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 下冊 (13版)
人氣推薦!已有9位會員共同選購!!
【簡介】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貫穿理論、立法與實務的教科書。首要是理論方面,特別著重於基礎觀念的建立及我國法與普世人權基準的銜接。立法規範的闡釋,以截至2024年7月修正的刑訴新法為本。裁判引介的重心,放在憲法法庭及最高法院截至同年5月底止的最新發展趨勢。這是本書的三根支柱。
為了突破傳統刑訴教科書的格局,本書重新分配刑訴議題的比重,將論述重點移轉至刑事訴訟的構造原則、辯護權利、強制處分、證據法則、證據禁止及法庭活動等。
此外,為了「冀以理論、契入實例」,本書每章契合數則案例輔助理解,其中多數取材、改編自台灣實際的案例。畢竟,訴訟法的生命在於運用,而解決台灣本土的實務問題,更是台灣刑事訴訟法的不二任務。
本書亦朝承先啟後的方向努力,故除傳述、批判我國刑訴傳統見解之外,亦歸納、評析國內的最新文獻,並佐以國外的學說與實例為借鏡,期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掌握國內外刑訴的演進趨勢。
【目錄】
第十二章 證據禁止法則 1
壹、證據禁止導論 5
貳、證據禁止之內涵及類型 10
參、證據使用禁止之功能 18
肆、證據使用禁止之理論 21
伍、證據使用禁止之放射效力 37
陸、我國實務之回顧與展望 40
第十三章 裁判 49
壹、裁判之意義 51
貳、裁判之種類 51
參、裁判之成立與生效 55
肆、裁判之確定力 59
伍、無效之判決 72
第十四章 偵查通則 77
壹、偵查之目的 79
貳、偵查之主體 81
參、偵查之原因 84
肆、偵查之進行 87
伍、偵查之終結 100
陸、改革之芻議 103
第十五章 偵查各論-告訴 107
壹、告訴之概念 110
貳、告訴權人 112
參、告訴之期間 124
肆、告訴之程式 126
伍、告訴之不可分效力 130
陸、告訴之撤回 132
第十六章 偵查各論-不起訴 141
壹、不起訴之緒論 145
貳、不起訴之原因 146
參、緩起訴之新制 154
肆、不起訴之內部救濟:再議 163
伍、不起訴之確定力 167
陸、無效之不起訴 173
柒、不起訴之外部監督:轉軌准提自訴新制 178
第十七章 公訴 185
壹、公訴之提起 188
貳、公訴之審查:起訴審查制 197
參、公訴之效力 203
肆、公訴之撤回 214
第十八章 自訴 219
壹、自訴之緒論 222
貳、自訴之提起 225
參、自訴之限制 228
肆、自訴之效力 235
伍、自訴之承受與擔當 235
陸、自訴之撤回 239
柒、自訴之審判 242
捌、改革之芻議 249
第十九章 通常審判程序 253
壹、審理之原則 257
貳、審判之準備 264
參、審判之期日 273
肆、審判之應變 296
伍、審判之結果 312
第二十章 簡易型程序 325
壹、概論:簡易判決處刑、簡式審判與協商程序 328
貳、簡易判決處刑 333
參、簡式審判程序 346
肆、協商程序 349
第二十一章 上訴通則 367
壹、上級審之概論 370
貳、上訴權人 372
參、上訴之範圍 381
肆、上訴之程式 389
伍、上訴權之喪失 394
陸、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397
第二十二章 上訴第二審 407
壹、第二審之審級構造 410
貳、原審法院之處理 412
參、第二審法院之審理 414
肆、第二審法院之判決 423
第二十三章 上訴第三審 435
壹、第三審之審級構造 440
貳、第三審上訴之限制 441
參、判決違背法令 453
肆、第三審上訴之程序 472
伍、第三審法院之審理 474
陸、第三審法院之判決 478
第二十四章 抗告 485
壹、抗告之概念 488
貳、普通抗告 490
參、再抗告 502
肆、準抗告 503
第二十五章 再審 511
壹、再審之概念 514
貳、再審之原因 515
參、再審之程序 533
肆、再審之撤回 545
第二十六章 非常上訴 547
壹、非常上訴之概念 550
貳、非常上訴之對象 553
參、非常上訴之原因 558
肆、非常上訴之審理 570
伍、非常上訴之判決 575
第二十七章 執行 583
壹、執行之概念 585
貳、執行之指揮 586
參、執行之程序 587
肆、執行之救濟 597
第二十八章 附帶民事訴訟 603
壹、附帶民事訴訟之概念 604
貳、附帶民事訴訟之當事人 605
參、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 607
肆、附帶民事訴訟之審判 608
伍、附帶民事訴訟之救濟 610
第二十九章 沒收特別程序 615
壹、沒收特別程序之概念 618
貳、保全執行之扣押 622
參、第三人參與程序 632
肆、事後(撤銷)程序 638
伍、單獨宣告沒收程序(客體程序) 640
陸、執行程序及其他配套修正 645
柒、立法之展望 649
◎法條索引 653
◎關鍵字索引 661
立即查看
作者簡介
王澤鑑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前司法院大法官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目錄
第一章 私法緒論──私法社會、私法秩序、私法原則 1
第一節 法律的鬥爭 2
第二節 法、私法與公法 11
第三節 民法典的制定、編制體裁與私法體系 21
第四節 民法的歷史基礎、倫理性、社會模式及民法的發展趨勢 32
第五節 民法的學習、教學研究──請求權基礎與案例研習 44
第二章 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適用──法學方法論 59
第一節 民法第1條、法源及法學方法 60
第二節 法律解釋 69
第三節 習慣法及習慣 81
第四節 法理與法之續造 87
第五節 判例(裁判)、學說與法釋義學 106
第六節 使用文字的準則 110
第七節 決定數量的標準 115
第三章 法律關係與權利體系──私法關係的建構 117
第一節 法律關係的結構分析 118
第二節 權利的概念、功能及體系 122
第三節 債權與物權 127
第四節 請求權、抗辯權及形成權 132
第四章 權利主體──自然人與法人 145
第一節 以人為權利主體而建構的私法體系 146
第二節 自然人 147
第三節 法人 194
第五章 權利的客體──物、權利、財產、企業 263
第一節 概說 264
第二節 物 266
第三節 財產與企業 292
第六章 權利的變動──私法自治與法律行為 297
第一節 總論 298
第二節 法律行為 312
第三節 法律行為內容的限制 356
第四節 行為能力 402
第五節 意思表示 426
第六節 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意思瑕疵 447
第七節 意思表示不自由 493
第八節 意思表示及契約的解釋 512
第七章 條件與期限──法律行為的規劃及風險管控 533
第一節 風險管控與規範功能 534
第二節 條件 538
第三節 期限 553
第四節 體系構成與案例研習 555
第八章 代理──私法自治的擴大與補充 559
第一節 總說 560
第二節 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 570
第三節 代理權的發生、範圍與消滅 580
第四節 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 592
第五節 無權代理 599
第六節 權利表見代理權 607
第七節 代理制度的體系及案例研習 615
第九章 法律行為的效力──無效、得撤銷及效力未定 619
第一節 概說 620
第二節 無效的法律行為 623
第三節 得撤銷的法律行為 638
第四節 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須得同意的法律行為 645
第十章 期日與期間──權利義務變動的時點 661
第十一章 消滅時效──權利行使在時間上的限制 667
第一節 問題提出及法律規範 668
第二節 消滅時效的制度 669
第三節 消滅時效的客體 675
第四節 消滅時效的期間 680
第五節 消滅時效期間的起算 686
第六節 消滅時效中斷與消滅時效不完成 691
第七節 消滅時效完成的效力 699
第十二章 權利的行使──權利行使的自由與限制 707
第一節 概說──凡權利皆受限制,無不受限制的權利 708
第二節 行使權利及履行義務 709
第三節 權利的自力救濟 732
主要參考書目 743
索 引 746
立即查看
民法總則(鄭著) (8版)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民法總則
系列名:入門教科書系列
ISBN13:9789865263836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新學林
裝訂/頁數:平裝/680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8
出版日:2023/07/31
本書特色
本書特色
民法總則與債法以及物權法,共同構築財產法體系。民法總則乃法學之基礎,亦為法律人之入門,對於法律人的專業涵養,實有深遠之意義。為使讀者能有效建立清晰且完整的民法總則體系,本書乃於課文講述之中介紹中外精湛之學說,並舉實務案例以為進一步之說明,且適度地表達本書之意見;各章節均附有圖表協助閱讀,再另闢【例題】及【簡析】,俾令讀者透析掌握民法之基礎理論與應用。
本書共計十二章之編排,內容包括第一章概論、第二章法例、第三章權利主體(一)自然人、第四章權利主體(二)法人、第五章權利客體、第六章法律行為、第七章意思表示瑕疵、第八章法律行為之附款、第九章代理、第十章法律行為效力、第十一章期日與期間及第十二章消滅時效。其中第五章第四節權利之行使,係將第148條以下的規定與理論移列,以利於對該章第三節權利的整體瞭解;第六章第二節契約之成立,則係加列債編第153條以下的規定,以有效建立法律行為的完整體系。第九章代理,則整列債編第167條以下代理權之授與,並於第五節無權代理一併作完整而詳細的介紹。
目錄
八版序
序
第一章 概論 1
第一節 法律概說 3
第二節 民法概說 12
第二章 法例 41
第一節 概說 42
第二節 法律的適用 44
第三節 法律的解釋 58
第四節 使用文字的準則 76
第五節 確定數量的標準 82
第三章 權利主體(一):自然人 87
第一節 種類 89
第二節 法律關係 91
第三節 自然人之法律地位 96
第四節 人格權的保護 121
第五節 住所 129
第四章 權利主體(二):法人 135
第一節 意義 136
第二節 社團法人 170
第三節 財團法人 182
第五章 權利客體 191
第一節 意義 192
第二節 物 196
第三節 權利 218
第四節 權利之行使 245
第六章 法律行為 271
第一節 概說 272
第二節 契約之成立 308
第三節 法律行為之生效要件 334
第四節 準法律行為 370
第五節 意思表示之解釋 376
第七章 意思表示瑕疵 381
第一節 概說 382
第二節 意思表示不一致 384
第三節 意思表示不自由 425
第八章 法律行為之附款 447
第一節 概說 448
第二節 條件 449
第三節 期限 469
第四節 負擔 475
第九章 代理 481
第一節 意義 482
第二節 代理之發生 495
第三節 代理之效力 504
第四節 代理之消滅 515
第五節 無權代理 521
第十章 法律行為之效力 547
第一節 概說 548
第二節 無效之法律行為 550
第三節 得撤銷之法律行為 561
第四節 效力未定之法律行為 571
第十一章 期日與期間 587
第一節 概說 588
第二節 適用範圍 590
第三節 期日 591
第四節 期間 594
第十二章 消滅時效 605
第一節 時效制度 606
第二節 消滅時效之客體 610
第三節 消滅時效之期間 614
第四節 消滅時效之障礙 632
第五節 消滅時效完成之效力 651
立即查看
A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0版)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書名: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0/E
作者:Mankiw
出版社:CENGAGE
出版日期:2024/00/00
ISBN:9789815119299
目錄
Part I: INTRODUCTION.
1.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2.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3.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Part II: HOW MARKETS WORK.
4. The Market Forces of Supply and Demand.
5. Elast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6. Supply, Demand,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Part III: MARKETS AND WELFARE.
7. Consumers, Produc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Markets.
8. Applications: The Costs of Taxation.
9.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Part IV: THE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
10. Externalities.
11.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Resources.
12. The Economics of Healthcare.
13. The Design of the Tax System.
Part V: FIRM BEHAVIOR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14.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15. Firms in Competitive Markets.
16. Monopoly.
1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18. Oligopoly.
Part VI: THE ECONOMICS OF THE LABOR MARKET.
19. The Markets for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20. Earnings and Discrimination.
21.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
Part VII: TOPICS FOR FURTHER STUDY.
22. Th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
23. Frontiers in Microeconomics.
Part VIII: THE DATA OF MACROECONOMICS.
24. Measuring a Nation’s Income.
25. Measuring the Cost of Living.
Part IX: THE REAL ECONOMY IN THE LONG RUN.
26. Production and Growth.
27. Saving, Investment,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28. The Basic Tools of Finance.
29. Unemployment.
Part X: MONEY AND PRICES IN THE LONG RUN.
30. The Monetary System.
31. Money Growth and Inflation.
Part XI: THE MACROECONOMICS OF OPEN ECONOMICS.
32.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Basic Concepts.
33. A Macroeconomic Theory of the Open Economy.
Part XII: SHORT-RUN ECONOMIC FLUCTUATIONS.
34.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35. The Influence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on Aggregate Demand.
36. The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Part XIII: FINAL THOUGHTS.
37. Six Debates over Macroeconomic Policy.
Appendix: How Economists Use Data.
原價:
1580
售價:
1485
現省:
95元
立即查看
刑法分則(下):人格與公共法益篇 (6版)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簡介】
本書的寫作內容,除了根據國家考試命題大綱選擇的罪名外,並加入一些具有重要意義,而為習法者應該知悉的罪名。寫作方法上,係以當代德國刑法理論為基礎,結合我國重要議題,對相關學說與實務見解進行深度的引用與討論,以求完整地闡釋每一罪名的保護法益、體系結構與基本內容。因此,不論是仍在學習與準備考試的讀者,抑或是已經從事刑事實務工作的人士,皆可透過本書的閱讀獲得知識上的滿足,並能反思既有知識,從更遼闊的視野觀察各罪問題。
【目錄】
第一章 殺人與墮胎/1
第一節 普通殺人罪 4
第二節 受囑託或得承諾殺人罪 18
第三節 教唆或幫助自殺罪 41
第四節 過失致死罪 60
第五節 墮胎罪 65
第二章 遺棄與肇事逃逸/77
第一節 遺棄罪 79
第二節 肇事逃逸罪 101
第三章 傷害身體/121
第一節 普通傷害罪 123
第二節 傷害致死罪 145
第三節 重傷罪 150
第四節 聚眾鬥毆罪 162
第五節 妨害未成年人發育罪 171
第四章 妨害自由/177
第一節 強制罪 179
第二節 私行拘禁罪 203
第三節 恐嚇個人罪 217
第四節 侵入住居罪 224
第五節 非法搜索罪 235
第六節 誘拐未成年人罪 238
第五章 妨害名譽與信用/251
第一節 公然侮辱罪 253
第二節 誹謗罪 271
第三節 妨害信用罪 289
第六章 妨害秘密/293
第一節 妨害文件秘密罪 295
第二節 入侵電腦罪 302
第三節 窺視竊聽竊錄罪 308
第四節 洩漏業務上秘密罪 322
第七章 性犯罪/331
第一節 強制性交或猥褻罪 333
第二節 其他妨害性自主與性發展罪 349
第三節 促成性交易罪 359
第四節 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 366
第八章 公共危險/379
第一節 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住宅或現有人所在處所罪 381
第二節 其他放火罪 391
第三節 不能安全駕駛罪 396
第四節 其他交通危險罪 412
第五節 污染空氣、土壤或水體罪 428
第九章 偽造犯罪/441
第一節 文書概念 443
第二節 偽造或變造文書罪 456
第三節 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478
第四節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483
第五節 行使經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 文書罪 490
第六節 偽造或盜用印章、印文或署押罪 495
第七節 偽造貨幣罪 499
第十章 貪污/507
第一節 公務員犯罪概說 509
第二節 一般受賄罪 523
第三節 加重受賄罪 544
第四節 行賄罪 549
第五節 主管或監督事務圖利罪 554
第六節 非主管或監督事務圖利罪 563
第十一章 妨害司法/571
第一節 藏匿人犯罪 573
第二節 妨害刑事證據罪 583
第三節 偽證罪 590
第四節 誣告罪 606
第五節 未指定犯人誣告罪 618
第六節 枉法行為罪 622
第十二章 妨害公權力與秩序/631
第一節 妨害公務罪 633
第二節 侵害公務上掌管物品罪 644
第三節 妨害封印或查封標示與違背扣押效力罪 648
第四節 僭行公務員職權 653
第五節 縱放或便利脫逃罪 656
第六節 妨害投票罪 661
第七節 聚眾騷亂罪 670
第八節 恐嚇公眾與煽惑罪 688
名詞索引/695
立即查看
Forensic Science: The Basics (2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As forensic science continues to play a wider rol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rimes and apprehension of criminals, those without crime scene or crime lab training must now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techniques and language of the forensic scientist. Avoiding the complicated science and graphic violence typical of most forensic references, this book is written specifically for those without forensic science experience. While it provides a professional reference for those not steeped in the details of forensic science, the wealth of instructor material available for teachers and its pedagogical approach make this an ideal textbook for high school and introductory level courses.
Following up on the tremendously popular first edition, Forensic Science: The Basics, Second Edition now adds the insight of a new co-author who is known nationally for training instructors how to teach forensic science 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The book takes readers from the initial evidence collec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procedures, right up to and including the courtroom presentation.
Packed with case studies, photographs, and exercises, this book provides everything the non-scientist needs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utilize the vital research approaches that forensic science can offer.
"Test Yourself" questions at the end of each chapter familiarize you with the language and approaches needed to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with experienced crime scene investigators and laboratory personnel.
Offering the forensic sciences at their most accessible, Forensic Science: The Basics, Second Edition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detectives, journalists, prosecutors, defense attorneys, and other non-science professionals who need to understand, interpret, and report on the newest advances in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PowerPoint® lecture slides, test bank, and other ancillary material on CD-ROM is available with qualifying course adoption
立即查看
周易的基礎刑法總則解題書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先求有再求好,學好刑總沒煩惱
對於初學刑法的讀者來說,掌握答題重點無疑是邁向刑法學習之路的第一步。本書
透過重點回顧、圖表整理等編排,帶領讀者先穩固基本觀念,再藉由精準擬答讓瞭
解答題架構、深化其內涵。
◐考題與實務一次更新
本次改版收錄最新國考、轉學考考題,且一併增補相關實務判決與學說整理,協助
你在上榜之路更加順利!
【目錄】
本書使用說明 1
Chapter1 故意作為既遂犯 1-1
TOPIC 1 因果關係、客觀歸責 1-4
1 雙重(擇一)因果關係【112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1-9
2 反常因果歷程【106高考─法制(三級)(節錄)】 1-11
3 被害人自我負責原則【改編自109身特─執達員(四等)(節錄)】 1-17
TOPIC 2 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 1-19
4 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108身特─書記官(四等)】 1-19
TOPIC 3 重要阻卻違法事由1:正當防衛 1-24
5 現在性之認定:預先防衛(兼論防衛行為必要性之認定)【108地特─一般
行政(三等)】 1-35
6 現在性之認定:對於個別財產犯罪之正當防衛【109司特─書記官(三等)】
1-38
7 防衛情狀之認定、正當防衛之社會倫理限制【改編自101身特─一般行政(三
等)】 1-41
8 防衛情狀之認定、防衛過當【101律師(節錄)】 1-45
9 受虐、家暴案例之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改編自96一般警察─行政警察人員
(四等)】 1-49
10 正當防衛之綜合考題【109一般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1-52
TOPIC 4 重要阻卻違法事由2:緊急避難 1-55
11 自招危難【100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1-59
12 攻擊性緊急避難【108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1-63
13 避難行為之利益衡量:以法益所受危險程度為判準【106一般警察—行政
警察人員(四等)】 1-66
14 緊急避難之綜合考題【106高考─一般行政(二級)】 1-68
15 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之交錯──涉及「防衛第三人」的問題【106地特─法
律廉政(四等)】 1-70
TOPIC 5 其他阻卻違法事由 1-74
16 依所屬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職務上行為、緊急避難【108高考─一般行政(三
級)】 1-77
TOPIC 6 原因自由行為 1-80
17 原因自由行為之審查:以「構成要件模式」之「前置說」為例【105身特─
一般行政(三等)】 1-84
Chapter2 未遂犯 2-1
TOPIC 1 著手之認定 2-4
1 竊盜罪、加重竊盜罪之著手【改編自104升官等─廉政(薦任)】 2-6
2 放火罪之著手【107台綜大轉學考(節錄)】 2-10
3 虛遷戶籍投票罪之著手【改編自108高考─法制(三級)】 2-12
TOPIC 2 不能未遂 2-14
4 不能未遂1【改編自108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2-18
5 不能未遂2【104原特─一般行政(三等)(節錄)】 2-21
TOPIC 3 中止/準中止未遂 2-25
6 中止未遂1【99警特─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2-32
7 中止未遂2【100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2-34
8 準中止未遂【100地特─法制(三等)】 2-38
Chapter3 刑法上之錯誤 3-1
TOPIC 1 構成要件錯誤 3-3
1 等價客體錯誤【107原特─法警(四等)】 3-7
2 擇一故意與打擊錯誤之區別【104高考─法制(三級)】 3-9
3 結果提前發生之因果歷程錯誤【109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3-14
4 結果延後發生之因果歷程錯誤【108退役轉任─法律廉政(三等)】 3-16
TOPIC 2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3-18
5 正當防衛與誤想防衛之界線:「表見侵害」之探討【109調查局─調查工作
組(三等)】 3-22
6 典型案例:誤想防衛【108台大B卷(節錄)】 3-26
TOPIC 3 反面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3-31
7 偶然防衛【111地特─法制(三等)】 3-31
TOPIC 4 禁止錯誤 3-34
8 可避免之禁止錯誤【改編自109高考─一般行政(二級)】 3-35
Chapter4 不純正不作為犯、過失犯與加重結果犯 4-1
TOPIC 1 不純正不作為犯 4-4
1 保證人地位:緊密生活共同體【107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8
2 保證人地位:事實上自願承擔【105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4-10
3 保證人地位:危險前行為【改編自107律師】 4-12
4 不純正不作為犯之綜合考題【106高考─法制(三級)】 4-15
TOPIC 2 過失犯 4-17
5 行為不法【改編自104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4-20
6 結果不法【109一般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三等)】 4-22
TOPIC 3 故意與過失之結合:加重結果犯 4-25
7 加重結果犯【改編自103原特─法制(三等)】 4-28
Chapter5 犯罪參與 5-1
TOPIC 1 正犯與共犯的區別 5-3
1 正犯與共犯之區別理論【改編自108司律】 5-7
TOPIC 2 正犯各論1:共同正犯 5-9
2 預備犯能否成立共同正犯?【9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5-22
3 共同正犯之成立要件1【106升官等─一般行政(薦任)】 5-24
4 共同正犯之成立要件2、共同正犯逾越【109司事官─營繕工程事務組(三等)】
5-26
5 共同正犯與加重結果犯【105高考─法制(二級)】 5-30
6 相續共同正犯【109高考─法制(三級)】 5-32
7 共同正犯著手前脫離【改編自107高考─法制(二級)】 5-36
8 共同正犯著手後脫離、共同正犯之中止未遂【108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5-38
9 不純正不作為犯正犯之認定【改編自106律師】 5-41
10 共同正犯之綜合考題【改編自77司法官】 5-46
TOPIC 3 正犯各論2:間接正犯 5-49
11 間接正犯vs.教唆犯【108一般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5-51
12 間接正犯之著手【112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5-53
13 間接正犯之綜合考題【改編自104司法官】 5-55
TOPIC 4 共犯各論1:教唆犯 5-57
14 共犯限制從屬性【99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5-59
15 正犯發生等價客體錯誤,是否影響教唆犯之刑責?【112退役轉任─一般行
政(三等)】 5-61
16 教唆犯於刑法分則之應用:犯人教唆他人頂替、被告教唆證人偽證之行為
評價【103司特─書記官(三等)】 5-66
TOPIC 5 共犯各論2:幫助犯 5-70
17 幫助未遂之評價【10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5-74
18 幫助行為與正犯行為之因果關係【109身特─執達員(四等)】 5-76
19 中性行為【107高考─一般行政(三級)(節錄)】 5-78
TOPIC 6 交錯適用:正犯、共犯與身分犯 5-81
20 刑法第31條第2項之適用【108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5-82
21 雙重身分犯【105海巡─海巡行政(三等)】 5-85
Chapter6 其他重要考點 6-1
TOPIC 1 犯罪競合 6-1
1 接續犯與集合犯之區別【107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4
TOPIC 2 沒收 6-6
2 犯罪所得沒收1──「中性成本支出」非犯罪所得【105司特─書記官(四等)
(節錄)】 6-14
3 犯罪所得沒收2──「事實上共同處分權」之認定【文章改編題】 6-18
TOPIC 3 刑法適用範圍 6-21
4 屬地原則【108升官等─一般行政(薦任)】 6-23
5 世界法原則【107移特─移民行政(四等)(節錄)】 6-27
Chapter7 轉學考解題專區 7-1
1 累積因果關係【111台綜大轉學考】 7-1
2 正當防衛之社會倫理限制:挑唆防衛【106東吳轉學考】 7-4
3 延展型防衛過當【106北大轉學考】 7-7
4 於過失犯主張正當防衛,是否以具有「防衛意思」為必要?【109東吳轉學
考】 7-14
5 反常因果歷程、中止未遂【106東吳轉學考】 7-17
6 形式預備犯能否類推適用中止未遂規定、準中止未遂【105政大轉學考】 7-20
7 保證人地位之綜合考題【107高大轉學考】 7-23
8 雙重具體化錯誤【111政大轉學考】 7-25
9 雙重錯誤【108台綜大轉學考】 7-32
10 共同正犯逾越【106高大轉學考】 7-36
11 共同正犯著手後脫離【100東吳轉學考】 7-38
12 共犯之綜合考題【102東吳轉學考(節錄)】 7-40
Chapter8 綜合考點解題專區 8-1
1 客觀歸責理論、不能未遂、準中止未遂【92司特─書記官(四等)】 8-1
2 不作為幫助、犯罪物沒收【改編自108司事官─財經事務組(三等)】 8-5
3 強制罪正面審查違法性、剝奪行動自由罪與傷害罪之競合【108司特─書記
官(四等)】 8-9
4 犯意變更(以轉念強盜為例)、形式結合犯故意之認定(以強盜罪結合犯為
例)【104地特─法制(三等)】 8-14
索引 A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適合準備司律以外考試的考生選用。
前半段是課文說明,幫讀者鋪陳體系,建立基礎;其中穿插「上榜模板」,教各位如何答題取分!
此外,本書還附上題目演練,讓讀者讀得進去,寫得出來,上榜不等待!
【目錄】
附錄--近期重要刑事大法庭裁定彙整
◎Chapter 1 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Section 1 既遂犯
壹、概說
貳、行為與結果間之關聯: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參、常見的犯罪類型1:實害犯v.危險犯
肆、常見的犯罪類型2:狀態犯(即成犯)v.繼續犯
伍、常見的犯罪類型3:加重結果犯
Section 2 未遂犯
壹、著手之認定
專題 加重竊盜罪著手之認定
貳、不能未遂(不能犯)
參、中止未遂(中止犯)
肆、準中止未遂(準中止犯)
Section 3 預備犯
壹、何謂「預備」?
貳、形式預備犯v.實質預備犯
Section 4 故意犯
壹、直接故意
貳、間接故意
Section 5 過失犯
壹、概說
貳、過失犯行為不法:違反注意義務
參、阻卻過失犯行為不法:信賴原則
肆、過失犯結果不法:結果可避免性
Section 6 不純正不作為犯
壹、概說
貳、要件分析
參、不作為犯之著手
肆、案例討論
專題 過失不純正不作為犯
◎Chapter 2 實質違法性
Section 1 違法之意義
Section 2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一):正當防衛
壹、概說
貳、要件分析
參、互毆能否主張正當防衛?
Section 3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二):緊急避難
壹、概說
貳、自招危難能否主張緊急避難?
參、負特別義務之人能否主張緊急避難?
Section 4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三):依法令之行為
壹、自助行為
貳、現行犯逮捕
Section 5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四):依所屬上級公務員職務上命令之行為
壹、條文依據
貳、要件分析
Section 6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五):業務上正當行為
Section 7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壹、得被害人承諾
貳、推測承諾
參、義務衝突
Section 8 可罰違法性
◎Chapter 3 罪責
Section 1 概說
壹、不法與罪責之區別
貳、罪責原則
參、期待可能性
肆、責任能力
Section 2 原因自由行為
壹、為何稱為「原因『自由』行為」?
貳、原因自由行為之可罰性
參、原因自由行為之結構
專題 原因自由行為之可罰性基礎
肆、刑法第19條第3項之分析
Section 3 寬恕罪責事由
壹、防衛過當
貳、避難過當
◎Chapter 4 參與犯
Section 1 正犯與共犯之區別
Section 2 間接正犯
壹、概說
貳、實例:刑法第213條、第214條
Section 3 共同正犯
壹、歸責基礎:不法連帶,責任個別
貳、成立要件
專題 共謀(同謀)共同正犯
專題 參與構成要件以外行為之人,能否論以共同正犯?
專題 相續共同正犯
參、共同正犯之逾越
肆、共同正犯脫離與中止
伍、任意共同正犯v.必要共同正犯
Section 4 教唆犯
壹、意義
貳、從共犯獨立性走向共犯從屬性(限制從屬形式)
參、教唆犯v.共謀共同正犯
肆、教唆之逾越
Section 5 幫助犯
壹、意義
專題 幫助行為參與之時點
專題 幫助行為與構成要件行為間之因果關係
貳、中性行為
Section 6 共同正犯、共犯與身分犯
壹、概說
貳、刑法第31條第1項v.第2項
◎Chapter 5 錯誤論
Section 1 客體錯誤
壹、意義
貳、法律效果
參、共犯對於正犯產生之等價客體錯誤,是否影響其故意?
Section 2 打擊錯誤
Section 3 因果歷程錯誤
Section 4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壹、概說
貳、常見案例:誤想防衛
Section 5 違法性認識錯誤(禁止錯誤)
◎Chapter 6 競合論
Section 1 行為單數
壹、常考類型:接續犯v.集合犯
專題 「真正競合」與「不真正競合」
貳、法律效果
專題 刑法廢除牽連犯後,應如何適用?
Section 2 行為複數
壹、數罪併罰
貳、不罰後行為
◎Chapter 7 刑罰論
Section 1 累犯
Section 2 自首
壹、條文依據
貳、要件分析
Section 3 緩刑
壹、重要條文
貳、緩刑之目的
參、緩刑之宣告
肆、緩刑之撤銷
Section 4 假釋
壹、重要條文
貳、假釋之目的
參、假釋之撤銷
Section 5 監護處分
壹、條文依據
貳、監護處分之立法目的
參、法院宣告監護處分之應注意事項
肆、以保護管束代替監護處分之應注意事項
◎Chapter 8 沒收
Section 1 違禁物沒收
壹、法理基礎
貳、要件分析
Section 2 犯罪物沒收
壹、法理基礎
貳、要件分析
參、對第三人沒收
Section 3 犯罪所得沒收
壹、法理基礎
貳、審查體系
參、直接利得之計算:「中性成本支出」不應計入
肆、沒收犯罪所得時,是否扣除成本?
伍、發還被害人制度
Section 4 共同正犯犯罪所得之沒收、追繳或追徵
壹、犯罪所得沒收之法理基礎
貳、共同正犯犯罪所得沒收之處理機制
Section 5 過苛減免條款
壹、條文依據
貳、法務部之立法說明
參、適用時機
肆、批評
◎Chapter 9 刑法適用法
Section 1 時之效力
壹、條文依據
貳、要件分析
Section 2 地之效力
壹、原則
貳、其他判斷標準
Section 3 外國裁判之效力
壹、條文依據
貳、規範目的
Section 4 立法解釋(一):刑法上之公務員
壹、條文依據
貳、要件分析
Section 5 立法解釋(二):刑法上之重傷
壹、條文依據
貳、要件分析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透過大量生動與活潑的案例,協助讀者掌握刑法總則的各種重要問題,目的在使讀者有能力處理實際案例,並進而思索相關體系與概念背後的法理。尤其,本書融合近二十年來國內諸多學者的重要研究、分析眾多實務重要見解,並參酌許多德國重要教科書的內容,除了對許多傳統問題進行別具風貌的深入淺出分析,更關注許多向來未受應有關注的重要議題,相信只要花點心思閱讀本書,不論是出於對刑法有興趣想要一窺堂奧的人士,抑或從事司法實務工作的人士,必將獲得知識上的滿足。
為了協助讀者能夠克服各種與刑法相關的考試,本書也在許多地方提到答題技巧與注意事項,並貼心地設計許多結構圖,方便讀者掌握相關刑總問題的論證體系。因此,不論您是正在學習刑法總則的讀者,還是已經在準備近期考試的讀者,本書絕對是您的最佳教材。
【目錄】
第一章 刑法基礎概念/1
第一節 刑法作為保護法益的手段 4
第二節 憲法與刑法 9
第三節 刑事制裁概說 20
第四節 刑法適用範圍 34
第五節 法律解釋與案例分析方法 45
第二章 故意作為犯的構成要件該當性/57
第一節 構成要件的概念與結構 60
第二節 刑法上的行為 75
第三節 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81
第四節 故意與意圖 107
第三章 故意作為犯的違法性/127
第一節 違法性概說 130
第二節 正當防衛 139
第三節 與正當防衛類似或相關的阻卻違法事由 162
第四節 緊急避難 169
第五節 承諾與同意 188
第四章 故意作為犯的罪責/205
第一節 罪責理論基礎 208
第二節 責任能力 214
第三節 原因自由行為 220
第四節 免除罪責事由 237
第五章 錯誤理論/249
第一節 錯誤問題概說 252
第二節 構成要件錯誤 257
第三節 禁止錯誤 277
第四節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286
第五節 其他錯誤 293
第六章 正犯與共犯/297
第一節 犯罪參與問題概說 301
第二節 共同正犯 313
第三節 間接正犯 332
第四節 教唆犯與幫助犯 352
第五節 身分犯的犯罪參與 386
第七章 未遂犯/399
第一節 未遂犯概說 402
第二節 未遂犯成立要件 410
第三節 不能未遂 426
第四節 中止未遂 436
第八章 不作為犯/461
第一節 不作為犯概說 464
第二節 故意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論證 474
第三節 保證人地位 494
第九章 過失犯與結果加重犯/515
第一節 過失犯基本概念 518
第二節 過失犯的論證 525
第三節 犯罪參與與不作為及未遂 549
第四節 結果加重犯 556
第十章 競合論/563
第一節 競合論基本概念 566
第二節 行為單數 573
第三節 法條競合及與罰前後行為 585
第四節 想像競合 596
第五節 實質競合 610
第六節 事實不明的競合問題 614
名詞索引/621
立即查看
目錄
A導論
Chapter 1 刑法的基本概念與原則1-2
Section 1 犯罪成立的三階層體系1-2
Section 2 罪刑法定原則1-4
Chapter 2 刑法的效力與解釋1-12
Section 1 刑法的效力1-12
Section 2 刑法的解釋1-18
Chapter 3 犯罪類型與刑法的行為概念1-32
Section 1 犯罪類型1-32
Section 2 刑法的行為概念1-41
B故意之作為犯
Chapter 4 構成要件該當性2-3
Section 1 概說2-3
Section 2 行為與結果間之因果關係2-7
Section 3 行為與結果間的客觀歸責2-18
Section 4 主觀構成要件2-43
Chapter 5 違法性2-47
Section 1 違法性概說2-47
Section 2 正當防衛(刑§23前段)2-49
Section 3 緊急避難(刑§24Ⅰ前段)2-73
Section 4 其他法定阻卻違法事由2-92
Section 5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96
Chapter 6 有責性(罪責)2-106
Section 1 概說2-106
Section 2 罪責要2-108
Section 3 原因自由行為2-117
Chapter 7 其他可罰性要件2-137
Section 1 客觀處罰條件2-137
Section 2 個人阻卻或解除刑罰事由2-138
Chapter 8 錯誤論2-140
Section 1 概說2-140
Section 2 構成要件錯誤2-142
Section 3 禁止錯誤(違法性錯誤)2-169
Section 4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2-171
Section 5 反面錯誤2-179
Chapter 9 未遂犯2-184
Section 1 故意犯罪行為之實現階段2-184
Section 2 未遂犯之處罰根據2-186
Section 3 未遂犯之成立要件2-190
Section 4 不能未遂(不能犯)2-195
Section 5 中止未遂(中止犯)2-204
C正犯與共犯
Chapter 10 關於正犯與共犯的基本思考3-2
Section 1 正犯概念與參與型態3-2
Section 2 區別正犯與共犯之理論(正犯理論)3-3
Chapter 11 正犯3-8
Section 1 間接正犯3-8
Section 2 共同正犯3-22
Chapter 12 共犯3-55
Section 1 概說3-55
Section 2 教唆犯3-57
Section 3 幫助犯3-71
Section 4 共犯的錯誤問題3-83
Chapter 13 犯罪參與的特殊問題3-90
Section 1 身分犯的犯罪參與3-90
Section 2 必要的參與犯(必要共犯)3-92
D過失作為犯
Chapter 14 過失作為犯4-2
Section 1 概說4-2
Section 2 過失犯的構成要件該當性4-7
Section 3 過失犯的違法性4-18
Section 4 過失犯的有責性(罪責)4-21
Section 5 加重結果犯4-30
E不作為犯
Chapter 15 不作為犯5-3
Section 1 不作為犯導論5-3
Section 2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構成要件該當性5-9
Section 3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違法性與有責性5-21
Section 4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未遂5-26
Section 5 不作為犯的正犯與共犯5-27
F競合論
Chapter 16 競合論6-2
Section 1 單一行為與數行為6-3
Section 2 單一行為的競合類型6-10
Section 3 數行為的競合類型6-21
G刑事制裁
Chapter 17 犯罪的法律效果——刑事制裁7-2
Section 1 刑事制裁體系概說7-2
Section 2 刑罰7-3
Section 3 保安處分7-13
Section 4 沒收7-16
H犯罪檢驗結構模型
▶ 故意既遂犯8-2
▶ 未遂犯8-3
▶ 共同正犯8-3
▶ 間接正犯8-4
▶ 共犯8-5
▶ 過失犯8-5
▶ 加重結果犯8-6
▶ 不純正不作為犯8-6
立即查看
這是一本刑法總則解題書(基礎篇) (7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這是一本刑法總則解題書(基礎篇)
系列名:這是一本解題書
ISBN13:9789574643905
出版社:讀享數位文化
作者:大百合;小百合
裝訂/頁數:平裝/512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7
出版日:2023/08/01
內容簡介
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
無奈的是,考試可不簡單。
但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式,讓你學會關於考試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人一能之,己百之
從基本題型到進階題型,層層堆疊,收錄破百題,就是要你熟能生巧、積沙成塔、勤能補拙!
▎一句話,提升你的閱卷好感度
關鍵句型記在腦海,誰也帶不走,找到爭點就能對症下藥,並從模板加以延伸,論理更充實!
▎不只給你魚,還教你如何釣魚
作為考試取向的工具書,本書不僅提供擬答,更著重於作答技巧的提點,幫助讀者舉一反三!
▎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做風颱
刑總,乃學好刑法之根本。扎穩刑總的馬步,刑分才能更快上手,就算考刑法也能所向披靡!
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都是成就上榜不可或缺的要件,《這是一本刑法總則解題書(基礎篇)》將這些要件一次集結,無疑是幫助你刑法得分的最佳助攻手!
目錄
Chapter0 導讀──解題準備
一、知己知彼──考試怎麼考?閱卷老師怎麼改? 0-2
二、分點、分段、開標題?那要怎麼做? 0-2
三、論罪過程再充實 0-5
四、題型解析 0-6
Chapter1 構成要件階層
故意既遂犯之審查流程 1-2
Topic1 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1-3
一、重點提示 1-3
二、基本句型 1-7
三、題型解析 1-8
1.1.1 因果關係的基本判斷【91司特─書記官(四等)】 1-8
1.1.2 累積因果關係與擇一因果關係【97調查局─法律實務組(三等)】 1-10
1.1.3 反常因果歷程/因果歷程之重大偏離【99司特─書記官(四等)】 1-13
題Extension.【92司特─書記官(四等)】 1-15
1.1.4 客觀歸責理論──基本操作【108司特—書記官(三等)】 1-16
1.1.5 客觀歸責理論──風險升高理論【107地特─法制(三等)】 1-19
Topic2 不作為犯 1-21
一、重點提示 1-21
二、不作為犯基本句型 1-23
三、題型解析 1-24
1.2.1 不作為犯之因果關係【103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1-24
1.2.2 特定近親關係之保證人地位1【91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1-26
題Extension.【101普考─法律廉政】 1-28
題Extension.【107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1-28
1.2.3 特定近親關係之保證人地位2【102北大】 1-29
1.2.4 危險場所管理者與危險前行為之保證人地位【103一般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1-31
1.2.5 事實上自願承擔保護義務之保證人地位【99司特─觀護人(三等)】 1-32
1.2.6 事實上自願承擔保護義務、危險源監督者之保證人地位【100司特─書記官(三等)】 1-34
題Extension.【10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1-36
1.2.7 危險前行為建構保證人地位之爭議【98司特─書記官(四等)】 1-37
題Extension.【101司特─書記官(三等)】 1-40
題Extension.【101檢事官─財經實務組(三等)】 1-40
題Extension.【101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1-41
延伸專題──不作為犯的因果關係 1-42
Topic3 未遂犯 1-44
一、重點提示 1-44
二、基本句型 1-51
三、題型解析 1-55
1.3.1 單純未遂犯、著手的認定【90司法官】 1-55
題Extension.【99警特─警察法制人員(三等)】 1-61
1.3.2 不能未遂與普通未遂之區辨【100司特─書記官(三等)】 1-62
題Extension.【95司法官】 1-65
題Extension.【105一般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1-65
題Extension.【107地特─法制(三等)】 1-66
題Extension.【111司特─書記官(四等)】 1-66
1.3.3 中止犯【100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1-67
題Extension.【92司特─書記官(四等)】 1-69
題Extension.【110司特─行政執行官(三等)】 1-69
題Extension.【111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1-70
1.3.4 中止犯+多數行為人【92司特─書記官(四等)】 1-71
題Extension.【97檢事官─財經實務組(三等)】 1-74
題Extension.【101軍法官】 1-74
Topic4 過失犯 1-75
一、重點提示 1-75
二、基本句型 1-82
三、題型解析 1-83
1.4.1 過失犯1【100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1-83
題Extension.【94地特─法制(三等)】 1-85
1.4.2 過失犯2【100司特─觀護人(三等)】 1-86
1.4.3 加重結果犯【102北大】 1-88
延伸專題──對加重結果犯的質疑與限縮 1-90
延伸專題──加重結果犯是否可成立共同正犯? 1-92
Chapter2 違法性階層
Topic1 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2-3
一、重點提示 2-3
二、基本句型 2-6
三、題型解析 2-9
2.1.1 正當防衛【98司特─書記官(四等)】 2-9
2.1.2 正當防衛之現在不法「侵害」及「手段必要性」【93司特─書記官(四等)】 2-11
2.1.3 正當防衛之「現在」不法侵害【94高考─法制(三級)】 2-14
題Extension.【94檢事官─偵查實務組(三等)】 2-17
題Extension.【104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2-17
題Extension.【102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2-18
題Extension.【107司特─法警(四等)】 2-18
題Extension.【110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2-19
題Extension.【110一般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2-19
題Extension.【110司特─書記官(四等)】 2-20
題Extension.【111司特─書記官(三等)】 2-20
2.1.4 正當防衛之防衛手段「必要性」【100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2-22
題Extension.【101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2-23
題Extension.【102司特─書記官(四等)】 2-24
2.1.5 正當防衛之「現在」不法侵害及「手段必要性」【96基層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四等)】 2-25
延伸專題──延展型防衛過當 2-30
2.1.6 緊急避難之「自招危難」及「手段適當性」【97司事官㈠(三等)(節錄)】 2-31
2.1.7 緊急避難之「自招危難」【100司特─書記官(四等)】 2-33
2.1.8 緊急避難之「手段衡平性」【95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2-35
題Extension.【101軍法官】 2-37
...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