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52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文化中介的美麗與哀愁:愛丁堡藝穗節六部曲 系列名:藝術 ISBN13:9786263173989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翁立美 裝訂/頁數:平裝/296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2/01/25 中國圖書分類:藝術行政 內容簡介 本書榮獲文化部獎勵文化藝術政策博士論文 這本書獻給所有藝術表演者、與喜愛觀賞藝術表演的讀者:您知道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影響藝術表演的模式與生態嗎? 當表演藝術的創作,已不再是純粹性的藝術,而必須面對市場化、商業化的挑戰,要如何建立合適的藝術商業市場機制? 藝術表演者要如何在政策、主流文化、觀眾的鑑賞品味與喜好的框架下,被大眾看見,在舞臺上盡情發揮? 本書以愛丁堡藝穗節為例,探討文化中介平臺與表演藝術之間的關係;中介平臺與表演藝術到底是相輔相成、還是互相牽制? 愛丁堡藝穗節自1947年創立至今已超過70年,最初只是提供原創、非商業目的之表演者得以自由發揮的舞臺,但是由於規模日趨龐大,至今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交易平臺。其表演節目型態,跳過了商業性的中介機制、不經過藝術總監的挑選,轉變成為表演者與觀眾直接面對面,試圖建立一個非商業性的文化中介平臺。 愛丁堡藝穗節的成功與未盡之處為何?本書試圖釐清在時移世易的過程中,文化中介平臺的形成與轉化緣由,探討其功能轉變的關鍵因素。而後再藉由了解中介平臺的構成以及運作方式,對臺灣的表演藝術產業進行比對和分析,以期能夠促進臺灣的表演藝術發展,進而創造有利的藝文產業環境。 鑑賞推薦 丘昌泰 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前院長 朱宗慶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目錄 推薦序/丘昌泰︱ 推薦序/朱宗慶︱ 首部曲︱ 第一節 推本溯源 第二節 鑑古知今 第三節 文化中介的概念與範疇 二部曲︱ 蘇格蘭表演藝術產業與愛丁堡藝穗節 第一節 英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與創意產業 第二節 蘇格蘭文化臂距組織探析 第三節 愛丁堡藝穗節的背景與現況 三部曲︱ 文化中介平臺的精神與脈絡 第一節 文化組織與文化政策 第二節 劇場經營者與策展人 第三節 表演團體的參與 第四節 文化中介平臺的角色與功能 四部曲︱ 表演藝術團體、文化觀眾與表演藝術市場 第一節 表演藝術產業的效益與影響 第二節 文化觀眾參與情況分析 第三節 「臺灣季」在愛丁堡藝穗節的表現與困局 第四節 「臺灣季」文化中介平臺的功能評析 五部曲︱ 臺灣表演藝術中介平臺的建置 第一節 現行藝術採購法令評析 第二節 執行臂距組織與執行團隊評析 第三節 臺灣表演藝術實力評析 第四節 小結 終 曲︱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政策建議 第三節 理論反思 第四節 展望未來 ︱參考文獻 附 錄︱問卷 附 錄︱Winnie’s discovering in 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在高雄生活成長與工作四十年,喜愛推理小說也快四十年。 2022年,我又開始寫推理小說,所以我應該繼續寫這樣的故事。」 以醫學之眼,破疑案之牆 臺灣南方最繁華的國際城市,推理作家藍霄最真摯的家書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所長 陳國偉 專文推薦 收錄2023全新「秦博士」系列創作 X 《推理》雜誌「高雄的事件」系列 〈天選之人〉 李阿福宣稱他是「天選之人」,只要有他作法,疫病就能退散,究竟是神蹟還是巧合? 〈糖廠命案〉 一九四五年,關在糖廠禁閉室中的山下達也意外猝死,隔壁房的謝達一問三不知,反被查出他仇恨死者的過往。 〈震洋與榮町〉 一九四七年,鹽埕區的榮町遊廓吉田樓發生命案,凶手疑為曾經出入的男子,採集澡堂的陰毛卻無法比對出正確的凶手。 〈大貝湖的恐龍〉 歌手丁鈴演唱會前在洗手間遇襲擊,嫌疑犯一再否認行凶,卻不斷對媒體說「大貝湖有恐龍」。 〈不在場證明〉 王得太在飯店裡遭到開膛破肚慘死,肝臟離奇消失,K醫院卻證實當天有一名神似王得太的男子,跑到急診室吵著換肝。 〈芋鄉事件〉 醫學院校友會上,慶祝百日戒酒期滿的楊醫師放肆暢飲、脫序失常,朋友們做了緊急處理,他卻在隔日暴斃身亡。 〈關於高雄的殺意與哀愁〉 高雄回到當年與女朋友相約的餐廳,打算實現當年未竟的約定:和隔壁桌的客人交換「情人蜜」,沒想到鄰座女子因此中毒,而他被指為凶手。 七個高雄在地故事, 七段當代歷史見證與未解謎團, 系列偵探秦博士,以人性參透,用醫學破解! 各界好評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所長 陳國偉 科幻推理評論人及作家 Faker冒業 惡之根Podcast節目主持人 Troy 推理評論家 路那 推理評論家 曲辰 推理作家 薛西斯 資深推理迷 顏九笙 文學評論者 楊勝博 文字工作者 臥斧 推理作家 文善 一致推崇 在華文推理發展初期,藍霄是位不可多得的大前輩,除了推理小說創作,還建立了供推理迷一起熱烈討論作品和作家的網路平台。這本《關於高雄的殺意與哀愁》收錄了藍霄過去的舊作和全新的創作,前者是華文推理發展史的重要印記,後者則是唯有現在的藍霄能夠創作、獨門的本土歷史醫學推理。無論是新的還是舊的,你都能從文字中感受到藍霄對本格推理濃烈而純粹的熱愛。──Faker冒業(科幻推理評論人及作家) 秦博士系列的新篇章,也是藍霄歷史與在地書寫的新嘗試。──路那(推理評論家)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人們閱讀推理小說為的是安心感,而不是那種現實被擾動的挑釁,但如今挑釁越來越多,而安心越來越少。不過,藍霄的小說總是能提供那份安心感,那份你可以相信他、以及相信推理小說的安心感。──曲辰(推理評論家) 怪醫黑傑克如果出成推理小說版,大概就是長這樣吧!──薛西斯(推理作家) 高雄人寫高雄事,台灣推理作家藍霄寶刀再出鞘。在四篇舊作之外,三篇全新推理創作更讓人驚豔不已。以二戰前後的特殊時空背景為基底,透過小說人物間的相互關係,從高雄病院、橋頭糖廠、榮町等地景,串聯起一張被遺忘的歷史地圖,找出隱藏在歷史記述之後的事件真相,讀來誠意滿滿,值得一看。──楊勝博(文學評論家) 這部短篇集不只是收錄了七個謎面精彩、解答俐落的謎團,還透過歷史的線索,把作者與主角們的過去(舊作)與現在(新作),以及高雄(或者說,是整個台灣)的今昔交纏勾連在一起,構成一幅充滿懷舊色彩的織錦畫。如果你以前不曾讀過霄哥的作品,讀完這一本以後,你肯定會想回頭補完!──顏九笙(資深推理迷) 大抵每個作家,都會想寫故鄉,就如每個推理作家,都會想挑戰不可能犯罪。藍霄前輩的《關於高雄的殺意與哀愁》把兩者都實現了。結合了高雄不同地點的歷史背景,收錄了秦博士大學時期的探案,加上三篇新作,中年秦博士的推理依然犀利。高雄是霄哥的家,秦博士探案,也是包括我在內不少華文推理作家的原點──回家真好。──文善(推理作家)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失落、哀傷諮商與治療:客體角色轉化模式 ISBN13:9786263178823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吳秀碧 裝訂/頁數:平裝/632頁 規格:23cm*17cm*2.8cm (高/寬/厚) 重量:920克 版次:2 出版日:2022/06/25 中國圖書分類:情緒;感情 內容簡介 自1996年D. Klass等人主張「繼續聯結說」以來,與死者維持繼續聯結有助於哀傷復原之論說,已經在美國哀傷諮商領域蔚為風潮,也是一種趨勢。然而如何維持繼續依附聯結,卻成了當前美國哀傷諮商學界棘手的問題,尚無定論。本書作者以文獻研究方法,從華人傳統閩南喪禮中發現11項哀傷療效因子,而後再融入西方的心理學,而開發出有效的繼續聯結方法,即客體角色轉化模式。這個模式經實證研究,已證實能有效協助哀傷者,而突破當前美國學者的困境。由於對於死亡的觀念,死亡的態度,哀悼的行為等,東西方文化有別。本書作者所研發的客體角色轉化模式,特別適合用於抱持「萬物有靈論」的華人族群,在處理哀傷時能夠貼近華人熟悉的文化和信念。當然,這個模式對於世界其他相信有靈論的族群與宗教信徒也可適用。 本書特色 方法獨創 客體角色轉化的哀傷諮商模式,為具濃厚華人文化特色的一種獨特的心理諮商方法。意義治療大師Viktor E. Frankl主張對於一個人的治療,只有照顧到心理層面還不夠充足,也需要照顧到靈性層面才完整。這個客體角色轉化的模式不只照顧到哀傷者的心理需求,也照顧到靈性的需求。 見解獨到 本書針對西方現有的理論,有獨到的解析與論述。不只擊破過去西方學者對於Sigmund Freud在失落與哀傷論述的誤解與誤用,為Freud平反。也論述社會變遷對於哀傷的影響,並提出當代人的非複雜性哀傷需要專業協助的需求。此外對於部分美國學者輕易主張反階段論,則引經據典的予以反駁,以免誤導後人。此外對於美國學者R. A. Neimeyer的意義重建模式(Meaning reconstruction model),從理論的性質給于重新定位,以使實務工作者知道如何正確運用。 理論與實務兼具 本書在相關理論與議題論述精闢,足以提供研究者參考;而在第五篇共有六章則特地為哀傷諮商實務工作者撰寫。 結構特殊 這本書的章節結構與其他哀傷諮商相關書籍不同,以五個主軸展開論述深入社會、文化、喪禮、心理學與哀傷諮商的關聯,提出客體角色轉化諮商的原理與應用,解析哀傷諮商與哀傷治療的實務與應用,並申論兒童和青少年,臨終病患及被剝奪的哀傷等重要議題。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學而優則成為典範 推薦序三 推薦序四 推薦序五:我的良師益友,暨我的推薦序 自序 第一篇 基礎理論 第一章 哀傷諮商的發展史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Freud在哀傷理論發展的貢獻 第三節 哀傷成為臨床議題的發展史 第四節 哀傷被轉變為病態的觀點 第五節 哀傷對於健康的影響 第六節 社會變遷對哀傷的影響 第七節 非複雜性哀傷是否需要諮商? 第二章 失落與哀傷反應 第一節 失落、哀傷與哀悼 第二節 哀傷的情緒反應 第三節 哀傷為正常反應 第四節 正常哀傷與病態哀傷 第三章 哀傷歷程與階段 第一節 對完了哀傷觀點的改變 第二節 Parkes的階段模式 第三節 Bowlby的階段論 第四節 Worden的任務論 第五節 Rando的階段論 第六節 Kubler-Ross的五階段論 第七節 雙向過程模式 第八節 哀傷階段的實徵研究 第九節 有關階段論的評析與結論 第二篇 依附關係與繼續聯結論 第四章 客體關係形成與依附行為 第一節 依附、信賴與依靠的區別 第二節 客體關係的不同論述 第三節 客體關係發展的階段 第四節 依附理論 第五節 成年人的依附 第六節 依附與分離焦慮 第七節 客體關係與依附行為在哀傷的應用 第五章 繼續聯結與意義重建 第一節 繼續聯結論的發展 第二節 繼續聯結的心理學基礎 第三節 繼續聯結與失落的因應 第四節 成人期的分離與繼續聯結 第五節 有關繼續聯結的研究 第六節 有關繼續聯結的結論 第七節 意義重建模式 第八節 有關意義重建的結論 第三篇 繼續聯結論與文化和宗教的關聯 第六章 文化、宗教、喪禮與繼續聯結 第一節 文化與哀悼因應 第二節 文化與死亡態度 第三節 文化對於死亡與哀傷的影響 第四節 文化與繼續聯結 第五節 宗教與繼續聯結 第六節 喪禮為因應死亡的機制 第七節 宗教與喪禮 第八節 華人文化與守喪 第九節 社會文化變遷與喪禮 第七章 華人的喪禮與哀傷療癒 第一節 華人傳統喪禮與繼續聯結 第二節 來自文化對於繼續聯結的啟示 第三節 台灣的傳統喪禮 第四節 台灣現代喪禮的核心目的與療傷功能 第五節 華人喪禮在哀傷療癒的啟示 第四篇 客體角色轉化的原理與建構 第八章 療癒的儀式 第一節 儀式與象徵的意義和性質 第二節 象徵、儀式與治療 第三節 儀式的療癒元素和功能 第四節 療癒的儀式與治療 第五節 療癒的儀式在哀傷諮商的應用 第六節 療癒的儀式使用的限制 第九章 客體角色轉化模式的哀傷諮商 第一節 死亡與多元層面的失落 第二節 客體關係與假設世界 第三節 客體角色轉化模式的建構原理 第四節 客體角色轉化與傷害性依附的聯結 第五節 客體角色轉化治療的儀式 第六節 客體角色轉化模式的實徵研究 第七節 客體角色轉化模式的使用與限制 第八節 結論 第五篇 哀傷諮商與治療的實務與應用 第十章 非複雜性哀傷的諮商 第一節 哀傷諮商與哀傷治療的差異 第二節 哀傷諮商的目標和實施原則 第三節 展開會談 第四節 哀傷諮商的程序 第五節 哀傷諮商可用的技術 第十一章 兒童與青少年的哀傷反應 第一節 兒童面對的死亡經驗 第二節 兒童的心理發展 第三節 兒童的死亡概念發展 第四節 兒童死亡概念成熟的要素與新爭議 第五節 青少年時期的哀傷反應 第六節 孩子再哀傷的現象 第七節 結論 第十二章 協助哀傷的孩子 第一節 兒童哀傷的爭議 第二節 兒童的哀傷反應 第三節 兒童的哀傷範圍與評估 第四節 對於哀傷孩子的協助 第五節 準備協助哀傷的孩子 第六節 協助孩子的哀傷情緒反應 第七節 結論 第十三章 複雜性哀傷的治療 第一節 複雜性哀傷的依附理論基礎 第二節 繼續聯結類型與複雜性哀傷 第三節 造成未完了哀傷的原因 第四節 未完了哀傷的病態類型 第五節 複雜性哀傷診斷的困難 第六節 複雜性哀傷的分類 第七節 複雜性哀傷的線索與評估 第八節 複雜性哀傷的治療 第十四章 臨終病患 第一節 醫院需要諮商心理師 第二節 Dying與死亡 第三節 臨終病人對於死亡的反應 第四節 對於反對Kubler-Ross五階段論的評析 第五節 死亡恐懼與告知 第六節 病人的善終 第七節 協助臨終病人因應死亡 第八節 協助癌症和臨終的孩子 第十五章 被剝奪的哀傷 第一節 需要重視被剝奪的哀傷 第二節 被剝奪哀傷的定義與原因 第三節 關係不被承認的哀傷者之傷慟 第四節 失落不被承認 第五節 哀傷者被排除 第六節 特殊事件的死亡 第七節 諮商師的自我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