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醫療組織整合與管理: 整合性照護之實踐 (2版)
作者: 林妍如著
版次: 2
ISBN: 9789571181448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5/06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1.46
頁數: 292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醫療管理
#健康科學
定價: 450
售價: 383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組隊合作:教你如何在知識經濟中學習、創新與競爭 (1版)

組隊合作:教你如何在知識經濟中學習、創新與競爭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組隊合作:教你如何在知識經濟中學習、創新與競爭 作者:臺灣醫療品質協會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509 簡介: 組隊合作是醫療作業最常見的模式,是整合各醫療專業領域的不同觀念、技能及知識,並互相傾聽意見做出共同的決定。本書對於如何靈活有效的組隊執行、如何達成永續改善醫療品質及如何建構更優質化的醫療環境都有詳細的敘述,絕對是可作為國內推動品管圈活動最重要的參考資訊,也是醫院管理者學習新領導模式的導指引,更是值得醫界各個領域共同分享的一本好書。 序言: 我很樂意能為這本極為重要且適時的書撰寫序言,我知道Amy 做這件事已經超過十年了,很高興看到Amy把她的開創性研究和組隊合作的基礎整理完畢,並提出了裡頭重要的觀點。 首先讓我說明一下,為什麼這本書如此重要,各組織的領導和管理人員都應該要吸收每個章節的重點知識。儘管我們的文化傾向在實際需要時才組成團體和團隊,然後共同贏得或完成工作,團體和團隊合作已經是社會和社區的功能基礎。然而,這就是目前組織的悲劇,我們常開玩笑說,會議大多是浪費時間的, 而團體是沒有用的,因為它們分散了當責理念。我們建立了所有的激勵和推廣系統,甚至在團隊運動中,對於個人的表現也是如此,例如曲棍球、足球、籃球和美式足球,團隊中的明星球員獲得了媒體大幅的報導,還有大把金錢。這種文化偏見的結果是, 大多數領導人在主持會議或建立團隊時都是令人震驚的無能,然而,他們卻需要依賴團隊合作。本書強調「組隊合作」的過程, 是在有效協調合作的基礎之下,提供重要的見解及了解團隊合作的所需元素。 為什麼說這本書是適時的呢?因為世界變得越來越多元且複雜。複雜性是所有科學、工程、管理和組織發展技術演進的結果。 這意味著,要在技術複雜的環境中完成社會任何事情,都需要來自許多領域的訊息輸入和產生複雜的流程。反過來說,如果是個人的管理者,將不再能足夠了解決策和完成任務。事實上,他們會越來越依賴各種專家。這意味著他們必須了解「組隊合作」的過程,是將這些專家聚集在一起,並使他們能夠共同工作。這一點在健康照護領域上比任何地方都更為明顯,從醫院或社區衛生保健系統運行,到一場複雜的心臟手術,都需要高水準的組隊合作。 隨著發展日趨複雜,我們看到世界的文化變得更多元。我的意思是,從民族角度來看,大多數組織的員工都來自於各個不同文化的國家,從職業角度來看,如上所述的專業化,也會導致更強烈的職場文化。其中一些文化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並且困擾著組隊的努力,如醫生和護士之間存在的歧見。而其他歧見也已經開始出現,像是支持平等主義和開放思想,在資訊科技下成長的新世代,與傳統的層級管理文化和控制,兩者之間也出現了鴻溝。譬如一位在資訊流通快速的年代下出生的年輕工程師,以及另一位認為「知道」訊息是權力,是必須嚴格控制的經理,我們該如何讓兩者合作? 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民族、文化、語言和思想的問題,所以你需要的是,也是本書首要強調的-學習的能力。在當前與未來的世界裡,組隊與學習密切相關。規定一個團隊應該是什麼樣子、應該如何組織和運行的那套舊制度,將無法再取得成功。其中,舊制度強調群體組成-找出每個人的個人風格和能力,並將這些部分放在一起。最明顯的侷限就是,這個公式面對著複雜任務的變化時,難以提前做出決定,無法衡量要用什麼樣的個人風格和優勢與之競爭。其次,它將越來越難找到或招募到任何可能需要的人才。本書所強調的就是組隊合作,這套思維必須如此專注於如何利用團隊資源完成工作,而無可避免地,這會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組隊和學習是歷久不衰的,希望您能盡情享受學習。 《組織文化與領導(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的作者 Edgar H. Schein 目錄 前言 xv 理事長序 xviii 主編序 xxiii 譯者簡介 xxvi 引言 1 part one 組隊 (teaming) Chapter 1一種新的工作方式/李三剛 11 組隊是個動詞12 組織執行 15 學習的必要性19 學習團隊,組隊學習24 組織學習26 執行型學習30 流程知識光譜32 一種新的領導方式38 領導力摘要42 課程與行動42 Chapter 2 組隊學習、創新與競爭/鄭紹宇 45 組隊的流程50 四個有效組隊的支柱 51 組隊的益處56 社會和認知對組隊的障礙 60 當衝突升高 67 促進組隊的領導力行動 75 領導力摘要 78 課程與行動 79 part two 組織學習 (organizing to learn) Chapter 3 架構建置的力量/吳杰亮 83 認知架構 84 架構一個變革計畫 89 領導者的角色 93 團隊成員的角色 96 計畫目的 99 學習架構與執行架構 102 改變架構 104 領導力摘要 111 課程與行動 112 Chapter 4 讓團隊感到安全 / 黃鴻基 115 信任與尊重 118 組隊和學習的心理安全 125 階級組織對心理安全的效應 131 培育心理安全 135 領導力摘要 145 課程與行動 147 Chapter 5 失敗可以讓你更快成功 / 李建德 149 失敗的無可避免性 150 小失敗的重要性 151 為何由失敗學習是如此困難 154 失敗在流程知識光譜上的位置 160 將失敗的成因和內容相提並論 164 發展對失敗中的學習方法 168 從錯誤學習的策略 170 領導力摘要 182 課程與行動 183 Chapter 6 跨界合作 / 蔡鴻文 185 跨界組隊 191 可見和不可見的邊界 193 三種形式的邊界 197 組隊跨越常見的邊界 201 領導跨界溝通 212 領導力摘要 215 課程與行動 216 part three 學習型執行 (execution-as-learning) Chapter 7 將組隊及學習的概念融入工作中 / 邢世俊 221 學習型執行 222 運用流程知識光譜 229 Telco 面對轉變的背景 234 學習永不停止 240 保持學習的活力 252 領導力摘要 254 課程與行動 256 Chapter 8 領導力的實踐 / 鄭紹宇 257 席夢思常規生產的領導組隊 258 在兒童醫院的複雜操作中組隊合作 265 領導組隊追求 IDEO 的創新 276 領導力摘要 283 向前推動 285 註記 289 獻詞 309 關於作者 313 索引 315

原價: 700 售價: 665 現省: 35元
立即查看
植牙維護與跟刀準備實用手冊 (1版)

植牙維護與跟刀準備實用手冊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一般民眾認識植牙的管道,牙醫助理進階與加薪利器,醫療院所訓練助理好幫手   ◎由淺入深介紹植牙治療與牙周病防治所需的基本概念。   ◎助理們在瞭解之後可便於與醫師和患者溝通。   ◎可熟悉相關器械的準備與臨床實務,讓手術跟診更為順暢。   ˙一般人都想知道的:   什麼是人工植牙?   人工植牙會不會得牙周病?   什麼情況適合植牙?   什麼人需要植牙?   人工植牙牙周病之預防與治療   ˙牙醫及助理必須知道的:   植牙前的準備工作   人工植牙手術的步驟   要不要補骨/補牙齦?   微創植牙手術   適不適合即拔即植?   鼻竇墊高補骨手術   無菌的感染控制與術前的準備   術後注意事項   器械保養消毒滅菌與針扎事件   牙醫助理與諮詢師相關法律知識 【目錄】 常用字彙摘要 一、什麼是人工植牙? (一)人工植牙 (二)傳統假牙設計與人工植牙設計之優缺點比較: (三)各式人工植牙設計 二、人工植牙會不會得牙周病? (一)牙周病的成因 (二)如何預防牙周病﹖ (三)人工植牙牙周病之預防與治療 三、什麼情況適合植牙? (一)什麼人需要植牙? 1.身體健康因素: 2.口腔健康因素: 3.生活習慣問題: 4.手術同意書inform consent (二)植牙前的準備工作 1. PANO X-ray與斷層C.T.檢查判讀和手術導板設計 (三)人工植牙手術的步驟 (四)要不要補骨/補牙齦? 1.補骨常用的術式 2.可能用到的材料: 3.補骨手術跟診注意事項 4.植皮手術或牙齦移植手術 (五)微創植牙手術Flapless Implant 1.微創植牙手術的進行 2.微創植牙手術該注意的事 (六)適不適合即拔即植? 1.拔牙後植牙的時機 2.立即植牙要注意的事 (七)鼻竇墊高補骨手術 1.為何需要施行鼻竇墊高手術 2.鼻竇墊高手術的類型與使用時機 3.身體與口腔狀況評估: 4.鼻竇墊高手術的注意事項 四、無菌的感染控制與術前的準備 (一)感染控制的觀念 (二)刷手、手術衣與手術手套的穿戴法 (三)手術鋪巾介紹與無菌方式鋪巾 1.基本植牙手術要準備哪些? 2.特殊植牙與補骨器械 3.以無菌方式鋪巾手法 五、術後注意事項 (一)患者照護部分 1.手術結束時患者的照護 2.一般術後保養須知 (二)撤檯 1.手術結束後的撤檯 六、器械保養消毒滅菌與扎傷事件 (一)器械清潔與消毒滅菌 1.一般器械清潔與消毒滅菌流程 2.特殊器械的處理 3.布巾包的清潔與消毒滅菌 4.手術衣的褶法 (二)員工扎傷事件 七、助理相關法律知識 (一)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1.醫療行為、醫療輔助行為與非醫療行為 2.民刑事責任 3.面對患者 (二)諮詢師的角色 1.諮詢師的定位 2.諮詢師的服務範圍 (三)相關法律條文摘錄 醫師法: 醫療法: 護理人員法: 民法: 刑法: 消費者保護法: 個人資料保護法: (四)口腔衛生師法草案(2024) 參考資料與文獻

原價: 500 售價: 375 現省: 125元
立即查看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兼述心理衛生社會工作 (2版)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兼述心理衛生社會工作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心理衛生的議題已經成為全球跨文化跨國的重要議題,經過百年的發展,精神醫療領域社會工作從慈善出發,漸漸走出醫院進入社區,也將服務擴大到疾病和自殺、藥物濫用、家庭暴力與性侵犯等議題的處遇治療,服務對象從兒童到老人,從醫院到社區、學校、犯罪矯治等系統,建構社安網整合服務。精神醫療專業訓練成為社區處遇的基礎,希望本書可以協助讀者瞭解臺灣心理衛生的發展脈絡,學習國外社會工作理論以建立本土實務理論。 這是一本為精神醫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學生所寫的入門書,由二位資深精神醫療社工師及資深精神科專科醫師共同完成。本書針對第一版內容修正,因應臺灣及世界心理衛生新發展,更新、增加資料。 【目錄】 "第一篇 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第1章 精神疾病與醫療發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精神疾患與診斷演變  第二節 特殊人口心理衛生與次專科  結語  參考文獻 第2章 心理衛生政策與福利行政/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心理衛生政策  第二節 心理衛生預防模式:強化心理資本  第三節 臺灣社會福利與心理衛生演進  第四節 心理衛生行政  結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精神衛生法》及相關精神醫療法律/楊添圍  前言  第一節 《精神衛生法》 第二節 《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三節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第四節 《老人福利法》  第五節 《自殺防治法》  第六節 《家事事件法》  參考文獻 第二篇 精神疾病與治療第4章 精神病理學與精神疾病之診斷系統 /楊添圍  第一節 診斷與分類之基礎:精神病理學  第二節 精神病理學相關名詞  第三節 精神疾病之診斷及分類  第四節 臨床慣用名詞:精神病與嚴重精神疾病  第五節 DSM-IV-TR/DSM-5精神疾病分類  第六節 疾病相關名詞  參考文獻 第5章 常見精神病(嚴重精神疾病)與精神官能症/楊添圍  第一節 精神病(嚴重精神疾病)與精神官能症  第二節 思覺失調症  第三節 躁鬱症或雙極性情感性疾患  第四節 憂鬱症:各種分類觀點  第五節 強迫症與相關疾病  參考文獻 第6章 人格疾患、酒癮及物質成癮/楊添圍  第一節 人格疾患  第二節 酒精與物質成癮  參考文獻 第7章 家庭暴力與精神疾病/楊添圍  第一節 臺灣家庭暴力初探  第二節 初探家庭內殺人事件  第三節 家庭暴力與精神疾病  參考文獻 第三篇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方法第8章 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專業與專科社工師發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美國醫務社工與精神醫療社工的演變  第二節 臺灣醫療社工與精神醫療社工的發展  第三節 心理衛生專科社會工作發展  第四節 美國各領域社工現況比較  第五節 社會安全網的心衛社工  第六節 社會工作紀錄  結語  參考文獻 第9章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的類型  第二節 建構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實務理論  第三節 系統生態概念運用於心理衛生  第四節 常用的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簡介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0章 疾病與家庭/張如杏  前言:家庭的許多面貌  第一節 以理論分析家庭  第二節 精神疾病與家庭  第三節 臺灣家庭與精神疾病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1章 與家庭工作的模式/張如杏  前言:與家庭工作的意義  第一節 家庭評估  第二節 家庭會談、家庭訪視  第三節 簡介家族治療  第四節 優勢觀點、以家庭為中心服務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2章 精神醫療處遇方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心理治療  第二節 團體心理治療  第三節 心理劇  第四節 心理教育、衛教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3章 個案管理資源整合/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個案管理的定義、功能、流程  第二節 個案管理在心理衛生領域的運用  第三節 資源整合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篇 心理衛生方案與未來第14章 社區復健及長期照顧/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復健 第二節 社區復健模式  第三節 社區復健的困境  第四節 長期安置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5章 精神醫療服務與專業團隊/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醫院內精神醫療服務  第二節 精神醫療專業團隊  第三節 社區心理衛生方案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6章 評鑑/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科醫院評鑑  第二節 精神復健機構、護理之家評鑑  第三節 方案評鑑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7章 精神疾病復健與康復/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精神復健定義  第二節 精神復健的原則、價值及迷思  第三節 精神復健的內容  第四節 從障礙概念轉變  結語:邁向康復  參考文獻 第18章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展望/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在臺灣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精神醫療社工之角色與任務  第三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定位之影響因素  第四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困境之突破  第五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之定位  第六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      

原價: 550 售價: 49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重病的美國:大疫情時代的關鍵4堂課,我們如何反思醫療、人權與自由 (1版)

重病的美國:大疫情時代的關鍵4堂課,我們如何反思醫療、人權與自由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不只美國人,全世界都在問:美國到底怎麼了? 《暴政》作者提摩希.史奈德鬼門關前走一遭親身體驗 受金權、政治操弄的崩壞醫療與崩解中的人權 「就像世界上所有發生過的事一樣,我會有如此遭遇並不是因為運氣差,而是整個系統都出了問題。」 「我自身的不適是有意義的,它幫助我了解這個社會的病。」 ──提摩希•史奈德 醫院是救治人的地方,但為何病人卻覺得自己被送進一個等死的系統? 美國高舉自由、人權、平等的大旗,卻連最根本的就醫人權都沒有? ▍自死亡邊界發出的沉痛呼籲 2019年12月29日,知名歷史學者提摩希.史奈德進了美國一間醫院的急診室。在接下來一連串被輕忽、充滿錯誤、被新型冠狀肺炎攪擾的就醫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到自己身處的這個國家雖然高舉民主、自由、人權大旗,更協助世界各地將醫療確立為一項人權,但實際上是一敗塗地。病癒後,他寫下結合自身生命經驗、對比過去在他國醫療系統的體驗、歷史教訓,對美國利潤至上、政治帶風向的醫療體系提出沉痛呼籲。 ▍鞏固金權、罔顧人權的醫療體系 醫療是基本人權,但美國卻以冷冰冰的數據、利潤、政治煽動為導向,罔顧人性,醫生不得不將病人的疼痛視為商業的一環、該優先獲得醫療救助的人無法取得優先權,政治人物則將醫療視作籌碼。史奈德指出,這一切正是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爆發時,美國無法根據醫療專業做出恰當反應的主因,因為沒人在乎真實的醫病關係,而總統可以在推特上罔顧真相公然撒謊,告訴大家這病「很快就好」。 ▍「在美國,我們關於自由的故事,在出生的時候就死了。」 醫療體系病入膏肓,反映出美國社會的系統性問題:在文明國家,公民的健康是基本人權,但金權箝制下,社會福利日漸緊縮,而無效的醫療體系、忽視真相的系統、充滿謊言的政治,則從出生開始就箝制了公民身體、心靈與追求富足人生的自由。 專文推薦 陳美霞(臺灣公共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吳易叡(香港大學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總監) 仁心推薦 全球的瘟疫共時於史學家史奈德個人的生命經驗。在新冠病毒席捲世界之前,他已經因肝臟感染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在管線之間、塑膠布帘之後,原本大手大腳以宏觀視角分析屠殺與戰爭的歷史學者,被扯入醫療系統的夾縫之間苟延殘喘。史奈德的語言不再冷靜、自持,而以一種血肉之軀的憤怒為動力,向美國社會發問:連個人健康都無法保障的我們,有何自由的可能?我們究竟對自己的媒體、醫院做了什麼,又對自己的民主文化有何誤用,淪落至此? 這場大病,讓宏觀的歷史學者轉向身體髮膚的微觀照見。 這場瘟疫,讓國家社會真正的病症無所遁形。 ──許菁芳(作家) 即使躺在病榻上,作者仍不改過去的犀利批判與嚴謹分析,從自己在病房裡的遭遇探究美國醫療體系的種種問題,以及背後的資本主義體制如何使醫療商品化、帶來悲劇。雖然,臺灣有傲視全球的健保制度,透過稅制合理分配,讓人民能享相對完善與合理的照顧體系,但商品化與效益主義的價值仍然不斷招喚,不但使醫療人員陷入過勞的苦境,也威脅著全體人民。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認識美國醫療系統的問題,感激為台臺灣高品質公衛與健保體系付出的每一個人。──蔡依橙(醫師、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呂建德(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美國臺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楊斯棓(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台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劉紹華(中央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目錄】 各界推薦 推薦序1 美國良心知識分子對醫療體系的控訴 陳美霞 推薦序2 現代十日談:老調重彈抑或中年覺醒? 吳易叡 序幕 昂然獨立與彼此相連 引言 我們的「病」 第一課 醫療照護是人權 第二課 從新生之初開始自由 第三課 真相使人自由 第四課 醫療必須重新交給醫師 結語 復原之路 尾聲 憤怒與同理 致謝

原價: 320 售價: 288 現省: 32元
立即查看
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干預醫療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全新封面版) (2版)

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干預醫療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全新封面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深入探訪製藥產業,反思醫藥體系的幕後難題── ・為了讓藥物看起來更有效,藥廠會替換研究指標、挑選受試族群,更改臨床試驗的設計? ・標準化的試驗與治療過程,能讓藥物被有效監管,卻犧牲了個體的醫療差異? ・行銷=打好關係+大量廣告?辦論壇、出資研究,讓整體醫療數據對藥廠更有利? 為了探討製藥產業如何對臨床研究產生影響,哲學暨社會學者希斯蒙都(Sergio Sismondo)從政治經濟學觀點切入,匿名訪談藥廠研究員、從業人員及醫師,親身參與藥廠會議、爬梳法律文件,追索並揭露醫藥產業鏈的可議之處──藥廠贊助醫學研究、控制臨床試驗以建立科學證據,並透過操作期刊等知識媒介,結合意見領袖(KOL)、病友團體的影響力,推動有利藥廠的醫學觀點和治療方針。 此外希斯蒙都也提出「裝配行銷」的概念,揭示藥廠如何透過環環相扣的行銷策略,彷彿幕後幽靈般,拼裝出一個共同維護藥廠利益的醫療市場:不僅推銷藥品,藥廠更創造需求、形塑疾病。 本書的核心質問在於:當藥廠不僅是藥物的生產者,更是醫學知識的塑造者時,其中的權力運作將如何影響我們對疾病、藥物及治療方式的認知?全書深入解析醫藥體系前沿的運作,希望喚起病患、醫師與社會的警覺,促成資訊透明化及法規的制定,突破利益導向的產業鏈盲點。 【目錄】

原價: 480 售價: 408 現省: 7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