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刑法總則 (10版)
作者: 王皇玉
版次: 10
ISBN: 9789865264871
出版社: 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7
書籍開數、尺寸: 18開
頁數: 730
#法律
#刑法
定價: 780
售價: 728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此書已為「缺書」無法下單! 請見諒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本書是「刑法總則」教科書,也是一本學習刑法的入門書。為使讀者精要且正確地認識刑法基本概念,學習如何解釋與理解刑法條文的內容,本書許多章節均設計了「案例事實」作為引導,以啟發學習動機與問題意識。此外,本書除了以體系化方式介紹刑法理論之外,亦整理與分析重要實務判例、判決之見解,使讀者能可以同時掌握刑法學說與實務見解趨向。 【目錄】 十版序 i 序 言 iii 主要參考書目 ix 第一章 刑法的基本概念 1 壹、我國刑法之歷史演變 3 貳、刑法與民法、公法的區別 4 參、實體刑法與程序刑法的區別 5 肆、刑法之名稱與體系架構 7 第二章 刑法的任務 11 壹、維護社會秩序 13 貳、預防犯罪 14 參、保護法益與社會共同生活的基本倫理價值 23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35 壹、罪刑法定原則 37 貳、罪責原則 57 參、人道主義與刑法最後手段性 59 第四章 現行刑法之效力 63 壹、關於時的效力 65 貳、關於地的效力 77 參、外國裁判之效力 88 肆、刑法總則的適用範圍 91 第五章 刑法的解釋 93 壹、解釋方法 95 貳、立法解釋 104 第六章 犯罪理論與行為理論 125 壹、犯罪階層體系 127 貳、犯罪理論之發展 133 參、行為理論 139 肆、刑法上之行為概念 143 第七章 構成要件之理論與犯罪類型 153 壹、基本概念 155 貳、構成要件之分類 156 參、不法構成要件之要素 159 肆、客觀處罰條件 165 伍、各種犯罪類型 169 第八章 因果關係與結果客觀歸責理論 189 壹、基本概念 191 貳、因果關係理論 191 參、客觀歸責理論 205 第九章 主觀不法構成要件與構成要件錯誤 227 壹、主觀不法構成要件 229 貳、構成要件故意之型態 233 參、構成要件錯誤 242 肆、空白刑法錯誤 254 第十章 違法性之基本概念 257 壹、違法性與阻卻違法事由 259 貳、實質違法性、社會相當性與可罰違法性 263 參、阻卻違法事由之結構 268 肆、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271 伍、複數阻卻違法事由 278 第十一章 阻卻違法事由 279 壹、依法令之行為 281 貳、業務上之正當行為 289 參、正當防衛 292 肆、緊急避難 308 伍、被害人之承諾與可得推測之承諾 321 陸、義務衝突 329 第十二章 有責性(罪責) 331 壹、基本概念 333 貳、責任能力 340 參、原因自由行為 348 肆、不法意識與禁止錯誤 357 伍、寬恕罪責事由 365 第十三章 行為階段與未遂犯 375 壹、故意犯之行為階段 377 貳、未遂犯 385 參、不能犯(不能未遂) 397 肆、中止犯(中止未遂) 408 第十四章 正犯與共犯—基本概念 427 壹、正犯與共犯之基本概念 429 貳、正犯與共犯之區分 435 參、間接正犯 446 第十五章 共同正犯、教唆犯、幫助犯 457 壹、共同正犯 459 貳、教唆犯 481 參、幫助犯 497 第十六章 過失犯 507 壹、基本概念 509 貳、過失犯理論之演變 517 參、過失犯之不法構成要件 517 肆、過失犯之阻卻違法事由 529 伍、過失犯之有責性 531 第十七章 不作為犯 533 壹、基本概念 535 貳、不純正不作為犯與保證人地位 537 參、不純正不作為犯之成立要件 553 肆、不純正不作為犯之未遂犯 558 伍、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參與犯 560 陸、阻卻違法事由與義務衝突 561 第十八章 犯罪競合(罪數論) 563 壹、基本概念 565 貳、想像競合 578 參、法條競合(法律單數) 595 肆、實質競合(數罪併罰) 609 伍、與罰前行為及與罰後行為 620 陸、舊刑法之「牽連犯」與「連續犯」 623 第十九章 刑事制裁 629 壹、刑罰理論 631 貳、刑法關於刑事制裁之規定 641 參、刑罰之種類 647 肆、緩刑 672 伍、假釋 676 第二十章 沒 收 685 壹、沒收制度之變革 687 貳、違禁物之沒收 692 參、犯罪物之沒收 694 肆、犯罪所得之沒收 707 伍、沒收之宣告 723 案例索引 725 事項索引 729

為您推薦

刑法案例解析方法論 (4版)

刑法案例解析方法論 (4版)

人氣推薦!已有9位會員共同選購!!

簡介 【本次改版重點】   配合前版至今3年來的修法以及實務上重要的新見解進行修改,同時在部分環節增添些許內容。改動幅度較大者,像是【第二講】關於加重或減輕刑罰規定的審查架構建議,以及在【第六講】案例演練中所加入的國考案例:《狀似斷腕》。   這是一本犯罪審查體系的完整版使用說明書,主要任務就是解說如何進行完整的犯罪審查,以及怎樣把刑法課堂上所學到的抽象知識、理論,合乎犯罪階層體系地運用在具體案例中。打個比方,本書也就是要教導初學者如何蹲好刑法的馬步、如何打出刑法拳術的完整套路。儘管武林大會上不會有蹲馬步這項競賽,但不表示初學者無需學會並熟練這項基本功。此外,本書也同時整理了法律適用的基本觀念與一般性原則,適合作為法學院新生入門的基礎參考讀物。 目錄 【第一講】法律人的養成及考試  壹、本書定位:基本功教學/3  貳、法律人的學習目標與考試制度/6   一、考試目的為何?/6   二、台灣刑法教學的演進/9 【第二講】案例解析方法指引  壹、案例審查者的任務/15  貳、鑑定模式vs. 判決模式/18  參、法律適用的一般原則/20   一、法律語言的精準要求/20   二、法律適用與邏輯三段論法/24   三、涵攝/27   四、法律爭點的處理/33   五、事實不明的處理:罪疑唯輕原則/45  肆、處理刑法實例題的特殊原則/51   一、我國刑法典的適用準則/51   二、以個別犯罪參與者的人別作為單位/52   三、標題的寫法/54   四、個別罪名間的先後審查順序/58   五、加重或減輕刑罰規定的審查/62   六、犯罪審查架構:三階or 二階?/68   七、小結/71 【第三講】犯罪審查體系概說  壹、審查清單的功能/75  貳、體系演進的回顧與展望/78  參、三階層犯罪審查體系的基本架構/80  肆、不法與罪責的區分實益/82  伍、犯罪審查流程圖/84 【第四講】各種犯罪類型的審查架構  壹、故意作為既遂犯/89   一、前審查階層:行為/89   二、構成要件該當性/92   三、違法性/117   四、罪責/128   五、客觀可罰性條件/144   六、限制刑罰事由/148   七、審查流程簡表/152  貳、未遂犯/157   一、未遂理論的意義/157   二、現行法的設計/158   三、所謂的「前審查階層」/159   四、構成要件該當性/165   五、違法性與罪責/173   六、限制刑罰事由/176  參、正犯與共犯/190   一、犯罪參與體系:區分制度/190   二、正犯與共犯的區分爭議/191   三、參與者間審查順序的安排/194   四、正犯/196   五、共犯/202   六、刑法第31條的適用/209  肆、過失犯/219   一、概念釐清/219   二、理論史簡介/221   三、過失作為犯的審查架構/230   四、結果加重犯的審查/237  伍、不作為犯/244   一、純正不作為犯與不純正不作為犯/244   二、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犯罪結構/245 【第五講】錯誤與競合問題的處理  壹、錯誤問題的處理/263   一、鳥瞰錯誤理論/263   二、關於構成要件該當事實的錯誤/265   三、關於阻卻違法事實的錯誤(容許構成要件錯誤)/275   四、剩餘的事實錯誤類型/283   五、關於行為違法屬性的錯誤(禁止錯誤)/284  貳、競合關係的處理/287   一、概說/287   二、行為單數vs.行為複數/290   三、真正競合vs.不真正競合/293   四、不真正競合(含單一之構成要件實現)/299   五、審查技術提示/304 【第六講】案例演練  使用說明/315  1.雙重揍/317  2.在劫難逃/322  3.真假之姦/328   4.無毒有嘔/335   5.醉無可赦/344  6.刎頸之教/349  7.錯上加錯/356   8.謀財之悼/362  9.血上加雙/370  10.狀似斷腕/379  11.要命的招牌/392

原價: 560 售價: 51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

人氣推薦!已有6位會員共同選購!!

作者簡介 王澤鑑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前司法院大法官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目錄 第一章 私法緒論──私法社會、私法秩序、私法原則 1  第一節 法律的鬥爭 2  第二節 法、私法與公法 11  第三節 民法典的制定、編制體裁與私法體系 21  第四節 民法的歷史基礎、倫理性、社會模式及民法的發展趨勢 32  第五節 民法的學習、教學研究──請求權基礎與案例研習 44 第二章 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適用──法學方法論 59  第一節 民法第1條、法源及法學方法 60  第二節 法律解釋 69  第三節 習慣法及習慣 81  第四節 法理與法之續造 87  第五節 判例(裁判)、學說與法釋義學 106  第六節 使用文字的準則 110  第七節 決定數量的標準 115 第三章 法律關係與權利體系──私法關係的建構 117  第一節 法律關係的結構分析 118  第二節 權利的概念、功能及體系 122  第三節 債權與物權 127  第四節 請求權、抗辯權及形成權 132 第四章 權利主體──自然人與法人 145  第一節 以人為權利主體而建構的私法體系 146  第二節 自然人 147  第三節 法人 194 第五章 權利的客體──物、權利、財產、企業 263  第一節 概說 264  第二節 物 266  第三節 財產與企業 292 第六章 權利的變動──私法自治與法律行為 297  第一節 總論 298  第二節 法律行為 312  第三節 法律行為內容的限制 356  第四節 行為能力 402  第五節 意思表示 426  第六節 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意思瑕疵 447  第七節 意思表示不自由 493  第八節 意思表示及契約的解釋 512 第七章 條件與期限──法律行為的規劃及風險管控 533  第一節 風險管控與規範功能 534  第二節 條件 538  第三節 期限 553  第四節 體系構成與案例研習 555 第八章 代理──私法自治的擴大與補充 559  第一節 總說 560  第二節 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 570  第三節 代理權的發生、範圍與消滅 580  第四節 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 592  第五節 無權代理 599  第六節 權利表見代理權 607  第七節 代理制度的體系及案例研習 615 第九章 法律行為的效力──無效、得撤銷及效力未定 619  第一節 概說 620  第二節 無效的法律行為 623  第三節 得撤銷的法律行為 638  第四節 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須得同意的法律行為 645 第十章 期日與期間──權利義務變動的時點 661 第十一章 消滅時效──權利行使在時間上的限制 667  第一節 問題提出及法律規範 668  第二節 消滅時效的制度 669  第三節 消滅時效的客體 675  第四節 消滅時效的期間 680  第五節 消滅時效期間的起算 686  第六節 消滅時效中斷與消滅時效不完成 691  第七節 消滅時效完成的效力 699 第十二章 權利的行使──權利行使的自由與限制 707  第一節 概說──凡權利皆受限制,無不受限制的權利 708  第二節 行使權利及履行義務 709  第三節 權利的自力救濟 732 主要參考書目 743 索 引 746

原價: 800 售價: 784 現省: 16元
立即查看
刑事訴訟法 下冊 (13版)

刑事訴訟法 下冊 (13版)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簡介】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貫穿理論、立法與實務的教科書。首要是理論方面,特別著重於基礎觀念的建立及我國法與普世人權基準的銜接。立法規範的闡釋,以截至2024年7月修正的刑訴新法為本。裁判引介的重心,放在憲法法庭及最高法院截至同年5月底止的最新發展趨勢。這是本書的三根支柱。 為了突破傳統刑訴教科書的格局,本書重新分配刑訴議題的比重,將論述重點移轉至刑事訴訟的構造原則、辯護權利、強制處分、證據法則、證據禁止及法庭活動等。   此外,為了「冀以理論、契入實例」,本書每章契合數則案例輔助理解,其中多數取材、改編自台灣實際的案例。畢竟,訴訟法的生命在於運用,而解決台灣本土的實務問題,更是台灣刑事訴訟法的不二任務。   本書亦朝承先啟後的方向努力,故除傳述、批判我國刑訴傳統見解之外,亦歸納、評析國內的最新文獻,並佐以國外的學說與實例為借鏡,期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掌握國內外刑訴的演進趨勢。 【目錄】 第十二章 證據禁止法則 1 壹、證據禁止導論 5 貳、證據禁止之內涵及類型 10 參、證據使用禁止之功能 18 肆、證據使用禁止之理論 21 伍、證據使用禁止之放射效力 37 陸、我國實務之回顧與展望 40 第十三章 裁判 49 壹、裁判之意義 51 貳、裁判之種類 51 參、裁判之成立與生效 55 肆、裁判之確定力 59 伍、無效之判決 72 第十四章 偵查通則 77 壹、偵查之目的 79 貳、偵查之主體 81 參、偵查之原因 84 肆、偵查之進行 87 伍、偵查之終結 100 陸、改革之芻議 103 第十五章 偵查各論-告訴 107 壹、告訴之概念 110 貳、告訴權人 112 參、告訴之期間 124 肆、告訴之程式 126 伍、告訴之不可分效力 130 陸、告訴之撤回 132 第十六章 偵查各論-不起訴 141 壹、不起訴之緒論 145 貳、不起訴之原因 146 參、緩起訴之新制 154 肆、不起訴之內部救濟:再議 163 伍、不起訴之確定力 167 陸、無效之不起訴 173 柒、不起訴之外部監督:轉軌准提自訴新制 178 第十七章 公訴 185 壹、公訴之提起 188 貳、公訴之審查:起訴審查制 197 參、公訴之效力 203 肆、公訴之撤回 214 第十八章 自訴 219 壹、自訴之緒論 222 貳、自訴之提起 225 參、自訴之限制 228 肆、自訴之效力 235 伍、自訴之承受與擔當 235 陸、自訴之撤回 239 柒、自訴之審判 242 捌、改革之芻議 249 第十九章 通常審判程序 253 壹、審理之原則 257 貳、審判之準備 264 參、審判之期日 273 肆、審判之應變 296 伍、審判之結果 312 第二十章 簡易型程序 325 壹、概論:簡易判決處刑、簡式審判與協商程序 328 貳、簡易判決處刑 333 參、簡式審判程序 346 肆、協商程序 349 第二十一章 上訴通則 367 壹、上級審之概論 370 貳、上訴權人 372 參、上訴之範圍 381 肆、上訴之程式 389 伍、上訴權之喪失 394 陸、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397 第二十二章 上訴第二審 407 壹、第二審之審級構造 410 貳、原審法院之處理 412 參、第二審法院之審理 414 肆、第二審法院之判決 423 第二十三章 上訴第三審 435 壹、第三審之審級構造 440 貳、第三審上訴之限制 441 參、判決違背法令 453 肆、第三審上訴之程序 472 伍、第三審法院之審理 474 陸、第三審法院之判決 478 第二十四章 抗告 485 壹、抗告之概念 488 貳、普通抗告 490 參、再抗告 502 肆、準抗告 503 第二十五章 再審 511 壹、再審之概念 514 貳、再審之原因 515 參、再審之程序 533 肆、再審之撤回 545 第二十六章 非常上訴 547 壹、非常上訴之概念 550 貳、非常上訴之對象 553 參、非常上訴之原因 558 肆、非常上訴之審理 570 伍、非常上訴之判決 575 第二十七章 執行 583 壹、執行之概念 585 貳、執行之指揮 586 參、執行之程序 587 肆、執行之救濟 597 第二十八章 附帶民事訴訟 603 壹、附帶民事訴訟之概念 604 貳、附帶民事訴訟之當事人 605 參、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 607 肆、附帶民事訴訟之審判 608 伍、附帶民事訴訟之救濟 610 第二十九章 沒收特別程序 615 壹、沒收特別程序之概念 618 貳、保全執行之扣押 622 參、第三人參與程序 632 肆、事後(撤銷)程序 638 伍、單獨宣告沒收程序(客體程序) 640 陸、執行程序及其他配套修正 645 柒、立法之展望 649 ◎法條索引 653 ◎關鍵字索引 661

原價: 740 售價: 725 現省: 15元
立即查看
民法總則(鄭著) (8版)

民法總則(鄭著) (8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民法總則 系列名:入門教科書系列 ISBN13:9789865263836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新學林 裝訂/頁數:平裝/680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8 出版日:2023/07/31 本書特色 本書特色 民法總則與債法以及物權法,共同構築財產法體系。民法總則乃法學之基礎,亦為法律人之入門,對於法律人的專業涵養,實有深遠之意義。為使讀者能有效建立清晰且完整的民法總則體系,本書乃於課文講述之中介紹中外精湛之學說,並舉實務案例以為進一步之說明,且適度地表達本書之意見;各章節均附有圖表協助閱讀,再另闢【例題】及【簡析】,俾令讀者透析掌握民法之基礎理論與應用。 本書共計十二章之編排,內容包括第一章概論、第二章法例、第三章權利主體(一)自然人、第四章權利主體(二)法人、第五章權利客體、第六章法律行為、第七章意思表示瑕疵、第八章法律行為之附款、第九章代理、第十章法律行為效力、第十一章期日與期間及第十二章消滅時效。其中第五章第四節權利之行使,係將第148條以下的規定與理論移列,以利於對該章第三節權利的整體瞭解;第六章第二節契約之成立,則係加列債編第153條以下的規定,以有效建立法律行為的完整體系。第九章代理,則整列債編第167條以下代理權之授與,並於第五節無權代理一併作完整而詳細的介紹。 目錄 八版序 序   第一章 概論 1 第一節 法律概說 3 第二節 民法概說 12   第二章 法例 41 第一節 概說 42 第二節 法律的適用 44 第三節 法律的解釋 58 第四節 使用文字的準則 76 第五節 確定數量的標準 82   第三章 權利主體(一):自然人 87 第一節 種類 89 第二節 法律關係 91 第三節 自然人之法律地位 96 第四節 人格權的保護 121 第五節 住所 129   第四章 權利主體(二):法人 135 第一節 意義 136 第二節 社團法人 170 第三節 財團法人 182   第五章 權利客體 191 第一節 意義 192 第二節 物 196 第三節 權利 218 第四節 權利之行使 245   第六章 法律行為 271 第一節 概說 272 第二節 契約之成立 308 第三節 法律行為之生效要件 334 第四節 準法律行為 370 第五節 意思表示之解釋 376   第七章 意思表示瑕疵 381 第一節 概說 382 第二節 意思表示不一致 384 第三節 意思表示不自由 425   第八章 法律行為之附款 447 第一節 概說 448 第二節 條件 449 第三節 期限 469 第四節 負擔 475   第九章 代理 481 第一節 意義 482 第二節 代理之發生 495 第三節 代理之效力 504 第四節 代理之消滅 515 第五節 無權代理 521   第十章 法律行為之效力 547 第一節 概說 548 第二節 無效之法律行為 550 第三節 得撤銷之法律行為 561 第四節 效力未定之法律行為 571   第十一章 期日與期間 587 第一節 概說 588 第二節 適用範圍 590 第三節 期日 591 第四節 期間 594   第十二章 消滅時效 605 第一節 時效制度 606 第二節 消滅時效之客體 610 第三節 消滅時效之期間 614 第四節 消滅時效之障礙 632 第五節 消滅時效完成之效力 651

原價: 750 售價: 713 現省: 37元
立即查看
基礎刑法學(下) (4版)

基礎刑法學(下) (4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基礎刑法學(上) ISBN13:9789862552025 出版社:元照 作者:黃榮堅 裝訂/頁數:軟精/480頁 規格:23cm (高) 版次:4 出版日:2012/03/01 中國圖書分類:刑法總則 內容簡介 本書是刑法總則的教科書;由於法律思維是生活經驗的產物,所以本書針對生活環境,使用一般生活語言描述刑法及犯罪概念的形成,並且從人本的角度對於相關概念作價值上的析論目的在於幫助讀者理解刑法及犯罪概念的建構邏輯,藉此掌握判斷犯罪問題的體系方法。 目錄 第一章 刑法基本概念∕1  第一節 刑法的意義∕4 壹、刑法是什麼?∕4 貳、刑法的形式∕5  第二節 刑法的目的∕10 壹、直接目的:罪刑法定∕11 貳、間接目的:刑罰功能問題∕13 參、刑法目的概念之現實∕42  第三節 刑法的效力範圍∕45 壹、刑法在時間因素上的效力∕45 貳、刑法在事件因素上的效力∕48 參、時 效∕63  第四節 刑事法律效果∕66 壹、刑 罰∕66 貳、保安處分∕88 第二章 犯罪基本概念∕103  第一節 罪刑法定主義∕107 壹、罪刑法定主義的意義∕107 貳、罪刑法定主義的具體標準∕111  第二節 行為概念∕144 壹、概 說∕144 貳、行為理論∕148 參、理論的再檢討∕152 肆、「行為」的定義∕155 伍、關於原因自由行為∕159 陸、法人之犯罪能力問題∕166  第三節 犯罪結構∕169 壹、犯罪是不法而且有責任的行為∕169 貳、二階層理論與三階層理論∕179 參、故意過失概念之定位∕187 肆、犯罪結構上的基本犯罪(不法)類型∕196 第三章 不法構成要件∕199  第一節 不法構成要件概念∕204 壹、不法構成要件的形式∕204 貳、不法構成要件的意義∕209  第二節 成文不法構成要件∕219 壹、依法令之行為∕220 貳、公務員服從命令之行為∕222 參、業務上之正當行為∕225 肆、正當防衛之行為∕226 伍、緊急避難之行為∕252  第三節 不成文不法構成要件∕264 壹、正面要件:因果關係∕264 貳、負面要件∕289 參、關於其他阻卻「客觀歸責」事由∕339 第四章 主觀不法∕357  第一節 過 失∕361 壹、主觀不法概說∕361 貳、過失理論概況∕363 參、過失概念內容探討∕369 肆、過失與行為時∕393 伍、有認識過失?∕396 陸、特殊過失型態∕399  第二節 故 意∕412 壹、故意概念理論概況∕412 貳、故意概念內容探討∕415 參、故意概念與過失概念的關係∕457 肆、故意與行為時∕465 書名:基礎刑法學(下)(四版) 作者:黃榮堅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9862552032 內容簡介   本書是刑法總則的教科書;由於法律思維是生活經驗的產物,所以本書針對生活環境,使用一般生活語言描述刑法及犯罪概念的形成,並且從人本的角度對於相關概念作價值上的析論目的在於幫助讀者理解刑法及犯罪概念的建構邏輯,藉此掌握判斷犯罪問題的體系方法。 目錄 第五章 客觀不法∕469  第一節 未遂犯∕472   壹、未遂犯基本概念∕472   貳、未遂犯的犯罪結構∕484   參、其他形式的未遂犯?∕530   肆、未遂犯的處罰∕532  第二節 既遂犯∕570   壹、既遂概念的意義∕570   貳、既遂概念的內容∕575 第六章 有責性∕589  第一節 有責性概說∕592   壹、責任原則的意義∕592   貳、責任理論∕594  第二節 期待可能性∕606   壹、意志自由?∕606   貳、對於相對自由的處理∕615  第三節 廣義有責性概念∕627   壹、刑罰的衡平性∕627   貳、具體判斷標準∕628 第七章 不作為犯∕669  第一節 不作為犯基本概念∕672   壹、不作為犯的意義∕672   貳、不純正不作為犯概念的問題與處理∕684  第二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之不法∕686   壹、不作為犯之不法構成∕686   貳、不作為犯的故意或過失∕706   參、不作為犯之未遂犯∕708  第三節 不作為犯之有責性∕713   壹、概 說∕713   貳、保證人地位∕714 第八章 犯罪的參與∕737  第一節 犯罪參與基本問題∕740   壹、犯罪參與的意思∕740   貳、犯罪參與結構理論∕750  第二節∕正 犯∕787   壹、間接正犯∕787   貳、共同正犯∕802  第三節∕教唆犯與幫助犯∕820   壹、教唆犯∕820   貳、幫助犯∕846 第九章 犯罪之競合∕861  第一節 競合基本概念∕866   壹、競合的意義∕866   貳、競合問題內容∕887  第二節 法律單一(法條競合)∕893   壹、理論概況∕894   貳、法律單一概念的目的性思考∕895   參、行為數的認定∕901   肆、保護法益同一性的認定∕914   伍、刑法與單行刑法間的競合∕929   陸、法律單一的效果∕931  第三節 真正競合∕935    壹、真正競合概說∕935   貳、數罪併罰技術∕937   參、單一刑罰∕938   肆、想像競合∕939   伍、數罪併罰∕952   陸、連續犯之廢除∕960   柒、牽連犯之廢除∕975

原價: 600 售價: 552 現省: 48元
立即查看
就是這本刑法總則體系+解題書 (10版)

就是這本刑法總則體系+解題書 (10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關於本書  ▶ 使用說明──打底複習、進階補充的好幫手!   ▷ 體系:將積累的刑法知識作更詳細、有架構的完整「輸入(input)」    內文  |構成本書最重要的部分,為刑總必備的基本知識    圖示  |植基於內文,並將重點化為圖表,幫助消化、理解    爭點  |將非常愛考的部分加以整理,快速掌握考試風向    專題研究|將較複雜的理論知識單獨出來,作為進階挑戰   ▷ 解題:消化、吸收後,對於刑法考題、爭點精準「輸出(output)」    題目|筆者精選與體系內文相關的重要題型,讀完馬上練習    分析|解析試題的重要考點,幫助讀者梳理思緒、掌握考情    擬答|以精鍊的文字涵攝本題,提供一份在考試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必勝範本!   ▷ 作者的話:筆者如何思考刑法問題的私房心得,不藏私!通通報你知~  ▶ 寫作宗旨──無邊無際的命題範圍、變化莫測的考試爭點,周易教你如何應對!               ↖ 上榜 ↗               必 |    廣泛涉獵為主,深入理解為輔   | 戰     勝 |   備考分秒必爭,高效的減法哲學  | 無     心 |  不只單向吸收,行有餘力也要探求原典 | 不     法 | 背誦是理解的手段之一,但絕非理解本身 | 勝 ✦改版重點(僅擷取113年部分)  ▶ 更新必讀實務、學說見解   ▷ 重傷之定義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292 號判決   ▷ 不確定故意/間接故意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23 號判決   ▷ 正當防衛之要件──現在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649 號判決   ▷ 違法性認識/不法意識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910 號判決   ▷ 障礙未遂vs.中止未遂──外界之障礙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451 號判決   ▷ 構成要件錯誤vs.禁止錯誤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115 號判決   ▷ 成立誤想防衛之前提要件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649 號判決   ▷ 正犯vs.共犯──主客觀擇一標準說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855 號判決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556 號判決   ▷ 共同正犯──一部行為全部責任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79 號判決   ▷ 幫助之雙重故意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308 號判決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678 號判決   ▷ 法條競合vs.想像競合──傷害罪與妨害幼童發育罪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339 號判決   ▷ 自首「未發覺」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804號判決   ▷ 緩刑之規範目的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237 號判決   ▷ 緩刑「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862 號判決   ▷ 無期徒刑假釋撤銷後執行殘餘刑期案    憲法法庭113年 憲判字第 2 號判決   ▷ 犯罪所得之解釋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66 號判決   ▷ 直接利得之計算──沾染不法範圍說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 881 號判決   ▷ 招致他人危難與利益衡量    吳耀宗/月旦法學教室第255期/2024年1月   ▷ 防衛權限制與免除罪責    許澤天/新學林法學第1期/2024年2月   ▷ 星火不能燎原?──放火罪的不能未遂認定    陳俊偉/月旦法學教室第256期/2024年2月   ▷ 限時法與罪刑法定──評雲林地方法院112年度易字第274號刑事判決    蔡聖偉/台灣法律人第32期/2024年2月   ▷ 密切關聯行為與複行為犯的著手實行時點──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5588號刑事判決    許恒達/新學林法學第1期/2024年2月   ▷ 實務法學:刑法類    蔡聖偉/月旦裁判時報第142期/2024年4月   ▷ 抽象危險犯的合憲性檢驗與實質適性解釋──評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376號刑事判決    謝煜偉/當代法律第29期/2024年5月   ▷ 當頭棒喝──2023年司律二試刑法試題解析    蔡聖偉/月旦法學教室第260期/2024年6月   ▷ 想像競合從重處斷與輕罪的併科罰金──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977號刑事判決    蔡聖偉/月旦法學雜誌第350期/2024年7月  ▶ 新增值得一練的重要試題   ▷ 113高考    法制(三級)   ▷ 113高考    司法行政(三級)   ▷ 113普考    法律廉政(改編)   ▷ 113一般警察  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 113東吳   ▷ 113北大   ▷ 113政大轉學考   ▷ 113東吳轉學考 ✦必買原因  ▶ 體系建立「粉穩固」    詳細介紹犯罪審查體系,搭配圖表學習,深化刑總基礎!  ▶ 學說實務「敲完整」    近年實務與學說見解重點收錄,讓讀者不漏接相關考情!  ▶ 考題解析「金有料」    試題附上分析或擬答,邊唸體系邊練題,應考實力大增! 【目錄】 本書使用說明 Ⅰ 本書寫作宗旨 Ⅴ A序說刑法 1鳥瞰刑法──刑事實體法初探   一、規範架構 A-1-3   二、法律效果 A-1-5   三、法益的分類 A-1-6 2罪刑法定原則  【第一節】意義與目的 A-2-3  【第二節】下位內涵 A-2-4   一、禁止以習慣法作為刑法法源 A-2-4   二、禁止類推適用 A-2-5   三、效力不溯及既往 A-2-7   四、罪刑明確性 A-2-8 3刑法之效力與解釋  【第一節】刑法之效力 A-3-3   一、時之效力 A-3-3   〔專題研究〕「限時法」是否有刑法第2 條第1 項之適用? A-3-4   二、地之效力 A-3-8   三、外國裁判之效力 A-3-16  【第二節】刑法之解釋 A-3-18   一、解釋方法舉隅 A-3-18   二、立法定義 A-3-22 B單獨行為人之刑事責任 1犯罪審查體系於刑法釋義學之意義 2刑法上之行為   一、行為理論之演變脈動 B-2-3   二、具有刑法品質之行為 B-2-5 3故意既遂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3-3   一、前言 B-3-3   二、犯罪基本類型 B-3-7   〔專題研究〕適性犯 B-3-13   〔專題研究〕抽象危險犯之解釋策略 B-3-16   三、客觀不法構成要件──條件因果關係與客觀可歸責性 B-3-20   〔專題研究〕注意規範的保護目的 B-3-33   〔專題研究〕被害人自我負責原則,於交付毒品案例有無適用? B-3-37   〔專題研究〕第三人過失行為的介入,是否足以阻斷前行為之歸責關聯性? B-3-41   四、主觀不法構成要件──故意與意圖 B-3-48   〔專題研究〕間接故意之認定──皮帶案 B-3-51  【第二節】違法性 B-3-55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與違法性之作用差異 B-3-55   二、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❶──正當防衛 B-3-56   〔專題研究〕正當防衛法理基礎之再思考──個人保護原則下之「侵害者法益懸置說」 B-3-58   〔專題研究〕侵害現在性之認定 B-3-66   〔專題研究〕挑唆防衛 B-3-82   三、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❷──緊急避難 B-3-93   專題研究  強制性緊急避難之法律效果 B-3-110   四、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❸──依法令之行為 B-3-114   五、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❹──依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行為 B-3-119   六、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❺──業務上正當行為 B-3-124   七、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❻──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B-3-125  【第三節】罪責(有責性) B-3-132   一、前言 B-3-132   二、罪責的核心內涵:期待可能性 B-3-132   三、罪責原則 B-3-133   四、刑法第19條修正後之立場 B-3-136   五、罪責要素 B-3-137   〔專題研究〕延展型過當防衛(量的過當防衛) B-3-150   六、原因自由行為 B-3-161   〔專題研究〕對構成要件模式的質疑與反省 B-3-166   〔專題研究〕例外模式近期於我國之發展❶ B-3-179   〔專題研究〕例外模式近期於我國之發展❷ B-3-180   〔專題研究〕不作為型態之原因自由行為──以未依醫囑服藥或回診為例 B-3-186   〔專題研究〕可罰性漏洞與自醉構成要件行為 B-3-188   〔專題研究〕原因自由行為之進階問題 B-3-189  【第四節】不法與罪責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 B-3-193   一、客觀處罰條件 B-3-193   二、個人減免與阻卻刑罰事由 B-3-194 4故意未遂犯之審查體系   一、前言 B-4-3   二、預備犯 B-4-5   三、未遂犯 B-4-7   〔專題研究〕印象理論之疑點 B-4-8   〔專題研究〕對於「未了未遂」認定之進階學理探討 B-4-16   〔專題研究〕對於「隔離犯」著手實行之進階學理探討 B-4-21   〔專題研究〕著手判斷的類型化 B-4-23   〔專題研究〕主體不能與未遂犯之處罰 B-4-32   〔專題研究〕不能未遂「行為危險性」之進階學理探討 B-4-40   〔專題研究〕失敗未遂 B-4-48 5刑法上之錯誤   一、哪些階層會出現「主、客觀不一致」? B-5-3   二、從各階層的功能出發,釐清錯誤的本質──禁止規範與容許規範 B-5-4   三、對於禁止規範產生之錯誤 B-5-5   〔專題研究〕區分客體錯誤與打擊錯誤的另一種思考──雙重具體化錯誤 B-5-19   〔專題研究〕對於因果歷程錯誤的另一種理解──故意既遂歸責 B-5-23   〔專題研究〕對於「結果提前發生」因果歷程錯誤之進階學理探討 B-5-26   〔專題研究〕「所知所犯原則」於實務之操作與批判 B-5-34   四、對於容許規範產生之錯誤 B-5-45   〔專題研究〕員警槍擊拒捕通緝犯之事例──正當防衛與誤想防衛之探討 B-5-60   〔專題研究〕誤想過當防衛──誤想防衛或防衛過當? B-5-63   五、另一種觀察角度──正面錯誤vs.反面錯誤 B-5-66   六、特殊類型錯誤──包攝錯誤(涵攝錯誤) B-5-70 6過失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基本概念 B-6-3   一、過失責任原則 B-6-3   二、過失犯之處罰須明文規定 B-6-3   三、無認識過失與有認識過失 B-6-3  【第二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6-5   一、前言 B-6-7   二、過失犯之行為不法 B-6-9   〔專題研究〕醫療領域之注意義務探討 B-6-11   〔專題研究〕交通領域之注意義務探討 B-6-15   三、過失犯之結果不法 B-6-24  【第三節】違法性 B-6-28   一、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 B-6-28   〔專題研究〕過失犯與正當防衛 B-6-28   〔專題研究〕附隨過失結果──以正當防衛、緊急避難為例 B-6-30   〔專題研究〕過失犯與誤想防衛 B-6-31   二、得被害人承諾 B-6-33  【第四節】罪責 B-6-34   〔專題研究〕超越承擔過失 B-6-35 7加重結果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條文 B-7-3  【第二節】成罪結構:故意基本行為+過失加重結果 B-7-4   一、故意基本行為 B-7-4   二、過失加重結果 B-7-4   三、基本行為與加重結果因果關聯之認定 B-7-6 8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不作為犯之分類 B-8-4   一、純正不作為犯 B-8-4   二、不純正不作為犯 B-8-4  【第二節】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分 B-8-6   一、早期見解──能量說 B-8-6   二、現今多數說──從規範的角度區分作為與不作為 B-8-7   三、實例之檢驗 B-8-8  【第三節】審查體系 B-8-11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8-12   二、違法性──以義務衝突為核心 B-8-40   三、罪責──以不法意識與誡命錯誤(保證人義務錯誤)為核心 B-8-42   四、未遂犯 B-8-43 C多數行為人參與之刑事責任 1正犯與共犯之區別標準  【第一節】實務見解:主客觀擇一標準說 C-1-3  【第二節】學說見解:犯罪支配理論 C-1-6   一、行為支配 C-1-6   二、意思支配 C-1-7   三、功能支配 C-1-7 2正犯論  【第一節】直接正犯 C-2-3  【第二節】間接正犯 C-2-4   一、概說 C-2-4   二、承認間接正犯之實質理由與依據 C-2-5   三、類型 C-2-11   四、間接正犯概念之擴張──承認「正犯後正犯」 C-2-14   五、間接正犯之未遂犯 C-2-17   六、間接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18   七、排除間接正犯適用之情形 C-2-24  【第三節】共同正犯 C-2-26   一、概說 C-2-26   二、成立要件 C-2-28   三、重要類型 C-2-36   〔專題研究〕學說對於共謀共同正犯之批評 C-2-37   〔專題研究〕相續共同正犯應否對於加入「前」的行為負責? C-2-43   四、共同正犯之既、未遂 C-2-61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脫離 C-2-62   五、共同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71   六、排除共同正犯適用之情形 C-2-72 3共犯論  【第一節】共犯從屬性原則 C-3-3   一、前言 C-3-3   二、共犯從屬性 C-3-3   三、我國現行刑法採取之共犯從屬模式──限制從屬性原則 C-3-4  【第二節】教唆犯 C-3-5   一、教唆犯之主、客觀要件 C-3-6   二、教唆犯與共謀共同正犯、間接正犯之區別 C-3-10   三、正犯的逾越(過剩) C-3-11   四、教唆犯亦可能成立加重結果犯 C-3-12   五、正犯發生等價客體錯誤時,對教唆犯成罪之影響 C-3-16   六、教唆犯之既、未遂 C-3-20   七、未遂教唆 C-3-20  【第三節】幫助犯 C-3-22   一、幫助犯之主、客觀不法構成要件 C-3-23   〔專題研究〕幫助行為與正犯主行為因果關係之認定 C-3-26   二、幫助犯之既、未遂 C-3-32  【第四節】連鎖共犯 C-3-36 4正犯與共犯之交錯  【第一節】前言 C-4-3  【第二節】共犯與身分 C-4-4   一、刑法第31條第1項──純正身分(不法身分、構成身分) C-4-4   二、刑法第31條第2項──不純正身分(罪責身分、加減身分) C-4-6 D犯罪競合論 1競合之基本概念  【第一節】行為單數 D-1-5   一、思考面向 D-1-5   二、法律效果 D-1-9   〔專題研究〕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上大字第1089號裁定之解析 D-1-12   〔專題研究〕想像競合「從一重處斷」之意涵 D-1-18   〔專題研究〕想像競合「從一重處斷」之具體事例         ──以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977 號判決為例 D-1-19   〔專題研究〕想像競合「輕罪封鎖效果」之範圍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大字第2306 號裁定之解析 D-1-25   〔專題研究〕「夾結原則」能否作為想像競合之標準? D-1-29  【第二節】行為複數 D-1-35   一、思考面向 D-1-35   二、法律效果 D-1-35 2附論──新刑法下連續犯與牽連犯之去留  【第一節】連續犯 D-2-3  【第二節】牽連犯 D-2-8 E刑罰論  【第一節】刑事制裁概說 E-3   一、刑罰 E-3   二、保安處分 E-3  【第二節】刑罰 E-4   一、刑罰之種類 E-4   二、刑罰之加重與減輕 E-7   〔專題研究〕「累犯加重本刑」是否違反一行為不二罰原則?         「累犯一律加重本刑」是否違反罪刑相當原則?         「累犯更定其刑」是否違反憲法一事不再理原則? E-9   三、刑罰執行之暫緩與寬恕 E-18   四、刑罰之障礙 E-33  【第三節】保安處分 E-37   一、具有剝奪人身自由特性之保安處分 E-37   二、非干預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 E-41 F沒收制度綜覽   一、概說──沒收於新舊法之變革 F-3   二、沒收適用裁判時之必要性 F-5   三、沒收之性質──由「從刑」中解放 F-6   四、犯罪物沒收(Einziehung) F-7   五、犯罪所得沒收(Verfall) F-18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沒收──實務見解與學者評析 F-25   〔專題研究〕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沒收──審查實例 F-28   〔專題研究〕繼承型(特殊挪移型)之犯罪所得沒收 F-32   〔專題研究〕相對總額原則(兩階段計算法)         ──兼論「中性成本支出」之認定 F-41   六、單獨宣告沒收(刑§40Ⅱ、Ⅲ) F-46   七、範題演練 F-47 歷屆試題索引 G-1

原價: 840 售價: 714 現省: 126元
立即查看
就是這本刑法分則體系+解題書 (10版)

就是這本刑法分則體系+解題書 (10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關於本書  ▶ 使用說明──打底複習、進階補充的好幫手!   ▷ 體系:將積累的刑法知識作更詳細、有架構的完整「輸入(input)」    內文  |構成本書最重要的部分,為刑分必備的基本知識    圖示  |植基於內文,並將重點化為圖表,幫助消化、理解    爭點  |將非常愛考的部分加以整理,快速掌握考試風向    專題研究|將較複雜的理論知識單獨出來,作為進階挑戰   ▷ 解題:消化、吸收後,對於刑法考題、爭點精準「輸出(output)」    題目|筆者精選與體系內文相關的重要題型,讀完馬上練習    分析|解析試題的重要考點,幫助讀者梳理思緒、掌握考情    擬答|以精鍊的文字涵攝本題,提供一份在考試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必勝範本!   ▷ 作者的話:筆者如何思考刑法問題的私房心得,不藏私!通通報你知~  ▶ 寫作宗旨──無邊無際的命題範圍、變化莫測的考試爭點,周易教你如何應對!               ↖ 上榜 ↗               必 |    廣泛涉獵為主,深入理解為輔    | 戰     勝 |   備考分秒必爭,高效的減法哲學   | 無     心 |  不只單向吸收,行有餘力也要探求原典  | 不     法 | 背誦是理解的手段之一,但絕非理解本身 | 勝 ✦改版重點(僅擷取113年部分)  ▶ 更新必讀實務、學說見解   ▷ 強制猥褻罪vs性觸摸罪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2171號判決   ▷ 公然侮辱罪成立的限縮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   ▷ 無故取得電磁紀錄罪之「致生損害」的判斷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655號判決   ▷侮辱公務員罪及侮辱職務罪案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   ▷聚集三人以上施強暴脅迫罪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717號判決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2353號判決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998號判決   ▷抽象危險犯的合憲性檢驗與實質適性解釋—評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376號刑事判決    謝煜偉,當代法律第29期,2024年5月   ▷違背義務遺棄罪與危險犯──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上訴字第2399號判決評釋    徐育安,新學林法學第3期,2024年6月   ▷當頭棒喝    蔡聖偉,月旦法學教室第260期,2024年6月   ▷(公然)侮辱罪合憲之評析—兼評113年憲判字第3、5號判決    邱忠義,月旦律評第27期,2024年6月   ▷Call客類型的戀愛詐欺──簡評臺灣高等法院107年上易字第2126號刑事判決    黃士軒,台灣法律人第36期,2024年6月   ▷謊報權狀遺失vs.使公務員登載不實—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522號刑事    判決    蔡聖偉,新學林法學第3期,2024年6月  ▶ 新增值得一練的重要試題(僅擷取113年部分)   ▷ 113司律(節錄)   ▷ 113一般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 113一般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三等)   ▷ 113警察升等—行政警察人員(警正)   ▷ 113普考—法律廉政   ▷ 113高考—法律廉政(三等)   ▷ 113中正 【目錄】 本書使用說明 I 司律二試變革之應對 III 刑法分則規範體系 V 1侵害個人專屬法益犯罪(刑§§221~229-1、271~319-6) 〔第一節〕生命、身體法益 1-4 第一項 生命法益綜覽 1-5 專題研究—實質適性犯於刑法第294條之適用 1-10 第二項 身體法益綜覽 1-13 第三項 條文釋義 1-14 專題研究—義憤殺人與正當防衛 1-19 專題研究—承諾標準說vs.免責標準說 1-29 專題研究—聚眾鬥毆罪之修法評析 1-63 〔第二節〕自由法益 1-70 第一項 刑法對於自由的保護 1-70 第二項 條文釋義 1-70 專題研究—對於強制罪「強暴」概念之不同理解 1-77 專題研究—對於強制罪「脅迫」概念之不同理解 1-84 專題研究—剝奪行動自由罪之行為客體 1-94 專題研究—剝奪行動自由罪加重結果犯之定性—行為續生或結果續生? 1-96 〔第三節〕性自主法益 1-108 第一項 概說—從妨害風化走向妨害性自主 1-108 第二項 現行刑法中各種性侵害態樣 1-115 第三項 條文釋義 1-117 專題研究—強制性交罪「脅迫」惡害內容之限制程度 1-122 專題研究—強制性交猥褻罪「其他違反意願之方法」之解釋 1-125 專題研究—行為人以詐術取得被害人同意而性交,是否違反意願? 1-137 專題研究—被害人清醒但不知性交,是否屬違反被害人意願而構成強制性交罪? 1-144 專題研究—強制性交罪與乘機性交罪成罪範圍之疑慮 1-166 專題研究—濫用地位之類型化 1-172 〔第四節〕名譽法益 1-175 第一項 名譽法益的定性 1-175 第二項 名譽持有人 1-175 第三項 條文釋義 1-177 〔第五節〕秘密、隱私法益 1-202 第一項 概說 1-202 第二項 條文釋義 1-203 專題研究—便利窺視竊聽竊錄罪有無共犯從屬性理論之適用? 1-219 〔第六節〕人格權、性隱私法益 1-221 第一項 「性影像」之立法定義 1-221 第二項  刑法分則第28章之1「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章」 1-222 2侵害個人非專屬法益犯罪(財產犯罪)(刑§§320~357) 〔第一節〕概說 2-4 第一項 財產犯罪前理解1—刑法的財產概念 2-4 第二項  財產犯罪前理解2—個別財產犯罪與整體財產犯罪 2-6 〔第二節〕個別財產法益 2-8 第一項 類型 2-8 第二項 取得型犯罪 2-11 專題研究—債權人未經債務人同意,取走債務人之物品或金錢,是否具有不法意圖? 2-26 專題研究—物品對人的社會性歸屬—持有內涵之定性 2-31 專題研究—何謂「兇器」? 2-39 專題研究—可推理脅迫(konkludente Drohung) 2-51 第三項 侵占型犯罪 2-84 專題研究—侵占罪中「侵占」之意義為何? 2-87 第四項 毀損型犯罪 2-95 〔第三節〕整體財產法益 2-102 第一項 普通詐欺罪(刑§339) 2-102 專題研究—巧取公職(公職詐欺)之相關問題 2-126 專題研究—詐欺罪財產損害的另一種認定方式— 「功能的財產概念」之理解 2-128 第二項 加重詐欺罪(刑§339-4) 2-135 第三項 對自動收費設備詐欺罪(刑§339-1) 2-141 專題研究—實務對於收費設備詐欺罪「不正方法」之案例探討 2-145 第四項 對自動付款設備詐欺罪(刑§339-2) 2-150 第五項 對電腦設備詐欺罪(刑§339-3) 2-156 第六項 背信罪(刑§342) 2-165 第七項 重利罪(刑§344) 2-171 第八項 加重重利罪(刑§344-1) 2-174 第九項 恐嚇取財罪(刑§346) 2-174 專題研究—「合法惡害告知」於恐嚇取財罪之思考 2-179 第十項 擄人勒贖罪(刑§347) 2-188 第十一項 準擄人勒贖罪(刑§348-1) 2-202 〔第四節〕財產追及與違法狀態維持 2-203 第一項 贓物罪之結構:後行犯 2-203 第二項 贓物罪之行為主體 2-204 第三項 贓物罪之行為客體 2-205 第四項 贓物罪之行為態樣 2-207 3侵害社會法益犯罪(刑§§173~220、230~270、358~363) 〔第一節〕 公共安全法益1—放火失火 3-4 第一項 概說 3-4 專題研究—公共危險罪章的「危險」,所指為何? 3-4 第二項 條文釋義 3-8 專題研究—刑法第173、174條放火罪與互斥、排他關係之錯誤 3-12 〔第二節〕公共安全法益2—妨害交通 3-24 第一項 概說 3-24 第二項 條文釋義 3-24 專題研究—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之限縮解釋—「妨害交通手段」之意圖 3-30 專題研究—「酒精濃度」於不能安全駕駛罪中之性質 3-38 〔第三節〕 公共安全法益3—公共場所安全 3-82 第一項 概說 3-82 第二項 行為客體 3-82 第三項 行為 3-82 第四項 結果 3-83 〔第四節〕 公共安全法益4—公共衛生 3-84 第一項 概說 3-84 第二項 條文釋義 3-84 〔第五節〕 公共安全法益5—資訊安全 3-92 第一項 電腦犯罪的規範演變 3-92 第二項 保護法益的解釋難題 3-93 第三項 條文釋義 3-95 〔第六節〕 公共信用法益—文書印文、有價證券與貨幣 3-101 第一項 偽造文書印文系列 3-101 專題研究—有形偽造之相關問題 3-113 第二項 偽造有價證券系列 3-125 專題研究—若行為人對於其他附屬證券行為進行偽造,是否構成偽造有價證券罪? 3-128 第三項 偽造貨幣系列 3-136 〔第七節〕 善良風俗法益1—妨害風化 3-139 第一項 概說 3-139 第二項 條文釋義 3-140 〔第八節〕 善良風俗法益2—妨害婚姻家庭 3-146 ◎ 條文釋義 3-146 專題研究—「惡意之私圖」作為限定略誘罪之處罰功能 3-149 〔第九節〕 善良風俗法益3—妨害健全經濟風俗 3-152 ◎ 條文釋義 3-152 4侵害國家法益犯罪(刑§§100~172) 〔第一節〕 公務員執行職務之公正法益 4-4 第一項 保護法益 4-4 第二項 規範態樣 4-6 第三項 條文釋義 4-7 專題研究—對價關係 4-12 專題研究—怠於查報違建之利益,是否屬於圖利罪之「利益」?—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3214號裁定之分析 4-47 〔第二節〕公務圓滑進行法益 4-61 第一項 概說 4-61 第二項 條文釋義 4-61 〔第三節〕人民參政權正常行使法益 4-75 ◎ 條文釋義 4-75 〔第四節〕公共秩序法益 4-89 第一項 聚集三人以上不解散罪(刑§149) 4-89 第二項 聚集三人以上施強暴或脅迫罪(刑§150) 4-92 專題研究—聚眾犯(聚合犯)之結構分析—以刑法第150條為例 4-101 第三項 恐嚇公眾罪(刑§151) 4-111 第四項 煽惑他人犯罪或違法抗命罪(刑§153) 4-112 第五項 僭行公務員職權罪(刑§158)、冒用公務員服章官銜罪(刑§159) 4-116 第六項 公然損壞中華民國國旗罪(刑§160I) 4-117 〔第五節〕 刑事司法權正確行使法益 4-119 第一項 概說 4-119 第二項 條文釋義 4-119 附錄—歷屆試題索引 1

原價: 790 售價: 672 現省: 118元
立即查看
透明的刑法總則解題書 (1版)

透明的刑法總則解題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專為轉學考考生與法律系在校生所編寫。內容收錄近二十年各校重要的二年級轉學考考題,作者設想了在解題時同學會做的事情,架構了「爭點解析」、「解題架構」以及「擬答」三個標題。因抓到爭點是寫出好答案的前提,所以爭點解析運用大量表格讓大家學會連結「案例事實」與「對應爭點」,目的是培養同學的爭點意識,讓同學考試時能從題目提供的線索迅速連結到特定刑法爭點;確認爭點後,須開始編排答題順序,因此本書每道試題都做了解題架構。最後,擬答捨棄了過多考場中用不到的概念介紹,所有的答題篇幅與字數,都盡量確保同學能夠在考試時寫得出來,畢竟本書的作用在於幫助同學學習解題,而不是建立基本概念。若同學讀的時候發現某些概念還不清楚,建議參閱作者另著之《透明的刑總體系書》完整地學習。 【本書推薦文】考取113年律師楊同學 可與手邊的參考書或教科書搭配服用,在知悉基本爭點後進入本書,培養看到題目能發現考點的爭點意識,對照本書的「爭點解讀」,務必好好的抓住出題老師提供的線索,列答題架構(本題應討論的罪名),結合本書的「擬答」學習。 【目錄】 PART 1 刑法ABC  主題1 刑法的制裁方式與原理原則  主題2 刑法的效力與立法解釋  主題3 犯罪構成要件的類型 PART 2 故意作為犯  主題1 客觀構成要件  主題2 主觀構成要件  主題3 違法性  主題4 罪責  主題5 刑法上之錯誤  主題6 正犯與共犯 PART 3 過失犯與不作為犯  主題1 過失犯  主題2 不作為犯 PART 4 競合論與刑事制裁  主題1 競合論  主題2 刑罰、保安處分與沒收

原價: 500 售價: 410 現省: 90元
立即查看
刑法總則體系爭點攻略書 (2版)

刑法總則體系爭點攻略書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體系架構:完整介紹基本觀念,初學者也能快速建立體系架構!   ☆進階觀念:補充說明進階觀念,讓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爭點整理:整理重要考試爭點,並羅列各家見解,讓你答題時能切中要點!   ☆答題要點:提示審查架構流程,熟悉刑法解題架構,讓爭點討論出現在作答中正確的位置!   ☆相關考題:附具各章相關考題,學習完各章後,能透過考古題檢驗學習成果!   (一)透過本文建立基礎觀念:透過本文,認識基本核心概念,以各標題了解學習內容,以及其於刑法體系中之所處位置、脈絡,避免概念錯置,甚至混淆體系。   (二)進階觀念──基本觀念的再升級、較困難的考試爭點:書中【進階觀念】提供同學反思基礎觀念的內涵以及相關較困難之考點,進而深化思維。而此也將體現於其他刑法問題的思考中。   (三)審查架構、流程與考古題:審查架構、流程,提供同學於各章觀念學習後,參酌思考,各觀念及其所涉爭議應適用於案例審查之何處?在作答時應如何介紹並討論該爭點?再藉由考古題,鍛鍊掌握核心爭點與作答的能力。   【目錄】 二版序 編者序 本書使用方法 第一章 緒 論 壹、認識刑法 貳、罪刑法定原則 參、刑法的效力 進階觀念:空白構成要件有無從舊從輕原則的適用? 肆、刑法的解釋 進階觀念:國立大學教授受國科會研究補助辦理採購是否為刑法上公務員? 進階觀念:重傷的認定時點 第二章 犯罪類型與行為理論 壹、犯罪類型簡介 進階觀念:抽象危險犯的目的限縮? 貳、行為理論 第三章 犯罪階層體系 壹、前 言 貳、犯罪階層體系的流變 第四章 構成要件該當性 壹、構成要件概說 貳、客觀構成要件 參、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進階觀念:信賴原則 觀念釐清:降低風險v.替代風險 進階觀念:風險升高理論 肆、主觀構成要件 伍、構成要件錯誤 進階觀念:故意的確認與對應原則 進階觀念:因果歷程錯誤的主觀面歸責 第五章 違法性 壹、違法性概說 貳、法定阻卻違法事由 進階觀念:自招危難 參、超法定阻卻違法事由 觀念釐清:阻卻構成要件的同意v.阻卻違法的承諾 第六章 罪 責 壹、罪責概說 貳、審查方式 參、責任能力與原因自由行為 肆、不法意識 伍、減免罪責事由 進階觀念:延展型防衛過當 第七章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壹、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觀念釐清:容許構成要件錯誤v.容許錯誤 貳、反面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第八章 客觀處罰條件與個人阻卻、解除刑罰事由 壹、概 說 貳、客觀處罰條件 參、個人阻卻或解除刑罰事由 第九章 未遂犯 壹、行為階段說 貳、未遂犯說 進階觀念:未遂犯的處罰基礎──積極一般預防導向的規範理論說 觀念釐清:未遂≠結果未發生說 進階觀念:客觀說與主觀說的缺陷──兼論著手的判斷基礎與判斷標準說 參、不能未遂說 進階觀念:反面構成要件主體錯誤──兼論構成事實欠缺理論說 肆、中止未遂說 伍、未遂犯、不能未遂與中止未遂的審查流程說 第十章 正犯與共犯 壹、參與理論概說說 貳、正共犯的區分說 參、間接正犯說 進階觀念:組織支配說 肆、共同正犯說 觀念釐清:同時犯說 伍、共犯概論說 陸、教唆犯說 柒、幫助犯說 進階觀念:中性幫助行為說 捌、共犯的逾越、脫離與錯誤說 玖、犯罪參與的身分問題說 拾、特殊類型的犯罪參與說 拾壹、共同正犯、間接正犯與共犯的審查流程 第十一章 過失犯 壹、概 說 貳、過失犯的成立要件 進階觀念:超越承擔過失 參、加重結果犯 第十二章 不作為犯 壹、概 說 進階觀念:終止醫療行為 貳、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成立要件 觀念釐清:保證人地位的錯誤v.保證人義務的錯誤 參、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未遂 肆、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正共犯區分 第十三章 競合論 壹、概說──為什麼要競合? 觀念釐清:宣告刑v.執行刑 貳、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 參、競合理論 肆、不真正競合 進階觀念:「保護法益同一」作為區分真正與不真正競合的判斷標準?──兼論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大四字第2261號裁定 伍、真正競合 進階觀念:夾結作用與去夾結作用 進階觀念:「從一重處斷」可否宣告輕罪的保安處分──最高法院108年台上大字第2306號裁定 第十四章 沒 收 壹、概 說 貳、違禁物之沒收 參、犯罪物沒收 肆、犯罪所得沒收 伍、估算條款與過苛調節條款(§38-2) 陸、附錄:111年憲判字第18號【沒收犯罪所得規定溯及既往案】 第十五章 最新實務見解彙編 壹、最高法院111台上4258判決(客觀歸責理論) 貳、最高法院112台上4583判決(故意與動機的區別) 參、最高法院111台上3235判決(現在不法侵害始點) 肆、最高法院112台上1974判決(空白刑法與禁止錯誤) 伍、最高法院113台上221判決(誤想防衛) 陸、最高法院111台上5256判決(客觀處罰條件與不法構成要件之區別) 柒、最高法院113台上451判決(中止未遂之自願性) 捌、最高法院112台上4352判決(共同正犯著手後之脫離) 玖、最高法院112台上3294判決(己手犯無共同正犯或間接正犯) 拾、最高法院114台上464判決(加重結果犯之預見可能性) 拾壹、最高法院110台上5331判決(作為義務與注意義務的區分) 拾貳、最高法院111台上655判決(想像競合「從一重處斷」之內涵) 拾參、最高法院111台上2795判決(§38-2Ⅱ過苛條款的適用) 第十六章 最新試題暨解析 第四章 構成要件該當性精選例題 第五章 違法性精選例題 第六章 罪責精選例題 第七章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精選例題 第九章 未遂犯精選例題 第十章 正犯與共犯精選例題 第十一章 過失犯精選例題 第十二章 不作為犯精選例題 第十三章 競合論精選例題 第十四章 沒收精選例題 看更多

原價: 480 售價: 394 現省: 86元
立即查看
刑法總則(含刑事政策)體系考點演習書 (1版)

刑法總則(含刑事政策)體系考點演習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刑總完全指南:完整收錄刑罰論、各大犯罪類型、刑法之法律效果(含:沒收、刑事政策、犯罪學等刑事制裁科目),刑總學習不漏勾。 ◎解題步驟、模版運用:編排各大犯罪類型之解題步驟以及答題模板,如何讀懂題目及將爭點放在三階的何處一次搞懂。 ◎爭點提示考前複習:用豐富學說與實務見解,由淺入深帶領讀者理解刑法總則之重要爭點。 ◎應試全攻略:收錄近五年之高考、司律二試、法研所題目,實測演練並附有關鍵字提示說明及完整擬答。   【目錄】 自序—— 羿頡 自序—— 榳衛 本書使用方法與特色 刑法學習方法與解題說明 第1章 罪質、原理原則及第1至10條之介紹  第一節 罪 質 一、舉動犯、結果犯 二、實害犯、危險犯、適格犯 三、狀態犯、繼續犯、著手犯 四、純正身分犯與不純正身分犯 五、故意犯、過失犯 六、作為犯、不作為犯 七、結合犯  第二節 原理原則介紹 一、罪刑法定原則 二、從舊從輕原則(兼含回溯禁止) 【爭點提示】空白刑法之變更屬於何種變更? 三、罪疑唯輕原則 四、最後手段性原則  第三節 刑法第1至10條之基本介紹 ◎刑法效力 【爭點提示】身分公務員之執行內容是否限於公權力事項? 【爭點提示】是否屬於刑法上公務員? 第2章 故意犯  第一節 作為犯 一、概 論 二、構成要件 【爭點提示】替代風險、降低風險與無效義務 【Attention考研去】信賴原則在刑法體系上的定位 【爭點提示】如果最後無法判斷,若不為該行為,是否即得避免,則應如何為之 【爭點提示】間接故意之判斷標準 【Attention考研去】主觀歸責理論三部曲 三、違法性 【爭點提示】誤認為現行犯應如何為之? 【Attention考研去】自助行為是否屬於阻卻違法事由之一 【爭點提示】新聞自由作為阻卻違法事由 【爭點提示】不法行為是否以有責為前提? 【爭點提示】現在性之時點判斷 【爭點提示】延展型防衛過當 【爭點提示】挑唆防衛之容許性 【爭點提示】是否應承認利益衡量之空間?是否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爭點提示】互 毆 【Attention考研去】員警拒絕通緝犯之正當防衛爭議 【爭點提示】強加防衛之討論 【Attention考研去】免除罪責的防衛過當 【爭點提示】自招危難 【Attention考研去】評析109年度台上字第5037號(強制型避難) 【Attention考研去】可罰違法性之討論 【爭點提示】得被害人承諾與構成要件同意 【爭點提示】運動造成的傷害 四、罪 責 【爭點提示】原因自由行為專題 五、不法與罪責以外之事由  第二節 不作為犯 一、定 義 二、作為/不作為之區分方式 三、構成要件之特殊性 【爭點提示】危險前行為 四、違法性特殊性 【爭點提示】不作為之等價義務衝突 五、不作為犯之未遂犯 六、錯 誤 第3章 未遂犯與預備犯  第一節 基本定義 一、概 說 二、構成要件 【爭點提示】著手理論 【Attention考研去】客觀未遂之再審思 【爭點提示】既了未遂與未了未遂之判斷標準 【爭點提示】隔離犯之著手時點5 三、違法性 四、罪 責 五、三階外  第二節 中止未遂 一、定 義 二、理論內涵 三、法律效果 四、要件要素 【爭點提示】客體錯誤與中止未遂  第三節 不能未遂/不能犯 一、定 義 二、要 件 【Attention考研去】主體不能之適用效果 【Attention考研去】不能未遂之再探討 三、法律效果  第四節 不作為犯之未遂犯 一、概 說 二、構成要件特殊性  第五節 預備犯 一、種 類 二、形式預備犯之論述 【爭點提示】預備是否須具備主觀? 【爭點提示】預備與過失行為 【爭點提示】預備犯可否成立中止? 第4章 過失犯  第一節 作為犯 一、概 說 【Attention考研去】排他互斥的犯罪構成要件 二、構成要件 【爭點提示】符合法規範是否等於無過失討論可能? 【爭點提示】不作為與過失 【爭點提示】特殊認知 【爭點提示】若已經不具期待可能,第三人仍為救助? 【Attention考研去】主觀歸責論下之過失犯 三、違法性 【爭點提示】過失正當防衛 四、罪 責 【爭點提示】超越承擔過失  第二節 過失不作為犯  第三節 加重結果犯 一、定義及特色 二、構成要件 【爭點提示】若基本犯未遂,是否仍可能成立加重結果犯? 【爭點提示】因果關係如何判斷? 【爭點提示】加重結果之主觀程度 第5章 參與犯 一、正共犯概說 【爭點提示】共謀共同正犯之容許性 二、共同正犯 【爭點提示】附加性共同正犯與擇一性共同正犯 【爭點提示】共同正犯脫離與中止犯? 【爭點提示】相續共同正犯是否應成立? 【爭點提示】過失共同正犯容許性 三、間接正犯 【爭點提示】利用非完全責任能力人是否可能成立間接正犯 【爭點提示】正犯後正犯是否可成立間接正犯? 四、教唆犯與幫助犯 【爭點提示】教唆與煽惑犯罪之差異 【爭點提示】無效參與(教唆未遂) 【爭點提示】教唆人與被教唆人間是否須有溝通關係? 【爭點提示】陷害教唆及釣魚偵查 【Attention考研去】過失共犯容許性 【爭點提示】教唆特別情形討論 【爭點提示】心靈幫助犯 【爭點提示】幫助行為之因果關係 五、身分犯的犯罪參與 【Attention考研去】刑法第31條之立法正當性 第6章 錯誤論 一、概 說 二、故意作為犯之錯誤 【爭點提示】不完全等價客體錯誤 【Attention考研去】再審思法定符合說與具體符合說 【爭點提示】所知所犯如何適用? 【Attention考研去】偶然防衛 【爭點提示】雙重違法性錯誤之解決方式 【Attention考研去】雙重具體錯誤 【Attention考研去】再論罪責與故意理論 三、不作為錯誤:保證人地位之誤認 四、參與犯錯誤 第7章 競合論 一、行為數區分 【爭點提示】包括一罪、犯意變更、另行起意 【爭點提示】接續犯之再審思 二、競 合 【爭點提示】一部重疊之夾結效果 【爭點提示】法條競合、想像競合、數罪併罰之區分 第8章 犯罪之法律效果  第一節 刑法三軌論概說 一、三軌論區分定義 二、三軌論之區分實益  第二節 刑罰論 一、刑罰之種類 【爭點提示】死刑合憲性 【Attention考研去】自由刑之刑事政策討論 【Attention考研去】再論罰金刑 二、刑罰之適用 【Attention考研去】「教化可能性」作為死刑量刑基準?  第三節 保安處分論 一、保安處分概說 二、保安處分種類 【爭點提示】強制工作合憲性 【爭點提示】何謂憲法區隔? 【爭點提示】強制治療合憲性 三、保安處分宣告與執行  第四節 沒 收 一、概 說 【爭點提示】沒收之舉證責任程度 二、沒收之種類與審查模式 【爭點提示】何謂刑事不法? 【爭點提示】不扣除成本這件事情是否有犯罪類型限制? 【爭點提示】是否適用有疑為利被害人原則? 【爭點提示】本條之被害人是否包含潛在被害人請求? 【爭點提示】共同正犯所得總額確定但內部分配不明時,得否以估算條款為之? 【爭點提示】對向犯之沒收競合 【爭點提示】違禁物範圍是否包含相對違禁物? 【爭點提示】供犯罪所用者是否限於專提供於犯罪所用? 【爭點提示】供犯罪之物是否包含犯罪客體? 三、沒收之競合與效力 【爭點提示】第三人持有時,是否得對行為人沒收? 【爭點提示】111憲判18之判決評析 【爭點提示】如何解釋債權不受影響?是否包含被害人之債權? 四、其 他  第五節 其 他 ◎時 效 第9章 刑事制裁與刑事政策  第一節 刑事政策、犯罪學與刑事制裁概說 一、刑事政策概說 二、犯罪學討論之範疇 三、各大範圍比較  第二節 犯罪原因論 一、古代犯罪想像 二、古典犯罪學派 三、實證犯罪學派 四、犯罪社會學派 五、犯罪心理學派 六、犯罪被害理論  第三節 批判學派與犯罪類型研究 ◎批判學派  第四節 犯罪對應策略論 一、犯罪預防政策論2 二、刑事立法政策論 【爭點提示】無被害人犯罪之除罪化 三、刑事司法政策論 【爭點提示】我國是否引進宣告猶豫制度? 四、刑事處遇論  第五節 刑事處遇論 一、處遇政策概說 二、處遇政策各論 三、犯罪被害人方之措施 四、善時制度 五、假釋制度  第六節 其他刑事政策之相關議題討論 一、青少年刑事政策 二、老人之犯罪、被害與對策 三、刑罰廢止論 四、兩極化刑事政策 五、新刑罰學  第七節 其 他 ◎更生保護制度

原價: 600 售價: 492 現省: 108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