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智慧型系統導論3/e (3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人工智慧:智慧型系統導論(第三版)
作者:李聯旺
出版社:全華
ISBN:9789862800959
立即查看
PyTorch深度學習實作:利用PyTorch實際演練神經網路模型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潛進深度學習:實用工具書 202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潛進深度學習:實用工具書
系列名:新教育叢書
ISBN13:9789865624859
出版社:臺灣師大出版社
作者:Joanne Quinn; Joanne McEachen; Michael fullan; Mag Gardner;Max Drummy
裝訂/頁數:平裝/274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出版日:2022/05/01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總論
內容簡介
全球知名教育學者Michael Fullan及其團隊出版了《深度學習:參與世界改變世界》及《潛進深度學習:實用工具書》二書。《深度學習:參與世界改變世界》為教師、學校、學區和系統的能力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路線圖,用以設計深度學習、衡量進度和評估所需條件,以激發和維持創新。《潛進深度學習:實用工具書》則是立基於《深度學習》的實用工具指南,提供深度學習的綜合方法、架構、工具和操作指引。本書也透過激勵人心的短文和真實案例,描繪學校轉向「深度學習」的新實踐作為,為學校、教師、學區及學習系統提供新的指引。]
目錄
各方推薦
譯者序
第一部 潛進深度學習
第一章 善於學習,善於生活
迫切性
何謂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何以可行?
系統變革和前進之路
啟程
第二章 如何使用這本工具書
啟程
架構
建構深度學習的能力
第二部 深度學習的架構
第三章 深度學習架構
深度學習架構
結語
第四章 深度學習全球素養
定義素養
全球素養(6Cs)的獨一無二的特性
進行中的全球素養
新興的獨到見解:傳統學習與深度學習
連結社會情緒學習、公平和福祉
深度學習與識字力、計算能力和課程成果的連結
啓程
結語
操作指引
短文
第五章 學習設計四要素
學習夥伴關係
學習環境
數位利用
教學實踐
結語
操作指引
第六章 協作探究過程
什麼是協作探究?
學習設計中的協作探究
階段一:評估
階段二:設計
階段三:實施
階段四:檢核、反思與改變
協作評量
學校以及學區的協作評量條件
結語
操作指引
第三部 學習進程
第七章 應用學習進程
架構組織
設計學習
評量學習
回饋
結語
操作指引
第四部 設計深度學習
第八章 深度學習設計
學習設計:關鍵要素
逆向設計
學習設計評量規準
結語
操作指引
工具
第五部 評量實作
第九章 協作評量
協作評量過程
建立規範
管理過程
結語
操作指引
第六部 深度學習能力建構
第十章 教師深度學習的能力
反思實踐
為成功而訓練
結語
操作指引
第十一章 學校深度學習的能力
學校現況評量規準
深度學習入門
規劃深度學習
結語
操作指引
工具
第十二章 學區深度學習的能力
學區現況評量規準
發展學區深度學習計畫
借重訪視學校的力量
結語
操作指引
工具
結語:立即行動
參考文獻
致謝辭
作者群
譯者群
立即查看
最專業的語音辨識全書:使用深度學習實作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Python深度學習實作:Keras快速上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GPT5新時代:多模態深度學習精實操練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2章,第1章介紹多模態資訊的基本概念、難點、使用深度學習方法的動機、多模態資訊處理的基礎技術,以及這些技術的發展歷史,第2章介紹主流多模態研究任務。第二部分包括第3、4章,分別介紹多模態深度學習模型中常用的文本表示和圖像表示技術。第三部分包括第 5∼8 章,分別介紹針對特定任務,以深度學習為基礎的多模態表示、對齊、融合和轉換這 4 種技術,且每章都提供了一個可運行的、完整的實戰案例。第四部分即第9章,介紹綜合使用上述基礎技術,並以學習通用多模態表示或同時完成多個多模態任務為目標的多模態預訓練技術,在現今AI技術範式轉換的時代,將會是你精通人工智慧的重要參考資料。
【目錄】
第 1 章 緒論
1.1 多模態資訊處理的概念
1.2 多模態資訊處理的困難
1.3 使用深度學習技術的動機
1.4 多模態資訊處理的基礎技術
1.5 多模態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歷史
1.6 小結
1.7 習題
第 2 章 多模態任務
2.1 圖文跨模態檢索
2.2 影像描述
2.3 視覺問答
2.4 文字生成影像
2.5 指代表達
2.6 小結
2.7 習題
第 3 章 文字表示
3.1 基於詞嵌入的靜態詞表示
3.2 基於循環神經網路的動態詞表示
3.3 基於注意力的預訓練語言模型表示
3.4 小結
3.5 習題
第 4 章 影像表示
4.1 基於卷積神經網路的整體表示和網格表示
4.2 基於物件辨識模型的區域表示
4.3 基於視覺 transformer 的整體表示和區塊表示
4.4 基於自編碼器的壓縮表示
4.5 小結
4.6 習題
第 5 章 多模態表示
5.1 共用表示
5.2 對應表示
5.3 實戰案例:基於對應表示的跨模態檢索
5.4 小結
5.5 習題
第 6 章 多模態對齊
6.1 基於注意力的方法
6.2 基於圖神經網路的方法
6.3 實戰案例:基於交叉注意力的跨模態檢索
6.4 小結
6.5 習題
第 7 章 多模態融合
7.1 基於雙線性融合的方法
7.2 基於注意力的方法
7.3 實戰案例:基於 MFB 的視覺問答
7.4 小結
7.5 習題
第 8 章 多模態轉換
8.1 基於編解碼框架的方法
8.2 基於生成對抗網路的方法
8.3 實戰案例:基於注意力的影像描述
8.4 小結
8.5 習題
第 9 章 多模態預訓練
9.1 整體框架
9.2 預訓練資料集
9.3 模型結構
9.4 預訓練任務
9.5 下游任務
9.6 典型模型
9.7 小結
9.8 習題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