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微生物學實驗 ISBN13:9789864309252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方世華;吳禮字;李珍珍;李哲欣;洪千惠;陳筱晴;項千芸;劉昭君;賴志河;鍾景光;盧敏吉;陳惠珍;潘怡均 裝訂/頁數:平裝/171頁 規格:26cm*19cm*1.1cm (高/寬/厚) 重量:486克 版次:7 出版日:2023/05/15 內容簡介 本書由具有多年授課經驗的微生物學教師,依據醫護相關科系的教學需求,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且精簡的重要實驗,內容涵蓋:微生物基本技術、免疫學、細菌學、黴菌學、病毒學、細菌遺傳學等六個領域的實驗。各實驗均對實驗目的、原理、材料、步驟等實驗內容加以清楚的說明,並於各個實驗之後設計有實驗報告,可供同學紀錄實驗結果及討論內容。 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中相當重要的一門必修科目,由於其所教授的內容多為肉眼不可見的,因此實驗課程便更顯得格外重要。坊間雖有不少內容豐富的微生物學實驗課本,但受限於課程時數,往往無法完整教完,造成教師與學生的壓力,也形成浪費。本書實驗均在作者依多年教學經驗,考量教學時數,精心選編,雖然篇幅較小,但內容涵蓋完整,能讓學生學到完整的微生物學實驗。 本書承蒙許多學校相關科系教師們的愛用與指教,第七版除了更新並補強部份內容外,在實驗結果部分,強化了以文獻證據為基礎的呈現方式。 目錄 第一章 概論與技術 實驗1 環境中的微生物 實驗2 細菌的接種 實驗3 染色的方法 實驗4 物理因子與化學因子對微生物的作用 實驗5 抗生素感受性試驗 實驗6 水中微生物的檢驗 實驗7 牛奶中細菌的檢驗 第二章 免疫學實驗 實驗8 沉澱試驗 實驗9 凝集試驗 實驗10 酵素免疫分析試驗 第三章 細菌學實驗 實驗11 致病性革蘭氏陽性球菌 實驗12 腸內桿菌科 實驗13 結核分枝桿菌 實驗14 白喉棒狀桿菌 第四章 黴菌學實驗 實驗15 黴菌的培養與染色 第五章 病毒學實驗 實驗16 病毒的分離 實驗17 噬菌體溶菌斑計數 實驗18 血球凝集試驗與血球凝集抑制試驗 第六章 細菌遺傳學實驗 實驗19 形質轉換 實驗20 接合作用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化學問題指引 作者:曾國輝 出版社:藝軒 出版日期:2000/05/00 ISBN:9789576160271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參考美國最新化學書籍與期刊,將大專普通化學細分成三十三章,詳細解說997題頗具代表性的化學問題。由於本書題目頗富深度及綜合性,因此本書不氮可作為大專普通化學的自修教材,亦可作為基礎分析化學或初等物理化學的輔助教材。 目錄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植物生理學(第二版) 作者:柯勇 出版社:藝軒 出版日期:2016/09/00 ISBN:9789863940180 內容簡介 本書在內容的安排及材料的取捨上,儘可能提供較新的研究成果,而不依循教條式的理論體系來介紹。在章節的安排上,大約可分為三個主軸,第一主軸將植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植物化學等科學之基礎、原理作簡要之闡述,包括植物細胞構造、功能組織、細胞生理的理化基礎及基因表達等。第二主軸是物質代謝、功能和能量之轉化,包括水分生理、礦物營養與同化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脂肪代謝以及二次代謝物質。第三主軸以生長與發育為主,闡述荷爾蒙、光敏素、開花生理及逆境生理學等。本書可作為理學院、農學院和生命科學院大學部及研究所之同學所需植物生理學之教材及參考,也可作為植物生物化學、植物遺傳育種、植物化學、植物病理及植物生態等的教材參考。 目錄 第一章 植物細胞構造、功能與組織 第二章 植物細胞生理的理化基礎與基因表達 第三章 植物之水分生理 第四章 植物的礦物營養 第五章 溶質運輸(無機營養運輸) 第六章 韌皮部運輸 第七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反應 第八章 光合作用:碳素代謝作用 第九章 光合作用之影響因子 第十章 呼吸作用與脂肪代謝 第十一章 植物礦物養分的同化作用 第十二章 植物之二次代謝物質 第十三章 植物的生長發育和信息傳導 第十四章 生長素 第十五章 激勃素 第十六章 細胞分裂素 第十七章 乙烯和離層酸 第十八章 光敏素與光型態發生(對光的反應) 第十九章 植物開花的生理調控 第二十章 植物逆境生理學 第二十一章 新發現的植物荷爾蒙 第二十二章 藍光與光形態發生 索 引 索引增補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植物生理學 作者:蔣德安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3/02/14(1版3刷) ISBN:9789571195865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礦物營養、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植物激素、植物的生長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衰老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和植物次生代謝。書中除了闡明植物生理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外,對某些知識的前沿進展、作用機制及應用也有獨到的論述,包括水分、離子的跨膜運輸機制,提高水分、養分利用率、光能分配和酶活性調節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基因工程,呼吸鏈上複合體、電子傳遞途徑的多樣性及種子貯藏、果實保鮮,同化物的運輸機制和生產應用,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和作用機制,植物次生物質代謝工程,植物光信號傳導和光敏素作用機制,植物程式性細胞死亡和衰老的分子調節,植物抗性的機制及基因工程等內容。 期許此書能成為植物研究人員或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一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第二節 植物細胞的吸水原理 第三節 植物根系的吸水 第四節 蒸散作用 第五節 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 第六節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礎 ■第二章 植物的礦物營養 第一節 植物的必需元素 第二節 植物細胞對礦物元素的吸收 第三節 植物對礦物元素的吸收 第四節 氮同化 第五節 礦物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第六節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節 光合作用的意義 第二節 葉綠體及其色素 第三節 光合作用的光反應 第四節 光合作用的碳同化 第五節 光呼吸 第六節 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 第七節 光合作用與農林業生產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節 植物呼吸代謝途徑及其生理意義 第二節 粒線體的呼吸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 第三節 呼吸作用的指標及影響因素 第四節 呼吸原理在植物生產中的應用 ■第五章 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 第一節 植物體內同化物的運輸 第二節 同化物的裝入和卸出 第三節 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 第四節 影響同化物運輸與分配的外部因素 ■第六章 植物激素 第一節 生長素 第二節 赤黴素 第三節 細胞分裂素 第四節 脫落酸 第五節 乙烯 第六節 油菜素內酯 第七節 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長物質 第八節 植物激素間的相互關係 第九節 植物生長調節劑及應用 ■第七章 植物的生長生理 第一節 生長、分化和發育的概念 第二節 植物細胞的發育及調節 第三節 植物的生長 第四節 光敏色素和光形態建成 第五節 植物的運動 ■第八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一節 幼年期 第二節 春化作用 第三節 光周期 第四節 花器官的形成和控制 第五節 受精生理 第六節 種子與果實的發育 第七節 種子的休眠 ■第九章 植物的衰老生理 第一節 植物的衰老進程 第二節 植物衰老的機制與調節 第三節 器官脫落及其機制 第四節 環境因素對衰老和脫落的影響 ■第十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一節 植物對逆境的生理適應 第二節 植物對水分逆境的適應性 第三節 植物對溫度逆境的適應性 第四節 植物對鹽脅迫的適應性 第五節 環境汙染與植物的適應性 第六節 植物對生物逆境的適應性 ■第十一章 植物次生代謝 第一節 植物次生代謝物的概念 第二節 萜類化合物 第三節 酚類化合物 第四節 植物含氮化合物 第五節 植物次生代謝工程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