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總則 (12版)
人氣推薦!已有7位會員共同選購!!
【簡介】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以2006年7月起施行的新刑法總則為本,而全新撰寫的教科書;本版(第12版)更新最新立法動態至2024年6月前之最新修正,並蒐集至同年5月之最新實務見解,期能使讀者掌握我國刑法總則的新脈動。全書編排皆從具體案例出發,輔以數十則圖表,細說刑法總則的體系結構與基礎知識。除著重近年來知名的本土實例外,以及我國釋憲實務和大法庭新制的發展外,本書論述兼及刑法國際化的發展,讓讀者窺見跨國性刑事法與人權法整合的新趨勢。
【目錄】
第一章 序說刑法 1
壹、刑法是什麼? 4
貳、犯罪與刑罰 7
參、刑罰目的何在? 13
肆、刑法之雙軌制裁體系 20
◎自我評量 31
第二章 刑法之運用與解釋 33
壹、罪刑法定原則 36
貳、刑法之解釋 45
參、刑法之效力範圍 58
◎自我評量 84
第三章 犯罪之基本類型 87
壹、故意犯V.過失犯 89
貳、作為犯V.不作為犯 90
參、行為犯V.結果犯 91
肆、實害犯V.危險犯 100
伍、繼續犯V.狀態犯 104
陸、一般犯V.特別犯V.己手犯 107
柒、單一犯V.結合犯 109
◎自我評量 110
第四章 行為與行為理論 111
壹、犯罪行為的基礎:人類行為 113
貳、行為理論 116
參、附論:法人犯罪能力 124
◎自我評量 126
第五章 構成要件之概念與學說 127
壹、構成要件之概念 129
貳、構成要件之學說 130
參、基本構成要件及其變體 137
肆、不法構成要件之要素 140
◎自我評量 147
第六章 客觀不法構成要件-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149
壹、客觀不法構成要件概說 152
貳、行為與結果之因果關係 154
參、行為與結果之客觀歸責 162
◎自我評量 180
第七章 主觀不法構成要件-構成要件之故意與錯誤 183
壹、主觀不法構成要件概說 187
貳、構成要件故意之型態 190
參、構成要件之故意要素與對應關係 201
肆、構成要件錯誤 209
◎自我評量 220
第八章 違法性總論 223
壹、違法性概說 225
貳、阻卻違法事由概說 231
◎自我評量 238
第九章 阻卻違法事由各論 239
壹、正當防衛 244
貳、緊急避難 264
參、依法令之行為 277
肆、業務上之正當行為 283
伍、得被害人之承諾(超法定阻卻違法事由) 285
◎自我評量 290
第十章 罪責(有責性) 293
壹、罪責概說 296
貳、罪責理論 299
參、罪責要素 301
肆、原因自由行為 312
◎自我評量 324
第十一章 不法與罪責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 325
壹、概說 326
貳、客觀處罰條件 327
參、個人排除及解除刑罰事由 329
◎自我評量 332
第十二章 刑法上之錯誤 333
壹、錯誤理論概說 336
貳、關於犯罪構成事實之錯誤 339
參、關於禁止規範之錯誤 340
肆、關於阻卻違法事由之錯誤 345
伍、關於寬恕或減輕罪責事由之錯誤 353
陸、關於不法與罪責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的錯誤 353
◎自我評量 355
第十三章 犯罪之階段-預備、未遂與既遂 357
壹、故意犯罪行為之階段 361
貳、預備犯 364
參、未遂犯 366
肆、不能未遂(犯) 378
伍、中止未遂(犯) 385
◎自我評量 400
第十四章 正犯與共犯 403
壹、正犯與共犯之概說 411
貳、正犯與共犯之區別 417
參、正犯 424
肆、(狹義)共犯 461
伍、正犯與共犯之特殊問題 493
◎自我評量 500
第十五章 過失之作為犯 505
壹、過失作為犯之概述 509
貳、過失作為犯之構成要件 515
參、過失作為犯之違法性:以正當防衛為例 530
肆、過失作為犯之罪責 533
◎自我評量 534
第十六章 故意與過失之不作為犯 537
壹、不作為犯之概說 541
貳、不純正不作為犯之構成要件 555
參、不作為犯之違法性/義務衝突 560
肆、不作為犯之罪責 563
伍、不作為犯之行為階段 564
陸、不作為犯之參與型態(正犯V.共犯) 568
◎自我評量 571
第十七章 犯罪之競合-行為與犯罪之單數與複數 575
壹、競合論概說 584
貳、行為單數V.行為複數 591
參、行為單數之犯罪競合 613
肆、行為複數之犯罪競合 632
◎自我評量 643
第十八章 犯罪之法律效果-刑罰、保安處分與沒收 649
壹、刑罰之種類 656
貳、刑罰之適用 660
參、刑罰之執行 681
肆、保安處分及其執行 697
伍、處罰之障礙 706
陸、其他法律效果:沒收新制 714
◎自我評量 736
◎附錄:新刑法立法理由 740
◎附錄:新刑法立法理由(沒收) 780
◎參考文獻 799
◎圖表索引 824
◎法條及關鍵字索引 826
立即查看
憲法新論 (9版)
人氣推薦!已有6位會員共同選購!!
【簡介】
本書自2004年出版迄今九次改版,伴隨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的憲法變遷,彙整國內外精湛多元的憲法論述,整理、解析豐沛的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及憲法法庭裁判相關重要意旨。本書以憲法本質重要性的「共和」、「民主」、「法治」與「社會」國原則之憲法基本秩序為主軸,強化理論,並輔以實例,貫穿本書。
本次改版全面檢視憲法法庭裁判與不同(協同)意見書,整理分析引用論證,尤其就「正當法律程序」、「人權保障」、「人民義務」與「平等權」等違憲審查標準提供了完整圖像。
本次修訂引用至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7號判決為止,特別針對法治國原則、多元文化國原則、基本權利之保障、憲法訴訟法,以及國會改革法案涉及責任政治及權力分立之議題作清楚的介述,並於書末新增名詞索引以利查閱,盼能呈現最新、最佳之內容。
【目錄】
立即查看
學習式六法(在校生入門必備) (49版)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簡介】
本書收錄重要法學概念、實務見解及最新六法相關法規,清楚剖析法條精義,充分理解修法動態,精心編整重要且常用之法規,最適合法商學院在校生研習法規時最佳之工具書。編排體例如下:
(一)現行條文:各法規條次後列有條文要旨。
(二)立法沿革:各法規均詳列歷年修正情形。
(三)洞悉立法現況:精選重要法規之最新修正草案及未施行條文、修正前條文、立法理由。
(四)關連性條文索引:以法學概念整合關連性條文。
(五)歷屆試題索引:提示該法條於國考之重要性,如相關司法官、律師等。
(六)法學概念整理:重要法條之下,以通說整理相關法學概念,以利理解相關法律用語。
(七)精選實務見解:為求學習方便,於法條之下收錄重要實務見解。
(八)憲法法庭裁判:收錄最新憲法法庭裁判案名及主文,以利查閱。
(九)法規索引表:書末附有法規索引表,將本書收錄之法規依筆畫順序排列,以方便讀者查閱。
書中收錄至113年7月中旬三讀條文,包含:中華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及其施行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洗錢防制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地方制度法、土地法、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勞動事件法、證券交易法、民事訴訟法及其施行法、國民法官法施行細則、憲法法庭審理規則、性騷擾防治法、法官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等
【目錄】
憲法及其相關法規
中華民國憲法(36.01.01)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94.06.10)
中央法規標準法(93.05.19)
憲法訴訟法(112.06.21)
憲法法庭審理規則(112.09.15)
司法院組織法(111.01.19)
法院組織法(111.06.22)
行政法院組織法(111.06.22)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111.01.19)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113.06.24)
公民投票法(108.06.21)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111.06.08)
行政法及其相關法規
行政程序法(110.01.20)
行政罰法(111.06.15)
行政執行法(99.02.03)
訴願法(101.06.27)
行政訴訟法(111.06.22)
行政訴訟法施行法(111.06.22)
國家賠償法(108.12.18)
國家賠償法修正草案(110.09.02)
行政法人法(100.04.27)
地方制度法(113.07.16三讀)
個人資料保護法(112.05.31)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112.06.09)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112.06.09)
教師法(108.06.05)
政府採購法(108.05.22)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111.12.21)
公務員法
公務員懲戒法(109.06.10)
公務人員考績法(96.03.21)
公務人員保障法(111.06.22)
公務人員任用法(112.02.15)
公務員服務法(111.06.22)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103.11.26)
土地法規
土地法(113.07.15三讀)
土地登記規則(110.07.13)
土地徵收條例(101.01.04)
警察法
警察職權行使法(100.04.27)
集會遊行法(110.01.27)
社會秩序維護法(110.05.26)
民法及其相關法規
民 法 第一編 總則(110.01.13)
民法總則施行法(110.01.13)
民 法 第二編 債(110.01.20)
民法債編施行法(110.01.20)
民 法 第三編 物權(101.06.13)
民法物權編施行法(99.02.03)
民 法 第四編 親屬(110.01.20)
民法親屬編施行法(110.01.13)
民 法 第五編 繼承(104.01.14)
民法繼承編施行法(102.01.30)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112.06.09)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99.05.26)
信託法(98.12.30)
消費者保護法(104.06.17)
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104.12.31)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111.05.11)
民事訴訟法及其相關法規
民事訴訟法(112.11.29)
民事訴訟法施行法(112.11.29)
辦理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110.12.29)
家事事件法(112.06.21)
勞動事件法(112.12.15)
強制執行法(108.05.29)
辦理強制執行事件應行注意事項(108.05.31)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110.06.16)
破產法(107.06.13)
非訟事件法(107.06.13)
公證法(108.04.03)
仲裁法(104.12.02)
商業事件審理法(109.01.15)
商事法及其相關法規
公司法(110.12.29)
有限合夥法(104.06.24)
企業併購法(111.06.15)
證券交易法(113.07.16三讀)
銀行法(112.06.28)
票據法(76.06.29)
海商法(98.07.08)
保險法(111.11.30)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111.06.15)
智慧財產及商事法院組織法(112.04.26)
刑法及其相關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113.07.31)
中華民國刑法施行法(112.02.08)
洗錢防制法(113.07.31)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112.05.24)
性騷擾防治法(112.08.16)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111.05.04)
刑事訴訟法及其相關法規
刑事訴訟法(113.07.31)
刑事訴訟法施行法(112.12.15)
國民法官法(109.08.12)
國民法官法施行細則(112.09.21)
刑事妥速審判法(108.06.19)
少年事件處理法(112.06.21)
羈押法(109.01.15)
提審法(103.01.08)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113.07.31)
家庭暴力防治法(112.12.06)
證人保護法(107.06.13)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112.02.15)
監獄行刑法(109.01.15)
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113.01.22)
法律倫理
法官守則(88.12.18)
法官倫理規範(101.01.05)
法官法(112.12.15)
法官評鑑委員會評鑑實施辦法(109.06.05)
各級法院法官自律實施辦法(109.10.19)
檢察官倫理規範(110.01.13)
檢察官評鑑實施辦法(109.07.31)
律師法(112.06.09)
律師懲戒及審議細則(110.01.19)
律師倫理規範(111.07.03)
律師推展業務規範(111.07.03)
憲法法庭裁判
立即查看
作者簡介
王澤鑑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前司法院大法官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目錄
第一章 私法緒論──私法社會、私法秩序、私法原則 1
第一節 法律的鬥爭 2
第二節 法、私法與公法 11
第三節 民法典的制定、編制體裁與私法體系 21
第四節 民法的歷史基礎、倫理性、社會模式及民法的發展趨勢 32
第五節 民法的學習、教學研究──請求權基礎與案例研習 44
第二章 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適用──法學方法論 59
第一節 民法第1條、法源及法學方法 60
第二節 法律解釋 69
第三節 習慣法及習慣 81
第四節 法理與法之續造 87
第五節 判例(裁判)、學說與法釋義學 106
第六節 使用文字的準則 110
第七節 決定數量的標準 115
第三章 法律關係與權利體系──私法關係的建構 117
第一節 法律關係的結構分析 118
第二節 權利的概念、功能及體系 122
第三節 債權與物權 127
第四節 請求權、抗辯權及形成權 132
第四章 權利主體──自然人與法人 145
第一節 以人為權利主體而建構的私法體系 146
第二節 自然人 147
第三節 法人 194
第五章 權利的客體──物、權利、財產、企業 263
第一節 概說 264
第二節 物 266
第三節 財產與企業 292
第六章 權利的變動──私法自治與法律行為 297
第一節 總論 298
第二節 法律行為 312
第三節 法律行為內容的限制 356
第四節 行為能力 402
第五節 意思表示 426
第六節 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意思瑕疵 447
第七節 意思表示不自由 493
第八節 意思表示及契約的解釋 512
第七章 條件與期限──法律行為的規劃及風險管控 533
第一節 風險管控與規範功能 534
第二節 條件 538
第三節 期限 553
第四節 體系構成與案例研習 555
第八章 代理──私法自治的擴大與補充 559
第一節 總說 560
第二節 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 570
第三節 代理權的發生、範圍與消滅 580
第四節 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 592
第五節 無權代理 599
第六節 權利表見代理權 607
第七節 代理制度的體系及案例研習 615
第九章 法律行為的效力──無效、得撤銷及效力未定 619
第一節 概說 620
第二節 無效的法律行為 623
第三節 得撤銷的法律行為 638
第四節 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須得同意的法律行為 645
第十章 期日與期間──權利義務變動的時點 661
第十一章 消滅時效──權利行使在時間上的限制 667
第一節 問題提出及法律規範 668
第二節 消滅時效的制度 669
第三節 消滅時效的客體 675
第四節 消滅時效的期間 680
第五節 消滅時效期間的起算 686
第六節 消滅時效中斷與消滅時效不完成 691
第七節 消滅時效完成的效力 699
第十二章 權利的行使──權利行使的自由與限制 707
第一節 概說──凡權利皆受限制,無不受限制的權利 708
第二節 行使權利及履行義務 709
第三節 權利的自力救濟 732
主要參考書目 743
索 引 746
立即查看
憲法要義
ISBN13:9789575118198
出版社:元照
作者:李惠宗
裝訂:平裝
規格:23cm*17cm*4cm (高/寬/厚)
版次:9
出版日:2022/09/01
中國圖書分類:中國憲法
內容簡介
憲法包括基本權之保障與國家組織的基本規定。
基本權係現代憲法的核心,對基本權的瞭解,是現代國民的權利,也是促使國家提升水準的不二法門。一個尊重人民基本權的國家,才可能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本書深入闡釋基本權意涵,期使讀者清楚理解基本權精義之所在。
在國家組織法方面,本書以功能性權力分立理論作為論述主軸,闡明我國憲法憲政組織結構及國家應為人民而存在的意涵。
本書引用法規迄至2022年7月底,大法官解釋則引用至釋字第813號解釋及憲法法庭憲判字第11號。
目錄
第一篇 憲法緒論
第一章 國家學概論/1
第一節 國家之意義/2
第二節 現代國家的存立基礎/4
第三節 國家之要素/4
第四節 民主國家與憲法之關係/16
第五節 國家權力的本質/17
第六節 國家權力實質正當性與轉型正義/23
第七節 國家與社會之關係/25
第二章 憲法學概論/33
第一節 國家之意義/33
第二節 國民制憲權/34
第三節 憲法之種類/36
第四節 憲法變遷/37
第五節 Covid-19疫情下的緊急狀態憲法/50
第三章 我國制憲及修憲史/53
第一節 序 說/54
第二節 清末立憲運動/54
第三節 民國初年之制憲經過/55
第四節 訓政時期約法與五五憲草/55
第五節 中華民國憲法之制定經過/56
第六節 憲法施行之準備程序/57
第七節 動員戡亂時期之修憲/57
第八節 憲法增修條文之修憲/60
第四章 我國憲法之基本決定──憲法之序言及總綱/69
第一節 序 言/70
第二節 共和與民主之基本決定/70
第三節 國民主權/87
第四節 領 土/89
第五節 民 族/92
第六節 國旗與其他國家象徵/92
第二篇 基本權論
第五章 基本權總論/95
第一節 基本權之概念/97
第二節 基本權發展史/103
第三節 基本權種類/108
第四節 基本權之功能/110
第五節 基本權之主體/121
第六節 基本權拘束之對象/125
第七節 基本人權的限制/130
第八節 特別權力關係與基本權/151
第九節 基本權之競合/155
第十節 基本權之衝突利益衡量/157
第六章 平等論/159
第一節 平等之意義──實質平等/160
第二節 平等之要求/160
第三節 平等之法律性質/161
第四節 平等的種類/163
第五節 平等原則之拘束力/170
第六節 平等原則之判斷程序/182
第七節 平等原則與比例原則之競合/187
第七章 人身自由/189
第一節 人身自由之意義/190
第二節 人身自由的範圍/193
第三節 以法定程序擔保人身自由/201
第四節 法定程序內涵/203
第五節 不受軍事審判之自由/210
第八章 行動自由/215
第一節 行動自由之意義/215
第二節 行動自由保護之範圍/216
第三節 行動自由之規制/218
第四節 行動自由規制的檢討/221
第九章 思想及表現自由/223
第一節 緒說──思想自由之保障/224
第二節 言論自由/229
第三節 講學自由/247
第四節 著作自由/252
第五節 出版自由/252
第六節 廣電自由/253
第七節 新聞自由與政府置入性行銷/255
第十章 秘密通訊自由/257
第一節 秘密通訊之意義/257
第二節 秘密通訊之保障/258
第三節 秘密通訊之限制/258
第四節 通訊保障的發展/261
第五節 通訊軟體的興起及問題/263
第十一章 宗教自由/265
第一節 政教分離/265
第二節 宗教自由之內涵及特性/269
第三節 宗教自由之輻射效力/272
第十二章 集會結社自由/277
第一節 集會結社之憲法意義/277
第二節 集會遊行之自由/278
第三節 結社自由/282
第四節 政黨法制/285
第十三章 生存權/293
第一節 生存權之意義/293
第二節 死刑存廢論/294
第三節 安樂死合法化之探討/300
第四節 墮胎合法化之探討/301
第五節 合乎人性尊嚴之生活權/303
第十四章 工作權/307
第一節 工作權之意義/308
第二節 工作權的主體/309
第三節 工作權之法律性質/311
第四節 工作權與其他基本權競合/313
第五節 工作權保障之範圍/313
第六節 工作權的限制/319
第七節 工作權於私法關係上之效力/333
第八節 工作權作為社會權的效力/338
第十五章 財產權/341
第一節 財產權之意義/342
第二節 財產權保障之性質/344
第三節 財產權保障之範圍/346
第四節 財產權之限制/356
第五節 國家土地管理高權與財產權價值保障/384
第十六章 訴訟權/387
第一節 訴訟權作為制度性保障之基本權/388
第二節 訴訟權之內涵/393
第三節 訴訟權的限制/409
第四節 憲法訴訟法引進裁判憲法審查/418
第十七章 應考試服公職之權/419
第一節 應考試權之意義/419
第二節 應考試權之範圍/420
第三節 應考試權之保障/421
第四節 服公職權利/427
第十八章 參政權/437
第一節 參政權之意義/438
第二節 選舉權/440
第三節 罷免權/453
第四節 創制、複決權/455
第五節 公民投票/456
第十九章 其他基本權/471
第一節 憲法第22條之意義/472
第二節 個別之其他基本權/474
第二十章 國家責任論/521
第一節 國家責任序說/522
第二節 國家賠償責任/522
第三節 行政補償責任/531
第四節 從冤獄賠償化身的刑事補償/533
第三篇 基本義務論
第二十一章 人民之基本義務/535
第一節 概 說/535
第二節 依法納稅/537
第三節 依法服兵役/540
第四節 接受教育/543
第五節 遵守法規範之義務/547
第四篇 國家組織論
第二十二章 國家組織法總論/551
第一節 現代國家組織之基本理論/552
第二節 內閣制、總統制與雙首長制/566
第三節 我國中央政制的問題/575
第二十三章 國民大會/589
第一節 國民大會之性質/589
第二節 國民大會之組織的演變/589
第二十四章 總 統/591
第一節 緒 論/592
第二節 總統、副總統之產生與職位異動/594
第三節 總統特權/604
第四節 總統之職權/607
第二十五章 行 政/619
第一節 行政院之地位/619
第二節 行政院之組織/620
第三節 行政院之職權/628
第四節 行政院與立法院的互動關係/628
第二十六章 立 法/639
第一節 議會與人民間之關係/640
第二節 立法委員/642
第三節 立法院之組織/651
...
立即查看
民法總則
系列名:入門教科書系列
ISBN13:9789865263836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新學林
裝訂/頁數:平裝/680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8
出版日:2023/07/31
本書特色
本書特色
民法總則與債法以及物權法,共同構築財產法體系。民法總則乃法學之基礎,亦為法律人之入門,對於法律人的專業涵養,實有深遠之意義。為使讀者能有效建立清晰且完整的民法總則體系,本書乃於課文講述之中介紹中外精湛之學說,並舉實務案例以為進一步之說明,且適度地表達本書之意見;各章節均附有圖表協助閱讀,再另闢【例題】及【簡析】,俾令讀者透析掌握民法之基礎理論與應用。
本書共計十二章之編排,內容包括第一章概論、第二章法例、第三章權利主體(一)自然人、第四章權利主體(二)法人、第五章權利客體、第六章法律行為、第七章意思表示瑕疵、第八章法律行為之附款、第九章代理、第十章法律行為效力、第十一章期日與期間及第十二章消滅時效。其中第五章第四節權利之行使,係將第148條以下的規定與理論移列,以利於對該章第三節權利的整體瞭解;第六章第二節契約之成立,則係加列債編第153條以下的規定,以有效建立法律行為的完整體系。第九章代理,則整列債編第167條以下代理權之授與,並於第五節無權代理一併作完整而詳細的介紹。
目錄
八版序
序
第一章 概論 1
第一節 法律概說 3
第二節 民法概說 12
第二章 法例 41
第一節 概說 42
第二節 法律的適用 44
第三節 法律的解釋 58
第四節 使用文字的準則 76
第五節 確定數量的標準 82
第三章 權利主體(一):自然人 87
第一節 種類 89
第二節 法律關係 91
第三節 自然人之法律地位 96
第四節 人格權的保護 121
第五節 住所 129
第四章 權利主體(二):法人 135
第一節 意義 136
第二節 社團法人 170
第三節 財團法人 182
第五章 權利客體 191
第一節 意義 192
第二節 物 196
第三節 權利 218
第四節 權利之行使 245
第六章 法律行為 271
第一節 概說 272
第二節 契約之成立 308
第三節 法律行為之生效要件 334
第四節 準法律行為 370
第五節 意思表示之解釋 376
第七章 意思表示瑕疵 381
第一節 概說 382
第二節 意思表示不一致 384
第三節 意思表示不自由 425
第八章 法律行為之附款 447
第一節 概說 448
第二節 條件 449
第三節 期限 469
第四節 負擔 475
第九章 代理 481
第一節 意義 482
第二節 代理之發生 495
第三節 代理之效力 504
第四節 代理之消滅 515
第五節 無權代理 521
第十章 法律行為之效力 547
第一節 概說 548
第二節 無效之法律行為 550
第三節 得撤銷之法律行為 561
第四節 效力未定之法律行為 571
第十一章 期日與期間 587
第一節 概說 588
第二節 適用範圍 590
第三節 期日 591
第四節 期間 594
第十二章 消滅時效 605
第一節 時效制度 606
第二節 消滅時效之客體 610
第三節 消滅時效之期間 614
第四節 消滅時效之障礙 632
第五節 消滅時效完成之效力 651
立即查看
【簡介】
一、法規適中,體系分類
考量讀者使用頻率及攜帶便利性,增刪法規;並重新調整法規順序,以期符合法體系要求。本書收錄法規共計194種,依其性質分為:憲法、行政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商事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法律倫理及國際法九大類、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401至813號解釋文、憲法法庭判決至113年第6號判決文,俾供參考。本書異動法規如下:
‧地方制度法(113.8.7)
‧所得稅法(113.8.7、113.1.3)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113.8.7、112.12.6)
‧土地法(113.8.7)
‧證券交易法(113.8.7)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113.8.7)
‧勞動基準法(113.7.31)
‧中華民國刑法(113.7.31、113.6.21、112.12.27)
‧洗錢防制法(113.7.31)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113.7.31)
‧刑事訴訟法(113.7.31、112.12.27、112.12.15)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113.7.31)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113.6.24)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113.5.29)
‧國籍法(113.5.24)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113.3.27)
‧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113.1.22)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113.1.3)
‧最低工資法(112.12.27)
‧陸海空軍刑法(112.12.27)
‧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112.12.27)
‧刑事訴訟法施行法(112.12.15)
‧刑事補償法(112.12.15)
‧法官法(112.12.15)
‧勞動事件法(112.12.15)
‧家庭暴力防治法(112.12.6)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112.12.6)
‧民事訴訟法(112.11.29)
‧民事訴訟法施行法(112.11.29)
‧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執行要點(112.8.22)
‧性別平等工作法(112.8.16)
二、立法動態,迅速掌握
為使讀者瞭解立法、修法之原由,及新舊條文之差異,擇要摘錄近年之立法、修正、增刪理由及舊條文附於相關條文之後,並收錄重要法規之立法、修正草案,俾供讀者參考。
◎立法、修正、增刪理由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113.8.7)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113.7.31)
‧刑事訴訟法(113.7.31、112.12.27、112.12.15)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113.7.31)
‧最低工資法(112.12.27)
‧中華民國刑法(112.12.27)
‧民法(110.1.13)
‧著作權法(108.5.1)
‧公司法(107.8.1)
‧證券交易法(107.4.25)
三、實務見解,查詢便利
為便利讀者查找條文相關判決、判例、決議、釋字等實務見解,本書針對主要法規遴選重要條文,輔以實務見解要旨及相關字號分類整理。
四、解釋要點,一目瞭然
本書就大法官會議解釋文整理並擇要以不同字體標示重點,俾供讀者迅速掌握解釋文要點。
五、簡目索引,檢索快速
針對本書內容設計「主要法規簡目」及「法規筆劃索引表」,搭配內文法規分類色塊,便利讀者迅速查找法規。
六、條理分明,閱讀舒適
法規條文以楷書編排;其他相關資料則以細明體編排,層次分明且閱讀舒適。
七、西式橫排,與時俱進
配合行政院推動公文書橫式書寫計畫,及「公文程式條例」、「中央法規標準法」之修正,本書重新排版改為西式橫排,冀能與時俱進並與國際接軌。
【目錄】
壹、憲法及其相關法規
中華民國憲法(36.1.1)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94.6.10)
預算法(110.6.9)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113.6.24)
立法院議事規則(105.11.11)
立法委員行為法(91.1.25)
司法院組織法(111.1.19)
憲法訴訟法(112.6.21)
法院組織法(111.6.22)
國民法官法(109.8.12)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組織法(112.4.26)
少年及家事法院組織法(111.6.22)
法律扶助法(104.7.1)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節錄)(112.6.9)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節錄)(112.6.9)
公民投票法(108.6.21)
國籍法(113.5.24)
入出國及移民法(112.6.28)
國家安全法(111.6.8)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111.6.8)
貳、行政法及其相關法規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111.1.19)
地方制度法(113.8.7)
行政法人法(100.4.27)
中央法規標準法(93.5.19)
行政程序法(110.1.20)
行政執行法(99.2.3)
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99.6.15)
行政罰法(111.6.15)
政府資訊公開法(94.12.28)
個人資料保護法(112.5.31)
政府採購法(108.5.22)
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110.7.14)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111.12.21)
請願法(58.12.18)
訴願法(101.6.27)
行政訴訟法(111.6.22)
行政訴訟法施行法(111.6.22)
行政法院組織法(111.6.22)
國家賠償法(108.12.18)
國家賠償法施行細則(109.6.8)
財政收支劃分法(88.1.25)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105.12.28)
稅捐稽徵法(110.12.17)
稅捐稽徵法施行細則(111.5.23)
地方稅法通則(91.12.11)
所得稅法(113.8.7)
所得稅法施行細則(111.2.21)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113.8.7)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施行細則(107.6.25)
遺產及贈與稅法(110.1.20)
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110.4.26)
土地稅法(110.6.23)
人民團體法(節錄)(112.2.8)
集會遊行法(110.1.27)
社會秩序維護法(110.5.26)
警察職權行使法(100.4.27)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113.5.29)
環境影響評估法(112.5.3)
氣候變遷因應法(112.2.15)
土地法(113.8.7)
土地法施行法(100.6.15)
土地法第三十四點之一執行要點(112.8.22)
土地登記規則(110.7.13)
土地徵收條例(101.1.4)
全民健康保險法(112.6.28)
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111.12.19)
勞動基準法(113.7.31)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113.3.27)
勞動事件法(112.12.15)
性別工作平等法(112.8.16)
勞資爭議處理法(110.4.28)
最低工資法(112.12.27)
長期照顧服務法(110.6.9)
勞工保險條例(110.4.28)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110.4.30)
勞工退休金條例(108.5.15)
公務人員任用法(111.5.25)
公務員服務法(111.6.22)
公務人員保障法(111.6.22)
公務人員考績法(96.3.21)
公務員懲戒法(109.6.10)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107.6.13)
公務人員協會法(95.5.17)
教師法(108.6.5)
公平交易法(106.6.14)
公平交易法施行細則(111.4.7)
參、民法及其相關法規
民法 第一編 總則(110.1.13)
民法總則施行法(110.1.13)
民法 第二編 債(110.1.20)
民法債編施行法(110.1.20)
民法 第三編 物權(101.6.13)
民法物權編施行法(99.2.3)
民法 第四編 親屬(110.1.20)
民法親屬編施行法(110.1.13)
民法 第五編 繼承(104.1.14)
民法繼承編施行法(102.1.30)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112.6.9)
消費者保護法(104.6.17)
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104.12.31)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112.12.6)
財團法人法(107.8.1)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111.5.11)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細則(94.11.16)
動產擔保交易法(96.7.11)
動產擔保交易法施行細則(104.12.17)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112.2.8)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99.5.26)
人工生殖法(節錄)(107.1.3)
肆、民事訴訟法及其相關法規
民事訴訟法(112.11.29)
民事訴訟法施行法(112.11.29)
辦理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110.12.29)
家事事件法(112.6.21)
強制執行法(108.5.29)
辦理強制執行事件應行注意事項(108.5.31)
破產法(107.6.13)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110.6.16)
提存法(96.12.12)
非訟事件法(107.6.13)
非訟事件法施行細則(102.6.19)
公證法(108.4.3)
公證法施行細則(111.12.8)
仲裁法(104.12.2)
鄉鎮市調解條例(112.1.13)
伍、商事法及其相關法規
公司法(110.12.29)
有限合夥法(104.6.24)
金融控股公司法(108.1.16)
金融機構合併法(104.12.9)
銀行法(112.6.28)
證券交易法(113.8.7)
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101.11.23)
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103.6.4)
不動產證券化條例(106.12.6)
期貨交易法(112.6.28)
信託法(98.12.30)
信託業法(107.1.31)
貿易法(108.12.25)
企業併購法(111.6.15)
商業登記法(105.5.4)
商業會計法(103.6.18)
票據法(76.6.29)
票據法施行細則(75.12.30)
海商法(98.7.8)
船舶法(節錄)(107.11.28)
保險法(111.11.30)
保險法施行細則(97.6.13)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111.6.15)
商業事件審理法(109.1.15)
著作權法(111.6.15)
專利法(111.5.4)
商標法(112.5.24)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112.2.15)
營業秘密法(109.1.15)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91.6.12)
陸、刑法及其相關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113.7.31)
中華民國刑法施行法(112.2.8)
反滲透法(109.1.15)
陸海空軍刑法(111.1.28)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112.5.24)
懲治走私條例(101.6.13)
貪污治罪條例(105.6.22)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104.5.20)
洗錢防制法(113.7.31)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113.7.31)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113.1.3)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111.5.4)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112.2.15)
性騷擾防治法(112.8.16)
跟蹤騷擾防制法(110.12.1)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113.8.7)
家庭暴力防治法(112.12.6)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110.1.20)
柒、刑事訴訟法及其相關法規
刑事訴訟法(113.7.31)
刑事訴訟法施行法(112.12.15)
刑事妥速審判法(108.6.19)
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113.1.22)
軍事審判法(108.4.3)
少年事件處理法(112.6.21)
羈押法(109.1.15)
提審法(103.1.8)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113.7.31)
犯罪被害人保護法(112.2.8)
證人保護法(107.6.13)
監獄行刑法(109.1.15)
刑事補償法(112.12.15)
捌、法律倫理
法官法(112.12.15)
法官守則(88.12.18)
法官倫理規範(101.1.5)
檢察官倫理規範(110.1.13)
律師法(112.6.9)
律師倫理規範(111.7.3)
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99.7.30)
玖、國際法
維也納條約法公約(VCLT)(1969.5.23)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1966.12.16)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1966.12.16)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98.4.22)
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87.1.21)
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112.12.27)
條約締結法(104.7.1)
拾、附 錄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彙編
憲法法庭判決彙編
立即查看
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之應用:以保險及不動產為中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因為承諾,我們開始了婚姻關係,初始的美好,讓雙方得以攜手前進。然婚姻關係繫於生活,也與法律相關,隨著世界快速變遷,人們對於自我要求與他人期望變得多元,這段關係的存續亦相對複雜許多。為保護婚姻中經濟弱勢之一方,使其對婚姻之協力、貢獻得以彰顯,並於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可有最低限度之保障,民法與稅法乃有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之制定。然實務上,具體個案殊異,如何主張方能做出最適選擇,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相關條文與個案,讓讀者可快速地瞭解相關規定,包括立法沿革與修正理由,以及經濟利益與最適分配等,提醒讀者務必將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納入考慮,優化稅務分配與資產傳承。
【目錄】
第1章 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法律經濟分析/1
第一節 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立法目的/2
第二節 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經濟意義/8
第三節 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統計數據分析/13
第2章 民法上的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21
第一節 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適用條件/22
第二節 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法律結構/37
第三節 夫妻財產的區分實務/48
第四節 婚後財產有償與無償取得的實務/55
第五節 婚前財產婚後孳息的實務/61
第3章 稅法上的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65
第一節 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涉及的稅捐/66
第二節 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在遺產稅的應用/69
第三節 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在土地增值稅的應用/85
第四節 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在契稅及印花稅的應用/88
第五節 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在房地合一稅的應用/90
第六節 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在財產交易所得的應用/94
第4章 保單在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角色/99
第一節 保單在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經濟意義/100
第二節 如何可得知配偶有買保單/112
第三節 買保單是否屬履行道德上的義務/116
第四節 買保單對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計算的影響/126
第5章 不動產在配偶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規劃/137
第一節 不動產在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重要性/138
第二節 不動產是否計入剩餘財產的實務分析/164
第三節 免課徵遺產稅不動產重複扣除的問題/169
第6章 結論與建議/177
第一節 行使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目的/178
第二節 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法律與稅務風險評估/180
第三節 民法與稅法的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大不同/183
第四節 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策略規劃/185
附錄/189
壹、民法部分/190
貳、遺產及贈與稅法部分/196
參、土地稅法部分/207
肆、印花稅部分/209
伍、其他法令/209
立即查看
2023年月旦<民事法>實務評析精粹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2022年對於民事實體法、程序法重要的審判實務見解,學說累積豐碩研究成果與之對話。部分實務見解亦採納學界觀點而調整見解,使得學理與實務的交流對話更具實踐意義。
本書彙編2022年學說對於實務見解之重要點評,以期讀者對最新發展議題有更多的研究與學習。
目錄
【民事法篇】
‧情事變更原則──民法第227條之2:法釋義學的建構/王澤鑑/5
‧誠信原則適用於拆屋還地事件之未竟難題:土地使用對價之請求權基礎?──簡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804號民事判決/吳從周/43
‧解約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457號民事判決評釋/陳聰富/57
‧房屋不堪使用與未定期限租地建屋契約之終止──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47號判決之評釋/兼論51年台上字第2987號判決先例/詹森林/71
‧執行法院未於拍賣公告載明凶宅事實與物之瑕疵擔保──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362號裁定/吳從周/83
‧從所失利益之客觀確定性到受有使用利益損害──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402號判決/曾品傑/97
‧自殺者就凶宅損害的賠償責任省思──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499號民事判決/陳榮傳/107
‧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和工作損失間之關係──以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9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2號為思考/向明恩/119
‧工程承攬契約中的異常地質狀態──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479號民事判決/林更盛、黃正光/133
‧純粹經濟損失可以請求國家賠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114號判決之商榷/詹森林/145
‧再論「純粹經濟損失可以請求國家賠償」──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631號判決之商榷/詹森林/169
‧土地所有權、相鄰關係與相關請求權消滅時效期間的相生相隨關係──簡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944號判決/吳瑾瑜/183
‧公寓大廈專有部分──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528號民事判決/謝哲勝/191
‧應有部分之善意取得與有償無權處分──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6號民事判決/王千維/201
‧借名登記股份的回復與公同共有──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724號民事判決/陳榮傳/215
【民訴、家事篇】
‧主債務人與連帶保證人共同訴訟型態之爭議問題──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466號民事判決/劉明生/227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評析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20號裁定/林秀雄/239
‧婚後無償取得之財產所生孳息之性質──評析最高法院106 年度台上字第1837號裁定/林秀雄/251
‧宣告終止收養關係事件之非訟化審理──最高法院109年度台簡抗字第262號裁定簡評/許士宦/259
立即查看
2023年月旦<刑事法>實務評析精粹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2023年月旦<公法>實務評析精粹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