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 (Callister & Rethwisch: Callister's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10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原文書資訊
書名:Callister'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0/E 2020 <JW>
作者: CALLISTER
ISBN: 9781119453918
出版社: John Wiley
出版年: 2020年
中文書資訊
書名: 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作者: Callister/ 林景崎 林貞君 譯
ISBN: 9789863782810
出版社: 高立
出版年: 2021年
立即查看
材料電子顯微鏡學
ISBN13:9789570045819
出版社: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
作者:陳力俊
裝訂/頁數:精裝/432頁
規格:21cm*15cm*2.3cm (高/寬/厚)
出版日:2004/0301
中國圖書分類:光學儀器
立即查看
組織學實驗手冊(第三版) 2018 <金名>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序
《組織學實驗手冊》原係由本學科《組織學》教學使用多年的《實習講義》,內容秉承林槐三教授多年的教學經驗,集合歷年來本學科參
與組織學教學之同仁的建議,並參閱國內外有關資料,對《實習講義》內容進行修改和補充而成。
本書編寫的原則和主要內容:
每一個實驗內容首先提供觀察標本的方法。包括由肉眼判斷標本與鄰近構造之相關位置及其切面方向,從低倍鏡到中、高倍鏡觀察。
至於涉及超微結構的範疇,則由學生參考課堂上的介紹或自行參閱相關之教科書,以促進學生對顯微結構層次的了解。每個實驗皆有重點提示,並穿插提問,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提高學生分辨、分析和理解組織切片的能力。
對教材內容的說明:
實驗材料的選擇是根據多年的經驗累積,選用人體材料標本為主,以其他實驗哺乳動物的標本為輔,兼顧組織結構具有代表性。教材的內容以組織學實驗內容為主,附加《顯微鏡的構造與使用方法》,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正確且熟練地使用光學顯微鏡。本《組織學實驗手冊》包括23 個實驗,配合本學科之教學,按細胞、基本組織、器官系統順序排列。使學生在形態結構方面,能了解細胞構成組織,組
織構成器官的原則;強調各種細胞、組織、器官特有的組織學特徵;使學生能掌握辨認器官的顯微結構之要訣。關於細胞超微結構的觀察,並未列入本書,是因為我們考慮到學生對電子顯微鏡下細胞的大小和形態結構印象不深,更缺少直觀的觀察,因此以示範方式安排有關的電子顯微鏡照片,作為參考。本手冊之插圖係組織或器官之模式圖,表示某些器官之特殊切面。本學科限於人力、時間,倉促付梓,遺漏與錯誤在所難免,敬希讀者給予批評與指正。
目錄
借用組織切片標本注意事項
顯微鏡各部位之構造名稱
顯微鏡之維護及使用方法
Epithelial Tissue
Blood
Connective Tissue (CNT)
Muscular Tissue
Cartilage and Bone
Bone Formation
Nervous Tissue: PNS
Nervous Tissue: CNS
Integument
Vascular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Lymph Node and Thymus
Spleen, Tonsil, and Bone Marrow
Salivary Gland and Oral Cavity
Tooth and Esophagus
Stomach and Intestine
Pancreas, Liver, and Gallbladder
Urinary System
Hypophysis and Pineal Gland
Thyroid, Parathyroid, and Adrenal Gland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Eye and Ear
立即查看
電磁學(Wentworth)
+作者:黃淳權譯(Wentworth)
+年份:2005 年1 版
+ISBN:9867287274
+書號:EE0285C
+規格:16開/平裝/單色
+頁數:632
+出版商:約翰威立
‧公式明瞭,邏輯清晰,扼要卻完整;本書為初學者理想的教科書與專業人士有力的複習書籍。沒有艱澀的數學,卻做到了紮實的推衍,循序漸進;為快樂學習之難得的良書。好書使您有效率地學成,讀之心中感到清爽而不會有一頭霧水之感。
‧書中有多則MATLAB程式,有助於學子與各界參用。
‧另有電腦化解題導引,您可在www.wiley.com/college/wentworth購買使用權,配合本書快樂有效地學習。
第1章 引言
PART I 基本電磁學
第2章 靜電學
第3章 靜磁學
第4章 動態場
第5章 平面波
PART II 應用電磁學
第6章 傳輸線
第7章 波導
第8章 天線
第9章 電磁干擾(本章內容收錄於光碟中)
第10章 微波工程(本章內容收錄於光碟中)
附錄A 向量關係式
附錄B 座標系統轉換式
附錄C 複數
附錄D 積分式、轉換式及常數
附錄E 材料性質
附錄F 精選習題解答
立即查看
作者:Palm III(吳駿諆)
出版社:東華
出版日期:2020/01/00
ISBN:9789863414162
內容簡介
MATLAB之所以愈來愈受到歡迎,部分原因爲歷史悠久,其程式是已完善開發且經過詳細檢驗,因此它的解答相當可靠。此外,它有友善的互動使用介面,也包含完整的數値運算工具和繪圖功能。一般使用者可以簡潔的程式碼撰寫,也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而由專家開發的進階更複雜的程式碼則被納入各式各樣的工具箱中,有超過二十種以上,能夠擴充新指令及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快速應用在不同領域上。
在多數學校中,MATLAB已經取代傳統Fortran的課程,成爲必修課程中的主要運算工具;在某些科技領域,如信號處理與控制系統中,MATLAB是用來分析與設計的標準套裝軟體。本書是基於MATLAB 9.3版(R2017b)所寫成,可作爲MATLAB的基礎獨立教材,適用於入門課程,也可作爲自修教材或補充教材。
立即查看
半導體元件物理與製程:理論與實務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半導體元件物理與製程─理論與實務
Semiconductor Device Physics and Process Integration:Theory & Practice
作 者:劉傳璽 、陳進來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2/09/01(4版2刷)
ISBN:978-626-317-514-3
E I S B N:9786263175280
書 號:5D75
頁 數:560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系統性地介紹目前主流半導體元件(CMOS)之元件物理與製程整合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理論、重要觀念與方法、以及先進製造技術。內容可分為三個主軸:第一至第四章涵蓋目前主流半導體元件必備之元件物理觀念、第五至第八章探討現代與先進的CMOS IC之製造流程與技術、第九至第十二章則討論以CMOS元件為主的IC設計和相關半導體製程與應用。由於強調觀念與實用並重,因此儘量避免深奧的物理與繁瑣的數學;但對於重要的觀念或關鍵技術均會清楚地交代,並盡可能以直觀的解釋來幫助讀者理解與想像,以期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書宗旨主要是提供讀者在積體電路製造工程上的know-how與know-why;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介紹最新半導體元件的物理原理與其製程技術。它除了可作為電機電子工程、系統工程、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領域的大學部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半導體業界工程師的重要參考
本書特色
●包含實務上極為重要,但在坊間書籍幾乎不提及的WAT,與鰭式電晶體(Fin-FET)、環繞式閘極電晶體(GAA-FET)等先進元件製程,以及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功率半導體等先進技術。
●大幅增修習題與內容,以求涵蓋最新世代積體電路製程技術之所需。
●以最直觀的物理現象與電機概念,清楚闡釋深奧的元件物理觀念與繁瑣的數學公式。
●適合大專以上學校課程、公司內部專業訓練、半導體從業工程師實務上之使用。
目錄
第一章 半導體元件物理的基礎
1.1 半導體能帶觀念與載子濃度
1.2 載子的傳輸現象
1.3 支配元件運作的基本方程式
第二章 P-N 接面
2.1 P-N接面的基本結構與特性
2.2 零偏壓
2.3 逆向偏壓
2.4 空乏層電容
2.5 單側陡接面
2.6 理想的電流-電壓特性
2.7 實際的電流-電壓特性
2.8 接面崩潰現象與機制
第三章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的基礎
3.1 MOS電容的結構與特性
3.2 理想的MOS(金氧半)元件
3.3 實際的MOS(金氧半)元件
第四章 長通道MOSFET元件
4.1 MOSFET的基本結構與類型
4.2 基本操作特性之觀念
4.3 電流-電壓特性之推導
4.4 其他重要元件參數與特性
第五章 短通道MOSFET元件
5.1 短通道元件的輸出特性
5.2 短通道元件的漏電流現象
第六章 CMOS製造技術與製程介紹
6.1 CMOS製造技術
6.2 CMOS製造流程介紹
第七章 製程整合
7.1 元件發展需求
7.2 基板工程(substrate engineering)
7.3 閘極工程
7.4 源/汲極工程(Source/Drain engineering)
7.5 內連線工程(inter-connection)
第八章 先進元件製程
8.1 先進元件製程需求
8.2 SOI
8.3 應變矽Strain Si
8.4 非平面元件 3D device
8.5 高介電閘極氧化層(High K gate dielectric)
8.6 金屬閘極Metal gate
第九章 邏輯元件
9.1 邏輯元件的要求—速度、功率
9.2 反向器(Inverter)
9.3 組合邏輯(Cmbinational Logic)
9.4 時序邏輯Sequential Logic —Latch, DFF
9.5 邏輯元件應用Standard Cell、Gate Array、CPLD、FPGA
第十章 邏輯/類比混合訊號
10.1 混合訊號特性
10.2 混合訊號電路
10.3 混合訊號的主動元件( Active device)
10.4 混合訊號被動元件(Passive device)
10.5 混合訊號電路特別需求
第十一章 記憶體
11.1 CMOS記憶體特性與分類
11.2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
11.3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
11.4 快閃記憶體Flash
11.5 發展中的先進記憶體
第十二章 分離元件
12.1 功率二極體
12.2 功率金氧半場效電晶體
12.3 溝槽式閘極功率金氧半電晶體
12.4 超接面金氧半電晶體Super Junction MOSFET
12.5 絕緣閘雙極型電晶體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12.6 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SiC
12.7 氮化鎵(GaN) 功率半導體
第十三章 元件電性量測WAT 413
13.1 直流(DC)電性量測
13.2 C-V(capacitance-voltage)電性量測
13.3 RF 電性量測
13.4 元件模型
第十四章 SOC 與半導體應用
14.1 IC 功能分類
14.2 SOC
14.3 半導體應用
14.4 資訊電子Computer
14.5 通訊電子Communication
14.6 消費性電子Consumer
14.7 汽車電子Car
14.8 網際網路
立即查看
材料破損分析
Failure Analysis
作 者:莊東漢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1/08/18(1版5刷)
ISBN:978-957-11-4688-1
書 號:5E37
頁 數:512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材料破損分析」(Failure Analysis)相當於「材料診斷學」,也就是當材料發生破損時,利用各種儀器及方法,從破損的形貌觀察及破損成份分析,推斷破損的機制,並藉此尋求破損原因,以便對症下藥,或者避免重蹈覆轍。
材料破損形式可歸納為機械力破損、腐蝕性(化學力)破損及高溫(熱力)破損。機械力破損主要涵蓋恆力破損、疲勞破損及磨耗;腐蝕性破損則包括均勻腐蝕、粒間腐蝕、孔蝕、隙縫腐蝕、伽凡尼腐蝕、去合金等類型;高溫破損主要分為高溫腐蝕破損與高溫強度破損。針對這些材料破損種類,本書將詳細說明其破損特徵與破損機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事破損分析工作,有許多分析儀器與檢測技術可以利用,大致區分為破損形貌觀察工具與破損成份分析工具,前者包括宏觀觀察、微觀觀察及電子束觀察相關儀器,後者則涵蓋表面分析、次表面分析及本體分析之各種儀器;此外,非破壞性檢測亦為破損分析必須了解的技術。另外,從材料破損分析的角度,殘留應力量測及破壞力學理論亦是重要的輔助方法。本書針對這些破損分析工具及技術亦將作完整介紹。
目錄
CHAPTER 1 材料破損分析總論
一、導言
二、材料破壞實例
三、材料破壞與材料加工
四、破損分析原理
五、破壞分析程序
六、總結
CHAPTER 2 破壞形貌觀察
一、宏觀破壞形貌
二、微觀破壞形貌
三、電子束觀察破壞形貌
四、總結
CHAPTER 3 破壞成分分析
一、表面分析
二、次表面分析
三、本體成分分析
四、總結
CHAPTER 4 非破壞性檢測
一、液滲檢測法
二、渦電流檢測法
三、磁粉探傷法
四、放射線透視法
五、超音波檢測法
六、總結
CHAPTER 5 恆力破壞
一、彈性變形與理論強度
二、延性破壞機制
三、脆性破壞機制
四、恆力破壞斷面微觀特徵
五、恆力破壞宏觀特徵
六、總結
CHAPTER 6 殘留應力
一、殘留應力破損與量測
二、鑽孔法量測殘留應力
三、X光繞射量測殘留應力
四、超音波量測殘留應力
五、焊接殘留應力量測實例
六、總結
CHAPTER 7 疲勞破壞
一、疲勞破壞機制
二、疲勞破壞的巨觀與微觀特徵
三、疲勞破壞的分類
四、疲勞破壞力學
五、影響材料疲勞限或是疲勞強度的因素
六、改善材料疲勞限或是疲勞強度的方式
七、總結
CHAPTER 8 基本破壞力學
一、破壞力學發展歷史回顧
二、線性彈性破壞力學(LEFM)
三、彈性塑性破壞力學(EPFM)
四、破壞力學之應用
五、總結
CHAPTER 9 磨耗破壞
一、磨耗概論
二、磨耗破壞機制及形貌特徵
三、磨耗檢測方法
四、耐磨耗機件及其材料
五、耐磨耗表面改質技術
六、金屬材料耐磨耗性
七、總結
CHAPTER 10 腐蝕破壞
一、腐蝕概論
二、腐蝕熱力學
三、腐蝕動力學
四、腐蝕破壞型式
五、腐蝕破壞試驗
六、電化學原理金屬防蝕技術
七、總結
CHAPTER 11 機械力與腐蝕共同作用破壞
一、應力腐蝕破裂
二、腐蝕疲勞破裂
三、氫脆裂
四、液態金屬脆裂
五、總結
CHAPTER 12 高溫破壞
一、高溫氧化機制
二、高溫熱鹽腐蝕機制
三、高溫斷裂機制
四、高溫斷裂及其破壞特徵
五、高溫破壞的防制
六、總結
立即查看
微電子學 (第1冊)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作者:林昀
出版社:亞鑫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微電子學第一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22
微電子學第二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39
微電子學第三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46
微電子學第四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53
微電子學第五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60
微電子學第六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77
立即查看
微電子學 (第2冊)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作者:林昀
出版社:亞鑫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微電子學第一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22
微電子學第二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39
微電子學第三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46
微電子學第四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53
微電子學第五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60
微電子學第六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77
立即查看
微電子學 (第3冊)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作者:林昀
出版社:亞鑫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微電子學第一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22
微電子學第二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39
微電子學第三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46
微電子學第四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53
微電子學第五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60
微電子學第六冊(第二版彩色印刷)9789868991477
立即查看
Quantum Heterostructures Microelectr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Quantum Heterostructures provid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key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principles of quantum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 Blending important concepts from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t also explains clearly the behavior and operating features of modern micro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The authors begin by outlining the trends that have driven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most importantly the need for high-performance devices in comput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hey then describe the basics of quantum nanoelectronics, including various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book, they cover novel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optical devices based on quantum heterostructures. The book contains many homework problems and is suitable as a textbook for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cours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hysics, or materials science. It will also be of great interest to those involved in research or development in microelectronic 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原價:
1750
售價:
298
現省:
1452元
立即查看
ELECTRONIC PACKAGING Design, Materials, Process & Reliability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1050
售價:
428
現省:
622元
立即查看
PLASTIC BEND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echanics, this monograph systematically demonstrates the theory of plastic bending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most of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are based on the authors'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 The monograph not only expound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authors to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plastic bending, but also presents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in sheet metal forming, particularly in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pringback and wrinkling of strips and plates subjected to bending or stamping. In addition to theoretical modelling, attention has also been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numerical methods; comparison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lso presented.
立即查看
機械材料(修訂二版七刷)
出版日:2017/9/15
書號:A004e2
作者:黃振賢
ISBN:957-512-287-9
總頁數:513 頁
開數 / 印刷:16開,單色
本書為了方便把機械材料分為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兩大類來加以敘述。其內容大多為機械材料學的基礎部分。在敘述上注重:
(1)內部組織與材料特性之間的關係;
(2)環境狀態(例如溫度)的變化對材料內部組織的影響;
(3)內部組織的變化對材料特性之影響。
各種具有特殊功能及性質的先進材料陸續被發展出來,各種複合材料也被用在機械領域,因此本書也對與機械工業較有關聯的先進材料和複合材料加以介紹。
目錄
第 一 章 序論
第 二 章 金屬材料總論
第 三 章 鐵和鋼
第 四 章 碳鋼
第 五 章 合金鋼
第 六 章 鋼的表面硬化法
第 七 章 鑄鐵
第 八 章 非鐵金屬材料
第 九 章 非金屬材料
第 十 章 注重特殊功能及性質的先進材料
第十一章 複合材料
習題
立即查看
【簡介】
憂鬱症、神經衰弱、精神治療、創傷、戰爭精神醫學、殖民精神醫學、情緒史、宗教與心理學、跨國精神醫學、文化精神醫學及心理治療等 既是當今精神醫學史研究熱切關心的主題
也反映精神科學在近代東亞的滲透普及與多重影響
《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精選台、港、日、韓等地知名學者的代表性著作,將其翻譯為繁體中文集結出版。全書在探討東亞近代性的「近代的東亞」、探討精神科學與治理的「治理的東亞」,以及探討知識技術跨國流動的「移動的東亞」三大主軸,各篇專文的研究主題包括日本的憂鬱症、日本動力精神醫學與新興宗教的糾葛、日本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休克療法、日本太平洋戰爭的創傷神經症、韓國人本精神醫學傳統的建立、韓國殖民時期的情緒文化政治學、華人社會的縮陽症、中國的神經衰弱、當代中國的心理熱、台灣殖民時期的心理實驗、台灣及世界衛生組織的精神流行病學研究等。這些專文的研究主題、研究方法與歷史洞見,體現了當代精神科學史的最新進展,也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的糾結歷史,以及東亞精神科學史的特殊性。
本書設定讀者來自中文世界,因此收錄的文章大多原以外文撰寫。就主題而論,全書十一章大致可區分為三類。第一篇「近代的東亞」,探討精神科學在體現與建構東亞現代性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二篇「治理的東亞」則試圖梳理精神科學與社會重整、帝國建構間的關係。最後,「移動的東亞」則透過追隨精神科學知識與技術移動的軌跡,討論這些科學與東亞本身具有的流動性。
本書涵蓋的區域甚廣,包括斯里蘭卡、臺灣、日本、夏威夷、琉球、緬甸、泰國、菲律賓、社會群島、印度、巴基斯坦、中國等地。雖以東亞為主要視野,但不以東亞這個人造的地理疆域為限。在東亞相關領域仍待發展的情況下,以堅實史料為基礎的實證研究依然令人期待。
北中淳子〈鬱之病〉的前兩章節以日本為例,分別討論傳統概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延續與轉化,以及「現代」與「科學」等概念具有的異質性,著重討論過去日本數百年間從傳統醫學中「鬱證」到現代精神醫學下定義的「憂鬱症」間的變化過程。兵頭晶子所著〈大正時期的「精神概念」:透過大本教與《變態心理》之爭的考察〉一文主要從思想史的層次處理傳統與現代的問題。延世大學醫史學科呂寅碩教授(Yeo In-sok)的〈世富蘭偲精神科的設立與人道主義治療傳統的形成:以麥拉倫與李重澈的活動為探討重心〉一文,主要從人物與制度史的角度梳理韓國近代傳教醫療的發展及其本土化過程所具有的特色。黃宣穎的〈當代中國都會心理熱的出現〉一文,探討1990年代起中國社會對心理治療,學習心理治療的風潮。以上四篇文章從相當不同的議題與角度,記錄下精神科學在近現代東亞社會中的歷程。
王文基〈民國時期的神經衰弱與精神科學的興起〉一文,以神經衰弱的論述與治療為例,強調20世紀前半葉精神科學理路上的差異,以及各家理論背後在治理中國社會上所提出方案之間的不同。
巫毓荃〈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茽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一文的重點為心理學助教藤澤茽所設計的關於憤怒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劉峻的〈情緒的文化政治〉一章,則以報章雜誌、文學作品、電影及司法案件記錄等史料,深刻的描繪韓國社會在面對殖民統治與現代生活時的精神圖像。
鈴木晃仁在〈全球理論,在地實作:日本精神醫學中的休克療法,1920-1945〉一文中,探討日本採用新式精神醫學療法所具有的在地意義。
中村江里的〈日本「隱形」的戰爭創傷:醫學、社會與軍陣精神傷患〉一文,觀察到其所強調的日本特色,試圖解答創傷為何無法於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於日本找到立足之地。
吳易叡的〈從「種族化」到「世界公民」:臺灣的「跨國性」與世界衛生組織早期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一文,記錄下知識流動的複雜過程與深刻的社會文化意涵。
姜學豪(Howard Chiang)的文章〈文化與精神醫學的越洋轉譯:「縮陽」如何成為文化結合症候群〉著重則是「縮陽」(koro)此一疾病範疇在文化與國家間的流動。
【目錄】
中研院人文講座叢書總序
編輯序言
緒論 東亞及跨界視野下的精神科學史
鬱之病 北中淳子著、王珮瑩譯
大正時期的「精神概念」:透過大本教與《變態心理》之爭的考察 兵頭晶子著、王珮瑩譯
世富蘭偲精神科的設立與人道主義治療傳統的形成:以麥拉倫與李重澈的活動為探討重心 呂寅碩(In-Sok Yeo)著、彭婷玟譯
民國時期的神經衰弱與精神科學的興起 王文基著、林桂卉譯
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茽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 巫毓荃著
情緒的文化政治 劉峻(Theodore Jun Yoo)著、官晨怡譯
全球理論,在地實作:日本精神醫學中的休克療法,1920-1945 鈴木晃仁著、張邦彥譯
日本「隱形」的戰爭創傷:醫學、社會與軍陣精神傷患 中村江里著、陳令杰譯
從「種族化」到「世界公民」:臺灣的「跨國性」與世界衛生組織早期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 吳易叡著、湯家碩譯
文化與精神醫學的越洋轉譯:「縮陽」如何成為文化結合症候群 姜學豪(Howard Chiang)著、張泓昊譯
當代中國都會心理熱的出現 黃宣穎著、詹穆彥譯
索引
作者簡介
立即查看
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 還珠樓主選集【經典復刻版‧葉洪生批校本】:《蜀山劍俠傳》、《蜀山劍俠新傳》、《峨嵋七矮》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中國近代武俠小說名著大系──《還珠樓主選集》
精選三部代表作《蜀山劍俠傳》、《峨眉七矮》、《蜀山劍俠新傳》
採用1984年版本復刻,特別新增批校者葉洪生二萬字新序與還珠樓主年表 一代神魔武俠小說大宗師還珠樓主,其《蜀山劍俠傳》乃仙俠小說開山之作。影響金庸、古龍為代表的新派武俠小說,迎來中國武俠小說新境界。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人。在他的書中,始終保持著儒、道、禪的中國特色;他那淺近易懂的半文言半白話的文字風格,也毫無半點歐化腔。還珠樓主一生寫了三十六部武俠小說,其中有神怪武俠小說,也有接近現實的技擊武俠小說,但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仍首推神怪武俠小說。
本套書精選還珠樓主三部極具代表性的作品:
《蜀山劍俠傳》正續集是還珠樓主代表作,也是其系列作品之靈魂與原創故事基因。幾乎還珠所有的武俠/劍俠小說都是圍繞著《蜀山》這株生命之樹發展,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峨嵋七矮》原為《蜀山》中「北極探險」之一大關目,約當原著第三十八、三十九集之間;但自成故事單元,因故獨立成篇。讀者對照來看,必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蜀山劍俠新傳》是還珠作品中少有的頭尾俱全之作,具有鮮明的「後續傳」性質。而作者把自己一分為二,將其早年情史化入此書,屢屢做交互式影射;更對所謂「三生情侶」有著美好的憧憬,極富於「理想仙俠」色彩,值得細加品味。 出版「批校本」破解「禁書魔咒」
聯經於1984年出版《中國近代武俠小說名著大系》,還珠樓主作品為其中之一。雖然當年國外已興起武俠小說的研究,但台灣仍普遍認為這是不入流的小說體。於是在出版時,特別邀請陳曉林與葉洪生分別撰寫文章、批註。並將文章,放在每部作品開頭,以強調俠義小說的文學價值。並且由著名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先生,親自為作品進行分段、標點、批校、評註,以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在《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絕版多年後,重新推出《還珠樓主選集》復刻版,保留了1984年版的小說內文及批註,並重新整理了序文,特別新增批校者葉洪生先生,為復刻版撰寫的二萬字新序〈我與蜀山再生緣〉,將當年出版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是珍貴的歷史見證。此外,特別收入〈還珠樓主李壽民先生年表〉,不僅查考還珠樓主一生行跡,更吸收最新學術研究成果。《還珠樓主選集【經典復刻版‧葉洪生批校本】》內含:
《蜀山劍俠傳》:26冊
《峨眉七矮》:1冊
《蜀山劍俠新傳》:2冊
【目錄】
《蜀山劍俠傳》
我與《蜀山》再生緣――【還珠樓主作品選集】代序╱葉洪生
磨劍十月試金石――【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總編序╱葉洪生
還珠樓主小傳及作品分卷說明╱葉洪生
還珠樓主之寫作論╱徐國楨
我的父親還珠樓主 ╱李觀承
解剖《蜀山》――教你怎樣寫劍俠小說╱唐文標
【附錄】還珠樓主李壽民先生年表╱周清霖‧顧臻
凡例提要
第一回〜第三二九回
《蜀山劍俠新傳》
第一回〜第八回
《峨眉七矮》
前引
第一回〜第九回
原價:
12800
售價:
11520
現省:
1280元
立即查看
魚玄機:森鷗外歷史小說選(與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享譽日本近代文學三大文豪,森鷗外經典之作)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森鷗外──日本近代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富影響力的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與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並稱日本近代文學三大文豪
要瞭解日本近代文學,不能不知道森鷗外!要知道森鷗外,就不能忽略奠定他成為文壇巨擘的歷史小說!
由知名學者、翻譯家鄭清茂編選、譯注其歷史代表作五篇《魚玄機:森鷗外歷史小說選》,收錄:
〈山椒大夫〉──觸及奴隸解放問題的代表作、改編之電影更獲威尼斯影展銀熊獎殊榮
〈阿部一族〉、〈護持院原復仇記〉──以傳統大和魂精神切入,重新探討武士道「殉死」與「復仇」之作
〈安井夫人〉、〈魚玄機〉──改寫自歷史真實女性角色,喚起時代包袱下,女性對於自身關注及覺醒
知名學者、翻譯家鄭清茂特從森鷗外的短篇歷史小說編選五篇代表作,略加注釋,包括〈阿部一族〉汲取了武士道精神演變到後期的變形以及人性矛盾,講述一位身為家臣的武士未獲藩主許可而殉死,結果不但犬死(白死),甚至招致了一家滅絕的悲劇故事;〈護持院原復仇記〉脫胎自武士復仇的史料,提出申請得以復仇的主角,歷經千辛萬苦,走遍大半日本,幸得神佛保佑才得以了卻復仇之願。〈安井夫人〉主角是江戶末期至明治初年的大儒安井息軒的夫人佐代,婚後為丈夫及家庭奉獻,終其一生盡力於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卻也讓人看到女性在大時代中無從選擇的無奈:〈山椒大夫〉為古代傳說的翻案,描寫平安時代末期的貴族姊弟安壽與廚子王,被騙作童奴飽受苦難折磨,最終逃離困境,也點出奴隸買賣、解放的問題;〈魚玄機〉改編自中國歷史人物,有美人之稱而廣受歡迎的晚唐才女詩人,因為嫉妒之心而殺死婢女,落得入獄受斬之下場,卻也反映當時女性對性慾與自我覺醒之關注。
【目錄】
譯者序╱鄭清茂
阿部一族
護持院原復仇記
山椒大夫
安井夫人
魚玄機
立即查看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王汎森新作《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包括兩部分文章,一部分是與近代中國思想中「主義時代的來臨」這個主題相關的文字,另外一部分則是闡明「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這個研究的方向與態度。
後者主張思想史亦應探討「思想的生活性」及「生活的思想性」,而因為本書中與「主義時代的來臨」有關的幾篇論文也刻意從廣義的「思想與生活」這個主軸出發,略有別於從政治角度去處理「主義」的問題。
作者王汎森教授並不主張將思想化約為生活,也不是在宣揚一種唯與生活發生關係的思想才有價值的想法,更不是認為重要的、具有原創性的思想不値得用心研究。但誠如克羅齊所說的:「思想作為行動才是積極的」、「思想既不是對實在的模仿也不是裝實在的容器」,同時他也強調「思想不在生活之外,甚至就是生活職能」。那麼如果想了解思想在歷史發展中實際的樣態,則不能忽略「思想的生活性」與「生活的思想性」的問題。所以,一方面是「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是「生活是思想的一種方式」。作者認為,「思想的生活性」、「生活的思想性」,以及這兩者之間往復交織,宛如「風」般來回有趣。此處所謂的「生活」,包括的範圍比較寬,包括有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
【目錄】
序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兼論思想史的層次
從「新民」到「新人」──近代思想中的「自我」與「政治」
五四運動與生活世界的變化
「煩悶」的本質是什麼──近代中國的私人領域與「主義」的崛起
「主義時代」的來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一個關鍵發展
時間感、歷史觀、思想與社會──進化思想在近代中國
中國近代思想中的「未來」
如果把概念想像成一個結構──晚清以來的「複合性思維」
「儒家文化的不安定層」──對「地方的近代史」的若干思考
人的消失?!──兼論二十世紀史學中「非個人性歷史力量」
附錄 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立即查看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催眠術是清末民初時期最眾聲喧嘩的大眾科學,
展現菁英與常民、科學與迷信、心理學與靈學
在界線上的浮動和滲透,
並帶來深遠的社會和文化效應。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從科學史的角度,結合社會文化史與思想史的關懷,主張必須對近代中國的「科學」採取複調式的理解,超越五四科學主義話語及學院菁英的基調,呈現異質歷史行動者相互競逐、應和的多元聲音。
張邦彥醫師從大眾的日常生活出發,考察催眠術的傳播方式,並解釋人們對催眠術懷抱正反兩極情感的因由。接著聚焦於催眠學會的科學實作,分析學會從事劃界工作及拓展科學網絡的策略,兼論及催眠術對現代自我的形塑。最後透過爬梳催眠術與靈學的糾纏,追索近代中國心理知識的分化軌跡,指出學院心理學、催眠學會、靈學會看待科學的殊異立場。藉由這些彼此關聯的面向,重構動力精神科學在近代華人世界興起跌宕的多重圖像。
【目錄】
序一 複調視野下的催眠術/黃克武
序二 精神與科學的另類史/王文基 第一章 導論
一、楔子
二、什麼「科學」?誰的「科學」?
三、大眾科學史的視野
四、大眾科學意義下的西方催眠術
五、催眠術與近代東亞
六、全書安排 第二章 驚奇與憂懼:日常生活中的催眠術
一、電磁化身體觀的浮現
二、新式出版物中的催眠術
三、催眠術的展演
四、講習所的設立與政府的壓制
五、思想性的線索:群眾心理學和「暗示」觀念的興起
六、經驗性的線索:犯罪事件的指證與文學的再現
七、歷史性的線索:失魂與附身的恐慌
八、小結 第三章 機構的發展:催眠學會活動中的商業、政治與科學
一、前言
二、精神療法的興起
三、催眠學會簡史
四、催眠學會的市場經營
五、催眠學會的政治操作
六、催眠函授中的「商業交易」與「互惠交換」
七、規範下的人與物
八、小結 第四章 心理知識的分化:催眠學會、靈學會與學院心理學
一、前言
二、催眠學會的靈學主張:「生機論」與「機械論」的思維
三、靈學領域的競爭者們
四、回到早年Psychological與Psychical的孿生關係
五、學院心理學與靈學的衝突
六、一場《新青年》上的直接對話
七、從科玄論戰思考「精神」與「科學」的關係
八、小結 第五章 結論
一、譜寫近代中國科學史的複調
二、界限劃分、知識分化與自我的形塑
三、過去與未來 後記
參考文獻 圖目次
圖1 麥克勞根療病電帶
圖2 《科學畫報》內的一幅動物催眠插圖
圖3 《新法螺》封面
圖4 魔術團表演之催眠術實況
圖5 中國精神研究會廣告
圖6 〈催眠術親身實驗記〉小說附圖
圖7 收錄於《繁華雜誌》第4期的滑稽小說之插圖
圖8 一份1845年法文報紙中的插圖
圖9 余萍客與古屋鐵石合作催眠一名日本婦人
圖10 芳洲於1917年替北京地方會員講學後合影
圖11 屋鐵石的《高等催眠學講義錄》
圖12 芳洲的《催眠學函授講義》
圖13 心雨的《最新實驗催眠術講義》
圖14 國心靈研究會實驗講演會的現場照片
圖15 心靈》雜誌上的一份催眠療症實驗報告
圖16 萍客示範撫下法的施術圖
圖17 海濤所繪製的無線電與千里眼類比圖示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