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570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Pedretti's 職能治療:針對生理失能者的臨床技巧 作者:王菁憶等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6 條碼:9789865666576 本書介紹 Pedretti’s職能治療以全面性、個案為基礎的途徑,幫助讀者建立職能治療臨床的基礎,讓讀者做好準備與生理失能的成人合作。本書以系列性的個案討論來促進臨床推理能力,並將2008年職能治療臨床架構(OTPF)及對生理失能者的評估與介入做一完整的串連。 本書特色: ˙ 本書獨創①個案研究:引導讀者將關鍵概念運用在真實生活中。 ˙ 本書獨創②OT實務重點:提示專業臨床中的重要考量。 ˙ 本書獨創③倫理考量:為達最高標準的臨床,不可不知的資訊。 ˙ 增加義肢學與輔助性科技的面向,並針對創傷性腦傷者有更符合現代的評估與介入。 ˙ 增加新章節──多重創傷與職能治療,著眼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其他復發性與急性失能。 ˙ 以個案為中心的觀點,鼓勵個案參與決策。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DSM-5診斷考試口袋書 作者:王志嘉 出版社:合記 出版日期:2016/01/00 ISBN:9789863681137 簡介: 本書是依據 DSM-5R 之架構順序來編排,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診斷性會談,從提出診斷性會談的目標,進而提供一種有效的結構來學習診斷性會談,以及來描述DSM-5R對診斷性會談造成的改變;第二部分針對DSM-5的診斷性會談應用於臨床實踐;第三部分則包括診斷工具和其他相關訊息,亦提供了精神醫學術語、測量方法及臨床技能評估。整體來說,對剛開始學習診斷性會談形式和流程的初學者,以及想將DSM-5R應用至會談中的醫師來說,這本書都是你最佳的指引及必備良伴! 序言: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是一本內容詳盡的精神疾病手冊。它提供每個疾病的診斷準則,並且從發展、基因、性格等多樣化的角度討論這個障礙症。我希望這本《DSM-5® 診斷考試口袋書》能作為你在診斷性會談中使用DSM-5® 的指引及必備的良伴。雖然這本書不是用來取代DSM-5® 本身、或成為精神科診斷學教科書,但是它提供了你一種經濟且有效的方式,將DSM-5®的診斷準則運用於整合式診斷性會談當中。 我每天都帶著學生、住院醫師或研究員和病人會談,我寫這本書是為了各種不同經驗的會談者。這本書依照DSM-5® 的結構順序來編排。因此,我先在第一部分介紹診斷性會談。第一章和第二章提出了診斷性會談的目標。第三章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結構來學習診斷性會談。第四章和第五章描述DSM-5® 對診斷性會談造成改變。在第二部分,我將DSM-5® 的診斷準則應用於臨床實踐。第三部分則包括診斷工具和其他相關訊息。 整體來說,這本書幫助你在正確做出精神科診斷的同時,也能建立治療同盟。治療聯盟是所有精神科會談的目標,即使是在短暫的診斷性會談當中。 在開始之前,我必須承認,對於接受醫療服務的客體到底該被視為專業健康照護之下的病人、還是尋求專業服務的自主消費者,目前仍然存在強烈的爭論(Emanuel and Emanuel 1992)。雖然這些爭論很重要,但是它們不屬於本書的範圍因為作為一個人的個體性優先於疾病或消費行為,在這本書裡面,我在最初的診斷性會談使用「人(person)」來描述這個客體。如果可能的話,我會用中性詞語來敘述這個人及會談者,但如果這麼做在文法上理解上造成了不方便,我會選擇在某一章全部使用女性,而在下一章全部使用男性。當一個人在診斷性會談後,進入精神科治療,我會使用「病人(patient)」這個詞語,因為它同時承認了這個人在治療中的弱勢及精神健康專業人員在他們照顧病人時所擔負的責任(Radden and Sadler 2010)。我使用這個詞語,不是為了替醫學父權主義背書,而是為了強調這種因看診所產生的關係之特殊性及受保護性,它們應該被視為治療關係,而不是治療合約。 目錄: 序言 (Preface) .......................................................................... iii 第一部分 第1 章 ▓ 診斷性會談之簡介 ................................................. 3 (Introduction to the Diagnostic Interview) 第2 章 ▓ 在診斷性會談中建立治療同盟 ............................. 13 (Alliance Building During a Diagnostic Interview) 第3 章 ▓ 30 分鐘診斷性會談 .............................................. 21 (The 30-Minute Diagnostic Interview) 第4 章 ▓ 層面概念的新挑戰 ............................................... 33 (Adventures in Dimensions) 第5 章 ▓ DSM-5® 的重要改變 ............................................ 41 (Key Changes in DSM-5®) 第二部分 第6 章 ▓ DSM-5® 診斷性會談 ............................................ 57 (The DSM-5® Diagnostic Interview) 第三部分 第7 章 ▓ DSM-5® 精簡版 ................................................. 193 (A Brief Version of DSM-5®) 第8 章 ▓ 逐步進行鑑別診斷 ............................................. 199 (A Stepwise Approach to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第9 章 ▓ 精神狀態檢查:精神醫學術語 ........................... 203 (The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A Psychiatric Glossary) 第10 章 ▓ 美國神經精神專科醫師臨床技能評估 ................ 207 ( The American Board of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 Clinical Skills Evaluation) 第11 章 ▓ DSM-5® 的測量方法 .......................................... 209 ( Selected DSM-5® Assessment Measures) 第12 章 ▓ 人格障礙症的層面診斷 ...................................... 215 (Dimensional Diagnosi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第13 章 ▓ 其他診斷系統和評分表 ...................................... 243 (Alternative Diagnostic Systems and Rating Scales) 參考資料(References) .......................................................... 247 索引(Index) ......................................................................... 253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Occupational Therapy for Physical Dysfunction ISBN13:9781975152413 出版社:Wolters Kluwer Health 作者:Diane Dirette 裝訂/頁數:精裝/1120頁 規格:46.7cm*25.7cm*4cm (高/寬/厚) 版次:無法解析 出版日:2020/02/01 內容簡介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become effectiv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this fully updated edition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occupational therapy text for the course continues to emphasize the “whys” as well as the “how-tos” of holistic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Now in striking full color and co-edited by renowned educators and authors Diane Powers Dirette and Sharon Gutman, Occupational Therapy for Physical Dysfunction, Eighth Edition features expert coverage of the latest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most recent trends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addition, the book now explicitly integrates “Frames of Reference” to help students connect theories to practice and features a new six-part organization, thirteen all-new chapters, new pedagogy, and more. NEW! An expert new co-editor team brings a breadth of experience to this edition. NEW! AFrames of Reference section shows students how to connect the concepts to actual practice. NEW!Five new chapters in Sections 1, 2, and 3 cover Document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Services (Chapter 6), Visual Perceptu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Chapter 9), Communication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18), Cranial Nerve Assessment (20),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 (Chapter 26). NEW! Eight new chapters in Sections 4, 5, and 6 cover Biomechanical, Rehabilitation: Motor Learning and Task-Oriented Approach; Functional Uses of Neurological Approaches; Diabetes;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Chronic Pain and Fibromyalgia; Sleep Disorders Secondary to Orthopedic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to Disability. NEW! Major updates to the coverage of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prepare students for practice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 NEW! Online videos are now referred to at relevant areas of the text to further reinforce concepts and bring techniques to life. Case Examples describe both the OT process and the clinical reasoning behind the interventions. Evidence tables summarize research studies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best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ventions. Assessment tables highlight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individual assessment methods. eBook available for purchase. Fast, smart, and convenient, today’s eBooks can transform learning. These interactive, fully searchable tools offer 24/7 access on multiple devices, the ability to highlight and share notes, and more 目錄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兒童職能治療的聖經級中文版教科書,睽違12年再次改版登場!《兒童與青少年職能治療,第八版》帶來的不只是新書名,還讓您跟上職能治療實務的最新腳步!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嬰兒、蹣跚學步的幼兒,或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本書全方位涵蓋了各種治療技巧和問題診斷。《兒童與青少年職能治療,第八版》強調實證與實務技巧,與第六版相比,除了全面更新既有章節的內容外, 還新增5個全新章節再額外加入重點整理附錄,每個章節聚焦臨床思維,並提供最新的參考文獻、研究小記和治療方法的實證支持,還有更多個案範例研究, 讓您站上職能治療知識與實務的最前沿。 ■ 研究小記和基於實證的重點整理表,能幫助您理解並提升臨床決策能力。 ■ 從嬰兒、幼兒到青少年的職能治療,涵蓋最新的研究成果、技術和潮流。 ■ 個案範例的研究內容,幫助您把概念應用到實際情境中,讓您事半功倍。 ■ 章節開頭為讀者整理的重點詞彙表,查找關鍵詞方便又快捷。 ■ 章節末尾的總結要點,為您回顧本章重點,不漏讀任何重要概念。 【目錄】 單元1 兒童與青少年職能治療基礎知識 1兒童職能治療流程:綜觀基礎概念,1 2適用兒童和青少年的職能治療模式與參考架構,21 3與家庭共事,51 4職能治療之兒童發展觀點,85 5意圖性關係:與兒童和家庭共事,137 單元2 職能治療評估與評估的方法及過程 6觀察評估與活動分析,753 7兒童職能治療實務中之標準化測驗的使用,175 8評估、釋義和目標撰寫,203 9記錄成果,221 職能的評估與介入 10餵食、進食與吞嚥的評估與介入,237 11遊戲的評估與治療,269 12日常生活活動、睡眠、休息與性的評估與治療,301 13工具性日常生活和休閒活動之評估與治療,355 14社會參與及社交技巧的評估與介入,379 15教育表現之評估與治療,417 單元4 職能治療方法 16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的應用,441 17認知介入,477 18移動能力,497 19輔助科技,533 20感覺統合,569 21行為治療,605 單元5兒童與青少年職能治療的服務 22新生兒加護病房,621 23早期療育服務,661 24學校體系職能治療,689 25轉銜服務,689 26醫院和兒童復健服務,747 27兒童手部職能治療,771 單元6特定疾病的職能治療 28心理健康疾病,799 29神經動作疾病:腦性麻痺,839 30自閉症類群障礙症,863 31創傷引發的疾病,895 32視覺障礙,929 附錄,959 索引,975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職能治療概論 系列名:職能治療05 ISBN13:9789866637957 出版社: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 作者:WILLIAM M. MARCIL 譯者:李杭茜 裝訂/頁數:平裝/264頁 規格:21cm*15cm (高/寬) 版次:1 出版日:2010/06/01 中國圖書分類:其他治療法 內容簡介 有興趣想要知道更多有關職能治療的知識嗎?這本平易近人、有著一般資訊的書,以容易閱讀、讓人享受的方式,定義且描述職能治療的範疇和世界。它著重在職能治療專業的歷史和演化,以及職能治療師(OT)和職能治療生(OTA)在醫療照護環境中的角色改變。本書亦呈現了職能治療師和職能治療生的一般學歷和執照要求、有關專業的倫理與執業的範疇,以及多元化的職能治療執業場所等相關資訊。 本書特色 ◆ 首先探討職能治療專業的組成,接著討論關於學歷要求、專業期望和日常活動的特殊資訊。 ◆ 書中有許多實例和軼事。這些資訊對於不熟悉這個專業的人而言,是很好的選擇,也能讓專職的醫療人員感覺耳目一新。 ◆ 每章的開頭都有「本章目標」,列出章節內容的目的;結尾附上可從每章中學習到的重要概念,整理成「本章摘要」。 ◆ 「職能治療師的一天」這特別的章節,藉由描述幾位職能治療師一天的工作行程來呈現這個專業的運作方式。 ◆ 問與答專區(附錄A)列有人們經常問到的問題及其答案,能夠讓讀者隨時取得豐富的訊息。 目錄 PART 1 職能治療:是什麼? CHAPTER 1 職能治療是什麼? 引言 定義職能治療 職能的重要性 職能治療師的多重角色 幽默感的幫助很大 本章摘要 CHAPTER 2 職能治療簡史 引言 現代醫學的簡潔前奏 道德治療運動的興衰 二十世紀早期與職能治療的誕生 戰火的洗禮:1917-1945,戰爭的年代 擺脫醫療模式 本章摘要 PART 2 職能治療:其工作內容為何? CHAPTER 3 職能治療的基本概念 引言 定義職能 為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而保持職能角色間的平衡 時間管理技巧 職能治療如何協助個案 本章摘要 CHAPTER 4 職能治療教育 引言 教育程度的要求 學習課程 實習與真實的世界 成為有影響力的治療師所須具備的人格特質 本章摘要 CHAPTER 5 職能治療師在何種場合工作? 引言 心理社會工作 生理殘疾 小兒與學校系統 其他執業領域 本章摘要 CHAPTER 6 職能治療師如何融入醫療照護團隊? 引言 病人 家屬∕重要他人 醫師 護士 認證護佐 物理治療師 聽力及語言治療師 治療性娛樂與活動治療師 營養師 職業復健諮商師 老師 本章摘要 CHAPTER 7 職能治療的流程 引言 職能治療轉介與評鑑 評鑑過程 治療計畫 治療過程 結束個案的治療 本章摘要 CHAPTER 8 職能治療師常治療的疾病 引言 發展障礙 精神疾患 生理殘疾 本章摘要 CHAPTER 9 職能治療師的一天 引言 Sharon:門診治療 Kent:居家照護 Leigh Ann:學校治療 Anita:長期照護 Carlos:精神健康 本章摘要 附錄 A 有關職能治療常被問到的問題 附錄 B 職能治療之重要相關資訊 附錄 C 職能治療之延伸閱讀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第二版《心理健康的職能治療:以參與為起點》繼續提供與心理健康實務有關的廣度和深度的資訊。雖然這本書主要是為入門級的職能治療學生準備的,但它也可能是執業治療師的有用參考書。雖然職能治療的課程差異很大,但本書內容的全面性與直觀的組織架構使其可適用於多種職能治療課程,包括以心理健康為重點的課程,以及圍繞特定個案因素、職能領域和環境的課程。 這次的修訂體現了我們最初的目標:為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職能治療師講授既定的及新興的做法,以促使所有個人能夠參與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我們提供了與專門從事心理健康實務的從業人員有關的具體最新資訊。同時,無論職能治療從業人員是否在心理健康環境中工作,都會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提供服務。因此,我們認為,本書中大部分的內容對所有職能治療從業人員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無論他們的工作領域是什麼。 本版保持了第一版的主題和方法,包括基於人-環境-職能 (PEO) 模式的組織架構,以復元為導向的理念,以及對生活經驗的重視。我們根據當前的證據更新了所有章節,以反映政策和實務的變化。此外,我們還納入了 DSM-5 (APA, 2013) 的改變,加強了介入內容的特殊性和適用性,並改進了對於整個生命期所涵蓋的心理健康問題。 有八個新章節反映了職能治療實務中的變化: 第 4 章:以人為中心的評量 第 15 章: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第 28 章:時間使用與習慣 第 37 章:青少年和青年的早期精神病計畫 第 44 章:職能治療:服務現役軍人及退伍軍人 第 45 章:整合行為健康和初級照護 第 46 章:應用創業技能於心理健康實務 第 53 章:志願者和服務職能 在這一版中,我們再次邀請專家來撰寫有關其特定專業領域的章節。本書的作者來自七個不同的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瑞典、臺灣和以色列),為心理健康領域的職能治療提供了一個國際視角。 指導原則 有幾個哲理原則指導了本書的語氣和內容。 人-環境-職能 (PEO) 模式被用來作為本書的組織架構。每一章都被進行了全面的審視,以確保學習者在以個案為中心、以職能為基礎的實務中能擁有堅實的基礎。 強調精神疾病和復元的生活經驗,使學習者對未來接受職能治療服務的真實人群有充分的了解。強調對全人的認識—對個人的身體、情感、靈性和心理健康的認識,以及解決共病的需要。 職能治療介入是以理論和證據為基礎的,並以職能治療和心理健康的文獻為依據。 本書以復元為導向的觀點,使個案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治療師也能夠認識到他們在促進充分參與日常生活方面的獨特貢獻。 使用人-環境-職能的架構組織同時強調其他理論 《心理健康職能治療:以參與為起點》第二版是圍繞 PEO 模式來組織的。在職能治療中,我們可以選擇幾個概念模式,但 PEO 模式因其簡單而全面的架構而被選中。該模式作為本書的架構非常有效,因為它包括了職能治療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全部實務領域,並對人、環境和職能因素給予同等關注。PEO 模型的包容性意味著它與其他職能治療模式以及職能治療師在實務中使用的心理學、社會學、認知學和行為科學等模式是相容的。 然而,PEO 肯定不是這本書中使用的唯一模式或理論。在整個書中有許多其他的模式被描述和引用。職能治療的介入是以理論為基礎的,而本版提高對介入的關注度,意味著內容中增加了更多的介入理論基礎。此外,我們在附錄D中增加了一個索引,將所涉及的理論與相應的章節聯繫起來。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基礎 第二部分:人 第三部分:環境 第四部分:職能 第一部分:基礎 緒論部分提供了有關心理健康職能治療的主要問題資訊。第 1 章:復元為全文定下基調,認可精神疾病患者的專業知識和觀點。此外,復元模式支持樂觀主義和希望,認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們可以實現他們的願望和需要。第一部分的其他章節為心理健康職能治療實務提供了進一步的視角和背景:(1)以人為本,(2)以職能為基礎,(3)以理論為基礎,(4)以證據為支持,(5)認識職能治療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歷史根源和新興趨勢。本節新增了一個部分,概述了心理健康領域以人為中心的評量過程和重點。這個部分為治療性推理評估提供了架構,治療性推理評估表,協助治療師為個案、環境和情況選擇適當的評估。 第二部分:人 第二部分進一步分為簡介、診斷和表現技巧。診斷部分根據 DSM-5 的改變進行了大幅更新。雖然職能治療的實務不是由症狀學驅動的,但如果從業人員了解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個人的精神疾病經驗。此外,在參與多專業團隊時,對精神病診斷的工作知識也很有用。作為一本職能治療教科書,這些章節的一個主要重點是疾患對於職能表現的影響。為了反映 DSM-5 的變化及對創傷相關症狀的更大重視,新版包括了一章關於焦慮症、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內容,以及另一章關於影響兒童和成人的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的內容。 診斷部分的章節確實提供了關於醫療介入的資訊;但是,由於職能治療介入並不是基於診斷的,所以職能治療介入並沒有包括在這一部分。每個診斷章節都有一個介入表,概述了用於該診斷的常見介入方法,並提到了詳細描述這些介入措施的章節。此外,介入措施的索引放在本書後面的附錄 C 中。 表現技巧部分包括了對職能表現很重要的技巧和能力。這些章節提供了相關技巧的詳細內容,與技巧相關的理論,以及相關評估和介入的具體資訊。本章和後續章節新增了治療性推理評估表。除此之外,還介紹了許多職能治療介入措施,以處理表現技巧的障礙問題。本節有一個新章節,涵蓋了時間使用與習慣的主題。 第三部分:環境 第三部分也分為三個部分。簡介、環境和實務環境。本書中的環境部分為職能治療從業人員提供了對於各種環境,以及環境對職能表現影響的明確理解。這些章節還指導職能治療師選擇環境評估,以及應用介入措施來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實務環境部分專門介紹職能治療師的工作場所,包括以心理健康實務為主要或次要內容的環境。每一章都包括對該環境的整體描述,以及所服務人群的需求資訊。在該環境的團隊情境下討論職能治療的角色,並介紹相關的評估和介入。這一部分包括四個新的章節,包括早期精神病專案、軍人和退伍軍人的環境、綜合行為健康和初級保健,以及心理健康實務中的創業技巧。 第四部分:職能 該書的這一部分涵蓋了人們熟悉的工作、自我照護和休閒等職能,同時也描述了一些以前被忽視的職能領域,如睡眠和靈性職能。本書注意到不同職能在整個生命期的特點和目的。每一章都包括具體的評估和介入方法。本節有一個新的章節關注志願服務和服務職能,這是許多復元者的重要職能。 特別之處 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發現,特殊的方法對幫助學習者理解、保存新的資訊,以及設想如何將其應用於實務很有幫助。心理健康中的職能治療第二版保留了幾個最受歡迎的特點,並包括一些新的特點,以促進更深入的理解和學習。 相片之聲 相片之聲使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來揭示那些很少被聽到的個人的聲音;在本書中呈現的是有心理健康問題生活經驗的個人。為這本書提供相片之聲的個人拍攝或選擇了一張照片,並寫下了相應的敘述,來作為講述他們故事的一種方式。 在這個版本中,我們在「相片之聲」功能中增加了一個思考性問題,使讀者或教師能夠更深入地處理故事中的資訊,並將其應用於本章的內容。 生活經驗 第一人稱的敘述反映了各章的主要內容,使讀者對生活經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些敘述作為「生活經驗」出現。大多數敘述是由精神障礙者寫的,少數是由家庭成員或職能治療師寫的。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進行了採訪以幫助個人講述他或她的故事。我們已經注意保持每個作者的獨特聲音。 教學故事 教學故事是本版的一個新特點,在這個專題中,作者講述了一個人的故事,通常是讀者所熟知的人,以此來說明本章的重要概念。這個特點的目的之一是確保個人不會被科學細節所迷惑,並提醒讀者,具有真實生活的個人正在經歷所描述的挑戰。相片之聲、生活經驗和教學故事的特點強化了本書以人為本、以個案為中心之理念的重要性。在許多章節中,還包括一個「立即應用」的活動,要求讀者利用 PEO 模式和附錄 A:PEO 分析之模版來分析「生活經驗」或「教學故事」中描述的個人和他∕她的情況。 實證實務 每一章都廣泛地引用了研究,這些證據在第二版中得到了顯著的更新。每一章都有實證實務方框,強調與本章主題相關的重要研究。這個特點的主要目的是取出與職能治療實務具體應用有關的重要研究。每個方框都採用標準格式,先描述研究內容,然後用圓點標示列出對職能治療實務的影響,最後是完整的參考文獻。這些研究來自於職能治療文獻及跨學科的心理健康文獻。 介入表 介入表是第二版的另一個新特點,主要出現在診斷章節中。由於職能治療介入通常不是針對診斷的,這些表格會將讀者引向其他章節,在這些章節中提供了有關介入方法的詳細資訊。每個表格都提供了關於介入方法的以下資訊。(1)介入的目標,(2)該方法的簡要概述,(3)有更多資訊的相對應章節。 治療性推理評估表 治療性推理評估表是第二版的另一個新特點,這些表格介紹了職能治療師用來評估個人與該章節相關問題的評估工具。這些表格包含在大多數章節中,除了基礎和診斷部分之外,其他章節都有。每個治療性推理評估表都包括關於每個評估的以下資訊。(1)該工具是為誰設計的,(2)對被評估者的要求是什麼,(3)該工具測量什麼,(4)使用該工具需要多長時間,(5)在什麼地點進行,以及(6)該工具是否與實務模式相關。 建立連結 作為一本綜合性的教科書,有時很難確定具體內容放在哪裡最合適。為了減少冗餘,創建了「連結」功能,以引導讀者到其他章節,在這些章節中可以找到關於某個主題的額外或補充資訊。 重點提示 每一章的結尾都有一個重點清單,概括了該章實質內容。這種總結本章內容的新格式與本章的學習成果聯繫在一起。學生可以回顧這些要點,以確定他們是否已經掌握了本章的主要主題。 立即應用 在每一章的末尾都有促進知識應用的體驗式學習活動。讀者可以利用這些活動來增強他們的經驗,或者教師可以選擇將這些活動作為課內或課外的作業來用。 資源簡介 每一章都包括一份額外資源的清單,學生和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來補充本書內容並在實務中加以利用。資源的例子包括書籍、評估、介入手冊、影片和網站。 索引:理論與實務模式、評估和介入 讀者可以在附錄 B、C 和 D 中找到教科書中提到的理論和實務模式、評估和介入的索引。雖然 PEO 模式是本書的組織架構,但本書也介紹了許多其他理論和實務模式。評估和介入索引協助讀者找到相關資訊,並說明書中所討論的眾多評估和介入措施。 結語 開發第二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相信,讀者和教師們會對這本最全面的心理健康職能治療教科書的更新和改進表示讚賞。職能治療領域專家和精神疾病患者的經驗共同創造了這一本教科書,為入門級的學生和更廣泛的心理健康領域的職能治療實務提供資訊。我們希望這項工作能夠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支持復元中的個人參與每天的生活。 【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1 1 復元3 復元的定義3 生活經驗5 探索復元的向度6 健康 6 家 7 目的 7 社區∕社群 9 職能治療與復元10 復元是改變的原動力:照護系統的轉變10 2 心理健康職能治療的發展史14 早期歷史的影響:職能治療如何關注14人道治療和職能參與? 道德治療 14 心理衛生運動 15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15 職能治療的創立:我們的先驅如何培育17一個精通於以職能作為治療的專業 William Rush Dunton, Jr. 17 Eleanor Clarke Slagle 17 Susan Edith Tracy 19 艱困時刻:美國心理健康領域中職能19治療從業者的減少 世界其他地區的心理健康實務仍然盛行22 當代實務:對於職能治療在心理健康22實務中的角色抱持樂觀態度的理由 職能治療從業者為成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場所 23 職能治療師為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場所 24 未來的機會:職能治療對心理健康和25安適的獨特價值 3 人-環境-職能模式29 PEO模式的發展29 PEO模式的說明31 人 31 環境 31 職能 32 職能表現32 人-環境-職能適配度32 時間向度 33 空間的向度 34 職能治療心理健康實務中的PEO模式36 分析職能表現37 將PEO整合到職能治療過程中39 識別優先的職能表現問題 40 探索影響 PEO 的因素 40 檢查 PEO 要素之間的關係 40 人-職能交互作用 41 職能-環境交互作用 41 人-環境的交互作用 41 制定計畫 41 介入、持續評估和調整 41 PEO模式的應用42 對PEO模式的批評和對策42 4 以人為中心的評量47 評量目的47 評量是一個過程48 篩選資料以指導治療性推理 49 考量關鍵成果 51 選擇評估 51 執行評估 51 產生職能側寫 53 分析職能表現 53 綜合資料並設定目標 54 再評量 54 測量成果 55 在評量過程中應用治療性推理55 驗證治療性推理55 資料三角驗證 56 進行效度檢查 56 使用有效且可靠的工具 57 使用實務模式57 評估方法58 會談 58 自陳式評估 59 表現評估 62 5 心理健康實證實務69 什麼是實證實務?69 在實務中運用研究的過程69 研究證據的類型71 描述性研究 71 評讀描述性研究 72 描述性研究的實例 73 預測性研究 73 評讀預測性研究 74 預測性研究的實例 74 效能研究 74 評讀效能研究 75 效能研究的實例 75 評估研究 75 評讀評估研究 77 評估研究的實例 77 質性研究 77 評讀質性研究 78 質性研究的實例 78 獲得職能治療和心理健康研究的資源78 職能治療專用資源 78 物質濫用和心理健康服務管理局 79 增加職能治療研究的建議80 第二部分 人83 第一篇:簡介85 6 人的簡介85 復元導向的實務:重新思考個人85 承認個人 85 以人優先的語言 86 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的發展86 解決症狀和診斷88 確認表現技巧88 認知 89 認知信念 89 感覺處理 89 因應與復原力 89 動機 90 情緒 90 溝通與社會化 90 疼痛調節 90 時間使用與習慣 91 認識表現技巧的個體本質91 欣賞生活經驗91 使用敘事進行評估 91 使用敘事進行介入 92 第二篇:診斷97 7 自閉症97 對疾患的描述99 自閉症:神經多樣性運動 99 自閉症類群:概念的轉變 99 DSM-5 準則 100 病因102 遺傳因素 102 神經生物學病因 102 盛行率和病程103 自閉症盛行率:當前最佳估計值 103 病程 103 發病 103 診斷後自閉症病程 104 預後 104 性別差異105 和文化相關的資訊106 對職能表現的影響106 神經認知特徵 106 智力 106 執行功能 106 心智理論和中心聚合 107 行為上的困難 107 感覺處理 109 介入111 藥物治療111 8 智能不足117 對疾患的描述118 DSM-5準則 118 嚴重程度分級 118 病因學119 盛行率及病程120 病程 120 藥物 121 性別差異 121 文化特殊訊息121 職能表現的影響121 心理功能 121 心理健康 122 感覺與動作功能 122 健康與福祉 123 親密性與性行為 123 工作 124 社會參與 125 介入127 9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132 對疾患的描述132 DSM-5準則 133 亞型 133 貫穿生命全程的ADHD 133 病因135 遺傳和生物因素 135 環境風險因子 135 盛行率135 對職能表現的影響135 執行功能 136 感覺運動能力 136 ADL、IADLs 和日常常規 137 家庭互動 137 學業功能 137 社交和休閒參與 137 工作 138 介入138 藥物 138 10 侵擾行為、衝動控制及行為規範障礙症143 疾病的描述144 對立反抗症 144 間歇暴怒障礙症 144 行為規範障礙症 144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 145 病態縱火狂 145 病態偷竊症 145 病因145 盛行率147 性別考量147 文化考量147 歷程148 對職能表現的影響148 日常生活活動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 148 學業及就業 149 職能治療的角色149 介入149 藥物149 11 飲食障礙症154 飲食障礙症的描述154 厭食症 155 DSM-5標準 155 亞型 155 伴隨心理的及生理的狀況 155 暴食症 155 DSM-5標準 156 伴隨心理的及生理的狀況 156 嗜食症 156 DSM-5標準 156 伴隨心理的及生理的狀況 156 盛行率及病程 156 病因學156 前置因子 157 人格 157 生物學 158 家庭功能 158 社會及文化的影響 158 誘發因子 158 持續因子 159 保護因子 159 性別差異159 文化差異159 飲食障礙症對職能參與的影響160 高估體重、外型及其控制 160 情緒不耐 161 核心低自尊 161 完美主義 161 人際交往問題 161 受飲食障礙症影響的職能表現領域161 飲食技巧 161 膳食準備技巧 162 獨立生活技巧與角色功能 162 受損的社交、溝通和自我肯定技巧 162 介入 164 12 人格障礙症169 人格169 人格障礙症170 DSM-5分類 171 特定的人格障礙症 171 A群 171 B群 172 C群 174 病因學175 遺傳傾向和生物因素 176 環境因素 176 盛行率176 病程177 性別差異177 特定文化的訊息177 職能表現的影響177 認知 177 情感 178 衝動控制問題 178 重大的人際問題 178 治療179 心理治療 179 藥物 179 職能治療的角色179 13 情感性疾患182 對疾患的描述182 DSM-5準則 183 憂鬱症 183 持續性憂鬱症 184 雙相情緒障礙症 184 病因學186 神經生物學病因 186 環境因素 186 認知型態 187 盛行率187 病程187 性別和文化資訊188 對職能表現的影響189 介入190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190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藥物治療 191 其他治療 192 14 焦慮症、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197 病況說明197 焦慮症198 分離焦慮 198 選擇性不語症 198 畏懼症 198 社交焦慮 198 恐慌症 198 特定場所畏懼症 199 廣泛性焦慮症 199 強迫症和相關障礙症199 強迫症 200 身體臆形症 200 儲物症 200 拔毛症與摳皮症 201 病因學201 壓力 201 遺傳因素 201 結構和功能神經解剖因素 202 神經化學因素 202 認知和心理因素 202 環境因素 203 盛行率203 性別差異203 特定於文化的訊息203 病程204 對職能表現的影響204 身體損傷 205 認知損傷 205 心理社會損傷 205 介入206 藥物 206 其他醫療處置 207 15 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211 創傷和壓力的描述211 創傷 211 壓力 212 壓力類型 212 創傷、壓力和疾病 212 復原力、職能參與和健康 213 適應障礙症213 診斷特徵 214 盛行率與病程 214 病因學、風險與預後因子 214 職能表現的影響 214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214 診斷特徵 214 盛行率與病程 215 病因學、風險與預後因子 215 創傷前因子 216 創傷期因子 216 創傷後因子 216 六歲以下兒童的創傷後壓力症 216 職能表現的影響 216 反應性依附障礙症與失抑制社會交往症217 診斷特徵 217 盛行率與病程 218 病因學、危險與預後因子 218 職能表現的影響 218 創傷知情照顧 (TIC)220 介入220 藥物 220 16 思覺失調症及情感思覺失調症225 病況說明225 DSM-5標準 225 思覺失調症的亞型 226 症狀群 226 情感思覺失調症 227 病因學227 遺傳因素 227 產前因素 229 結構和功能的神經解剖學差異 229 多巴胺 229 壓力脆弱性 229 特定的環境因素 229 盛行率和病程230 性別差異230 特定於文化的訊息230 對職能表現的影響231 認知損傷 231 健康與全人健康 231 汙名與貧窮 232 介入232 藥物 233 17 物質濫用與共病238 疾患描述238 酒精和藥物使用的盛行率240 CODs的盛行率241 物質使用的病因學242 神經生物學因素 242 心理和環境因素 242 性別差異和文化242 對職能表現的影響243 職能治療的角色245 介入246 障礙 246 藥物輔助治療 246 整合性方法 246 其他介入方法 247 18 認知障礙症(失智症)250 病況說明251 DSM-5標準 251 發病 252 病程 252 亞型或病因學 252 阿茲海默症 252 額顳葉退化 (FTD) 254 路易氏體症 254 血管疾病 254 人體免疫缺乏病毒 254 庫賈氏症 255 巴金森氏症 255 亨丁頓病 255 其他病因 255 盛行率255 性別、教育和文化影響255 對職能表現的影響255 職能 255 表現技巧 256 表現型式 257 醫學和專業間管理257 藥物 258 19 生理障礙的心理社會考量264 狀態描述264 生理疾患的心理應用265 孤立 266 疼痛 266 身體意象 267 缺乏關係親密及性別角色議題 267 認知 268 生理損傷的精神問題268 憂鬱與焦慮 268 創傷後壓力症 269 物質濫用 269 自殺意念 270 生理障礙對家庭影響270 婚姻與教養 270 同情疲勞 271 對職能表現影響271 角色改變 271 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自己 271 與正向適應有關因子273 因應 274 控制點 274 社會支持 274 獲得知識與溝通 275 生成性 275 復原力 276 介入277 第三篇:表現技巧281 20 認知281 認知與精神障礙281 認知要素282 注意力 282 自動和受控處理 282 選擇性注意力 283 分散注意力 283 警覺 284 記憶 284 短期記憶 284 長期記憶 284 工作記憶 284 執行功能 285 概念的形成和分類 285 基模和劇本 285 問題解決 285 做決定 286 後設認知 286 評估286 日常注意力測驗 286 多重任務測驗 288 動態羅文斯坦職能治療認知評量 288 執行功能表現測驗 290 與 Toglia 動態互動治療方法相關的評估290 艾倫認知階層篩檢測驗 290 持續性表現測驗 290 就餐 290 介入:認知損傷的模式與技術291 認知矯正 291 動態互動治療方法 291 認知適應 292 調整任務和環境 292 認知適應訓練 293 日常職能表現認知導向 293 認知障礙模式 294 認知障礙重新考慮模式 295 無錯誤學習 295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的認知功能治療297 21 認知信念301 認知信念和職能表現301 認知信念的本質302 信念層級 302 動態互動 303 信念和訊息處理 303 信念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303 信念的發展 303 信念、社會情境和關係 304 認知信念和精神疾病305 憂鬱症 305 焦慮症 305 飲食障礙症 306 物質使用障礙症 306 思覺失調症 306 認知信念、汙名和復元306 認知信念導向的實務模式307 認知信念評估307 結構化評估 308 半結構化評估 308 非結構化評估 308 介入308 CBT方法的認知重建 310 Beck的認知治療 310 協調性焦慮學習與管理 (CALM) 312 Ellis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312 行為∕學習導向CBT方法 312 行為實驗 313 行為誘發和活動時間表 314 自我監控 314 自我效能信念和表現 314 掌控經驗 315 替代經驗、社會模範和社會說服 315 其他教育∕學習方法 316 其他評估和介入的注意事項 317 CBT的後設認知需求 318 文化、認知信念及CBT 318 22 感覺處理323 感覺處理的概觀323 感覺管道324 視覺系統 324 聽覺系統 324 觸覺系統 324 味覺和嗅覺系統 324 本體感覺系統 325 前庭系統 325 感覺處理障礙325 感覺處理及患精神病兒童325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326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326 發展性創傷障礙症 327 感覺處理及有精神病的成人328 思覺失調症及情感思覺失調症 329 情感性疾患 329 創傷後壓力症 329 強迫症 331 比較精神疾病及感覺處理模式331 評估332 非正式的觀察 332 感覺輪廓 333 感覺處理測量 333 高敏感族自我檢測量表 333 介入333 感覺統合 333 以感覺為基礎的介入 333 調節區域 334 警醒方案 334 深壓觸覺策略 334 Dunn 的感覺處理模式 335 四個象限 335 基於Dunn感覺處理模式的介入 335 感官環境及感官室 337 多感官環境 337 感官室 338 23 因應與復原力342 壓力與因應342 因應與適應 342 壓力視為一個身心結合歷程 343 因應理論與研究 343 因應種類 343 因應資源與復原力 344 精神疾病與因應: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345 評估346 正式及非正式觀察 346 自我陳述的壓力與因應的歷程 349 壓力評估 349 因應評估 349 兒童、青少年及家長∕照顧者 350 當代壓力與因應評估 350 會談 350 壓力日記 350 生理測量 351 挫折復原力評估 351 介入351 介入理論架構 351 心理動力-客體關係理論 351 認知行為介入 353 職能為基礎的壓力與因應理論 353 其他介入技巧 353 心理衛教 353 放鬆與冥想 354 健康、安適、營養及運動 355 人際技巧訓練 355 兒童與青少年的介入 355 哀傷、創傷及危機處理 357 哀傷、失落及哀慟 357 創傷知情照護 357 自殺防治及危機理解 359 24 動機366 動機理論366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367 趨避模式 367 自我效能 367 解決自我效能問題 368 文化與自我效能 368 自我決定理論 368 心流理論 369 跨理論模式 370 人類職能模式 371 動機與精神障礙372 思覺失調症 372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372 情緒障礙症 373 物質濫用 373 智能不足 373 評估373 行為抑制與行為激發量表 373 精熟向度問卷 373 目標達成量表 375 休閒動機量表 375 意志量表和兒童意志量表 376 介入376 與理論相關的介入措施 376 動機再促進過程 376 動機式晤談 377 動機式晤談的精神 377 動機式晤談的核心技巧 379 應用 380 篩選、簡短介入及轉介治療 380 減害模式 381 25 情緒385 情緒概述385 作為個案因子的情緒功能:情緒調節和失調386 情緒調節的神經生理學387 情緒調節的發展388 情緒失調與精神疾病390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 390 憂鬱 391 焦慮 391 物質濫用 391 雙相情緒障礙症和侵擾行為障礙症 391 評估393 介入396 辯證行為治療 396 辯證行為療法的結構與重點內容 396 辯證行為治療技巧訓練 397 以正念為基礎的職能治療 398 憤怒管理 398 對於照顧者的介入 399 26 溝通與社交技巧403 溝通與社交技巧要素403 個案因素 403 心理功能 404 情緒知覺 404 語音和談話功能 405 表現技巧 405 社會情境 405 溝通和社會互動的基礎理論405 依附理論 406 社會認知理論 406 社會學習理論 407 團體發展理論 407 心理疾病個體的溝通與社交技巧408 自閉症 408 依附障礙症 409 思覺失調症 409 人格障礙症 409 物質使用障礙症 409 失智症 411 評估411 情境中觀察 411 溝通與互動技巧的評估 411 社交檔案 412 社交反應量表TM──第二版 412 介入412 擴大及替代性輔助溝通系統 412 同儕調解介入 414 社交技巧訓練 414 認知行為社交技巧訓練 415 人際關係技巧教學與增強方案 415 共享式注意力訓練 416 社交故事 416 促進團體發展 416 27 疼痛421 定義疼痛421 評估422 視覺類比量表 422 數字評分量表 423 口語描述評定量表 424 臉譜量表 424 麥克吉爾疼痛問卷 424 簡明疼痛量表 425 疼痛日記 426 檢測結果 426 介入426 多學科治療 426 藥物介入 426 手術介入 427 針灸 427 職能治療 427 生物力學模式及策略 428 行為模式及策略 428 放鬆和重新聚焦的模型和策略 429 復發管理 429 預防429 28 時間使用與習慣435 時間使用和職能平衡435 習慣與常規435 心理疾病個案的時間使用 436 生命週期之時間使用 437 測量時間使用437 職能問卷 437 職能問卷修正版 440 嚴重精神疾病個人的職能參與剖面圖 440 參與有意義的活動調查表 440 時間管理技巧評估 440 時間採樣 440 時間使用測量分析 440 支持最佳時間使用的介入措施441 建立新的常規和習慣 441 克服慣性行動 442 重新設計日常職能 443 人際與社交節律治療 443 支持性就業 443 第三部分 環境447 第一篇:簡介449 29 環境簡介449 環境與職能治療臨床模式449 環境因素450 文化情境 450 個人情境 450 物理情境 451 社會情境 451 時間情境 452 虛擬情境 452 影響復元及賦權的環境阻礙452 態度阻礙 452 貧窮 454 戰爭與暴力 455 複雜物理環境 455 缺乏身心整合式照護 455 缺乏選擇 455 分離與孤立 456 司法判決系統 456 環境資源456 同儕領導組織 456 社區資源 457 第二篇:環境461 30 公共政策環境461 公共政策、法律、法規和政治活動461 公共政策 461 法律、法規與政治活動 463 政策的後果:去機構化 464 轉換式機構化 465 直接影響精神病患者的政策466 社會保障 466 社會安全殘障保險 466 社會安全殘障成人兒童 467 聯邦醫療保險 467 社會安全生活補助金 467 醫療補助 468 非 SSA 權利政策 468 食物與營養政策 468 低收入住房政策 469 私人健康保險 469 民權政策 470 關於住院就醫政策 471 影響職能治療實踐的具體政策471 31 汙名:對健康和復元的影響476 社會環境中的汙名476 汙名理論477 標籤理論 477 正常化理論 478 其他的汙名理論 478 汙名與心理健康照護479 公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看法 481 汙名化反應 481 應對、歧視和披露 481 汙名和文化482 家庭汙名482 對汙名的衡量483 反汙名介入485 減少公眾汙名的介入 485 降低自我汙名的介入 486 汙名與職能公義487 32 家庭與聚焦家庭的臨床服務494 家庭觀494 情緒反應 494 家庭文化情境 496 生涯全程及家庭職能:以發展學角度探討 496 兒童 496 成人 497 配偶與伴侶 498 家庭為焦點的臨床架構499 復元架構 499 職能治療架構 500 家庭敏感組織文化 501 家庭焦點臨床實務下的合作501 評估502 訊息分享及教育504 支持、資源及活動505 治療師的資源 505 軍人家庭的資源 506 家庭同儕衛教計畫 506 針對家屬及朋友自助工具 506 手足資源 506 給精障父母小孩的資源 506 給父母及老師的資源 508 33 心理健康實務中的社會文化視角513 文化的概述513 文化多樣性和心理健康照護514 全球化 515 人口統計學趨勢 515 文化適應和文化適應壓力 515 跨文化溝通 515 健康與心理健康素養 516 心理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516 心理健康─照護不平等517 文化與 DSM-5519 文化對於心理健康診斷的影響 521 DSM-5文化構想會談 521 苦痛的文化概念 522 心理健康實務中具文化回應的照護523 其他專業的文化勝任能力模式523 諮商心理學的多元文化能力與社會正義諮商知能 523 文化勝任能力的護理模式 524 文化勝任能力的職能治療模式525 文化浮現模式 525 川流模式 527 文化回應的實務527 文化勝任能力概念架構 527 產生文化知識 527 建立文化覺察 528 應用文化技巧 529 與他人相遇 530 探索多元文化 531 34 鄰里和社區538 定義鄰里和社區538 當前對鄰里和社區的關注538 鄰里環境與職能的關係540 鄰里組織和行動 540 鄰里社會經濟地位 541 鄰里安全性 542 居民流動性 542 鄰里的多樣性 543 社區態度 543 發展支持性鄰里社區的介入543 評估鄰里關係和發展鄰里概況 546 鄰里和社區能力的動態評估 546 支持改變的實務 548 促進社區再生 548 支持鄰里(夥伴關係) 549 賦能同儕支持 549 35 住居環境:永久支持性住房554 家:作為復元的促進情境554 一個可控制和自我決定的地方 554 一個享有隱私和自由的地方 555 一個參與日常生活的地方 555 獲得住房555 線性連續方法的限制 555 照管式住房的問題 556 無家可歸的風險和影響 556 貧困的影響 556 汙名和歧視 556 解決住房障礙問題的公共政策倡議557 在社區生活的權利 557 獲得公平住房和平等機會的權利 557 獲得負擔得起的住房的權利 557 永久支持性住房558 支持性生活方法 558 永久支持性住房的核心要素 559 永久支持性住房中的職能治療561 促進過渡 561 提供靈活有彈性的支持 564 發展神經認知支持 565 發展感覺處理策略 565 調節儲物行為 565 促進職能參與 565 解決共病健康狀況問題 566 第三篇:實務環境573 36 早期介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實務環境573 嬰幼兒心理健康573 腦部發展中慢性壓力的影響 573 關係中的關鍵角色 574 早期介入活動:任務及哲學574 服務對象 575 團隊成員和團隊合作的方法 575 資金來源 575 職能治療角色576 臨床概念模式及理論架構576 發展系統模式 576 交換模式 577 心理生物依附理論 577 感覺處理模式 578 篩選、評估及介入579 兒童早期轉銜579 37 青少年和青年的早期精神病計畫585 早期精神病概論585 前驅症狀期 586 第一次發作精神病 586 早期精神病計畫586 任務及哲學 588 計畫要素 588 臨床階段論 589 精神藥物 589 職能治療角色589 建立關係重要性 589 臨床模式 592 評估 593 介入 594 個案管理、社區衛教和倡議 596 青年心理健康新衍生的焦點597 38 同儕領導服務601 歷史脈絡601 同儕領導服務概觀601 基本概念 602 利害關係人 602 同儕支持 602 同儕領導服務型態603 自助:個人及團體 603 社區服務 605 同儕專業伙伴關係 605 同儕領導組織 607 職能治療角色608 39 刑事司法系統中的心理健康實務615 人:司法系統人口統計615 監禁率 615 精神疾病和刑事司法系統 616 司法系統中的差異:種族、性別、經濟和教育 617 環境:在刑事司法系統的主要元素617 立法者 618 法院 618 問題解決法庭 618 轉移(轉向、司法外處遇) 619 環境:矯正機構620 監獄 621 看守所 621 拘留精神科醫院 623 以社區為基礎的司法環境 624 居住復歸中心 624 以社區為基礎的計畫 624 環境:職能危險因子625 職能剝奪 627 職能豐富 627 職能:在司法系統中的職能治療過程627 實務模式 629 評估和評核 629 特定評核工具 629 風險評估 630 職能治療介入632 40 州立醫院642 美國州立醫院概觀642 簡史 642 目前州立醫院概況 644 復元模式和州立醫院644 治療團隊644 職能治療的角色645 評估646 住院評估 646 非正式和正式的再評估 647 評估特殊族群 649 介入649 一般目標 649 介入計畫的考量 650 成功介入的品質 650 環境背景的限制 650 團體介入 651 治療商場策略 651 感官策略 652 41 支持個人從危機過渡到社區生活:滿足連續性的服務需求655 住院治療655 住院精神衛生機構656 急性照護 656 住院治療 656 專科住院 657 介入團隊的成員 657 部分住院計畫和密集門診計畫657 從住院照護出院658 社區方法659 精神復健 659 社區個案管理659 經紀人模式 660 優勢模式 660 積極性社區治療與積極性社區治療方案660 心理社會會所 661 橫跨連續需求的職能治療663 評估過程 665 介入 665 42 無家可歸者及婦女的庇護所672 誰是無家可歸者?672 患精神疾病的成人 672 家庭暴力倖存者 674 有小孩的家庭 674 青年人 675 瞭解無家可歸的個體675 無家可歸和功能受損676 影響無家可歸的外在因素677 無家可歸者收容所和過渡性住房環境的使命和目標677 團隊成員678 資金來源678 職能治療的角色679 評估 682 介入模式和技術682 創傷知情照顧 682 情境學習理論 684 減害 684 生活技能 685 43 用愛包圍服務:兒童與家庭691 理論介紹691 歷史 691 基本架構及核心原則 692 服務介入介紹693 服務人群 693 基金來源 694 方案管理 694 用愛包圍的照顧協調694 照顧協調的階段 695 參與 695 計畫 695 執行 695 轉銜 696 工具 696 新興的觀點:階層 vs 階段 697 用愛包圍方案成效698 職能治療角色與機會698 用愛包圍方案評估699 方案模式700 44 職能治療:服務現役軍人和退伍軍人704 軍隊職業治療簡史704 軍事文化705 現役軍人和退伍軍人的 BH 問題705 對現役軍人和退伍軍人的連續照護706 戰鬥與作戰壓力控制單位 706 職能治療的角色 707 軍事治療機構 709 職能治療的角色 709 戰士照護和過渡計畫 709 職能治療的角色 709 退伍軍人健康管理局 711 職能治療的角色 711 對現役軍人和退伍軍人的評估711 介入713 最佳實務:正念和瑜伽 713 最佳實務:團體介入 714 最佳實務:休閒探索計畫 716 最佳實務: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計畫716 45 整合行為健康和初級照護722 理解整合722 心理健康及物質使用服務整合到行為健康722 初級照護與行為健康整合 723 總體健康下行為健康的影響723 疾病負擔及盛行率 723 嚴重精神疾病的致死率及健康差距 723 未整合照護的挑戰725 針對行為健康與初級照護的政策725 心理健康平等法及成癮平等法 725 平價醫保法:對美國初級照護的影響725 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之家 725 聯邦品質健康中心 726 初期照護與行為健康整合架構726 健康領航員:同儕支持專業人員在心理健康角色728 職能治療角色729 健康促進及預防 731 慢性病管理 732 特殊技巧、知識及能力 733 專業者間合作 734 簡要篩選和評估 735 諮詢及短期介入 735 給付與紀錄 735 46 應用創業技能於心理健康實務740 定義創業家精神740 職能治療的創業家精神歷史741 為什麼要成為心理健康服務的創業家?742 在職能治療中的當代創業家精神742 私人執業 742 基於社區的執業 743 新興的、再度出現的和非傳統的執業744 創業家的特徵和技能744 在心理健康實務中成為一位創業家的過程747 確定你的熱情 747 反思你的興趣並完成一份自我評估747 執行一份需求評估 747 發展一個資源網絡 750 創造一個市場營銷計畫並提出你的想法750 寫一個提案和後續追蹤 750 第四部分 職能757 第一篇:簡介759 47 職能與共同職能的介紹759 定義職能759 職能向度760 空間和地點 761 時間性 761 習慣、常規和職能參與 761 做、存有、所歸屬和所成為 762 職能762 健康與安適 762 日常生活活動 764 工作、休息和娛樂 764 靈性與意義 764 共同職能765 共同職能的面向 766 實務中的共同職能 767 第二篇:職能773 48 全人健康773 全人健康的定義773 健康差異∕不平等:Wellness 的例子774 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 776 同時發生的醫學和精神疾病 776 獲得有品質的照護 776 創傷 777 環境情境 777 經濟因素 777 生活型態因素 777 職能治療的角色778 認證的社區行為健康診所778 評量778 健康護照 779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II 779 全人健康量表 779 介入領域779 身體向度 779 全人健康(Wellness)身體向度手冊 780 營養與運動促進全人健康與復元 780 促進全人健康的健康博覽會 780 超越惰性行動 782 早期介入 782 靈性向度 782 社會向度 782 智能向度 782 情緒向度 782 職業向度 783 環境向度 783 財務向度 783 49 日常生活活動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787 ADL 和 IADL 的概述787 精神疾病對 ADL 和 IADL 表現的影響787 失智症 788 憂鬱 788 思覺失調症 788 強迫症 788 飲食疾患 789 評估790 Katz 日常生活活動獨立指數量表 790 巴氏量表 790 功能獨立量表 790 兒童版功能獨立量表 790 兒童生活功能量表-電腦化適性測驗 790 獨立生活技巧調查 790 庫曼生活技巧評估量表 790 密爾瓦基日常生活技巧評估 790 UCSD 以表現為基礎的技巧評估 793 自我照顧技巧表現評量 793 雜貨購物技巧測驗 793 廚房任務評估和兒童廚房任務評估 793 Rabideau 廚房評估-修訂版 793 飲食與餐點準備技巧量表 794 動作與程序技巧評估 794 介入794 職能與活動 794 職能是促進整體安適感的手段 794 以活動為基礎的團體 794 人際社交節奏治療 795 準備方法和任務 795 輔助科技 795 環境調整 796 教育和訓練 798 技巧訓練 798 行為改變介入 799 倡議 800 具體的評估和介入實例800 金錢管理 800 藥物管理 801 駕駛和公共交通工具 802 購物、備餐、飲食 803 50 職能治療在學校心理健康的角色809 學校心理健康概觀810 立法及政策 810 公共衛生模式 811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連續狀態812 正向心理健康 812 心理不健康 813 一般人 813 失能的兒童與青少年 813 早期確認及介入的挑戰 814 學校心理健康職能治療814 職能為基礎的服務 814 學校職能參與 814 心理健康與正向情緒 814 職能豐富 815 學校中整合式服務與環境 815 職能治療過程 816 學校心理健康主要理論820 心理健康促進、預防及介入策略824 階層1:一般性全校服務心理健康促進及預防 824 階層2:針對高風險學生的目標預防服務826 階層3:針對個別及立即的心理健康介入 829 為學校系統從業者建立能力830 51 學生:成人教育838 支持性教育概觀838 精神病人支持性教育需求 838 高等教育的成功障礙 838 支持性教育模式839 現場服務模式 841 行動支持模式 841 自足式教室模式 842 合併模式 842 方案及模型範例842 支持性教育職能治療角色843 職能治療實務架構 843 人-環境-職能模式與支持性教育 844 人 844 環境 845 職能 845 職能表現 846 PEO 結合支持性教育 846 職能治療為基礎的支持性教育計畫及研究846 職能治療為基礎的支持性教育方案描述及研究 846 職能治療學生介入 847 預後 848 52 工作視為職能853 工作、工作場所、心理健康和安適感853 職業發展和工作轉銜855 對職業發展和工作參與的中斷856 支持工作參與的政策859 以職業為重點的評估860 職能側寫 860 工作者角色會談 (WRI) 861 工作環境衝擊量表 (WEIS) 862 其他評估工具和概念 862 職能表現問題分析 862 促進工作參與的介入措施863 支持性就業 864 過渡性就業 865 平權企業與社會事業 866 心理健康服務中的就業機會 866 工作場所心理健康初步計畫 866 53 志願者和服務職能872 志願者和服務職能的簡介872 志願服務和對他人提供服務的好處874 志願者和服務團隊874 職能治療的角色874 評估 874 介入 876 職能 877 教育 877 訓練 878 倡議 878 團體 878 志願服務作為一種介入 878 54 社會參與881 復元和社會參與881 復元和精神疾病復健 882 以復元為導向的服務提供 882 評估884 心理健康復元之星 885 獨立功能多向度量表 885 St. Louis 社區生活技能量表 885 日常職能滿意度 887 Camberwell 需求評估簡短考評列表 887 Multnomah 社區能力量表 887 社會價值角色分類量表 887 促進社會和社區參與的介入887 社區藝術 887 社會網絡 888 同儕支持 888 家庭 889 社交媒體、基於網路和行動科技 890 寵物擁有權 891 55 休閒和遊戲896 定義休閒和遊戲896 休閒 896 遊戲 897 影響休閒和遊戲的因素897 休閒和職能平衡 897 休閒與心流 899 休閒和職能剝奪 899 貧困 900 汙名 900 症狀 900 休閒和職能疏離 900 評估901 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評估 901 成人評估 901 介入903 年齡考量 903 對兒童和青少年的介入 903 對成人的介入 904 適應不斷變化的興趣和能力 906 56 休息及睡眠909 睡眠生理學909 日夜節律 909 定時器 910 睡眠神經傳導物質 910 睡眠在健康和成長中的角色910 睡眠和認知 910 打盹 911 睡眠結構、類型,和階段911 非快速動眼期睡眠階段 911 快速動眼期睡眠 911 典型的睡眠模式 911 睡眠的脈絡911 社會文化脈絡 911 時間脈絡 912 空間脈絡 912 整個生命週期中的睡眠912 嬰兒和兒童期的睡眠 912 青少年睡眠 913 年輕人和成人睡眠 913 老年人的睡眠 913 睡眠債和剝奪913 睡眠障礙914 失眠症 914 與呼吸相關的睡眠障礙症 914 嗜睡症 916 日夜節律睡醒障礙症 916 類睡症 916 睡眠相關動作障礙症 916 其他睡眠障礙症 916 處於睡眠問題特殊風險的人群916 精神疾病 916 神經系統疾病 917 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 918 動作和呼吸受限 918 工廠工人、卡車司機、飛行員、父母和看護人員 918 對女性睡眠的威脅 918 睡眠醫學專業人士918 職能治療的角色919 評估 919 睡眠問題篩檢 919 睡眠的職能側寫 920 其他評估工具 922 介入 923 藥物、褪黑激素和非藥物方法 923 良好的睡眠衛生 923 科技支持 925 適應睡眠環境 925 57 靈性的職能931 在心理健康實務中的宗教和靈性931 靈性職能932 創造性職能 932 以自然為基礎的職能 933 社會參與 933 正念和反思練習 933 正式的宗教習俗 935 職能治療在促進靈性職能方面的角色935 初步評估 935 介入 938 Appendix A PEO 分析之模板 941 Appendix B 評估指數 943 Appendix C 介入指數 947 Appendix D 實務模式和理論方法索引 953 詞彙表 957 索引 979 實踐模式和理論方法指數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