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40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金融科技、人工智慧與法律 作者:汪志堅, 王志誠 出版社:五南圖書 出版日期:2020/02/00 ISBN:9789577638434 內容簡介 近年來,各國資本市場在遇上AI技術在各層面的穿透與崁入後,不得不進入下一波產業革新與法律科技監理。人類在西方啟蒙時代與工業革命後逐漸形成以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發展的體制,在此之下,資本主義所形成的各類金融、貿易、貨幣等制度,透過二次大戰後的國際組織重建及發展,讓各國採取相對穩定且和平的政策,維繫國際秩序不墜。金融科技(FinTech)一詞的興起,標識著區塊鏈、虛擬貨幣、開放金融等已漸成為金融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AI之應用更帶動了FinTech的蓬勃發展。 國立臺北大學智庫中心於2018年成立後,藉由思想沙龍的跨領域合作契機,順利籌劃「金融科技研究群」,並邀集十位專精於FinTech財經面、科技面與法律面的跨領域研究者,共同構思撰寫本書,內容涵蓋「金融科技」、「人工智慧」,以及「法律規範」等三個重要主軸,進行跨域研究及深度對話,以「科技、法律與產業」三層結構之跨域交錯與互動,探討AI運用於金融科技的趨勢與挑戰。各種FinTech模式與AI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全新的商機,也對金融產業產生實質衝擊,金融產業經營模式的調整,使得相關的法規與監理規範,將有因應調整的空間。 目錄 第一章 金融科技與金融產業的展望 汪志堅 壹、金融科技開創金融產業的新契機 貳、金融產業的涵蓋範圍與提供服務 參、金融產業的基本功能 肆、科技導致的金融創新機會 伍、金融科技創新的障礙 第二章 監理科技的發展、運用及前瞻 王志誠 壹、監理科技的內涵 貳、國際上監理科技發展:以英國、新加坡、日本為例 參、我國監理科技的應用領域及發展 肆、監理科技的未來挑戰及反思 伍、結語 第三章 金融科技:若干重要法律議題 熊全迪 壹、金融科技的特徵:法律視角 貳、金融科技:若干重要法律議題 參、金融監理沙盒簡介 肆、未來的課題 第四章 行動支付與新興支付工具 汪志堅 壹、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傳統支付方式 貳、行動支付 參、電子票證 肆、電子支付 伍、虛擬貨幣 第五章 金融科技下的消費者保護:從銀行業到電子支付業 杜怡靜 壹、消費者在金融科技下金融交易之風險 貳、傳統法下之金融服務與消費者保護 參、網路借貸平台與消費者保護 肆、 第三方支付、電子票證之預付型交易及電子支付與消費者保護 伍、關於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 陸、結語 第六章 區塊鏈技術與應用解析 溫演福 壹、區塊鏈的誕生 貳、區塊鏈運作原理 參、區塊鏈的應用 肆、區塊鏈帶來生活的影響 伍、結語 第七章 人工智慧與財富管理 陳玉芬 壹、智能投資 貳、資產配置建議的形成 參、投資組合再平衡 肆、人工智慧演算法的應用 伍、投資人對人工智慧的期待 第八章 金融科技時代的人工智慧與反洗錢 王震宇 壹、反洗錢的歷史背景與發展趨勢 貳、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反洗錢:可疑交易之辨識 參、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反洗錢之國際實踐: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為例 肆、結語:金融科技、人工智慧、反洗錢 第九章 智慧財產權法與競爭法下金融科技與人工智慧的相關議題 陳皓芸 壹、前言 貳、金融科技與專利、營業秘密的保護 參、金融科技與商標的保護 肆、區塊鏈、人工智慧與著作權法的保護 伍、金融科技與公平交易法的交錯 陸、結語 第十章 群眾募資 汪志勇 壹、群眾募資的類型 貳、群眾募資功能:需求者觀點 參、群眾募資功能:出資者觀點 肆、群眾募資關鍵成功因素 伍、群眾募資平台的角色 陸、群眾募資的未來發展 第十一章 股權式群眾募資與商業生態系 陳純德 壹、共享經濟撮合供需,群眾外包集結眾人力量 貳、從群眾募資平台演變到商業生態系 參、股權式群眾募資的商業生態系發展 肆、以股權群眾募資為核心的新創企業生態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聯合推薦(依單位名稱筆劃順序排序) 從EDGS延伸探討各國數位資料管理制度,包括國家制定資料存證標準、企業建立資料可追溯機制以控管企業管理缺口,公私部門協力打造智慧國家,本書指引公司爭議處理之應對方法,增強公司董監事有效控管企業資料治理之風險。 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董事長暨數位治理協會理事長 陳春山 研析各國數位經濟導向之資料管理政策框架,政府及企業參照本書之說明,透過融會貫通各國法制,以建立適宜且完備的數位資料管理制度及框架,確保在技術汰換的同時,確實掌握風險控管,促進資料經濟的正向發展。 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副所長 黃維中 作為我國第一本面向企業的資料治理專書,由淺入深,探討國際間面對資料經濟所採取的策略與因應措施,將有助於政府機關、學研單位或企業思考。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黃彥男 本書涵蓋國內外官方推動資料治理法規、標準及認證相關研究資料,協助企業從制度面、人員管理面、軟硬體面,重新檢視及評估可能面臨的資料治理風險,採取對應的管理措施,逐步完善內部資料治理機制,對產業未來接軌國內或國際資料治理標準有很大助益。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常務理事 張榮貴 企業參酌本書內容,檢視既有數位資料流通歷程可能存在的風險,評估是否有必要透過資料存證,強化數位資料的可追溯性及可證明性,以利在未來發生爭議時,更有效證明數位資料的來源、存在時點及內容。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任 張朝亮 在巨量資料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下,資料(data)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於資料可輕易複製,可同時讓許多人使用(即所謂的「非競爭性」),且資料在透過讓更多人使用的過程中,能挖掘出更多應用的可能性。然而,正因為資料可輕易複製,在流通過程中,會產生難以辨識資料來源、權屬、版本等問題,進而影響資料分析結果受信任的程度。譬如,2023年上半年最夯的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其生成結果的正確性屢受質疑,其問題即在於訓練資料來源的合法性及真實性未經事前確認。因此,在推動資料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落實資料治理,方能建立資料的可信賴性。 為確認資料的來源、權屬、版本等,必須導入相關科技,如數位身分識別、可信時間戳、分散式帳本(如區塊鏈)等技術,逐步建構起資料可追溯性。舉例來說,企業在落實ESG的過程中,一方面必須將其碳排放量等資料提供給稽核單位,並擔保資料的真實性,另一方面這些資料可能涉及企業的機密,若任意外流將損害企業權益,因此許多企業選擇採用區塊鏈的解決方案,以證明提供給稽核單位資料的歷程紀錄未經竄改;然而,即便是採用區塊鏈的解決方案,也必須落實鏈下的資料管理,才能完整證明資料的可信賴性。 本書重點除說明企業等組織可透過資料的共享,確保有多元的資料進行分析,同時應建立資料管理、資料流通、資料歷程可追溯性的相關機制,以確保資料的真實性。第二章中介紹資料在共享前,企業要如何確保自身或合作對象的資料管理能力,以擔保所提供或所取得的資料能具備一定程度的品質。第三章針對國際間資料加值與流通的策略進行介紹,提供企業擬訂提升資料價值作法的參考。第四章介紹國際間關於資料可追溯性的政策及服務,並歸納國際趨勢,即企業應妥善留存資料的產出與流通歷程,以建立資料可追溯性,若未來發生爭議時,才能有效舉證,證明資料來源合法、產出及流通之時點、未經竄改等;同時,為確保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永續維運,國際間如歐盟、中國大陸、拉丁美洲已建置國家層級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作為組織成員間驗證各類資料之真實性的底層技術,以大幅提升資料的證明效力。透過本書的介紹,將可引領讀者通盤瞭解國際間對於建立資料信任的作法和趨勢,提供我國企業等組織參考。 目錄 出版序/蕭博仁 推薦序/陳春山 推薦序/黃維中 推薦序/黃彥男 推薦序/張榮貴 推薦序/張朝亮 第壹章 數位資料時代來襲 一、日本資料經濟發展狀況與面臨之挑戰/1 二、歐盟資料經濟發展狀況與面臨之挑戰/3 三、小 結/5 第貳章 數位資料管理模式介紹 一、企業得採取的數位資料管理模式/7 (一)分工與定位/7 (二)數位資料管理能力/8 二、學研機構得採取的數位資料管理模式:以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研發成果之資料管理和共享政策為例/23 (一)美國NIH基本立場/23 (二)概述NIH資料管理和共享政策/27 (三)相關配套措施/33 第參章 資料加值與流通的策略 一、以提升資料價值為主要目的之制度/45 (一)日本:《促進資料價值創造的新資料管理方法與框架》/45 (二)歐盟:歐洲共同資料空間/63 二、以促進資料流通為主要目的之制度/69 (一)韓國:《資料產業振興和利用促進基本法》/69 (二)新加坡:可信任資料共享架構/81 第肆章 建立數位資料可追溯性 一、背景說明/91 (一)企業重要數位資料「產出時」的證據未妥善保存/91 (二)企業將重要數位資料「主動」提供給「外部單位」/91 (三)企業重要數位資料「被動」外流至外部單位/92 (四)企業取得「外部單位」所提供的重要數位資料/92 二、國際作法簡介/93 (一)加拿大/93 (二)比荷盧/97 (三)韓 國/98 (四)日 本/101 (五)中國大陸/106 (六)歐 盟/111 (七)英 國/116 第伍章 結 論/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