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工具機原理與實習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書】
書名:數控工具機原理與實習 第五版
作者:陳天生 黃寶建
出版社:高立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9863781127
內容簡介
涵蓋CNC工具機加工技術及相關觀念。
內容詳實、深入淺出、條理分明,並融入能力本位基本精神,可引領學習者自我學習。
本書理論與實務技能並重,程式範例特別多,並配合實作練習與自我挑戰之課題,讓學習者兼備理論與實務之基礎。
全書所有度量單位,均採用公制系統,符合企業之需要。
實作練習與自我挑戰課題之材料尺度,力求一致,以方便實際教學訓練。
目錄
第1章 數值控制工具機概論
第2章 程式設計、製作之基本認識
第3章 CNC車床程式設計
第4章 CNC車床基本操作
第5章 CNC綜合切削中心機程式設計
第6章 CNC切削中心機基本操作
第7章 巨集指令
Appendix A 車銑複合加工機範例
Appendix B 0M, 0T控制器程式錯誤及故障警告表
Appendix C CNC車銑床乙級檢定模擬範例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實驗工程量測不確定度分析:基礎與實務指引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實驗工程量測不確定度分析:基礎與實務指引
作者:古瓊忠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9869176408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涵蓋化學、微生物、機械、土木、電性領域實驗室內評估量測不確定度時非常實用的指引手冊,書中眾多案例均為實務上所常遇見者或是國際間各領域所頒布不確定度指引中所引例子者。
目錄
第一章實驗、量測誤差和不確定度
1. 1 實驗
1.1.1 為何要實驗
1.1.2 資料好壞的程度( Degree of Goodness)
1.2 實驗方法
1.2.1 問題的解決方案
1.2.2 實驗計畫之階段
1.3 誤差和不確定度
1.3.1 基本觀念和定義
1.3.2 系統和隨機誤差:不確定度
1.3.3 系統誤差和校正
第二章量測不確定度和工程統計
2.1 專有名詞之解釋
2.1.1 儀具與量測專有名詞
2.1.2 統計專有名詞
2.1.3 不確定度專有名詞
2.2 常態分配函數之特性
2.2.1 大數法則
2.2.2 中央極限原理
2.3 學生t 分配函數之特性
2.4 機率分配函數與標準差
2.4.1 積分求變異數(機率密度函數已知)σ² 和平均值μ
2.4.2 利用最大可能性方法(The Method of Maximum Likelihood) 求變異數
2.4.3 其他方法
2.4.4常用機率密度函數、平均值和標準差
2.5 最小平方法
2.5.1 線性迴歸統計量分析
2.5.2 非線性嵌合
2.5.3 曲線嵌合的進一步分析
2.6 不確定度評估實例一
2.6.1 數學模型
2.6.2 土壤秀打之數學模式
2.6.3 曲線嵌合結果
2.6.4 進一步評估
2.7 校正問題的理論分析
2.8 不確定度評估實例二
2.9 線性嵌合(線性回歸)不確定度之探討
2.9.1 u(Xp )之應用實例說明
2.9.2 u(Xp )的誤差來源
2.10 異常值處理( Outlier Treatment)
2.10.1 修正後的Thompson τ Technique
2.10.2 Grubb's Test
附錄A.l:Modified Thompsonτ數值表
附錄A.2:Critical Values for Grubbs' Test .
第三章量測不確定度分析原理
3.1 不確定度基本觀念
3.1.1 儀具
3.1.2 人員操作和環境
3.1.3 數據的表達
3.1.4 量測結果完整的表達方式
3.1.5 隨機誤差(A 類不確定度)之評估
3.1.6 系統誤差(B 類不確定度)之評估
3.1.7 組合標準不確定度 uc
3.1.8 擴充不確定度U
3.2 量測模型和量測方程式
3.3 量測不確定度傳遞原理
3.4 擴充不確定度U 之評估
3.5 標準不確定度的自由度
3.6 有效白由度Veff 之計算
3.6.1 有效自由度之計算實例
3.6.2 量測方程式的建立
3.6.3 相對不確定度%公式
3.6.4 不確定度分量之量化
3.6.5 有效自由度
3.7 相對不確定度
3.8 系統不確定度B 類不確定度)非對稱時之評估方法
3.9 加權不確定度
3.10 量測不確定度分析步驟
3.11 量測不確定度、有效白由度的有效位數
附錄A:學生t 分佈
附錄B:平均值標準不確定度的證明
第四章ISO 和ANSI 量測不確定度分析方法的比較
4.1 源起
4.2 ISO GUM 系統
4.2.1 A 類標準不確定度
4.2.2 B 類標準不確定度
4.2.3 組合標準不確定度
4.2.4 擴充不確定度(Expanded Uncertainty)
4.2.5 有效自由度(Veff)
4.3 ANSI/ASME 系統
4.3.1 系統與隨機誤差(不確定度)
4.3.2 量測不確定度
4.3.3 量測不確定度傳遞原理
4.3.4 擴充不確定度
4.4 倆不確定度評估系統之比較
4.4.1 標準不確定度
4.4.2 組合標準不確定度
4.4.3 量測不確定度傳遞原理
4.4.4 擴充不確定度
4.4.5 系統誤差相關性的評估
4.5 ISO/ ANSI 評估系統比較後之結論
4.6 ANSI 不確定度評估系統之實例
第五章量測不確定度分析軟體的建構
5.1 Kragten 電子表格技術
5.2 量測不確定度評估軟體設計
5.2.1 有限差分法介紹
5.2.2 電子表格方法計算不確定度
5.3 數值誤差
5.4 運算表格設計
5.5 設計表格的使用方法
5.6 量測不確定度評估軟體實例比較
5.6.1 案例一:標準原子吸收光譜(AAS) 金屬含量不確定度評估
5.6.2 案例二:流量不確定度評估
5.6.3 案例三:水泥沙漿強度不確定度評估
5.6.4 案例四:輕質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評估
5.7 軟體建構的說明
第六章量測不確定度在規格符合性判定和風險分析上的應用
6.1 前言
6.2 專有名詞解釋
6.3 決策法則下的允收區和拒收區
6.3.1 使用N : 1 決策法則下的簡單允收和拒收
6.3.2 使用Z%保護段之嚴苛允收和寬鬆拒收
6.3.3 使用Z%保護段之嚴苛拒收和寬鬆允收
6.4 量測不確定度和符合性測試:風險分析
6.4.1 檢試的量測和通過/不通過的決策
6.4.2 頻率分佈:製程變異和量測離散
6.4.3 機率密度函數:(Probability Densities Function)
6.4.4 工件檢試:量測和量測不確定度
6.4.5 測定界限和保護段(Gauging Test Limits and Gard Band)
6.4.6 個別工件的品質管制
6.4.7 批量工件平均品質的管制
6.4.8 消費者風險(Rc) 和生產者風險( Rp )的計算
6.5 規格符合性探討和實例計算
6.6 鋼筋強度試驗之符合性檢定及風險分析
6.6.1 生產者風險(Rp)與消費者風險之計算(Rc)
6.6.2 現行規範之探討
附錄A:高斯分配之相關計算
附錄B:風險分析
附錄C:風險計算
第七章化學分析量測不確定度評估指引和實例
7.1 前言
7.2 常態分配
7.3 檢量線誤差(校正曲線)
7.4 重複性測試誤差(精密度誤差)
7.5 標準液之配製
7.5.1 標準品純度(p)
7.5.2 流程中所用之所有定容器具(V)
7.5.3 標準品秤重u(ms)
7.5.4 標準品配製之組合標準不確定度
7.6 回收率試驗(添加樣品試驗)
7.7 空白實驗
7.8 要因圖(魚骨圖)
7.9 評估實例
第八章微生物定量測試不確定度評估指引和實例
8.1 前言
8.2 基本統計
8.3 最大可能數(Most Probable Number):MPN
8.3.1 多個試管稀釋測試(Mu1tiple Tube Dilution Test)
8.3.2 多個試管單一稀釋位準時
8.3.3 多重稀釋位準多重試管MPN 之標準誤(標準差)
8.3.4 單一稀釋位準多重試管時MPN 之標準誤(標準差)
8.4 量測基本公式
8.5 計量的形式
8.6 組合不同計量型態不確定度的原理
8.7 量測尺度的轉換( Transf
立即查看
書名:新編環境毒物學
作者:陳健民, 黃大駿
出版社:新文京
出版日期:2020/01/00
ISBN:9789864306039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充實廣泛,架構完整,循序漸進的編寫方式,可全方位導引讀者對於環境毒物學之通盤瞭解,是一本值得推薦於環境保護和研究用的教科書,也是綜合理論、實務及具國際宏觀是一本綜合理論、實務並具國際宏觀視野的優良教科書。
全書共12章,首先介紹環境毒物學,讓讀者瞭解藥、毒物之分別,毒物在生物體中的毒性和時間之關聯,其次分別就突變物、致癌物和環境荷爾蒙,詳細闡述其作用機制,進而依農藥、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和室內空氣汙染物等,介紹相關的特性、毒性、宿命、影響和管理,可以讓讀者先有基本的背景概念,再依個人興趣,作更深入的研讀。書中環境荷爾蒙的觀點新穎,可供讀者瞭解毒物之特性和危害,以及預防原則應用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環境毒物學是學習毒物對環境影響的重要基礎學科,也是提供毒物對環境生態影響評估時,政策及決策重要知識依據。因此對於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科系而言都是重要的學科。這本環境毒物學是此一課程絕佳教科書,也是實務從業人員進修充實的首選!
目錄
Ch 01 環境毒物學導論
1.1 環境毒物學的發展
1.2 環境毒物學的研究範疇與應用
1.3 化學物質的環境宿命
1.4 產生危害的環境因子
Ch 02 基本毒理學
2.1 何謂毒物學
2.2 毒物學的發展
2.3 何謂毒物
2.4 毒性反應或作用
2.5 毒性物質如何產生毒性
2.6 接觸與暴露
2.7 劑量與反應的關係
2.8 評估毒性作用的指標
2.9 特殊物質的劑量與反應關係
2.10 毒性分類
2.11 不同毒性物質的交互作用-混合效應
2.12 影響毒性的因素
2.13 如何瞭解物質的毒性
Ch 03 毒物動力學
3.1 何謂藥物/毒物動力學
3.2 吸收
3.3 分布
3.4 排除
3.5 外來物質的排除模式與蓄積作用
3.6 生物轉化
Ch 04 遺傳毒理學-突變物
4.1 DNA、基因與遺傳
4.2 突變
4.3 染色體異常
4.4 突變所產生的後果
4.5 遺傳毒性試驗
4.6 安氏突變試驗
4.7 突變性分級與突變物
Ch 05 化學致癌物
5.1 何謂癌
5.2 癌細胞的生成與機制
5.3 化學致癌物的分類
5.4 影響致癌的因素
5.5 致癌性試驗
Ch 06 生殖與發育毒理學
6.1 生物之生殖與幼期的發育
6.2 發育毒性-畸胎的發生與暴露的時間
6.3 畸胎物作用的閾值與部位
6.4 畸胎的形成機制
6.5 人類畸胎物
6.6 生殖毒性與生殖毒物
6.7 生殖與畸胎性試驗
6.8 沙利竇邁事件
6.9 乙烯雌酚事件
Ch 07 內分泌干擾素與新興汙染物
7.1 內分泌干擾素
7.2 生物體的內分泌系統與荷爾蒙
7.3 內分泌干擾素的作用機制
7.4 仿雌激素
7.5 內分泌干擾素與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7.6 殺蟲劑類POPs
7.7 非殺蟲劑類POPs
7.8 其他內分泌干擾素
7.9 藥物和個人衛生保健用品(PPCPs)
7.10 內分泌干擾素的環境管理
Ch 08 農藥篇
8.1 農藥的分類
8.2 有機氯類殺蟲劑
8.3 有機磷類殺蟲劑
8.4 氨甲基酸鹽類
8.5 除蟲菊精類
8.6 巴拉刈與大刈特除草劑
8.7 2,4-D 與2,4,5-T
8.8 五氯酚
8.9 其他農藥
8.10 農藥使用安全性與環境殘留問題
Ch 09 金屬篇
9.1 砷
9.2 鎘
9.3 鉻
9.4 鉛
9.5 汞
9.6 其他金屬
Ch 10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
10.1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結構與命名
10.2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特性
10.3 戴奧辛毒性當量
10.4 戴奧辛的產生與排放
10.5 多氯聯苯的使用與排放
10.6 戴奧辛/多氯聯苯的環境傳輸與宿命
10.7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環境含量
10.8 一般食物與其他物品中的戴奧辛與多氯聯苯
10.9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人體暴露與體內負荷
10.10 戴奧辛的毒物動力學與毒性
10.11 戴奧辛的毒理機制
10.12 多氯聯苯的毒物動力學、毒性與毒理機制
10.13 戴奧辛/多氯聯苯的汙染事件
10.14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對生態的影響
10.15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風險管理
Ch 11 有害空氣汙染物
11.1 有害空氣汙染物種類與來源
11.2 一氧化碳
11.3 二氧化碳
11.4 二氧化氮
11.5 二氧化硫
11.6 甲醛
11.7 臭氧
11.8 氡
11.9 揮發性有機物質
11.10 懸浮微粒
11.11 環境香菸煙氣
11.12 石綿
11.13 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
Ch 12 化學品的環境毒害與風險管理
12.1 環境毒物和化學品的危害與環境衝擊
12.2 化學品的管理策略與方法
12.3 毒化物的人類健康與生態風險評估與管理
12.4 國際與國內化學品的管理現況
立即查看
作(編/譯)者 : 楊寶旺‧雷敏宏‧廖德章 出版年份 : 2016
ISBN : 9789575843731 書號 : 00032
幾色 : 1 規格 : 16
發行公司 : 高立 版權日期 : 2016/10/01
版次 : 五版十一刷 頁數 : 280
編輯本書的目的,在配合化學課程的講授,使學生瞭解物質的性質及其製法。並培養學生對於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術,及啟發學生對於化學現象的觀察、推理、判斷與寫報告之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研究思考與探討科學的精神,將理論與實際相互印證,以期對化的知識,獲得更明確深刻而且體的理解。
實驗室守則
實驗室安全規則
實驗室內的應變及其急救法
化學實驗的重要性
如何學好化學實驗
實驗報告須知
實驗結果的整理法
實驗成續考評實施辦法
實驗常用儀器的介紹
基本操作(一)玻璃器皿的洗滌及乾燥
基本操作(二)本生燈的使用法
實驗一 玻璃加工
實驗二 密度的測定
實驗三 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四 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分離
實驗五 定組成定律
實驗六 氧的製備及其性質
實驗七 氫的製備及其性質
實驗八 空氣中主要成分的測定
實驗九 化學式的測定
實驗十 化學計畫
實驗十一 氣體定律
實驗十二 固體中水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三 水的硬度與軟化
實驗十四 利用蒸氣密度測定分子量
實驗十五 固體溶解度與溫度的關係
實驗十六 氯的製備及其性質
附錄一 純水密度表
附錄二 試藥與水溶液的濃度
附錄三 酸、鹼、乙醇的濃度比重表
附錄四 固體物質對水的溶解度
附錄五 金屬與酸的反應表
附錄六 水的飽和蒸氣壓
附錄七 最新原子量表
附錄八 化學實驗儀器設備一覽表
附錄九 化學藥品一覽表
中英文索引
立即查看
品質管理:觀念、理論與方法 (3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品質管理:觀念、理論與方法3/e
作者:傅和彥、黃士滔
出版社:前程
出版日期:2004
條碼:9789570348576
內容簡介
.理論與實務兼備
本書集結兩位作者多年教學研究與顧問輔導經驗而成,內容將理論與實務充份結合,從本書以往的銷售數據足以證明,本書為最佳之品質管理入門教本。
.內容更完整
本版新增「MIL-STD-1916抽樣標準」,以符合業界現況。此外,因應時代趨勢,加入「六標準差管理」、「服務品質」等全新章節,使得本書內容更加完備。
.資料更新穎
本版除將相關資料與數據作更新外,並將「ISO系列品質管理系統」及「各類品質獎」兩章作大幅更新,使讀者能掌握最新的資料,如此一來更能符合時代的潮流,瞭解品管實務上的脈動。
作者簡介
傅和彥
學歷:
台灣大學碩士
經歷: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二百餘家企業顧問案輔導
現職:
前程企業管理公司總經理
研究領域:
生產管理、物料管理、品質管理
相關著作:
生產與作業管理、現代物料管理、工廠管理、採購管理及工業工程領域專業譯作十餘本
黃士滔
學歷: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現職: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副教授
研究領域:
品質管理、品質資訊系統、品質工程
目錄
第一章 品質管理概說
第二章 統計學概論
第三章 機率概論及機率分配
第四章 統計製程管制與管制圖
第五章 計量值管制圖
第六章 計數值管制圖
第七章 製程能力分析
第八章 允收抽樣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 計數值抽樣計畫
第十章 計量值抽樣計畫
第十一章 六標準差管理
第十二章 可靠度
第十三章 田口式品質工程
第十四章 品質改善技巧
第十五章 服務品質
第十六章 ISO系列品質管理系統
第十七章 各類品質獎
立即查看
書名:六標準差
作者:蘇朝墩
出版社:前程
出版日期:2009
條碼:9789867239792
內容簡介
六標準差為眾所公認協助企業追求卓越的重要品質方法論。企業若能將其精神導入工作中,定能大量降低不良率,顯著提升流程運作效率與競爭優勢,創造另一番榮景。
本書為「六標準差」提供一完整的思考邏輯,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相關的工具與應用方法;同時對於一般初學者容易感到卻步的統計分析部分,也搭配案例,逐步解說Minitab 軟體操作與分析的概念。
本書在觀念的解說以及應用的方法步驟皆以簡單易懂的方式撰寫完成,除可做為大專院校相關系所之教科書,亦很適合一般產業界人士做為自習或參考之用。
本書附有綠帶與黑帶認證考試之模擬試題,適合做為顧問公司綠帶與黑帶認證課程之教材,亦可提供希望取得證照考試人士參考。
作者簡介
蘇朝墩
現職
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講座教授
國際品質學術院(IAQ)院士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工業工程博士
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特聘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
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經營工學系客座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教授
橡樹遠東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工程師
專長
品質工程、品質管理、工業工程與管理技術之應用
榮譽
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個人獎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品質個人獎
中國工業工程學會工業工程論文獎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品質論文獎
ANQ Congress 最佳論文獎
清華大學工學院傑出教學獎
目錄
第一篇、基本原理篇
.全面品質概論
.六標準差原理
第二篇、常用統計方法篇
.基礎統計
.相關與迴歸分析
.實驗設計
.田口方法
.反應曲面法
第三篇、常用品質工具篇
.常用品質工具
.統計流程管制
.流程能力與績效分析
第四篇、衡量方法篇
.量測系統分析
.六標準差衡量
第五篇、六標準差方法論與應用篇
.六標準差策略
.DMAIC模式
.六標準差案例
.六標準差文化
第六篇、進階篇
.六標準差設計
.精實六標準差
立即查看
長照機構營運與品質管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臺灣的高齡化及長期照顧需求已是目前急需面對的問題,而住宿式長照機構是民眾選擇長期照顧的重要選項之一,長照機構的服務品質更是中央及地方政府非常重視的指標,透過各類型的評鑑、督考、訪查,來評核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照顧服務品質,為服務使用者把關。機構的照護品質並非只有在評鑑時呈現優質的照顧成果,更應落實於平日的照顧服務中,因此,如何將優質的照顧服務落實於日常化的管理服務,便是本書編輯的目的。
本書共有六章,第一章長期照顧機構經營管理概論,內容包含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管理者及其專業團隊角色,如何掌握日常化作業的品質管理;第二章營運管理效能,包含機構經營管理效能的指標項目及如何運用於日常化管理;第三章專業照顧品質,包含照顧服務相關作業規範之擬訂、機構防疫機制的建置與感染管制相關作業、個案身體清潔及活動照顧以及跨專業照顧的合作;第四章安全環境設施設備,包含機構防火管理指引、消防安全設備設置與維護及疏散避難動線規劃、緊急災害應變計畫(EOP)及作業程序研擬,以及緊急災害應變作業與演練規劃;第五章個案權益保障,包含個案權益保障指標精神與內涵、如何維護個案隱私的與社會參與權益、個案平時生活安排與生命末期臨終照顧權益維護;第六章營運創新,包含機構營運創新與品質維護、長照機構創新照顧實例介紹,以及智慧科技照顧於長照機構之運用。
本書的編撰期望可協助長期照顧機構實際經營者及從業人員,了解日常化的管理掌握照護品質及對評核指標的內涵及解讀;提供長照領域的學生及有心投入長照產業的朋友,能了解機構照顧品質的精神及日常化品質管理的技巧,一起為長照服務使用者的照顧品質把關。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作者簡介
主編序
第一章 長期照顧機構經營管理概論/梁亞文、李莉
第一節 住宿式長照機構的變與不變
第二節 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管理者們
第三節 住宿式長照機構管理者的角色
第四節 住宿式長照機構品質管理與日常化作業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經營管理效能/梁亞文、陳維萍
第一節 經營管理效能指標
第二節 經營管理效能指標的解讀與日常化管理
第三節 住宿式長期照顧機構的日常化管理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專業照顧品質/紀夙芬、陳瑩琪、朱凡欣
第一節 專業照顧品質指標相關作業規範擬訂
第二節 防疫機制建置與感染管制
第三節 身體清潔及活動照顧
第四節 跨專業照顧的準備與執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安全環境設施設備/潘國雄
第一節 防火管理指引
第二節 消防安全設備設置與維護及疏散避難動線規劃
第三節 緊急災害應變計畫(EOP)及作業程序研擬
第四節 緊急災害應變作業與演練規劃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個案權益保障/李梅英、林昱宏、徐國強
第一節 個案權益保障指標精神與內涵
第二節 個案隱私與社會參與權益
第三節 個案平時生活安排與權益保障
第四節 個案生命末期與臨終照顧權益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營運創新/周矢綾
第一節 營運創新與品質維護
第二節 長照機構創新照顧服務介紹
第三節 智慧科技照顧於長照機構之運用
參考文獻
附錄 評鑑標準
立即查看
實用醫療品質管理學
ISBN13:9789861942919
出版社:華杏出版社
作者:趙子傑
裝訂/頁數:平裝/601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出版日:2013/09/15
中國圖書分類:醫院內部行政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趙子傑教授兼具臨床醫師實際參與及主管醫療品質業務的豐富經驗,由醫療品質的理論與測量措施、醫療品質之倫理學觀點、實證醫學及臨床路徑與臨床指引等基本理論做探討,承接病人安全的理論、管理與工具、手術安全、藥物安全等病人安全議題,而後轉論團隊合作及溝通與交接、醫院評鑑、論成效計酬與資訊公開及資訊技術,最後再以臨床醫護人員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之實務做總結,使理論與實務融合,讓讀者能深入探索醫療品質管理的核心。
本書內容涵蓋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之理論與臨床相關議題,除了醫療品質管理的理論之外,亦融入臨床照護之資料和觀點,可做為醫師與其他非醫護背景專業人員對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之認知的橋樑,促進互相了解與合作,不僅是醫學相關科系學生的最佳教材,更值得臨床醫療健康照護從業人員參考。
目錄
Chapter 1 醫療品質概論
第一節 醫療品質的定義
第二節 品質保證
第三節 醫療品質的架構
第四節 醫療品質文化
第五節 顧客之觀念
第六節 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
第七節 醫療品質與醫療糾紛
第八節 醫療品質與醫療成本
第九節 醫療品質與醫院管理
第十節 無縫隙持續照護
第十一節 醫療品質與評鑑
第十二節 臺灣醫療品質之推展
Chapter 2 醫療品質管理
第一節 管理的定義
第二節 品質管理的原則
第三節 醫療品質管理的策略與流程
第四節 全面品質管理
第五節 ISO 9000
第六節 六標準差與醫療品質管理
第七節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之政策與執行程序
Chapter 3 醫療品質之成效測量
第一節 成效措施的分類與領域
第二節 成效措施的屬性
第三節 成效測量的好處
第四節 成效測量的非預期或不良影響
第五節 成效測量的流程
第六節 成效措施的選擇與發展
第七節 發展成效措施的流程
第八節 成效措施的分析
第九節 複合措施
第十節 核心措施
第十一節 當責措施
第十二節 平衡計分卡
第十三節 顧客滿意度調查
第十四節 病人經驗
Chapter 4 醫療品質管理的工具
第一節 團體工具
第二節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
第三節 品質管理新七大手法
第四節 其他品質管理方法
Chapter 5 醫療品質指標
第一節 指標的定義與分類
第二節 指標的意義
第三節 指標的發展
第四節 指標的風險調整
第五節 指標的運用原則
第六節 醫療品質指標的局限性
第七節 常規資料與醫療品質指標
第八節 臺灣的指標系統
第九節 國際的醫療品質指標
第十節 推展醫療指標之困擾
第十一節 臨床醫師與醫療品質指標
Chapter 6 指標之基本統計方法
第一節 資料的分類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
第三節 資料整理常用的圖形
Chapter 7 品質改善的方法
第一節 品質改善的原則
第二節 品質改善的理論
第三節 品質改善模式
第四節 支持改善的技巧
第五節 持續品質改善
第六節 持續品質改善的模式
第七節 持續醫療品質改善的工具與方法
第八節 醫療品質改善的成功因素
Chapter 8 醫療品質之倫理學觀點
第一節 醫師倫理
第二節 護理倫理
第三節 病人的權利
第四節 品質改善與倫理
Chapter 9 實證醫學與醫療品質
第一節 實證醫學是什麼?
第二節 施行實證醫學的步驟
第三節 證據的層級與強度
第四節 應用實證醫學於臨床醫療照護之策略
第五節 實證醫學與醫療品質改善
第六節 對實證醫學之不同看法
Chapter 10 臨床路徑與臨床指引
第一節 臨床路徑
第二節 臨床指引
第三節 臨床協議
Chapter 11 病人安全概論
第一節 病人安全之理論
第二節 醫療錯誤
第三節 醫療錯誤之預防
第四節 病人安全目標
第五節 病人參與
第六節 世界衛生組織的病人安全
Chapter 12 病人安全管理
第一節 建構病人安全管理系統
第二節 風險管理
第三節 病人安全通報
第四節 病人安全文化調查
Chapter 13 病人安全管理的應用工具
第一節 病人安全的測量
第二節 根本原因分析
第三節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折
第四節 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第五節 根本原因分析和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之比較
Chapter 14 手術安全
第一節 手術不良事件之原因
第二節 手術安全之範圍
第三節 手術安全之國際趨勢
第四節 手術安全查檢表
第五節 困難插管之評估
第六節 錯誤手術之預防
第七節 錯誤手術預防措施之爭議
第八節 檢體之收集及處理
第九節 防止手術物品存留於手術部位
第十節 手術火災
Chapter 15 用藥安全
第一節 用藥錯誤的影響
第二節 用藥錯誤的原因
第三節 發生用藥錯誤的階段
第四節 高警訊藥物
第五節 藥物整合
第六節 提高用藥安全的措施
第七節 藥物安全監視
Chapter 16 團隊合作與病人安全
第一節 團隊與團隊合作
第二節 團隊訓練
第三節 團隊資源管理
第四節 醫療團隊資源管理
第五節 團隊資源管理與病人安全
第六節 關聯式協調
Chapter 17 溝通與交班
第一節 溝通
第二節 交班
第三節 醫療資訊技術與交班
第四節 改善交班溝通的策略
Chapter 18 醫院評鑑
第一節 評鑑的定義
第二節 醫院評鑑之目的
第三節 健康照護機構評鑑之一般原則
第四節 評鑑與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
第五節 臺灣之醫院評鑑
第六節 其他國家之評鑑
第七節 評鑑方式
第八節 評鑑之選擇與準備
Chapter 19 論成效計酬與資訊公開
第一節 論成效計酬
第二節 資訊公開
Chapter 20 資訊技術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
第一節 電子醫療保健
第二節 運用資訊技術的策略
第三節 臨床決策支援系統
第四節 電子健康紀錄
第五節 電腦化醫令系統
第六節 資訊技術與溝通
第七節 實證醫學
第八節 手術安全
第九節 藥物安全
第十節 識別系統與病人安全
第十一節 資訊技術與成本
第十二節 資訊技術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
Chapter 21 臨床人員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
第一節 護理人員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
第二節 醫師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
Chapter 22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之實務
第一節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預防
第二節 預防手術部位感染
第三節 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
第四節 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的預防
第五節 預防靜脈血栓栓塞
第六節 管路安全
第七節 預防尖銳物品之傷害
第八節 輻射安全
第九節 檢驗∕檢查結果通知
立即查看
書名:服務品質與管理
作者:曾啟芝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10/00
ISBN:9789577635785
內容簡介
服務業在二十一世紀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元,觸角的延伸也更廣泛,包括觀光、餐旅、休閒……,服務無所不在。而對於提供服務的業者來說,如何增進及改善消費者的服務品質,讓消費者願意再次上門消費,其關鍵就在於服務品質的好壞。
本書即著眼在「服務品質與管理」,共六章,從服務的定義、服務品質、消費者滿意度與服務品質、品質管理、服務品質管理、服務品質管理實務策略等,權衡消費者的滿意度,從中西方對服務品質的定義中提出建議、分析與說明,使服務品質與管理能極大化的更臻完善,建立起服務的核心價值與實踐。以饗有興趣一窺此領域的讀者。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服務的定義
第二節服務的層次
第三節服務的特徵
第四節服務的要素
第二章服務品質
第一節品質的定義
第二節什麼是品質成本
第三節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意涵與建構
第四節服務品質測量
第三章消費者滿意度與服務品質
第一節消費者服務
第二節有形商品與抽象服務的差異
第三節消費者滿意度與忠誠度
第四節服務品質差距模型(Service Quality Gaps Model)
第五節服務品質改善
第四章品質管理
第一節品質管理的定義
第二節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第三節TQM分析服務品質問題的工具
第四節全面品質管理的重要性
第五節Six Sigma管理
第六節Baldrige卓越績效模式
第五章服務品質管理
第一節服務品質管理
第二節服務職能訓練與評鑑
第三節績效評估的方法(傳統)
第四節績效管理的方法(現代)
第六章服務品質管理實務策略
第一節服務品質與消費者管理
第二節發展服務管理策略
參考資料
立即查看
【簡介】
企業經營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不斷的提升經營績效,以達到卓越經營之境界:能夠長期性、持續性的高獲利,不斷成長、不斷發展,以及創造各式關係人之滿意與價值。企業或組織要達到卓越經營之目的,需要運作優異、有效的經營績效管理系統。目標管理、關鍵績效指標(KPI)管理、策略規劃與管理、優化方針管理、平衡計分卡、目標與關鍵結果(OKR)等,都是廣為企業界及各類型組織所採用與運作的良好經營績效管理模式。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要介紹上面所提到的六項廣被企業或組織所採用的經營績效管理模式。說明這些模式的發展與特性、運作原則、架構與步驟,也會提醒採用的企業或組織如何正確的導入與執行。此外,本書也說明了何謂績效與績效指標、企業經營的績效類別,以及經營績效的衡量與管理。更探討了經營績效管理運作是否需要跟獎金薪酬結合在一起之議題。後面兩章則探討了企業或組織如何由原先所採用的經營績效管理模式轉換到另一項模式,與經營績效管理模式之整合。以及說明了卓越經營模式的發展,更探討了本書作者所發展的可運作、能執行的卓越經營模式。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