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理論與實務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感覺統合:理論與實務(第三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IE) 3e)
462-036C/9789863684411
ISBN
9789863684411
作者/出版社
*蔡鴻儒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2/3
重量:1.15kg 頁數:648 裝訂:平裝 開數: 26 x 19 cm 印刷:雙色
譯者:蔡鴻儒.周映君.王于欣.汪維平.唐美華.黃瀞儀.洪瑋汝.張家妤.陳詣晴.張韶霞.黃如君.尤姿婷.謝中君.黃孟雯.許庭嘉.黃思敏.薛惠勻
圖:192 表:51
簡介:
本書自初版至今即被職能治療領域視為經典之作,自然亦成為職能治療學系重要學科之一,本次更新的第三版除了延續前版重要理念更增入許多新內容,尤其在可以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感覺統合。感覺統合之理論包含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說明感覺統合及學習,第二部分是定義感覺統合功能障礙,第三部則是介入指南。在書中的每個章節提供個案範例,在必要章節中介紹各種情境下的理論應用、評估及介入原則,是引導讀者將這些知識納入實務中使用的最佳教材,相信對學生及相關執業人員,在專業能力的提升有莫大之助益。
原書序:
透過本書,我們嘗試闡明術語和介入原則,也提供新章節(第3章)述說感覺統合理論發展歷史,包含從Ayres到現今的成功和劇本,我們認為這篇新章節特別好閱讀。
理論和介入的實證研究已晉升到更高階層。目前關於感覺統合的研究包含政府贊助的隨機對照試驗、類實驗研究、相關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為了替其他隨機對照試驗奠定基礎,這些複雜的介入需要反應性的測試。在本書中,有兩個章節介紹實證。第15章描述在臨床日常練習的研究,而第16章描述鞏固感覺統合理論的基礎研究,並且延伸了運用能力和感覺調節的章節。為了呈現在此領域的大量研究,也擴展了關於感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章節(第4章),並新增感覺區辨的章節(第7章)。
隨著時間流逝,我們逐漸開始關注與感覺統合理論相關之多重且複雜的評估工具的需求。在第8章再次介紹感覺統合暨運用能力測驗;第9章完整地介紹臨床觀察;第10章介紹非感覺統合暨運用能力測驗的評估方式;第11章更新且補充解釋感覺統合失能的評估結果,透過多位個案範例來描述這些過程。
從第二版開始,Parham及其同事發展了操作性定義感覺統合治療的保真度測量。為了提供明確的資訊是什麼組成了感覺統合治療,保真度測量可以說對介入的章節有最大的影響力。在本書中,我們標示感覺統合治療是有特定特質的直接性介入。提供了新的章節(第14章)闡述保真度測量、Miller及其同事發展的STEP-SI和SECRET模型的使用方法, 將理論應用在實作使它更容易使用。我們保留了描述關於藝術和科學的感覺統合治療(第12及13章),但這兩章節已更新因此與第二版相差甚遠。
我們明確地區分感覺統合治療和以往運用感覺統合理論的其他間接性治療(例如教練模式),提供新章節介紹教練模式(第17章),其拓展了第二版的內容,描述使用感覺統合理論作為學校諮詢的基礎。
因為關於孩童的動作協調和感覺調節議題職能治療介入的認知和選擇增加,我們提供了以個案為基礎的新章節(第22章),在此章節可以看到動作協調障礙孩童的介入:先是透過感覺統合檢視,接著透過認知表現日常職能表現評估。我們保留且更新了以感覺為基礎的介入,此介入方式常被用在感覺統合治療中(第18章),包含威爾巴格治療方案;警醒度介入計畫;互動性節拍活動;太空人訓練;無限遠走路訓練;治療性聆聽;吸吮、吞嚥、呼吸;和水療。為了能清楚的表示各種感覺統合計畫間的關係, 我們分析了三種因素:(一)此感覺是否是單一或多重型態;(二)此方法是反應過度或常規的;以及(三)提供的環境是慣例的、非慣例的或是皆有。各作者描述了計畫背景、基本原理以及與感覺統合和職能的關係,最有效用的還有哪一種族群適用。
每個章節都有個案範例,此外,也在數個章節中介紹各種情境下理論應用、評估或介入原則。我們保留且延伸了第二版關於感覺統合障礙孩童的介入計畫和實施過程的章節(第20章),先前的第11章已經有個案範例簡介,而在第21章補充了關於自閉症光譜障礙孩童的介入計畫和施行的個案範例。
不論是職能治療內部或外部一直都在討論感覺統合治療是否是有效的理論,在第15和16章統整了基礎科學和臨床實證案例。本書刪減了第23章關於此複雜問題明顯的反應性。我們要提醒讀者感覺統合治療包含藝術與科學,若嘗試將它們拆開會影響到介入本質,沒有同時考慮藝術和科學的研究人員則無法測驗感覺統合治療的反應性。因此,他們不會知道感覺統合治療是否可行。
因為一些審閱者建議第三版需比前一版教導更多應用方法,所以我們新增了教學特點,像是:章節目標、重點提示、實務知識,相關研究的概述請見「實證在這裡」,而「我能在哪裡找到更多資訊?」列出豐富的閱讀資料。我們希望新增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習和教學這個主題更容易和有趣。總而言之,我們力求創造出學生和臨床人員願意閱讀的內容,希望我們有達到這個目標。
Anita C. Bundy
Shelly J. Lane
目錄:
致謝 iv
前言 v
原書序 vii
譯者序 x
協同作者 xii
審閱者 xv
譯者簡介 xviii
簡要目錄 xiv
PART I 理論建構
CHAPTER 1 感覺統合:A. Jean Ayres 理論的修正 1
學習成果 2
目的與範疇 2
感覺統合失能:說明推理 3
——個案研究 ▪ Joshua 3
感覺統合理論的介紹 4
——感覺統合理論的假設 4
感覺統合理論說明 5
——感覺統合理論及學習 5
——感覺統合失能 6
結構 9
——運用能力障礙 10
——感覺調節功能障礙 11
整合感覺統合和心理社會結構 12
——個案研究 ▪ Joe 12
——自我實現的螺旋式過程 13
所有的理論都是基於基本假設 15
感覺統合理論和介入的範疇 15
——範疇和適用族群 15
——範疇與介入 17
——範疇與批判 17
總結與結論 17
我能在哪裡找到更多資訊? 17
參考文獻 18
CHAPTER 2 日常生活中的感覺統合 21
學習成果 21
目的與範疇 21
——個案研究 ▪ Nick 22
日常生活的複雜度 23
感覺統合與日常生活:實證 24
——遊戲、休閒、與社會參與 25
——日常生活活動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 29
——休息與睡眠 30
——教育與工作 30
對評估與介入的意涵 31
——評估:回顧過往,展望未來 32
——介入選項的考量 34
總結與結論 35
我能在哪裡找到更多資訊? 36
參考資料 36
CHAPTER 3 理論的形成:從歷史的觀點 40
學習成果 40
目的與範疇 40
一些背景 40
——Ayres 的介紹 41
——Ayres 的專業:發展她的知識基礎 42
感覺統合的成長:理論與研究 45
——研究與感覺統合失能研究中心 45
——SII 的成長與緊繃的狀態 46
Ayres 研究工作的演變 49
...
原價:
1100
售價:
104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and Motor Delay (6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少量特別書籍 若無貨可能須等候5-7日以上 因”客制特別調書不收退貨” 可接受在下單】
<詹姆斯網路書局>
書名: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and Motor Delay
作者:Levitt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9
條碼:9781119373865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and Motor Delay is a highly practical, easy-to-read resource for all paediatric practitioners and students working with the developmental abilities and difficulties of children, providing a thorough overview of cerebral palsy and its treatment.
The sixth edition has been thoroughly revised and updated to integrate the latest evidence-base on motor control and motor learning, whilst still retaining Sophie Levitt's eclectic, holistic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It includes greater detail on paed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he latest systematic reviews of research, as well as an expanded chapter o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cerebral palsy. The chapter on equipment has also been increased so as to be of further relevance to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Supported by clear diagrams and photographs, as well as summaries to consolidate learning, it outlines therapeutic approaches and suggests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ptions, providing a wealth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The book promotes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rapists, people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ir families.
立即查看
丹佛早療模式——促進自閉症幼兒的語言、學習及參與能力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丹佛早療模式:促進自閉症幼兒的語言、學習及參與能力
系列名:心理學叢書
ISBN13:9789866001437
替代書名:(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Promot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莎莉˙羅傑斯;吉拉汀˙道森
譯者:姜忠信;劉瓊瑛;朱思穎
裝訂/頁數:平裝/400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4/11/01
中文圖書分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醫學
內容簡介
丹佛早療模式是一項對自閉症類幼兒、甚至是自閉症類嬰幼兒階段的綜合式早期療育模式,此模式在促進這些兒童能對他人有自發性的互動(也就是主動性),而能參與到他人之間。目前丹佛早療模式已經累積了不少實徵研究的報告,支持其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帶來的助益。
在台灣逐漸邁向以證據為導向(evidence-based)的早療方案規劃過程中,對丹佛早療模式的認識與學習,在台灣的醫療及教育領域裡,有其時代的重要意義。
卤卤丹佛早療模式奠基於西方發展心理學及應用行為分析的知識及技術,教學策略重視遊戲為本位、關係為核心的實踐方式。本書提供結構化、且容易上手的工作程序,對兒童在個別及團體情境中,促發下列關鍵能力的發展:模仿、溝通、社交、認知、動作、適應行為以及遊戲能力。對每位兒童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容,必須經由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評估之後才能擬定。
目錄
第一章 當代對嬰兒學習與自閉症之間的認識
嬰兒是如何學習?
大腦發展如何支持社交溝通技能的習取
患自閉症後怎麼影響了腦的發展及學習
早期兒童發展中大腦的改變及之後
早期療育對形塑自閉症腦部發展及成效的角色
第二章 丹佛早療模式綜論
丹佛早療模式的理論基礎
丹佛早療模式課程實務
丹佛早療模式的教學程序
療育成效的證據
針對自閉症類幼兒的療育,丹佛早療模式與其他介入模式的異同
結論
第三章 運用丹佛早療模式
實施場域
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誰?
由誰提供這項服務?
丹佛早療模式的執行程序
採用整合模式提供介入
專業療育團隊
與家長成為工作夥伴
丹佛早療模式介入之後的轉銜
結論
第四章 擬定短期學習目標
運用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進行評估
建構學習目標
各領域之間的目標能取得平衡
設定多少目標?
挑選出目標技能的內涵
目標的組成要素
撰寫功能性目標
艾薩克的12週學習目標
結論
第五章 擬定每日的教學目標以及追蹤孩子的進展
為每一個目標規劃周詳的學習步驟
追蹤進展
結論
附錄5. 1 艾薩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步驟
第六章 擬定計畫及教學架構
成為玩伴
相互參與的例行活動:教學架構
處理一些無用的行為
組成及規劃療程
孩子一直沒有進步時:決策樹
結論
第七章 建立模仿與遊戲能力
教導模仿
教導遊戲技能
結論
第八章 建立非口語溝通能力
協調性注意力強調溝通
建立自然姿勢動作的使用及理解能力
教導合乎習俗的姿勢動作
結論
第九章 建立口語溝通能力
促進口語的發展
接受性語言
結論
第十章 丹佛早療模式運用於團體場域
考量自閉症幼兒在教室環境中所呈現的特徵
物理環境的安排
規劃每日的課程表及例行活動
教室經營管理
工作人員的規劃及溝通
小團體和大團體教學
教室行為管理
轉換及個人課程表的規劃方法
同儕關係和自我照顧技能的課程
轉銜到幼稚園
結論
附錄A 丹佛早療模式之課程檢核表以及項目說明
前言
實施方式
計分
將評估項目轉換為教學目標
所需要的材料
自閉症幼童之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
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內容項目說明
附錄B 丹佛早療模式教學真確度評分系統實施執行及評分計分
對治療真確度的評分程序
丹佛早療模式
丹佛早療模式真確度評分單
中英名詞對照
立即查看
職場健康促進-創造工作環境的新思維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職場健康促進-創造工作環境的新思維
作者:何容君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6
條碼:9789863681229
簡介:
職場是推動健康促進的重要場域,因為每個人的工作常態,每天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身處在職場。對公司而言,職場健康促進的推動是提供完善的健康與安全計畫且可以建立公司正面形象,不僅能降低職工離職率及缺勤率,亦可降低健康照顧與保險成本等好處;對職工而言,能擁有健全的工作環境,也能改善健康與減少壓力,此等效益更可擴大至家庭與社區。是故,撰寫本書即為了提供給有心之雇主與職員閱讀來共同創造勞資雙贏的局面,書中內容從基礎理論到實務的應用,並結合案例說明,提供全面性的資訊,是一本適合公衛科系選用的教材,也適合欲完整了解此領域之讀者,不容錯過的選擇!
序言:
本書第三版反映現今企業的多元化和職場健康促進的不斷演變。這是為計畫從事職場健康促進領域的學生所寫,也適用於正在計劃、實施和指導職場健康促進方案的從業者。
本書章節架構
沒有一種公式可以通用於所有健康促進方案。大型多據點公司的方案可能不同於小公司,但所有成功的方案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有這些基礎:預估需求和進行評估、發展健康文化、有效介入,以及避免重蹈覆轍。
此領域的專家制定了一套架構,幫助方案規劃者在規劃和實施適當職場健康促進方案前,辨識員工的需求和興趣。該架構包括五種不同但相互關聯的階段(參見圖1):
1. 辨識:找出健康相關問題。
2. 評估:了解員工的興趣。
3. 規劃:尋找必要資源並應用於方案建立。
4. 執行:針對方案予以定位、推廣和實施。
5. 成效評估:評量方案的成效。
根據圖1的架構,本書分為四個部分,處理職場健康促進的各個重要領域。第一部分是啟動職場健康促進,概述經濟力對職場的影響,並說明雇主如何因應人力變化、員工健康風險、醫療成本增加,以及生產力受健康影響的種種挑戰。第一章解釋職場健康促進的定義,並介紹其悠久而豐富的歷史背景,深入探討贊成和反對的意見。第二章涵蓋規劃過程的辨識和評估層面。
第二部分是規劃職場健康促進方案,包含三個章節集中在前端的計畫決策。第三章說明如何設定適當的目標,在方案中建立評估,並向管理階層提出職場健康促進方案。第四章描述建立健康生活型態方案時應考慮的影響因素。第五章約略描述資源分配的各種選項,並提供編列預算的注意事項。
第三部分是提供和評估職場健康促進,包含三個章節,焦點在建立健康的職場環境、推廣和評估計劃,並克服公司規模大小帶來的挑戰。
第六章描述建立健康職場的主要策略,著重於轉化不健康的職場環境,成為既增進員工健康又提昇生產力的公司文化。第七章討論行銷策略,並提出有助方案迎合一般職場成為流行的做法。第八章概述方案評估的要點,並描述如何為職場健康促進方案建立評估草案。
第四部分則是處理職場健康促進的必需注意事項,為本書最後的章節,著眼於如何在不同職場建立個人成功技巧。第九章綜觀實施職場健康促進的小型或多據點企業面對的各種衝擊。第十章主要是寫給學生,從學術和專業兩方面,提供實用資訊給準備投入職場健康促進領域的人,包括選課的訣竅、如何準備實習和磨練面試技巧。
章節特點 (Special Chapter Elements)
本書包含若干特點,每章開頭有學習目標,使讀者在每章結束後能夠回答,也幫助學生專注在特定的概念和問題上,以提高學習及應用技巧。小提示快速向讀者指出,在制定職場健康促進和規劃行動時,需要考慮的常見狀況。
每章的結尾有總結,包括展望、要點、詞彙表和參考書目。詞彙表的術語以粗體字出現在內文,適用於職場健康促進的實際情況。
版本更新 (What's New in This Edition)
新增特色如下:
每章結尾提供關鍵術語及其重要定義
最新與職場健康促進相關的ADA、HIPAA和 GINA 法規內涵
健康教練的注意事項
擴大探討健康數據管理的整合系統
預算編列的選項
中級職場健康促進從業者所需技能
更多評估設計的實例說明
文化稽核工具
疾病管理
現值調整
更多種以計量經濟學為基礎的評估說明
最新和新增的認證選擇
最新實習及求職網站資訊
每章結尾列出該章要點
這些新增特色有利於讀者進行職場健康促進的規劃,以下內文將幫助他們在動態不斷變化的領域中,提升個人和專業成就。
教師注意事項 (Notes for Instructors)
把每章的總結回顧和要點融入課堂教學及活動,激發學生陳述不同職場健康促進方案的重要性和意義。以「你會怎麼做?」的引導式情境將課堂討論帶到最高潮,讓學生或小組研發因應方法並向大家提出。
教師指南包括教學大綱、每週課堂教學指南,還有小組簡報的指導範例 (www.humankinetics.com/WorksiteHealthPromotion)。其中的影像資料庫包含了圖片和表格,你可以自行微調運用,在 PowerPoint中使用圖形,並將簡報的資訊連結到學生剛讀過的內文。
目錄:
圖片來源 vi
前言 vii
作者簡介 x
致謝 xi
第一部分 啟動職場健康促進1
第一章 職場健康促進案例 3
醫療費用上漲的背後原因 7
醫療費用和健康促進 9
職場健康促進的簡史 12
企業提供職場健康促進的原因 15
第二章 確定員工的需求和興趣 21
辨識員工的需求 22
評估員工的興趣 31
第二部分 規劃職場健康促進方案 39
第三章 準備方案目的 41
建立願景和使命宣言 42
設定合適的目的 44
預期實際的成果 48
第四章 建立健康生活型態方案 53
規劃理念 54
運動與體適能 56
營養58
體重控制 59
背部健康 61
產前健康 62
菸害防制 65
愛滋病教育和愛滋病毒疾病預防 70
自我醫療照顧和健康照顧消費意識 72
財務健康 74
第五章 資金和資源考量79
分配資源 80
資助職場健康促進86
編列預算88
準備提案93
定位職場健康促進的整合架構98
第三部分 提供和評估職場健康促進 103
第六章 建立健康的職場環境105
培養健康的文化106
減少職業傷害109
個人化失能管理113
實施員工協助方案114
營造低壓力的職場117
第七章 推廣和展開職場方案121
發展行銷策略122
運用電子化健康科技126
讓員工做好行動準備127
籌辦健康博覽會34
舉辦員工健康篩檢138
管理風險和責任141
方案試運行143
第八章 評估健康促進成果147
辨識方案利益相關者148
建立評估目的151
發展介入目的151
發展評估方法152
選擇評估設計155
強調以經濟為基礎的評估159
第四部分 管理職場健康促進的必要考量 175
第九章 克服公司規模的挑戰177
小型企業178
多據點工作場所的運作183
第十章 職場健康促進就業規劃199
學術準備200
專業認證201
專業資源205
找工作209
附錄A 個人健康問卷 217
附錄B 增進生活健康文化稽核 221
附錄C 環境檢查清單 223
附錄D 維護運動器材 225
索引 227
立即查看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基礎、臨床與研究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基礎、臨床與研究
351-087C/9789863684794
ISBN
9789863684794
作者/出版社
*莊雯莉.呂明桂/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2/1
重量:0.55kg 頁數:272 裝訂:平裝 開數:23 x 17 cm 印刷:彩色
主編:黃英儒
簡介:
神經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讓疾病的偵測及病理探索得以大幅進步,而且在中樞神經相關治療上得以突飛猛進。其中非侵入性腦刺激的多元且蓬勃發展就是明顯的例子之一。本書作者黃英儒教授潛研腦部電磁刺激多年,尤其在脈衝式刺激和電磁刺激對大腦調控的機轉上有其獨到的見解。本書在黃教授的規畫下,帶領台灣多位專家醫師編寫集結成冊,從基礎本原理的介紹,到應用非侵入腦刺激術於大腦的神經科學研究、中風後功能重建與精神疾病之治療等,均有完整論述,內容充實完整,是每一位想要跨足「非侵入性腦刺激術」領域的人都應該擁有和熟讀的書。
目錄
01 非侵入腦刺激的概念與介紹…………………………………………………………………………..著者:黃英儒……1
02 經顱磁刺激的基本原理…………………………………………………………………………………..著者:莊雯莉……...5
03 經顱電刺激的基本原理…………………………………………………………………………………..著者:林宙晴…….17
04 運動誘發電位……………………………………………………………………………………..著者:蔡崇豪 呂明桂…..33
05 雙脈衝經顱磁刺激與靜默時期………………………………………………………………………著者:陳睿正…….41
06 經顱磁刺激術與腦電圖的關連與互動…………………………………………………………..著者:馮博裕…….49
07 覆經顱磁刺激術的刺激模式及其效應…………………………………………………………..著者:呂明桂……..69
08 經顱電刺激術的刺激模式及其效應………………………………………………………………著者:郭旻芳……..81
09 經顱聚焦式超音波的發展及神經調控機轉…………………………………………………..著者:陳凱翔…….105
10 重覆經顱磁刺激術之效應機轉與應用策略…………………………………………………..著者:黃英儒…….129
11 經顱直流電刺激的電生理與細胞分子機轉…………………………………………………..著者:吳怡真……..147
12 應用非侵入腦刺激術於健康大腦的神經科學研究………………………………著者:喬慧燕 阮啟弘..161
13 應用非侵入性腦刺激術探討神經疾病之病生理機轉…………………………………..著者:陳柔賢…….. 179
14 應用非侵入腦刺激術探討精神疾病之病生理機轉………………………………………著者:李正達……….197
15 經顱磁刺激與中風後功能重建之應用………………………………………………….著者:何維佳 蔡泊意….215
16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在精神疾病之治療……………………………………….………………..著者:倪信章………..235
17 結論與展望…………………………………………………………………………………….……………..著者:黃英儒………..253
立即查看
順著大腦習性,懶人也有高績效 <方言>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劍型人╳盾型人:找到你的大腦原廠設定,擺脫慣性思考,創造自我優勢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整合臨床心理學、臨床醫學與大腦科學研究,首創「劍型人」和「盾型人」人格與大腦分類!
5分鐘測驗,找出自己的原廠設定!
為什麼--
某些人容易焦慮,某些人就特別靈活,對變化無所畏懼?
某些人特別社恐,某些人卻是社牛?
某些人會冒完全不必要的風險,某些人則小心謹慎?
某些人會憤怒到咄咄逼人,某些人卻習慣默默受苦或自責?
作者康乃爾.考恩與大衛.基博從理論到臨床研究,發現人類行為背後隱藏了兩種不同應對「壓力」的方式,其取決於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血清素」如何作用,由此提出全新的人格理論:劍型人和盾型人!
書中精心設計30題測驗,我們可以發掘自己、他人與孩子究竟是劍型人還是盾型人──
◤劍型人
性格→樂觀外向、熱愛刺激、易衝動發怒、喜歡社交
行為模式→偏向先做再說、預期有獎勵而有動力、性成癮
工作模式→想得快但不準確、關注大局而非細節
睡眠模式→早睡早起、快速入睡、不常打瞌睡
◤盾型人
性格→悲觀內向、討厭刺激、壓抑憤怒、不愛社交
行為模式→偏向三思而後行、想逃避風險而有動力、性冷感
工作模式→想得慢但準確、傾向逃避風險、高度關注細節
睡眠模式→晚睡晚起、難入睡、容易打瞌睡
透過各種案例分享多巴胺、血清素、神經系統與大腦的交互影響,兩位作者為劍型人和盾型人分析生活領域會遇到的問題與障礙,並提供有效策略和解方:
‧自我關係:了解自己的大腦如何感覺、思考與行動,提升自我認知、掌握人生方向。
‧工作職場/人際關係:了解上司、下屬以及同事的類型及工作風格,有效改善相處品質與工作效率。
‧親密關係:了解自己與父母、伴侶、孩子的類型差異,減少摩擦,增加情感。
‧生活模式:用技巧和策略建立生活好習慣、消除壞習慣,快速達成設定目標。
本書特色
1.首本以多巴胺和血清素做出大腦與人格分類的專書。
2.30題大人測驗+24題兒童測驗,無論自己、伴侶、親子、職場都能測!
3.科學研究佐證及大量實例、策略分享,兼具理論與應用。
國際推薦
「這是一本好讀的作品,充滿豐富資訊並融合引人入勝的短篇故事,讓複雜的主題易於消化和理解。本書是對該領域寶貴且不可或缺的貢獻。」——瑪麗.馬修森博士(Dr. Marie Matheson),臨床心理學家,BioHeal Clinic 共同創辦人
「康乃爾和大衛解釋了壓力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以及了解大腦生理學如何引導個人化的健康及身心平衡的方法。本書能改變你的生活。」——哈蘭德.溫特醫師(Harland Winter MD),哈佛醫學院兒科副教授
「康乃爾和大衛解釋了我們獨特的腦內化學如何定義我們。憑藉著對於我們的所做所為,以及為什麼而做的新認知,本書為我們提供了個人化的工具,賦予我們實現目標並提升生活的力量。」——諾曼.珀爾斯汀(Norman Pearlstine),前《洛杉磯時報》執行編輯,前時代公司總編輯
「我認識大衛近30 年了,很少遇到一位臨床醫生能像他這樣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同時又具備如此高度的同理心。我們長時間探討這個主題,並因此做出行為上的改變,這些改變難以言喻。能夠像他請訴心聲並稱他為朋友,是一種福氣。」——克里斯.潘恩(Chris Pine),演員
【目錄】
前言:過度安逸的舒適圈
第一部:劍型人與盾型人的大腦如何感受、思考與行動?
1.興奮反應的拉鋸戰
2.有如雲霄飛車的情緒調節過程
3.主導你怎麼想的拉鋸戰
第二部:劍型人與盾型人如何工作?
4.大腦類型對工作的影響──檢視實現抱負、成功和決策的障礙
5.不同的大腦類型──適應工作場合不斷變化的需求
6.向下管理、向上管理與橫向管理
第三部:劍型人與盾型人如何處理親密關係?
7.浪漫愛情──欲望與渴望的那些事
8.婚姻──誰才是老大?
9.冷靜──身為父母最核心的任務
第四部:劍型人與盾型人如何生活?
10.依照你的大腦類型,吃對的食物
11.活動和休息──獲得更大的控制權
12.駕馭壓力的鋼索
致謝
看更多
立即查看
放空的科學(新版):啟動大腦暗能量,用彈性思維激發新鮮創意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