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規 (25版)
人氣推薦!已有6位會員共同選購!!
【簡介】
本書乃作者依最新修訂法規、相關大法官會議解釋,以及最新上課教材全新整編而成,並收錄113~109年歷屆試題,俾能契合時事,掌握考題趨勢,為準備地政人員考試不可或缺的最佳參考用書。
.參照土地相關法規多達二十餘種,一一切入考點,內容詳實、豐富。
.將法規以表解方式編撰,除可通透瞭解完整之法規架構,亦方便記憶、背誦。
.每章末精選申論題型,供讀者模擬演練,熟悉考題趨勢所在。
.將土地法規熱門的爭議問題,另闢一專章討論,深入分析探討。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地權
第三章 地籍
第四章 地用
第一節 通用
第二節 國土計畫
第三節 區域計畫
第四節 都市計畫
第五節 不動產租用
第六節 空地與荒地
第七節 土地重劃
第八節 土地更新
第九節 特殊不動產管制
第五章 地價
第六章 地稅
第一節 地價稅
第二節 土地增值稅
第三節 房地合一所得稅
第四節其他稅費
第七章 土地徵收與照價收買
第一節 土地徵收
第二節 區段徵收
第三節 照價收買
附錄 歷屆試題
立即查看
【簡介】
.各章內容體系分明、架構完整,期能引導考生正確答題方向。
.各章末之「經典題型」精選申論範題供考生讀後練習,幫助考生掌握土地政策之命題軌跡,有助提升答題技巧,其中穿插之「關聯試題」精選歷年重要試題,俾讀者掌握學習重點及了解命題趨勢。
.依最新相關土地政策資料編寫,使考生準備考試永保領先。
讀者準備本科目,既要瞭解現行的土地政策,也要具備批判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書每次改版都會結合時事、法令變動、學者最新見解、考題趨勢等,予以修正補充。凡此,均期有助於讀者奠定土地政策的基本素養,進而導引宏觀與前瞻的視野,建構周全且與時俱進的土地政策思維。本版新增至113年高考試題解析,供考生溫故知新。
【目錄】
第1章 緒論
一、名詞釋義
二、土地政策之性質
三、土地政策之內容
四、土地政策之目標
五、土地政策與憲法
六、土地改革
七、土地政策與政經思潮之演變
八、權力現象與土地政策
九、土地之空間意涵
十、市場機制及公共決策之功能與限制
十一、農業社會與工商業社會之政策區別
十二、土地與土地改良物之政策區別
第2章 地權政策
一、土地國有
二、平均地權
三、發展權國有
四、發展權移轉
五、容積移轉
六、容積銀行
七、土地儲備制度
八、土地徵收制度
九、照價收買制度
十、土地先買與買回制度
十一、監視區域制度
十二、共有地的悲劇
十三、反共有地的悲劇
十四、準公共財
第3章 地價政策
一、地價之意義
二、地價上漲與地價高漲
三、規定地價
四、公共設施效益與稅的資本化
五、兩價分離
六、公告現值
七、標準宗地制度(基準地)
八、地價指數
九、實價登錄
十、土地自然增值
十一、交易成本
第4章 地稅政策
一、土地稅之意義
二、土地稅之特性
三、土地稅之稅率結構
四、地價稅與財產稅
五、農地稅
六、土地增值稅與所得稅
七、土地增值稅倍數累進課徵
八、土地增值稅課稅時機
九、土地增值稅實價課徵
十、漲價完全歸公與漲價部分歸公
十一、開發影響費
十二、增值利益回歸社會及外部成本內部化
十三、庇古理論與寇斯定理
第5章 農地政策
一、農地政策的演變
二、農地開放自由買賣
三、農地農用政策
四、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政策
五、農地租佃政策
六、促進農地利用政策
七、防止農地投機(農地保護)政策
第6章 市地政策
一、市地問題與對策
二、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三、開發許可制
四、開發協議與義務課徵
五、成長管理
六、區段徵收
七、市地重劃
八、公共建設用地取得
九、抑制重大建設周邊土地投機
十、不動產證券化
十一、都市更新
十二、市地重劃、區段徵收與權利變換三者之比較
第7章 國土政策
一、國土空間計畫之演變
二、現行國土空間計畫架構
三、國土計畫法之規劃構想
第8章 住宅政策
一、回顧
二、整體住宅政策
附錄 歷屆試題
立即查看
不動產估價(財務分析) (1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不動產估價是科學,也是藝術;重視理論,也重視實務。作者講授估價理論及實際從事估價工作多年,以教學心得與實務經驗整理成書,希望有助於估價知識的推廣。 本書內容以財務分析為主,並收錄至113年最新相關試題,以達最佳學習效果,其特點有六:
一、觀念釐清
估價所運用之公式繁雜,而每一公式背後皆有其理論基礎,因此觀念釐清有助於正確運用公式。
二、公式由來
本書將估價所採用之每一公式,加以推導,俾了解公式之由來,解答初學者對公式之疑惑。
三、隨堂練習
本書內文穿插許多練習題,俾增進讀者計算實力,並了解其應用。
四、實例演練
學習估價,除學習其理論外,並應加強實作,以便日後學以致用。因此,選取不動產估價實務之相關試題,供考生即時演練。
五、計算範題
選輯歷屆試題中最具代表性之計算題,收錄於第8章,供考生練習。
六、專題討論
選輯歷屆試題中,發人深省之實例題,收錄於第9章,供考生思考。
【目錄】
第1章 緒 論
第2章 成本法
第3章 比較法
第4章 收益法
第5章 土地開發分析法
第6章 公部門估價
第7章 估價方法之應用
第8章 財務數學之應用
第9章 專題討論
附錄A 不動產估價師歷屆試題暨解答
附錄B 高考(含地方政府)地政歷屆試題暨解答
立即查看
民法物權與不動產法規 (2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係針對不動產估價師考試及最新條文整編而成,內容含括「民法物權編」及「不動產法規」兩部分,將重點作系統性的整理,輔以綱要表解、體系說明,提綱挈領,為考試之必備工具書。
內容採表解方式呈現,依最新法規整編,書末收錄至113年最新、最完整的試題,供讀者鑑往知來。建議可搭配許文昌老師另著之《土地法規》、《不動產估價理論》加以熟讀,必可收相輔相成之效。本書特點如下:
一、表解方式編寫,一目了然
全書以表解方式編寫,提綱挈領,一目了然,準備考試事半功倍。
二、申論範題精選,快速複習
各章均收錄申論範題,可增強讀者對題型演練的熟稔度,快速複習。
三、歷屆試題詳解
歷年考題逐題詳細解答,便於讀者掌握學習重點,瞭解命題趨勢。
四、資料最新最完整,永保領先
本書內容含括課堂講義、補充資料及最新法令,提供讀者最完整的應考資訊,準備考試永保領先。
【目錄】
第壹篇 土地法與平均地權條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地權
第三章 地籍
第四章 地用
第五章 地價
第六章 地稅
第七章 土地徵收與照價收買
第貳篇 土地稅法
第一章 地價稅
第二章 土地增值稅
第參篇 不動產估價師法
第肆篇 民法物權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所有權
第三章 用益物權
第四章 擔保物權
第五章 占有
立即查看
民法(概要)申論題完全制霸 (16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乃作者將歷年國考民法重要題型,以章節分類整理及逐題詳解,並輔以表格整理易混淆的觀念,為準備考試不可或缺的參考用書。
本次改版除了將我國民法於近幾年間之大幅修正內容完整呈現外,並收錄至113年最新高普考試題及擬答,以期能節省讀者自我摸索之時間,收事半功倍之效!本書特色如下:
一、重點提要,輕鬆記憶
將歷年常考的概念,統整於章節之首,並以表格化方式呈現,以利讀者記憶。
二、考點摘要,掌握爭點
為使考生掌握爭點,訓練答題技巧,各題均有重要考點摘要解析,擬答採國考格線方式呈現。採分點分項摘要式說明,使考生精準掌握答題技巧。
三、深入解析,溫故知新
涉及概念探討或有必要深入解析其觀念者,以「學習補充站」之方式加以說明,透過溫故知新的方式,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複習目的。
【目錄】
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法例
第二章 權利主體
第三章 權利客體──物
第四章 法律行為
第五章 期日與期間
第六章 消滅時效
第七章 權利之行使
第二編 債
第一章 債之意義與債之發生
第二章 債之標的
第三章 債之效力
第四章 多數債務人及債權人
第五章 債之移轉
第六章 債之消滅
第七章 各種之債
第三編 物權
第一章 通則
第二章 所有權
第三章 地上權
第四章 農育權
第五章 不動產役權
第六章 抵押權
第七章 質權
第八章 典權
第九章 留置權
第十章 占有
第四編 親屬
第一章 親屬通則
第二章 婚約
第三章 結婚
第四章 父母子女
第五章 監護
第六章 扶養、家與親屬會議
第五編 繼承
第一章 遺產繼承人
第二章 遺產之繼承
第三章 遺囑
立即查看
【簡介】
作者簡歷
現 職
‧歐亞資產評價集團總裁
學 歷
‧政治大學地政博士
經 歷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兼任副教授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
‧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
證 照
‧土地行政高考及格
‧都市計畫高考及格
‧不動產估價師高考及格
‧不動產經紀人普考及格
‧地政士普考及格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以表解方式整理,輔以精選試題印證,以利掌握重點及命題趨勢。書末並收錄113~106年歷屆試題,提供讀者演練。本書特色如下:
一、表解方式編寫
全書以表解方式編寫,提綱挈領,一目了然,準備考試事半功倍。
二、考題歸納整理
每個主題之後,附上歷年相關考題,收錄至最新113年地政士普考,以使讀者掌握學習重點及命題趨勢。
三、資料最新完整
本書依據最新修正公布之法令,即時更新內容,是準備地政士考試之有效利器,選擇本書,邁向成功之路。
【目錄】
第一章 地價稅
第二章 田賦
第三章 房屋稅
第四章 土地增值稅
第五章 房地合一所得稅
第六章 契稅
第七章 遺產稅
第八章 贈與稅
第九章 稅捐稽徵法
第十章 工程受益費
附錄一 相關法規
附錄二 歷屆試題
立即查看
高普特考講重點【電機機械】 (3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考試用書】
書名:高普特考講重點(電機機械)(3版)
作者:孫廷
出版社:鼎茂
出版日期:2016/08/31
ISBN:9789863452485
內容簡介
本書分成18章強化研習,各章內容均包括兩大部份:
1.重點整理:歸納、分析基本原理,深入淺出、條理分明,進行重點提示。
2.精選例題:蒐集歷年高、普考、技師、特考試題,除建立完整題型題庫,強化基本觀念外,亦能協助考生有效掌握各類考試命題方向與趨勢,以期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講授本書內容多年,協助讀者考取高、普考、技師及各類特考成績非凡,名列榜首者,更是不勝枚舉。
本書為參加任何考試「電機機械」之必備參考用書,建立完整的電機機械知識,相信只要考生用心研讀且融會貫通,能更有效的掌握考題趨勢及完整解析,在國考的路上戰無不勝。
目錄
第一章變壓器之磁路分析與等效電路
1.1 磁路
1.2 電磁感應
1.3 變壓器之種類及構造
1.4 理想變壓器之負載特性
1.5 變壓器之等效電路
精選試題
第二章變壓器之各項試驗、電壓調整率及效率
2.1 變壓器之各項試驗
2.2 變壓器之電壓調整率
2.3 變壓器之效率
精選試題
第三章三相變壓器之結線與特性分析
3.1 變壓器之三相連接
3.2 變壓器之Y-Y 結線
3.3 變壓器之Δ-Δ結線
3.4 變壓器之Y-Δ結線
3.5 變壓器之Δ-Y 結線
3.6 三相變壓器並聯之結線問題
3.7 變壓器之V-V 結線
3.8 變壓器之T-T 結線(又稱為史考特結線)
精選試題
第四章變壓器之網路分析及標么值的計算
4.1 變壓器之實際值分析與計算
4.2 變壓器之標么值分析與計算
精選試題
第五章變壓器之並聯運轉
5.1 變壓器並聯運轉的理想條件
5.2 變壓器之並聯分析
精選試題
第六章特殊變壓器
6.1 自耦變壓器
6.2 三繞組變壓器
精選試題
第七章旋轉電機之基本原理
7.1 旋轉電機之基本介紹
7.2 交流電機構造
7.3 電樞繞組
7.4 分佈式繞組之磁勢波
7.5 感應電勢
7.6 旋轉磁場
7.7 隱極機之轉矩
精選試題
第八章三相感應電機之特性分析
8.1 三相感應電機之工作原理
8.2 三相感應電動機之功率與轉矩
8.3 三相感應電動機之相關試驗
8.4 轉子電阻與鼠籠式轉子
精選試題
第九章三相感應電動機之啟動方法
9.1 啟動方法
9.2 速度控制
9.3 感應式變頻機
精選試題
第十章單相感應電機
10.1 工作原理
10.2 單相感應電動機之起動方法
10.3 單相感應電動機之等效電路
精選試題
第十一章兩相感應電動機
11.1 對稱之兩相電機
11.2 二相感應電動機之等效電路
精選試題
第十二章同步電機之特性分析
12.1 電樞反應對同步電機之影響
12.2 激磁變化對同步電機之影響
12.3 電樞電流 Ia 與激磁電流 If 之關係
12.4 激磁變化對同步電機特性之影響
精選試題
第十三章同步電機之等效電路與網路分析
13.1 圓柱型轉子之等效電路
13.2 開路試驗與短路試驗
13.3 圓柱型轉子之輸出功率
13.4 凸極式轉子之等效電路
13.5 凸極式轉子之網路分析
13.6 凸極式轉子之輸出功率
精選試題
第十四章發電機之併聯運轉
14.1 發電機併聯運轉之條件
14.2 發電機併聯運轉之同步檢視法
14.3 發電機併聯運轉之PQ 控制原理
精選試題
第十五章直流電機之構造與繞組
15.1 直流電機之構造
15.2 直流電機之電樞繞組
精選試題
第十六章直流電機之電樞反應與換向
16.1 直流電機之電樞反應
16.2 直流電機之換向
精選試題
第十七章直流發電機
17.1 直流發電機之基本分析
17.2 直流發電機之無載特性曲線
17.3 分激式直流發電機
17.4 串激式直流發電機
17.5 複激式直流發電機
17.6 直流發電機之併聯運轉
精選試題
第十八章直流電動機
18.1 直流電動機之反電勢與轉矩
18.2 外激式與分激式直流電動機
18.3 串激式直流電動機
18.4 複激式直流電動機
18.5 複激式直流電動機之特性曲線
18.6 直流電動機起動電阻之設計
18.7 直流電動機之速度控制
精選試題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針對不動產估價師考試準備而編寫,擺脫傳統死背之缺點,快速為讀者建立完整概念,將重點有系統的整理,輔以綱要表解、體系說明,並搭配各章之精選範題,提供考生正確準備考試的訣竅、答題技巧。本次改版依據最新修正公布條文修訂內容,更新資料,以符考用。並收錄113~103年歷屆試題暨解析,多加演練,必有加成之學習成效。本書特色如下:
一、表解方式編寫
本書以表解方式編寫,提綱挈領,一目了然,準備考試事半功倍。
二、申論範題精選
本書各章之後,精選申論範題暨詳解,供考生讀後練習,幫助考生掌握土地利用法規之命題軌跡,有助提升答題技巧。
三、最新、最完整的資料
本書依最新法令修改,隨時更新資料,使考生準備考試永保領先。
【目錄】
第一章 國土計畫
第二章 區域計畫
第三章 都市計畫
第四章 市地重劃
第五章 都市更新
第六章 土地徵收
第一節 土地徵收
第二節 區段徵收
第七章 土地利用專題
附錄 歷屆試題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特色
土地政策與土地利用密切相關,作者打破各自獨立的編排,將兩科合而為一,一併論述,希冀藉此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內容以主題單元方式,將土地利用及土地政策整理出一套體系,突破傳統敘述性論述,改輔以經濟圖形說明。
本書可供考生準備普考(四等特考)「土地利用概要」、高考(三等特考)「土地政策」及不動產估價師「土地利用法規」等考科之應試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主題1.1 巴瑞圖經濟效率與馬歇爾經濟效率
主題1.2 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
主題1.3 平均地權之真諦
主題1.4 土地正義與居住正義
主題1.5 正當行政程序
主題1.6 社會福利
第二章 財產權
主題2.1 財產權之真諦
主題2.2 共用地悲劇與反共用地悲劇
主題2.3 交易成本
主題2.4 制度
主題2.5 土地國有與土地私有
主題2.6 不動產證券化
第三章 外部性
主題3.1 外部效果
主題3.2 庇古理論與寇斯理論
第四章 地盡其利
主題4.1 地盡其利之涵義
主題4.2 農地利用與市地利用之特徵
主題4.3 促進土地利用之方法
主題4.4 超邊際土地、邊際土地與次邊際土地
主題4.5 土地容受力
主題4.6 永續發展
主題4.7 總量管制
主題4.8 土地徵收
第五章 競租理論
主題5.1 競租理論與土地使用配置
主題5.2 屠能圈
主題5.3 屠能模式與辛克萊模式
第六章 區位理論
主題6.1 韋伯工業區位
主題6.2 中地理論
主題6.3 以競租曲線分析區位決策
主題6.4 集聚利益
第七章 國土規劃
主題7.1 國土空間發展
主題7.2 城鄉發展策略
主題7.3 國土計畫
主題7.4 區域計畫法與國土計畫法之土地使用計畫體系
主題7.5 成長管理
主題7.6 回饋
第八章 市地利用
主題8.1 都市規模經濟與不經濟
主題8.2 都市土地使用型態
主題8.3 分區管制
主題8.4 開發許可制
主題8.5 公共設施保留地
主題8.6 發展權國有與發展權移轉
主題8.7 容積獎勵、容積移轉與容積代金
主題8.8 BOT
主題8.9 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
主題8.10 市地重劃
主題8.11 都市更新
主題8.12 住宅下濾模型及住宅上濾模型
主題8.13 住宅階梯
主題8.14 韌性城市
第九章 農地利用
主題9.1 農地之多功能性
主題9.2 農地保護
主題9.3 都市周邊農地
主題9.4 農電共生政策
主題9.5 農工爭地
主題9.6 農地上之違規工廠
主題9.7 小地主大專業農政策
主題9.8 擴大農場經營規模
第十章 自然資源
主題10.1 自然資源之概念
主題10.2 環境敏感地區
主題10.3 水土保持
主題10.4 環境影響評估
第十一章 地價發展
主題11.1 地價動態穩定
主題11.2 房價高漲
主題11.3 地價與土地集約度之關係
主題11.4 租隙理論
主題11.5 收益地價與市場地價
主題11.6 不動產泡沫化
主題11.7 土地投機
主題11.8 標售公地對地價之影響
主題11.9 放寬容積率對地價之影響
主題11.10 通貨膨脹對不動產市場之影響
第十二章 地利共享
主題12.1 地租國有與地利共享
主題12.2 土地稅之課徵效果
主題12.3 公共設施效益資本化與稅的資本化
主題12.4 市場閉鎖效果
主題12.5 漲價完全歸公之衝擊
主題12.6 稅費轉嫁
主題12.7 用腳投票
主題12.8 空地稅、空屋稅及囤房稅
第十三章 氣候變遷
主題13.1 氣候變遷之因應
主題13.2 溫室氣體減量
主題13.3 氣候變遷之土地使用議題及調適策略
立即查看
案例土地利用法
【作 者】 王珍玲
【書 號】 5P047RC
【出版社】 元照出版公司
【出 版】 2022/09
【版 次】 3
【ISBN/ISSN】978-957-511-830-3
土地問題橫跨計畫、地政、景觀等專業,除計畫法規及地政法規外,尚與憲法、行政法及民法有關,甚為龐雜,又因其財產價值較高且具獨特性,不僅攸關公共利益,亦與人民之財產權及居住權相關,故建築師、都市計畫技師、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不動產估價師,甚至國營事業約僱人員等考試,皆將土地相關法規列為必考科目之一,足見其於實務應用之重要性。本書檢擇實務上相關爭議案例,依土地規劃法制體例編排,共六編,分別為:計畫法編、都市更新編、建築管理編、地籍編、重劃編及土地徵收編,期能裨利相關領域學生及實務工作者之理解與應用。
目錄
推薦序/林錫堯
推薦序/陳立夫
推薦序案例土地利用法制研究的拓荒者/李念祖
三版序
自 序
計畫法編
◆都市計畫之法律性質/1
壹、都市計畫之內容/2
貳、都市計畫之種類/2
參、主要計畫與細部計畫/3
肆、通盤檢討與個案變更/4
伍、都市計畫之性質/5
◆都市計畫與授權明確性原則/13
壹、都市計畫法之立法目的與適用範圍/14
貳、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之立法目的與都市計畫法第79條之關係/15
參、授權明確性原則之意義及其適用/17
◆計畫原理及非都市土地分區與用地變更編定/21
壹、非都市土地分區使用管制之意義及目的/22
貳、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及用地變更編定途徑/24
參、國土計畫法下之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29
◆更正編定與法律保留原則/35
壹、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及用地編定原則/36
貳、更正編定與變更編定/38
參、計畫形成自由與法律保留原則/40
◆「禁止容積移入」之法律性質/45
壹、容積率之意義及目的/47
貳、容積移轉與禁止容積移入或移出/47
參、通盤檢討或個案變更/49
肆、「禁止容積移入」之法律性質/51
伍、不當聯結禁止、比例與平等原則/52
◆共有土地違規使用之裁罰/55
壹、公共設施保留地未辦理徵收補償前,土地所有權人有哪些合法使用權利?/56
貳、行為責任或狀態責任?/57
參、何謂共同侵權行為人?應如何裁罰始為合理?/58
都市更新編
◆你家被都更了!你知道嗎?/63
壹、都市更新之意義及目的/64
貳、都市更新所需之同意比例/68
參、財產權保障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72
◆都市更新地區範圍與更新單元之劃定/81
壹、都市更新地區範圍或更新單元之劃定與公益目的/82
貳、都市更新地區範圍或更新單元劃定之主體/86
參、都市更新單元劃定評估標準與行政法一般適用原則/91
◆自行劃定更新單元內重建區段之建築物及地區環境狀況評估標準與從新從優原則/99
壹、新、舊法之適用與從新從優原則/101
貳、都市更新地區範圍或更新單元之劃定及公益目的與人民財產權保障/104
參、申請自行劃定更新單元之同意比例/105
建築管理編
◆建造執照開工日期之起算時點/109
壹、何謂開工?/110
貳、開工之日應如何起算?/110
參、地方制度法第19條規定建築管理事項為縣自治事項,地方政府可否自為與建築法第53條規定「開工日」不同之解釋及認定?/112
◆現有巷道與指定建築線/115
壹、何謂現有巷道?/117
貳、現有巷道認定之目的/118
參、現有巷道與指定建築線/118
肆、現有巷道之認定標準/120
伍、現有巷道與既成道路/125
◆論私設通路/129
壹、何謂私設通路/131
貳、私設通路、現有巷道、計畫道路與既成道路/132
參、私設通路與法定空地/133
肆、私設通路可否因市地重劃而改變其土地使用之性質?/134
伍、私設通路上可否建築圍牆?/135
◆私設通路與現有巷道/139
壹、現有巷道之意義及目的/141
貳、私設通路之意義及目的/142
參、現有巷道與私設通路之異同及關聯性/142
◆再論私設通路/147
壹、私設通路之意義及目的/148
貳、私設通路不等同現有巷道或既成道路/148
參、不同建築執照中留設之私設通路,可否通用/150
肆、程序違建與實質違建之區別/151
地籍編
◆地籍圖重測/155
壹、地籍圖重測之法律性質為何?/155
貳、複丈之法律依據及申請條件為何?/156
參、更正登記之法律依據及要件為何?/158
重劃編
◆土地重劃差額地價請求權時效之計算/161
壹、公法上請求權時效之意義及時效完成之效力/162
貳、公法上請求權時效期間及時效起算之時點/163
參、行政程序法施行前發生之公法上請求權時效期間之計算方式/164
肆、行政程序法施行後,行政程序法第131條規定能否作為公行政主體與人民公法上請求權消滅時效之共通規定/165
土地徵收編
◆徵收請求權/173
壹、人民有否向國家申請徵收土地之公法上請求權?/175
貳、具公用地役關係之道路得否請求徵收?/176
◆從區段徵收本質論抵價地之申領/181
壹、土地徵收之本質、意義及目的/183
貳、區段徵收之意義及目的/186
參、區段徵收抵價地之申領/193
◆公共設施保留地補償費之計算/199
壹、土地徵收條例第30條第1項、都市計畫法第49條及平均地權條例第10條規定,以毗鄰「非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平均公告土地現值,作為徵收補償之標準,其所謂「非公共設施保留地」是否應包括「公共設施用地」在內?/202
貳、所謂「毗鄰非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平均公告土地現值,應指毗鄰之非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平均公告土地現值?抑或是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31條第1項所稱之毗鄰各非公共設施保留地區段地價之平均數?/203
◆農作改良物補償範圍之認定/211
壹、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意義/212
貳、不確定法律概念與判斷餘地/213
參、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司法審查密度/214
◆農作改良物補償標準與補償相當性原則/219
壹、土地徵收之特性/220
貳、補償相當性原則/221
參、農作物補償標準/222
◆撤銷徵收/227
壹、土地徵收之意義及效力/229
貳、撤銷徵收之意義及效力/230
參、市地重劃之意義及效力/232
肆、抵費地之意義及效力/233
伍、行政處分送達之方式及效力/234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