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香港工程考:十一個建築工程故事(1841-1953) <三聯>
作者: 馬冠堯
ISBN: 9789620431784
書籍開數、尺寸: 16x23x1.68
頁數: 336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定價: 440
售價: 374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工程地質(GOODMAN)

工程地質(GOODMAN)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100 售價: 100 現省: 0元
立即查看
蘋果背後的生與死:生產線上的富士康工人 <香港中華書局>

蘋果背後的生與死:生產線上的富士康工人 <香港中華書局>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90 售價: 417 現省: 73元
立即查看
即學即用 ! 超簡單的 Excel 巨集 & VBA- 別再做苦工 ! 讓重複性高的工作自動化處理

即學即用 ! 超簡單的 Excel 巨集 & VBA- 別再做苦工 ! 讓重複性高的工作自動化處理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即學即用! 超簡單的 Excel 巨集 & VBA- 別再做苦工! 讓重複性高的工作自動化處理(附CD) 作者:門脇香奈子著, 許郁文譯 出版社:旗標 出版日期:5/15/2017 條碼:9789863124177 內容簡介 打造自動化的 Excel 操作環境,提升職場工作效率! 相信不少人對 Excel 的公式、函數應用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在進行大量數據的彙整、分析、美化時,還是會覺得現有的功能沒辦法滿足。雖然知道 Excel VBA 可以簡化工作,而且按個按鍵就能執行,但一想到要寫程式就非常頭大! 本書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從錄製巨集開始,帶您慢慢進入 Excel VBA 的設計領域,再逐步說明 VBA 的架構與用法,並搭配簡單易懂的範例讓您能立即練習應用,即使沒有任何程式基礎,也能親手撰寫 VBA 來提高作業效率,晉身職場高手! ‧如何參照上下左右的儲存格位置? ‧縮小與擴充儲存格範圍 ‧插入或刪除儲存格/插入或刪除欄或列 ‧設定儲存格的格式 ‧變更工作表名稱與工作表標題的顏色 ‧依照多個條件分別進行不同處理 ‧在條件成立時,重複執行相同的處理 ‧查詢工作表或活頁簿是否存在 ‧篩選指定的資料 ‧將列印範圍限縮在用紙範圍內 ‧依照按下的按鈕進行不同的處理 ‧新增表單中的文字標籤、文字方塊、命令按鈕、選項按鈕、核取方塊、下拉式方塊、… 本書特色 ※ 圖解 + 實用範例,不懂程式設計,也能輕鬆學會 Excel VBA。 ※ 用 VBA 簡化重複性的作業,避免人工作業疏失。 ※ 從錄製巨集開始解說,體驗 VBA 的妙用。 ※ 步驟解說清楚,順暢學習無障礙。 目錄 第1章 學會開發巨集的基礎知識 第2章 了解巨集與VBA的關係 第3章 學會VBA的基本知識 第4章 儲存格、列、欄的操作 第5章 調整表格的外觀 第6章 操作工作表與活頁簿 第7章 了解條件判斷處理與迴圈處理 第8章 排序與篩選資料 第9章 列印工作表 第10章 建立更為靈活的處理 第11章 建立使用者表單 附錄

原價: 450 售價: 40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Britain’s Forgotten Wartime Tragedy

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Britain’s Forgotten Wartime Tragedy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1240 售價: 1116 現省: 124元
立即查看
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 (1版)

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了解香港文學,必須從這本開始!香港文學的發展不是建立在對於「非本土」的否定之上,也不是簡單地由無到有的過程,實際上存在更多的矛盾、游離。本土與非本土共同構成香港文學本土意識的複雜性,結合流動與根著的辯證,作為本書《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回顧、論述戰後至2000年代香港文學的核心。 陳智德的《根著我城》以文學史架構為綱的系統論述,主要論及的作家包括望雲(張吻冰)、趙滋蕃、張一帆、阮朗、曹聚仁、徐訏、力匡、舒巷城、楊際光、馬朗、蔡炎培、劉以鬯、西西、梁秉鈞(也斯)、鄧阿藍、洛楓、董啟章、潘國靈、謝曉虹;也旁及符公望、黃雨、沙鷗、葉靈鳳、陳君葆、何達、唐君毅、林以亮、夏侯無忌(齊桓)、司馬長風、吳煦斌、松木(蔡振興)、戴天、馬覺、崑南、盧因、陳冠中、葉輝、游靜、馬國明、李碧華、辛其氏、郭麗容、鍾玲玲等。 書中論及的作品始自戰後初期黃雨、符公望的左翼詩歌、1950年代趙滋蕃、阮朗、徐訏等人的小說,下迄2007年董啟章《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和陳冠中《事後:本土文化誌》等;亦從報刊研究角度分析《華僑日報‧學生週刊》、《七○年代雙週刊》、《越界》、《香港文學(雙月刊)》、《今天‧香港文化專輯》等刊物的時代意義和文學史位置,探討議題含括左翼詩歌、反共小說、寫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以及有關方言詩歌、自我改造、新民主主義文藝等概念,是陳智德無間斷地從事香港文學研究二十年成果的階段性總匯。 陳智德在《根著我城》一書討論香港文學的不同之處是本土意識的不同面向。1930年代至2000年代多種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香港文學的本土意識,在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方向,而本土意識並不等於對地方人事的肯定,也可以包括對地方的否定和批評。因應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特殊狀況,認識香港文學以至台灣文學的個別性發展,才能認識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全局,因此本土並不狹窄,反而是通往普遍之途,正如抗戰時期的民族形式論爭所提出,地方認同並不與民族認同相矛盾。 【目錄】 推薦序一 廢興成毀,相尋於無窮/陳國球──序陳智德《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 推薦序二 香港韶光,尋找一部準文學史的純境/黃念欣自序導論一:本土及其背面 一、歷史淵源的對應 二、本土形式的催生 三、對「失去的國土」的認同 四、否定的否定 五、從本土到他鄉 六、「具香港特色」的本土性導論二:流動與根著 一、流動:流徙離散與承續轉化 二、根著:失根與「靈根自植」 三、流動中的「根著」 四、「根著」的無力、「流動」的可能 五、根與路徑第一部 一九四、五○年代之交的文化轉折 第一章 左翼的任務和鬥爭──戰後香港左翼詩歌 引言 一、戰後新形勢 二、左翼詩歌的任務 三、「自我改造」與戰後香港方言詩歌 四、左翼詩歌中的香港 結語:左翼的時代第二章 一段被遺忘的文藝青年「自我改造」史 引言 一、《華僑日報‧學生週刊》的編者和內容 二、左翼共名的承接 三、從自我改造到革命實踐 結語:文藝青年的「工具化」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文藝與戰後香港的文化轉折──從小說《人海淚痕》到電影《危樓春曉》 一、《人海淚痕》、《危樓春曉》與「新民主主義思想啟蒙運動」 二、《人海淚痕》的地方色彩與社會批評 三、《人海淚痕》與《危樓春曉》的知識份子形象 四、新民主主義文藝與文化轉折第四章 遺民空間與文化轉折──趙滋蕃《半下流社會》、張一帆《春到調景嶺》與阮朗《某公館散記》、曹聚仁《酒店》 引言 一、《半下流社會》的歷史意識與「半」的定位 二、《春到調景嶺》:烏托邦的追尋與失落 三、「反反共小說」《某公館散記》 四、《酒店》的烏托邦想像 結語:另一種文化轉折第二部 一九五、六○年代:懷鄉、離散與新語言 第五章 失落的鳥語──徐訏來港初期小說 引言 一、從上海到香港的轉折 二、開筆於上海而在香港完成的《爐火》 三、雙重失落:《鳥語》和《癡心井》 四、拒絕香港化:《過客》 結語第六章 懷鄉與否定的依歸──徐訏和力匡 一、既線性又循環的時間觀 二、被否定的「現在」和「此地」 三、「再異質化」的空間和「不在場」的現在 結語第七章 「巷」與「城」的糾葛──論舒巷城及有關「香港的鄉土作家」之議 引言 一、有關「香港的鄉土作家」之議 二、本土自身的遮蔽:〈鯉魚門的霧〉與《霧香港》 三、「城」對「巷」的扭曲:《都市詩鈔》 四、《太陽下山了》的香港處境第八章 純境的追求──論楊際光 引言 一、精神藏匿的「純境」 二、「純境」的潛背景:〈長夢〉、〈橫巷〉 三、「純境」的內省:〈無思夜〉、〈水邊〉 結語:「純境」的超越意義第九章 超越放逐──論馬朗 一、馬朗與《文藝新潮》 二、重疊的視角:〈北角之夜〉 三、靜止和斷裂:〈霧港〉第十章 語言的再造──論蔡炎培 引言 一、蔡炎培、徐速與「密碼詩」論戰 二、〈焦點問題〉的言說方式 結語第十一章 冷戰局勢下的臺、港現代詩──商禽、洛夫、瘂弦、白萩與戴天、馬覺、崑南、蔡炎培 引言 一、「禁錮」和「孤絕」 二、抗衡的聲音 三、語言的創建 結語:語言的更生第三部 一九七○至二○○○年代(之一)──「我城」的呈現與解體 第十二章 「錯體」的本土思考──劉以鬯《過去的日子》、《對倒》與《島與半島》 引言 一、南來者的「二次斷裂」:《過去的日子》 二、南來者的本土省思:《對倒》 三、矛盾年代的記錄:《島與半島》 四:結語:關於本土的「對倒式」重新思考第十三章 本土的自創與解體──從《我城》到《白髮阿娥及其他》 引言 一、認清了「無」之後,重新建立的「有」 二、「有」又還原作「無」 結語:從《我城》到〈解體〉第十四章 另一種「翻譯」與「寫實」──《剪紙》、《重慶森林》與《烈火青春》 引言 一、《重慶森林》與《剪紙》的音樂 二、《剪紙》、粵劇與「重像」 三、《重慶森林》、《烈火青春》與《剪紙》的政治隱喻 結語:「寫實」與「再現」香港第十五章 揭示幻象的本土詩學──論梁秉鈞的「香港系列」詩作 引言 一、《中國學生周報》「香港文學問題討論」專題 二、壓抑與尋求:〈北角汽車渡海碼頭〉、〈五月廿八日在柴灣墳場〉 三、揭示幻象的〈影城〉 結語:不易消化的聲音第十六章 虛實的超越──再論鄧阿藍 引言 一、有關「寫實」的思考 二、寫實的自省:〈兩眼老花──收看青馬大橋煙花匯演〉、〈舊型公屋〉 三、逾越二元對立:〈社工家訪〉 四、〈來到你的靈前〉的文化願景第十七章 文學、政治與藝術倫理──論《時間繁史‧啞瓷之光》 引言 一、藝術倫理的省思 二、介入的無力 三、藝術倫理實踐第四部 一九七○至二○○○年代(之二):解殖與回歸 第十八章 覺醒的肇端──《七○年代雙週刊》初探 一、「民間載體」與《七○年代雙週刊》 二、刊史、人員及內容 三、《七○年代雙週刊》、學運與「獨立媒體」 四、《七○年代雙週刊》的時政與文藝 五、政治綱領與意識的覺醒 結語第十九章 解殖之路──後過渡期的民間載體與香港文化 一、《星期日雜誌》和《博益月刊》的停刊 二、香港文化的「民間載體」 三、民間載體的視野:從《詩雙月刊》到《越界》 四、寬容的「本土」:從《香港文學(雙月刊)》到《香港文學》月刊 結語:民間載體的路第二十章 自我迷城──洛楓筆下的八○年代和九七都市 一、八○年代的氣氛 二、〈愛情連環圖〉的文化省察 三、城市與自我觀照 四、「回歸」的時間:〈當城市蒼老的時候〉第二十一章 逆向命名──《我城○五》的經典重寫 一、文學經典的重構與改編 二、兩種「逆向命名」的方式 結語:修補斷裂的文化資源第二十二章 「回歸」的文化焦慮──一九九五年的《今天‧香港文化專輯》與二○○七年的《今天‧香港十年》 引言 一、回歸與焦慮 二、消失的焦慮 三、對「消失」的抗衡 四、《今天‧香港十年》的「極大的焦慮」 五、「逆天」的焦慮 六、「解殖」的弔詭性 結語第五部 懷舊與遺忘 第二十三章 香港文學的懷舊史──一九五○─二○○七 引言 一、「詩與情感」論戰:林以亮、夏侯無忌 二、針對斷裂的懷舊:徐訏、力匡 三、對香港的懷舊:舒巷城 四、帶矛盾性的懷舊:劉以鬯 五、從一九九七出發的懷舊:李碧華、辛其氏、郭麗容 六、反懷舊:董啟章、鍾玲玲 七、二○○○年代的懷舊:西西、董啟章、陳冠中 結語:懷舊的觀念意義第二十四章 香港文學的遺忘史──以馬朗為焦點的思考 引言 一、直面「遺忘」 二、馬朗的失蹤與復出 三、梁秉鈞的「馬朗發現事件」 結語:遺忘與抒情主要徵引/參考文獻

原價: 620 售價: 558 現省: 6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