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文化政策
作者:簡瑞榮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06/00
ISBN:9789577634450
內容簡介
在世界趨勢的衝擊下,文化政策的思潮也受到影響,加上藝術與文化沒有明確標準,結果不易量化呈現,因此文化政策的執行產生許多議題與爭論。例如:政府是否要補助藝術文化?在經濟不景氣時,最先被刪減的補助項目一定是藝術與文化嗎?再者,倘若政府撥予經費,補助缺乏美感的前衛藝術、有傷風敗俗疑慮的性藝術,甚至是公然挑戰社會禁忌的觀念藝術,會不會更進一步激起民眾「浪費納稅人血汗錢」的譴責呢?
英國最嚴重的藝術爭議──「泰特畫廊磚頭事件」,國家在經濟衰退之際,泰特畫廊卻從美國高價購入「藝術品」磚頭,導致民怨四起,媒體交相批評;但是假如從美學、政治、經濟、道德、媒體與政策等各個角度來看,可以發現此爭議對英國當代藝術的貢獻實在是功不可沒,完美地將爭議變成正向的結局。透過此書,可以掌握世界的潮流與脈動,並了解文化政策在社會中扮演著何其重要的角色。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文化政策的定義
一、文化
二、政策
三、文化政策
四、文化行政
五、藝術
六、藝術管理
第二節 文化政策的歷史發展
一、國家認同
二、多元文化
三、文化產業
四、英國
五、美國
六、台灣
七、分析與比較
第三節 文化政策的目的
一、資產保存
二、水準提升
三、欣賞普及
四、公私合作
五、社會和諧
六、文化認同
七、經濟發展
八、國家榮耀
九、世界和平
十、永續經營
第四節 文化部的職責與分權
一、文化部的職責
二、我國文化部的職責
三、我國文化部的組織
四、文化政策的分權
五、文化法規
六、文化預算
七、文化人力與統計
第二章 文化政策制度比較
第一節 政府扮演之角色
一、資助者(patron)
二、促進者(facilitator)
三、建築師(architect)
四、工程師(engineer)
五、角色合流
第二節 文化財務收支理論
一、文化投資論
二、成本效益論
三、市場供需論
四、產業經營論
第三節 中央文化政策組織之比較
一、文化部
二、文化相關部會合署
三、藝術委員會
四、文化部與藝術委員會
五、合流趨勢
第四節 國際文化組織
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二、世界貿易組織
三、世界遺產
四、國際藝術節
第三章 影響文化政策之世界趨勢
第一節 影響文化政策之思潮
一、後現代主義
二、新自由主義
三、全球化
四、社區總體營造
五、文化產業
六、數位化
七、多元化
八、行政法人化
九、文化外交
十、都巿再生與閒置空間再利用
十一、再東方化
第二節 文化政策之議題
一、政府補助與否
二、提升水準與普及欣賞
三、外顯與內隱的文化政策
四、臂距原則
五、商業贊助
六、文化認同
七、多元文化
八、文化公民權
九、公民美學
十、藝術、色情或淫穢
第三節 文化政策之研究
一、美學
二、文化研究
三、文化人類學
四、公共政策
五、經濟學
六、社會學
七、地理學
第四章 文化政策爭議
第一節 文化政策爭議之影響因素
一、美學
二、政治
三、經濟
四、道德
五、媒體
第二節 文化政策爭議的起因
一、藝術與美學標準的模糊性
二、思想觀念的轉變慢於科技文明的進步
三、 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社會背景、經濟地位的不同
四、民主社會言論與創作的自由
第三節 泰特畫廊的磚頭爭議個案
一、個案描述
二、分析與解釋
三、評價與結論
第四節 完美時刻爭議個案
一、個案描述
二、分析與解釋
三、評價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藝術、美學與文化定義的模糊性
二、世界思潮的影響
三、從精緻藝術、社區藝術到文創產業
四、他國經驗作為借鏡
五、科技創新為文化發展關鍵
六、創意產業扮演經濟重要角色
七、創造經濟富裕與政治自由的藝文成長環境
八、文化政策研究水準急需提升
九、世界多元與和平為最高理想
十、人類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
第二節 建議
一、認清藝術、美學與文化定義的模糊性特質
二、鼓勵與容忍多元化的當代社會
三、提倡與堅持臂距原則
四、鼓勵文化政策的研究統計與出版
五、推動世界和平與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文化行政高普考與地方文化行政特考答
題高分策略
立即查看
書寫臺灣人‧臺灣人書寫:臺灣文學的跨界對話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書寫臺灣人‧臺灣人書寫:臺灣文學的跨界對話<五南>
作者:陳龍廷
出版社:五南
ISBN:9789571194400
下標前,請看關於我
本書簡介:
本書從清初對台灣原住民的觀看、晚清文人的妖怪想像到臺灣歌謠再現的文學景觀、知識份子寫的詩及小說,參照各種不同領域知識網絡交織進行書寫;作品編織的故事、塑造的人物,或作者社交軼事等文本,形成本書「書寫臺灣人」、「臺灣人歌謠」、「臺灣人書寫」等三輯。如同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的「地下莖」(rhizome)概念,延伸的閱讀就像觸鬚一樣,不斷地向外蔓延,為吸收養分而不斷地與異質性(hétérogénéité)連結,最後幾乎成為漫無邊際的知識網路。讀者彷彿置身於巨大的理想圖書館,以互為主體性的參照,往外不斷延伸地深度詮釋。
作者藉由解讀、思考,讓各種聲音得以互相對話激盪,在古老地圖、視覺影像縫隙尋覓國家寶藏蹤影,試圖梳理真實時間裡所沈澱的文化紋理。
本書目次:
自序 給下個世紀的你
輯一 書寫臺灣人
第一章 看見臺灣人:清代臺灣原住民形象的三種論述
帝國倒過來看
相似性
差異性
再現的複製
結語
第二章 妖怪物語:清代臺灣原住民的妖魔化書寫
蛇人
山魈‧夜叉
人熊
帝國的奇幻世界
結語
第三章 人體雕刻‧靈魂形塑:日治時代臺灣人身體的知識與監視
視覺主義展示
臺語書寫與規訓
當地人觀點的位移
結語
輯二 臺灣人歌謠
第四章 淡水河邊的內山鑼鼓:二十世紀初臺灣歌謠的文學風景
臺灣總督府塔樓的視野
老臺北人的生活空間
陰性空間的換喻
放水燈‧豎燈篙‧搶孤‧做清醮
生番出草
結語
第五章 南臺灣的摩登初體驗:1930年代李獻璋採集的褒歌
褒歌的特殊性
南臺灣地方感
現代性與時間感
結語
第六章 咱的歌詩:《臺灣新民報》歌謠採集的集體記憶
一起來寫臺灣話
鄉音情感
民眾的心靈地圖
時代新知識
從幽默祝禱詞到巫術
翻開詩人的菜單
結語
輯三 臺灣人書寫
第七章 打破你的眼鏡:杜潘芳格的詩與尋常習慣的顛覆
符號化過程的任意性 1
陳述與人稱
結語
第八章 保正伯請你看大戲:〈帝君庄秘史〉的書寫策略
小說在卸妝後
粉墨登場的政客
民主花瓶的行禮如儀
結語
第九章 自畫像與藝術家:尋找木瓜樹小鎮的蹤跡
謎樣小鎮
自畫像的對比色與象徵
同床異夢的悲哀
南投青春戀歌
結語
第十章 思想在躲貓貓:決戰時期張文環的民俗書寫策略
冬至/中元時間秩序
自然/文化動物秩序
車鼓旦‧藝旦男女秩序
結語
第十一章 沉思者的鬱悶:〈我愛黑眼珠〉凝視下的國族寓言
浮遊者的凝視
國族寓言
傾聽者缺席
結語
第十二章 聖山的尋與追:〈泰姆山記〉的互文性解讀
逃亡輪旋曲
文本馬賽克
一座長腳會走動的山
結語
引用書目
立即查看
圖解地方政府與自治(6版)
作者: 王保鍵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3/01/28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地方政府與自治」除了是各大學之政治系或公共行政系的必修或選修學分外,更是公務員國家考試高普考及升等考試中,一般民政類科的專業科目;有許多本科系或非本科系的學生在準備上頗顯吃力;再加上相關地方自治法規的通過與修正,更增加了這門科目的困難度。
本書乃以圖解的方式,深入淺出的來闡明地方政府與自治涉及的相關學理與法條。
目錄
第1章 基礎核心理論
1-1 為何要有地方自治
1-2 地方自治之意涵
1-3 地方自治團體與地方政府之差異
1-4 我國地方自治發展沿革
1-5 地方自治團體三要素
1-6 地方治理與跨域治理
1-7 處理跨域問題之法制規範
1-8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提升國家競爭力
1-9 地方分權理論
第2章 居民
2-1 居民要件與權義
2-2 居民參政權:住民自治
2-3 直接民主V.S代議民主
2-4 公民投票
第3章 自治區域
3-1 自治區域與地方層級體系
3-2 行政區劃
3-3 各種市之設置與地方名稱變更
3-4 縣市改制為直轄市
3-5 合併改制直轄市之優點
3-6 合併改制直轄市之缺點
3-7 縣市改制與國土空間發展
3-8 宏觀國土重劃來調整自治區域
3-9 首都之設立與遷移
3-10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第4章 自治權
4-1 聯邦國與單一國
4-2 地方自治權之取得
4-3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
4-4 地方自治法規(一)
4-5 地方自治法規(二)
4-6 地方自治法規(三)
4-7 地方自治條例之行政罰
4-8 地方自治法規之位階與發布程序
4-9 自治條例可否較中央法律為更嚴格規範(釋字第738號)
第5章 比較地方制度
5-1 權力分立制與權力一元制
5-2 德國地方制度
5-3 英國地方制度
5-4 法國地方制度
5-5 日本地方制度
5-6 中共地方制度
5-7 美國地方制度
5-8 美國州以下之市制-權力分立面向
5-9 美國州以下之市制-權力一元面向
5-10 英國地方自治發展新趨勢
5-11 英國城市協議:雙向協議分權模式
第6章 地方選舉與公民投票
6-1 選舉權之性質
6-2 我國投票選舉方式
6-3 重視公平代表的標準之選舉區劃分
6-4 我國立委選區劃分係以縣市為基礎:保障地方自治團體
6-5 選舉區劃分比較制度與論證對話
6-6 選舉區劃分與大市效應:「大市效應」加速區域發展差距
6-7 國家須調整地方間差距
6-8 候選人產生與競選
6-9 違反競選規範之處罰
6-10 選舉訴訟
6-11 地方性公民投票
6-12 公民投票訴訟
6-13 電子投票的型態
6-14 不在籍投票
第7章 我國地方議會
7-1 省諮議會
7-2 地方議會議員之產生
7-3 地方議會之會議召開
7-4 我國各級地方議會之職權
7-5 議員之言論表決免責與不受逮捕特權
7-6 地方民代之費用與兼職禁止
7-7 地方議會之議長(主席)之產生及罷免
7-8 地方議會與中央關係
第8章 我國地方政府與府會關係
8-1 省政府之變革
8-2 直轄市之組織結構
8-3 縣(市)之組織結構
8-4 鄉(鎮、市)之組織結構
8-5 地方行政機關之編制及員額
8-6 預算之審議(府會關係)
8-7 地方預算之上級介入權
8-8 地方議會對地方政府之監督
8-9 府會僵局解決機制:覆議
8-10 臺北市里長延選案(釋字第553號解釋)
8-11 現行里鄰實務運作
第9章 自治財政
9-1 地方自治財政與地方公共財
9-2 地方財政收入理論
9-3 地方財政收入:稅課
9-4 地方財政收入:地方稅
9-5 地方財政收入:統籌分配稅款
9-6 地方財政收入:規費
9-7 地方財政收入:公共造產與地方產業
9-8 地方財政使用(支出)
9-9 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
9-10 地方財政管理:預算
9-11 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9-12 財政紀律法
第10章 自治監督
10-1 自治監督之面向
10-2 合法性監督與合目的性監督
10-3 不確定法律概念下之合法性監督
10-4 預算上之自治監督
10-5 作為義務之自治監督:代行處理
10-6 違法行為之自治監督:撤銷、變更、廢止或停止其執行
10-7 地方行政首長停職與辭職之自治監督
10-8 民選公職人員解職與補選之自治監督
10-9 民選公職人員延期改選之自治監督
10-10 自治監督理論探討:法律保留與預算審議怠惰條款
10-11 自治監督理論探討:地方自我反省審查機制
10-12 權限爭議之自治監督
10-13 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爭訟與解釋爭訟
10-14 地方自治團體聲請司法解釋之規範機制:釋字第527號解釋
第11章 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之新趨向
11-1 發展型地方主義
11-2 中央與地方關係之變化
11-3 府會合作的新型態夥伴關係
11-4 夥伴關係新趨向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詳細資料
ISBN:9786263436961
叢書系列:圖解政治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6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法政類> 政治> 地方政府
立即查看
(外版書)地方政府與自治 <三民>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