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合一:量子太極哲學圓融三諦三觀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心物合一:量子太極哲學圓融三諦三觀
ISBN13:9789865220938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蔣志純
裝訂/頁數:平裝/304頁
規格:21cm*14.8cm*1.4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10/25
中國圖書分類:佛教教理
內容簡介
我們以往的研究領域是在半導體物理理論,有關能帶混合效應的部分。例如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物理效應,也就是傳導帶及價帶藍道能階混合效應,此一新效應隨後被實驗確認。我們也首先提出一個新的物理守恆定律也就是藍道能階混合參數的守恆定律。我們還發現在wurtzite材料內有電子自旋簡併面的存在,而且證明它是由於Dresselhaus效應所造成的。簡併面的存在讓wurtzite材料成為製造RSL(Resonant spin lifetime)電晶體最好的材料。
本書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嘗試使用「量子太極哲學心物合一論」來解釋佛學的一本書。首先我們先用「唯識量子力學法界緣起理論」介紹了一個「煩惱種子」的觀念,因而完美地解釋了《金剛經》。最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金剛經》講的就是「量子糾纏」,在佛學中稱為「道種智」。我們還發現,只要將《金剛經》融入「天台宗圓融三諦三觀」理論中,「天台宗圓融三諦三觀」理論就可以成為一套非常完整的「純通教」理論。當然,「量子太極哲學心物合一論」還有待實驗證明方可確認。
目錄
自 序
前 言
第一部 唯識量子力學法界緣起
壹、簡介
貳、法界緣起理論
一、業緣起
二、法界緣起
三、有效實相、業及煩惱種子
四、實相混合及如來藏模型
五、真實空間與法界空間有效實相
六、三諦、六諦及四念處定義
七、定義專有名詞
參、唯識量子力學別教六念處
一、觀身不淨及觀法無我
二、觀受是苦及觀心不伏
三、觀心非不退轉
四、觀心非無上
肆、唯識量子力學中道佛性
一、一切法皆來自法界緣起或如來藏緣起理論
二、真實空間及法界空間有效實相
三、中道佛性
伍、一切種智與唯識量子力學純通教道種智
一、金剛經與加行位
二、唯識別教七念處與加行位
三、金剛經七障與加行位
四、金剛經道種智與畢竟空
五、一切種智與唯識量子力學純通教道種智
六、純通教與大乘凡位通教
第二部 量子哲學心物合一論
壹、簡介
貳、量子哲學與佛學
一、唯識量子力學與唯心論的藏識學
二、量子哲學心物合一論
三、量子哲學十維度的定義
四、量子哲學與心物合一論的藏識學
五、佛道可分成大乘道、菩薩道,與如來道
參、量子哲學與道德經
一、道同時生三無
二、道隨時間改變而生三
三、心物合一與法界緣起
肆、量子哲學圓融三諦三觀
一、心物合一與唯心論的圓融三諦(宇宙觀)
二、量子哲學大乘圓融三諦三觀(修行)
三、量子哲學法界圓融三諦三觀(修行)
目 錄III
四、量子哲學如來圓融三諦三觀(修行)
五、量子哲學圓融三諦三觀總結
伍、結論
一、量子哲學八念處
二、量子哲學與佛學間的關係
三、沒有精神文明的科學將毀滅人類
第三部 量子太極哲學圓融三諦三觀
壹、量子哲學重新詮釋佛學
一、圓別通三教地位菩薩階位平等無有差別
二、天台宗的無明惑
三、《量子哲學》與《心經》
四、太極圖與量子糾纏
貳、量子太極哲學看六道輪迴、畢竟空與涅槃
一、兩儀畢竟空與無極無餘涅槃
二、有餘涅槃中四象的定義
三、六道輪迴中八卦的定義
四、六道輪迴太極八卦圖
五、有餘涅槃太極四象圖
六、無餘涅槃太極無極圖與畢竟空太極兩儀圖
參、量子太極哲學看佛學
一、凡位修行
二、住位到第九地位菩薩的修行
三、賢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四、量子太極哲學重新詮釋佛學
肆、量子太極哲學重新詮釋圓融三諦三觀
一、定義心物合一論如來藏模型三觀中的三諦
二、量子太極哲學重新詮釋大乘圓融三諦三觀
三、量子太極哲學重新詮釋法界圓融三諦三觀
四、量子太極哲學重新詮釋如來圓融三諦三觀
五、量子太極哲學形成一套完整佛學理論
六、量子太極哲學三觀與天台宗三觀比較
伍、結論
附件一
附件二
立即查看
菩薩道:量子力學與金剛經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菩薩道:量子力學與金剛經
ISBN13:9786263660052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蔣志純
裝訂/頁數:平裝/244頁
規格:21cm*14.8cm*1.3cm (高/寬/厚)
重量:340克
版次:1
出版日:2023/04/25
中文圖書分類:般若部
內容簡介
我們以往的研究領域是在半導體物理理論,有關能帶混合效應的部分。例如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物理效應,也就是傳導帶及價帶藍道能階混合效應,此一新效應隨後被實驗確認。我們也首先提出一個新的物理守恆定律也就是藍道能階混合參數的守恆定律。我們還發現在wurtzite材料內有電子自旋簡併面的存在,而且證明它是由於Dresselhaus效應所造成的。簡併面的存在讓wurtzite材料成為製造RSL(Resonant spin lifetime)電晶體最好的材料。
本書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嘗試使用「唯識量子力學法界緣起理論」來解釋佛學的一本書。我們發現,在整個宇宙中,「法界」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法界守恆」;在此條件下,「正交歸一」的法身量子場才能用「法身波函數量子糾纏」的方式來儲存「阿賴耶識中的施與受的種子」或「成唯識論中的無漏有分別業」。這所代表的意義是,人類對佛學的認識又進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本書被定名為《菩薩道:量子力學與金剛經》,因為《金剛經》講的就是「菩薩道」。
目錄
第一部 法界緣起與量子力學
壹、簡介
一、定義外塵與內塵
二、菩薩修行與量子糾纏效應
三、法身量子場與心識共振效應
四、量子糾纏與量子訊息的傳遞
貳、量子力學與法界緣起理論
一、業緣起
二、法界緣起
三、業,有效實相,及法身量子場能量
四、產生法身與法身交互作用的條件
五、心識共振強度與施受種子的關係
六、法界緣起模型與進階版如來藏模型
七、量子糾纏與向量座標轉換公式
參、量子力學與道種智
一、業緣起與世俗空間的訊息波
二、法界真實空間與法界傅立葉空間
三、量子哲學十維度的定義
四、法界緣起與量子糾纏
肆、金剛經與道種智
一、兩種佛性與兩種如來
二、金剛經四相
三、定義住清淨心
四、行六波羅蜜
伍、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物質有相非物質無相
二、合成波有相平面波eikx無相
三、見諸相非相即見廣義如來
四、見諸相非相即見狹義如來
第二部 金剛經與菩薩道
壹、阿賴耶識中施受種子的產生
一、量子力學解釋法身僅儲存施受種子
二、佛學解釋法身僅儲存施受種子
三、施與受心識能量
貳、用向量座標旋轉解釋施受種子的產生
一、用向量座標旋轉解釋直接施受種子對的產生
二、用向量座標圖解釋間接無染種子的產生
三、用向量座標圖解釋除施受種子對
四、別教修行除施受種子對的順序
五、在除種子的過程,種子呈現指數級數增加
參、金剛經語法
一、三種方式解讀金剛經語法
二、金剛經標準語法有兩種
三、金剛經特殊語法
肆、金剛經大架構
一、金剛經與加行位
二、由現行薰種子看金剛經大架構
三、金剛經談四次發菩提心
四、小乘與大乘不同之處
伍、金剛經與菩薩道
一、信位修行
二、住位菩薩修行
三、行位菩薩修行
四、迴向位菩薩修行
五、明心菩提菩薩修行
六、出到菩提菩薩修行
陸、金剛經三諦與七念處
一、金剛經三諦三障
二、金剛經七諦
三、金剛經七障
四、金剛經七念處
柒、結論
一、法界儲藏阿賴耶識中的施受種子
二、科學與佛學最終將殊途同歸
三、法界是自然界中最快的量子電腦及通訊系統
立即查看
能量精油調配指南: 用數字和香氣配方,為你的金錢、事業、愛情和人緣帶來無盡好運的芳香療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路西法效應:在善惡的邊緣了解人性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空行花雨: 散花供養十法界= Blossom rain of a dakini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本書作者是虔誠的佛教徒,修學金剛乘。她在二〇二四年初開啟了網路寫作之路,每日一篇佛法修行心得,發表在臉書上,至今沒有中斷。
《空行花雨》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內容選錄自她二〇二四年一到五月間的創作,以一位年輕都會女子的視角,書寫她修持佛法的心得。其內容領域涵蓋範圍甚廣,從靈異見聞、修法口訣、密教理趣、到佛學見地,都是她的書寫範疇。她以寫作來分享和做見證,佛法真實不虛、她所依止的金剛乘法教亦真實不虛。
敬請翻開這本書,進入她的世界——處處靈異,不可思議;平凡的日常,因佛法而變得不凡。
祝願各位讀者開卷有益!
【目錄】
◎推薦序 評「空行花雨」
作者序 空行母的誕生
前言 漫天花雨
緣起篇
「我」如虛空
妳給我生生世世
同行二人
「平凡」的力量
成為一面鏡子
成為一座大山
修行篇
我所領悟到的三輪體空
我欣賞「默擯」
未生惡法令其不生
未生惡法令其不生(續)
關於「空傳」法教
餐前供養
飲食三昧耶
趕鬼禱告
永遠都是清涼度
如夢似幻的相應
跨出舒適圈
命理與佛法
四無量心
討論「慈悲心」
柔軟心
第一等的福份
帶上祂的眼睛
釋疑篇
關於「傳承法教」的譬喻
持咒計數與否?
替代
擲爻(卜杯)問事的小技巧
報名超度法會的經驗分享
六根清淨很重要
穢跡金剛的指示
關於替代
關於迴向
日常篇
從一支霜淇淋想到的事
度過生死的大海
耶穌基督的啟示
瓶子裡的鬼
瓶子裡的鬼(續)
見相非相 存乎於中道
與藍色空行母談「欲望」
立即查看
【簡介】
"念佛就是用心在念,是真切的,很自然這麼全心來念佛。我們念佛,就像天地脈輪在我們自性中自然而隱隱地流潤,法的趣味,隨性迸發。如果念佛人能與阿彌陀佛有同樣的願力,他就能直下承接阿彌陀佛的慈悲功德;直下承接一味法,加持一切眾生,所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上人的願力和慈悲心,與諸佛菩薩同等;如果我們緊跟著上人,我們也一定會成佛。這就好比一滴水投入大海,則與大海同其深廣。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天災人禍不斷,而且都是破壞性的。瘟疫、戰爭、饑荒、大洪災、大颶風、森林大火、暴風雪、火山噴發、強震在各地頻傳,接二連三,此起彼伏。身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我們必須承受地水火風等各種苦惱事,無處躲藏。何處才是淨土?無常棒喝如何面對?有鑑於此,今編輯部擬彙整出來上人所講的淨土法門──「彌陀佛七系列」,本書為此系列第一本,今後將陸續出版這套叢書。希望大家都能發菩提願,共居淨土。
"
【目錄】
立即查看
活水源頭-印順導師思想論集<法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