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I)(含行政程序法、行政罰法) (1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籍資訊
書名: 律師、司法三等、法研所:行政法(I) (含行政程序法、行政罰法)
ISBN: 9789862695944
作者: 黃律師
出版社: 高點
出版日期: 2021-04
書名: 律師、司法三等、法研所:行政法(II)(含行政執行法、行政訴訟法)
ISBN: 9789862697139
作者: 黃律師
出版社: 高點
出版日期: 2021-08
立即查看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本書期望以簡明的文字、淺顯的論述,引導法律初學者順利進入法學堂奧。同時,在國家考試上,法學緒論是重要的共同科目(或稱法學知識、法學常識、法學大意等),亦能為有志參與公職或公營事業考試者,提供準備方向,並附有些許近年考題,讀者可以自我練習,檢驗學習效果。
目錄
二版序 i
序 iii
凡例 vii
第一篇 導 言 1
第一章 法律的意義 3
第二章 法律的組成 9
第二篇 總 論 13
第一章 法律的基本概念 15
第一節 法律位階 15
第二節 法律保留 17
第三節 權利義務 20
第二章 法律的演變與系統 41
第一節 法律的演變 41
第二節 法律的系統 45
第三節 臺灣的法律發展 51
第三章 法律的淵源與種類 57
第一節 法律的淵源 57
第二節 法律的種類 69
第四章 法律的生滅與效力 93
第一節 法律的生滅 93
第二節 法律的效力 103
第五章 法律的適用及其方法 119
第一節 適用法律的原則 119
第二節 適用法律的方法 124
第三節 法律的解釋方法 128
第四節 法律解釋以外的適用方法 137
第三篇 分 論 157
第一章 重要法律簡述 159
第一節 公法 160
第二節 民法 169
第三節 刑法 183
第四節 勞動與社會法 191
第五節 財經相關法律 208
第六節 性別相關法律 221
第七節 訴訟相關法律 230
第二章 法律與人民生活的關係 279
第一節 法律與道德 279
第二節 法律與宗教 283
第三節 法律與政治 287
第四節 法律與經濟 290
第五節 法律與科技 294
第六節 法律與文學 298
立即查看
簡介
*不讀《國富論》不知何謂「利己」。讀了《道德情感論》,才知道
「利他」才是問心無愧的「利己」。
197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米爾頓‧弗里德曼
*大陸總理溫家寶五次推薦的大師巨著:它的意義不亞於《國富論》!
*十七世紀蘇格蘭貴族子弟的上課教材,儼然成為當今社會最需要的一本好書!
全球金融危機後,最發人深省的歷久彌新之作 。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阿馬蒂亞.森
在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中,由於人們只看到亞當.史密斯在其《國富論》中論述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重視經濟人的謀利心理和行為,強調「利己」,卻相對忽略了其在《道德情感論》中所重視的社會中的倫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感,從而曲解、誤讀了亞當.史密斯學說。
中華經濟研究特約院研究員 吳惠林
在這倫理道德淪喪、人心極度腐化的現時,中文譯本的面世對於華人世界不啻是一帖「救心」靈丹、「救命」妙藥。如史密斯所言,特別是立法者和偉大的改革者,此書更是非修不可的一門課。
開南大學前校長 高安邦
亞當.史密斯的《道德情感論》將道德哲學應用到經濟生活層面,每一個人從交易中追求最大利益,創造了最大的社會財富。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張清溪
在這本書裡,他首先談到與自立心並存的同情心,而同情心就是惻隱之心,也就是無私的愛心。亞當.史密斯在這本書裡討論各種道德情感問題:他談同情心、良心、宗教、義務感、正義與仁慈、博愛與克己。也許應該說,這些才是資本主義的基礎。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梁小民
我們目睹了金錢慾爆發之後的種種罪惡,會感到亞當.史密斯稱《道德情感論》比《國富論》更基本的涵義。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觀念,市場經濟就會引發災難。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沉思錄》譯者 何懷宏
《道德情感論》不僅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主要著作,也是他在世前的最後幾年裡,竭盡全力進行修訂的一本書。他在身患重病,知道自己已時日無多的情況下,對這本書進行了最重要的一次修訂,這說明了倫理學在亞當.史密斯心目中的地位,對於道德真理的探討,在亞當.史密斯心中是貫穿始終的。
目錄
出版緣起
道德情感論改版譯者序─兼導讀
告讀者
第一篇 論行為的合宜性
第一章 論合宜感
第一節 同情感
第二節 論彼此同情的快感
第三節 論我們按照他人的情感與我們的情感是否相合,評論他人的情感合宜與否的方式
第四節 續前節第五節 論可親與可敬的美德
第二章 論各種感情合宜的程度
引 言
第一節 論源自身體的感情
第二節 論源自特殊的想像偏向或習性的感情
第三節 論不和樂的感情
第四節 論和樂的感情
第五節 論自愛的感情
第三章 論處境的順逆對人類評論行為合宜與否的影響
第一節 雖然我們對悲傷的同情感通常比對快樂的同情感更為強烈,但悲傷的同情感通常遠遠不如主要當事人自然感覺到的悲傷那般強烈
第二節 論雄心壯志的根源,以及地位差別
第三節 論欽佩富貴與藐視貧賤的心理傾向腐化我們的道德判斷
第二篇 論功勞與過失;亦即,論獎賞與懲罰的對象
第一章 論功過感
引 言
第一節 凡是看起來當受感激的對象,似乎都該受獎賞;同樣的,凡是看起來當受怨恨的對象,似乎都該受懲罰
第二節 論當受感激與怨恨的對象
第三節 如果施惠者的行為未獲讚許,則受惠者的感激便很少會有人同情;相反的,如果加害者的動機未受譴責,則受害者的怨恨便不會有人同情
第四節 前幾節的要點重述
第五節 功過感的分析
第二章 論正義與仁慈
第一節 這兩種美德的比較
第二節 論正義感、自責感,並論功勞感
第三節 論自然女神賦予心靈這種構造的效用
第三章 論運氣如何影響人類對於行為功過的感覺
引 言
第一節 論運氣所以有這種影響的原因
第二節 論運氣的這種影響的程度
第三節 論這種感覺出軌的終極原因
第三篇 論我們品評我們自己的情感與行為的基礎,並論義務感
第一節 論自許與自責的原理
第二節 論喜歡受到讚美,相對於喜歡值得讚美;並論害怕受到譴責,相對於害怕應受譴責
第三節 論良心的影響與權威
第四節 論自欺的性質,並論概括性規則的起源與應用
第五節 論概括性道德規則的影響與權威,以及這些規則應當被視為神的法律
第六節 在哪些情況下,義務感應當是我們唯一的行為原則,以及在哪些情況下,它應當獲得其他動機的讚許
第四篇 論效用對讚許感的影響
第一節 論合用的外表賦予所有工藝品的美,並論這種美的廣泛影響
第二節 論合用的外表賦予人的性格與行為的美,並論這種美在何等程度內可以被視為讚許該性格或行為的一個根本要素
第五篇 論社會習慣與時尚對道德讚許與譴責等情感的影響
第一節 論社會習慣與時尚對美醜概念的影響
第二節 論社會習慣與時尚對道德情感的影響
第六篇 論好品格
第一章 論個人的性格中影響其自身幸福的那一面,或論審慎
第二章 論個人的性格中影響他人幸福的那一面
引 言
第一節 論自然女神依何種先後順序把哪些個人託付給我們注意照顧
第二節 論自然女神依何種先後順序把哪些社會團體託付給我們幫助
第三節 論博愛
第三章 論克己
第六篇的結論
第七篇 論道德哲學體系
第一章 論道德情感的理論應該探討的問題
第二章 論各種說明美德之性質的學說
引 言
第一節 論主張美德以合宜為本的學說
第二節 論主張美德以審慎為本的學說
第三節 論主張美德以慈善為本的學說
第四節 論善惡不分的學說
第三章 論各種關於讚許之原理的學說
引 言
第一節 論主張讚許之原理本於自愛的學說
第二節 論主張讚許之原理本於理性的學說
第三節 論主張讚許之原理本於感覺的學說
第四章 論不同的作者處理道德實務規則的方式
立即查看
ISBN:9789860615807
書名:國際法概論(第三版)
作者:許慶雄、李明峻
定價:620元
出版日期:2021/02/17
關鍵字:國際法、國際法教科書、大學用書
▪▪▪▪▪▪▪▪▪▪▪▪▪▪▪▪▪▪▪▪▪▪▪▪▪▪▪▪▪▪▪▪▪▪
【內容簡介】
「國際法」為國際社會之法,以國際社會為其法效力的範圍,一旦國際社會隨著歷史演進而產生變化時,國際法的內涵也常因此而有所變動。近年來的國際社會,連繫愈密,爭端愈多,因應國際社會變化的國際法,無論是理論或實務也迭有變化,因此「國際法」相關書籍的適時性就變得更重要了。
為了便於教學者能夠將全部內容做最完整的教授,同時考量使用者考試複習的時間所需,著者將相關的理論、學說與實務內容,馭繁瑣於精要並力求內容的全面,第二版的本書更增添與修正許多內容,以求符合當前國際社會之實際。全書包括了現代國際法的最新理論,是全面理解國際社會新秩序的入門書。
隨著全球化進展,有關國際法知識的需求亦相對增加,研讀本書絕動有助於釐清國家的國際地位、個人與國際法的關係,使台灣能真正成為國際社會的成員,對於當前台灣面對國際社會所需具備的法知識,本書實為必讀之書。
【作者簡介】
許慶雄
.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近畿大學法學碩士、博士。
.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日本研究所教授。曾任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所長、政大國關中心特約研究員、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國立空中大學兼任教授。
.著有《國際法入門(共著)》、《憲法入門》、《社會權論》、《中華民國如何成為國家》等書,以及〈中華民國之法地位:兼論臺灣之統獨爭議〉、〈現代人權體系中平等原則之研究〉、〈中、英共同宣言におけゐ國際法上の諸問題〉等。
李明峻
.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淡江大學日研所碩士、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碩士、博士課程。現任教於中央警察大學、中原大學。曾任日本國立岡山大學法學部助教授、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
.著有《國際法入門(共著)》、《現代國際法(共著)》等書;編有《國際法文獻選集》、《國際人權法:文獻選集與解說(共編)》等書;譯有《國際法的投降、占領與私有財産(Ando Nisuke原著)》、《國際人權(Karl Vasak原著)》、《台灣國際政治史(戴天昭原著)》、《政治學入門(Carl J. Fredrich原著)》等書。
【目錄】
第一章 國際法之基本構造
壹、國際法之形成與發展
貳、國際法之法性質
參、國際法之意義及特質
肆、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關係
第二章 國際法之成立形式
壹、國際法之法源
貳、國際法之法典化
參、條約法
肆、國際法定立之新動向
第三章 國家之成立與地位
壹、國際法與主權國家
貳、承認之基本概念
參、國家承認本質之理論
肆、國家承認之要件
伍、承認之方式
陸、國家承認之效果與未被承認國家之地位
柒、政府承認
捌、承認之其他問題
玖、國家繼承
拾、政府繼承
第四章 領域之管轄與利用
壹、領域主權的基本構造與法性質
貳、領域之變更與領域爭端之解決
參、領域主權的限制與特殊地域
肆、海洋與國際法
伍、空域
陸、太空
第五章 國家機關與個人
壹、外交機關
貳、領事機關及軍隊、船舶
參、國際法上個人之地位
肆、國際人權法
伍、國際環境法
第六章 國際組織與國際合作
壹、國際組織
貳、聯合國
參、區域性國際組織
肆、國際合作
伍、國際犯罪
陸、國家責任
第七章 國際爭端及其解決方法
壹、國際爭端概說
貳、政治性解決
參、仲裁裁判
肆、司法解決
伍、國際組織的爭端處理
第八章 和平與安全的國際法
壹、國際安全保障
貳、武裝衝突法與國際人道法
參、中立法
肆、國際刑法
附錄:簡稱略稱
立即查看
本書簡介
本書為學習票據法之教科書,亦為金融界及司法界之重要工具書。
為掌握票據法之理論發展及關鍵議題核心,除先探討有價證券基礎理論外,並以發行說及權利外觀理論為中軸,貫穿與票據法之重要爭議問題。
針對與票據法之重要議題,增補司法實務之最新見解及學界觀點,以掌握理論與實務之最新動態。
圖書目錄
新版序
序
第一章 有價證券之基礎理論
第一節 有價證券之意義及構造/3
第二節 有價證券之名稱/10
第三節 有價證券之分類/13
第四節 特殊證券/20
第五節 有價證券之功能/24
第六節 有價證券之規範模式/31
第二章 總 則
第一節 我國票據法之成立/35
第二節 票據之意義及種類/44
第三節 票據之性質/58
第四節 票據之功能/65
第五節 票據之法律關係/76
第六節 票據行為/103
第七節 票據權利/195
第八節 空白授權票據/210
第九節 票據之瑕疵/236
第十節 票據之喪失/252
第十一節 票據之抗辯/271
第十二節 票據時效/294
第十三節 利益償還請求權/302
第十四節 票據之黏單/315
第三章 匯 票
第一節 總 說/319
第二節 發票及款式/328
第三節 背 書/332
第四節 承 兌/382
第五節 參加承兌/389
第六節 保 證/396
第七節 到期日/406
第八節 付 款/409
第九節 參加付款/421
第十節 追索權/427
第十一節 拒絕證書/445
第十二節 複本及謄本/452
第四章 本 票
第一節 總 說/459
第二節 本票之見票/466
第三節 本票之強制執行/468
第四節 甲存本票(以金融業為擔當付款人之本票)/483
第五節 本票與匯票之比較/487
第五章 支 票
第一節 總 說/493
第二節 支票之種類、發票、付款及追索權/505
第三節 支票之保證/524
第四節 支票之特殊規定/526
第五節 支票與匯票之比較/544
事項索引/549
立即查看
【簡介】
▍貫徹一本書主義,穩固民訴基礎
以建構民事訴訟法體系為本,並以學說理論、實務見解為枝葉,再輔以作者個人意見及考試準備心得,兼顧理論實力及答題技巧。
▍大量圖示輔助理解,見樹又見林
希望讓讀者從一開始就有一個連貫的民事訴訟流程,進而在思考各種細部問題時,都能知道是出自於哪個程序階段。
▍特別收錄:邱派解析、模擬試題
除設計了跨章節的模擬考題,另有專章整理邱聯恭老師的學說體系,重新建構以程序保障為前提的訴訟目的觀及法理基礎,以交互參照、加深印象。
【目錄】
Chapter10 訴訟程序㈤:判決階段
section1 裁判通則
壹、概論
貳、判決
一、判決之種類 10-5
㈠終局判決與中間判決 10-5
㈡全部判決與一部判決 10-8
㈢本案判決與非本案判決 10-12
㈣給付判決、形成判決、確認判決 10-13
㈤捨棄、認諾判決 10-13
㈥一造辯論判決 10-16
㈦宣告假執行之判決 10-18
㈧定履行期間或分次履行之判決 10-29
㈨情事變更之判決 10-30
㈩對待給付判決 10-33
裁判分割共有物之判決 10-38
二、判決之成立 10-42
㈠判決之時期 10-42
㈡為判決之法院 10-42
㈢判決之資料 10-43
㈣判決書之製作 10-43
三、判決之範圍 10-44
㈠原則 10-44
㈡例外 10-45
四、判決之宣示及公告 10-47
㈠意義 10-47
㈡時期 10-48
㈢方式 10-48
㈣效力 10-48
㈤判決正本之製作與送達 10-49
五、判決之瑕疵及救濟之一:非判決與無效判決 10-49
㈠非判決 10-50
㈡無效判決 10-50
六、判決之瑕疵及救濟之二:判決之更正與補充 10-52
㈠判決之更正 10-52
㈡判決之補充 10-54
參、裁定
一、種類 10-58
二、程序 10-59
三、宣示及送達 10-59
㈠宣示 10-59
㈡送達 10-59
㈢效力 10-59
四、救濟 10-59
section2 裁判之確定
壹、判決之確定
一、意義 10-77
二、時點 10-78
㈠不得上訴之判決之確定時點 10-78
㈡得上訴之判決之確定時點 10-78
三、確定證明書之付與 10-83
貳、確定判決之效力
一、羈束力 10-83
㈠意義 10-83
㈡效力 10-83
二、形式上確定力 10-84
㈠意義 10-84
㈡效力 10-84
三、實質上確定力(既判力) 10-85
㈠意義 10-85
㈡目的 10-86
㈢根據(既判力之正當化根據) 10-86
㈣性質 10-89
㈤作用 10-89
㈥範圍 10-95
專題研究-「區分說」下,特定繼受人之三階段目的性限縮適用 10-121
專題研究-「不區分說」下,確定判決效力擴張及於特定繼受人之判準 10-123
四、執行力 10-149
㈠意義 10-149
㈡效力 10-149
㈢範圍 10-149
五、形成力 10-149
㈠意義 10-149
㈡效力 10-149
㈢範圍 10-150
六、附隨效力 10-151
㈠意義 10-151
㈡性質 10-151
㈢類型 10-151
㈣與固有效力(既判力)之區別 10-158
七、外國確定裁判之效力 10-159
專題研究-訴訟標的理論對訴訟程序之影響綜合研討 10-160
專題研究-重複起訴禁止原則及判決遮斷效範圍之擴張與限縮 10-166
Chapter11 訴訟程序㈥:訴之撤回、訴訟上和解
壹、訴之撤回
一、意義 11-6
二、性質 11-6
㈠屬與效性訴訟行為 11-6
㈡屬原告處分權主義與第三層面之內涵 11-6
㈢屬判決外終結訴訟之方式 11-6
三、程序事項 11-7
㈠要件 11-7
㈡程序 11-9
四、效力 11-9
㈠視同自始未起訴 11-9
㈡再行起訴之禁止 11-10
㈢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11-10
㈣失其私法上效力 11-10
貳、訴訟上和解
一、意義 11-11
二、機能 11-11
㈠解決紛爭 11-11
㈡平衡當事人實體及程序利益 11-11
㈢強化當事人程序選擇權 11-11
三、性質 11-13
㈠學說爭論 11-13
㈡區別實益 11-14
四、要件 11-15
㈠程序要件 11-15
㈡實體要件 11-16
五、程序 11-17
㈠法院得隨時試行和解 11-17
㈡得命當事人到場 11-17
㈢須作成和解筆錄 11-17
㈣法院和解方案之提出 11-18
六、效力 11-20
㈠和解不成立 11-20
㈡和解成立 11-20
七、救濟:繼續審判之請求 11-22
㈠構造 11-22
㈡原因(繼續審判事由) 11-24
㈢程序 11-26
㈣審理 11-26
㈤其他救濟管道 11-27
專題研究-訴訟上和解程序之綜合說明 11-29
Chapter12 救濟程序㈠:上訴及抗告程序
section1 上訴程序總論
壹、上訴程序概說
一、意義 12-5
二、性質 12-5
㈠當事人處分權主義之展現 12-5
㈡判決瑕疵之原則救濟方式 12-5
三、目的 12-6
㈠謀裁判之正確性 12-6
㈡使法律解釋統一 12-7
㈢保障當事人審級利益 12-7
四、要件 12-8
㈠須由當事人提起之(主體要件) 12-8
㈡須對下級審未確定之終局判決提起之(客體要件) 12-8
㈢須具備上訴利益 12-9
㈣須具備程式要件 12-12
㈤須具備各級審之特殊上訴要件 12-13
貳、上訴之效力
一、移審效力 12-14
二、阻斷判決確定效力 12-14
三、附隨效力:上訴不可分原則 12-14
㈠依據 12-16
㈡要件 12-19
㈢適用範圍 12-19
section2 上訴程序各論
壹、第二審程序
一、構造 12-46
㈠立法例 12-46
㈡我國現制 12-48
二、上訴要件 12-50
㈠第二審上訴之客體要件 12-51
㈡第二審上訴之程式要件 12-54
三、審理方式 12-56
㈠上訴第二審之程序審查 12-56
㈡第二審程序之審理對象 12-59
㈢第二審程序之言詞辯論階段 12-60
㈣第二審程序新攻擊防禦方法之提出 12-60
專題研究-逾時提出攻擊防禦方法之失權 12-67
四、訴之變更、追加與反訴 12-76
㈠第二審程序之訴之變更、追加 12-76
㈡第二審程序之反訴 12-78
五、附帶上訴 12-81
㈠意義 12-81
㈡目的 12-81
㈢性質 12-81
㈣要件 12-82
㈤效果 12-83
六、準用第一審程序之規定 12-83
七、第二審程序之終結 12-83
㈠因判決(裁定)而終結 12-83
㈡因判決以外之事由而終結 12-88
貳、第三審程序
一、構造 12-89
㈠法律審之性質 12-89
㈡事後審制之構造 12-89
二、上訴要件 12-89
㈠第三審上訴之客體要件 12-89
㈡其上訴利益須逾一定數額 12-91
㈢須以第二審判決違背法令為限 12-96
㈣須表明上訴理由 12-101
㈤須由律師強制代理訴訟 12-102
三、審理方式 12-103
㈠上訴第三審之程序審查 12-103
㈡第三審程序之審理對象 12-105
㈢第三審程序之言詞辯論階段 12-106
四、準用第二審程序之規定 12-106
五、第三審程序之終結 12-107
㈠因判決(裁定)而終結 12-107
㈡因判決以外之事由而終結 12-108
section3 抗告程序
一、性質 12-131
㈠對裁定獨立聲明不服之程序 12-131
㈡區分抗告及再抗告程序 12-131
二、要件 12-133
㈠須由受不利裁定之當事人或關係人提起之(主體要件) 12-133
㈡須就得提起抗告之裁定提起之(客體要件) 12-133
㈢須該裁定尚未確定 12-133
㈣須具備程序要件 12-133
專題研究-裁定之救濟方式 12-134
三、效力 12-137
㈠排除原裁定羈束力 12-137
㈡移審效力 12-137
㈢阻斷原裁定確定效力 12-137
㈣無停止執行之效力 12-137
四、審理方式 12-138
㈠原法院或審判長之處理 12-138
㈡抗告法院之處理 12-139
五、再抗告程序 12-140
㈠主體 12-140
㈡客體 12-140
㈢程序 12-140
六、準用上訴審程序之規定 12-141
專題研究-違式裁判之救濟 12-142
Chapter13 救濟程序㈡:再審及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
壹、再審程序
一、意義 13-6
二、目的 13-6
㈠突破法安定性之要求 13-6
㈡修正判決瑕疵以維持公正 13-6
三、性質 13-6
㈠當事人處分權主義之展現 13-6
㈡判決瑕疵之特殊救濟方式 13-7
㈢原判決之廢棄及原程序之再開與續行 13-7
四、程序構造 13-7
㈠二階段訴訟構造 13-7
㈡再審程序之訴訟標的 13-9
五、再審要件(再審之訴之程序要件) 13-10
㈠主體要件 13-10
㈡客體要件 13-11
㈢管轄法院 13-13
㈣再審期間 13-16
㈤程式要件 13-18
六、再審事由(再審之訴之實體要件) 13-20
㈠類型 13-20
㈡再審補充性之限制 13-21
㈢具體事由 13-22
七、審判 13-32
㈠再審之訴之審判 13-32
㈡本案訴訟之審判 13-33
八、效力 13-36
㈠廢棄原確定判決效力 13-36
㈡對第三人善意取得之權利無影響 13-36
九、準再審 13-36
貳、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
一、意義 13-37
二、目的 13-38
㈠立法理由 13-38
㈡法理基礎 13-39
㈢適用範圍 13-40
三、程序要件 13-42
㈠主體要件 13-42
㈡客體要件 13-43
㈢管轄法院 13-44
四、審判 13-45
㈠撤銷之訴無理由 13-45
㈡撤銷之訴有理由 13-45
㈢判決效力 13-45
五、與再審程序之異同 13-46
㈠程序上準用再審之規定 13-46
㈡概念區分 13-46
六、制度疑義 13-47
㈠立法目的之疑義 13-48
㈡判決效力之疑義 13-48
㈢制度操作之疑義 13-48
Chapter14 特殊訴訟程序:調解、簡易、小額程序
壹、調解程序
一、意義 14-8
二、性質 14-8
㈠屬非訟程序 14-8
㈡屬訴訟外紛爭解決程序 14-8
三、法理基礎 14-9
㈠紛爭類型審理必要論之精緻化 14-9
㈡司法民主化之前進 14-10
㈢程序選擇權法理之確認 14-10
㈣程序法理交錯適用論之實踐 14-10
㈤非訟化現象之助長 14-11
㈥程序利益保護原則之落實 14-13
四、類型 14-14
㈠強制調解事件 14-14
㈡任意調解事件 14-20
㈢不經調解事件 14-20
五、程序開始 14-21
㈠調解之聲請 14-21
㈡訴訟中移付調解 14-22
六、程序進行 14-23
㈠實施調解前之調查 14-23
㈡調解委員之選任 14-23
㈢調解程序之進行 14-25
㈣調解事項之處置 14-26
七、程序終結 14-30
㈠調解成立 14-30
㈡調解不成立 14-31
㈢調解聲請之撤回 14-33
八、救濟:提起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 14-33
㈠構造 14-33
㈡原因(提起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事由) 14-35
㈢程序 14-36
㈣效力 14-36
專題研究-調解程序之綜合說明 14-37
貳、簡易訴訟程序
一、立法意旨 14-38
二、法理基礎 14-38
㈠武器平等原則之落實 14-39
㈡費用相當性原則之強調 14-39
㈢公正程序請求權之保障 14-39
㈣程序利益保護原則之追求 14-39
㈤非訟化審理之需求 14-40
㈥事件類型審理必要論 14-40
㈦程序選擇權及適時審判請求權之法理認知 14-40
三、構造 14-40
㈠簡易程序之審級制度 14-40
㈡簡易程序適用之性質 14-41
四、適用範圍 14-41
㈠依訴訟標的之金額及價額定之者 14-41
㈡依事件性質定之者 14-42
㈢依當事人合意適用之者 14-44
五、特殊程序規定 14-45
㈠簡易程序之進行 14-45
㈡簡易程序之轉換 14-48
㈢簡易程序之判決 14-50
㈣簡易程序之上訴及抗告程序 14-51
㈤簡易程序之再審程序 14-55
六、程序誤用之處理 14-55
㈠處理原則:程序法理轉換論 14-55
㈡通常事件誤用簡易訴訟程序(誤通常為簡易) 14-56
㈢簡易事件誤用通常訴訟程序(誤簡易為通常) 14-57
參、小額訴訟程序
一、立法意旨 14-59
二、法理基礎 14-59
㈠當事人程序權保障法理之拓深 14-59
㈡費用相當性原則之實踐 14-60
三、構造 14-60
㈠小額程序之審級制度 14-60
㈡小額程序之立法必要性 14-60
四、適用範圍 14-61
㈠依訴訟標的價額定之者 14-61
㈡依當事人合意適用之者 14-61
五、特殊程序規定 14-62
㈠小額程序之進行 14-62
㈡小額程序之轉換 14-67
㈢小額程序之判決 14-68
㈣小額程序之上訴及抗告程序 14-69
㈤小額程序之再審程序 14-71
專題研究-簡易程序、小額程序之綜合說明 14-72
Chapter15 特殊非訟程序:督促、保全、公示催告程序
壹、督促程序
一、意義 15-9
二、性質 15-9
三、要件 15-11
㈠須以給付金錢、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 15-11
㈡實體上須聲請人無先為給付之義務 15-11
㈢程序上須該支付命令之送達非應於外國為之或依公示送達為之 15-11
四、聲請程序 15-11
㈠管轄法院 15-11
㈡聲請程式 15-12
㈢一般訴訟要件之具備 15-12
五、審理程序 15-13
㈠行書面審理 15-13
㈡認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以裁定駁回 15-13
㈢認聲請有理由即發支付命令 15-13
六、送達程序 15-14
七、異議程序 15-14
㈠程式 15-15
㈡效力 15-15
八、救濟程序 15-19
㈠就誤發確定證明書之救濟 15-19
㈡未於期間內異議之救濟 15-19
專題研究-債權人於訴訟上代位權之行使範圍 15-23
專題研究-督促程序之綜合說明 15-27
貳、保全程序
一、概說 15-28
㈠意義 15-28
㈡性質 15-28
二、假扣押程序 15-31
㈠意義 15-31
㈡要件 15-34
㈢程序 15-34
㈣審理 15-38
㈤救濟 15-39
專題研究-假扣押程序之綜合說明 15-47
三、假處分程序 15-48
㈠意義 15-48
㈡要件 15-48
㈢特殊規定 15-49
四、定暫時狀態之處分程序 15-50
㈠意義 15-50
㈡要件 15-54
㈢程序 15-56
㈣審理 15-56
㈤救濟 15-59
專題研究-定暫時狀態處分程序之綜合說明 15-62
五、自助行為之保全程序 15-63
㈠意義 15-63
㈡要件 15-63
㈢程序 15-64
㈣審理 15-64
㈤救濟 15-65
參、公示催告程序
一、概說 15-66
㈠意義 15-66
㈡性質 15-66
二、一般公示催告程序 15-67
㈠意義 15-67
㈡聲請 15-67
㈢裁定 15-67
㈣公示催告階段 15-68
㈤除權判決階段 15-69
三、宣告證券無效之公示催告程序 15-72
㈠意義 15-72
㈡聲請 15-73
㈢裁定 15-73
㈣公示催告階段 15-74
㈤除權判決階段 15-75
㈥宣告無記名證券無效之特別規定 15-76
專題研究-公示催告程序之綜合說明 15-77
附錄一 新民事訴訟理論之集成精要 以邱聯恭老師之學說為基礎
壹、基礎理論
一、民事訴訟制度設計運作之目的論及基本要求 A-7
㈠實體利益/程序利益之概念 A-7
㈡因平衡考量實體利益/程序利益所生「法尋求說」及「信賴」 A-8
㈢因保障實體利益/程序利益所生「發現真實」/「促進訴訟」之訴訟法上基本要求 A-11
㈣防止發生突襲性裁判之要求 A-14
㈤其他民事訴訟制度之基本要求 A-18
二、當事人於訴訟制度上所具之基本權利 A-20
㈠程序主體權/當事者權/聽審請求權 A-20
㈡程序保障論 A-23
㈢程序處分權/程序選擇權 A-27
㈣適時審判請求權 A-31
㈤公正程序請求權 A-38
貳、具體運用
一、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協同主義) A-41
㈠處分權主義之法理根據及功能 A-41
㈡辯論主義(協同主義)之法理根據及內涵調整 A-43
二、訴訟標的相對論及訴訟上請求之特定 A-46
㈠訴訟標的相對論 A-46
㈡訴訟上請求之特定 A-48
三、法院心證公開及闡明義務之行使 A-52
㈠心證公開之態樣及功能 A-53
㈡闡明義務具體行使之方式 A-55
四、以兼具訴訟法屬性之行為責任說為舉證責任之分配 A-59
㈠本法所定舉證責任之性質 A-59
㈡行為責任說下舉證責任之分配標準 A-60
五、爭點整理方法論 A-63
㈠爭點整理之意義 A-63
㈡爭點整理之目的 A-63
㈢爭點整理之法理基礎 A-64
㈣爭點整理之方法 A-66
㈤爭點整理之程序 A-79
㈥爭點整理之效果 A-81
㈦爭點整理之綜合圖示 A-84
專題研究-爭點整理方法之具體說明 A-85
附錄二 綜合模擬試題及分析
立即查看
刑事訴訟法(Ⅰ)基礎理論與訴訟主客體篇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套體系書除介紹刑事訴訟法之基礎運作,亦地毯式地整理考試上的重要爭點,統整各派學說意見,搭配最新的實務見解,並詳細對照不同見解間的差異,期能幫助讀者在建立穩固基礎之餘,培養以不同觀點切入各種爭議的能力。本冊所涉主題,均屬刑事訴訟法之基本概念,包含訴訟結構、訴訟主體與重要之訴訟關係人、訴訟客體等重要基礎,係在進入程序各論前必須先行瞭解之背景知識。
【目錄】
第一講 刑事訴訟法緒論
壹 刑事訴訟之目的
貳 刑事訴訟之流程
參 刑事訴訟法之關聯性
肆 刑事訴訟法之效力範圍
第二講 刑事訴訟之構造
壹 國家追訴原則
貳 控訴原則
參 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
肆 專論:調查原則/澄清義務
第三講 法院
壹 前言:訴訟主體與訴訟關係人
貳 法院之基本概念
參 法官獨立性原則
肆 法官迴避
伍 法院管轄
陸 專論:強制處分專庭制度與迴避、管轄
第四講 檢察官
壹 檢察官之形成目的
貳 檢察官之任務與義務
參 檢察官之上命與下從
肆 檢察官之法律地位
第五講 被告與犯罪嫌疑人
壹 被告之概念
貳 被告之地位
參 被告之訊問
第六講 辯護人、輔佐人、代理人
壹 辯護人之存在必要性
貳 辯護人定位與功能:自主性的司法單元
參 辯護人種類
肆 辯護人之權利與義務
伍 輔佐人與代理人
第七講 訴訟關係、訴訟要件、訴訟行為
壹 訴訟關係
貳 訴訟要件
參 訴訟行為
第八講 訴訟客體—從刑法總則競合論出發
壹 刑法總則競合論
貳 訴訟客體:案件與訴之概念
參 案件單一性
肆 案件同一性
伍 對單一性、同一性之批評
立即查看
【簡介】
作者依據多年教授刑法、刑事訴訟法的經歷,強調學習任何科目必須輸入與輸出並重,輸入就是法學知識的建構,輸出就是要學會解題,答題要切中要點。本書即秉持此教學理念撰寫而成,希望能幫助讀者於考前1~2個月快速掌握刑事訴訟法重要命題考點及經典國考出題趨勢。本次改版新增近期較重要之修法(科技偵查法)及113年最新國考試題、憲法法庭判決及大法庭之裁定,以減輕讀者考前徬徨、焦慮、不知所措之心情,讓讀者能非常安心地上戰場。本書特色如下:
一、核心觀念
將刑事訴訟法最重要之考前必備基本觀念,做最有效率、最快速之溫故。
二、命題焦點
分析近十年歷屆試題,由試題歸納出最重要、最熱門之命題考點,補充最新實務見解,以掌握未來命題趨勢;以實務見解為主軸,並輔以學說見解,完整強化應考實力。
三、經典試題
挑選最重要之國考試題,以檢視是否能將所學之考點應用於國考中,每題均附上示範擬答或解題關鍵,幫助讀者完全掌握解題思維與架構,強化解題實力。
四、作者大聲公
猶如貼身家教,提醒重要之基本觀念與容易犯錯之地方,加強讀者的學習印象。
五、講清楚、說明白、分數自然來!!!
針對較艱澀之法學觀念,以更白話、口語化之敘述,化繁為簡,幫助讀者更有體系掌握命題考點及解題思維。
【目錄】
主題0 解題觀念建構
主題1 直接審理原則
主題2 法院之管轄
主題3 迴避
主題4 被告
主題5 辯護人
主題6 強制處分之羈押
主題7 強制處分之搜索與扣押、臨檢
主題8 強制處分之監聽
主題9 國家挑唆犯罪
主題10 科技偵查法(特殊強制處分)
主題11 傳聞法則
主題12 證人
主題13 鑑定人
主題14 私人不法取證
主題15 指認、測謊
主題16 身體檢查
主題17 告訴
主題18 緩起訴、不起訴、再議、准許提自訴
主題19 案件單一性與同一性(起訴對物之效力)
主題20 冒名、頂替(起訴對人之效力)
主題21 自訴
主題22 準備程序、審判程序
主題23 簡式、簡易、協商
主題24 通常救濟程序
主題25 特別救濟程序
主題26 沒收暨被害人訴訟參與
立即查看
刑事法二試全真模擬解題一本通(刑法、刑事訴訟法)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作者依據自己備考法研所及司法官、律師的應屆上榜成功經驗,深入分析司律二試自106年改制以來的100分題型,在此基礎上挑選尚未在近年考古題出現或重要的考點,搭配近年實務裁判及重要學說論著,再結合全真模擬練習題,以作為考前總複習用書為目標,編寫出本書,讓讀者能在短時間內事半功倍的學習。內容架構如下:
一、收錄大量實務見解
本書精選近20則近年裁判內容,以此為基礎劃分16個大主題(刑法、刑訴各半),並於內文收錄截至成書時已公布之113年最高法院具有參考價值之刑事裁判、刑事大法庭裁定,其他與內文相關的裁判,以及憲法法庭判決,以利讀者掌握實務見解最新動向。
二、從實務見解看考點
歸納近年考古題尚未出現或曇花一現的新舊考點,方便讀者直擊未來出題機會較高的爭點。除了收錄實務見解,並依爭點繁雜度整理學說見解,以供完整熟悉,若有涉及解題的重要說明亦隨文一併呈現。
三、全真模擬
本書精選最新的法研所試題改編或自擬題,貼合司律二試題型出題方向,設計6回全真模擬練習題,供讀者熟悉所列的大小爭點及解題架構。 另建議搭配作者所著之《刑法解題書》一起研讀,能帶領讀者迅速掌握刑法重要爭點意識,快速提升答題技巧的實力!
【目錄】
PART 1 考前實務見解節錄
壹 刑法
一、構成要件
(一)客觀歸責理論&相當因果關係
(二)構成要件錯誤的認定
二、違法性
(一)正當防衛的發動要件
(二)刑法第24條的體系定位與強制性緊急避難
(三)容許構成要件錯誤的認定與法律效果
三、罪責
(一)原因自由行為的論罪結構
(二)不作為型原因自由行為
四、未遂犯
(一)著手的認定標準
(二)不能未遂「無危險」的判斷
五、多數人參與犯罪
(一)共同正犯的認定
(二)犯意變更與共同正犯逾越
六、財產犯罪
(一)準強盜的檢驗
(二)詐欺罪客觀構成要件解釋
七、侵害社會法益犯罪
(一)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務員登載不實的區辨
(二)交通犯罪體系
(三)現行法第185條之4的適用疑義
(四)其他實務見解
八、侵害國家法益犯罪
(一)收賄罪「職務上之行為」認定
(二)虛偽遷徙戶籍投票罪
(三)侮辱公務員罪
貳 刑事訴訟法
一、法官迴避
(一)迴避的傳統爭議
(二)迴避的其他爭議
二、訴訟客體&上訴不可分
(一)單一性/同一性
(二)上訴不可分
三、上訴第三審&沒收
(一)上訴第三審限制之基本爭議
(二)沒收(參與)程序之基本爭議
(三)第三人沒收&上訴第三審
四、再審目標之認定
(一)利益再審制度
(二)再審目標之選擇—109台抗大1221
(三)再審目標之解釋—112憲判2
五、證據取得&證據使用禁止判斷
(一)(新型態)強制處分取證之合法性審查—以「M化車」為例
(二)傳統強制處分爭點
六、證據能力概念、判斷體系
(一)證據能力概念&判斷體系
(二)自然關聯性之運用—數位證據之驗真
七、對質詰問之衡平補償
(一)對質詰問之衡平補償
(二)傳聞例外爭議速覽
八、其他應留意爭點
(一)被告之重要權利
(二)國民參審程序爭議
(三)鑑定
PART 2 全真模擬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立即查看
這是一本刑事訴訟法(含概要)解題書 (4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收錄大量題目|
精選各國考及法研所重要試題,重複出現的熱門考點也以類題呈現,反覆演練、熟能生巧!
|先分析後解題|
秉持解題書系列一貫的特色,培養審題完即反射出爭點的能力,使後續答題得以對症下藥!
|關鍵句一覽表|
將必考觀念去蕪存菁成關鍵句,節省反應時間讓文字更精煉,集中統整使考前複習更方便!
【目錄】
Chapter0導讀
Topic1 了解刑事訴訟法的流程 0-2
Topic2 要讀的東西那麼多,我到底要怎麼讀? 0-3
Topic3 答題講究的是邏輯與架構 0-4
Chapter1刑事訴訟法之基本構造與概念
Topic1 刑事訴訟法之目的 1-2
Topic2 刑事訴訟之構造 1-9
Topic3 刑事訴訟之特徵──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 1-14
Topic4 刑事訴訟之基本原則 1-19
Chapter2訴訟主體(一)──法院
Topic1 審判權與管轄權 2-2
Topic2 法定法官原則──管轄之種類 2-7
Topic3 公平審判原則──法官迴避 2-18
Chapter3訴訟主體(二)──當事人與辯護人
Topic1 當事人能力與訴訟能力 3-2
Topic2 檢察官㈠:檢察官之任務與義務 3-5
Topic3 檢察官㈡:檢察官職務之執行 3-9
Topic4 被告㈠:被告之基礎概念 3-15
Topic5 被告㈡:被告之權利與義務 3-19
Topic6 被告㈢:被告錯誤之處理 3-22
Topic7 辯護人㈠:辯護之種類 3-27
Topic8 辯護人㈡:辯護人之權利義務與實質辯護 3-38
Chapter4訴訟關係、訴訟條件及訴訟行為
Topic1 訴訟關係與訴訟條件 4-2
Topic2 訴訟行為 4-11
Chapter5訴訟客體
Topic1 案件單一性 5-2
Topic2 案件同一性 5-25
Chapter6強制處分
Topic1 強制處分之決定機關與種類 6-2
Topic2 對人之強制處分㈠:傳喚、拘提、逮捕 6-5
Topic3 對人之強制處分㈡:羈押、限制出境出海、暫行安置 6-14
Topic4 對人之強制處分㈢:其他型態 6-38
Topic5 對物之強制處分㈠:搜索與扣押 6-49
Topic6 對物之強制處分㈡:通訊監查、GPS偵查 6-75
Chapter7證據
Topic1 證據法基本概念 7-2
Topic2 供述證據㈠:被告與自白法則、補強法則 7-7
Topic3 供述證據㈡:證人與傳聞法則 7-24
Topic4 非供述證據與證據排除法則 7-48
Topic5 法定證據方法 7-55
Chapter8偵查
Topic1 偵查之開始與進行 8-2
Topic2 告訴 8-5
Topic3 偵查之終結 8-16
Topic4 陷害教唆與釣魚偵查 8-33
Chapter9公訴與自訴
Topic1 公訴 9-2
Topic2 自訴 9-9
Topic3 自訴不可分及告訴不可分 9-23
Chapter10通常審判程序
Topic1 準備程序 10-2
Topic2 審判程序 10-13
Chapter11簡易型程序及協商程序
Topic1 簡式審判程序與簡易程序 11-2
Topic2 協商程序 11-15
Chapter12通常救濟程序
Topic1 上訴通則 12-2
Topic2 第二審及第三審程序 12-13
Topic3 抗告、再抗告與準抗告 12-26
Chapter13特別救濟程序
Topic1 再審 13-2
Topic2 非常上訴 13-15
Chapter14執行與刑事訴訟新制
Topic1 執行 14-2
Topic2 沒收特別程序 14-9
Topic3 被害人訴訟參與 14-13
附件 關鍵句一覽表 A-1
索引 Ⅰ
立即查看
刑事訴訟法題型破解(下) (7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題型破解》完整收錄重要題型,以體系化的編排方式呈現,以擬真的版面、字數作答,輔以關鍵字句提醒,陪您一起破解難題,找到打開國考大門的鑰匙。
1.收錄刑事訴訟法最新熱門爭點與修法動態。
2.收錄與考點相關之實務見解,堅實你的答題骨幹。
3.囊括豐富的學說見解,提升新式命題最著重的論述能力。
4.豐富的參考資料,層次體系再擴張,任何題目都能寫得洋洋灑灑。
5.讓Jango以白話、風趣的解讀法,帶你快速掌握備考方向。
【目錄】
Chapter 5 偵查程序
第一節 偵查各論:告訴
題型 5-1-1 指定代行告訴人【101律師第3題第1、2小題】
題型 5-1-2 代行告訴人、告訴代理人【99司法官第1題】
題型 5-1-3 告訴瑕疵之補正、治癒【106律師第2題第2小題】
題型 5-1-4 告訴乃論罪之主觀不可分【103律師第5題第1、2小題】
題型 5-1-5 告訴乃論罪之客觀不可分【96政大第4題第1小題】
題型 5-1-6 告訴乃論罪之客觀不可分與新想像競合【106東吳第4題第1小題】
第二節 偵查各論:不起訴、緩起訴處分
※緩起訴處分之檢討
題型 5-2-1 無效之不起訴處分【104司法官第5題第2小題】
題型 5-2-2 緩起訴期間內發現新事證【106中原第3題1小題】
題型 5-2-3 無效之緩起訴撤銷【101律師第5題第4小題】
題型 5-2-4 緩起訴之撤銷【111北大第2題】
Try again 【94司法官第2題第2小題】
題型 5-2-5 遲延履行負擔之撤銷及其救濟【林鈺雄老師文章案例改編】
題型 5-2-6 緩起訴期間與自訴限制【林鈺雄老師文章案例改編】
Try again 【110高考三級法律廉政第4題】
Chapter 6 公訴與自訴
第一節 公訴
題型 6-1-1 冒名【97台大第2題】
題型 6-1-2 頂替、冒名頂替【93律師第4題】
第二節 自訴
題型 6-2-1 被害人之定義【薛智仁老師文章案例改編】
題型 6-2-2 自訴之程式與限制【95司法官第1題】
題型 6-2-3 自訴之強制律師代理與上訴【98司法官第3題】
題型 6-2-4 自訴之限制─公訴優先原則【103律師第4題節錄】
Try again 【97律師第2題節錄】
題型 6-2-5 自訴之限制─公訴優先原則的例外【109司律第2題第1小題】
題型 6-2-6 自訴人之證人適格【109司律第2題第2小題】
Try again 【113台大第2題第1小題】
Chapter 7 通常審判程序
第一節 準備程序
題型 7-1-1 準備程序訊問證人之例外【102司法官第5題第3小題】
題型 7-1-2 證據能力之調查與決定【99司法官第2題節錄】
題型 7-1-3 準備程序改行簡式審判程序【99律師第3題第1小題】
第二節 審判程序
題型 7-2-1 審判期日被告應否到庭【92司法官第3題第1小題】
題型 7-2-2 命被告退庭之被告缺席審判【108司律第2題第2小題】
題型 7-2-3 審理程序改行準備程序【96司法官第3題】
第三節 簡捷程序
題型 7-3-1 誤以簡易判決處刑之救濟(一)【95司法官第3題】
題型 7-3-2 誤以簡易判決處刑之救濟(二)【98司法官第4題】
題型 7-3-3 協商程序【98律師第4題】
題型 7-3-4 簡易程序、簡式審判與通常審判程序之轉換【111司律第2題第1小題】
第四節 裁判
題型 7-4-1 裁判之更正【103北大第4題第2小題】
題型 7-4-2 判決實體確定力物的範圍、新想像競合犯【103律師第4題節錄】
題型 7-4-3 判決實體確定力時的範圍【97政大第3題第2小題】
Chapter 8 通常救濟程序
第一節 上訴通則
題型 8-1-1 辯護人之上訴權性質【何賴傑老師文章案例改編】
題型 8-1-2 監護處分與無罪判決之上訴利益【108中原第2題第2小題】
第二節 上訴第二審
題型 8-2-1 上訴具體理由【97司法官第4題】
題型 8-2-2 強制辯護案件律師代撰上訴理由義務【107政大第2題節錄】
Try again 【110司律第2 題第2 小題】
題型 8-2-3 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適用前提與例外條款之限縮解釋【102律師第4題】
題型 8-2-4 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禁止加重與強制減輕【薛智仁老師文章案例改編】
題型 8-2-5 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量刑規定與例外條款【96司法官第4題第2小題】
題型 8-2-6 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眼花撩亂的實務見解【103北大第3題節錄】
題型 8-2-7 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例外條款與利得沒收【107台大第2題第3小題節錄】
Try again 【112司律第2題第3小題】
第三節 上訴第三審
題型 8-3-1 上訴第三審之理由限制【94司法官第3題第1小題】
題型 8-3-2 上訴第三審─誤合法為不合法、被告死亡【100律師第4題】
題型 8-3-3 釋字第752號解釋─新修正刑事訴訟法第376條規定與單一案件之關係【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696號判決事實改編】
Try again 【109司特三等書記官第3題】
第四節 抗告
題型 8-4-1 辯護人之抗告權【111高考三級第2題第2小題】
Chapter 9 非常救濟程序
第一節 再審
題型 9-1-1 新事證之解釋【92台大第3題第1、2小題】
題型 9-1-2 新事證之解釋:新鑑定人【103東吳第4題】
題型 9-1-3 再審之管轄法院、為被告不利益提起再審【99司法官第3題】
題型 9-1-4 再審程序之證據調查【109中正第1題第3小題】
題型 9-1-5 再審聲請程序之意見陳述【109中原第2題第2小題】
題型 9-1-6 軍法判決之特別救濟【113成大第2題第2小題】
第二節 非常上訴
題型 9-2-1 判決違背法令【93司法官第4題】
題型 9-2-2 非常上訴之必要性解釋【98東吳第4題】
Chapter 10 沒收特別程序
題型 10-1 保全沒收之扣押與第三人參與程序【106政大第2題】
題型 10-2 第三人參與審判的方式【109北大第2題第1小題】
題型 10-3 得參與沒收特別程序之第三人【107成大第4題】
題型 10-4 沒收之裁判諭知方式【林鈺雄老師文章案例】
Try again 【113台大第2題第2小題】
題型 10-5 漏未沒收、沒收一部上訴、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110司律第2題第3小題】
題型 10-6 釋字第752號解釋─第三人沒收判決 【吳燦法官文章改編】
題型 10-7 單獨宣告沒收程序【楊雲驊老師文章案例改編】
題型 10-8 單獨宣告沒收程序之第三人參與【108司律第2題第3小題】
Try again 【111台大第1題第3小題】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