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茶作學:茶樹栽培與茶園管理
作者: 王慶裕
ISBN: 9789862958155
出版社: 新月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1.6
頁數: 320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生活
#藝術
定價: 500
售價: 450
庫存: 庫存: 2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茶作學:茶樹栽培與茶園管理 ISBN13:9789862958155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王慶裕 裝訂/頁數:平裝/320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8/03/01 中國圖書分類:農藝作物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茶樹屬於多年生作物,在其長達30年以上之生命週期中,其生長期由種子期、幼苗期、幼木期(幼年期)、成木期(成年期)、而進入衰老期,此過程中必須經由淺剪、中剪、深剪、與台刈等不同程度之修剪工作,以更新其樹勢及維持茶菁正常產量。當茶樹進入衰老期之後,一旦無法以剪枝方式恢復樹勢,則必須汰換新品種。不論是新墾茶園、或是汰換老化茶園,茶園經營者必須熟悉茶園開墾與種植作業。茶苗定植後,必須注意營養管理與施肥、病蟲害與雜草管理、與灌溉供水等作業。   由於台灣茶葉生產受到季節環境影響,通常茶菁品質以冬茶、及春茶較佳,而夏茶常因高溫及病蟲害因素,多以生產紅茶、及經茶小綠葉蟬吸食後之茶菁所製成具有蜜香風味之「東方美人茶(又稱為膨風茶)」。冬茶雖然質優但產量少,而春茶雖然質優但必須至四月清明與穀雨時節才進入盛產期,因此如何增加冬茶產量、與縮短冬茶與春茶間之空窗期,可考慮進行產期調整,使茶農能獲得較大收益並分散勞動力。基於上述原因,如何妥善栽培茶樹生長以提高茶菁產量與品質為本書之論述重點。此外,本書內容涉及之國內茶樹栽培與茶菁生產概況、茶樹分類、茶樹生長特性、生長過程、與生產制度等,以及對茶樹所需之養分(肥料)、病蟲草害管理、與茶樹對於環境條件之需求等基本知識,相信有助於茶樹栽培初學者進入茶樹栽培管理領域。 目錄 推薦序(Recommendation) I 自序(Editor’s recommendation) III Chap 01 緒言(Introduction) 1 Chap 02 茶樹起源與台灣茶業概說(Origination of tea plant & introduction to industry of Taiwan’s tea) 3 Chap 03 茶樹之生長與發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ea plant) 19 Chap 04 台灣茶樹品種與育種(Varieties and breeding of tea plant in Taiwan) 47 Chap 05 茶苗繁殖(Propagation of tea seedling) 75 Chap 06 茶園開墾與茶樹種植(Tea garden reclamation and tea planting) 97 Chap 07 茶園耕耘與管理(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a garden) 123 Chap 08 春茶與冬茶之茶菁產期調節(Regul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eriod of tea leaves in spring and winter) 167 Chap 09 茶園覆蓋與敷蓋(Cover and mulch on tea garden) 185 Chap 10 茶樹營養與施肥(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for tea plants) 197 Chap 11 茶樹剪枝管理(Management of tea tree pruning) 231 Chap 12 茶園灌溉(Tea garden irrigation) 245 Chap 13 茶園安全用藥(Safe use of pesticides in tea garden) 257 Chap 14 茶樹栽培管理行事曆(Cultivation management calendar for tea plant) 285 參考資料與文獻(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cited) 309 索引(Index) 311

為您推薦

臺灣茶作學 (3版)

臺灣茶作學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為賡續臺灣茶未來之發展,必須綜合運用科學研究成果及現代新技術進行產業升級,以機採茶菁為原料並透過智慧製茶程序產製高品質與產量穩定的臺灣茶為目標,從而建構一套完整的臺灣茶產銷體系,是目前茶產業科技研發面臨的重要挑戰,也是茶作科學研究成果的具體展現。基此,茶業改良場邀集研究同仁針對茶園之栽培與管理技術編輯成專書,兼具科學理論與實務,期能提供茶農朋友、農業推廣人員、農學相關科系學生及愛茶人士參考,並有助臺灣茶產業之永續發展。 【目錄】 01 緒論 02 臺灣茶樹起源 03 茶樹栽培環境 04 茶樹生長與發育 05 臺灣茶樹育種 06 臺灣主要茶樹品種 07 茶苗繁殖 08 茶園水土保持 09 茶園開墾與種植 10 茶園田間管理 11 茶樹剪枝技術 12 天然災害預防與管理 13 茶園病蟲草害及防治 14 茶葉採摘 15 茶園機械使用與保養

原價: 600 售價: 510 現省: 90元
立即查看
擠壓式成形機製茶操作標準作業流程: 擠壓茶也能做好茶

擠壓式成形機製茶操作標準作業流程: 擠壓茶也能做好茶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時至今日,在球形烏龍茶團揉製程中,擠壓式成形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設備。由於擠壓成形機擠壓成形與布包團揉製作原理有非常大之差異,擠壓成形機單純「擠壓成形」,而布包團揉搭配使用平揉機則兼具布包成形與風味轉化之功能。因此,經過擠壓成形之成茶,雖具有省時、省力、外觀緊實、勻整、茶梗可包覆等優點;然而在勻整外觀之下,卻隱藏著茶湯清淡、滋味不足、帶有澀感、不易烘焙、品質不佳等缺失。   在節省製茶人力的考量之下,因應茶葉產製與茶葉品質之需求,「讓擠壓茶也能是好茶」成為一項亟需解決之課題。為此,本場分別於民國102~105年、109~110年進行擠壓成形機製茶之相關研究,經由產區實務訪查與印證,分析各茶區主要擠壓成形機使用狀況,透過不同模式擠壓成形試驗與茶葉品質評鑑,篩選出兼顧茶葉品質並符合製茶廠操作現況之擠壓成形機使用模式,並將試驗成果編印成冊,以供產業參考。 【目錄】 一、前言 二、團揉整形的目的 三、擠壓式成形機相關試驗 四、團揉整形試驗 五、擠壓機與布球團揉整形機組合操作標準化流程 六、結論 七、參考文獻

原價: 100 售價: 85 現省: 15元
立即查看
臺灣茶葉感官品評實作手冊 (3版)

臺灣茶葉感官品評實作手冊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飲茶在東方已有五千年歷史,茶葉一般採用感官品評進行品質的分級,即由經過專業訓練的品評人員依靠視覺、嗅覺、味覺,即可判斷茶葉品質好壞。一般而言,只要通過一系列嚴謹的培訓課程及養成,隨時保持良好體能及感官能力的靈敏度,並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下,就能夠把茶葉的品質喝出來。茶葉感官品評長期以來都是用來評鑑茶葉品質與分級的重要方法,也是被茶業界所廣泛認同。 【目錄】 01 緒論 02 品評人員的素養、職業道德與倫理 03 感官品評原理 04 茶葉感官品評之相關化學成分 05 茶葉感官品評流程及所需設備 06 茶葉感官品評常用評語及茶類特色介紹 07 茶葉感官品評分級實務操作流程 08 臺灣特色茶風味輪 09 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 附錄一 中華民國茶葉國家標準(CNS179)修訂草案 附錄二 臺灣茶區辦理優良茶比賽對COVID-19(新冠肺炎)因應指引

原價: 380 售價: 323 現省: 57元
立即查看
沒辦法拿起三杯檸檬茶 (1版)

沒辦法拿起三杯檸檬茶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20 售價: 240 現省: 80元
立即查看
TRUESPACE 5 輕鬆製作 空間動畫

TRUESPACE 5 輕鬆製作 空間動畫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80 售價: 408 現省: 7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