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本書是亞里斯多德邏輯學著作《工具論》中較短的兩篇—〈範疇篇〉、 〈解釋篇〉:其前者的觀念針對「存有事物」的元素來析解它們的語言特徵,如「實體」、「屬性」、「關係」、「數量」、「性質」、「類別」等等,目的將這些個別獨立的範疇,能透過之間的相互關聯,進一步的組合使用;後者則是用前者字詞來探討如何結合成單純敘述,著重於用單純字詞的命題推理多方面可能,以及未來偶然性的問題,以此論證自創的三段論法—即大前提、小前提、結論。讓讀者從定義範疇學和解釋學瞭解,再述說範疇學和解釋學的內容綱要,使讀者能更能奠定形式邏輯的基礎,來思考解答多方面生活相關的命題。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This provocative book offers a fascinating account of neuroarthistory, one of the newest and most exciting fields in the human sciences. In recent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our knowledge of the visual brain. Knowledge of phenomena such as neural plasticity and neural mirroring is making it possible to answer with a new level of precision som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questions about both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response to art. Exploring the writings of major thinkers (among them Montesquieu, Burke, Kant, Marx and Freud), and leading art historians (including Pliny, Winckelmann, Ruskin, Pater, Gombrich and Baxandall), as well as artists such as Alberti and Leonardo and scientists from Aristotle to Zeki, John Onians shows how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neural basis of the mind contribute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all human behaviors―including art. 【目錄】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亞里士多德全面系統地整合了古希臘數百年自然哲學與精神哲學的成果,進而提出「存在是什麼」的問題,對存在本身進行追問,從而將古希臘哲學提升到純粹形而上學的層面,是亞里士多德研究的心血結晶。 本書包括三大部分,共14卷。 第一部分(卷1~4):為形上學導論。 第二部分(卷5~11)為「實體論」。 第三部分(卷12~14)為自然神學及其他補充。 即「存有學、實體學、神學」等三個主題的轉折。 本書另附有章節分析、索引和參考書目,以供研習哲學與哲學史者,以及研究希臘學術與西方學術史者之查考。 無論是柏拉圖或亞里斯多德,他們都同意哲學的目的就是探究事物,並獲得共相。而形上學即是最佳的研究成果。柏拉圖代表一種唯心論的思考模式,而亞里斯多德則代表另外一種以經驗做出發點的實在論的思考模式。這是值得我們去效法其治學態度與學習其宏觀的學術視野。 亞里斯多德著作裡並沒有名為《形上學》的論著,這名稱是安卓尼庫斯所命名。亞里斯多德把這部著作的內容認定為「第一哲學」或「神學」。 形上學,是研究事物存在及本質的學問,也被哲學領域視為「第一哲學」,即研究所有哲學的基本問題之學問。 【目錄】 形而上學1 卷(Α)一1 卷(α)二36 卷(Β)三42 卷(Γ)四64 卷(Δ)五94 卷(Ε)六133 卷(Ζ)七141 卷(Η)八180 卷(Θ)九192 卷(Ι)十211 卷(Κ)十一233 卷(Λ)十二263 卷(Μ)十三287 卷(Ν)十四321 附錄一342 綱目(章節分析)342 譯者附志367 附錄二371 索引一人名、地名、神名等371 索引二本書各卷互涉及關涉亞氏其他著作者375 索引三名詞及題旨376 附錄三398 參考書目398 譯後記403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人類現存最古老文學評論之一,也是藝術史上第一次對戲劇的本質做出探討 ★西方文學理論和批評的奠基文本 詩是模擬的藝術,媒介是節奏,語言和旋律 成為一篇好詩的情節結構之必要條件 組織一首詩的成分之性質和數量 《詩學》代表了接受美學的首度面世。──安伯托.艾可 《詩學》是第一部探討古希臘悲劇藝術的總結性著作,也是人類現存最古老的文學評論著作之一,這是藝術史上第一次對戲劇的本質做出探討,對於後代的戲劇理論有極其重大的影響,更開創了亞里斯多德的詩學傳統。 本書是一本探討詩和如何寫詩、進行詩評的專論,其內容分為四大部份:1. 談「模仿藝術」的分類與詩的起源。2. 論悲劇。3. 論史詩與悲劇的異同。4. 談詩的批評與解答。他對希臘戲劇的描述,更是成為學者研究古希臘悲劇的第一手資料。共計二十六章,每章的篇幅簡短,卻意旨宏大深遠。《詩學》最重要的價值,是對文藝理論建立了科學分析的範例。 【目錄】 譯者序 導論:一、亞氏生平事略 二、著作一覽表 三、《詩學》流傳過程中的魔障 四、分析 第一章 模擬的藝術及其媒介 第二章 模擬的對象 第三章 模擬的樣式 第四章 詩的起源和演進 第五章 可笑的定義和喜劇的興起概略 第六章 悲劇的定義及其六要素 第七章 情節的完整與規模 第八章 情節與動作的統一 第九章 詩與歷史之區別 第十章 單純與複雜情節的定義 第十一章 情境的逆轉和發現及受苦的解釋。 第十二章 悲劇情節量的劃分 第十三章 達到悲劇效果的條件 第十四章 如何喚起悲劇的情緒 第十五章 悲劇人物性格處理的原則與目標 第十六章 發現的形式 第十七章 編劇注意事項 第十八章 綜合觀察 第十九章 思想與措辭 第二十章 一般語言之成分界定 第二十一章 詞類性質與詩意效果 第二十二章 詩的措辭 第二十三章 敘事詩 第二十四章 敘事詩與悲劇詩之異同 第二十五章 批評的問題與解答 第二十六章 悲劇與敘事詩價值比較 附錄:喜劇論綱 參考書目 索引 亞里斯多德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