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高等教育的心盲:台灣、香港、大陸與全球大學的困境和危機 (1版)
作者: 郭位著
版次: 1
ISBN: 9789570867497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 2023/02
頁數: 448
定價: 580
售價: 522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初心.不惑: 在高教與生醫政策下的大學之道

初心.不惑: 在高教與生醫政策下的大學之道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從醫學院跨入研究型大學, 細數陽明大學的歷史, 猶如臺灣高等教育面對各類挑戰的縮影 走進陽明校區深處的榕園,繁盛榕蔭下,豎立著一座1994年自金門軍艦運送來臺的花崗岩石碑,碑上「國立陽明大學」鐫刻字跡,成為見證陽明由醫學院改名為大學的里程碑。這一年,也是《大學法》修訂頒布的同年,教育部由管理者轉為監督者,宣告大學自主管理的開始。帶著嶄新之名,陽明大學駛向了一條新航道。 本書以1994年陽明醫學院改名大學為開端,至陽明交通大學成立以前,探討近三十年間瞬息萬變的高教與生技政策,如何影響各階段的校務歷程變化。自《大學法》修訂頒布後,教育政策轉為強調大學自主精神,陽明不僅面臨原有的經費、員額、校地不足等困境,更因接踵而來的校務基金制度,必須得面對自籌比例提高的挑戰,同時還需應對各種校務自主整頓與規劃。在新舊困境夾擊下,陽明陸續透過引進資金、教學資源,逐步建立完善行政與財務制度。 從行政院提出「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到2002年「兩兆雙星」計畫誕生,臺灣的生技產業逐漸被推上高峰。陽明於1990年代與榮民總醫院合作,展開人類基因體計畫,基因體學研究大放異彩,並配合國家生技政策導向,趁勢參與大型生醫園區計畫,並以此優勢定位,取得教育部學術卓越計畫經費挹注,成功轉型為研究型大學。 本書回顧陽明從醫學院蛻變為全方位研究型大學的過程,隨著政策的起伏跌宕而波動,使得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校史,更是做為臺灣高教與生技政策的見證。 本書特色 1. 記錄1994年改名「陽明大學」到2021年與交通大學合校為「陽明交通大學」的發展歷程,同時收錄珍貴的全彩歷史照片。 2. 以學校為主體,透過人物、主題與事件,呈現大學校史的特色與定位。 3. 以「大歷史」格局切入,引導讀者在當時臺灣生技產業與高等教育政策的大環境下,透視陽明的過往今來。 4. 收錄1994年至2020年間的大事記,於大歷史格局外,補足更細緻的高教面貌。 【目錄】

原價: 420 售價: 357 現省: 63元
立即查看
迤邐前行:線上學習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下一個十年 (1版)

迤邐前行:線上學習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下一個十年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最需要大膽嘗試的教學改革   2020 年新冠(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迫使世界各國的校園必須關閉以阻斷疫情傳播,所幸因為線上平台、技術、人才等基礎建設漸臻成熟,使線上學習成為教育活動在社交距離限制之下的明燈。但,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壞性創新」加強了社會或學校對線上學習的接受度嗎?對抗疫情所帶來的線上學習「榮景」,讓教師或學生覺得更需要線上學習嗎?   不可否認,雖然線上學習已在臺灣發展超過二十年,但仍有許多人對線上學習存有誤解,像是誤以為其授課品質、師生專注程度與學習成效比實堂授課差,甚至以為學校採用線上教學只是為了節省成本等。這些誤解導致當新冠疫情發生、需全面改採線上學習時,不僅引發家長反彈,更甚是連校務行政與政府決策者也未能正確應對。   本書將回顧歐美、中國與臺灣的線上學習發展歷程,更將逐一深究並破解對線上教育的迷思,以具體的案例為佐證,說明線上學習為何該被重視?又該如何有效推動、落實,成為有助於新世紀教學、不可不重視的教學媒介。希望藉由本書的拋磚引玉,激起更多關注、討論或辯論,提供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學者,以及所有關心臺灣教育發展的人士更全方位的思考。 本書特色   1. 補足臺灣少有完整討論線上學習發展論述,從基礎建設、政府政策、大學制度、線上學習生態、科技應用等多方面,盤整臺灣過去二十年的線上教學發展狀況。   2. 從實務與學理的觀點,對邁向2030年的臺灣高等教育線上學習提出具體建議。   3. 附臺灣數位學習發展的歷程年表,並對照國外重要時點背景介紹,呈現完整的數位學習發展脈絡。 目錄 推薦序01/曾志朗 推薦序02/林奇宏 推薦序03/張國恩 自序 第一章 線上學習的發展背景及衝擊 1.1 美國的線上學習發展歷程 1.2 臺灣的線上學習發展歷程 1.3 新冠疫情下線上學習的挑戰與機會 1.4 臺灣與美國線上學習發展趨勢之異同 1.5 臺灣發展線上學習的關鍵——高等教育 第二章 線上學習的優勢與挑戰 2.1 線上學習的優勢 2.2 對線上學習的誤解 2.3 健全線上學習發展的關鍵 第三章 政府政策與高等教育的線上學習 3.1 鼓勵創新取代過度防弊 3.2大幅修正或廢止落伍法規 3.3 正確釐清手段與目的 3.4 建立協調統合機制 第四章 帶領變遷的高等數位學習校園 4.1 鼓勵多元學習模式 4.2 善用教育大數據 4.3 推動高效線上課程開發 4.4 發展更彈性的學分制度 4.5 建立專業支援組織與架構 4.6 強化線上學習品質輔導機制 4.7 採用可持續的數位教學平台 4.8 照顧弱勢學生的數位機會 第五章 完備終身線上學習生態 5.1 在職進修與終身學習 5.2 線上學習向高中延伸 5.3 深化開放教育運動 5.4 實現臺灣共享教育 第六章 創新科技催化教學新常態 6.1 5G與6G技術的嶄新機會 6.2 真同步線上學習體驗 6.3 物聯網、穿戴式裝置及體感學習 6.4 人工智慧導入數位學習 第七章 結語 7.1 現況總結及需克服的挑戰 7.2 政策目標及預期成果

原價: 400 售價: 3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高等教育的EMI教學:理論與本土實務的對話 (1版)

高等教育的EMI教學:理論與本土實務的對話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50 售價: 419 現省: 31元
立即查看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50 售價: 40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本土語的雙語教學: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教學實務 (1版)

本土語的雙語教學: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教學實務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全面解析原住民族語言教育的政策發展、教學實踐與挑戰,深入探討如何促進族語的復振與傳承。全書內容涵蓋政策發展、師資培育、教材研發、教學策略及實踐案例,提供教育者、政策制定者與研究者完整的參考資源。本書不僅探討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的歷史演進,亦深入剖析教育部、地方政府及相關機構如何透過法規、師資培訓及族語認證制度推動語言教育,並透過多個學校與社區案例呈現政策落地的挑戰與機會。本書匯集國內原住民族教育領域的學者與政策實務專家,確保內容兼具學術深度與現場實踐經驗。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族群認同的核心,面對全球化與都市化帶來的挑戰,臺灣的原住民族語言教育如何適應變遷、開創未來,本書將透過政策分析、教學實踐與國際比較,引領讀者深入理解族語雙語教育的挑戰與機會,共同思考族語復振的可行道路。 【目錄】 第01篇 族語政策推動篇 第01章 我國族語復振的未來與挑戰:以族語師資培育與族語能力認證制度分析/黃家凱 第02章 教育部原住民族語文教育政策、推動現況與未來展望/李毓娟 第03章 點亮都會原聲:臺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推動族語教育的創新與實踐/白紫‧武賽亞納、黃家凱 第04章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推動族語教育之現況與發展/巴唐志強、朱美銀 第02篇 族語教學實務篇 第05章 邁向族語復振成功之途:族語教學的困境與挑戰/黃家凱 第06章 原住民族語文教材審查機制與基準之研究/童信智Pukiringan Palivuljung、周惠民、李岱融 第07章 原住民族語教學策略分析:以苗栗縣一所原住民重點學校為例/黃安 第08章 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族語教育推動策略分析:以苗栗縣東河國小賽夏族語為例/高清菊 第09章 族語教學現況與挑戰:以一所布農族小學為例/葉川榮、吳浩男 第10章 應用雙語言模式自然教學法於國小族語課之行動研究/葉川榮、王馨萍 第11章 運用排灣族神話傳說作為族語教學教材之初探/呂美琴 後記:反思語言政策對原住民族語言傳承與文化認同可持續發展之影響/黃家凱

原價: 450 售價: 419 現省: 31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