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23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 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 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 《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 《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 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二十世紀八大獨裁者: 義大利――墨索里尼 德國――希特勒 蘇聯――史達林 中國――毛澤東 北韓――金日成 海地――杜瓦利埃 羅馬尼亞――希奧塞古 衣索比亞――門格斯圖 整個二十世紀,無數的人民在為自己的獨裁領袖喝采, 即使他們因此淪落成了奴隸…… 獨裁政權無法光靠恐懼和暴力來統治國家,赤裸裸的權力可以暫時奪過來握在手中,但長遠來看永遠都嫌不夠。有辦法讓人民讚揚自己,才有辦法在位子上待久一點。現代獨裁者的弔詭之處在於,他必須製造出民眾支持的假象。 在《獨裁者養成之路》一書中,馮客回顧了二十世紀八個最有影響力的獨裁元首。從精心編排的遊行到嚴格的審查制度,這些刻意打造而成的神祕面紗,讓獨裁者可以不斷地粉飾自己的形象,並且鼓勵廣大人民來歌頌他們。 馮客以絲絲入扣的敘事,檢視了人格的神化如何生根、茁壯、鞏固,證明個人崇拜就是暴政的核心! 推薦 尹子軒(香港《The Glocal全球政經評論》副總編輯) 許菁芳(作家)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書評 跳脫既有的成見,延續馮客之前的毛澤東研究,提醒我們,握有權力的意識形態在目前的「自由主義危機」中是如何控制大量人民的心。他嘗試從各種方面去剖析集權主義,從毛澤東到「爸爸醫生」杜瓦利埃,辛辣地簡述了每一個獨裁者的生平。馮客獨具隻眼地指出,反文明的罪行就是反人類的罪行。 ――《紐約客》(New Yorker) 馮客以嚴謹學術態度書寫這本書,他意識到,在政治動盪的時代,這些狂妄自大的傢伙可以一直把人民迷得神魂顛倒。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碑文會傾頹、雕像會倒塌,但這本書讓我們看到,「話術統治」為何歷久不衰。 ――美國大眾文化雜誌Paste Magazine 兼具科普和學術的特色,讀者一定可以從本書獲益甚多,又能享受其中的樂趣。馮客這本書的政治意識是反共且反獨裁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從歷史角度詳述獨裁者如何讓整個社會圍繞著他們的自我頌揚和權力打轉。馮客用全新的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並仔細地帶出新穎的細節。書中寫到不太有名的獨裁政權,例如門格斯圖統治的衣索比亞,亦秉持一貫的詳實筆觸,絲毫不馬虎。 ――美國文化雜誌Tablet Magazine 【目錄】 推薦序 當獨裁者同在異起 許菁芳 前言 第一章 墨索里尼 第二章 希特勒 第三章 史達林 第四章 毛澤東 第五章 金日成 第六章 杜瓦利埃 第七章 希奧塞古 第八章 門格斯圖 後記 謝詞 注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以採行實證的研究方法, 聚焦於「譯者」的翻譯實踐與媒體的關係。 藉由釐清譯作的原文出處與版次的差異性等, 建立文本比較的基礎研究。 同時關注譯本生成的歷史條件與文化環境, 並參閱西方翻譯理論, 深化議題性的討論。 全書共分七章,研究對象主要選擇吳坤煌、楊逵、龍瑛宗、鍾肇政、葉石濤、陳千武等台籍「翻譯者」,進行他們翻譯路徑的分析,發現戰前的譯者在日本左翼的報章媒體上,藉由翻譯「代表╱再現」殖民地台灣。政權更迭的戰後初期,本土知識分子利用翻譯進行文化傳播,並將中國知識再脈絡化。戰後的譯者則將台灣戰前的日語文學翻譯「重置」(re-place)到戰後當代中文語境的脈絡中,並扮演著再脈絡化的角色(contextualizer)。從台灣新文學史的發展歷程來看,他們譯作生產的社會脈絡(context),以及在翻譯實踐過程中如何轉換個人的文學能量,均展現出高度的各自文化能動性。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吳坤煌在日的文化翻譯活動:以1930年代日本左翼雜誌為考察對象 前言 一、旅日福爾摩沙青年吳坤煌 二、日本左翼同人詩刊中的台灣詩人 三、在日本戲劇雜誌的台灣評論家 四、左翼雜誌中殖民地資訊的報導翻譯 結語 附錄:〈現在的台灣詩壇〉與〈台湾詩壇の現状〉的增刪情況 第二章 1930年代日本雜誌媒體與殖民地文學的關係:以台灣╱普羅作家楊逵為例 前言 一、東亞作家的文化交流 二、與日本媒體建立的合作模式 三、日本文壇文學議題的參與 四、殖民地台灣社會的報導與批判 結語 附錄:1930年代楊逵在日刊物發表目錄 第三章 戰後初期(1945-1949)台灣文學場域中日譯本的出版與知識生產活動 前言 一、政治性的翻譯:官方日語書籍的譯介與出版活動 二、翻譯的政治性和社會需求 三、日語通俗文學的出版與譯介 四、左翼文化人的譯介活動 結語 附錄一:戰後初期「台灣藝術社」出版品(社址:台北市太平町二段八十五號) 附錄二:中華日報日文版「家庭欄」與婦女議題相關的文章 第四章 1960年代台灣文學的日譯活動:《今日之中國》的文學翻譯與文化政治 前言 一、《今日之中國》的發刊背景及其編譯者 二、戰後省籍作家的創作與翻譯實踐 三、選譯外省籍作家的作品類型 結語 附錄一:省籍作家刊於《今日之中國》的小說作品目錄 附錄二:外省籍作家刊於《今日之中國》的小說作品目錄 第五章 析論1970年代末台灣日語文學的翻譯與出版活動 前言 一、再發現台灣文學的歷史條件 二、報紙副刊作為譯介傳播的載體 三、遠景出版社的「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 結語 附錄:《民眾日報.副刊》(1979.01-1979.12)的日治時期台灣文學譯作 第六章 1980年代葉石濤跨語越境的翻譯實踐 前言 一、翻譯的政治性:日本台灣文學研究論文的改譯 二、翻譯的大眾商業性:日本推理小說的譯介 三、翻譯的自主性:韓國短篇小說選集的擇譯 結語 附錄:葉石濤譯作《地下村》相關之刊出資料表 第七章 後解嚴時期西川滿文學翻譯的文化政治 前言 一、日本遣返者文學中的台灣書寫 二、戰後西川滿的文學活動 三、戰後西川滿文學在台的翻譯接受史 結語 附錄:戰後西川滿文學在台翻譯年表 結論 參考書目 論文出處一覽 後記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這是一本很不一樣的翻譯專業書籍。書中不談翻譯理論方法,也不講翻譯實務技巧,卻可大大改變你的翻譯職涯! ◎產出高品質翻譯後,還要知道如何面對客戶,把服務賣出去,成為懂生產也會銷售的專業譯者! ◎數十位各領域專業譯者訪談紀錄,讓讀者可以從別人珍貴的實務經驗中獲得啟發。 輔仁大學學術特聘教授 楊承淑—— 這本書是給專業譯者的商業必修課,內容是根據作者的創業經驗與感受而來的。我個人對此是深受感動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廖柏森—— 透過這本書,我們有了全新的眼光看到譯者的職涯還有更多面向需要發展,更多能力需要學習,書中有精闢生動的解說。 中英會議口譯員/雙語主持人 黃致潔—— 想在市場上成功的自由工作者,除了專業的技術與能力,同時要把自己當成一家「企業」用心經營。作者從商業畫布的角度,從各種角度切入譯者的商業思維與實務。這本書不只適合譯者同行,也是自由工作者暨一人公司培養商業思維過程中的必讀教材。 中英筆譯譯者 蔡妲瑩—— 這本書談的不是行銷,而是換一個角度看翻譯產業。 書籍專業譯者 廖珮杏(譯有《重返天安門》、《憤怒與希望》等書及遊戲《電馭叛客2077》)—— 這本書最有趣的是作者從各種不同譯者訪談中找出共相,並用企業經營的角度整理出來。不同類型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這本書幫助我們思考如何與客戶相遇,並將自己擅長的能力發揮出來,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 專業 書籍譯者 劉維人(譯有《暴政》、《反民主》、《心智操控》等書)—— 作者不僅創立絕佳翻譯輔助軟體Trmsoup,並在這本書中以企業常用的架構,輔以許多著名譯者的經驗,點出譯者可以經營哪些附加價值,打造獨一無二的市場定位與品牌。凡是想將翻譯拓展為個人事業的譯者,定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商業策略的重要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