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肌力訓練的科學實證(Science and Practice of Strength Training, 3e) | |||
作者: | Zatsiorsky | |||
譯者: | 林貴福、陳著、吳柏翰、張正琪、陳映竹、蔡奇儒 | |||
ISBN: | 9789860622829 | |||
出版日期: | 2021/08 | |||
書籍開數、尺寸: | 21x26x1.6 | |||
重量: | 0.68 Kg | |||
頁數: | 320 | |||
內文印刷顏色: | 單色 | |||
#運動、體適能治療/肌動學
#健康科學 #復健醫學 |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日文平假名片假名練習簿(25K):日文字母標準寫法基礎發音 初版日期:2013-07-01 再刷日期:2021-08-01 ISBN13:9789579588072 出版社:大新 作者:大新出版社編輯部 裝訂:平裝 中國圖書分類:東方語言 內容簡介 語言學習第一步!基礎中的最基礎! 本書特色 1. 自學也能打下好基礎 學習日語,一定得從平假名、片假名、以及其發音入門。本書清晰標示筆順,剖析字母結構,便於自學,讓您無師自通、記憶單字更快速。 2. 捕捉各種音節 本書以羅馬拼音清楚區分清音、濁音、拗音、促音、長音,全面掌握不遺漏。 3. 補充單字 適時補充單字,加深基礎,逐步提高詞彙量。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肌力訓練科學解析:從解剖學與生理學的觀點打好根基 ISBN13:9789863126867 替代書名:Science of Strength Training : Understand the anatomy and physiology to transform your body 出版社:旗標出版社 作者:奥斯汀‧科倫特 譯者:鐵克健身中心站長;許育達;謝靜玫 裝訂/頁數:軟精/224頁 規格:26cm*19cm*2.3cm (高/寬/厚) 重量:744克 版次:1 出版日:2021/10/15 中國圖書分類:體育;運動 內容簡介 【肌力訓練別瞎練,練錯沒效事小,受傷可就得不償失了!】 無論你目前的健身知識或程度如何,無論是單獨做肌力訓練或者同時從事其它運動項目,都能透過本書學習、理解並且瞭解自己到底在練甚麼,才不會做白工,也可減少運動傷害的風險。本書也請知名的鐵克健身中心站長、東亞健美健身運動總會理事 許育達 (鐵克) 先生擔任審校,務求帶給讀者實用且正確的健身知識。 本書《肌力訓練科學解析》是全球大暢銷《瑜伽科學解析》一書的系列作,精緻的運動解剖圖擄獲所有讀者的心。每個解剖圖搭配三種顏色分別標示各動作產生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收縮的肌肉部位,讓您從視覺就清楚瞭解出力的位置。全書共包括 116 種肌力訓練運動、活動度運動、緩和伸展運動,對您做單項訓練或是規劃訓練課程都非常有用。 本書第 1 篇介紹骨骼肌的構造和運作機制,以及肌力訓練對身體產生哪些作用及其背後的科學原理。這有助於瞭解肌肉如何運作和成長,以及阻力是如何刺激肌肉以達到增肌和強化肌力的效果,並對骨骼和結締組織的正向影響。另外也會說明身體如何為肌肉提供能量,還有肌力訓練對大腦的益處,以及其對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 第 2 篇用最大的篇幅介紹一系列涵蓋全身各主要部位的肌力訓練運動。而且還提供許多變化式,讓您可依照現有的訓練設備、個人喜好和技術能力去調整訓練動作,不一定要去健身房,即使居家也能有替代方案。這些肌力訓練運動都是按照目標肌群做分類。每個訓練動作都會提供精美詳細的人體解剖圖,標示該動作會使用到的肌肉與詳解,提示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技巧以及常見的錯誤。 第 3 篇探討肌力訓練的常見傷害,並說明如何避免相關傷害以及受傷之後如何重返訓練。完整妥善的健身訓練流程應包含適當的熱身,讓身體做好運動的準備,本篇介紹的各種活動度運動和伸展運動,能幫助您留意身體對訓練的反應。 第 4 篇談到影響肌力訓練效果的相關變數,例如訓練量和疲勞管理,並針對增加肌肉量、肌力或肌耐力等不同需求,設計初級與進階的訓練計劃。對於想增加訓練頻率的人也提供合適的替代方案。您可採用這些訓練計劃為基礎,在未來幾個月或幾年內視訓練狀況或需求做調整。 【做肌力訓練也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肌力訓練並非只是將肌肉練結實、練壯而已,依據科學研究,將肌力訓練融入生活當中變成運動習慣確實能帶來許多好處: ● 降低許多疾病的罹患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 ● 促進肌肉生長和維持,減緩年紀增長的肌肉、肌力及骨質流失現象。 ● 改善認知功能、記憶力和注意力。 ● 預防伴隨老化而來的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 ● 能降低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或是減輕症狀。 期望您從本書不僅能得到肌力訓練的技巧,也同時從解剖學與生理學的觀點打好根基。 本書特色 ● 精緻的運動解剖圖,搭配三種顏色分別標示各動作產生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收縮的肌肉部位。 ● 包括 116 種肌力訓練運動、活動度運動、緩和伸展運動詳細圖解。 ● 針對增加肌肉量、肌力或肌耐力等不同需求,設計初級與進階的訓練計劃。 目錄 第 1 篇 人體生理學 肌肉解剖學 肌肉如何運作 肌肉如何成長 肌力訓練促進肌肉生長的原因 肌力訓練能增強骨骼力量的原因 人體動作的力學原理 肌肉活動的能量來源 肌力訓練的能量來源 計算每日熱量需求 肌力訓練的飲食建議 肌力訓練和大腦之間的關係 肌肉的控制 肌力訓練對大腦神經的助益 肌力訓練對大腦功能的益處 心理上的勝利感 第 2 篇 主要肌群訓練動作 訓練的相關基本知識 主要訓練動作和變化式 呼吸的重要性 從事訓練的場所 重量的選懌 利用機器健身 啞鈴與槓鈴的抓握姿勢 人體動作術語 【腿部訓練】 槓鈴背蹲舉 啞鈴高腳杯深蹲 啞鈴深蹲 槓鈴前蹲舉 腿部推舉 哈克深蹲 啞鈴弓步蹲 前腳抬高啞鈴分腿蹲 後腳抬高啞鈴分腿蹲 啞鈴跨步蹲 啞鈴登階 俯臥腿部彎舉 坐姿單腿彈力帶彎舉 坐姿腿部彎舉 站姿單腿彎舉 健身球腿後肌彎舉 腿部伸展 單腿伸展 滑索單腿伸展 仰臥彈力帶腿部伸展 槓鈴臀部橋式 啞鈴臀部橋式 站姿滑索臀部後踢 單腿臀部橋式 站姿小腿提踵 坐姿小腿提踵 單腿提踵 腿推舉提踵 傳統硬舉 彈力帶硬舉 六角槓鈴硬舉 羅馬尼亞硬舉 滑索硬舉 【胸部訓練】 槓鈴仰臥推舉 窄握槓鈴仰臥推舉 上斜槓鈴推舉 伏地挺身 啞鈴仰臥推舉 單邊啞鈴仰臥推舉 上斜啞鈴推舉 彈力帶胸推 上斜滑索飛鳥 上斜彈力帶飛鳥 中位滑索飛鳥 下斜滑索飛鳥 機械式飛鳥 仰臥啞鈴飛鳥 【背部訓練】 寬握高位下拉 對握高位下拉 機械式下拉 反握引體向上 對握水平划船 機械式水平划船 啞鈴俯身划船 槓鈴俯身划船 啞鈴聳肩 彈力帶直立划船 滑索直立划船 滑索聳肩 【肩部訓練】 槓鈴過頭肩上推舉 機械式肩上推舉 彈力帶肩上推舉 啞鈴肩上推舉 啞鈴側平舉 彈力帶側平舉 滑索單邊側平舉 啞鈴前平舉 彈力帶前平舉 滑索前平舉 前三角肌肩上推舉 啞鈴後三角肌飛鳥 機械式後三角肌飛鳥 俯臥啞鈴後三角肌上舉 彈力帶三角肌划船 【手臂訓練】 啞鈴肱二頭肌彎舉 機械式肱二頭肌彎舉 彈力帶肱二頭肌彎舉 EZ 槓鈴肱二頭肌彎舉 錘式彎舉 啞鈴肱三頭肌伸展 交叉單臂肱三頭肌伸展 彈力帶單臂肱三頭肌伸展 肱三頭肌伏地挺身 繩索肱三頭肌下拉 彈力帶肱三頭肌伸展 單邊滑索肱三頭肌下拉 交叉滑索肱三頭肌下拉 【腹肌訓練】 棒式旋轉 側棒式旋轉 腹橫肌健身球捲腹 貓牛跪姿捲腹 瑞士球繞圈攪拌 死蟲式 懸垂屈膝抬腿 跪姿繩索捲腹 背向站姿捲腹 下斜捲腹 滑索轉體斜拉 槓片腹斜肌轉體 單車式捲腹 交替 V 字捲腹 第 3 篇 運動傷害的預防 運動傷害的風險 延遲性肌肉痠痛 常見的運動傷害 肩部的運動傷害 手肘的運動傷害 下背部的運動傷害 髖部的運動傷害 膝關節的運動傷害 傷後重返訓練 訓練例行流程的規劃設計 動態熱身運動 活動度運動的目的 緩和運動 活動度運動 頸部前曲/後伸 頸部旋轉 頸部側屈 啞鈴風車式 單臂啞鈴過頭推舉 彈力帶外轉運動 毛毛蟲爬行 仰臥彈力帶屈髖運動 90/90髖關節伸展運動 彈力帶腿部外展運動 彈力帶腿部內收運動 緩和伸展運動 斜角肌伸展 嬰兒式 站姿前彎 股四頭肌伸展運動 第 4 篇 肌力訓練指南 肌力訓練變數 訓練量 訓練強度 訓綀動作選擇 疲勞管理 如何讓訓練持續進步 訓練計劃的安排 分化訓練 增加肌肉量訓練計劃-初級 增加肌肉量訓練計劃-進階 增強肌力訓練計劃-初級 增強肌力訓練計劃-進階 增加肌耐力訓練計劃-初級 ...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進階肌力訓練解剖聖經2:高手只做不說的關鍵檔案(附加大手繪肌肉解剖圖海報) ISBN13:9789863126461 替代書名:The Strength Training Anatomy Workout III 出版社:旗標出版社 作者:Frederic Delavier;Michael Gundill 譯者:林晉利;萬明岳;李恆儒;宋季純 裝訂/頁數:軟精/272頁 規格:26cm*19cm*2.7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09/28 中國圖書分類:體育;運動 內容簡介 繼前作《進階肌力訓練解剖聖經》針對精選運動的肌肉解剖與動作做了深入的剖析,本書《進階肌力訓練解剖聖經 2 - 高手只做不說的關鍵檔案》再將範圍擴大,系統性的介紹前書未列入的運動,並為健身者面臨的三個重大問題提出解答(建議兩本書搭配閱讀): [1] 程度越高,越難進步: 在入門時期肌肉量較小,要快速提升肌力並非難事,但是當肌力已經趨近身體的極限,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時就會遇到更大的挑戰,往往需要運用特殊方式召喚出平時鮮少動用的身體素質,才能將整體能力推至更高處。 [2] 不正確的觀念侷限訓練的多樣性: 在健身房和網路上流傳著許多觀念,源自於業餘愛好者無根據的推想,往往缺乏正確性卻被奉行不疑,非常有可能導致運動傷害,也讓訓練的型態變得單一而貧乏,最後可能進入無法突破的撞牆期,務必破除這些迷思以拓展自己的視野。 [3] 長期訓練下來反覆遭遇的老問題如何解決: 體能越強,需要花更多心力移除進步的絆腳石,具體來說像是:如何在肌腱疼痛期間仍然繼續訓練肌肉?背痛或膝蓋疼痛時該怎麼訓練大腿肌肉?諸如此類的問題將會在本書中深入探討。 <<高手只做不說的關鍵檔案>> 本書內容包括絕大多數健身書都不會談論到的進階主題,甚至連專業健身教練都不見得懂的技術。這些在高手間默默實踐的關鍵檔案,就讓本書一一揭曉。您可試著思考以下這些問題,這還只是本書的局部內容而已: ●對不同身體型態者而言,所謂的標準動作卻反而可能造成傷害? ●越弱的肌肉越不易成長,如何運用新生肌肉重分配的技巧練強補弱? ●肌肉幫浦效應能促進肌肉生長,但卻不是創造肌肥大最有效的方式? ●使用直線、弧線軌跡器材與身材高矮有關,如何選擇才適當? ●肩關節損傷在肌力訓練傷害中就佔了 36%,彈力帶能幫助什麼? ●前臂較長或較短者,在做槓鈴彎舉時適合寬握或窄握竟然有所不同? ●三角肌感受度低是來自於上斜方肌與棘上肌的競爭,有器材可協助嗎? ●背闊肌群、下斜方肌與大圓肌感受度低,什麼動作模式可活化弱點肌群? ●血流阻斷訓練法能用低重量徵召出大重量才能活化的肌肉纖維? ●肌肉電刺激可活化弱區肌肉的感受度,但上胸、腹肌卻可能不適? ●深蹲出現暈眩、頭痛、心跳加劇,表示還需要加強哪方面的功能? ●足跟增高鞋可提高股四頭肌的感受度,但對膝蓋是好事嗎? ●多關節運動徵召目標肌群,當超過某個重量閥值後的效果反而變差? ●下肢訓練在組間休息時若抬高雙腿,為何反而會更加疲勞? ●健身者攝取高蛋白修復肌肉,但卻輕忽關節、肌腱恢復所需的膠原蛋白? ●即使膝關節、下背疼痛還是可以鍛鍊下肢,你是否用對方法? ●爆發式背部訓練啟動快速,但你知道長久下來會造成肩關節不穩定嗎? ●X型腿、O型腿、膝反曲都是結構問題,為何舉重高手常見O型腿? ●出力時咬緊牙關可提升 5% 肌力,卻造成牙齒容易磨壞,該如何保護? ●健身後分泌的褪黑激素會誘發睡意,但晚上健身卻會延後睡眠時間? ●…… 等等 本書特色 ●附加大手繪肌肉解剖圖雙面海報 ●全球健身書暢銷王 Frederic Delavier 與 Michael Gundill 鉅著 ●揭開高手只做不說的關鍵訓練技術,只在本書中有 誠懇推薦 林晉利 教育部體育署國民體適能指導員術科考試召集人/曾任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研究所系主任及專任副教授: 『隨著健身風氣蓬勃發展,從事阻力訓練的運動者,為獲得良好健美體型及最大力量發展,進行大訓練量及大重量的阻力訓練,相對運動傷害風險顯著增加。因此,本書介紹了訓練前適當熱身方式、正確的阻力訓練動作、漸進及適當阻力訓練處方皆是提高重量訓練效益的方式。此外,解剖結構及身體型態亦會影響訓練結果,本書特別介紹如何有效預防重量訓練時易發生於肩部、下背部的傷害,有效提升背肌、胸肌及手臂肌群的訓練效益之方法,並介紹其他新穎訓練方法與輔助訓練之器材,是一本值得大家參考及學習的好書。』 李恆儒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理事長: 『本書透過淺顯易懂的呈現方式從解剖、身體動作功能切入,讓讀者能夠更清楚知道肌力訓練的目的與模式,並且搭配現在流行的高科技訓練方式與最新的身體疲勞恢復方法,讓本書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其中圖文並茂的肌力動作分析與講解,非常適合現今肌力與體能訓練的從業人員,拿來作為進階訓練的參考書籍。』 許育達 鐵克健身中心站長/東亞健美健身運動總會理事: 『本書延續《進階肌力訓練解剖聖經》一貫深入的瞭解肌肉特性,在第2輯除了談到更多包括核心強化在內的訓練動作,對於個人化的訓練課表設計,有更多不同於平日常見的考量,像是骨骼長度對於訓練與訓練姿勢的關連,舉例來說,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所謂正確的深蹲姿勢,原因就在個體的大腿股骨長度差異。此外包括柔軟度、天氣、激素、關節、活動幅度、組間休息、生長率等的影響,都能幫助訓練者在安排訓練課表時有嶄新的思維,在細節上具有更多的調整策略。旗標自2011年出版《肌力訓練圖解聖經》以來的一系列健身叢書,都很適合訓練者個人自習,也是作為教育者充實自我與幫助學員的最佳工具書。』 目錄 第 1 篇 解剖構造與身體型態進階版 透視自己的解剖構造與身體型態 有些人就是做不到正確的深蹲 解剖構造與身體型態:容易混淆的觀念 沒有適合所有人的完美運動 維特魯威人的身體比例是否真實? 簡單的原則 分析手臂長度 手臂長度的實際影響 分析軀幹長短 腹部與胸腔的比例 鎖骨大小對訓練的影響 寬臀/窄臀:型態對大腿訓練的影響 雙腳間距差異 短大腿/長大腿 肌肉長度對訓練的影響 短跑選手的大腿:健身者的反例 上半身/下半身 訓練的兩難 小腿對訓練的影響:脛骨短 VS 脛骨長, 跟骨短 VS 跟骨長 身體型態預測健身進展 肩胛骨型態與肩膀疼痛的關聯 肌力訓練常見傷害 要達到目標,但並非不計代價 當個聰明的棋手 建立暖身程序 荷爾蒙波動導致關節過度活動 鬆弛素的功能 疲勞:關節過度活動的另一成因 天氣與關節疼痛的關係 如何處理暫時性的過度活動或天氣引發的疼痛 如何處理未如預期改善的過度活動 如何輪替運動避免慢性傷害 運動員能否脫離 WOLFF 定律? 怎樣才是效果好又不會受傷的最佳活動幅度? 部分和完全活動幅度誰比較好? 訓練動作的哪個階段最危險? 第 2 篇 訓練及復原技巧 進階訓練技巧 肌肉的精準訓練 不同的收縮方式會改變肌肉動員的部位 調整組間休息的策略 Jendrassik 手法的實際應用 ...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運動表現的肌力與體能訓練 作者:T. Jeff Chandler/Lee E. Brown 翻譯:吳慧君、何立安、林文郎、相子元、姜義村、黃士魁、江界山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9869164214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清晰精確介紹適合女性的肌力訓練動作,訓練部位涵蓋臀部肌群、腿部肌群、核心腹肌、背肌肌群、斜方肌與頸部、肩膀與胸部肌群、手臂肌群等。每個動作都搭配精細手繪解剖插圖,幫助讀者直觀了解鍛鍊到的肌群。此外,每章還包含身體各部位的多種伸展動作,進一步完善訓練內容。 本書基於解剖學與運動生理學的研究專為女性設計,考慮到女性的激素變化、脂肪分布特徵及肌肉生長特性,不僅強化肌力,更注重塑造優美的身體線條。書中提供詳細的訓練範例,包括基本動作與變化式,讓讀者輕鬆上手並持續進步。 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健身書籍主要是為男性健身者規劃,而本書特別針對女性最注重的臀部、腿部與腹部做強化,讓女性健身者瞭解自己適合哪些訓練。此外,本書也可幫助私人教練,做為設計女性學員課程的參考資源。 本書是全球健身暢銷書作者 Frederic Delavier 經典系列最新的成員,本系列已被翻譯超過 30 種語言,深受健身愛好者與專業人士推崇。無論是個人訓練者、專業教練或是體育科學、物理治療及藝術解剖學領域的學生與老師,都能從本系列中獲得寶貴的知識與靈感。 本書特色 ●瞭解女性生理學基礎,包括體脂分布、骨盆構造等 ●專業手繪解剖插圖,看清楚每項動作運用的肌肉 ●超過 130 種徒手、器械肌力訓練與伸展動作 ●作者對人體肌肉解剖深入研究,可做為藝用素描參考 【目錄】 女性生理基礎知識 女性體脂分布特徵解析 第一章 臀部肌群訓練 臀三角肌 1. 原地前弓步 2. 槓鈴前弓步 3. 棍棒輔助前弓步 4. 啞鈴前弓步 5. 登凳踏步 6. 站姿髖外展 7. 彈力帶輔助站姿髖外展 8. 低位滑輪輔助站姿髖外展 髖部活動度的個體差異 9. 器械式站姿髖外展 10. 彈力帶側臥髖外展 11. 側臥髖外展 12. 器械式坐姿髖外展 13. 跪姿側向抬腿 14. 器械式髖伸展 15. 站姿髖伸展 16. 跪姿髖伸展 17. 輔助引體與雙槓撐體器械式髖伸展 18. 器械式俯臥髖伸展 19. 低位滑輪髖伸展 臀部:人類的獨特特徵 20. 彈力帶輔助地板髖伸展 21. 凳上單腿髖伸展 22. 俯臥髖伸展 23. 彈力帶輔助站姿髖伸展 24. 仰臥骨盆抬升 25. 單腿骨盆抬升 26. 墊高雙腳的骨盆抬升 坐姿臀部伸展 臀大肌與腿後肌群伸展 27. 骨盆後傾 28. 外八站姿半蹲 第二章 腿部肌群訓練 女性與男性的形態差異 1. 槓鈴蹲舉 2. 棍棒蹲舉 3. 槓鈴寬站距蹲舉 4. 槓鈴前蹲舉 5. 彈力帶蹲舉 6. 棍棒前蹲舉 7. 史密斯架蹲舉 8. 羅馬椅挺髖蹲 9. 啞鈴蹲舉 10. 啞鈴開腿蹲舉 11. 屈膝下蹲 12. 開腿屈膝下蹲 13. 交替側弓步 14. 單腿屈膝下蹲 膝關節不穩定 15. 哈克蹲舉 16. 腿推舉 17. 大腿伸展 韌帶過度鬆弛 髕骨脫臼 18. 抬腿 19. 負重抬腿 股四頭肌伸展 20. 地板內收肌伸展 21. 低滑輪內收肌訓練 22. 器械式內收肌訓練 內收肌群 股二頭肌短頭 膕肌(膝後肌) 腿後肌群 23. 內收肌夾球 腿後肌肌肉撕裂傷 24. 早安運動(上身前屈) 早安運動的正確姿勢 25. 棍棒早安運動 26. 俯臥腿彎舉 27. 站姿交替腿彎舉 28. 坐姿腿彎舉 29. 俯臥長凳推彎舉 30. 地板單腿彎舉 31. 跪姿腿後肌離心控制 站姿腿後肌伸展 前彎腿後肌伸展 32. 舉踵 33. 器械舉踵 34. 驢式舉踵 弓步小腿肌伸展 35. 啞鈴單腳舉踵 36. 槓鈴舉踵 37. 槓鈴坐姿舉踵 38. 器械坐姿舉踵 第三章 核心腹肌訓練 注意事項 1. 抬腿捲腹 2. 捲腹 3. 搖搖椅捲腹 4. 仰臥起坐 仰臥起坐用到的肌群 5. 手前伸仰臥起坐 6. 墊腿仰臥起坐 產後鍛鍊腹肌的重點 7. 低抬腿腿伸展 8. 高抬腿腿伸展 9. 固定腳仰臥起坐 10. 坐姿舉腿 11. 斜板坐姿仰臥起坐 12. 斜板屈腿仰臥起坐 13. 懸吊仰臥起坐 14. 屈膝抬腿 15. 懸吊抬腿 16. 斜板仰臥抬腿 17. 仰臥抬腿(反向捲腹) 18. 仰臥轉體 19. 轉體捲腹 腹部的幾種不同類型 20. 仰臥自行車轉體 21. 地板側屈 22. 高拉滑輪捲腹 23. 器械捲腹 24. 羅馬椅側屈 25. 搖搖椅側屈 26. 低位滑輪側屈 27. 高位滑輪側屈 28. 啞鈴側屈 29. 站姿槓鈴轉體 30. 坐姿棍棒轉體 骨盆前傾程度的性別差異 31. 坐姿器械轉體 32. 旋轉盤骨盆扭轉 33. 跪姿收腹訓練 34. 棒式(平板支撐) 腹部伸展 上半身伸展 第四章 背肌肌群、斜方肌與頸部訓練 1. 地板俯臥伸展 2. 跪姿超人棒式 3. 羅馬椅背部伸展 4. 硬舉 5. 直膝硬舉 執行硬舉的正確姿勢 急性腰部扭傷 該不該讓腰椎前凸 6. 相撲硬舉 硬舉採用槓鈴與六角槓鈴的肌肉徵召區別 7. 坐姿後仰 8. 啞鈴划船 留意頸部姿勢! 三角肌與斜方肌伸展 頸部側彎 第五章 肩膀與胸部肌群訓練 保持肩膀挺直的重要性 1. 器械飛鳥(蝴蝶機夾胸) 2. 上斜槓鈴推舉 上半身深展 胸大肌伸展 3. 槓鈴寬握直立划船 4. 啞鈴側平舉 三角肌前束伸展 三角肌後束伸展 第六章 手臂肌群訓練 1. 啞鈴彎舉 2. 啞鈴肱三頭肌屈伸 3. 槓鈴彎舉 4. 肱三頭肌滑輪下拉 5. 低位滑輪肱三頭肌屈伸 手腕伸展 肱三頭肌伸展 附錄 全身肌肉與骨骼解剖圖 ●正面深層與淺層肌肉示意圖 ●背面深層與淺層肌肉示意圖 ●正面骨骼示意圖 ●背面骨骼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