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醫學新紀元 贏戰肺癌
作者: 陳晉興、陳亞南
ISBN: 9789869081603
出版社: 財團法人大地之愛癌症基金會
出版日期: 2014/11
定價: 350
售價: 263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醫學教育新翻轉:21世紀改革大趨勢(Transforming Medical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Megatrends, Priorities and Change) (1版)

醫學教育新翻轉:21世紀改革大趨勢(Transforming Medical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Megatrends, Priorities and Change)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90 售價: 371 現省: 19元
立即查看
功能醫學新思維:破解心血管病難題 (1版)

功能醫學新思維:破解心血管病難題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50 售價: 468 現省: 82元
立即查看
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興衰看精神醫學新視域 (1版)

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興衰看精神醫學新視域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興衰看精神醫學新視域 作者:陳登義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3680222 【簡介】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在1970至1980年代,就被視為精神醫學的主流意識形態之一,而隨著時代變遷及醫學知識的精進,遂顯現出此模式並非至臻完善,因此會有新變革的需求。作者在書中除了詳述「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起源和演變過程,也探討了該模式的如何失敗、哪裡失敗及為何失敗的成因,並將此案例應用作為「醫學人文主義」及「以方法為依據的精神醫學」的一項新典範。這是作者經深思熟慮且做過深入研究的書籍,對於精神醫學理論之歷史和哲學有興趣的讀者參考閱讀。 【原著序】 半個世紀前,高伯瑞 (John Kenneth Gallbraith) 提出了「因襲傳統的智慧(conventional wisdom)」這個概念,指出在理論裡我們是如何地經常在尋求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而不是尋求真理 (Gallbraith 1958)。在精神醫學裡,今日所謂因襲傳統的智慧就是指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它被高度接受,被認為合理,通常也被視為平淡無奇,至於是否為真理則很少有人質疑。 我對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心存疑慮。即使它並非不真實,至少它遠遠超過當初所訂下的目標。目前的精神醫學是折衷主義的,逼近無政府主義。面對神經生物學和精神藥物學的所有進展,以及心理治療的所有專業知能,這個領域並沒有可以跨越各方的概念結構。或者這麼說比較好,那個充當此領域的一個概念性基模──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是從精神分析的灰燼中興起,而在神經生物學的危險沙洲中淪亡。 當前食之無味的精神醫療現狀和數十年前著名的美國精神科醫師──葛林可 (Roy Grinker)(未被公認的精神醫學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創建者)──的看法並沒有太大的不同(Grinker 1970,頁730):「現代精神醫學已經擴展到一個有如生命議題般的寬廣領域,它提供越來越多的空間讓人們往各方向瘋狂奔馳。有些精神醫學團體想藉由規範出一個有限空間來試圖克服這個狂躁階段──對各個學派及意識形態予以獨立與劃分。其他的人,如折衷主義者們,則在廣大草原上漫無目的地悠遊。多年來常見的解決辦法是:要不是成為一個化約主義者,就是成為一個對他人說些空口白話的人文主義者。」 葛林可及其他人所開出的處方:生物-心理-社會取向的折衷主義,不只麻木了這個專業,同時也搗亂了這個專業。一方面,有些人不滿意且覺得定向不明;許多實務者和他們所治療的人們一樣,都對精神醫療到底是什麼很困惑:它是生物學取向為主?還是心理治療取向為主?或者是兩者混合?如果是混合的,它混合的產物是個什麼東西?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自稱要回答這些問題,但回答得並不令人滿意。另一方面,許多此一領域的人滿自以為是。生物-心理-社會取向的折衷主義是寬廣且良性,而足以讓每個人都覺得可以接納。任何理論都行得通,任何觀點也都可契合;因此,對這些人而言,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人質疑他們本身的理論或觀點。但是在人們可以尋求新的答案之前,我們得對過去的答案感到不太舒服。在我們可以向前邁進並踏出腳步接近那真相之前,我們需要被說服:改變是必要的。 當我向某個已有數十年之久,高度遵奉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精神科部門報告這些材料時,我接收到的批評之一是我的分析純粹是負面的。我並未提供比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更好的替代模式,而同時我又承認它比之前的教條主義有更好的進展。我的同事於是向我建議:在你努力要提出一個更好理論的同時,讓我們可以保有現在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即使它有著種種缺點。 確實,如 George Washington 的名言所說,一個負面的批評就會造就出一個較好的替代;人們必須在他們能看到之前就先感受到。精神健康專業人員以及公眾在他們願意歡迎替代者之前,必得先明白現況已有很大的錯誤。本書的主旨就是要讓讀者深感不安,展現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不足,並表明現在它有被取代的需要。 至於應該以什麼來取代,我想它需要的既非教條主義,也非折衷主義。我已試著詳細針對那個替代模式加以描述,在本書的第三部分我會予以擴充展現。雖然,主要的問題不是欠缺替代者;主要的問題是欠缺對瑕疵的一種察覺。 我也相信在精神醫學及其它精神健康專業裡,有許多人是不願聽到任何替代模式的,因為他們對其假設已經太過自在舒適了。對他們而言,高伯瑞的另外一個格言正好適用:「如果你不能讓受苦者寬慰,至少可以讓安逸者受苦。」 或許現在是讓安逸者有些苦惱的時候了。 【目錄】 原著序 / v 譯者序 / vii 致謝 / xi 第1章 開放心態帶來的險境:梅耶的心理生物學 3 第2章 理論這麼多,時間這麼少:折衷主義的崛起 13 第3章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葛林可的「為折衷主義而戰」 29 第4章 一個新的醫學模式:恩格爾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41 第5章 之前與之後: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先行者與追隨者 55 第6章 停火:終結精神醫學的內戰 73 第7章 陷溺在數據資料裡 85 第8章 教導折衷主義 95 第9章 扭曲的精神藥物學 107 第 10 章 真實世界的難以捉摸 117 第 11 章 實證醫學的限制 127 第 12 章 奧斯勒的幽魂 133 第 13 章 兩種文化 151 第 14 章 科學與人文之間 165 第 15 章 意義的意涵:對意義理解的解說 173 第 16 章 一項解決方案的開始:以方法為依據的精神醫學 191 第 17 章 一門新的人文主義精神醫學 205 後記:預先清空稻草人 219 附錄:我們如何能教導它?針對精神科醫師教育的一項提案 225 各章註釋 229 簡要的概念辭彙 241 參考文獻 244 索引 251

原價: 450 售價: 428 現省: 22元
立即查看
放射師考精選-基礎醫學(附新考題)

放射師考精選-基礎醫學(附新考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00 售價: 285 現省: 15元
立即查看
醫療紛爭在臨床醫學與法律實務的探討 3版 <新學林> (3版)

醫療紛爭在臨床醫學與法律實務的探討 3版 <新學林>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醫療紛爭在臨床醫學與法律實務的探討 作者:李伯璋、曾平杉 出版社:新學林 出版日期:11/1/2019 版次:3版 條碼:9789865407391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本書係專為醫界友人撰寫的專書,目的在提供醫界友人認識「醫療行為」、「醫療事故」、「醫療過失」、「相當因果關係」等基本醫療法律知識,在將來不幸面臨醫療糾紛之際,能夠依法保護自己權益,且不致驚惶失措。 本書主要內容,在將作者兩人從事醫療或法律30多年的實務經驗,以淺顯扼要方式說明,提供讀者參考。對於目前醫療訴訟重點,尤其是「醫療疏失」是否等同「醫療過失」?「醫療過失成立的具體要件如何」?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如何分配?醫療鑑定的法律效力如何?相當因果關係如何論斷?暨醫療民事訴訟態樣(侵權行為及醫療契約異同);醫療刑事訴訟法院判決的趨勢;醫療刑事法律攻防的案例分析;討論檢察官起訴、律師辯護及第一、二、三審審判內容;事先如何防杜醫療糾紛;發生醫療糾紛後的處理策略等事項;暨全民健保法常見違規案例態樣及爭議案件處理原則,並加入衛生福利部為解決醫病雙方面對醫療爭議處理之困境,最新提出的「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內容,本書皆有詳細論述,並說明所憑依據。希望讀者閱讀本書後,對於醫療糾紛成因及醫療訴訟能有具體的認識,可以減少錯誤的摸索與時間的浪費。 本書版稅所得全數捐給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www.torsc.org.tw/)做為推動大愛器捐宣傳費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伯璋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署長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外科 教授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董事長 國立成功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碩士 曾任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 院長 曾平杉 大業國際法律事務所 律師兼所長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 法學碩士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結業 司法官訓練所法官班第19期結業 曾任第一、二審法院民刑事審判經歷34年 目錄 推薦序 林奏延前部長 1 蘇慧貞校長 5 賴明詔前校長 7 李伯皇教授 11 林靜儀立法委員 13 郭麗珍教授 15 郭宗正院長 17 侯英泠教授 19 陳俊仁教授 21 蔡淑鈴副署長 23 石崇良司長 27 王宗曦前主任秘書 29 李修訂三版序 33 李 序 37 曾修訂三版序 41 曾 序 43 前 言 51 導 讀 55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醫療行為、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 第一節 醫療行為之定義與分類 8 第一項 醫療行為之定義 8 第二項 醫療行為是否屬消費者保護法所稱之「服務」? 11 第三項 醫療行為應否負民法第191條之3所示之「危險責任」? 15 第二節 醫療事故之概念與特殊性 17 第三節 醫療糾紛的現況、成因與類型 21 第四節 對於醫療糾紛處理對策之認知與建議 26 第三章 醫師的法定義務、醫療事故之民刑事責任與全民健康保險法之實務 第一節 醫師的法定義務 30 第二節 發生醫療過失時,醫師應負何種民事責任? 41 第一項 侵權行為 42 第二項 債務不履行(給付不能、給付遲延、不完全給付) 45 第三項 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賠償請求權之關係 49 第三節 發生醫療過失時,醫師應負何種刑事責任? 55 第四節 民、刑事訴訟請求權之時效不同 59 第五節 全民健康保險法常見違規案例 62 第六節 我國司法機關對於醫療爭訟案件處理之趨勢 93 第七節 我國醫療專業法庭之現況 99 第四章 醫療事故故意、過失的法律定義與因果關係 第一節 醫療事故責任要件─故意、過失 104 第二節 民刑事故意、過失的法律定義 105 第三節 醫療法關於故意、過失之要件 109 第四節 醫療過失認定之因素 111 第五節 醫療過失與醫療疏失 114 第六節 醫療注意義務與醫療注意能力 116 第七節 醫療過失之因果關係 122 第八節 因果關係之否定 131 第九節 複數醫療關係之醫療責任 136 第十節 醫療行為之監督責任 145 第五章 醫療訴訟之舉證責任與醫療事故之鑑定 第一節 醫療訟爭行為的舉證責任 150 第一項 舉證責任的概念 150 第二項 舉證責任分配原則 151 第三項 醫療爭訟行為之舉證責任分配 152 第二節 實證醫學在醫療訴訟之適用 157 第三節 醫療事故責任之鑑定 167 第一項 我國醫療鑑定之現況 167 第二項 我國目前醫療鑑定之實務 169 第三項 現行醫療鑑定制度之爭議與檢討 173 第四項 醫療鑑定報告在法律上的效力 176 第五項 改進醫療鑑定之芻議 177 第六章 與醫療過失有關實際之民刑事判決案例 甲、刑事醫療過失致死案例介紹之一(戒毒致死案) 182 乙、刑事醫療過失案例介紹之二(疏未檢查即同意病患出院案) 193 丙、刑事醫療過失案例介紹之三(輸血不當案) 204 丁、民事醫療過失案例介紹(手術不當癱瘓,病患成植物人案) 212 第七章 醫療紛爭事件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前言 222 第二節 研究設計 22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227 第四節 資料分析 228 第一項 樣本特質分析 228 第二項 醫療紛爭事件內容之分析 231 第三項 醫療紛爭原因要件與補償慰問金關係之分析 235 第五節 研究結果討論 239 第六節 研究小結 243 第八章 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補償處理立法芻議之探討 第一節 醫療無過失損害賠償責任制度之探討 247 第一項 無過失責任理論與緣起 247 第二項 醫療行為適用無過失責任適宜性的探討 249 第二節 醫療行為損害歸責原則與賠償模式 252 第三節 損害賠償之原因、方法及範圍 253 第一項 損害賠償發生之原因 253 第二項 損害賠償之方法 254 第三項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方法 257 第四項 損害賠償之範圍 263 第四節 我國司法實務上,對於醫療案件如何計算損害賠償之金額 267 第五節 立法委員沈富雄版「醫療糾紛處理及補償條例草案」內容及處理機制 275 第六節 賴清德委員版「醫療傷害處理法草案」內容及機制 277 第七節 國外法制之借鏡(本節部分資料引用楊秀儀教授所發表之國外法制及數據,謹此致謝) 279 第一項 維吉尼亞州之「因生產所致之腦神經傷害補償制度」介紹 279 第二項 紐西蘭的醫療補償制度介紹 280 第三項 瑞典的制度介紹 282 第四項 英國的病人賠償保險制度 284 第八節 我國實施醫療糾紛補償制度的可行性評估 285 第九節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 286 第一項 衛福部起草構想 286 第二項 醫療糾紛爭議處理法草案重要內容 287 第三項 待立法院三讀通過之「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之重點說明 289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312 第二節 建議 314 參考文獻 321

原價: 460 售價: 414 現省: 46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