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道家」是秦漢後追溯出來的,先秦無此學派,「道家」一詞是神話,但後世所謂的道家諸子的源頭確實可溯源至神話。本書上溯老子、莊子、黃帝、屈原的思想直到今日所說的神話主題――莊子稱之為「古之道術」。道家諸子所繼承的古之道術各不相同,老子與大母神神話、莊子與升天神話、黃帝與天子原型、屈原與崑崙神話,關聯極密切,原始的神話主題形塑了後世的道家諸子的性格。本書可視為「從神話到哲學」的道家版。
定價: | ||||
售價: | 553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詳細資訊
「道家」是秦漢後追溯出來的,先秦無此學派,「道家」一詞是神話,但後世所謂的道家諸子的源頭確實可溯源至神話。本書上溯老子、莊子、黃帝、屈原的思想直到今日所說的神話主題――莊子稱之為「古之道術」。道家諸子所繼承的古之道術各不相同,老子與大母神神話、莊子與升天神話、黃帝與天子原型、屈原與崑崙神話,關聯極密切,原始的神話主題形塑了後世的道家諸子的性格。本書可視為「從神話到哲學」的道家版。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國學大師南懷瑾親撰著作,學文化、學密法、學佛法不可錯過的密法本義。 ◎21世紀為精神病所籠罩,因宗敎誤導而精神失常者甚多,南師大作實為一帖良藥! ◎再版完全還原南師原著,文字簡約,內容豐富,條理清晰,令人豁然開朗。 ◎密義深奧,丹訣難解,南師深入解說,為先賢密法傳世之本義。 本書為南師親自撰寫,並非講課記錄,一九八五年初版時曾經編輯修整過,今日再版, 恢復原來文章全貌,書中大小標題,除保留南師原始標題外,再由南懷瑾文化主編劉雨虹根據內容另於各章節處增添小標題,以方便讀者對內文的瞭解。 現代人在「修道」上,大抵皆因不明密法之真義,缺乏正知正見,以勘破宗敎神祕儀式之假相,而陷入思想混亂分裂狀態而不能自拔,本書有南師關於神仙丹道及密法理事相關之敘述,有利於真誠向道修行之士,獲正知見,證無所得,知所歸依。 宇宙是一大奧祕,人生是一大奧祕,宇宙何以生成天地萬有?更是大奧祕中的奧祕!宇宙的生命,何以有人類?人是怎樣生成?為何會死去?死去以後有無靈魂?生前心靈的功能和精神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力量?人的壽命和現有的肉體生命,能否有方法長久的活下去?這些都是宇宙和人生奧祕的問題,也是古今中外人人迫切想要知道的學問。 從神祕學的立場來講,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東方古國,如:中國、印度、埃及,都是神祕學的古老泉源。也可以說,東方的古國,極富有神祕的奧祕,已經引起西方人的興趣,而且非常注意的開始追求。但是現在流行在美國方面來自歐洲的神祕學,卻多是承認從埃及文化的系統而來。他們研究人體潛在的功能,傾向追求人自具有超越現實力量的神通妙用,相似於科學幻想小說中的境界。 早年以來,就有人想把中國的道敎和神仙丹道的學術,傳向美國,其志固然可嘉,其學可惜未充。因為那些拉雜繁蕪的道家表皮之學,並不足以真能代表道家學術而引人入勝。倒是佛敎在西藏留傳的密宗書籍與部份方法,自十九世紀開始,經過英國、法國學者和傳敎士們的研究和翻譯,有幾種精要的法典,都有法文和英文精確的譯本,而且一部份被西方流行的神祕學派,吸收融化而別出心裁,另行樹立格調,更加深西方神祕學的神祕性。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613729.pdf 【目錄】 出版說明 編輯前言 一、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 宇宙與人生的奧祕 宗教 哲學 科學 神祕學 東方古國的神祕奧祕 道家、佛家與西方神祕學派 二、密宗的神祕 東密和藏密 藏密進入漢地及西方 三、神祕的密宗 近於神人之間的龍樹 中國佛教八宗之主──龍樹 印度文化的宗教和神祕學術 釋迦涅槃後的佛法 四、密宗理論之依據 大日如來與宇宙萬有的本體論 心嚮往之的即身成佛 密宗三密中的身密 手指祕名 五、人身的內密 關於密宗手印的神祕 有關人體氣脉的奧祕 佛學顯教與密宗在學理上的矛盾 六、聲音的奧妙 有關身密的論辯 三密之一的「聲密」 重視咒語的神奇早在佛教之先 人類真瞭解音聲的神祕嗎 密宗咒語的根據 七、聲音對人體神妙的作用 聲音的妙密 三字根本咒與人體氣機的關係 八、意密與佛學理論之依據 意密與唯識 有關心意識修法的粗淺說明 九、意識的神祕之研究 再論「意密」 意識與現代心理學 建立在唯識學上的意密 第六意識 獨影意識 意識的根 十、從世俗到出世──談意密與觀想 生圓二次第與觀想成就 觀想成就的測驗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透過老莊哲學玄理及其落實在生活的精神風貌,引導讀者銜接竹林七賢精神,成為有本有源、有創新的哲學新風貌。 「竹林七賢」及「魏晉玄學」常被稱為「新道家」,究其理源,應上溯於先秦的原始道家──老莊哲學。 本書筆調既莊亦雅,內容多元而豐富,以老莊哲學為理源,竹林七賢為視域,涵蓋竹林玄學的時代特色、七賢的生命氣質、名教與自然之衝突、玄學的論辯方法、對儒家經學之繼承與批判、竹林玄學與《易》、《老》、《莊》三玄之交涉、生死安頓智慧、美學、養生論及七賢間的情誼感通和飲酒風采,是一本對竹林玄學系統化紹述之絕佳專著。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老子的哲學與政治、人生智慧 第一節 道與德:萬物的生成和變動的規律 第二節 道法「三玄」、「三寶」,知足常樂的人生智慧——至德之人 第三節 善行無轍跡,以百姓心為心的道化政治 第二章 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莊子人生智慧 第一節 莊子對老子的繼承與發展 第二節 莊子的形上學 第三節 〈齊物論〉寓言中的哲理 第四節 〈逍遙遊〉的宇宙與人生(一) 第五節 〈逍遙遊〉的宇宙與人生(二):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新價值觀 第六節 〈養生主〉:以「神」導「形」,養生避害,全真保性 第七節 以「虛靜心」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人間世〉 第八節 論述天性滿全於內而不役於外物的〈德充符〉 第九節 以大道為宗主而師法的〈大宗師〉 第十節 〈應帝王〉:無為之治的道化政治 第十一節 〈田子方〉「得至美而遊乎至樂」的美學 第三章 竹林玄學的時代困境與個體意識之覺醒 第一節 時代的困境 第二節 氣化萬殊的宇宙觀與個體意識的覺醒 第三節 竹林七賢的生命才情與人格美 第四章 竹林玄學的論辯方法——以嵇康為範例 第一節 魏晉的談風、論辯方式及論題 第二節 嵇康的求知方法 第三節 嵇康的論辯方法 第五章 從規範倫理與德行倫理省察魏晉名教危機 第一節 形塑於東漢白虎通會議後的道德禮法 第二節 名教的倫理規範性質及其危機 第三節 由德行倫理檢視嵇、阮的品德 第四節 從德行倫理檢視名教外鑠性的規範倫理 第五節 從規範倫理省察出於自然的名教 第六章 越名教與任情性之自然 第一節 自然生成論 第二節 自然人性論 第三節 阮籍的「禮豈為我輩設耶?」 第四節 嵇、阮自然觀的理源及所賦予的涵義 第五節 嵇康的人性觀及「越名教任自然」 第七章 對儒家經學的繼承和批判 第一節 漢魏之際的經學流變脈絡 第二節 阮籍對儒學之繼承及對儒學異化之批判 第三節 嵇康對儒學之繼承及對儒學異化之批判 第四節 向秀的儒學思想 第八章 竹林玄學與道家、道教 第一節 阮籍、嵇康和山濤的老子思想 第二節 竹林七賢活化莊子的生命情調——莊學的人生理想與實踐 第三節 嵇康、阮籍的道教思想及現代意義 第九章 《易》學思想 第一節 阮籍〈通易論〉的易學觀及其政治人格類型說 第二節 嵇康兼綜《易》、《莊》的處世智慧 第十章 生死的安頓智慧 第一節 析論阮籍的生死價值觀 第二節 嵇康對生死的安頓智慧 第三節 嵇康面對死亡威脅的態度 第十一章 山水審美的情懷 第一節 山水與人文情懷之相互關係 第二節 阮籍的山水情懷 第三節 嵇康的山水美感與心靈的洗滌 第十二章 竹林七賢與酒 第一節 魏晉之際文士的飲酒風尚及美學涵義 第二節 阮籍的酒品 第三節 嵇康的酒品 第四節 劉伶的〈酒德頌〉 第五節 阮咸、向秀、山濤與王戎的酒品 第六節 結語 第十三章 七賢間的情誼 第一節 阮籍與阮咸、王戎、劉伶之情誼互動 第二節 阮籍與嵇康之交往情誼 第三節 嵇康與山濤 第四節 嵇康與向秀 第十四章 音樂中和之美的享受 第一節 阮籍的〈樂論〉 第二節 嵇康的〈琴賦〉與〈聲無哀樂論〉 第十五章 養生論 第一節 嵇康論養生之五難 第二節 嵇康、阮籍論精氣神兼備的養生法 第三節 酒與音樂在阮籍、嵇康的養生論中的地位和意義 第四節 向秀儒家取向之養生論 第五節 阮籍、嵇康和向秀養生論對當代生態倫理之意義 參考書目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對道家式的養生哲學、倫理關懷,綜合描述出一個相互關連的新圖像,以鬆解道家長期被視為超人文、乏倫理的超人間性格。本書將嘗試證成道家的超越不離人間、養生不離倫理、自然不離人文, 並持續保持它對人文僵化、倫理異化的批判性格。 《莊子》養生哲學,並非純屬延年益壽的個我保存,亦非呼吸導引一技一藝的養生偏方,而是關涉整個主體或自我的徹底轉化。而主體的轉化猶如庖丁所面對的龐大牛體之錯綜結構與迷宮內裡,無法簡化處理也無法技術解決。因此徹底處理養生的關鍵課題,便要涉及處理「主體我」與「人間世」各種倫理政治、社會文化的共構性之複雜課題。 本書撰寫的主要企圖有二:一是希望替當代人最為關心的養生課題,提供一個身心雙養的哲學修養視域,以能為當代人的失養狀態提供治療,藉此呈現道家養生哲學的古典新義;二是希望為當代人的倫理虛無,提供原初性與批判性的新倫理思維,尤其從原初倫理與規範倫理的否定辯證關係、他者關懷與差異倫理的通達關係,嘗試給當代人的倫理困境提供道家的省思角度。 本書將回應學界長期以來的兩重偏見:一是認為道家不具倫理向度的積極關懷;二是認為道家只具隱世避禍的自我養生。為化解這兩重偏見,本書一則積極詮釋建構道家的多重倫理內涵,二則嘗試連貫道家的養生哲學和倫理關懷。 【目錄】 自序 為「當代新道家」再鋪橋造路—倫理與養生的內聖外王之路 第一章 道家的「原初倫理」與「差異倫理」導論—納受罪惡與卑污的渾沌玄水 一、道家和神話面對罪惡的差異:化除代罪羔羊的儀式暴力 二、語言分類對倫理規範的創設與罪惡污穢的賤斥 三、原初倫理:批判「舊道德」以敞開「新道德」 四、差異倫理:從「賤斥他者」到「納悅他者」 五、渾沌玄水的「和光同塵」:非染非淨、非善非惡 六、含容萬物、無言獨化、善惡兩忘的自然更新 第二章 詩意棲居與原初倫理—老莊的柔弱無用與海德格的泰然任之 一、導論:跨文化環境霧霾需要跨文化資源來澄清 二、海德格對「天地人神」棲居於「物」的原初倫理之沉思 三、海德格「世界之世界化」與老莊「即氣化即物化」的關聯性宇宙 四、《老子》「慈柔儉嗇」與《莊子》「虛而待物」的原初倫理性格 五、結論:無害於物、與物為春的詩意棲居 第三章 原初倫理與規範倫理—《老子》的渾沌玄德與他者關懷 一、渾沌之道的「無有玄同」之弔詭邏輯與神話溯源 二、渾沌之道對倫理價值的重估潛力 三、規範倫理的暴力與原初倫理的治療 四、「柔弱勝剛強」的他者倫理關懷 五、結論:在渾沌與秩序之間 第四章 他者關懷與差異倫理—〈德充符〉對醜惡的文學書寫 一、《莊子》對微觀形上學之拯救:天地一指,萬物一馬 二、列維納斯與《莊子》遊乎域外而相遇他方 三、列維納斯對「同者思維」的破除與「他者倫理」的關懷 四、《莊子》的氣化差異與物化多元:天道的形上同一性之破除 五、從成心之知到兩行差異:《莊子》的同者批判與差異倫理 六、解構舊道德,打開新道德:從規範倫理到他者倫理 七、《莊子》的醜惡書寫與他者倫理—以〈德充符〉形殘人物為例 八、結論 第五章 質文辯證與倫理重估—《莊子》對禮之真意的弔詭反思 一、導論:儒、道對周文禮制的差異思考 二、禮教正名的開顯與遮蔽:孔子的理想性與老莊的批判性 三、《莊子》對「禮之本」的批判反思:文與質、俗與真、人與天的否定辯證 四、《莊子》「緣情制禮」的喪禮美學儀式與「才全德不形」的質文觀 五、老莊的渾沌思維與特納的「閾限」思維的跨文化對話:結構與非—結構的否定辯證 六、結論:從莊子的「天人不相勝」與孟柯的「力量與官能之頡抗」思考「質與文」的弔詭性 第六章 童真遊戲與倫理呼喚—《莊子》的視點轉換與遊戲轉化 一、緣起:柔弱勝剛強的黃色小鴨快樂出航 二、即物而道、與物逍遙的美學遊戲 三、惠施與莊周的差異:從技術到藝術的遊戲轉化 四、黃色小鴨把大人變小孩,把商港變成大浴缸 五、看見「無」、看見「空」的視覺轉換與語言遊戲 六、視覺、認知、語言的三位一體性:如何同時看見小鴨與小兔 七、黃色小鴨、放牛吃草、魚樂濠梁的物我遊戲與原初倫理 第七章 關係性自由與弔詭性修養—《莊子》〈逍遙遊〉的小大之辯與三無智慧 一、〈逍遙遊〉解題:關係中的逍遙 二、遊化於天地之間:上與造物遊,下與世俗處 三、學鳩與大鵬的小大之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四、三無智慧: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五、「鞭其後者」的弔詭修養:不住兩邊的否定辯證之主體化運動 六、結論:「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的關係性自由與關係性豐饒 第八章 養生哲學與倫理政治—《莊子》的遊化主體與義命回應 一、前言:在養生現象的流行風潮下,重返《莊子》的養生哲學 二、〈養生主〉的文惠君興發了什麼養生啟示 三、「技進於道」的養生領悟:人際牛體與主體轉化 四、文惠君領悟的養生主旨:權力蠻牛與遊化主體 五、主體我的內在構成:「知—言—心」的交纏共構 六、主體我的外在處境:刀不離牛與人不離世 七、虛化主體、平淡主體的養生哲學—去工夫的工夫 八、結論:《莊子》的「養生」具有「安死」效益 第九章 天人之間與養生達生—《莊子》技進於道的天理與物性 一、禮文雅層與庶民勞動的不同身體模態 二、技進於道的人與天 三、技進於道的天理與物性 四、以天合天的主客與物我 五、畢來德的人天機制、主客融合的再檢討 第十章 養生療癒與平淡主體—《莊子》的夢喻書寫與身心修養 一、人生競奪耗損與養生宗主:以「知」做為失養之分析 二、人生失養的情熾圖象:「其寐魂交,其覺形開」 三、人生善養的精神圖象:「其寢不夢,其覺無憂」 四、主體淡化與氣化交換的兩個夢喻:弔詭之夢與物化之夢 五、從變形之夢到文學虛構:跨域與顛覆的齊物空間與夢敍事 六、結論:道通為一的五重夢寓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