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書寫臺灣人‧臺灣人書寫:臺灣文學的跨界對話
作者: 陳龍廷
ISBN: 9789571194400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7/11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1.7
重量: 0.59 Kg
頁數: 340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人文與社會科學
#文學
定價: 450
售價: 383
庫存: 庫存: 1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書名:書寫臺灣人‧臺灣人書寫:臺灣文學的跨界對話<五南> 作者:陳龍廷 出版社:五南 ISBN:9789571194400 下標前,請看關於我 本書簡介: 本書從清初對台灣原住民的觀看、晚清文人的妖怪想像到臺灣歌謠再現的文學景觀、知識份子寫的詩及小說,參照各種不同領域知識網絡交織進行書寫;作品編織的故事、塑造的人物,或作者社交軼事等文本,形成本書「書寫臺灣人」、「臺灣人歌謠」、「臺灣人書寫」等三輯。如同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的「地下莖」(rhizome)概念,延伸的閱讀就像觸鬚一樣,不斷地向外蔓延,為吸收養分而不斷地與異質性(hétérogénéité)連結,最後幾乎成為漫無邊際的知識網路。讀者彷彿置身於巨大的理想圖書館,以互為主體性的參照,往外不斷延伸地深度詮釋。 作者藉由解讀、思考,讓各種聲音得以互相對話激盪,在古老地圖、視覺影像縫隙尋覓國家寶藏蹤影,試圖梳理真實時間裡所沈澱的文化紋理。 本書目次: 自序 給下個世紀的你 輯一 書寫臺灣人 第一章 看見臺灣人:清代臺灣原住民形象的三種論述 帝國倒過來看 相似性 差異性 再現的複製 結語 第二章 妖怪物語:清代臺灣原住民的妖魔化書寫 蛇人 山魈‧夜叉 人熊 帝國的奇幻世界 結語 第三章 人體雕刻‧靈魂形塑:日治時代臺灣人身體的知識與監視 視覺主義展示 臺語書寫與規訓 當地人觀點的位移 結語 輯二 臺灣人歌謠 第四章 淡水河邊的內山鑼鼓:二十世紀初臺灣歌謠的文學風景 臺灣總督府塔樓的視野 老臺北人的生活空間 陰性空間的換喻 放水燈‧豎燈篙‧搶孤‧做清醮 生番出草 結語 第五章 南臺灣的摩登初體驗:1930年代李獻璋採集的褒歌 褒歌的特殊性 南臺灣地方感 現代性與時間感 結語 第六章 咱的歌詩:《臺灣新民報》歌謠採集的集體記憶 一起來寫臺灣話 鄉音情感 民眾的心靈地圖 時代新知識 從幽默祝禱詞到巫術 翻開詩人的菜單 結語 輯三 臺灣人書寫 第七章 打破你的眼鏡:杜潘芳格的詩與尋常習慣的顛覆 符號化過程的任意性 1 陳述與人稱 結語 第八章 保正伯請你看大戲:〈帝君庄秘史〉的書寫策略 小說在卸妝後 粉墨登場的政客 民主花瓶的行禮如儀 結語 第九章 自畫像與藝術家:尋找木瓜樹小鎮的蹤跡 謎樣小鎮 自畫像的對比色與象徵 同床異夢的悲哀 南投青春戀歌 結語 第十章 思想在躲貓貓:決戰時期張文環的民俗書寫策略 冬至/中元時間秩序 自然/文化動物秩序 車鼓旦‧藝旦男女秩序 結語 第十一章 沉思者的鬱悶:〈我愛黑眼珠〉凝視下的國族寓言 浮遊者的凝視 國族寓言 傾聽者缺席 結語 第十二章 聖山的尋與追:〈泰姆山記〉的互文性解讀 逃亡輪旋曲 文本馬賽克 一座長腳會走動的山 結語 引用書目

為您推薦

文化政策

文化政策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文化政策 作者:簡瑞榮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06/00 ISBN:9789577634450 內容簡介   在世界趨勢的衝擊下,文化政策的思潮也受到影響,加上藝術與文化沒有明確標準,結果不易量化呈現,因此文化政策的執行產生許多議題與爭論。例如:政府是否要補助藝術文化?在經濟不景氣時,最先被刪減的補助項目一定是藝術與文化嗎?再者,倘若政府撥予經費,補助缺乏美感的前衛藝術、有傷風敗俗疑慮的性藝術,甚至是公然挑戰社會禁忌的觀念藝術,會不會更進一步激起民眾「浪費納稅人血汗錢」的譴責呢?   英國最嚴重的藝術爭議──「泰特畫廊磚頭事件」,國家在經濟衰退之際,泰特畫廊卻從美國高價購入「藝術品」磚頭,導致民怨四起,媒體交相批評;但是假如從美學、政治、經濟、道德、媒體與政策等各個角度來看,可以發現此爭議對英國當代藝術的貢獻實在是功不可沒,完美地將爭議變成正向的結局。透過此書,可以掌握世界的潮流與脈動,並了解文化政策在社會中扮演著何其重要的角色。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文化政策的定義 一、文化 二、政策 三、文化政策 四、文化行政 五、藝術 六、藝術管理 第二節 文化政策的歷史發展 一、國家認同 二、多元文化 三、文化產業 四、英國 五、美國 六、台灣 七、分析與比較 第三節 文化政策的目的 一、資產保存 二、水準提升 三、欣賞普及 四、公私合作 五、社會和諧 六、文化認同 七、經濟發展 八、國家榮耀 九、世界和平 十、永續經營 第四節 文化部的職責與分權 一、文化部的職責 二、我國文化部的職責 三、我國文化部的組織 四、文化政策的分權 五、文化法規 六、文化預算 七、文化人力與統計 第二章 文化政策制度比較 第一節 政府扮演之角色 一、資助者(patron) 二、促進者(facilitator) 三、建築師(architect) 四、工程師(engineer) 五、角色合流 第二節 文化財務收支理論 一、文化投資論 二、成本效益論 三、市場供需論 四、產業經營論 第三節 中央文化政策組織之比較 一、文化部 二、文化相關部會合署 三、藝術委員會 四、文化部與藝術委員會 五、合流趨勢 第四節 國際文化組織 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二、世界貿易組織 三、世界遺產 四、國際藝術節 第三章 影響文化政策之世界趨勢 第一節 影響文化政策之思潮 一、後現代主義 二、新自由主義 三、全球化 四、社區總體營造 五、文化產業 六、數位化 七、多元化 八、行政法人化 九、文化外交 十、都巿再生與閒置空間再利用 十一、再東方化 第二節 文化政策之議題 一、政府補助與否 二、提升水準與普及欣賞 三、外顯與內隱的文化政策 四、臂距原則 五、商業贊助 六、文化認同 七、多元文化 八、文化公民權 九、公民美學 十、藝術、色情或淫穢 第三節 文化政策之研究 一、美學 二、文化研究 三、文化人類學 四、公共政策 五、經濟學 六、社會學 七、地理學 第四章 文化政策爭議 第一節 文化政策爭議之影響因素 一、美學 二、政治 三、經濟 四、道德 五、媒體 第二節 文化政策爭議的起因 一、藝術與美學標準的模糊性 二、思想觀念的轉變慢於科技文明的進步 三、 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社會背景、經濟地位的不同 四、民主社會言論與創作的自由 第三節 泰特畫廊的磚頭爭議個案 一、個案描述 二、分析與解釋 三、評價與結論 第四節 完美時刻爭議個案 一、個案描述 二、分析與解釋 三、評價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藝術、美學與文化定義的模糊性 二、世界思潮的影響 三、從精緻藝術、社區藝術到文創產業 四、他國經驗作為借鏡 五、科技創新為文化發展關鍵 六、創意產業扮演經濟重要角色 七、創造經濟富裕與政治自由的藝文成長環境 八、文化政策研究水準急需提升 九、世界多元與和平為最高理想 十、人類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 第二節 建議 一、認清藝術、美學與文化定義的模糊性特質 二、鼓勵與容忍多元化的當代社會 三、提倡與堅持臂距原則 四、鼓勵文化政策的研究統計與出版 五、推動世界和平與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文化行政高普考與地方文化行政特考答 題高分策略

原價: 380 售價: 323 現省: 57元
立即查看
地方政府與自治(修訂版)

地方政府與自治(修訂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地方政府與自治(修訂二版) 作者:丘昌泰 出版商:三民 出版日期:2020-07-10 最新刷次: 2020-07-07 ISBN:9789571468198 內容簡介 DESCRIPTION 《地方政府與政治》描述臺灣實施地方自治的法制規範與運作原理,本書不僅涵蓋傳統的「法制途徑地方自治」,這是過去多年來的考試重點;而且也包括最新的「治理途徑地方自治」,這是新的命題方向。 章節結構係以考選部公佈的「專業科目命題大綱」為藍本,參酌歷屆試題重點加以修正而成,刪除不必要的教材,使本書更為精簡扼要。 研讀地方自治時應掌握三要:釐清基本觀念、輔以案例說明、勤做練習題目、法條不用強記、抓住重點即可。本書是一本觀念清晰、結構系統、概念新穎的教科書,有助於提升讀者的系統思考與應試能力。

原價: 450 售價: 428 現省: 22元
立即查看
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

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00 售價: 3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跨越185: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記憶書寫 (1版)

跨越185: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記憶書寫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原住民族懂得利用族群間的矛盾,保護生活領域?   ➢跟日本人相比,漢人為何那麼喜歡向原住民購買東西?   ➢被原住民養大的客家人,後來竟成為原住民族文化推動者?   ➢客家先民在怕什麼?他們用石獅公擋住了什麼?   本書以臺灣南部高屏地區的一八五縣道沿線為背景,深入探討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的記憶書寫與文化交融。書中從學術視角出發,結合田野調查,穿梭於不同族群的記憶與文化實踐之間,以族群互動為主軸,呈現地理、歷史、文化與社會的交錯故事,在多元視角中揭示兩個族群在空間、經濟、社會及文化領域中的複雜互動,試圖重現一條文化、歷史與人群交織的動態軌跡。   研究族群書寫中的「再現」與「逆寫」   重新解構歷史與文化主體性   挖掘被忽略的集體記憶   ●    地理空間與歷史交錯:一八五縣道不僅是地理的邊界,更是文化的連接點。書中以一八五為軸線,追溯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共同塑造歷史與文化空間。   ●    族群記憶的動態書寫:透過地方志、歷史檔案與族群口述故事,呈現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保留與重構自身的文化記憶。   ●    文化與社會的對話與衝突:案例研究包括內埔的「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六龜的跨族群交易網絡、以及排灣族跨族群收養等,展現多樣的社會實踐,從細微處揭示族群交融的複雜性。   ●    宗教信仰與物質文化:書中深入探討地方信仰如石獅崇拜的象徵意義,如何在跨族群的脈絡中反映權力與身分的協商。   ●    族群互動的當代意義:不僅局限於歷史的回顧,書中亦思考在現代化與全球化的壓力下,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文化價值,並探討其未來的發展可能性。   全書透過多學科的視角與深入的田野研究,打破過往將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孤立研究的傳統框架,強調不同族群間的對話與協商。從文化、經濟到社會關係的多層次分析,本書不僅是高屏地區的族群研究,也是臺灣多元文化共存的縮影。 本書特色   ●    學術與社會實踐並行:以學術方法分析歷史文本與地方志,探討當代社會中的族群意識與互動模式。   ●    地域文化深耕:聚焦臺灣高屏地區,展現地理與族群關係的特殊性。   ●    多元聲音對話:透過歷史檔案、口述訪談與田野調查,還原多元族群的真實聲音。   ●    歷史與現代的多面共譜:作者群從人類學、歷史學與地理學等視角,帶領讀者重新審視臺灣族群關係的複雜性與未來的可能性。   ●    深刻書寫:這本書是對臺灣族群記憶與文化互動的深刻書寫,結合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臺灣南部的文化多樣性與族群動態。   ●    展現臺灣多元:本書引導讀者深入了解臺灣社會的複雜性,並激發對族群文化更多的尊重與關注。   【目錄】 導論──穿越與交會:高屏沿山原客族群書寫/羅烈師 南北差異 界限與跨界 再現與逆寫 從逆寫到互為主體 屏東內埔沿山的聚落與族群:以「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為討論/王和安 摘要 一、前言 二、十八世紀三層制的族群分布 三、十九世紀上半葉邊區的社會秩序 四、沿山地帶的熟番與生番 五、馬卡道族的自我認同與當代「三層制」 六、結論 日治時期原閩客的社會文化互動:以六龜稇源商店為例/劉正元 一、前言 二、日治時期的產業性移民 三、多族群的互動經驗 四、昭和三年《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留下的線索 五、六龜地區的北客移民 六、六龜北客移民研究回顧 七、六龜稇源商店的經營與漢番交易 八、結論 客做原家:屏東縣排灣族收養客家子弟生命敘事/郭東雄 摘要 一、前言 二、一九四五年的藍衫與石板 三、算命仙 四、排灣族的家 五、身體游移:沉浸在排灣文化 六、生命的轉折 七、大武原鄉期待:投身教育志業 八、大武山下的和風 莎卡蘭溪與石獅子/洪馨蘭 摘要 一、前言:物的閱讀者──「追尋石獅公」的意義 二、莎卡蘭溪「水打」大路關隘寮與古大路關庄 三、東方之「患」?大路關開基石獅之物質性 四、大路關石獅公傳說的當代性、客家性與原民性 五、思考與小結:風仍在吹,莎卡蘭溪最終還回了石獅子 高屏地區提及原住民族的公開文字資料蒐集介紹與分析/陳龍田 摘要 一、前言 二、研究標的選擇緣由與限制 三、當代台灣公眾文字資料生產的相關規範 四、原住民族地區部落遷村歷史的相關研究 五、碑文內容樣態以及初步比較 六、高屏地區相較於北台灣沿山較具獨特性的主題文字資料 七、災害、遷村、與族群多重主題的文字資料小結 八、結論 高雄屏東原客鄉鎮志之原住民族書寫/羅烈師 摘要 一、前言 二、客庄鄉鎮志之原住民族書寫 三、歷史主體性與原民鄉志 結論:反覘與逆寫   看更多

原價: 400 售價: 3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 (1版)

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若沒有電影幫助我們看見台灣,台灣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 從類型到風格,從台語電影到國語電影,從李行到蔡明亮, 洪國鈞讓我們從電影中看見台灣,看盡台灣的過去,看向台灣的未來。 台灣的國族電影是什麼?少了自己的電影,台灣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 以「國族」的概念去架構或產出台灣電影史的故事是否恰當? 如果「國族」這概念曾經有效幫助美國以外的電影抵禦好萊塢的支配, 在當今跨國性主導一切的全球化時代,是否仍然有效? 洪國鈞的《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深入梳理台灣紛亂歷史下國族與電影的關係,以細究「國族性」的框架。這座島嶼受到源於內部與外部的多重壓力,使得台灣成為生氣蓬勃又動盪不安的力場,這些壓力包括日本殖民遺緒、國民黨政府文化政策、各種本土主義運動與「中國」間的糾結,以及近幾年的全球化挑戰。以上壓力凸顯出台灣電影的歷史――包括形式的再現、映演和觀賞背景、類型的多元發展和風格的探索――正是台灣電影的「國族想像」持續更迭變動而造成的歷史,這樣的歷史特徵形塑了台灣電影,同時也受到台灣電影的挑戰。 洪國鈞堅持歷史的嚴謹與理論的彈性,將「國族」置於歷史、政治、文化脈絡,以及建構此概念的論述脈絡之中。他爬梳電影、文字紀錄、史籍檔案來回顧台灣電影歷史本身,並以歷史書寫的眼光重新檢視,仔細探究影像或其他文本如何作為論述和電影的問題意識,帶領我們穿越「國族」領域的討論。 《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一書提出,電影在處理國族問題上的掙扎,是否反映出大眾對於國族的態度轉變?電影是否預期到這些改變而作為身先士卒的領頭羊?抑或電影中的處理,其實牴觸一般大眾的想法,顯示出構築台灣身分的方式並不止一種?改變的發生是否會帶來轉折,若有,又是怎麼樣的轉折?當多重的殖民歷史、國際政治與台灣電影的歷史緊密交織,我們如何在國族性受到政治性干涉與維持的同時,將其作為批判框架,對跨國性影響下的台灣「國族」電影歷史提出更有效的省思?本書將討論國族性在跨國性辯證下的歷史書寫方法,以及有關此辯證的台灣電影形式轉變的特異歷史。 【目錄】 推薦序 更深入理解台灣電影的途徑╱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 陳斌全 謝辭&#xD;導論 台灣電影與缺席的歷史學&#xD;第一部 類型 第一章 殖民與後殖民的考掘:戰前台灣,以及「國家」出現前的紛雜文本 第二章 類型與國族的糾葛:台語電影二十年,1949~1970 第三章 行者影跡:健康寫實主義、文藝政策與李行,1964~1980 過場 侯孝賢之前的侯孝賢:過渡時期的電影美學,1980~1982&#xD;第二部 風格 第四章 回首來時路:台灣新電影的興衰,1982~1986 第五章 前往島嶼的單程票:王童作品中的回顧式電影敘事 第六章 無所╱不在:蔡明亮台北三部曲的後殖民城市&#xD;後記 後國族時代的電影 平裝版後記 未曾消散的歷史:何謂國族?

原價: 390 售價: 351 現省: 39元
立即查看
書寫青春16:第十六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 (1版)

書寫青春16:第十六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寫作是日常不斷地演練與探索,而青春則是初次面對未知,仍堅持到底的那份勇氣 一年一度的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至今已歷十六屆。第一屆得獎者如今已過而立之年,而今年的得獎者,依然是雙眼熾熱發光的創作新鮮人。這個專為高中學生設立的文學獎項,既是年輕創作者展現才華的舞台,也匯聚了不同世代的眼睛,透過文學記錄了各種生命姿態。既是創作經驗的傳承,也是不同生命之間的對話。 柯裕棻坦言,即便是創作經驗豐富的作者,在寫作上面對「字詞的推敲,在精緻與精確之間拿捏分寸」時,也「常常糾結到最後一刻」。精確的字著實難得,但精緻未必是唯一準則,吳明益將樸實自然的文字經營出土壤與海風的力量與溫度,黃麗群大量晶瑩剔透的文字,像金磚砌成的厚牆,穩固而不紊亂,創作者必須先認識自己的個性,才知道怎樣的風格適合自己。 白靈則認為形象思維很重要,但具體的東西必須適度的虛化,抽取出抽象的意念,詩意才會產生。大抵文學語言的心法,只是「虛者實之,實者虛之」八個字,「寫作有時是刻意遮遮掩掩」,他認為這是所有藝術生命的根源。夜裡仰望天空,人們被滿天星星撼動,但從整個宇宙的範圍來說,人類看不見的遠多於看見的,「所以看見的東西是真的?還是看不見的是真的?」 凌性傑提醒年輕人,散文涉及真實人生,創作者難免碰到巨大而難以整理的經驗,不必當下就去面對難題。他舉自身經驗為例,六歲時父親過世,一直到了四十歲,才有辦法寫出來。他又舉林文月《人物速寫》為例,每篇文章都以英文字母為人物代號,來處理生命中遭遇的重要回憶。代號像是一面鏡子,讓回憶留下比較能承受的形式,以便在未來能正面去書寫這段記憶。 短篇小說決審:吳鈞堯、柯裕棻、黃崇凱、黃錦樹、鍾文音 散 文 決審:方 梓、陳義芝、黃麗群、廖咸浩、簡 媜 新 詩 決審:白 靈、洪淑苓、唐 捐、陳 黎、鯨向海 【目錄】 序:航向未知 第十六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金榜 第十六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散文組金榜 第十六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組金榜 短篇小說獎 首獎 〈我見到你就好像我已經死了〉廖育湘 二獎 〈不會退的浪〉歐劭祺 三獎 〈聾〉魏子綺 優勝獎〈我曾為總統上過菜〉楊智淵 〈妹妹的紅金魚〉陳子珩 〈家事練習〉王有庠 〈深海〉朱可安 〈換〉吳浩瑋 短篇小說獎決審紀要 散文獎 首獎 〈重慶印象〉葉儀萱 二獎 〈橡膠樹林〉李樺 三獎 〈尋光〉林子喬 三獎 〈無染〉顧庭弘 優勝獎〈洞〉曾亦修 〈疤〉洪嫚均 〈盯梢地鼠〉鄭捷勻 〈理想的樣子〉呂翊熏 散文獎決審紀要 新詩獎 首獎 〈書房〉呂澄澤 二獎 〈空調式戀愛〉吳浩瑋 三獎 〈透依雷特神父〉葉儀萱 優勝獎〈我倆相對無言〉連思瑜 〈搬家〉陳有志 〈醒〉葉芷妍 〈規律的三拍子〉周軒羽 〈情書〉歐劭祺 新詩獎決審紀要 二○一九高中生最愛十大好書 選手與裁判:創作者的看家本領──莊勝涵╱記錄整理 附錄 作家巡迴校園講座 第一場 慈大附中 文學的流浪與反抗 劉俊廷╱記錄整理 第二場 台中一中 如果小說是一趟搭火車 吳佳鴻╱記錄整理 第三場 台南女中 讀詩是為了在時間的河流上航行 蕭信維╱記錄整理 第四場 北一女中 寫作是一種節制的藝術 莊勝涵╱記錄整理 徵文辦法 二○一九第十六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徵文辦法 文學專刊:台積電文學之星 詩的痛苦與至福 林禹瑄╱楚狂 採其爍光 林餘佐╱江采玲 與余光中同遊年少時代 陳柏言╱鄭博元 穿越恆河沙世界的飛船 詹佳鑫╱張敦智 錢幣與海與其他 廖啟余╱莊子軒 穿越晨霧抵達的遠方 鄭琬融╱許玄妮 穩定的燃燒 宋尚緯╱李璐 特別收錄:文學遊藝場 「童話詩」徵文辦法 童話詩──示範作 童話詩──駐站觀察╱孫梓評 童話詩──優勝作品十首

原價: 350 售價: 315 現省: 35元
立即查看
書寫青春17:第十七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 (1版)

書寫青春17:第十七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虛構是一朵花,開在亂石累累的現實上,風格則是一種未來的偏移。 而創作,則是在非常有限的才華裡,向無限推進一小格。 倘若人生是一條公路,未完整走過,無人知曉這條公路能有多長,有多少的站點,以及會看到怎樣的風景。即將邁入法定成人年齡的第十七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以「成為大人以前」為題,期盼能鼓勵初探「大人」領域的青年朋友們,與青年學生文學獎共同成長,以書寫迎接人生下一個階段。 唐捐提醒,虛構即是一種揭露的能力,是妥善改造現實的想像力,其中包含作者如何藉由描寫與敘述,闡釋自己所看到的世界,這考驗著作者客觀技巧的純熟。身為寫作者,必須更加勤奮討論客觀技術與象徵系統的差異,如果自己暗示的訊息總是讓人難以接收,或產生落差,意味著風格表現方式須有所調整。 胡淑雯認為,最強的虛構是對過去的虛構,也就是虛構一段「過去不存在的時間」,必須具有相當的寫實能力,才能保存那些消逝於過去物質世界之中的存有。如同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童年與過去是寄存於一塊小瑪德蓮蛋糕,人們必須足夠幸運,在成年之後遇到一朵彷彿從童年飄過來的雲,經歷一場帶著過去物質的暴風雨,那段關於童年的記憶,才會甦醒,重新籠罩。 任明信分享,創作是為了認識自己,目的是逼近真實,一切都是前往逼近真實的路徑。每個人都有自己在坦承與虛構中獲得平衡的方式,重要的是自己渴望表達的核心為何,而不是呈現他人眼中的模樣。最核心的就只有誠實,虛構可以是用來保持自我內心與健康的距離,展現自己最自在的狀態。 小說決審:陳 雪、林俊頴、胡淑雯、童偉格、蔡素芬 散文決審:鍾文音、廖玉蕙、封德屏、唐 捐、柯裕棻 新詩決審:許悔之、路寒袖、李進文、陳義芝、陳育虹 【目錄】 序:成為大人以前 第十七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獎金榜 第十七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散文獎金榜 第十七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獎金榜 短篇小說獎 首獎 〈歿年〉陳心容 二獎 〈活蛤和火鍋〉李彥妮 三獎 〈獵場〉蔡佩儒 優勝獎〈面海〉王煥緯 〈稻田裡的郵輪〉江承翰 〈中繼站〉呂佳真 〈女也〉鄭安喬 〈橘子〉曾亦修 短篇小說獎決審紀要 散文獎 首獎 〈潮間帶生活〉吳昕愷 二獎 〈原來是一池的荷花〉洪心瑜 三獎 〈粉紅〉賴宛妤 優勝獎〈仙佛在的地方〉張羽晴 〈對焦〉夢真‧阿嬪‧法蕾萳 〈我見過神的髮色〉蔡佩儒 〈溫室雜草〉蔡庭綸 〈張藥師〉張嘉恬 散文獎決審紀要 新詩獎 首獎 〈留神〉陳其豐 二獎 〈女森〉胡可兒 三獎 〈記得你〉李柏欣 三獎 〈暗巷〉王泓懿 優勝獎〈我將祕密籌畫你的葬禮〉江惇硯 〈狼人〉郭育嘉 〈雨悸〉葉芷妍 〈夏日的午後散步〉吳昕愷 新詩獎決審紀要 二○二○ 高中生最愛十大好書 選手與裁判:瞄準你自己──曹馭博╱記錄整理 附錄 作家巡迴校園講座 蘭陽女中 小地方寫,寫小地方 吳佳鴻╱記錄整理 徵文辦法 二○二○第十七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徵文辦法 文學專刊:成為大人以前 特別收錄:文學遊藝場 部落格徵文 「懷人詩」徵文辦法 懷人詩──示範作 懷人詩──駐站觀察╱李進文 懷人詩──優勝作品十首

原價: 350 售價: 315 現省: 35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