DSM-5®。DSM-5®的目的,在於讓所有診斷精神疾病的健康照護提供者,能有共通的語言。DSM於1952年初版,成為精神健康照護提供者的主要工具,也是其他健康照護人員定義和診斷精神疾病的主要工具。
這本書是DSM-5®的「大眾版本」—但這並不代表可以用來自我診斷,只是這本書描述了DSM-5®中的大部分精神疾病。在與精神健康照護提供者見面談話之前,或者在知道自己的診斷之後,這本書會是一本很有幫助的資源。書中的內容與DSM-5®相互呼應—描述了症狀、危險因子和相關的疾病,根據症狀來定義精神疾病,並指出特別需求或考量。
這本書也討論了因應方式、個案小故事及其他資源—例如詞彙表、藥物列表和可能幫得上忙的相關機構(書中的小故事取材自真實個案,但姓名、年紀和其他資訊均已變更以保護個案,讓其他人無法得知個案身份。如果任何人符合其中任何一個故事,純屬巧合,也並非作者本意)。
就像是其他任何疾病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會讓恢復的機會更高、恢復得更好。這本書將協助病患和照顧者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照護。
此書是由一群國際知名的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團隊所撰寫,他們也參與了DSM-5®的制定。我們要特別對參與本書和DSM-5®的所有人致上謝意,謝謝您們致力於改善全世界的精神健康。
目錄
前言vi
序言ix
導論xii
1 從兒童時期發生的疾病3
2 思覺失調症及其他精神病症29
3 雙相情緒障礙症47
4 憂鬱症61
5 焦慮症77
6 強迫症相關疾病95
7 創傷和壓力障礙症109
8 解離症129
9 身體症狀障礙症137
10 飲食障礙症147
11 排泄障礙症161
12 睡醒障礙症169
13 性功能障礙189
14 性別不安203
15 侵擾行為和行為規範障礙症213
16 成癮障礙症225
17 失智和其他記憶問題243
18 人格障礙症267
19 性偏好症285
20 治療重點295
詞彙表315
附錄
A.DSM-5疾病完整列表325
B.藥物331
C.實用資源339
索引355
立即查看
精神科口袋書:臨床隨身手冊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精神科口袋書:臨床隨身手冊
作者:胡宗明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7
條碼:9789863681915
簡介:
能擁有一本資訊最新又利於攜帶的精神醫學實用手冊,是臨床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本書採用《DSM-5R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最新精神疾病分類與定義,針對基礎行為理論、精神科重要危機處理、心理健康評估與測驗、精神科用藥等議題提供最新資訊,並收錄多種最新精神科疾病評估量表,除此之外,在編排方面,全書採重點、條列式及表格化呈現,簡明易懂,本書是精神科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及醫學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查詢所需之重要資訊,亦可供家醫科與基層醫療相關之醫護人員、社工員及長期照護團隊成員隨身的參考手冊。
序言
合記圖書出版社對於專業的堅持及文化產業的執著向來有目共睹,本書經過合記圖書出版社對美國出版公司 F. A. Davis Company 及原書作者 Darlene D. Pedersen 極力爭取,方能取得中文版的授權以嘉惠中文閱讀的讀者。從事翻譯精神科口袋書(PsychNotes: Clinical Pocket Guide) 是一件非常令人感到戰戰兢兢的事,至於本書翻譯由任職於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副院長胡宗明醫師予以統整,翻譯團隊成員包含王瑛杰醫師、陳春明醫師、鄭淦元醫師、吳家樑醫師、梁富珍醫師、陳建森醫師、簡世昌醫師、戴英修醫師、胡耿豪醫師、陳又新醫師、胡至家心理師、高至潔心理師、吳月梅心理師、石成展藥師、吳佩霖藥師、鍾享昇藥師、顏姿容藥師等,都持有精神照護方面多年的臨床專業經驗,促使中譯本的專用名詞更能合乎一般臺灣常用的臨床慣用語,此外感謝黃淑芬小姐、吳孟憲博士等協助校閱作業,最後再次感謝以上諸位不求代價的付出,才使得本書順利完成。
目錄
基礎知識 (BASICS) /1
精神科衡鑑 (ASSESS) /23
精神障礙症及介入 (DISORDERS / INTERV) /77
藥物/實驗室檢驗 (DRUGS/LABS) /176
精神用藥物 A-Z (DRUGS A-Z) /194
危機 (CRISIS) /242
老人 (GERI) /263
立即查看
家庭社會工作-修訂版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家庭社會工作
系列名:社工叢書
ISBN13:9786269685240
替代書名:An Introduction to Family Social Work, 4e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Donald Collins;Catheleen Jordan;Heather Coleman
譯者:魏希聖
裝訂/頁數:平裝/432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重量:600克
版次:修訂2版一刷
出版日:2023/02/01
中文圖書分類:社會工作;社會福利
內容簡介
本書三位作者具備豐富的家庭社會工作經驗和學養。全書內容以家庭系統為架構,理論與實務並重,不僅對家庭社會工作的歷史與哲理詳加闡述,亦提供了清楚的工作步驟和具體的處遇技術。同時將家庭多元性、性別議題、文化敏感度、優勢和復原力等目前廣受討論的重要理念融入實務中,非常難能可貴。對於從事家庭服務的助人工作者和相關科系學生而言,本書必能成為重要的專業資源和實用工具。
目錄
第1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領域
什麼是家庭社會工作?
家庭社會工作的領域
家庭社會工作和家族治療
家庭社會工作實務的真實面
家庭社會工作的假設
本章摘要
第2章 家庭是什麼?
家庭的用處
多元家庭結構
家庭的定義
多元性與家庭
今後的家庭多元性
家庭的文化向度
對家庭的信念
本章摘要
第3章 家庭系統
什麼是家庭系統?
家庭系統的重要假設
家庭界限
家庭次系統
本章摘要
第4章 家庭發展和生命週期
了解發展觀點
家庭在生命週期中的多元性
發展階段
影響家庭生命週期的因素
本章摘要
第5章 家庭優勢和復原力
優勢觀點的實務
復原力的定義
評量復原力
復原力的特質
家庭復原力
生態風險和機會
風險
文化
實務應用
本章摘要
第6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實務面
轉介流程
排定家庭會談
材料的準備與保管
如何穿著
將孩子納入家庭會談
處理干擾與保持聯繫
電話追蹤
安全考量
首次會談:評估案主需求
和案主建立關係
讓案主適應家庭社會工作
保護案主隱私
本章摘要
第7章 開始階段
開始階段的任務:接觸、評估、目標設定和簽約
家庭社工員需要的基本會談技巧
有效會談的要領
有效溝通的原則
家庭社工員需要的核心特質
家庭社會工作應避免的不良行為
本章摘要
第8章 質化家庭評估
質化評估簡介
家庭評估的情境脈絡
質化技術
視覺化技術
質化評估的特殊考量
家庭功能評估的判準
家庭類別基模
評估教養技巧
評估少數族群家庭的考量
本章摘要
第9章 量化評估
量化評估之目的
選擇測量工具
良好工具的特性:信度和效度
整合量化測量的架構
測量工具
運用測量以結合評估和處遇
處遇規劃
本章摘要
第10章 家庭系統處遇
有效的評估和處遇
關鍵策略
界定問題
優勢觀點的評估
循環模式
處遇技巧:促進適應不良循環模式的改變
去三角化
協助非自願案主
少數族群家庭的處遇
本章摘要
第11章 處遇階段
處遇階段
家庭社工員的角色和目標
處遇技術
危機處遇
問題解決處遇
生態處遇
專精的家庭工作取向
本章摘要
第12章 孩子與父母層面的處遇
行為式家庭取向
親職技巧訓練
行為問題和親子衝突
協助父母設定規範
避免行為處遇的陷阱
家庭心理教育處遇
物質濫用
本章摘要
第13章 伴侶處遇與性別敏感處遇
伴侶工作
如何教導溝通技巧
同性伴侶
性別敏感觀點
性別敏感處遇
依循性別敏感處遇觀點的問題解決
歷史脈絡
女性主義對家庭系統理論的批判
家庭關係中的權力不平等
家庭價值和家庭暴力:一個批判
社會化和性別角色
家庭的勞動分工
對於性別敏感家庭社會工作的建議
家庭暴力
虐待關係
本章摘要
第14章 結案階段
結案規劃
對結案的可能反應
過早的結案和退出
實用的結案步驟
結案步驟
結案時機
如何與何時轉介案主給其他專業人員
評鑑家庭社會工作的結果
未來趨勢
符合認證標準
CASWE認證標準
本章摘要
立即查看
精神病理社會工作:社會安全網與精神醫療體系助人工作者的實務指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從心理、社會、生理、營養學的觀點,結合依附理論、認知行為、現實治療、優勢觀點、營養身心等取向,探討精神病理社會工作,分基礎、進階、實務等三部分介紹精神病理社會工作的概念、精神疾病的診斷體系、常見精神疾病的症狀學,以及個案、團體、家庭工作的評估與技巧、均衡營養與身心保健的預防方法。提供社會工作、心理輔導、學校教師、相關科系學生、從事保護性業務與社會安全網絡的人員認識精神病理及處遇的實務指引。
【目錄】
基礎篇:精神病理社會工作概論
第一章 精神醫療體系的社會工作
第二章 社會安全網的社會工作
第三章 生理—心理—社會模式的精神病理與「行為四關鍵」評估模式
進階篇:常見精神障礙的特徵及處遇方向
第四章 精神障礙的體系
第五章 精神障礙的症狀學與簡易評估
第六章 精神病:思覺失調症、妄想症、器質型精神病
第七章 情緒型障礙:憂鬱症、輕鬱症、躁鬱症
第八章 精神官能症:創傷後壓力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
第九章 精神官能症:解離症、身體症狀障礙症、飲食障礙症、偽病
第十章 人格障礙症
第十一章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礙
第十二章 長者精神障礙
第十三章 成癮者精神障礙
第十四章 家庭暴力者的類型
第十五章 性侵害者的類型
第十六章 暴力被害人的精神障礙
第十七章 自傷與自殺防治
實務篇:評估與處遇
第十八章 個案工作與團體工作
第十九章 家庭評估與家庭會談
第二十章 營養與穴位的保健
立即查看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兼述心理衛生社會工作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心理衛生的議題已經成為全球跨文化跨國的重要議題,經過百年的發展,精神醫療領域社會工作從慈善出發,漸漸走出醫院進入社區,也將服務擴大到疾病和自殺、藥物濫用、家庭暴力與性侵犯等議題的處遇治療,服務對象從兒童到老人,從醫院到社區、學校、犯罪矯治等系統,建構社安網整合服務。精神醫療專業訓練成為社區處遇的基礎,希望本書可以協助讀者瞭解臺灣心理衛生的發展脈絡,學習國外社會工作理論以建立本土實務理論。 這是一本為精神醫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學生所寫的入門書,由二位資深精神醫療社工師及資深精神科專科醫師共同完成。本書針對第一版內容修正,因應臺灣及世界心理衛生新發展,更新、增加資料。
【目錄】
"第一篇 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第1章 精神疾病與醫療發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精神疾患與診斷演變
第二節 特殊人口心理衛生與次專科
結語
參考文獻 第2章 心理衛生政策與福利行政/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心理衛生政策
第二節 心理衛生預防模式:強化心理資本
第三節 臺灣社會福利與心理衛生演進
第四節 心理衛生行政
結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精神衛生法》及相關精神醫療法律/楊添圍
前言
第一節 《精神衛生法》
第二節 《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三節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第四節 《老人福利法》
第五節 《自殺防治法》
第六節 《家事事件法》
參考文獻 第二篇 精神疾病與治療第4章 精神病理學與精神疾病之診斷系統 /楊添圍
第一節 診斷與分類之基礎:精神病理學
第二節 精神病理學相關名詞
第三節 精神疾病之診斷及分類
第四節 臨床慣用名詞:精神病與嚴重精神疾病
第五節 DSM-IV-TR/DSM-5精神疾病分類
第六節 疾病相關名詞
參考文獻 第5章 常見精神病(嚴重精神疾病)與精神官能症/楊添圍
第一節 精神病(嚴重精神疾病)與精神官能症
第二節 思覺失調症
第三節 躁鬱症或雙極性情感性疾患
第四節 憂鬱症:各種分類觀點
第五節 強迫症與相關疾病
參考文獻 第6章 人格疾患、酒癮及物質成癮/楊添圍
第一節 人格疾患
第二節 酒精與物質成癮
參考文獻 第7章 家庭暴力與精神疾病/楊添圍
第一節 臺灣家庭暴力初探
第二節 初探家庭內殺人事件
第三節 家庭暴力與精神疾病
參考文獻 第三篇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方法第8章 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專業與專科社工師發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美國醫務社工與精神醫療社工的演變
第二節 臺灣醫療社工與精神醫療社工的發展
第三節 心理衛生專科社會工作發展
第四節 美國各領域社工現況比較
第五節 社會安全網的心衛社工
第六節 社會工作紀錄
結語
參考文獻 第9章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的類型
第二節 建構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實務理論
第三節 系統生態概念運用於心理衛生
第四節 常用的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簡介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0章 疾病與家庭/張如杏
前言:家庭的許多面貌
第一節 以理論分析家庭
第二節 精神疾病與家庭
第三節 臺灣家庭與精神疾病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1章 與家庭工作的模式/張如杏
前言:與家庭工作的意義
第一節 家庭評估
第二節 家庭會談、家庭訪視
第三節 簡介家族治療
第四節 優勢觀點、以家庭為中心服務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2章 精神醫療處遇方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心理治療
第二節 團體心理治療
第三節 心理劇
第四節 心理教育、衛教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3章 個案管理資源整合/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個案管理的定義、功能、流程
第二節 個案管理在心理衛生領域的運用
第三節 資源整合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篇 心理衛生方案與未來第14章 社區復健及長期照顧/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復健
第二節 社區復健模式
第三節 社區復健的困境
第四節 長期安置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5章 精神醫療服務與專業團隊/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醫院內精神醫療服務
第二節 精神醫療專業團隊
第三節 社區心理衛生方案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6章 評鑑/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科醫院評鑑
第二節 精神復健機構、護理之家評鑑
第三節 方案評鑑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7章 精神疾病復健與康復/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精神復健定義
第二節 精神復健的原則、價值及迷思
第三節 精神復健的內容
第四節 從障礙概念轉變
結語:邁向康復
參考文獻 第18章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展望/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在臺灣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精神醫療社工之角色與任務
第三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定位之影響因素
第四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困境之突破
第五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之定位
第六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
立即查看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
系列名:社工
ISBN13:9789869725965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韓青蓉
裝訂/頁數:平裝/358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19/06/01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福利泛論
內容簡介
心理衛生、精神健康的議題,與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當社會日益進步,人們的壓力卻有增無減,若有完善的精神醫療政策,或許可以讓身心得到照顧。隨著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發展,有別於西方醫學的以疾病治療為取向,以人為本是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核心,透過各種角度探討個案之心理社會層面,使精神醫療的介入能更具彈性。
本書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歷史、政策及國內外之發展;第二部分說明精神疾病相關知識、精神醫療社工師的角色,以及家庭心理社會評估;第三部分則是關於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介入理論與實務的介紹。希望透過本書能縱觀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歷史演進,橫觀社工角色在精神醫療的多元介入,引領讀者探討社工師在精神醫療領域的未來展望。
新版修訂重點:
.因應最新政府資訊及研究文獻,更新統計資料、政策法規等,讓讀者能夠與時俱進!
.新增議題:精神醫療社工師在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之角色、從機構到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等。
.各章案例改寫,增加相關領域社會工作師之臨床實用性及可讀性。
.收錄衛福部「心理衛生專科社工師」考題,讓備考如虎添翼。
目錄
第一部分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歷史
CHAPTER 1 精神衛生法介紹與精神醫療政策
第一節 精神衛生法立法精神
第二節 精神衛生法的進步
第三節 目前的精神醫療政策
第四節 跨專業領域合作的精神醫療政策
第五節 顧及病人權益的精神醫療政策
第六節 鼓勵病人社區生活適應的精神醫療政策
第七節 國內精神醫療政策之檢討與未來展望
CHAPTER 2 精神醫療史與臺灣精神醫療發展
第一節 世界精神醫療發展史
第二節 臺灣精神醫療發展史
第三節 臺灣的精神醫療政策
第二部分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心理社會評估
CHAPTER 3 精神疾病介紹、治療及預後
第一節 精神疾病主要種類
第二節 精神疾病的治療
第三節 精神疾病的預後
案例 精神科社工師如何協助憂鬱症病友
CHAPTER 4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師之歷史發展與角色功能
第一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歷史發展
第二節 臺灣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起源
第三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師之角色
第四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多元介入方式
第五節 多元的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師角色之實例
第六節 從精神醫療社會工作走向心理衛生社會工作
案例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師如何幫助病友告別「六無仙」
CHAPTER 5 家庭與精神病人
第一節 家屬面對精神疾病的過程
第二節 家屬的困境
第三節 家屬適當情緒表達的重要性
第四節 家屬教育方案
第五節 讓家屬成為治療聯盟
案例1 社工師如何幫助家屬支持病友
案例2 社工師如何協助家屬成為醫療伙伴,形成三贏的局面
CHAPTER 6 精神社會評估與家庭評估
第一節 精神社會評估
第二節 家庭評估
案例 精神醫療社工師如何協助家庭關係總體檢
第三部分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治療性介入理論與實務
CHAPTER 7 個案工作與家族治療
第一節 個案工作
第二節 家族治療
案例1 社工師如何開展家族治療的過程
案例2 社工師如何看待生病的家庭
CHAPTER 8 團體治療與心理劇治療
第一節 團體治療之實施
第二節 心理劇治療之實施
案例 社工師如何參與心理劇治療
CHAPTER 9 精神醫療社工師在精神病人復健治療上的角色
第一節 精神復健的起源
第二節 精神復健的原則
第三節 精神復健的執行
第四節 主動式社區治療
第五節 精神醫療個案管理
第六節 精神醫療社工師在精神復健治療的角色
第七節 精神復健的另類服務──「會所模式」介紹
案例 精神醫療社工師與病友一起邁向復健之路
CHAPTER 10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處遇
第一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症狀
第二節 自殺者遺族之創傷處遇
第三節 協助面對家庭失落的青少年
第四節 面對成年個案揭露兒時性創傷之處遇
第五節 團體心理治療協助性虐待倖存者
第六節 精神醫療社工師在災難心理衛生服務工作之角色
第七節 精神醫療社工師的二級創傷
案例 當妮基遇見社工師
CHAPTER 11 自殺防治問題探討
第一節 自殺行為的現象
第二節 青少年與自殺
第三節 微視面──薩提爾模式在自殺防治的運用
第四節 鉅視面──自殺防治之有效策略
第五節 臺灣地區自殺死亡變動趨勢分析及政策建議
第六節 精神疾病與自殺行為
CHAPTER 12 家庭暴力加害人處置
第一節 家庭暴力加害人處置基本理念
第二節 家庭暴力加害人類型及其內在需求與個別處置原則
第三節 家庭暴力加害人認知教育團體處置介紹
第四節 美國Emerge模式介紹
第五節 使用於家庭暴力治療的和平圈之概念介紹
案例 社工師如何協助家暴加害人終結家庭暴力行為
CHAPTER 13 兒童虐待問題處遇
第一節 兒童虐待的發生原因及影響
第二節 兒童虐待的保護因子──韌性
第三節 嬰兒虐待問題處遇
第四節 目睹暴力兒童處遇
第五節 性受虐兒童處遇
第六節 以遊戲治療協助受虐兒童之創傷復原
第七節 精神科社工師與兒童虐待
案例 社工師運用遊戲治療,協助受虐兒打開心扉
CHAPTER 14 酒藥癮戒治
第一節 酒癮戒治
第二節 藥癮戒治
第三節 雙重診斷
案例 社工師如何協助藥癮者戒治
CHAPTER 15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倫理議題與權益倡導
第一節 精神醫療社工師之倫理議題
第二節 精神醫療社工師常遇見之倫理衝突
第三節 精神醫療社工師之權益倡導角色
第四節 病友自助團體
第五節 去汙名化運動
第六節 精神病人權益倡導的助力
附錄
附錄一 社會工作師法
附錄二 專科社會工作師分科甄審及接受繼續教育辦法
附錄三 社會救助資源
附錄四 衛生福利部專科社會工作師第一次分科甄審筆試
附錄五 衛生福利部專科社會工作師第二次分科甄審筆試
立即查看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 2020 <新學林>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