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團體動力學──團隊工作的運用 (Group dynamics for teams) | |||
作者: | Daniel Levi | |||
譯者: | 蔡春美、蘇韋列、蕭景容、魏慧珠 | |||
ISBN: | 9789866001116 | |||
出版社: |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出版日期: | 2012/09 | |||
書籍開數、尺寸: | 16x23x1.84 | |||
頁數: | 368 | |||
內文印刷顏色: | 單色 | |||
#物理學
#心理學 #輔導、諮商與心理治療 #團體 #古典物理學 #力學/靜力學/動力學 #自然科學 |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3版) 作者:Kumar(黃國光)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20/06/00 ISBN:9789579096706 內容簡介 本書專為對研究與研究方法毫無經驗的學生設計,省略對於初學者可能不適合的細部討論和觀點,使用許多的流程圖及案例來表達概念,並以直接明快的方式來呈現複雜的主題,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對做研究具備信心。 由研究方法在社會中的應用出發,實際闡述研究如何評估一個政策或方案的效果。 將研究過程分為八個實務步驟,並使用大量範例,連結理論與實務,使初學者可以依序學習。 打破量化與質性研究之間的疆界,使兩種方法學的描述更為平衡,且融合量化與質性的資料蒐集與研究方法,並詳述如何應用在同一個研究中。 利用真實經驗得來的田野調查範例,來協助和解釋研究程序及方法。 目錄 1 研究:一種思考方法 研究:一種思考方法 研究:專業實務的整合 研究:一種蒐集實務證據的方法 應用研究於實務發展及政策制定 什麼是研究 研究程序:研究的特徵及要件 研究的類型 閱讀提要 混合/多元方法取向 研究的範型 2 研究過程:快速瀏覽 研究過程:八步驟模型 階段一:決定要做什麼研究 階段二:計畫如何進行研究 階段三:執行研究調查 步驟一 規劃研究問題 3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在研究中的地位 文獻回顧及文獻摘要的差異 如何回顧文獻 文獻回顧的撰寫 4 規劃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規劃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研究問題的來源 選擇研究問題的考量點 規劃研究問題的步驟 規劃研究目標 研究母體 建立操作性定義 規劃質性研究的研究問題 5 確認變項 什麼是變項 概念及變項的差異 將概念轉換成變項 變項的類型 測量尺度的類型 6 建立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的定義 研究假設的功能 研究假設的檢驗 研究假設的類型 研究假設檢驗的錯誤 質性研究的研究假設 步驟二 擬定研究設計 7 研究設計 什麼是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的功能 因果推論及研究設計 8 選擇研究設計 量化及質性研究設計的差異 量化研究的研究設計 質性研究的研究設計 其他常見哲學觀引導的設計 步驟三 建立資料蒐集的工具 9 選擇資料蒐集方法 量化、質性及混合方法資料蒐集的差異 資料蒐集的主要方法 從原始來源蒐集資料 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方法 使用次級來源蒐集資料 10 使用態度量表蒐集資料 量化及質性研究態度的測量 量化研究的態度量表 態度量表的功能 發展態度量表的困難 態度量表的類型 態度量表及測量尺度 態度及質性研究 11 建立研究工具的效度及信度 效度的概念 量化研究的效度類型 信度的概念 影響研究工具信度的要素 決定量化研究工具信度的方法 質性研究的效度及信度 步驟四 選擇樣本 12 選擇樣本 質性及量化研究的抽樣差異 量化研究的抽樣 質性研究的抽樣 步驟五 撰寫研究計畫書 13 撰寫研究計畫書 量化及質性研究的研究計畫書 研究計畫書的內容 工作進度表 預算 步驟六 蒐集資料 14 資料蒐集過程的倫理考量 倫理:概念 研究的利害關係人 關於研究參與者的倫理議題 關於研究者行為的倫理議題 關於贊助組織的倫理議題 使用次級資料的倫理考量 步驟七 資料處理及呈現 15 資料處理 量化研究的資料處理 質性研究的資料處理 混合研究方法的資料分析 統計及電腦在混合研究的角色 16 資料呈現 傳遞及呈現分析後資訊的方法 步驟八 撰寫研究報告 17 撰寫研究報告 撰寫研究報告 發展大綱 變項的撰寫 文獻引用 撰寫參考書目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依據作者在「訓練與發展」課程深厚的教學經驗,並納入相關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最佳業界實務,為「訓練與發展」的理論與實務提供完整的全貌。全書架構分為四篇,第一篇「訓練與發展環境」,以訓練與發展在組織的角色、影響訓練與發展的因素以及訓練實務概況作為瞭解訓練與發展的基礎。此外亦說明訓練如何發揮策略性價值。第二篇「訓練設計」,即透過需求分析、訓練設計與發展及訓練評估,解釋訓練發展的主要流程;第九版中譯本在此篇中新增「課程設計」章節,提供實務工作者設計促進訓練移轉之課程的參考。第三篇「訓練與發展方法」,旨在介紹有關訓練執行所採用之傳統或科技化方法,以及近期的員工發展方法。第四篇「社會責任與未來」,則有鑑於新科技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學習方式的可能性,前瞻性地探討訓練與發展未來的潛在進展。本書對於修習訓練與發展相關課程的學生或是從事訓練發展工作的實務工作者,皆是一本經典而實用的書籍。 本書特色 一、各章章首和章末個案皆全數更新,全書內容案例皆來自各個產業是最大特色。 二、全書重要專有名詞和概念以粗體標示,並整理於各章章末的「專有名詞」中。 三、「問題與討論」協助讀者複習所學理論、概念和相關議題。 四、「應用問題討論」促進讀者思考並運用章節內容,多數章節搭配使用網路完成的作業。 五、「個案研析」強化讀者將所學應用到實際個案的訓練與發展議題中。 【目錄】 第一篇 訓練與發展環境 第1章 員工訓練與發展導論 第2章 策略性訓練 第二篇 訓練設計 第3章 需求評估 第4章 學習與訓練移轉 第5章 課程設計 第6章 訓練評估 第三篇 訓練與發展方法 第7章 傳統訓練法 第8章 科技化訓練方法 第9章 員工發展與職涯管理 第四篇 社會責任與未來 第10章 訓練與發展的未來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最新團體動力學在職能治療的應用-團體介入的理論基礎與實務 作者:李柏森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9 條碼:9789863682752 簡介: 目前已有實證顯示,讓個案參與設計良好的治療性團體,且透過評估來建立個案的自我效能、社交參與、溝通及團體互動技巧,能促使個案產生改變,並可帶來極佳的治療成效。本書長銷達25年之久,且一直持續關注並更新團體介入的方法,提供職能治療團體之設計、領導風格之指導方針,以及以理論為基礎的團體應用指引。對職能治療相關學系之學生、教師及臨床從業人員而言,這本書絕對是必備的工具書。 序言: 相較於二十多年前本書第一版剛發行時,今日探討團體介入的職能治療的文獻已是經常可見。再者,現今職能治療團體的對象不僅只針對成人個案的心理衛生,還包括各種在身體、神經和健全發展上有狀況的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我們可以推測部分原因在於職能治療服務的資金來源更具彈性,允許醫療保險或公共資源得以給付團體介入的費用。更重要的是,現在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團體介入的效果,特別是當職能治療團體的領導者能巧妙地推動社會和情緒的支持,這對於個案在面對健康挑戰時持續努力是至關重要的 (Bandura, 2001)。此外,這些團體因為提供自主管理和自主效能而具有高成本效益,這兩者皆是預防疾病和保持良好狀態、遠離醫院或昂貴的機構、生活在自己的社區中的重要因素(如 the Well Elderly Study, Clark et al., 2011)。 在第五版中,有些內容有了改變,而其他則保持相同。進行職能治療團體的基本方法仍然沒有改變,這是因為 Cole 的七個步驟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得到了廣泛的教導和使用,並且它們仍然如同最初一樣有效。這七個步驟主要是一種教學工具,讓專業學生準備好領導最高層級的治療團體,而不會讓成員錯過任何學習的機會。這些步驟總是會考慮到不同的個案、文化、族群、治療環境和參考架構來進行調整。它們的彈性使這些步驟成為實務上經得起考驗的工具。團體動力學的基礎根源同樣保持不變,更多新研究所拓展的領域將有助我們了解不同類型的團體是如何運作以及什麼樣的特質使團體具治療性。職能治療團體介入背後更廣泛的理論將在第三章進行討論,例如以個案為中心的實務、複雜理論和非線性科學。考慮到 2014 年更新的職能治療團體動力學:團體介入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第三版 (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整本書因而進行了更新。 在第二篇中,前五個參考架構維持大類別,保留基礎知識並增加新的發展和證據。所有的理論章節都包含有文獻中發表的許多新的團體介入的例子。按照審訂者的要求,特別著重於新增了兒童和青少年團體。在第十章中簡短概述以職能為基礎的模式包含有五項更新:人類職能模式、職能適應模式、人-環境-職能模式/人-環境-職能-表現模式、人類表現生態模式及川流模式,還有新發表的團體例子。 在第三篇中-,根據審訂者的要求,增加關於安適、復元和創傷照護的額外章節。為反應當前的實務而更新團體規章,包含經過課堂測試的新工作表(感謝 Quinnipiac 大學 Tufano 教授和 DeFrancesco 教授)。學生在專業發展和文化能力方面的實驗室經驗維持像以前一樣(因為他們仍然被廣泛使用),而社區服務學習項目已經納入現今的例子。 所以,此版本的更新,增加了很多內容,但刪除的內容卻很少。活動範例和學習活動仍然維持在同個位置,因此教師在長期課程和課堂活動中可以提供這些活動。本書針對團體動力學所提供的更新重點在於「如何增進自我管理及自我效能」。這是一項近年備受關注的議題,是以 Bandura 的社會認知理論為基礎發展而來,對於安適、復元和創傷照護模式影響深遠。這些可能對我們專業的未來至關重要,希望更多的職能治療師能夠以此為中心去建構團體介入。 目錄: Section I 學習團體技巧 1 Chapter 1 團體領導:Cole 的七個步驟形式 3 Chapter 2 了解團體動力學 29 Chapter 3 以個案為中心的團體 59 Chapter 4 團體與第三版職能治療實務架構 101 Section II 選定的參考架構和模式之團體實務指引 123 Chapter 5 精神動力治療方式 127 Chapter 6 行為認知的連續體 155 Chapter 7 Allen 的認知障礙團體 195 Chapter 8 發展性治療方式 221 Chapter 9 感覺動作治療方式 253 Chapter 10 人類職能模式與其它職能為基礎的模式 285 Section III 規劃職能治療團體 321 Chapter 11 書寫團體計畫書 323 Chapter 12 團體的實習室經驗 347 Chapter 13 一個發展文化能力的團體經驗 367 Chapter 14 社區介入:一個針對學生的服務學習經驗 397 Chapter 15 安康、復元和創傷告知照護 405 Appendix A 任務導向團體作為治療的情境 427 Appendix B 發展團體的概念與應用 433 Appendix C Mosey 氏的調適技巧 437 Appendix D 職能治療實務架構節錄 439 Appendix E 以理論為基礎的團體領導指引 441 Appendix F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第二版)簡介 443 索引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