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勞工法:理論與實務 (7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個別勞工法:理論與實務
系列名:勞工法
ISBN13:9786263178991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楊通軒
裝訂/頁數:平裝/596頁
規格:23cm*17cm*2.6cm (高/寬/厚)
重量:860克
版次:7
出版日:2022/07/10
中國圖書分類:勞工生活及其權利
內容簡介
勞工法是一個國家、在特定時空背景下的產物,它具體地反映政治環境的現況,它貫徹執政者特定的政治意志與走向。所以,執政者可以選擇以勞工保護法、或勞動契約法、或集體勞工法為主要的手段,以確保勞動市場的運作及勞雇雙方權利義務的區隔。台灣的勞工歷史頗長,但勞工法的歷史卻短,在一個瞬息萬變的全球洪流中,各界努力地頂住各種激流拍盪,既要維持固有的法律思想與理論,也要兼引外國的菁華,這成就了台灣人民應付各種勞動契約所引起爭議的能力。
目錄
PART1基礎理論
第一章 勞工法之意義、體系及規範任務
第一節 意義、目的及法源
第二節 體 系
第三節 勞工法的規範任務及規範體系
第二章 勞工法之形成
第一節 起 源
第二節 勞動契約法之產生
第三節 目前的趨勢
第四節 資訊社會下勞工法的新課題
第三章 勞工法與經濟制度
第一節 經濟制度的組成要素
第二節 經濟制度對勞工法之影響
第三節 勞工法與僱用政策
第四節 中小企業的勞資關係:中小企業之解僱保護問題
第四章 勞工法與社會保險法
第一節 社會國或福利國原則的產生
第二節 勞工法與社會學、社會政策、社會法之區別
第三節 勞工法與社會保險法的互動
第四節 公法救助關係之成立
第五章 勞工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勞 工
第二節 雇 主
第三節 廠場及事業(單位)
PART2勞動契約與勞動關係
第六章 勞動條件的法律基礎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國際勞工法
第三節 勞工法與憲法
第四節 團體協約
第五節 勞資會議之決議
第六節 勞動契約與一般的勞動條款
PART3勞動契約法
第七章 勞動契約法
第一節 成立與性質
第二節 勞工之權利與義務
第三節 雇主之權利與義務
PART4勞工保護法及勞動市場法
第八章 勞動契約之終止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解僱保護法制之基本問題
第三節 資遣之法律問題
第四節 大量解僱之法律問題
第九章 退休與退休金
第一節 多軌制的退休制度
第二節 勞保條例的老年給付
第三節 勞動基準法的退休制度
第四節 勞工退休金條例的退休制度
第十章 非典型的僱用型態
第一節 非典型僱用之興起
第二節 非典型僱用型態與脫法行為之界限
第三節 政府機關對於非典型僱用之態度:以德國為例
第四節 部分時間工作
第五節 家內勞動
第六節 電傳勞動
事項索引
立即查看
個別勞動法之體系理解與實務運用 2/E 2022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初版後,2018年3月1日勞基法施行修訂24條休息日加班費、32條工時帳戶制、32-1條加班費請求權換補休、34條輪班制更換班次間的休息、36條例假日排定方式、38條特休假遞延等條文;同年11月則就54、55、59條為文字修正。再於2019年5月修訂2、9條,增訂22-1條;同年6月修訂63、78條,增訂17-1、63-1條。又自2022年5月1日,將職災保險自勞保條例抽離,並同時整合職災勞工保護法,另施行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因此二版主要是據此而在相關處重新論述編排。而自2020年1月1日施行的勞動事件法,雖然是民事訴訟法的特別法,但對勞動訴訟與人資管理有重大影響,也予簡介。
【目錄】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二篇 個別勞動法制
第一章 勞動關係法令
第一節 勞動契約之意義與分析實益
第二節 勞動契約之成立、生效與禁止事項等及試用期
第三節 勞動契約之特性
第四節 勞動契約中勞資雙方之權利義務
第五節 勞動契約內容變更
第六節 勞動契約之終止
第二章 工時保護法令
第一節 法定正常工作時間與休息、假日、請假
第二節 延長工時制度
第三節 法定正常工作時間之例外
第三章 工資保護法令
第一節 工資之定義
第二節 以「工資本身」為保護對象的規定
第三節 以「工資為計算基礎」的保護規定
第四章 安全衛生保護法令
第一節 概說— 安全衛生保護法令之結構
第二節 安全衛生設施、管理與檢查
第三節 職業災害之成立與損害填補
第五章 童工、女工保護法令
第一節 童工保護法令
第二節 女工保護法令
立即查看
政府採購法解讀:逐條釋義 (8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政府採購法解讀―逐條釋義
ISBN13:9789575114367
出版社:元照
作者:黃鈺華-主編;黃鈺華.蔡佩芳-作
裝訂/頁數:平裝/664頁
規格:23cm*17cm*3cm (高/寬/厚)
版次:8
出版日:2021/01/01
中國圖書分類:政府會計
內容簡介
「政府採購法」在規範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所為「定作工程」、「買受、定製、承租財物」及「勞務的委任或僱傭」。這部法律自從民國88年開始實施迄今,已經超過十九年;是國內少數在立法並開始實施之後,即被高度適用,而且內容快速充實的法律。雖然法律部分內容仍有一些爭議或不完美,但基本上仍符合防堵採購弊端的目的,以興利防弊「建立一套符合國際要求的健全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的採購程序,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等法律所規定的目標。
本書依照政府採購法內容,詳細介紹政府採購的意旨、採購的重要原則、機構安排、政府採購的程序、爭議解決機制等。除了政府採購法本身外,主管機關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就政府採購相關事項所制定的施行細則及三十多個子法,也納入本書的說明體系中。另政府採購法歷次修正,以及重要修正的背景與新條文的應有解釋,亦為本書各版加強說明的重點。
本書希望對負責採購決策、執行採購工作、參與投標、從事法律實務、研究政府採購法者、在校學習政府採購法的學生,都有一些幫助。
目錄
八版序
前 言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立法宗旨/1
第二條 採購之定義/1
第三條 採購主體/9
第四條 法人或團體接受補助辦理採購之適用/20
第五條 委託法人或團體代辦採購/26
第六條 公平合理原則/29
第七條 工程、財物、勞務之定義/32
第八條 廠商之定義/38
第九條 主管機關及上級機關/40
第十條 主管機關掌理之事項/42
第十一條 採購資訊之蒐集及採購人員之培訓/42
第十一條之一 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44
第十二條 上級機關之監辦─查核金額以上之採購/45
第十三條 主會計及有關單位之會同監辦─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49
第十四條 分批辦理採購/54
第十五條 利益衝突迴避/58
第十六條 請託、關說/61
第十七條 外國廠商參與採購之適用原則/62
第二章 招 標
第十八條 招標方式─公開招標、選擇性招標、限制性招標/67
第十九條 公開招標原則/69
第二十條 得辦理選擇性招標之情形/69
第二十一條 合格廠商名單之建立/74
第二十二條 得辦理限制性招標之情形/76
第二十三條 未達公告金額採購之招標/97
第二十四條 統 包/102
第二十五條 共同投標/107
第二十六條 技術規格之訂定/110
第二十六條之一 促進自然資源保育與環境保護/118
第二十七條 採購資訊之公告/119
第二十八條 等標期/122
第二十九條 資格審查文件之發給/124
第三十條 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保/125
第三十一條 押標金之發還/136
第三十二條 擔保責任之記載/144
第三十三條 投標文件之遞送/146
第三十四條 機關之保密義務/149
第三十五條 替代方案之提出/151
第三十六條 投標廠商資格之限制/155
第三十七條 不當限制競爭之禁止/161
第三十八條 政黨及其關係企業投標之禁止/164
第三十九條 委託專案管理/166
第四十條 委託機關代辦採購/167
第四十一條 招標文件之釋疑/170
第四十二條 分段開標/171
第四十三條 內國優先措施之採用/172
第四十四條 國內廠商優先決標/174
第三章 決 標
第四十五條 開 標/177
第四十六條 底 價/178
第四十七條 得不訂底價之情形/182
第四十八條 決 標/184
第四十九條 未達公告金額採購之報價/188
第五十條 個別廠商投標不予接受之情形及處理/191
第五十一條 投標文件之審查/197
第五十二條 決標原則/199
第五十三條 最低標價超過底價之處理/208
第五十四條 最低標價逾建議金額或預算金額之處理/212
第五十五條 協商措施之採行/213
第五十六條 最有利標/214
第五十七條 協商原則/218
第五十八條 標價偏低之處理/222
第五十九條 以不正利益促成採購之禁止/228
第六十條 未依通知辦理之效果/230
第六十一條 決標結果之公開/231
第六十二條 決標資料之彙送/233
第四章 履約管理
第六十三條 採購契約要項/235
第六十四條 政策變更之終止或解除契約/237
第六十五條 轉包之禁止/238
第六十六條 違法轉包之責任/241
第六十七條 分 包/242
第六十八條 權利質權之標的/247
第六十九條 履約爭議之調解(刪除)/247
第七十條 履約過程中之查驗/248
第七十條之一 公共工程安全衛生管理/251
第五章 驗 收
第七十一條 驗收之辦理/253
第七十二條 驗收原則/258
第七十三條 驗收證明/262
第七十三條之一 工程採購之付款及審核/263
第六章 爭議處理
第七十四條 申 訴/267
第七十五條 異 議/269
第七十六條 不服異議結果之申訴/273
第七十七條 申訴書應記載事項/276
第七十八條 申訴程序/277
第七十九條 申訴不合法/278
第八十條 申訴之審議暨費用之收取/279
第八十一條 申訴之撤回/281
第八十二條 審議判斷之作成/282
第八十三條 審議判斷之效力/283
第八十四條 機關自行撤銷、變更原處理結果/284
第八十五條 採購行為違反法令/285
第八十五條之一 履約爭議未能達成協議之處理/287
第八十五條之二 申請調解費用之收取/294
第八十五條之三 書面調解建議/296
第八十五條之四 調整方案及異議之提出/298
第八十六條 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之設置/299
第七章 罰 則
第八十七條 圍標之處罰/303
第八十八條 綁標之處罰/311
第八十九條 洩漏採購秘密之處罰/312
第九十條 妨害採購之處罰/313
第九十一條 強制採購人員洩密之處罰/314
第九十二條 法人之處罰/315
第八章 附 則
第九十三條 共同供應契約/317
第九十三條之一 電子化採購/320
第九十四條 評選委員會之設置/322
第九十五條 專業採購人員/327
第九十六條 環保產品優先採購/328
第九十七條 扶助中小企業/334
第九十八條 身心障礙者及原住民之僱用/336
第九十九條 甄選投資廠商程序之適用/343
第一百條 採購之查核與堪用財物之無償讓與/348
第一百零一條 不良廠商/349
第一百零二條 不良廠商通知之異議/361
第一百零三條 不良廠商投標之限制/362
第一百零四條 軍事機關之採購/364
第一百零五條 緊急採購及其他特別採購/368
第一百零六條 國外採購/373
第一百零七條 文件之保存/375
第一百零八條 採購稽核小組/376
第一百零九條 審計機關之稽察/380
第一百十條 機關訴訟/381
第一百十一條 巨額或重大採購之效益評估/381
第一百十二條 採購倫理準則之制定/384
第一百十三條 施行細則之制定/387
第一百十四條 施行日/387
附 錄
立即查看
社會變遷下醫療法制發展之研究(一)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電視是時代的窗口,也是社會脈動的映照。在網際網路尚未崛起前,電視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也一直分享著不同社會的情感。電視,同時也是拓展視野、豐富心靈的媒介,它不僅僅是娛樂工具,也是集體記憶的載體,對個人、對社會都影響深遠。由於傳播科技帶來網路化、數位化與行動化的變革,它更使得電視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政府的監管下,還需不斷地變革去迎接險峻的挑戰。
本書集結了著者近十年來已出版的台灣電視研究主題的論文。從台灣電視50年開始,回顧電視發展的社會意涵,提出「電視不逝,只是轉型」的觀察;並從研究數位化的主題,探討如何應用策展的理念,活化影音資料庫的契機。在台灣電視60年之際,著者從科技與社會變遷觀點,研究台灣電視新聞、電視節目的發展,以及NCC成立之後對電視內容的監理。
這本專書以台灣電視數十年的發展過程為背景,從社會、科技與監管角度切入,以文獻探討與內容分析方法,深究台灣電視的時代意義,提供宏觀的研究視野與豐富資料,是研究台灣電視的學術參考之一。
【目錄】
第一章 電視研究與系列著作
壹、電視研究的多元途徑
一、電視制度與政策研究(television institutions and policy studies)
二、電視內容與意識形態研究(television content and ideology studies)
三、電視閱聽人研究(television audience studies)
四、電視科技與社會變遷研究(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studies)
五、電視製作與文化生產研究(television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studies)
貳、本書章節安排與研究取向
第二章 電視不逝,只是轉形-從科技觀點再論電視與社會的互動
壹、電視不老
貳、電視在台灣社會的發展-科技與政治、經濟及公民的角力
一、黨國壟斷、政治掛帥的廣播(broadcasting)大眾時期
二、解禁開放、經濟占領的窄播(narrowcasting)分眾時期
三、數位匯流、民眾參與的微播(microcasting)小眾時期
參、台灣社會與電視科技的使用-現代性的實踐與想像
肆、閱聽眾與電視使用-參與式文化興起
伍、結論-電視科技的必要性?第三章 數位化後電視影音資料庫之研究
壹、影音內容大量需求的時代
貳、電視台影音資料庫建置與應用
參、影音資料庫的活化與再利用
肆、應用策展(curation)作法活化電視台影音資料庫
伍、日本NHK與英國BBC活化影音資料庫案例
陸、結論第四章 24小時電視新聞頻道的發展與挑戰
壹、前言
貳、啟航-大眾傳播的電視新聞風平浪靜三台時期
參、揚帆-解禁後的分眾化電視新聞潮起潮落的多頻道時代
肆、出海-24小時電視新聞成為主流波濤洶湧惡化媒體生態
伍、海嘯-數位匯流排山倒海網路時代的電視新聞
陸、乘風破浪-電視新聞面對的挑戰與未來發展第五章 傳播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壹、前言
一、電視是科技產物也是文化形式
二、從科技能供性觀察台灣電視節目60年
貳、錄影機與彩色電視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一、錄影設備改善節目製作流程
二、彩色電視技術提升節目製作品質
參、有線電纜與衛星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的影響
一、有線電纜與衛星傳輸的科技能供性
二、有線與衛星科技衝擊電視節目的數量與製作品質
肆、數位化科技驅動電視節目製作轉型
一、數位化轉型帶來節目產製的全面挑戰
二、數位化加劇電視節目製作的困境
伍、數位匯流OTT衝擊電視節目收視與製作
一、匯流產物OTT的科技能供性
二、OTT改變收視習慣跨平台合製提升節目品質
陸、後電視時代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未來第六章 從NCC內容核處案例探討政府管制強度的演變與挑戰
壹、前言
一、電視內容「管」或「不管」都是難題
二、電視內容管制的學理基礎
貳、電視內容管制的研究範圍與內涵
一、電視內容管制機關的變遷
二、電視內容管制的相關規範
三、電視內容管制的規範類型
參、2006年至2023年電視內容核處案例分析
一、核處總案件與裁罰金額分析
二、核處案件中「警告vs.罰鍰」以及「一般頻道vs.新聞頻道」的比例
三、核處案件類型的分析
肆、由核處案例探究政府對電視內容管制強度的演變
一、管制強度演變-高度管制期、低度管制期、重點管制期
二、管制對象由財經類與綜合性頻道轉移到新聞頻道
三、從「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到「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
伍、數位匯流下電視內容管制的挑戰
一、電視內容管制、去管制與再管制,亟需與時俱進的法規
二、電視內容管制面臨的挑戰
立即查看
晚清民國社會變遷與法文化重構(1902-1949)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以近代中國來說,19、20世紀之交,晚清社會已被深深捲入西方資本主義的漩渦,閉關自守已為海禁大開取而代之,國際通商交涉事宜頻繁,涉外法律案件日益增加,尤面臨列強鯨吞瓜分和國家淪亡的嚴重危機。就在外患與內憂的雙重迫壓下,為了撤廢領事裁判權、為了因應對經濟社會結構的遽變,也因為受到歐日等國新式法典的刺激,清廷終於半醒半悟,似假又真地不得不進行變法修律,這是一場亙古未有的大變局,長達千餘年傳統老邁的中華法系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迎來的是一套嶄新的近代歐陸法制。倘若,相信世間真有所謂「生生不已生命之流」的這種論點,本書,可說是脫胎於2007年3月間問世的《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那時,我尚屬中壯之年,匆匆,逝者如斯夫,轉眼已鬢星白首,風月雖依舊,情懷自淺深。這些年來,總希望能放下世間浮名,換得那溪上野鶴與山間僧蹤,如來如去,奈何塵緣未了,文債難清,陸陸續續又新寫了好幾篇有關同一個主題的文稿。因前書早已絕版,識與不識的同好垂詢者殷,乃檢點舊冊,增修補訂者幾達五分之四,全書除「導論」及「總結」外凡十一章,其中有二章係與助理唐湘筌及施奕共同完成,計九篇新稿,其餘二篇舊稿也做了相當幅度的更修,可謂已另成一「新作」矣!乃命名為《晚清民國社會變遷與法文化重構》。
【目錄】
導論 變動社會中的晚清民國法文化
上篇 法律繼受與法典編纂
第一章 從《清史稿.刑法志》論刑法的古今絕續
壹、序說
貳、《清史稿.刑法志》史源述要
一、編纂機構性質與編纂人員身分
二、許受衡〈刑法志〉的書寫方式
參、從規範混同與律例合編到罪刑專典與判例要旨另輯
一、《大清律例》中的規範混同與律例關係
二、晚清新律罪刑專典的立法技術
肆、從禮法傳統到法益保護
一、清代以家族倫理義務為本位的立法精神
二、晚清新律的罪刑等價與倫常條款的遺存
伍、從應報刑論走向目的刑論的綜合刑制
一、以生命身體刑為中心的清代刑制規範
二、以自由刑及罪刑相當為原則的晚清新律
陸、結語
第二章 民刑分立與《大清民律草案》的光與影
壹、序說
貳、由民刑混同到民刑分立的理念分殊與立法濫觴
一、晚清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與規範渴求的窘境
二、中國第一部民事立法的胎動
參、法律繼受與沈家本主導下的《大清民律草案》
一、外國立法例法源依據的表裡
二、修律顧問人選與民商的分合
三、民事習慣調查的輕重
四、《大清民律草案》脫稿前後人事的浮沉
肆、《大清民律草案》對後世的影響及其歷史意義
一、民初北洋政府時期無民法典下的「條理」運用
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30年代《民法》典的奠基石
伍、結語
第三章 《大清著作權律》的立法與實踐
壹、序說
貳、千古變局與轉機──晚清著作權律的立法背景
一、清末有關保護版權的論爭
二、時人對著作權法制的呼聲
參、《大清著作權律》的立法過程──以資政院為中心
一、《大清著作權律》的提案與草擬
二、資政院審議著作權律的過程
肆、《大清著作權律》的施行及實踐舉隅
一、《大清著作權律》的正式頒行與適用
二、《大清著作權律》的司法實踐
三、民國初年仍發揮效力的《大清著作權律》
伍、結語
中篇 法律繼受進程中的人與事
第四章 梁啟超的「理想國」與「元法式」
壹、序說──理想國與法
貳、問世間「法」為何物
一、法者為何?
二、法者何為?
參、法之精髓與要義──立憲與行憲
一、梁啟超的憲法思想辨析
二、以分權與民權為中心的憲法兩面
肆、法之具現與踐履──從法的思想到法的實踐
一、財政憲法與財政改革
二、國家權力與人民權利
三、司法獨立與司法改革
伍、梁啟超新法學觀的侷限性及其再思辨
一、流質多變乎?
二、務廣而荒乎?
陸、結語──理想國的底色
第五章 從禮法爭議論沈家本的變法修律方法
壹、序說
貳、晚清繼受外國法的動因與時代背景
一、領事裁判權的撤廢問題
二、歐日近代法典編纂的衝擊
三、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
四、清廷救亡圖存的危機意識
參、變法修律中禮法爭議的新舊文化衝突
一、法理派的新理
二、禮教派的舊義
三、禮法之爭平議
肆、沈家本的變法修律方法論
一、沈家本的中西法律觀及其會通改制
二、沈家本法的歷史觀與其變法修律理念
三、沈家本變法修律的侷限性
伍、結語
第六章 岡田朝太郎與清末民初近代刑法典的編纂
壹、序說
貳、岡田朝太郎的學術生平
一、變遷與重建的成長年代(1868-1905)
二、客卿異鄉的九年歲月(1906-1915)
三、桑榆餘暉(1916-1936)
參、岡田朝太郎的主要學術著作
一、開基奠路的成名之作──《日本刑法論》
二、遊學歸來的取經成品──《刑法講義》
三、比較法學的先驅作品──《比較刑法》
四、蒼涼無力的秋涼之聲──《刑法論》
肆、岡田朝太郎刑事法思想的內容及其特質
一、岡田刑事法思想的基本立場
二、岡田刑法學有關犯罪論與刑罰論的特色
伍、岡田刑法學對清末民初刑事法制的影響
一、岡田與晚清刑事立法
二、岡田與民國《暫行新刑律》及《修正刑法草案》
陸、結語
第七章 王寵惠與民初的民刑事立法
壹、序說
貳、英譯《德國民法典》並參與民事立法
一、英譯德典 頭角嶄然
二、側身襄贊擬訂中華民國《民法》
參、從《刑法第二次修正草案》到《舊刑法》的立法指導
一、參與《刑法第二次修正案》的擬訂
二、1928年「舊刑法」的承襲與轉化
肆、為政為國 獻替多方
伍、結語
下篇 從固有法到繼受法的變與不變
第八章 繼受外國法中的法言法語
壹、序說
貳、透過日本嫁接歐陸法的搖籃期
一、日本箕作麟祥的篳路藍縷
二、張之洞、梁啟超等先覺者的倡議
三、留日人士的戮力參與
參、《大清新刑律》中法律術語的新與舊
一、傳統律典舊詞的窘境
二、和製漢語的逆輸入
三、沈家本對法律新詞的態度與策略
肆、異質法繼受下新式法律用語的思考
一、檢視法律用語的基準與解釋的必要性
二、法律語言是長期社會變遷的適應過程
伍、結語
第九章 比附與罪刑法定──歷史、理論與實證
壹、序說
貳、傳統中國「比附」的緣起及其進程
一、「比附」思想溯源
二、歷代法制中的「比附」態樣
參、晚清變法修律對比附援引舊制的改革
一、禮教派與法理派關於罪刑法定的歧見
二、近代歐陸型罪刑法定主義的引進
肆、民國初期司法實踐對罪刑法定的表述
一、北洋政府大理院判例述評
二、國民政府最高法院判例述評
伍、比附援引與罪刑法定的理論基礎與時代意義
一、傳統比附的機能與流弊
二、近代罪刑法定主義下的類推適用與刑法解釋
三、古今「罪刑法定」的形式性與實質性
陸、結語
第十章 從保辜到因果關係的承與變
壹、序說
貳、傳統中國刑律中「保辜」的源起及其消亡
一、《唐律》中「保辜」的態樣與適用
二、明清律中「保辜」的沿襲與轉化
三、「保辜制」生與滅的因緣求索
參、民初大理院「因果關係」判例述評
一、案例一 因姦致死
二、案例二 鐵瓢毆傷頭顱殞命
三、案例三 用手打幾下就死
四、案例四 姦情命案
肆、國民政府最高法院「因果關係」判例述評
一、案例一 被毒殺自縊身亡
二、案例二 被追捕躍入水中溺死
三、案例三 因姦致羞憤自殺
伍、近世刑事思潮中認定因果關係與罪責的理論與實際
一、比較視野下外國立法例「類保辜制」的發展軌跡
二、民國以來「因果關係」的抽象學理與概念轉換
三、因果關係理論對大理院及最高法院實務的影響
陸、結語
第十一章 原情定罪──從可矜可憫到酌減
壹、序說
貳、傳統中國刑案中的情罪平允
一、唐代「康買得救父殺人案」
二、清代「縱妻犯姦案」
參、晚清民初原情定罪的立法衍化
一、清末的刑事立法
二、民國時期的立法與修法
肆、民初大理院關於「酌減」案例探析
一、酌減事由必須與本案具有關連性但以判處法定刑之最輕刑猶嫌過重者為對象
二、酌減以犯罪本人之心術及其犯罪事實情輕者為限
三、酌減以犯人心術及事實二者有一情輕可原者即可
四、第三審法院得依職權逕為酌減之認定
五、不符合酌減規定者
伍、「酌減」的歷史、理論與比較立法例
一、酌減是否須明文的思辨與立法史的發展
二、原情定罪的傳統價值與當代意義
陸、結語
總 結
關鍵詞索引
立即查看
為真實世界設計: 人類生態與社會變遷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