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分散式架構的權衡分析
「本書是每一位構建現代分散式系統的架構師所必讀的。」
-Aleksandar Serafimoski,Thoughtworks首席顧問
在軟體架構中沒有簡單的決定;相反的,存有許多困難的部分、困難的問題或沒有最佳實踐的議題,迫使你在各種妥協之中做出選擇。通過本書,你將學會如何在分散式架構所涉及的權衡取捨中嚴謹地思考。
擁有豐富架構經驗和執業顧問的作者群,探討了選擇適當架構的策略。藉由交織一個關於一組技術專業人士Sysops Squad的虛構故事,他們研究了從如何確定服務粒度、管理工作流程和協作、管理和解耦合約、以及管理分散式交易,到如何優化像是可擴展性、彈性和性能等操作特性的所有內容。
通過關注於常見問題,本書提供了一些技巧,可以協助你在面對架構師所面臨的問題時發現和權衡利弊。
‧分析權衡並有效記錄您的決策
‧就服務粒度方面做出更好的決策
‧了解拆分整體式應用程式的複雜性
‧管理和解耦服務之間的合約
‧在高度分散式架構中處理資料
‧學習在拆分應用程式時管理工作流程和交易的模式
目錄
前言
第1章 當沒有「最佳做法」時,會發生什麼?
【PART 1 把事情分開】
第2章 識別軟體架構中的藕合性
第3章 架構模組化
第4章 架構分解
第5章 基於組件的分解模式
第6章 拆開操作資料
第7章 服務粒度
【PART 2 將事物重新組合起來】
第8章 重複使用模式
第9章 資料所有權和分散式交易
第10章 分散式資料存取
第11章 管理分散式工作流程
第12章 交易傳奇
第13章 合約
第14章 管理分析資料
第15章 建立你自己的權衡分析
附錄A 概念和術語參考
附錄B 架構決策記錄參考
附錄C 權衡參考
立即查看
軟體架構師全方位提升指南|數位轉型企業中架構師角色的新定義 (The Software Architect Elevator)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涵蓋融合技術面與非技術面的主題,對所有想提升自我層次的軟體架構師而言,本書是一本必讀的書籍。強力推薦。」
Simon Brown
《Software Architecture for Developers》作者
隨著數位經濟改變了企業的遊戲規則的同時,軟體與IT架構師的角色也隨著轉變。架構師與資深技術師不能只著重於技術性決策,更需要整合組織性與技術性的知識,以調整公司的結構與流程。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需要將IT引擎室連結到企業中決定營運策略的層峰上。
本指引中,作者Gregor Hohpe分享了IT轉型方面的務實建議與寶貴的經驗。他的故事能幫助架構師、資深開發者與其他IT專業人士轉型成為企業中更複雜但卻更具價值的角色。
本書適合:
‧正協助組織轉型或尋求形塑公司技術方向的軟體架構師與資深開發者
‧正尋求如何處理技術性與組織性問題之實用建議的企業架構師與資深技術人員
‧正在制定會影響到組織運作方式之IT策略的CTO與資深技術架構師
‧想要瞭解在大規模轉型過程中有效與無效之作為的IT經理
目錄
推薦序(Simon Brown)
推薦序(David Knott)
關於本書
第 I 部 | 架構師
1 | 架構師升降梯
2 | 明星架構師
3 | 活在一階導數中的架構師
4 | 企業架構師或企業中的架構師?
5 | 三腳架構師
6 | 決策
7 | 質疑每件事
第 II 部 | 架構
8 | 這是架構嗎?
9 | 架構是在推銷選項
10 | 凡系統皆完美⋯
11 | 別怕寫碼!
12 | 從不砍任何東西,你將與殭屍共存
13 | 別派人去做機器的事
14 | 若軟體主宰了世界,最好使用版本控制
15 | A4紙不會扼殺創意
16 | IT世界是平的
17 | 咖啡店不用二階段提交
第 III 部 | 溝通
18 | 解釋
19 | 給小朋友看海盜船!
20 | 為忙碌的人而寫
21 | 強調完整性
22 | 圖表驅動設計
23 | 把線畫出來
24 | 銀行搶匪速寫
25 | 軟體就是協作
第 IV 部 | 組織
26 | 對組織進行逆向工程
27 | 控制是種幻覺
28 | 不再依樣畫葫蘆
29 | 黑市沒有效率
30 | 調控組織
31 | 緩慢混亂並不是秩序
32 | 開創而治理
第 V 部 | 轉型
33 | 沒有痛苦就沒有變革!
34 | 引領變革
35 | 速度經濟
36 | 無限循環
37 | IT假裝不來
38 | 錢買不到愛
39 | 誰喜歡排隊?
40 | 四維度思考
第 VI 部 | 結語:架構IT轉型
41 | 我給的只是真相
立即查看
Martin Fowler的企業級軟體架構模式:軟體重構教父傳授51個模式,活用設計思考與架構決策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軟體架構原理|工程方法 Fundamentals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無論是剛當上、或是已有多年經驗的架構師,本書能幫你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好。我只期望在我的工作生涯過程中,這些書能早些出現就好了。」
—Nathaniel Schutta
ntschutta.io架構師即服務
「本書能在許多人往軟體架構精進的路上前進時作為引導。」
—Rebecca J. Parsons
ThoughtWorks技術長
全球性的薪資調查常把軟體架構師列入最棒的前十個工作,但卻尚未有真正有用的引導書籍協助程式發展人員成為架構師。本書是第一本全面討論軟體架構師諸多面向的綜合概述。無論是想成為或已經是架構師的人,都能從中探討檢視架構特性、架構模型、決定元件、架構的圖解及簡報、演進式架構以及許許多多其它的主題。
本書二位作者在教授專業軟體架構課程有多年的實務經驗,將專注於探討各種技術領域都得以適用的架構原則。在把過去十年的創新觀念納入後,讀者將能夠以現代眼光來探索軟體架構。
本書將檢視:
‧架構模型:許多架構決策的技術基礎
‧元件:識別、耦合、內聚性、分割及顆粒度
‧軟技能:有效的團隊管理、會議、交涉、簡報等等
‧現代性:工程實務與運作方法在過去幾年已大幅改變
‧讓架構成為一門工程學門:使架構更嚴謹,可重複的結果、指標,以及具體的評價
【目錄】
前言:失效中的公理
第一章 介紹
第一部分 基礎
第二章 架構思維
第三章 模組化
第四章 定義架構特性
第五章 確認架構特性
第六章 測量及管理架構特性
第七章 架構特性之範圍
第八章 以元件為基礎的思維
第二部分 架構風格
第九章 基礎
第十章 分層式架構風格
第十一章 管道架構風格
第十二章 微核心架構風格
第十三章 服務式架構風格
第十四章 事件驅動架構風格
第十五章 空間式架構風格
第十六章 協作驅動的服務導向架構
第十七章 微服務架構
第十八章 選擇適當的架構風格
第三部分 技巧與軟技能
第十九章 架構決策
第二十章 分析架構風險
第二十一章 架構的圖解與簡報
第二十二章 打造有效的團隊
第二十三章 交涉與領導技巧
第二十四章 發展一條職涯路徑
附錄A 自我評估問題
立即查看
軟體工程 : 使用軟體架構模型 <儒林>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