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基礎工程 (Das: Principle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9/E) (SI版) 作(編/譯)者 :黃安斌 譯出版年份 :2023ISBN :9786269595358書號 :ITP781幾色 :1規格 :16K發行公司 :CENGAGE/高立版權日期 :2023/02/01頁數 :544分別 :授權書 內容簡介 本書由理論至實務、由淺入深的編排方式,加以圖文並列且輔以例題解說、課後練習的方式,可讓不同需求程度之讀者,有效地解決其所面臨的基礎工程問題。同時因應華人乃至於亞洲地區近來在大地/基礎工程學術研究與施工方面傲人的成就,譯者也儘量或適當的加入台灣以及其他亞洲地區相關的發展。 本書內容精簡且條理分明、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土本工程相關科系之學生,做為進入基礎工程領域之入門教材;且對於土木及大地等相關職業工程師而言,亦不失為一本相當有用之參考書籍及輔助工具書。 目錄 第1章 槪 述 第2章 天然土壤與地層探勘 第3章 淺基礎:極限承載值 第4章 淺基礎之沉陷 第5章 樁基礎 第6章 鑽掘監井基礎 第7章 橫向土壓力 第8章 擋土牆 第9章 板樁牆 第10章 開挖支撐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作(編/譯)者 :黃安斌 譯出版年份 :2022ISBN :9786269540631書號 :ITP783幾色 :1規格 :16K發行公司 :CENGAGE/高立版權日期 :2022/03/01頁數 :600分別 :授權書 本書秉持引導讀者一窺土壤力學 / 基礎工程堂奧的初衷,整合《大地工程原理》與《基礎工程》之內容,採用豐富圖表與靈活題庫,輔以詳實的背景資訊,是協助讀者銜接設計導向進階課程,或邁向專業操作之路的最佳工具!原書占據大量頁數的數據表,在本書中已移除。所須計算可以直接根據書本內列出之公式,使用類似 Excel 之軟體做快速而多變之計算。 大地工程與基礎工程都是土木工程專業領域中重要的一環。原作者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以淺顯的方式敘述大地工程與基礎工程原理,使得本書非常適合做為入門課程之教科書。對於執業工程師而言,也是很有用的參考書籍。因為本書簡單易懂,讀者可以很快地掌握書本內容並找到所需資料。大地工程與基礎工程的發源地雖然在歐美,但是近來亞洲地區無論在相關理論的發展或工程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都有傲人的成就,譯者在翻譯本書時也適當地加入臺灣以及其他亞洲地區相關的發展。 目錄 第一章 土壤之來源、粒徑與重量一體積關係 第二章 土壤之塑性與結構 第三章 土壤之工程分類 第四章 土壤夯實 第五章 土壤之滲透性與滲流 第六章 現場應力 第七章 土體中之應力 第八章 土壤之壓縮性 第九章 土壤之剪力強度 第十章 地層探勘 第十一章 淺基礎及土壤承載值 第十二章 側向土壓力與擋土牆 第十三章 開挖支撐 第十四章 邊坡穩定 第十五章 樁基礎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材料力學(第十版) 原文書名:Mechanics of Materials, 10th Edition 作者:Hibbeler 翻譯:黃仁聰/黃慶祥等 出版社:滄海書局 出版日期:2017/07/00 ISBN:9789862803851 內容簡介 1.本書均衡地採用了美國慣用單位與公制SI單位,讀者可以熟悉目前全世界所採用的兩大單位系統。 2.除了理論上有充分陳述、說明與推導之外。在工程實務上的應用例題與習題中,以三維圖解的方式,將結構、零件與實體生動地表現。 3.更新各章節習題,使其類型具備多樣化及廣度。 4.例題循序地說明解題步驟;尤其是解題各階段的自由體圖,更是詳實清楚,即使不用老師指導,讀者也可以深入瞭解。 目錄 1 應力 2 應變 3 材料的機械性質 4 軸向載重 5 扭轉 6 彎曲 7 橫向剪力 8 組合載重 9 應力轉換 10 應變轉換 11 樑與軸的設計 12 樑與軸的撓曲 13 柱的挫曲 14 能量法 附錄A 面積幾何性質 (請至一般檔案下載處下載。) 附錄B 結構用型材的幾何特性 附錄C 樑的斜率及撓度 習題解答 (請至一般檔案下載處下載。)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房屋結構鋼筋施工綱要與品管 作者: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3/12/00 ISBN:9789576555206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於民國98年及100年,以日本建築學會所出版的「鋼筋混凝土構造配筋指針同解說」為藍本,參考國內相關的設計與施工規範以及工程設計實務,兩次編修出版「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配筋準則」乙書,提供工程實務界進行配筋設計的參考。但鑒於國內RC結構的許多施工問題肇因於未能落實執行現場施工監造與品管工作,其原因有時為施工者對於設計圖說的理解錯誤,或者工地品管人員疏於施工檢查,有時則為現場監造人員的經驗不足,而無法迅速而立即的導正施工缺失,此些都會造成施工品質不良,甚至產生影響結構安全的嚴重問題。本書共計六章,內容包括:序論、RC配筋要點、材料、施工品質自主檢查、施工常見缺失與對策處理以及RC結構之發展、研究與試驗等,圖文並茂,學產兼蓄,頗符合國內目前鋼筋混凝土工程配筋施工之所需。 本書可視為「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配筋準則」的延伸,並以配筋施工品質自主檢查為重點,針對RC結構的耐震細節、材料及各部構材的施工處理流程及配筋施工等常見問題進行說明,並輔以照片圖說,同時亦條列說明施工常見缺失與處理對策,以做為設計者、現場工程監造人員及施工者之參考。 目錄 第一章 序論 1.1 前言 1 - 1 1.2 RC結構耐震概念 1 - 2 1.3 RC結構常見配筋震害現象 1 - 4 1.4 本書之目的與範圍 1 - 7 第二章 RC配筋要點 2.1 耐震箍筋配置特性 2 - 1 2.2 鋼筋的伸展與續接 2 - 2 2.3 施工界面與注意事項 2 - 3 2.4 設計與施工之配合 2 - 5 第三章 材料 3.1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 3 - 1 3.1.1 鋼筋種類及符號 3 - 1 3.1.2 耐震構材之鋼筋 3 - 2 3.1.3 熱軋鋼筋與水淬鋼筋 3 - 2 3.1.4 竹節鋼筋之標示代號、單位質量及標稱尺度 3 - 3 3.1.5 竹節鋼筋之化性成分 3 - 4 3.1.6 竹節鋼筋之機械性質 3 - 5 3.1.7 鋼筋檢驗 3 - 6 3.1.8 鋼筋重驗 3 - 7 3.2 混凝土材料 3 -13 3.2.1 水泥 3 -13 3.2.2 拌和用水 3 -13 3.2.3 粒料 3 -13 3.2.4 摻料 3 -14 3.2.5 混凝土檢驗 3 -14 3.3 機械式續接器 3 -16 3.3.1 SA級鋼筋續接器性能規定 3 -16 3.3.2 機械式續接器種類與優缺點 3 -20 3.3.3 續接器材質 3 -23 第四章 施工品質自主檢查 4.1 直接基礎之施工與檢查重點 4 - 1 4.1.1 施工程序與檢查點 4 - 1 4.1.2 施工檢查點 4 - 3 4.1.3 檢查重點 4 - 5 4.1.4 檢查項目與說明 4 - 6 一、基礎版(筏基版) 4 - 6 1. 獨立基腳之配筋 4 - 6 2. 筏基版之配筋 4 - 8 二、地梁 4 -11 1. 主筋之錨定與配置 4 -11 2. 主筋之續接位置 4 -13 3. 橫向鋼筋(箍筋) 4 -14 4. 腰筋及固定筋 4 -16 5. 地梁之穿梁開口補強 4 -18 三、其他 4 -19 1. 基礎版與地梁之保護層厚度 4 -19 2. 筏基內回填之注意事項 4 -19 4.2 樁基礎之施工與檢查重點 4 -21 4.2.1 施工程序與檢查點 4 -21 4.2.2 施工檢查點 4 -25 4.2.3 檢查重點 4 -27 4.2.4 檢查項目與說明 4 -28 材料 4 -28 1. 鋼筋 4 -28 2. 混凝土 4 -28 基樁的鋼筋查核 4 -28 1. 主筋根數、直徑與排置 4 -28 2. 基樁主筋的續接方式與續接位置 4 -29 3. 鋼筋搭接之銲點處理 4 -30 橫向鋼筋(箍筋) 4 -31 1. 橫箍筋之形式 4 -31 2. 外箍筋之彎鉤錯開規定 4 -32 基樁之保護層(護耳) 4 -32 1. 保護層厚度 4 -32 2. 護耳的間距與數量 4 -32 基樁樁帽 4 -32 1. 基樁樁頂與樁帽之配筋 4 -32 2. 混凝土澆置高程 4 -34 4.3 柱之施工與檢查重點 4 -35 4.3.1 施工程序與檢查點 4 -35 4.3.2 施工檢查點 4 -36 4.3.3 檢查重點 4 -38 4.3.4 檢查項目與說明 4 -39 縱向主筋 4 -39 1. 主筋根數、直徑與排置 4 -39 2. 主筋的續接方式(搭接、銲接、鋼筋續接器)與處理4 -39 3. 主筋之續接位置 4 -41 4. 柱筋搭接處理 4 -42 5. 相鄰主筋續接之錯開距離 4 -44 6. 主筋之截斷位置 4 -45 7. 頂層柱接頭配筋與處理 4 -46 8. 中間層接頭配筋與柱筋偏折處理 4 -48 9. 柱腳接頭配筋與處理 4 -48 橫向鋼筋(箍筋) 4 -50 1. 橫箍筋與輔助繫筋之形式 4 -50 2. 外箍筋之彎鉤錯開規定 4 -52 3. 輔助繫筋90˚彎鉤之左右、上下交錯配置 4 -52 4. 箍筋之配置分區 4 -53 5. 箍筋的排設 4 -53 6. 主筋搭接處之圍束箍筋配置 4 -54 7. 箍筋之延續 4 -54 柱之保護層 4 -55 1. 保護層厚度 4 -55 2. 鋼筋的定位與保護層厚度的確保 4 -56 其他 4 -57 1. 柱內管道之埋設規定 4 -57 2. 柱增築(打)混凝土之處理 4 -58 4.3.5 施工照片例 4 -60 4.3.6 其他事項 4 -60 4.4 梁之施工與檢查重點 4 -61 4.4.1 施工程序與檢查點 4 -61 4.4.2 施工檢查點 4 -62 4.4.3 檢查重點 4 -65 4.4.4 檢查項目與說明 4 -66 縱向主筋 4 -66 1. 主筋根數、直徑、間距限制、有效梁寬之考慮 4 -66 2. 主筋的續接方式(搭接、銲接、鋼筋續接器)與處理4 -67 3. 主筋之續接位置與搭接長度 4 -67 4. 相鄰主筋續接之錯開距離 4 -69 5. 主筋之截斷位置(大梁與小梁) 4 -70 6. 梁柱接頭區之主筋端部的伸展與錨定 4 -71 7. 大小梁接合處理4 -76 8. 托肩梁之鋼筋處理4 -77 9. 懸臂梁之配筋處理4 -77 橫向鋼筋(箍筋) 4 -80 1. 箍筋的形式(彎鉤角度與長度) 4 -80 2. 端部閉合箍筋之長度範圍 4 -81 3. 繫筋90˚彎鉤之配置要求 4 -82 4. 第一層閉合箍筋之位置 4 -83 5. 端部閉合箍筋與中央區箍筋之間距 4 -83 6. 主筋搭接處之圍束箍筋配置 4 -83 7. 大小梁接合處之箍筋加強 4 -84 梁腰筋之配置 4 -84 梁之保護層 4 -85 1. 保護層厚度 4 -85 2. 鋼筋的定位與保護層厚度的確保 4 -85 其他 4 -87 1. 梁之穿孔補強處理 4 -87 2. 梁增築(打)混凝土之處理 4 -89 4.5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鋼筋模板混凝土工程看照片輕鬆學 ISBN13:9789577056375 出版社:詹氏 作者:謝俊誼 裝訂/頁數:平裝/688頁 規格:23cm*17cm*4cm (高/寬/厚) 重量:1660克 版次:2 出版日:2022/03/30 中國圖書分類:房屋建築學 內容簡介 ■ 本書與第一版之差異 新增 ‧CNS560 鋼筋材料強度標準提升 ‧CNS560 鋼筋材料增加螺紋節鋼筋 照片加量:由一版的1200張,增加為1220張照片 圖說升級:由一版的2400圖說,增加為2450個詳解 頁數增量:由一版的656頁,增加為 688頁 ■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從事建築工程監造及施工超過25年,有系統地蒐集了數量龐大的施工照片編製成書,以連拍的方式忠實而完整地呈現施工過程,還原現場工作的要領及檢查點,大幅縮減施作與學理間的落差。 921集集大地震,不僅造成嚴重的傷亡,同時,也震垮了數以萬計的房舍,其中不乏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大廈、樓房。而一直令外界驚訝與不解者,乃部分倒塌、損毀的樓房中,其樑柱竟有以沙拉油桶、報紙、磚塊、水泥紙袋混充,而且混凝土的承壓能力明顯不足,柱箍筋綁紮沒有做135度彎鉤,樑柱接頭內沒有綁紮箍筋,不肖建商偷工減料的惡行,無疑擴大了震災的影響,更增添了無數冤魂。國內建築工程品質長期以來,遭受相當大的詬病,儘管有些是制度上的問題,但施工品質管控不良,監工不力及專業知識不足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主因,另監造單位未落實鋼筋查驗也是造成施工品質的原因。 本書特色 傳統教本 V.S 革新教本 沒圖空想像 V.S 有圖有真相 文字論述為主 V.S 全彩現場照片為主 學理為主的知識基礎 V.S 現場操作為先的品管細節 依施工類別概述 V.S 依施作工序詳述 圖解結構樣式 V.S 現場照片分部標注 材料性質解說 V.S 材料品貌與施工機具一目了然 提點品管要項及缺失預防 V.S 直擊缺失案例及監工檢查點 需有現場經驗 V.S 無經驗可,輕鬆上手 建築施工相關課程(入門) V.S 建築施工相關課程(入門+進階) 專案研究人員 V.S 工程監造人員,程品質人員,工程現場新鮮人 目錄 step1 結構體鋼筋工程 step2 鋼筋工程施工[缺失] step3 結構體模板工程 step4 模板工程施工[缺失] step5 結構體混凝土工程 step6 混凝土工程施工[缺失] 【專題】特殊結構體工程-中空樓板 【專題】鋼筋工程施工標準圖說 【專題】鋼筋CNS560規範2018年修正重點 【專題】台灣新型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系統 【專題】補充說明及結論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第二版) ISBN13:9789576555688 出版社:科技圖書 作者: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編 裝訂/頁數:平裝/120頁 規格:26cm*19cm*0.9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2/12/17 中文圖書分類:房屋建築學 內容簡介 本「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主要適用於建築工程,是針對設計強度超越台灣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適用範圍之材料提供設計指引,鋼筋與混凝土設計上限分別為690 (790)與100 MPa。本第二版設計手冊主要以國內第一版手冊與2023年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為基礎,更進一步檢討其高強度材料應用於耐震設計的適用性,主要聚焦在高強度混凝土與鋼筋之材料規格、特性與限制,提出梁及柱構件、梁柱接頭、剪力牆、與連接梁的耐震設計適用建議,且檢視鋼筋的握裹、錨定(彎鉤與擴頭)伸展與續接的耐震細部設計建議,最後摘要列表兩版手冊與現行規範規定的差異,以方便讀者參考與比較。若適用,工程界可使用本手冊作為申請「建築新技術新工法新設備及新材料認可」的送審參考文件;另視其適用性,讀者亦可應用本手冊之設計建議於其他工程,如橋樑工程等。 本書特色 第二版「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係針對設計強度超越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適用範圍之材料提供設計指引,鋼筋與混凝土材料強度應用上限分別為790與100 MPa。 目錄 序(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理事長 邱建國博士) 序(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理事長、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周中哲博士) 序(台灣新型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研究團隊 林克強博士) 摘要 符號與名詞定義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前言 簡介 設計手冊應用範圍與制定 第一章 總則 1.1 依據 1.2 新材料新工法認可 1.3 引用標準 第二章 材料性質 2.1 混凝土 2.1.1 組成材料 2.1.2 材料之準備與貯存 2.1.3 配比與試拌 2.1.4 品質控制 2.1.5 彈性模數 2.1.6 特殊用途規定 2.2 鋼筋 2.2.1 鋼筋規格 2.2.2 鋼筋機械式續接與端部錨定配件 2.3 混凝土與鋼筋材料設計強度比 第三章 梁相關規定 3.1 適用範圍 3.2 撓曲強度 3.3 剪力強度 3.3.1 需求剪力 3.3.2 剪力強度設計 3.4 細部設計 3.4.1 縱向鋼筋 3.4.2 橫向鋼筋 3.5 裂縫控制 3.5.1 適用範圍 3.5.2 使用載重下之剪力裂縫控制 3.5.3 使用載重下之撓曲裂縫控制 第四章 柱相關規定 4.1 適用範圍 4.2軸力與撓曲強度 4.2.1 斷面極限狀態與混凝土壓力區矩型應力塊 4.2.2 軸力強度 4.2.3 軸力與彎矩聯合作用之強度 4.3 剪力強度 4.3.1 剪力強度需求 4.3.2 最大可能彎矩強度 4.3.3 混凝土與橫向鋼筋強度上限 4.3.4 構材剪力強度 4.3.5 混凝土剪力強度 4.3.6 橫向鋼筋之剪力強度 4.4 圍束作用 第五章 梁柱接頭相關規定 5.1 適用範圍 5.2 剪力強度 5.2.1 接頭設計剪力 5.2.2 標稱剪力強度 5.3 接頭箍筋 5.4 接頭鋼筋伸展與錨定 5.4.1 梁主筋貫穿梁柱接頭之最小柱尺度 5.4.2 梁主筋終止於接頭內之伸展長度 第六章 結構牆與連接梁 6.1 適用範圍 6.2 結構牆 6.2.1 設計強度 6.2.1.1 軸力與彎矩 6.2.1.2 剪力 6.2.2 特殊邊界構材設計 6.2.3 特殊邊界構材細部要求 6.2.4 非特殊邊界構材要求 6.2.5 其他配筋細部 6.3 剪力連接梁 第七章 鋼筋伸展與續接 7.1 適用範圍 7.2 鋼筋伸展 7.2.1 鋼筋之直線伸展 7.2.2 標準彎鉤鋼筋之伸展 7.2.3 擴頭鋼筋之伸展 7.3 鋼筋續接 第八章 設計規定差異比較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財團法人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深感我國大專院校之鋼筋混凝土學教育無一適合之本土化教材,導致我國工程師的養成倍極艱辛,學生在學校所學與畢業後之實務應用間,總存在許多整合性的問題。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故特依據我國使用規範編撰適合國內環境之「鋼筋混凝土學」教科書,以國內混凝土教學需求為依歸,全書採用中文編寫,為初學者之最佳教材,另與國家規範同步發展,更可與工程設計實務契合,為值得推薦給全國大專院校土木相關科系師生的好書。 委員會按新版國家鋼筋混凝土設計規範草案修改教科書相關內容,於111年發行第三版(土木406-111),新增耐震設計章節及附錄設計參考圖說,以強化耐震安全之重要性與協助莘莘學子銜接工程實務,本版(土木406-112)則是配合最新規範之公布修訂而成。 本書乃配合未來新規範「(土木401-112)」為藍本,而同步修訂出「鋼筋混凝土學(土木406-112)」,希望對國內鋼筋混凝土結構之教育與技術推廣有所裨益。 目錄 第一章 設計基本概念 1.1 前言 / 1-1 1.2 混凝土、鋼筋混凝土與預力混凝土 / 1-1 1.3 載重 / 1-3 1.4 使用性與耐久性、強度與結構安全度 / 1-4 1.5 設計基本方法 / 1-6 1.6 設計規範 / 1-7 1.7 鋼筋混凝土設計規範之安全規定 / 1-8 1.8 鋼筋混凝土行為之基本假設 / 1-10 1.9 本書的內容 / 1-11 第二章 混凝土與鋼筋材料性質 2.1 前言 / 2-1 2.2 膠結材料 / 2-1 2.3 粒料 / 2-3 2.4 化學摻料 / 2-4 2.5 混凝土配比與拌和 / 2-5 2.6 輸送、澆置、搗實與養護 / 2-8 2.7 混凝土品質管制 / 2-9 2.8 抗壓特性 / 2-12 2.9 抗拉特性 / 2-18 2.10 組合應力下之強度 / 2-20 2.11 乾縮與溫度效應 / 2-21 2.12 高強度混凝土 / 2-23 2.13 混凝土耐久性 / 2-24 2.14 混凝土之加強鋼材 / 2-27 2.15 鋼筋 / 2-29 2.16 鋼筋耐久性 / 2-40 2.17 銲接鋼線網 / 2-44 2.18 預力鋼筋 / 2-44 第三章 梁受撓曲之分析與設計 3.1 前言 / 3-1 3.2 受撓均質梁 / 3-1 3.3 鋼筋混凝土梁之行為 / 3-2 3.4 矩形單筋梁設計 / 3-10 3.5 梁設計實務考量 / 3-19 3.6 含壓力與拉力筋矩形梁 / 3-22 3.7 T形梁(有翼版梁) / 3-32 第四章 梁受剪力之分析與設計 4.1 前言 / 4-1 4.2 鋼筋混凝土梁之剪力開裂原理 / 4-1 4.3 無剪力鋼筋之鋼筋混凝土梁 / 4-4 4.4 有剪力鋼筋之鋼筋混凝土梁 / 4-7 4.5 設計規範中有關剪力設計之規定 / 4-9 4.6 梁之剪力設計步驟 / 4-14 4.7 剪力摩擦 / 4-20 4.8 設計規範對深梁之規定 / 4-27 第五章 鋼筋之伸展與續接 5.1 撓曲握裹之基本原理 / 5-1 5.2 握裹強度與伸展長度 / 5-4 5.3 拉力鋼筋伸展之規範規定 / 5-9 5.4 受拉鋼筋之彎鉤錨定 / 5-13 5.5 受拉擴頭竹節鋼筋 / 5-20 5.6 肋筋之伸展 / 5-26 5.7 銲接鋼線網之伸展 / 5-28 5.8 受壓竹節鋼筋之伸展 /5-29 5.9 成束鋼筋之伸展 / 5-30 5.10 梁受撓鋼筋之截斷與彎起 / 5-30 5.11 梁之整合設計例 / 5-36 5.12 鋼筋之續接 /5-40 第六章 受撓構材之裂紋與撓度控制 6.1 前言 / 6-1 6.2 受撓構材之開裂 / 6-1 6.3 設計規範對裂紋控制之規定 / 6-3 6.4 撓度控制 / 6-8 6.5 即時撓度 / 6-9 6.6 長期載重之撓度 / 6-12 6.7 設計規範對撓度控制之規定 / 6-13 6.8 乾縮與溫度變化所引致之撓度 / 6-23 6.9 鋼筋混凝土斷面之彎矩與曲率關係 / 6-25 第七章 受軸力及撓曲構材之分析與設計 7.1 前言/ 7-1 7.2 軸向載重構材之行為 / 7-2 7.3 橫箍筋及螺箍筋 / 7-4 7.4 矩形柱之軸壓和彎矩 / 7-10 7.5 應變諧合分析和互制圖 / 7-10 7.6 平衡破壞 / 7-12 7.7 具中間鋼筋的斷面 / 7-16 7.8 非對稱鋼筋配置 / 7-18 7.9 圓柱 / 7-19 7.10 柱設計之規範規定 / 7-19 7.11 設計輔助圖法 / 7-24 7.12 雙軸彎矩 / 7-26 7.13 載重等高線法 / 7-27 7.14 載重倒數法 / 7-28 7.15 計算機程式之應用 / 7-29 第八章 細長柱 8.1 細長柱行為 / 8-1 8.2 柱長細效應之建議設計流程 / 8-3 第九章 樓版設計 9.1 樓版種類 / 9-1 9.2 單向版 / 9-1 9.3 收縮與溫度鋼筋 / 9-4 9.4 單向版設計 / 9-4 9.5 雙向版直接係數法分析與設計 / 9-6 9.6 雙向版之鋼筋配置 / 9-18 第十章 耐震設計 10.1 前言 / 10-1 10.2 結構反應 / 10-3 10.3 地震力規範 / 10-7 10.4 耐震結構物原則 / 10-15 10.5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規定 / 10-18 10.6 特殊結構牆、連接梁、橫膈版與桁架 / 10-37 附錄A 設計輔助圖表-柱軸力與彎矩強度關係圖 A.1 柱軸力與彎矩計算強度關係圖 / A-1 A.2 柱軸力與彎矩設計強度關係圖 / A-17 附錄B 設計參考圖說 B.1 前言 / B-1 B.2 設計圖編碼 / B-1 B.3 標準圖 / B-2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財團法人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深感我國大專院校之鋼筋混凝土學教育無一適合之本土化教材,導致我國工程師的養成倍極艱辛,學生在學校所學與畢業後之實務應用間,總存在許多整合性的問題。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故特依據我國使用規範編撰適合國內環境之「鋼筋混凝土學」教科書,以國內混凝土教學需求為依歸,全書採用中文編寫,為初學者之最佳教材,另與國家規範同步發展,更可與工程設計實務契合,為值得推薦給全國大專院校土木相關科系師生的好書。 委員會按新版國家鋼筋混凝土設計規範草案修改教科書相關內容,於111年發行第三版(土木406-111),新增耐震設計章節及附錄設計參考圖說,以強化耐震安全之重要性與協助莘莘學子銜接工程實務,本版(土木406-112)則是配合最新規範之公布修訂而成。 本書乃配合未來新規範「(土木401-112)」為藍本,而同步修訂出「鋼筋混凝土學(土木406-112)」,希望對國內鋼筋混凝土結構之教育與技術推廣有所裨益。 目錄 第一章 設計基本概念 1.1 前言 / 1-1 1.2 混凝土、鋼筋混凝土與預力混凝土 / 1-1 1.3 載重 / 1-3 1.4 使用性與耐久性、強度與結構安全度 / 1-4 1.5 設計基本方法 / 1-6 1.6 設計規範 / 1-7 1.7 鋼筋混凝土設計規範之安全規定 / 1-8 1.8 鋼筋混凝土行為之基本假設 / 1-10 1.9 本書的內容 1-11 第二章 混凝土與鋼筋材料性質 2.1 前言 / 2-1 2.2 膠結材料 / 2-1 2.3 粒料 / 2-3 2.4 化學摻料 / 2-4 2.5 混凝土配比與拌和 2-5 2.6 輸送、澆置、搗實與養護 / 2-8 2.7 混凝土品質管制 / 2-9 2.8 抗壓特性 2-12 2.9 抗拉特性 2-18 2.10 組合應力下之強度 / 2-20 2.11 乾縮與溫度效應 2-21 2.12 高強度混凝土 2-23 2.13 混凝土耐久性 2-24 2.14 混凝土之加強鋼材 / 2-27 2.15 鋼筋 2-29 2.16 鋼筋耐久性 / 2-40 2.17 銲接鋼線網 / 2-44 2.18 預力鋼筋 / 2-44 第三章 梁受撓曲之分析與設計 3.1 前言 / 3-1 3.2 受撓均質梁 / 3-1 3.3 鋼筋混凝土梁之行為 3-2 3.4 矩形單筋梁設計 / 3-10 3.5 梁設計實務考量 / 3-19 3.6 含壓力與拉力筋矩形梁 3-22 3.7 T形梁(有翼板梁) / 3-32 第四章 梁受剪力之分析與設計 4.1 前言 / 4-1 4.2 鋼筋混凝土梁之剪力開裂原理 / 4-1 4.3 無剪力鋼筋之鋼筋混凝土梁 / 4-4 4.4 有剪力鋼筋之鋼筋混凝土梁 / 4-7 4.5 設計規範中有關剪力設計之規定 / 4-9 4.6 梁之剪力設計步驟 / 4-14 4.7 剪力摩擦 / 4-20 4.8 設計規範對深梁之規定 / 4-27 第五章 鋼筋之伸展與續接 5.1 撓曲握裹之基本原理 / 5-1 5.2 握裹強度與伸展長度 / 5-4 5.3 拉力鋼筋伸展之規範規定 / 5-9 5.4 受拉鋼筋之彎鉤錨定 / 5-13 5.5 受拉擴頭竹節鋼筋 / 5-20 5.6 肋筋之伸展 / 5-26 5.7 銲接鋼線網之伸展 / 5-28 5.8 受壓竹節鋼筋之伸展 / 5-29 5.9 成束鋼筋之伸展 / 5-30 5.10 梁受撓鋼筋之截斷與彎起 / 5-30 5.11 梁之整合設計例 / 5-36 5.12 鋼筋之續接 / 5-40 第六章 受撓構材之裂紋與撓度控制 6.1 前言 / 6-1 6.2 受撓構材之開裂 / 6-1 6.3 設計規範對裂紋控制之規定 / 6-3 6.4 撓度控制 / 6-8 6.5 即時撓度 / 6-9 6.6 長期載重之撓度 / 6-12 6.7 設計規範對撓度控制之規定 / 6-13 6.8 乾縮與溫度變化所引致之撓度 / 6-23 6.9 鋼筋混凝土斷面之彎矩與曲率關係 / 6-25 第七章 受軸力及撓曲構材之分析與設計 7.1 前言 / 7-1 7.2 軸向載重構材之行為 / 7-2 7.3 橫箍筋及螺箍筋 / 7-4 7.4 矩形柱之軸壓和彎矩 / 7-10 7.5 應變諧合分析和互制圖 / 7-10 7.6 平衡破壞 7-12 7.7 具中間鋼筋的斷面 / 7-16 7.8 非對稱鋼筋配置 / 7-18 7.9 圓柱 / 7-19 7.10 柱設計之規範規定 / 7-19 7.11 設計輔助圖法 / 7-24 7.12 雙軸彎矩 / 7-26 7.13 載重等高線法 / 7-27 7.14 載重倒數法 / 7-28 7.15 計算機程式之應用 / 7-29 第八章 細長柱 8.1 細長柱行為 / 8-1 8.2 柱長細效應之建議設計流程 / 8-3 第九章 樓板設計 9.1 樓板種類 / 9-1 9.2 單向板 / 9-1 9.3 收縮與溫度鋼筋 / 9-4 9.4 單向板設計 / 9-4 9.5 雙向板直接係數法分析與設計 / 9-6 9.6 雙向板之鋼筋配置 / 9-18 第十章 耐震設計 10.1 前言 / 10-1 10.2 結構反應 / 10-3 10.3 地震力規範 / 10-7 10.4 耐震結構物原則 / 10-15 10.5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規定 / 10-18 10.6 特殊結構牆、連接梁、橫膈板與桁架 / 10-37 附錄A 設計輔助圖表-柱軸力與彎矩強度關係圖 A.1 柱軸力與彎矩計算強度關係圖 / A-1 A.2 柱軸力與彎矩設計強度關係圖 / A-17 附錄B 設計參考圖說 B.1 前言 / B-1 B.2 設計圖編碼 / B-1 B.3 標準圖 / 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