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cal Waves in Crystals Propagation & Control of Laser Radiation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Optical Waves in Crystals Propagation & Control of Laser Radiation 2003 <JW> 0-471-43081-1 2003
作者:Amnon Yariv, Pochi Yeh
ISBN:9780471430810
版次:1
年份:2003
出版商:John Wiley
頁數/規格:589頁
簡介: Description
Describes how laser radiation propagates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materials and how the state of radiation can be controlled and manipulated (phase intensity, polarization) by various means. New concepts and useful techniques are described in the problems. Includes many figures, tables, and examples.
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1. Electromagnetic Fields
2. Propagation of Laser Beams
3. Polarization of Light Waves
4.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in Anisotropic Media
5. Jones Calculu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Birefringent Optical Systems
6.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in Periodic Media
7. Electro-optics
8. Electro-optic Devices
9. Acousto-optics
10. Acousto-optic Devices
11. Guided Waves and Integrated Optics
12. Nonlinear Optics
17. Phase-Conjugate Optics
原價:
1350
售價:
1269
現省:
81元
立即查看
物理冶金 (Gregory: Physical Metallurgy)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物理冶金 (Gregory: Physical Metallurgy)
作(編/譯)者 :楊永欽‧吳玉娟‧王玉瑞 編譯出版年份 :2023ISBN :9789863783244書號 :1016A1幾色 :1規格 :16K發行公司 :Taylor/高立版權日期 :2023/01/01頁數 :472分別 :授權書
本書強調原理與設計,介紹物理冶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合金成分與製程的設計方法。
本書除為學習物理冶金的學生所編寫,也可供金屬研發、製程與應用工程師參考。特別著重在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原理介紹,以奠定材料結構、缺陷、相轉變、塑性變形、強化機制與合金設計的基礎。
全書可分為三大部分:除第 1 章為緒論,第 2 至第 6 章為第一部分,討論結構與相變,以及相關之熱力學與動力學;第二部分為第 7 至第 9 章,涉及與結構相關的塑性變形、強化機制和機械性能;第三部分則包括第 10 與第 11 章,除介紹鋼的物理冶金,並簡介模擬計算工具與步驟,包括計算熱力學和動力學,並以中錳鋼與鋁鎂矽合金為例,說明合金成分與製程設計方法。
目錄
Chapter 1 緒論
Chapter 2 金屬結構
Chapter 3 結構不完美
Chapter 4 合金熱力學與相圖
Chapter 5 擴散
Chapter 6 相變化
Chapter 7 塑性變形和退火
Chapter 8 強化機制
Chapter 9 金屬的破裂、疲勞和潛變
Chapter 10 鋼的物理冶金
Chapter 11 合金設計
中英文索引
立即查看
儀器分析原理與應用
ISBN13:9786263179752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施正雄
裝訂/頁數:平裝/952頁
規格:26cm*19cm*4.6cm (高/寬/厚)
重量:1650克
版次:2
出版日:2022/08/10
中國圖書分類:儀器分析化學
內容簡介
國內最完整的儀器分析教科書
本書共二十七章,除第一章儀器原理導論外,其他各章概分六大單元,包括一般儀器分析所含之光譜/質譜、層析及電化學等三主要單元及特別加強介紹的「微電腦界面」、「電子/原子顯微鏡」/「放射(含核醫)及生化(含感測器及生化晶片)/環境和熱分析」等三單元。
在光譜/質譜單元(共10章)中,介紹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拉曼及雷射、螢光、磷光、化學發光及原子光譜法與核磁共振法、電子自轉共振法,、X光光譜法和質譜法。在層析單元(共3章)中介紹氣相層析、高效能液相層析、離子層析、毛細管電泳、凝膠滲透層析、流動注入法及超臨界流體層析。
在電化學單元(共3章)中介紹各種電位法、伏安電流法及電導電量法。在微電腦界面單元(共3章)中介紹邏輯閘晶片、運算放大器、類比/數位轉換器、二極體、電晶體及輸出/輸入晶片應用。
在電子/原子顯微鏡單元(共2章)中介紹各種電子顯微鏡、掃瞄穿隧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在放射/生化/環境和熱分析單元(共5章)中介紹熱分析、各種放射化學分析法、核醫檢驗法、空氣/水污染物檢測法、化學/生化感測器及微機電技術和化學/生化檢測晶片。
目錄
第一篇 導論及光譜/質譜法
第一章 分析儀器導論
1-1 前言
1-2 分析儀器設計原理
1-3 類比(A)/數位(D)訊號轉換
1-4 分析儀器基本架構
1-5 微電腦基本結構
1-6 二進位及十六進位
第二章 光譜法導論
2-1 電磁波及光波簡介
2-2 電磁波/物質作用及相關光譜法
2-3 光譜分析儀器基本結構
第三章 紫外線/可見光光譜法
3-1 光譜法分析原理
3-2 儀器結構
3-3 光譜法應用
第四章 紅外線光譜法
4-1 紅外線光譜法原理
4-2 分散式紅外線吸收光譜儀
4-3 非分散式紅外線光譜儀及應用
4-4 反射式及全反射紅外線光譜儀及應用
第五章 拉曼光譜法
5-1 拉曼效應及拉曼光譜法原理
5-2 儀器基本結構
5-3 拉曼光譜
5-4 傅立葉轉換拉曼(FT-Raman)光譜儀
5-5 雷射光源
第六章 分子螢光、磷光及化學發光光譜法
6-1 分子螢光及磷光光譜法原理
6-2 螢光光譜儀結構
6-3 螢光物質及螢光量子產率(Quantum yield)
6-4 螢光光譜法在化學分析應用
6-5 磷光光譜儀結構
6-6 化學發光光譜法
第七章 原子光譜法
7-1 原子光譜法簡介
7-2 原子吸收光譜法
7-3 原子發射光譜法
7-4 原子螢光光譜法
7-5 原子光譜法之應用
第八章 核磁共振譜法
8-1 核磁共振譜法原理
8-2 傅立葉轉換核磁共振儀(FTNMR)
8-3 化學遷移
8-4 弛緩時間
8-5 固態核磁共振法
8-6 核子奧佛豪瑟效應及遷移試劑
8-7 磁共振造影技術
8-8 二維核磁共振法
第九章 電子自旋共振譜法
9-1 電子自旋共振法原理
9-2 電子自旋共振儀之儀器結構
9-3 電子自旋共振法之應用
第十章 X光光譜法
10-1 X光及X光光譜法簡介
10-2 X光吸收光譜法
10-3 X光螢光譜法(XRF)
10-4 X光繞射光譜法
10-5 (X光)電腦斷層掃瞄攝影醫學診斷分析法
第十一章 質譜法
11-1 質譜分析原理及儀器基本結構
11-2 質譜儀離子化源
11-3 加速電場及介穩離子
11-4 質量分析器
11-5 離子偵測器
11-6 同位素質譜求化合物分子式法
11-7 串聯質譜法簡介
第二篇 層析分析法
第十二章 層析導論
12-1 層析法簡介
12-2 層析管柱效率
12-3 范第姆特方程式(Van Deemter equation)
12-4 斯奈德方程式(Snyder equation)
第十三章 氣相層析法
13-1 氣相層析儀器結構及分離管柱
13-2 氣相層析偵測器
13-3 Kovats Index氣相層析分析法
13-4 熱解氣相層析法
13-5 無機金屬氣相層析法
13-6 串聯氣相層析法
第十四章 液相層析/超臨界流體層析法
14-1 高效能液相層析法(HPLC)
14-2 離子層析法
14-3 毛細管電泳法
14-4 凝膠滲透層析法(GPC)
14-5 流動注入分析法(FIA)
14-6 高效能薄層層析法(High Performance TLC)
14-7 其他液相層析法
14-8 超臨界流體層析及萃取法
第三篇 微電腦界面儀器分析應用
第十五章 微電腦界面(一)—邏輯閘、運用放大器及類比/數位轉換器
15-1 邏輯閘
15-2 運算放大器
15-3 類比-數位轉換器
第十六章 微電腦界面(二)—計數器、輸出/輸入元件及單晶微電腦
16-1 輸出/輸入晶片
16-2 振盪器及計數器
16-3 單晶微電腦
16-4 串列/並列傳送組件
第十七章 微電腦界面(三)—半導體、二極體/電晶體及濾波器
17-1 半導體簡介
17-2 二極體
17-3 電晶體及其應用
17-4 誘電性液晶顯示器及記憶體
17-5 RC/LR線路
17-6 儀器雜訊及處理
第四篇 電化學分析法
第十八章 電化學法導論及電位分析法
18-1 電化學分析法導論
18-2 電位法之電位及電極簡介
18-3 電位法之指示電極
18-4 電位滴定法
18-5 電位法測定化合物分解及形成反應平衡常數(Ksp,Ka,Kf)
第十九章 電化學伏安電流分析法
19-1 伏安電流分析法簡介
19-2 極譜法
19-3 循環伏安法(CV)
19-4 剝除伏安法
19-5 液動式伏安法及其應用
19-6 伏安電流式氣體偵測器
第二十章 電重量/電量/電導性分析法
20-1 電重量分析法
20-2 電解分離分析法
20-3 庫侖電量分析法
20-4 電導性分析法
第五篇 電子/原子顯微鏡表面分析法
第二十一章 電子顯微鏡/能譜儀表面分析法
21.1 電子顯微鏡/能譜儀導論
21-2 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EM)
21-3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
21-4 化學分析電子能譜儀(ESCA)或X光光電子能譜儀(XPS)
21-5 歐傑電子能譜儀(AES)
21-6 電子探針微分析儀(EPMA)/電子激發X射線能量分散能譜儀(EE-EDS)
21-7 電子繞射儀
21-8 電子能量損失譜儀(EELS)
第二十二章 原子尺度掃瞄式探針顯微鏡法及表面分析法
22-1 原子尺度掃瞄式探針顯微鏡法及表面分析法導論
22-2 接觸式掃瞄顯微鏡
22-3 非接觸式掃瞄作用力顯微鏡法(NC-SFM)—磁力/靜電力顯微鏡法(MFM/EFM))
22-4 掃瞄近場顯微鏡法(SNFM)
22-5 離子顯微鏡及相關技術
第六篇 放射及生化/環境和熱分析法
第二十三章 放射化學分析法
23-1 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線與活性
23-2 放射線及中子偵測法
23-3 核反應及核子反應爐
23-4 中子化學分析法
...
原價:
1100
售價:
935
現省:
165元
立即查看
Quantum Heterostructures Microelectr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Quantum Heterostructures provid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key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principles of quantum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 Blending important concepts from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t also explains clearly the behavior and operating features of modern micro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The authors begin by outlining the trends that have driven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most importantly the need for high-performance devices in comput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hey then describe the basics of quantum nanoelectronics, including various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book, they cover novel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optical devices based on quantum heterostructures. The book contains many homework problems and is suitable as a textbook for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cours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hysics, or materials science. It will also be of great interest to those involved in research or development in microelectronic 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原價:
1750
售價:
298
現省:
1452元
立即查看
ELECTRONIC PACKAGING Design, Materials, Process & Reliability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1050
售價:
428
現省:
622元
立即查看
PLASTIC BEND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echanics, this monograph systematically demonstrates the theory of plastic bending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most of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are based on the authors'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 The monograph not only expound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authors to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plastic bending, but also presents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in sheet metal forming, particularly in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pringback and wrinkling of strips and plates subjected to bending or stamping. In addition to theoretical modelling, attention has also been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numerical methods; comparison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lso presented.
立即查看
機械材料(修訂二版七刷)
出版日:2017/9/15
書號:A004e2
作者:黃振賢
ISBN:957-512-287-9
總頁數:513 頁
開數 / 印刷:16開,單色
本書為了方便把機械材料分為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兩大類來加以敘述。其內容大多為機械材料學的基礎部分。在敘述上注重:
(1)內部組織與材料特性之間的關係;
(2)環境狀態(例如溫度)的變化對材料內部組織的影響;
(3)內部組織的變化對材料特性之影響。
各種具有特殊功能及性質的先進材料陸續被發展出來,各種複合材料也被用在機械領域,因此本書也對與機械工業較有關聯的先進材料和複合材料加以介紹。
目錄
第 一 章 序論
第 二 章 金屬材料總論
第 三 章 鐵和鋼
第 四 章 碳鋼
第 五 章 合金鋼
第 六 章 鋼的表面硬化法
第 七 章 鑄鐵
第 八 章 非鐵金屬材料
第 九 章 非金屬材料
第 十 章 注重特殊功能及性質的先進材料
第十一章 複合材料
習題
立即查看
脊椎創傷之X光片基本判讀
ISBN13:9789576665905
出版社:合記
作者:施習仁
裝訂:平裝
出版日:1999/11/01
中國圖書分類:西法醫學
內容簡介
2005.03.10.初版二刷
目錄
第 一 章 頸椎的結構特徵
第 二 章 評估頸椎的標準照像位和特殊照像位
第 三 章 頸椎X光片重要實用的界標和測量數據
第 四 章 頸椎常見的創傷
第 五 章 胸椎和腰椎的結構特徵
第 六 章 評估胸椎和腰椎的標準照像位
第 七 章 胸椎和腰椎X光片重要實用的界標和測量數據
第 八 章 胸椎和腰椎常見的創傷
第 九 章 薦椎和尾椎的重要結構
第 十 章 評估薦椎和尾椎的標準照像位
第十一章 薦椎常見的創傷
第十二章 小孩頸椎在X光片上判讀的陷井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胸腔X光入門輕鬆學(Chest X-Ray Made Easy 2/e)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胸腔X光入門輕鬆學(Chest X-Ray Made Easy 2/e)
ISBN
9861260625 / 9789861260624
作者/出版社
張尚宏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4/1
內容簡介
頁數:127 裝訂:平裝 開數:13 x 19 印刷:黑白
簡介:
這本判讀胸部X光的簡易指南,對所有醫學生及年輕醫師都是無價之寶。胸部X光常是治療及處置病人的核心,因此醫師必須對它有完整的了解。此書描述病房常見的X光問題,讓讀者能依所見建立自己的診斷。
目次:
第一章 如何判讀胸部X光片 1
1.1 基本判讀很簡單 2
1.2 技術品質 4
1.3 掃描一次PA片 10
1.4 如何看一張側面片 13
第二章 定位病灶 17
2.1 肺臟 18
2.2 心臟 21
第三章 白色的肺野 27
3.1 肋膜腔積水 28
3.2 塌陷 31
3.3 肺切除 42
3.4 實化 44
3.5 肺囊蟲肺炎 46
3.6 石綿斑 48
3.7 間皮瘤 50
3.8 硬幣狀的病灶 52
3.9 空洞化的肺部病灶 54
3.10 左心室衰竭 56
3.11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60
3.12 支氣管擴張 64
3.13 纖維化 66
3.14 水痘性肺炎 68
3.15 粟粒狀的白影 70
第四章 黑色的肺野 73
4.1 慢性阻塞性肺病 74
4.2 氣胸 76
4.3 張力性氣胸 78
4.4 肺栓塞 81
4.5 乳房切除 84
第五章 肺門的異常 87
5.1 單側肺門變大 88
5.2 雙側肺門變大 91
第六章 心臟陰影的異常 95
6.1 心房中膈缺損 96
6.2 僧帽瓣狹窄 98
6.3 左心室血管瘤 100
6.4 心包膜積水 102
第七章 變寬的縱膈腔 105
7.1 變寬的縱膈腔 106
第八章 肋骨的異常 109
8.1 轉移來的附著物 110
第九章 軟組織的異常 113
9.1 外科的肺氣腫 114
第十章 隱而不見的異常 117
10.1 Pancoast's瘤(肺溝瘤) 118
10.2 橫膈下的空氣 120
◎索引 123
立即查看
胸部X光是臨床醫師照顧病人與診斷疾病不可或缺的利器,即便在今日電腦斷層攝影普及的時代,胸部X光仍因它豐富的內涵、便利與可讀性,至今仍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書的特點在於分類說明胸部X光的各種型態變化,以及相關可能的鑑別診斷,並輔以圖片佐證,對於想多瞭解胸部X光「黑與白」之間奧秘的醫療人員來說,實為一本不錯的指引。
前言:
就胸腔疾病而言,胸部X光片仍然是辨認和排除疾病的主要工具。瞭解胸部X光片的異常發現不僅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疾病的認識,同時也可以避免安排過多不必要的檢查。
胸部X光片最主要的原則就是:我們之所以看得見那些細部結構是因為它們本身充滿空氣或者是周圍有空氣而顯影出來。肺臟充滿著空氣而各種疾病狀態會改變充氣的型態,讓我們得以辨認並診斷疾病。此外,肺臟也會受到全身性疾病的影響,所產生的變化可以讓我們察覺某一種特別的全身性疾病,即使在肺部只有受到些微影響的情況之下。
大部分胸腔的其他構造也是因為空氣的關係而可以看得出來。也就是說,橫膈膜、胸壁、心臟、主動脈、和其他縱膈腔的構造都是因為緊鄰充氣的肺臟而得以顯現。這些構造的異常也可以因為變形的輪廓投影在肺臟而得知。
某些正常時相對地看不見的構造也會因為疾病狀態而變得容易看見。譬如臟肋膜和壁肋膜正常時很薄而不易看見,但是一旦肋膜腔有腫塊或產生肋膜積液時,這些構造會因為擠開含有空氣的肺臟而得以顯影。相似地,胸壁的腫塊也會因為往胸腔肺臟侵襲而顯影出來。
除了含有空氣的肺臟以及襯托出來的週遭結構以外,胸部X光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就是骨骼系統。脊椎骨和肋骨可能會因為骨骼本身或周圍的疾病而產生變化,這些變化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局部或全身性的骨骼疾病。
這本小書將會探討胸腔疾病在影像診斷上面可見的類型變化,然而,醫學上畢竟少有極其特殊的類型可以直指某個單一的診斷,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很多疾病共享某種類型變化。判讀胸部X光就是要去認出X光呈現的類型變化並據以分析合理的鑑別診斷。
X光類型的辨認其實是較容易的部分,讀者大部分都可以學會指認出肺臟或週遭變化的類型。困難的部分在於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並配合臨床病史,縮小龐雜鑑別診斷的範圍到少數幾個,甚至單一可能的疾病。這便是影像診斷學的奧藝所在,也是任何醫師經由練習便可學會的。
在接下來的章節裡,各種類型變化都會附有一鑑別診斷的疾病清單。這些清單雖不包括所有可能的情況,但卻包含了那些構成某類型變化的主要疾病。當然也別忘了參考臨床或其他影像診斷上的資料,以縮小鑑別診斷的範圍。
目錄:
前言
譯者序
1 瀰漫性肺病…………………… 1
2 局部肺間質性疾病……………. 30
3 局部肺泡性浸潤─單一或多發性….. 38
4 肺塌陷………………………… 53
5 單一肺結節………………………… 68
6 肺部多重結節……………………… 82
7 肺野過淡…………………………… 92
8 肋膜………………………………… 101
9 橫膈膜與胸廓……………………… 116
10 縱膈腔……………………………… 126
11 肺血管……………………………… 149
12 心臟………………………………… 156
索引………………………………… 173
立即查看
胸部X光口袋指南(Pocket Guide to Chest X-rays 2/e)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胸部X光口袋指南(Pocket Guide to Chest X-rays 2/e)
ISBN
9789861577685
作者/出版社
呂明川 /合記/McGraw-Hill
出版年代/版次
2011/1
內容簡介
重量:0.3kg 頁數:240 裝訂:平裝 開數:32K 印刷:黑白
原著序
儘管醫療影像的技術日新月異且不斷進步,胸部X光仍是最常使用的醫學影像。它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來獲得心臟和肺部(就像“人體的引擎”)的資訊。
判讀胸部X光需要對基礎放射學的了解;胸腔解剖學、病理學的知識,以及放射學線索的搜尋。以上內容構成了本書章節安排的基礎。因為和平面X光片的結果重疊,所以將出現在電腦斷層的放射學徵象收錄在附錄二,並且提供一個比較的表格。我希望這本口袋指南可以為放射科醫師、胸腔內科醫師及心臟胸腔外科醫師在研讀胸部X光片時,提供一個較好的介紹。
譯者序
相信判讀胸部X光片,是每個見、實習醫師剛進醫院時的艱鉅挑戰。筆者猶記得剛進三軍總醫院內科部實習時報片的震撼教育。這次蒙幸受到合記圖書出版
社鄭小姐的邀請下有機會翻譯本書,而編譯過程接近尾聲時,筆者也正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個人才疏學淺,萬忙之中亦殊有校誤遺漏,望請包涵指教。
另外,這本書的完成,除了合記編輯部的協助,我也要感謝時常鼓勵我的導師許育瑞醫師、陳明庭醫師、李俊達醫師、許清寅醫師、鄭立福醫師、張振慧醫師、李建智醫師,及好友翁日升醫師、李秉侖醫師。
最後,最感謝陪我醫學路上一路走來的陳瑗女士。感謝您們的支持,這本書才得以出版。衷心感謝!!!
呂明川
目錄
第 1 章 應用技術介紹----------------------------1
第 2 章 基礎放射解剖---------------------------11
第 3 章 胸部X光判讀----------------------------30
第 4 章 常見的肺病理變化-----------------------67
第 5 章 心血管疾病-----------------------------95
第 6 章 肋膜異常------------------------------110
第 7 章 縱隔腔疾病----------------------------121
第 8 章 胸部創傷------------------------------127
第 9 章 監控及支持性設備的線路、管線及導管----134
第10章 兒科影像學總覽--------------------------------146
深入閱讀--------------------------------------158
附 錄 1 胸部放射學相關的症候群----------------161
附 錄 2 胸部放射學的徵象----------------------169
附 錄 3 病因與鑑別診斷------------------------181
索引------------------------------------------204
新書簡介
X光攝影的發明,是現代醫療的一大躍進;精通X光判讀,更是醫療人員必備的基本技能。胸部X光是最常用於確認心臟與肺部資訊的方法,其判讀是建立於對基礎放射學的了解、胸腔解剖學及病理學的知識。本書針對臨床特性需求,詳細說明胸部X光的各種型態變化以及相關的鑑別診斷,並收錄超過350張胸部X光照片及200個解釋性圖例佐證,引領讀者熟悉胸部X光影像。並有貼心小圖示提醒讀者需留意判讀時的陷阱,有助於瞭解X光中「黑與白」的奧秘。
適合放射科、胸腔科醫師及相關專業人員在研讀胸部X光時不可或缺的錦囊工具書。
立即查看
【少量特別書籍 若無貨可能須等候5-7日以上 因”客制特別調書不收退貨” 可接受在下單】
胸部X光臨床判讀(Making Sense of the Chest X-Ray)
ISBN
9789861265186
作者/出版社
*葉育文 編譯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8/1
內容簡介
頁數:208 裝訂:平裝 開數:18.7 x 13 cm 印刷:黑白
簡介:
X光攝影的發明,是現代醫療的一大躍進;而精通X光判讀,更是醫療人員不可或缺之基本技能。本書針對臨床特性需求,採按部就班的方式,引導讀者熟悉胸部X光影像,並藉由系統化的編排方式及大量圖例,協助讀者掌握判讀的實用技巧。此外,貼心小圖示提醒讀者判讀時需留意的陷阱、X光片中有趣的地方等,是一本便於隨手查閱、不可或缺的錦囊工具書。
目錄Contents:
前言 v
致謝 ix
縮寫 xi
1系統性的方法 1
2縱膈腔與肺門陰影 30
3實質化、塌陷、空洞化 53
4肺浸潤、結節性病灶、環狀陰影與鈣化 91
5 肋膜疾病 135
6 胸部X光片正常的缺氧病患 152
7 實例練習與罕見而有趣的疾病 168
進一步閱讀 184
索引 187
前言Preface:
本書不是以胸部X光作為鑑別診斷的參考書。而是提供判讀胸部X光的實用方法,適用於醫師及需要這方面知識來評估、診斷、處理病患的醫療人員。胸部X光是臨床上很有價值的工具,精通胸部X光判讀是臨床醫療人員的基本技能。這也是項令人滿意的技能,希望書中的內容與範例可以激發讀者鑽研的熱情。於書未所附的進一步閱讀之書籍,是筆者書架上的書,其中有幾本已收藏多年。
本書從頭到尾強調解決問題的模式,藉由觀察刺激、主動發問、以及尋找相關的X光表現,盡可能嘗試著從X光片中獲得大量資訊,以縮小鑑別診斷範圍的方法。
舉例來說,在右肺中區 (mid-zone) 可能有一實質化區域,並針對此情況提出一連串的問題:
. 其陰影是否邊界明顯?
. 密度如何(軟組織或更密)?
. 是否有空氣-支氣管相 (air-bronchogram)?
. 其陰影是否跨越肺裂 (fissure)?
. 是否與肋膜疾病、骨性疾病或淋巴病變相關?
察覺要問哪些問題,並以主動、批判的態度來回答,將有助於診斷。一旦你依照上述的系統性提問過程來思考,可能會認為實質化應該起因於近端支氣管阻塞,而不是單純感染。所以支氣管癌的機會提高,需儘快安排支氣管鏡檢查。
在此法下,筆者所闡述的實用方法應該可加速進行臨床處理。請看圖1與圖2。
圖1顯示肺中區 (mid-zone) 出現肺泡充填狀態 (alveolar-filling pattern)。鑑別診斷當然包含肺水腫 (pulmonary edema)、肺泡出血 (alveolar hemorrhage)、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炎等等。事實上,任何會導致肺泡充填狀態的病理過程,應列為一開始的鑑別診斷。然而,在如前述的一系列提問下,可以觀察到右側少量的肋膜積液、小裂中有液體、心肌肥大、肺底部有橫膈線(septal line,圖2是放大圖)。綜合以上表現,我們可確認診斷為左心衰竭,而胸骨縫合線也是心臟疾病的證據。
單獨的胸部X光對診斷的幫助是有限的,當佐以知識與臨床發現之後,會增加其實用性。在本書中,筆者一直鼓勵運用整合性的診斷方法,並使用〝臨床重點〞的小圖示來強調其關係。胸部X光就如同其他檢查,是因為某一原因而申請,若執行就一定要去仔細判讀它。但仍有研究質疑醫師要求X光檢查的決定,且發現有許多X光片並沒有被正確判讀。
本書也採用小圖示來強調判讀的陷阱、有趣的地方,與〝智慧之語〞。最後,筆者也找出常見且不止一處有異常的片子。希望以此來繼續強調本書的中心原則,也就是必須要系統性地判讀X光片,並由它所提供的所有訊息來診斷與處理。當你發現某一處異常時,並不代表你的判讀是完整的。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