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450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社會科學研究法:資料蒐集與分析 作者:Shaun Best 翻譯:李文政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9861916392 內容簡介 本書對研究的初學者來說,是一本必備的指南,它就研究的規劃、執行與分析提供確實可行的建議,更重要的是能深入探討較為廣泛的研究情境脈絡: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什麼樣的情境與思考可能會影響特定研究方法的選擇?它所引發的影響與問題為何?如何批判性地分析研究結果?從先前的一些研究可以學習到什麼樣的經驗教訓?為了使你能夠成為一位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研究者,這本書將幫助你充分善用你的研究方法或計畫。 本書對任何從事社會學、衛生政策、社會工作、犯罪學、社會政策、文化研究、政治學、公共政策、教育,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而言,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寶典。 本書特點 ˙以實例示範如何計畫與進行資料蒐集,並選擇適當的資料蒐集方法,以有意義的方式撰寫研究結果。 ˙完整與明確的描述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方法與關鍵概念,同時提供廣泛的解釋與評量,有助於研究的初學者。 ˙根據所蒐集的資料,在解釋建構中進行徹底的資料分析、討論與建議,並導出適當的推論。 ˙激發參與者驅動與反思性研究。 ˙列舉跨多學科領域的良好研究實例,以做為說明。 ˙探討研究方法之研究品質保證(QAA)的基準。 ˙涵蓋所有的主要方法以及混合方法、評量研究與實驗、測量與統計推論。 ˙各章均有練習與活動,讓讀者經常有機會思考所閱讀的內容並加以評量。 ˙運用個案研究,探討在「真實世界」情境中執行研究計畫所遭遇的問題與挑戰。 目錄 Chapter 1 序論 前言 什麼是研究?從哪裡與如何開始? 研究問題的形成 研究理由 客觀性 行動研究 文獻探討 確定變項與指標 可以不做問卷調查嗎? 設計與執行研究計畫的「常規」階段 結論 Chapter 2 社會研究的倫理 前言 為何研究倫理是重要的? 知會同意 委員會與指導原則 保密 如何成為一位有道德的研究者? 公廁交易 你是哪一類型的研究者? 結論 Chapter 3 文獻的檢索與探討 前言 建構文獻探討 為何需要合理解釋研究問題? 評量問題 確定變項與指標 期刊 教科書 網際網路 什麼時候結束你的文獻檢索? 抄襲 維基百科 引用與參考 完成參考書目 結論 Chapter 4 二次分析—使用他人資料的研究 前言 涂爾幹自殺論 犯罪統計 資料庫與資料集 概念與技術工具 次要資料的類別 歷史資料 二次分析的優缺點 結論 Chapter 5 訪談法 前言 應注意的問題 結構式與非結構式訪談 如何進行訪談 編碼與資料分析:結構式訪談 深度訪談 漏斗 協同訪談 選擇樣本 團體訪談與焦點團體 線上訪談 結論 Chapter 6 個案研究 前言 個案研究的形式 個案研究的類型 局內 vs. 局外研究方式 關鍵事件法 理論與實證的通則化 質性訪談的應用 個案研究方法的批判 個案的分析與詮釋 對應與模式配對 避免誤差與使用驗證程序 結論 Chapter 7 人種誌研究方法 前言 倫理問題與信任 投入理解 社會行動 第三理解 確保真實性的指導方針 學習繩索 邊緣化 發展人種誌的同蒞 入境隨俗 論述 實踐—分析單元 重新界定「場域」的概念:網際網路上的人種誌 結論 Chapter 8 觀察、參與觀察及觀察推論 界定參與觀察 透過觀察了解人類的意義系統 參與觀察的問題 解讀與記錄觀察 隱蔽的方法 公開研究計畫的觀察 觀點總結 資料分析 主題內容分析 結論 Chapter 9 傳記與自傳的研究方法 前言 蒐集資料的方法 提供具體實例 傳記方法的優點 論述與敘事 女性主義者的觀點 「神經質的敘事者」與其他問題 通論的問題 什麼是敘事分析? 傳記與自傳研究的資料分析 倫理問題 結論 Chapter 10 文件檔案與敘事分析 前言 符號學 內容分析 日記 信件 視覺方法 分析照片資料 個案研究與文件檔案研究法 結論 Chapter 11 測量與統計推論 前言 找出集中趨勢的常用方法 變異數與標準差 分類 測量 科學的簡約性 為什麼我們要建構類別? 概率 測量尺度 完整的推論 從研究結果產生知識 相關性、原因與機制 SPSS 結論 Chapter 12 何謂抽樣調查? 前言 社會調查如何開始 規劃:如何進行調查 什麼是抽樣? 社區研究所 問卷 無回應 如何分發問卷 設計問題 描述性與分析性調查 結論 Chapter 13 混合方法研究 混合方法研究的一般特徵 方法的混合發生在什麼階段? 混合方法研究的特點 為何要採用混合方法與(或)方法論 結晶化 結論 Chapter 14 評量研究與實驗 什麼是評量? 評量:形成性與總結性 評量:內部與外部 評量研究的主要特徵 實驗 總結與撰寫報告 撰寫評量報告 結論 Chapter 15 成功地完成研究計畫 前言 報告的結構 引用 何時何地開始撰寫?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社會科學的研究議題乃是人類社會與組織現象,研究變數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由於研究者通常難以操弄變項或隨機抽樣,因此較不容易驗證因果,而常被視為軟科學 (soft science)。所幸,近年來隨著研究方法的與各類統計技術(如結構方程模式等)的精進與普及,使社會科學研究者得以發展更嚴謹的 (rigorous) 實證研究,並驗證複雜的理論模式。近年來許多社會科學與組織研究的頂尖學術期刊中,屢屢可見高品質的研究成果,不但為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提供更多的知識,也強化了學術研究對於社會與產業的影響力。 身為研究者,無論是以質化或量化的取向進行研究,都是企圖發展新的理論,或提升現有理論的貢獻性。然而,在追求卓越的路上,總有許多挑戰需要面對。近年來,研究方法與統計軟體的快速發展,使得所謂「高品質研究」日益規格化。在投稿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一種研究方法之重要性凌駕於研究議題價值的感受。這種感受在回應審查人對研究方法所提出的批評與質疑時更為明顯(例如:此問卷研究的樣本數不足、以大學生為樣本不具代表性、或共同方法偏誤為此研究的致命傷等等)。身為教授研究方法學的老師,經常有人與我討論該如何回覆審查者意見,以及對於一本教戰守則的渴望。這正是本書之所以問世的主要驅力! 社會科學研究中有許多口耳相傳的做法,但研究者常難以找到對應的參考資料加以佐證。本書針對目前工商心理學與管理學領域中最常使用的研究及統計方法,完整地說明這些專家說法的理論背景,以及投稿或口試過程中合宜的答辯方式,將有助於讀者增進研究方法與統計的實務應用能力。本書有以下特色: •內容簡單易懂:本書原作者捨棄艱難的詞彙,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釐清看似複雜的統計問題,幽默的文筆大幅降低閱讀的難度。 •結合實務做法:本書清楚地論述各種專家說法的緣由,同時提出研究設計時的實務建議,是讀者執行研究時良好的指引。 •參考文獻完整:本書中所說明的重要理論盡皆詳細標示出處,是讀者未來進一步深度閱讀或研究時絕佳的參考指標。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