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ISBN13:9789866624940
替代書名:Social Research Methods :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W. Lawrence Neuman
譯者:王佳煌;潘中道;蘇文賢;江吟梓
裝訂/頁數:平裝/774頁
規格:26.5cm*20cm*3.1cm (高/寬/厚)
版次:2版5刷
出版日:2020/09/01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研究法
內容簡介
在這本備受推崇的著作裡,作者以全面而且均衡的方式介紹了社會研究中的質化與量化兩種研究取向,並且也強調了結合各種不同取向所能帶來的益處。本書中亦包含了數十個來自於實際研究的新範例,能夠幫助讀者瞭解各種概念以及研究方法。
「對於任何一位作者而言,要同時詳細地檢視質化以及量化研究方法,都是一項費力而艱鉅的任務。然而,本書作者卻漂亮地完成了這項任務,不但在整本書中以均衡的份量來分別討論這兩種研究方法,而且也突顯出這兩種研究方法相互重疊以及彼此歧異之處。」
─雷提克(Bethany L. Letiecq)
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
如果想知道為什麼你應該購買這本新版的《當代社會研究法》,以下是五個你非買不可的好理由!
1. 在整本書裡,作者已經加強以及擴充了關於更廣泛的社會研究方法論議題的討論內容,而不 只是狹隘地探討各種研究技術的應用方式而已。其中包括了整合量化以及質化取向、把社會研究置入於更大的科學事業的脈絡之中、以及解釋文化與文化信念對於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關聯性。
2. 作者更新了關於社會研究各種認識論基礎的討論內容,並且在其中加入了出現在近期文獻中的新議題以及新觀念。
3. 作者的寫作方式能夠鼓勵學生積極投入於內容當中,因為作者強調了讀者作為研究者的身分,而且也把讀者放置於一個決策制訂者的位置上。除此之外,本書中有數個章節的開頭部分都是一項研究,而且在整個章節內容中都會一再提及該項研究,以作為證明某些概念的實際例子。在內文中的各種圖形、表格、範例、補充資訊等等,則依據主要的類型來重新加以組織,而且圖形也變得更為清晰易懂。
4. 關於社會科學裡的個案研究方法,本書已經增加了相關的討論內容,而且也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說明。此部分內容目前包含了個案研究對於建立理論的重要性,並且也增加了在文獻當中所提到的關於個案研究的特殊重要性。
5. 本書第九章「實驗研究」以及第十章「調查研究」的內容,都已經大幅度地增加了最新的發展趨勢以及內容。第九章的新特色之一,是更為強調理論在實驗研究中的重要性,而第十章裡則增加了在調查研究中各種可能的誤差來源,以及在調查訪談中的最新發展,其中包括對於認知訪談的說明與解釋。
目錄
第1部分 基礎
第1章 為什麼要進行研究? 1
社會科學研究之外的其他選擇 3
研究的內涵:科學化的取向 11
社會研究的類別 23
研究過程的步驟 25
為什麼要學習進行社會研究的方法? 32
結論 33
第2章 社會研究的主要類別 35
研究的運用與讀者群 37
研究的目的 53
個案內或是跨個案研究 57
單一時間點或是多重時間點 62
資料蒐集技術 65
結論 73
第3章 理論與研究 75
什麼是理論? 77
社會理論與意識型態 79
社會理論的組成部分 84
結論 120
第4章 方法論的意義 123
哲學基礎 124
三種取向 128
實證主義社會科學 130
詮釋取向社會科學 138
批判取向社會科學 148
女性主義以及後現代研究 160
結論 163
第5章 如何回顧文獻以及進行合乎倫理的研究 169
文獻回顧 170
社會研究中的倫理 195
結論 219
第2部分 規劃以及準備
第6章 研究設計的策略 223
三角檢證法 224
研究的質化以及量化取向 226
質化設計議題 238
量化設計議題 243
結論 261
第7章 質化與量化測量 267
測量的必要性 268
量化以及質化測量 270
測量的過程 271
信度與效度 279
量化測量指引 292
量表與指數 298
結論 315
第8章 質化與量化抽樣 319
進行抽樣的理由 319
抽樣策略 321
結論 357
第3部分 量化資料蒐集與分析
第9章 實驗研究 363
適當的技術 364
實驗簡史 367
隨機分派 371
實驗設計的邏輯 375
內在與外在效度 386
實際的考量 398
實驗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 399
與倫理有關的議題 400
結論 402
第10章 調查研究 405
調查研究的歷史 406
調查研究的邏輯 409
建構問卷 411
調查的類型:優點與缺點 443
調查訪談 450
合乎倫理的調查 462
結論 463
第11章 非反應式研究以及次級分析 469
非反應式研究 470
內容分析 473
現存的統計數據╱文件 483
調查資料的次級分析 490
推論的議題以及理論考驗 498
倫理的考量 499
結論 499
第12章 量化資料分析 503
資料處理 504
單變項的結果分析 507
雙變項的結果分析 517
超過兩個變項 532
推論統計 540
結論 545
第4部分 質化資料蒐集與分析
第13章 田野/實地研究 549
瞭解田野/實地研究 550
田野/實地研究訪談 590
資料品質 598
田野/實地研究中的倫理兩難困境 601
焦點團體研究 603
結論 605
第14章 歷史比較研究 611
歷史比較研究簡史 613
適合歷史比較研究的研究問題 613
歷史比較研究的邏輯 615
進行歷史比較研究計畫的步驟 625
歷史脈絡中的資料以及證據 630
比較研究 641
歷史比較研究中的同義議題 659
倫理 663
結論 664
第15章 質化資料分析 669
資料分析方法的比較 670
編碼以及概念形成 673
質化資料的分析策略 683
其他的技術 703
結論 712
第5部分 與他人溝通
第16章 撰寫研究報告以及社會研究的政治 717
研究報告 718
社會研究的政治 739
客觀性以及價值中立 756
結論 758
立即查看
國際公法
作者: 趙彥清
出版社:元照出版
出版日期:2022/03/0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國際公法總論,結合21世紀最新國際法院判決、國家實踐與理論,就國際法概念、發展歷史、規範特徵、法源類型、強制規範與法源位階、國際法與國內法關係、國家主權概念之演進、國家成立要件、國家領土與人民自我決定權、國家承認、國家繼承等重要主題分析介紹。章節編寫包含核心議題、重點提示、案例解說、摘要、自我評量、答題指引、概念圖等,幫助讀者融會貫通,掌握國際公法各項考試之命題趨勢。透過從事國際法實務的觀察與思考角度,啟發與時俱進強化臺灣國家主權地位的新思維。幫助學生與實務工作者理解國際關係發展現況,建立討論我國國際法地位相關議題之能力。
目錄
序
第一章 國際法之概念與發展歷史
第一節 導 論/1
第二節 國際法的定義/4
第三節 國際法之存在/8
第四節 國際法之起源與發展/11
第五節 自然法主義與實證法主義/21
第六節 殖民主義時代對國際法發展的影響/27
第七節 聯合國時期國際法的持續發展/29
第八節 小 結/33
第二章 國際法之規範性質
第一節 國際法之規範特徵/38
第二節 國際法之實質結構/41
第三節 國際法之功能/44
第四節 國際法之有效性/51
第五節 國際法在21世紀面臨的挑戰/61
第三章 國際法法源之類型
第一節 導 論/69
第二節 已建立之國際法法源類型──《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72
第三節 條 約/78
第四節 習慣國際法/85
第五節 一般法律原則/110
第六節 司法判決/119
第七節 學者之論述/124
第八節 公允善良原則之功能/124
第九節 單方聲明/125
第十節 無拘束力之承諾與「柔性法」之概念/127
第四章 國際法法源之位階
第一節 介紹:法源位階在國際法中的重要性/137
第二節 國際法中強制規範的發展/140
第三節 強制規範的角色與相對規範性的挑戰/143
第四節 對世義務/145
第五節 強制規範的範圍/149
第六節 聯合國憲章下的義務/161
第五章 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係
第一節 導 論/167
第二節 國際法與國內法關係之理論(一元論與二元論)/169
第三節 國際法在國際場域之優先性與國內法在國際法律體系中之適用/175
第四節 國際法在國際以及國內的適用之區別/180
第五節 國內法對於國際法的定位與實踐/183
第六節 我國之法律規定與實務/194
第六章 國家主權與國家之成立要件
第一節 導 論/209
第二節 國家主權概念之演進/215
第三節 國家成立要件之判定標準/224
第四節 新國家成立之方式/237
第七章 國家領土與自我決定權
第一節 領土主權/244
第二節 新領土之取得/245
第三節 中華民國臺灣之領土範圍/258
第四節 自我決定權與國家之成立/260
第五節 領土與自我決定權之關係/271
第六節 臺灣民主化與自我決定權之行使/272
第八章 國家承認與國家繼承
第一節 國際法上承認之意義/291
第二節 國家承認/293
第三節 政府承認/319
第四節 國家成立之非法性問題/324
第五節 國家繼承與政府繼承/327
第六節 國家之消滅/346
參考文獻/357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特色
本書由三位具備豐富行政及教學經歷的教授合力撰寫,內容貼近當代理論發展以及行政實況:大量運用國內外著名生活化案例及圖片,再結合各級考試重點內容,有系統又深入淺出地整理公共行政的知識與實務,讓初學者能夠輕易上手。對於在校修習行政學的相關科系學生,以及有志投考公職或瞭解公部門運作的非本科系人士,本書是一本既有趣又實用的入門教科書。
第二版修改的章節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公共行政的世界」:整合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者的價值為「效率」、「效能」、「回應」以及「公平」。
第三章「公共行政的政治環境」:更新總統選舉及立法院結構的政治發展。
第四章「規劃」:修改不同層次之規劃定義與內涵;將「平衡計分卡」之介紹與說明統一整合至第十四章「行政控制」說明。
第五章「治理與決策」:章名更改,增加協力治理的內容,考量協力治理會牽涉到群體決策,同時精練群體決策的論述。
第五章「治理與決策」與第六章「公共政策」:兩章的個案更改:考量 2050 淨零排放政策為國內重大政策,也為全球趨勢,增補其內容,以為理論應用與個案鑽研之所需。
第七章「預算與財務管理」:更新我國歲出政事別與累積債務等預算資訊。
第九章「人力資源管理」:章名更改,以符合實務發展趨勢,強調政府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之精神。章內相關人事資料統計表更新。
第十章「從電子化政府到智慧政府」:章名更改,為增加政府推動數位轉型、數位治理與智慧政府的內容,以及以人工智慧為主的新科技在公部門的應用、風險和治理議題。
第十一章「領導效能」:第二節領導理論的演化,在新的領導途徑部分,新增包容性領導、參與型領導和危機領導三個新的類型。本章個案更改為「COVID-19 疫情期間的政府領導力探索」,考量 COVID-19 疫情對各級政府領導力和國家危機管理能力的挑戰,因此納入作為重要的理論與個案教材。
第十二章「激勵」:針對政府部門中的激勵挑戰深入比較其他部門之狀況,並提供實務建議。
第十五章「行政倫理」:本章個案更改為「防疫作戰期間的倫理挑戰」,COVID-19 大流行期間,各國皆面對諸多倫理爭議,行政備受挑戰,且疫情仍持續威脅世界,故對此個案及其理論的細思深究實有必要。
各章的「本章習題」:考題更新,增列近年國家考試考題。
【目錄】
第 一 章 公共行政的世界
第 二 章 公共行政學的發展
第 三 章 公共行政的政治環境
第 四 章 規劃
第 五 章 治理與決策
第 六 章 公共政策
第 七 章 預算與財務管理
第 八 章 組織設計與結構
第 九 章 人力資源管理
第 十 章 從電子化政府到智慧政府
第十一章 領導效能
第十二章 激勵
第十三章 行政溝通
第十四章 行政控制
第十五章 行政倫理
立即查看
從文化冷戰到冷戰文化:《今日世界》的文學傳播與文化政治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臺灣歌仔戲史論:文本、展演與傳播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臺灣歌仔戲史論:文本、展演與傳播
作者:蔡欣欣
出版社:政大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9869543675
內容簡介
伴隨著本土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變遷的臺灣歌仔戲,百餘年來存留不同歷史語境的時代文本,演化出「與時俱進」的多元展演景觀,也傳播到閩南和東南亞等華人族群常民生活中。本書結合文獻史料的挖掘耙梳,實物史料的蒐集考證,田野踏查與口述訪談的「三重證據法」研究策略,重返「圖文顯影」宣傳戲單的歷史現場,賞析兼融「戀戀國風/博物樂府」的歌仔唱本《六十條手巾歌》,解讀奠基腹內與活戲養分的「真本歌仔」《山伯英台》,探究新劇《恆娘》與歌仔戲《馴夫記》的「文化展演」,述論縱橫劇壇八十餘載的「日光歌劇團」演藝現象,透視「文化霸權/狂歡嬉戲」的國語電視歌仔戲,綜覽「高雄天藝術節」的現代劇場歌仔戲展演,建構當代兩岸歌仔戲交流史話,積鉤1960年代「柏華閩劇團」與「牡丹桂閩劇團」的新加坡演出印記。
目錄
序/曾永義
序/曾學文
總論
壹、文本
1.重返歷史現場:「戲單」中圖文顯影的臺灣歌仔戲
2..戀戀國風/博物樂府:歌仔唱本《六十條手巾歌》析論
3奠基歌仔戲活戲養分的「真本歌仔」《山伯英台》
貳、展演
4.日治時期新劇《恒娘》與歌仔戲《馴夫記》的「文化展演」
5.「日光歌劇團」演藝現象述論
6.霸權與嬉戲──臺灣「國語」電視歌仔戲述論
7.綜覽「高雄春天藝術節」現代劇場歌仔戲展演(2010-2015)
參、流播
8.當代兩岸歌仔戲交流史話(1949-2012)
9.1960年代臺灣歌仔戲「柏華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考索
10.1960年代「牡丹桂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
參考書目
後記
立即查看
知識傳播與國家想像:20世紀初期拉斯基政治多元論在中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