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簡明材料力學(3版)
作者:陳釘煙‧蔣志德
出版社:高立
出版日期:2020/03/00
ISBN:9789863782438
內容簡介
在力學科目中,材料力學是機械工程領域中的基礎科目,其中複雜的材料力學問題,一旦解開之後,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仍想依循著相同模式來求解就是錯誤的想法。為了不讓讀者有這樣的觀念,本書以詳細闡述材料力學的思考方式進行編撰。對入門者來說,「彎矩」和「剪應力」等專有名詞,在初學時或許會覺得很難理解其意義,但不用擔心,只要仔細研讀此書並積極和授課教師討論互動,並對內應力和外力之間的差異分析釐清,相信學習效果必能加倍。
目錄
Chapter 1 應力和應變
Chapter 2 拉伸和壓縮
Chapter 3 樑的彎曲
Chapter 4 樑的彎曲應力和撓曲
Chapter 5 軸的扭轉
Chapter 6 柱
Chapter 7 骨架構造
Chapter 8 應變能
Chapter 9 合成應力
附錄
中英文索引
立即查看
書名:機械設計(第四版)
作者:蔡忠杓 / 光灼華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9/01/22
ISBN:9789865030117
內容簡介
本書由國內十一所著名大學共十六位教學及實務經驗均相當傑出之教師和一位學驗豐富的產業界副總經理,依個人專長分工合作撰寫而成,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之機械設計教科書與參考書。內容共分為五篇,第一篇為機械設計基礎,介紹機械設計之基本原理與概念,包括創意性設計、工程材料與選用、應力分析與破壞理論等;第二篇為軸與傳動,介紹軸與聯軸器設計、軸承與潤滑、齒輪、傳動與定位技術等,第三篇為機械元件設計,介紹機械常用之元件如皮帶、鏈條、彈簧、離合器與制動器等之設計;第四篇為機械系統設計,特別強調公差與配合、接合設計、疲勞設計及系統可靠度等;第五篇為機械設計案例,亦為本書之另外一個特色,以兩個產業實際之設計案例,由學驗豐富的產學界學者專家共同撰寫完成,可做為機械設計專題或專題實作課程的範例,供學生在修習機械設計課程後,進行機械系統設計的實務應用與練習,有助於學習機械設計實務經驗與自信心之建立。
本書特色
1.由國內最堅強的著作團隊完成,理論與實務並重,各章節依學者專家之專長分別撰寫,所提供之資料最新也最適合大專學生學習。
2.各章均附編習題,最能幫助學習者深入瞭解該章節之重點並提高學習效果。本書附編有習題解答可提供教師參考,有利於發揮教學效果。
3.附錄所編列之兩個機械設計案例均為產業實務設計實例,該兩個實例之解題均需應用到本書各章節所學習到之知識,可做為機械設計專題課程或專題實作課程之教學用設計案例。
4.適用於大學、科大機械相關科系三年級「機械設計(一)(二)」及三下、四上之「專題實作」或機械設計專題課程「機械設計」使用。
目錄
第一篇 機械設計基礎
第1章 緒論
1.1 設計與機械設計之意義
1.2 設計程序
1.3 創意性設計
1.4 機械設計之考慮因子
第2章 工程材料與選用
2.1 工程材料的種類
2.2 材料的機械性質
2.3 金屬強化的處理
2.4 材料規格及選用
第3章 應力分析與破壞理論
3.1 平衡方程式
3.2 剪力及彎矩簡介
3.3 應力分析簡介-軸向應力、彎曲應力、剪應力
3.4 平面應力及平面應變
3.5 三維應力分析
3.6 撓度分析
3.7 靜態負載下針對延性材料之破壞理論
3.8 靜態負載下針對脆性材料之破壞理論
3.9 應力集中因數
第二篇 軸與傳動
第4章 軸及軸連結器設計
4.1 軸及軸連結器設計導論
4.2 撓度與扭曲
4.3 強度設計
4.4 聯軸器
4.5 臨界轉速
第5章 軸承與潤滑
5.1 軸承(bearing)
5.2 軸承的種類
5.3 軸承的標準尺寸
5.4 滾動軸承壽命(life of rolling bearing)
5.5 軸承負荷
5.6 軸承的材料
5.7 滾動軸承的材料與潤滑劑
5.8 潤滑(lubrication)
5.9 黏度
第6章 齒輪
6.1 齒輪種類簡介
6.2 齒輪幾何參數與特殊名詞定義
6.3 正齒輪及螺旋齒輪幾何計算
6.4 齒輪破壞與強度計算
6.5 齒輪精度與量測介紹
第7章 傳動與定位
7.1 概論
7.2 馬達
7.3 滾珠導螺桿
7.4 線性滑軌
7.5 位置感測器
第三篇 元件設計
第8章 皮帶及傳動
8.1 皮帶傳動的特性、分類與應用
8.2 皮帶傳動分析
8.3 V型皮帶傳動的設計與計算
8.4 皮帶傳動的調整裝置
8.5 同步皮帶傳動
第9章 鏈條與鏈條傳動
9.1 鏈條功能與分類
9.2 鏈條傳動分析
9.3 鏈條傳動的設計與計算
9.4 鏈條安裝與調整
第10章 彈簧
10.1 彈簧的總類及功用
10.2 螺旋彈簧
10.3 扭轉彈簧
10.4 板片彈簧
10.5 彈簧的選用方法
10.6 彈簧串聯與並聯使用之計算
第11章 離合器與制動器
11.1 前言
11.2 離合器設計
11.3 短來令塊制動器
11.4 長來令塊擴張型制動器
11.5 碟式制動器
11.6 對稱樞塊制動器
11.7 制動器之發熱量
第四篇 機械系統設計
第12章 公差與配合
12.1 精密度、誤差、偏差與公差
12.2 公差與偏差制度
12.3 公差與配合
12.4 零件之組合公差分析
12.5 組合件之公差配置
第13章 接合設計
13.1 螺紋標準和定義
13.2 傳力螺桿力學
13.3 螺紋結件
13.4 拉力接頭剛性常數(stiffness constant)
13.5 螺栓強度
13.6 拉力接頭-靜負載
13.7 螺栓預負載與鎖緊扭拒
13.8 拉力接頭-疲勞負載
13.9 承受剪力之螺栓及鉚釘接頭
13.10 偏心負載所造成螺栓及鉚釘的剪切
13.11 銲接
13.12 對頭銲接與填角銲接
13.13 承受偏心負載之銲接接頭
13.14 銲接接合處強度
13.15 鍵和銷
第14章 疲勞設計
14.1 疲勞破壞與機件壽命之關係
14.2 疲勞極限與疲勞強度
14.3 不同週期性負載之疲勞設計累積疲勞
14.4 赫茲接觸疲勞模式
第15章 系統可靠度
15.1 可靠度工程
15.2 安全係數與可靠度之關係
15.3 可靠度與材料強度之關係
15.4 系統可靠度與組成元件可靠度之關係
第五篇 機械設計案例
附錄A 設計案例一
A.1 題目分析
A.2 設計計算及元件決定
A.3 結語
附錄B 設計案例二
B.1 單軸滾珠螺桿定位平台應用案例
B.2 單軸線型馬達定位平台應用案例
B.3 案例比較檢討
立即查看
熱力學 (Reisel in SI)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第八版)(精裝本) (8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一、本書由八位作者,分別依個人專長及經驗,著手編輯而成。
二、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在在需要多種資料,需翻閱多冊書籍,始能獲得。本書由國人自編,且依據機械設計與機械製造所需資料,編輯成冊。
三、本書採集之規格與數據等,均依我國國家標準CNS為主,其他標準如ISO、DIN、JIS等為輔,內容涵蓋製圖原則、工業材料、公差配合、機械加工、機械造型、機械元件、各種常用符號等。
四、本書為提供高職機械群、職業訓練單位、大專院校機械系所及機械設計與製造界最值得參考之手冊。
五、本書採用中菊版印刷,短小輕薄、不佔空間、攜帶方便、查閱便捷。
內容簡介
依據最新CNS規格所彙編而成,主要目的在於提供給讀者一本基本繪圖設計概念之工具書,內容簡淺並多方搜集資料將圖形、材料數據表格化,節省計算時間,方便讀者在設計過程中查閱資料用。適合大學、科大、技術學院之機械相關科系「機械製圖」課程使用。
【目錄】
第1章 工業標準與工業單位
1-1 標準的意義與目標
1-2 標準數之應用
1-3 工業單位
1-4 度量衡換算表
1-5 國際單位制(SI)
第2章 材料符號
2-1 常見的規範名稱之代號
2-2 鋼鐵材料表示法
2-3 分類記號
2-4 非鐵金屬符號表
2-5 鋁及鋁合金
2-6 其 他
2-7 硬度對照表
2-8 主要金屬元素之物理性質
2-9 材料之使用
2-10 常用塑膠材料符號簡介
第3章 幾何作圖
3-1 製圖規範
3-2 幾何作圖
第4章 投影與交線展開
4-1 投影原理
4-2 交點與交線
4-3 展開圖
第5章 視 圖
5-1 視圖種類
5-2 剖視圖
5-3 習用表示法
第6章 尺度標註
6-1 尺度標註之要素
6-2 角度標註
6-3 直徑標註
6-4 半徑標註
6-5 厚度標註
6-6 狹窄部位之尺度標註
6-7 正方形尺度標註
6-8 球面尺度標註
6-9 去角尺度標註
6-10 弧長標註
6-11 錐度標註
6-12 斜度標註
6-13 相同形態之尺度標註
6-14 基準尺度之標註
6-15 連續尺度之標註
6-16 參考尺度之標註
6-17 對稱尺度之標註
6-18 不規則曲線之尺度標註
6-19 稜角消失部位之尺度標註
6-20 表面處理範圍之尺度標註
6-21 半視圖、半剖視圖上之尺度標註
6-22 剖面範圍內之尺度標註
6-23 尺度列表標註法
6-24 未按比例之尺度標註
6-25 立體圖上之尺度標註
6-26 以座標決定點之位置
第7章 公 差
7-1 公差意義
7-2 公差種類
7-3 公差符號
7-4 公差的標註
7-5 配 合
7-6 公差的選用
7-7 幾何公差符號
7-8 幾何公差標註
7-9 理論上正確尺度
7-10 幾何公差區域
7-11 幾何公差範例
7-12 最大實體原理
7-13 最大實體原理之應用例
第8章 機械加工與表面粗糙度
8-1 機械切削加工細部規劃
8-2 刀具規格
8-3 切削資料
8-4 表面粗糙度
8-5 最新CNS(ISO)表面符號
第9章 機件造型常規
9-1 鑄件圓角
9-2 鑄件型體
9-3 鑄件加工設計
9-4 軸類加工型體設計
9-5 孔類加工型體設計
9-6 機件強度整體設計
9-7 螺紋加工型體設計
9-8 裝配型體設計
9-9 板金彎曲型體
9-10 省料與排列設計實務
第10章 標準機件
10-1 標準結件
10-2 標準螺栓、螺帽、螺釘與墊圈
10-3 油盅、油窗及黃油嘴
10-4 傳動結合件
第11章 傳動機件
11-1 滾動軸承種類
11-2 滾動軸承之標稱
11-3 軸承之配合公差
11-4 滾動軸承之壽命
11-5 滾動軸承表示法
11-6 滾動軸承及相關元件尺度
11-7 滑動軸承
11-8 滑動軸承元件
11-9 含油軸承
11-10 含油軸承元件
11-11 鏈輪傳動
11-12 齒 輪
11-13 皮帶傳動
11-14 三角(V型)皮帶
11-15 凸輪傳動
11-16 彈 簧
11-17 鉚 釘
第12章 防漏元件
12-1 油 封
12-2 氈圈密封
12-3 皮封圈
12-4 橡皮V形封圈
12-5 O形環
12-6 O形環裝配槽
第13章 液氣壓符號
13-1 基本符號
13-2 功能符號
13-3 能量轉換
13-4 控制閥
13-5 能量之傳遞與調節
13-6 控制機構
13-7 輔助設備
13-8 單元組元範例
13-9 全套裝置範例
13-10 液氣壓符號畫法之建議
第14章 銲接符號
14-1 銲接方法
14-2 銲接型式
14-3 銲道與銲接主要符號
14-4 銲接輔助 符號
14-5 銲接符號及其標註方法
14-6 銲接符號標註範例
第15章 鋼架結構圖與鉚接符號
15-1 型鋼之尺度表示法
15-2 結構表示法
15-3 構件之剖面
15-4 墊 片
15-5 尺度標註
15-6 構件件號
第16章 管路符號
16-1 管之種類
16-2 管之接合
16-3 一般概合
16-4 管配件表示法
16-5 立體管路圖
16-6 常用管路名詞代號
第17章 電機電子符號
17-1 基本電路元件符號
17-2 電 源
17-3 儀器符號
17-4 保護裝置
17-5 接 點
17-6 室內配線
17-7 半導體元件
17-8 數位元件符號
第18章 工作圖
18-1 組合圖
18-2 部分組合圖
18-3 零件圖
18-4 加工程序圖
18-5 標題欄
18-6 零件表
18-7 更改欄
18-8 一般公差
18-9 範 例
第19章 數值控制工具機之準備機能(G機能)及輔助機能(M機能)之符號
19-1 適用範圍
19-2 一般事項
19-3 準備機能之符號
19-4 輔助機能之符號
19-5 程式錯誤及操作警示表(0T/0M)
附錄A 中英名詞對照
立即查看
新一代 科大四技機械製造、機械基礎實習 決戰統測36回 - 附贈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評量.詳解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1.設計34回機械製造、機械基礎實習模擬統測試題,從小範圍、中範圍到全範圍,循序漸進複習。
2.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功能:
使用「MOSME 行動學習一點通」,登入會員與書籍密碼後,可線上閱讀、自我練習,增強記憶力,反覆測驗提升應考戰鬥力,即學即測即評,強化試題熟練度。
‧ 評量:可在線上反覆練習書內各種題目;亦可連結至「歷屆試題」、「名師分享」(試題與影音)練習其他試題。
‧ 詳解:在線上即時取得各單元的試題解析,方便快速核對答案,並可隨時查閱詳細解析。
【目錄】
機械製造
第1回 第1章 機械製造的演進
第2回 第2章 材料與加工
第3回 模擬試題(一)範圍:第1-2章~第3-2章
第4回 第3章 鑄造(第3-3~3-8章)
第5回 第4章 塑性加工
第6回 模擬試題(二)範圍:第3-3章~第4章
第7回 第5章 銲接
第8回 第6章 表面處理
第9回 模擬試題(三)範圍:第5章~第6章
第10回 模擬試題(四)範圍:上冊
第11回 第7章 量測與品管
第12回 第8章 切削加工
第13回 第9章 工作機械
第14回 第10章 螺紋與齒輪製造
第15回 第11章 非傳統加工
第16回 第12章 電腦輔助製造
第17回 模擬試題(五)範圍:第7-1章~第9-4章
第18回 模擬試題(六)範圍:第9-5章~第11-4章
第19回 模擬試題(七)範圍:第11-5章~第12-5章
第20回 模擬試題(八)範圍:下冊
機械基礎實習
第21回 第1章 基本工具、量具使用
第22回 第2章 銼削操作
第23回 第3章 劃線與鋸切操作
第24回 第4章 鑽孔、鉸孔與攻螺紋操作
第25回 第5章 車床基本操作
第26回 第6章 外徑車刀的使用
第27回 第7章 端面與外徑車削操作
第28回 第8章 外徑階級車削操作
第29回 第9章 鑄造設備之使用
第30回 第10章 整體模型之鑄模製作
第31回 第11章 分型模型之鑄模製作
第32回 第12章 電銲設備之使用
第33回 第13章 電銲之基本工作法操作
第34回 第14章 電銲之對接操作
立即查看
公職考試2025試題大補帖【機械製造學(含機械製造學概要)】(107~113年試題)(申論題型)[適用三等、四等/高考、關務、普考、地方特考、技師考試]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新一代 科大四技機械群機械製造升學金鑰寶典 - 2025年(第四版) - 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評量.詳解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1. 考前衝刺:歸納各章命題重點及快速索引功能。
2. 命題趨勢:依據歷屆試題趨勢,點出攻讀重點,建立清晰的觀念。
3. 重點整理:提綱挈領,配合圖表闡述重點內容,幫助學習好吸收。
4. 歷屆考題:收錄近十年統測試題,瞭解歷屆考題掌握命題的趨勢。
5. 綜合練習:題型廣泛類題眾多,以章為單位進行全章的自我評量。
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功能:
使用「MOSME 行動學習一點通」,登入會員與書籍密碼後,可線上閱讀、自我練習,增強記憶力,反覆測驗提升應考戰鬥力,即學即測即評,強化試題熟練度。
1.評量:可在線上反覆練習書內各種題目;亦可連結至「歷屆試題」、「名師分享」(試題與影音)練習其他試題。
2.詳解:在線上即時練習書內題目後,可立即核對答案,查閱詳細解析。
目錄
Chapter 1 機械製造的演進
1-1 加工機器的演進
1-2 機械製造的過程
1-3 切削性加工與非切削性加工
1-4 切削工具的發展
1-5 機械製造方法之趨勢
綜合測驗
Chapter 2 材料與加工
2-1 材料的分類
2-2 材料的規格
2-3 主要機械材料的加工性
2-4 材料的選用
綜合測驗
Chapter 3 鑄 造
3-1 鑄造介紹
3-2 模型種類
3-3 鑄模種類
3-4 砂模的製造
3-5 機械造模
3-6 特殊鑄造法
3-7 金屬熔化及澆鑄
3-8 鑄件之清理與檢驗
綜合測驗
Chapter 4 塑性加工
4-1 塑性加工介紹
4-2 金屬之熱作
4-3 金屬之冷作
4-4 沖壓模具設計與加工
4-5 塑膠模具設計與加工
綜合測驗
Chapter 5 銲 接
5-1 銲接介紹
5-2 軟銲與硬銲
5-3 氣 銲
5-4 電 銲
5-5 其他銲接方法
5-6 接頭形狀
5-7 銲接符號與檢驗
綜合測驗
Chapter 6 表面處理
6-1 表面塗層
6-2 表面硬化
6-3 防鏽蝕處理
6-4 電鍍原理與設備
綜合測驗
Chapter 7 量測與品管
7-1 公差與配合
7-2 工件量測
7-3 品質管制與實施
綜合測驗
Chapter 8 切削加工
8-1 切削加工介紹
8-2 切削基本原理
8-3 切削劑的種類與選用
綜合測驗
Chapter 9 工作機械
9-1 車 床
9-2 鑽床與搪床
9-3 鋸床及拉床
9-4 銑 床
9-5 磨 床
9-6 電腦數值控制機械
綜合測驗
Chapter 10 螺紋與齒輪製造
10-1 螺紋介紹
10-2 螺紋加工
10-3 齒輪種類
10-4 齒輪加工
綜合測驗
Chapter 11 非傳統加工
11-1 粉末冶金
11-2 塑膠加工
11-3 電積成形
11-4 放電加工
11-5 特殊切削加工
11-6 積層成形
11-7 電射加工
綜合測驗
Chapter 12 電腦輔助製造
12-1 數值控制機械
12-2 車銑複合與五軸機械加工
12-3 生產自動化
12-4 智慧製造與先進製程
12-5 機械製造之展望
綜合測驗
附錄 最新統測試題與解析
考前衝刺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特色
1.完整介紹機械零件之各種成形加工法。
2.以系統觀念敘述機械製造相關的知識。
3.介紹新興工程技術,例如新增智慧製造、3D列印及自動化工具等內容,使讀者跟上最新的製造發展趨勢。
內容簡介
本書以有系統及完整地介紹機械製造的相關知識。本書共分為三大部份:第一部份強調機械製造系統的整體概念,以設計、材料和製造的關聯性為主軸,探討機械製造系統中工程材料的特性,以及製程之規劃、管理和電腦輔助的重要性。第二部份描述機械零件之各種成形加工或特性處理方法的原理、應用和發展趨勢,及金屬材料的說明,並且敘述三類工程材料的加工方法。第三部份介紹機械製造有關的新興工程技術,簡述半導體製程、微機電系統和奈米科技的基本觀念和製造技術及其應用。每一章後均附有習題供讀者練習,提升對本書內容的熟稔度,適合大學和四技機械工程等科系學生研讀機械製造之教科書,及從事機械製造相關產業等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之用。
【目錄】
第1章 機械製造概論
1.1 製造的發展過程
1.2 設計、材料與製造
1.3 製造系統
第2章 工程材料
2.1 金屬材料之性質
2.2 鐵系金屬材料
2.3 非鐵系金屬材料
2.4 非金屬材料
第3章 鑄 造
3.1 模 型
3.2 砂模鑄造
3.3 澆注和鑄件處理
3.4 現代鑄造法
第4章 塑性加工
4.1 塑性變形理論
4.2 熱作和冷作
4.3 素材生產
4.4 整體成形
4.5 薄板成形
第5章 接合程序
5.1 氣體銲接
5.2 電弧銲接
5.3 電阻銲接
5.4 固態銲接
5.5 軟銲和硬銲
5.6 其他銲接
5.7 銲接處理
5.8 機械式緊固
5.9 黏著接合
第6章 切削理論
6.1 切削過程
6.2 切屑形式與切屑控制
6.3 刀具幾何形狀
6.4 刀具材料
6.5 切削力學
6.6 切削溫度
6.7 切削液
6.8 刀具壽命與刀具磨耗
6.9 加工面表面特性
6.10 切削性與切削參數
第7章 切削加工
7.1 鋸 切
7.2 車 削
7.3 鑽 削
7.4 製孔方法
7.5 銑 削
7.6 鉋 削
7.7 磨 削
7.8 螺紋與齒輪加工
第8章 工具機
8.1 工具機的構造
8.2 一般工具機
8.3 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
8.4 特殊工具機
第9章 熱處理
9.1 鐵系合金熱處理原理
9.2 一般熱處理
9.3 熱處理設備
9.4 熱處理工件的檢驗
第10章 表面處理
10.1 表面前處理
10.2 表面硬化處理
10.3 表面防護處理
10.4 表面光製處理
第11章 特殊加工
11.1 非傳統切削加工
11.2 粉末冶金
11.3 金屬射出成形
11.4 電鑄成形
第12章 非金屬材料加工
12.1 陶瓷材料加工
12.2 塑膠材料加工
12.3 複合材料加工
第13章 工程規劃
13.1 產品設計與工程分析
13.2 工程圖
13.3 產品生產的加工程序
13.4 量測與檢驗
13.5 裝 配
第14章 生產管理
14.1 生產規劃
14.2 生產管制
14.3 物料管理
14.4 作業研究
14.5 工程管理
14.6 品質管制
14.7 工作研究
14.8 製造成本
14.9 財務管理
14.10工業安全與衛生
第15章 電腦輔助製造系統
15.1 電腦輔助設計
15.2 電腦輔助製造
15.3 電腦輔助製程規劃
15.4 物料需求規劃與製造資源規劃
15.5 彈性製造系統
15.6 管理資訊系統
15.7 電腦整合製造系統
第16章 新興工程技術
16.1 半導體製程
16.2 微奈米機電系統
16.3 奈米科技
16.4 3D 列印技術
參考書目(中文)
參考書目(英文)
索引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