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動敘事文本寫作的現象學分析:空間布局、能動模態與詮釋維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黑格爾與《精神現象學》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真正的起源與祕密。──馬克思
˙本書讓黑格爾《精神現象學》更容易理解了!
《精神現象學》於一八○七年出版,為黑格爾成名作與代表作,象徵黑格爾思想進入「成熟期」;亦是研讀當代哲學無法忽視的環節,更是了解黑格爾思想體系必讀著作。但對大部分讀者而言,《精神現象學》是一本入門門檻極高的哲學書,在沒有解說、導讀的情況下,要讀懂往往非常困難。
本書作者為研究黑格爾專家,他在本書仔細地討論了黑格爾思想核心,從客體、主體、理性、精神與宗教等多個角度,帶領讀者剖析《精神現象學》內涵,讓黑格爾哲學不再晦澀難懂。
【目錄】
序言和謝詞
導論
縮語表
第一章 脈絡中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及其時代
黑格爾生平與著作中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的系統
《精神現象學》的角色
序言和導論
第二章 客體的辯證
感覺確定性
知覺
力和知性
朝向自我意識蛻變
第三章 主體的辯證
主人與奴隸
斯多亞學派、懷疑論和不快意識
第四章 理性的辯證
理性主義和觀念論
觀察理性
活動理性
實踐理性
第五章 精神的辯證
真實的精神:倫理生活
自我異化的精神:文化
確立自身的精神:道德
第六章 宗教的辯證
自然宗教
藝術形式中的宗教
啟示宗教
第七章 辯證的哲學
絕對認識
結論
註釋
立即查看
身體與情緒: 施密茨新現象學及其發展= Body and emotion: Schmitz's new phenome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赫爾曼.施密茨(Hermann Schmitz)1928年出生在德國萊比錫,於2021年5月5日逝世於基爾。從1964年至1980年持續發表了五部十冊的《哲學體系》(System der Philosophie)為其一生的代表著作,並奠定了以「新現象學」(Neue Phänomenologie)為名的哲學學派。他是新現象學的創始人,也是「新現象學學會」(Gesellschaft für Neue Phänomenologie)的精神領袖。若從「新現象學」學派的主要論述看來,學派也可稱為奠基於施密茨諸多關於「身體」的核心論述,所開展出的「身體現象學」學派。
本書包含了身體現象學的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並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施密茨身體現象學的核心概念與其架構。第二部分闡述了新現象學的跨學科發展及其潛在應用。通過施密茨的新現象學,我們展開對胡塞爾現象學理論的修訂,以進一步揭示身體現象的原始混沌與雜多的領域。這將現象學分析擴展到日常經驗中最熟悉,卻難以分析的日常感受,如情感、氛圍、疼痛、自我和虛無感。此外,從意義源於具體身體運作的角度出發,作者展示了如何通過轉變身體團塊的配置和拓撲分布,將患者的不安轉化為安適的可能性,進而呈現新現象學對心理學和精神醫學領域可能提供的實際貢獻。
【目錄】
立即查看
上田唯識思想之研究:現象學的進路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上田義文(Yoshifumi Ueda, 1904-1993)之唯識著作乃係日本昭和年代的瑰寶。雖然上田以行文難深見稱,但是本書作者對之作出絲絲入扣、系統分明的𨤳清與分析。特別地,通過現象學的進路,作者對上世紀轟動日本佛學界的上田-長尾論爭作出嶄新的解釋與仲裁。這不但使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的意識哲學得到一美妙的結合,而且於現象學運動中標誌從「觀念論現象學」至「非觀念論現象學」之範式轉移的完成。
作者以「一口盡吞九江水」之姿吸納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佛學硏究的精華,其去蕪存菁之深刻功夫,直可以與當年孤身西遊、去國十七年於天竺取經的唐玄奘相比。在唯識學與量論傳入漢土上,兩位陳氏宗親的努力,可謂千古輝映!本書固是漢語佛學界自牟宗三之《佛性與般若》以降最重要的論著,亦係於國際唯識學與量論研究上一座全新的里程碑!
又作者同時編譯由上田親自授權與撰寫代序的論文集:《色即空‧空即色:上田義文唯識學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出版社,2022),讀者宜一併參考閲讀。
目錄
導論 1
第一章 「唯識古學」的重新定位 19
第一節 「唯識古學」之「傳統解釋」 20
第二節 上田對「唯識古學」之「傳統解釋」的批判 26
第三節 上田對「傳統解釋」的批判之現象學涵義 42
第二章 真諦「三性說」特質之釐清 47
第一節 「三性說」的三種解釋立場 48
第二節 緣生依他之三性說 53
第三節 「緣生依他」與「二分依他」之關係 73
第四節 從現象學角度看「唯識新學」的「三性說」之失 87
第三章 安慧「識轉變說」之定性分解 93
第一節 「唯識新學 」之「識轉變」解釋—「能變思想」 94
第二節 「同時因果說」vs.「異時因果說」 108
第三節 一種現象學式仲裁 123
第四章 唯識說與觀念論 151
第一節 關於ākāra 一詞在《安慧釋》中之意義 152
第二節 「所識(=對象=境)如何可能」之問題 177
第三節 「識」之「相續性」 188
第四節 「量論」 vs.「觀念論」:現象學式照察 200
第五章 結論 333
附錄一 唯識哲學與沙特現象學 351
附錄二 唯識宗「佛性觀」:真諦唯識 vs. 法相宗 371
附錄三 「批判佛教」之兩項獨斷 397
參考文獻 429
跋 453
立即查看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胡塞爾畢生研究的總結性最高成就。——舒茨
「要進行一種嘗試,即透過對科學與哲學的危機狀況的根源進行目的論的歷史思考,論證哲學進行超越論的現象學轉向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因此這部著作成了超越論現象學的一個獨立的導論。」——胡塞爾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是胡塞爾晚年(1934~1937年夏季重病時)集中精力寫的最後一部著作,是他最後一次系統闡明超越論現象學並賦予它以最後形態的嘗試,因此可視為胡塞爾集大成之作。
本書分為二個部分:
一、正文。
二、增補:胡塞爾發表於《哲學》雜誌的文章、手稿、演講稿等,對「正文」討論的問題加以解釋、擴展或修改,及胡塞爾助手芬克根據與胡塞爾的多年合作而擬定的「寫作提綱」。
【目錄】
導 讀/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譯審 王炳文
關於本書的構成
關於原稿頁碼的說明
編者導言
第二版附言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第一部分 作為歐洲人根本生活危機表現的科學危機
第二部分 澄清近代物理學主義的客觀主義和超越論的主觀主義之間對立的起源
第三部分 對於超越論問題的澄清以及與此相關聯的心理學的功能
壹、透過從預先給定的生活世界出發進行回溯而達到現象學的超越論哲學之道路
貳、從心理學出發進入現象學的超越論哲學之道路
增 補
壹、文章
貳、附錄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