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平裝)【上下冊不分售】 2014 <學富>
人氣推薦!已有10位會員共同選購!!
發展心理學(共兩冊)
ISBN13:9789865840341
出版社:Cengage Learning
作者:David R. Shaffer;Katherine Kipp
譯者:張心戊;林淑玲;李明芝
裝訂/頁數:平裝/936頁
規格:26cm*19cm*4cm (高/寬/厚)
本數:2
版次:2
出版日:2014/02/01
中國圖書分類:兒童心理學
內容簡介
撰寫本書的目的,在使我們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發展有最新且完整的輪廓,並據此添加多名發展心理學者提供的最佳理論、研究和實務建議等。本書採用輕鬆、實際的寫作風格,並大量引用問題、想法、概念檢驗及練習來刺激學生的興趣和參與,以此激發學生思考發展心理學迷人的歷程。
新版已全部更新和修訂,以反映發展心理學領域的不斷變化,使本書更能貼近廣大讀者。本書最大特色在於能與讀者對話,而不只是單向的對讀者說話,此外亦能預測讀者的興趣、問題及關注點,將讀者視為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使學生在離開課堂後,能明確了解發展心理學的起因與複雜性,並實際應用到許多真實的生活情境。這些實務應用能協助我們扮演好父母、教師、護士、托兒工作者、小兒科醫師、心理學家等角色,或具備其他任何有天可能影響發展中某人的能力。
目錄
上冊
第 1 章 發展心理學的簡介與研究策略
第 2 章 遺傳對發展的影響
第 3 章 產前發展與生產
第 4 章 嬰兒期
第 5 章 生理發展:腦、身體、動作技能和性的發展
第 6 章 認知發展:皮亞傑的理論和維高斯基的社會文化觀點
第 7 章 認知發展:訊息處理觀點
第 8 章 智力:測量心智表現
下冊
第 9 章 語言和溝通技巧的發展
第 10 章 情緒發展、氣質和依附
第 11 章 自我概念的發展
第 12 章 性別差異及性別角色發展
第 13 章 攻擊、利他主義及道德發展
第 14 章 發展的背景環境Ⅰ:家庭
第 15 章 發展的背景環境Ⅱ:同儕、學校與科技
原價:
1050
售價:
945
現省:
105元
立即查看
諮商與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 (5版)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書名: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中文第五版 2024年 (Theory &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1/E)
作者: Corey
譯者:修慧蘭
出版社:雙葉
ISBN:9786269737956
目錄
第一篇 諮商實務的基本議題
第01章 導論與概述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撰寫立場
第三節 使用本書的建議
第四節 理論章節的概述
第五節 Stan 個案簡介
第六節 Gwen 個案簡介
第02章 諮商員:兼具人性及專業的工作者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諮商員即是具療癒性的人
第三節 諮商員的個人諮商經驗
第四節 諮商員的價值觀與治療歷程
第五節 成為有效的多元文化諮商員
第六節 新手諮商員面臨的議題
第七節 摘要
第03章 諮商實務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把當事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前面
第三節 做倫理決定
第四節 知後同意的權利
第五節 保密原則的面向
第六節 多元文化觀點的倫理議題
第七節 衡鑑過程的倫理議題
第八節 以證據為基礎的實務之倫理議題
第九節 管理諮商實務中的多重關係
第十節 成為具倫理的諮商員
第十一節 摘要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第一部分之推薦補充讀物
第二篇 心理諮商理論與技術
第04章 精神(心理)分析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Jung 對人格發展的洞見
第六節 當代精神分析發展趨勢:客體關係理論、自體心理 學與關係取向心理分析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心理分析治療
心理分析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心理分析治療在Gwen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5章 阿德勒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阿德勒治療
阿德勒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阿德勒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6章 存在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存在主義治療
存在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存在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7章 個人中心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
第六節 動機式晤談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個人中心治療
個人中心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個人中心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8章 完形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完形治療
完形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完形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9章 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0章 認知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Albert Ellis 的理情行為治療
第三節 主要概念
第四節 治療歷程
第五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六節 Aaron Beck 的認知治療
第七節 Christine Padesky 和 Kathleen Mooney的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
第八節 Donald Meichenbaum 的認知行為矯治
第九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認知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十節 摘要與評論
第十一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1章 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現實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現實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2章 女性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女性主義治療
女性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女性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3章 後現代取向
第一節 當代的後現代治療代表人物
第二節 社會建構論導論
第三節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第四節 敘事治療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後現代取向
後現代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後現代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4章 家庭系統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家庭系統治療的發展
第三節 家庭治療的多層歷程
第四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家庭系統治療
家庭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家庭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與評論
第六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七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八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三篇 整合與應用
第15章 整合式觀點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朝向心理治療整合的趨勢
第三節 治療歷程的相關議題
第四節 技術與評估在諮商中的地位
整合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整合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
第六節 總結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立即查看
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 (3版)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中文翻譯書】
書名: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 第三版
原文書名 : Personality Theory & Research 12/E
作者:Pervin/Cervone
翻譯:葉光輝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7/08/31
ISBN:9789865668921
內容簡介
兼顧多元與整合的性格心理學……
從本書的第一版發行至今已有40個年頭,雖然隨著心理學領域持續進展,書中所介紹的性格理論各有興衰,但它們共同見證了性格研究在心理學領域中得以持續發展的特殊優勢--以「完整的個人」為基本研究單位、為個人心理運作的「個別差異」提供完整理論,成為各種心理學次領域知識的匯聚核心。而Cervone與Pervin兩位作者在最新版中也透過既有的書籍結構編排巧思、各種最新研究成果的添補,繼續呈現出性格心理學與時俱進、跨領域整合的兩大特徵。
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三版)作為教學用書,仍承襲先前各版的特色,強調理論與研究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大量運用當代豐富的實徵研究與個案資料,深入介紹了性格心理學界歷來具代表性的理論取向,並藉由各種不同角度或特定研究議題對各理論取向進行分析比較,以凸顯其各自的優勢、侷限與彼此之間的異同,引導讀者能思考多元理論觀點並存的必要性,以及整合的可能性。
目錄
第01章 性格理論:從日常觀察到系統理論
性格理論家的五大目標
為什麼要唸性格心理學
定義性格
性格理論的探問:人的性格由什麼組成、如何運作及行為成因
以科學方式解答性格問題:結構、歷程、發展與治療改變
性格理論的重要議題
評估性格理論
性格心理學理論:簡介
第02章 性格的科學研究
性格心理學的研究資料
研究的目標:信度、效度、倫理行為
三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性格理論與性格研究
性格衡鑑及 Jim 的個案
第03章 心理動力論:Freud 的心理分析取向性格理論
Sigmund Freud(1856-1939)生平簡介
Freud 之人性觀
Freud 的性格科學觀
Freud 的心理分析式性格理論
第04章 心理動力論:Freud 理論的應用與評估
心理動力取向之性格衡鑑:投射測驗
心理病理學
心理改變
Jim 的案例
相關理論觀點及晚近發展
理論評價
第05章 現象學理論取向:Carl Rogers 的個人中心性格理論
Carl R. Rogers(1902-1987):生平簡介
Rogers 之人性觀
Rogers 的性格科學觀
Carl Rogers 的性格理論
第06章 Rogers 的現象學理論:應用、相關概念與當代研究
臨床應用
Jim 的案例
相關的理論觀點
相關理論與研究的晚近發展
理論評價
第07章 性格特質論:Allport、Cattell 與 Eysenck
特質論重要學者概覽
特質論之人性觀
特質論之性格科學觀
特質論者共通的基本觀點
Gordon W. Allport(1897-1967)之特質論
確認主要特質相度:因素分析
Raymond B. Cattell(1905-1998)之因素分析特質論
Hans J. Eysenck(1916-1997)的三因素理論
第08章 性格特質論的應用
性格的大五因素模型:研究證據
大五因素論
成長與發展
或許還漏了一個?六因素模型
Jim 的案例
個人與情境之爭論
理論評價
第09章 性格的生理基礎
氣質
演化、演化心理學與性格
基因與性格
心情、情緒與大腦
可塑性:生理歷程是原因也是結果
探討「高階」心理運作功能的神經科學研究
第10章 行為主義及學習取向
行為主義之人性觀
行為主義之性格科學觀
Watson、Pavlov 與古典制約
Skinner 的操作制約理論
理論評價
第11章 認知論取向:George A. Kelly 的個人構念性格理論
George A. Kelly(1905-1966):生平簡介
Kelly 之性格科學觀
Kelly 之人性觀
George A. Kelly 的性格理論
臨床應用
Jim 的案例
相關觀點及近期發展
理論評價
第12章 社會認知論:Bandura 與 Mischel
社會認知論與其他理論之比較
相關學者生平簡介
社會認知論之人性觀
社會認知論之性格科學觀
社會認知取向的性格理論:結構
社會認知的性格理論:歷程
社會認知論對成長、發展之觀點
第13章 社會認知論:應用、相關理論概念與當代研究
性格的認知成分:信念、目標及評估標準
壓力與因應
Jim 的案例
理論評價
主要貢獻與總結
第14章 情境脈絡中的性格:人際關係、文化與生命全程發展
人際關係
面對學業與社交之挑戰:樂觀主義策略及防衛性悲觀
情境脈絡中的性格一致性
社經脈絡下的性格發展
跨生命全程的性格運作
文化中的個人
實務應用脈絡中的性格運作
結語
第15章 評價性格:理論與研究
結構、歷程、發展及治療的改變
Jim 的案例
對性格理論和研究的批判評價
最後總結:理論如同工具箱
立即查看
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ISBN13:9789865713737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Robert E. Slavin
譯者:張文哲
版次:4
出版日:2021/02/01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心理學;教學;課程
立即查看
【中文翻譯書】
書名 : 心理學導論 二版
原文書名:Atkison & Hilgard's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16/e
原文作者:Susan Nolen-Hoeksema、Barbara L. Fredrickson、Geoffrey R. Loftus、 Christel Lutz
中文譯者:危芷芬
ISBN: 9789865840976
內容簡介
本書自1953年出版以來,歷經半世紀十餘次的修訂,不僅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學教材,更是國內心理學教授所熟悉的經典教科書,幫助眾多讀者走過心理學一百多年以來的發展軌跡,遍訪心理學史的重大里程碑。
作者在這個版本中特別加入新的歐洲觀點,為本書帶來嶄新的國際化觀點。新版更加入超過350篇參考文獻,納入心理學近期研究成果,並且更廣泛地涵蓋每個主題領域,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以及腦與行為的研究;感覺與知覺之基礎研究的創新應用;情緒及智力、性格的基因和演化論、正向心理學、文化的社會心理學觀點等「新潮流」。新版心理學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以確保符合大學心理學課程的需求。
本書除了強調理論與科學研究,同時引導讀者去認識心理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第八章所討論的錯誤記憶現象,造成無辜當事人被誤認為嫌犯;第五章則以視錯覺原理,說明電影《魔戒》如何在螢幕上創造只有人類身高一半的哈比人;而第十四章有關壓力的介紹,可供讀者親身體驗及身體力行,第十六版更納入了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5的最新內容,讓讀者即時跟上國際潮流。在在說明心理學活躍於我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本書是一本內容理論與實務兼具、總覽心理學既有與嶄新研究成果的重要鉅著。
作者介紹
譯者簡介
危芷芬
現職
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博士
目錄
第01章心理學的本質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第二節 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第三節 當代心理學觀點
第四節 如何進行心理學研究
第02章心理學的生物基礎
第一節 心理學研究的生物基礎
第二節 神經細胞:神經系統的構造單位
第三節 腦的構造
第四節 自主神經系統
第五節 內分泌系統
第六節 演化、基因與行為
第03章心理發展
第一節 遺傳與環境
第二節 新生兒的能力
第三節 童年認知發展
第四節 性格與社會發展
第五節 青少年期發展
第04章感覺歷程
第一節 感覺模組的特性
第二節 視覺
第三節 聽覺
第四節 其他感覺
第05章知覺
第一節 知覺的用途為何?
第二節 注意力
第三節 定位
第四節 辨識
第五節 抽取
第六節 知覺恆常性
第七節 大腦的分工
第八節 知覺發展
第06章意識
第一節 意識層面
第二節 睡眠與夢
第三節 催眠
第四節 心理作用藥物
第07章學習與制約
第一節 學習的各種觀點
第二節 古典制約
第三節 工具制約
第四節 學習與認知
第五節 學習與大腦
第六節 學習與動機
第08章記憶
第一節 三種重要區分
第二節 感覺記憶
第三節 工作記憶
第四節 長期記憶
第五節 內隱記憶
第六節 建構式記憶
第七節 改善記憶
第09章語言和思考
第一節 語言與溝通
第二節 語言發展
第三節 概念與分類:建構思考的基石
第四節 推理與決策
第五節 在行動中思考:問題解決
第10章動機
第一節 驅力與恆定
第二節 誘因動機與酬賞
第三節 饑餓、進食與飲食疾病
第四節 性別與性欲
第11章情緒
第一節 情緒的成分
第二節 認知評估與情緒
第三節 主觀經驗與情緒
第四節 思考—行動傾向與情緒
第五節 生理變化與情緒
第六節 臉部肌肉活動與情緒
第七節 情緒反應:情緒調節
第八節 情緒、性別與文化
第九節 正向心理學
第12章智力
第一節 智力衡鑑
第二節 現代智力理論:眾多或少數智力?
第三節 基因與智力
第四節 情緒智力
第五節 一般學習障礙
第13章性格
第一節 性格的概念與衡鑑
第二節 心理分析取向
第三節 行為取向
第四節 認知取向
第五節 人本取向
第六節 演化取向
第七節 性格的基因學
第14章壓力、健康與因應行為
第一節 壓力的生理反應
第二節 壓力與生理健康
第三節 壓力與心理健康
第四節 評估、因應與健康
第五節 壓力管理
第15章精神疾病
第一節 變態的定義
第二節 焦慮症
第三節 憂鬱症與雙極性情感症
第四節 思覺失調症
第五節 性格違常
第六節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第16章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
第一節 歷史背景
第二節 心理治療技術
第三節 生理治療
第四節 增進心理健康
第17章社會影響
第一節 他人在場
第二節 順從與服從
第三節 內化
第四節 團體互動
第五節 重點重述:如何以社會心理學觀點解釋難以理解的現象
第18章社會認知
第一節 印象形成
第二節 態度
第三節 人際吸引
第四節 重點重述:兩種社會認知模式的說法
附錄
Erikson 八個發展階段
立即查看
【簡介】
變態心理學是整個人類心理探討中最為神祕、引人興趣的領域之一。任何時代總是有些人被認定為失常或瘋狂,但隨著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僅精神病態的診斷標準不同,如何對待及治療這些邊緣人士的方式也不同,這表示變態心理學處於不斷的演進中—如DSM版本的持續更新所反映的。
這本《變態心理學》是為了正要邁入高階研究的學生所編寫,它具有一般教科書的特性,提供變態心理學的各種基本理論,也論述精神醫學的應用方法和技術。它應該足以吸引那些想要一窺心理學堂奧的學子,也有助於那些在各式療養機構服務的人員,不論他們題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精神科社工師和護理師,以及醫護技術人員和看護人員。
【目錄】
作者簡介
序言
DSM-5有什麼新規定?—快速指引
第一章 變態心理學:概論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何謂變態行為
第二節 分類與診斷
第三節 文化與變態
第四節 精神疾病的普及率
第五節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六節 訊息來源
第七節 形成及驗證假設
第八節 相關研究設計
第九節 變態心理學中的實驗法
第二章 變態行為的歷史與當代觀點
第一節 變態行為的歷史觀點
第二節 走向人道主義的途徑
第三節 變態行為的當代觀點
第三章 起因與觀點
第一節 變態行為的起因和風險因素
第二節 理解變態行為起因的幾種觀點
第三節 生物方面的觀點
第四節 心理方面的觀點
第五節 社會方面的觀點
第六節 文化方面的觀點
第四章 臨床衡鑑與診斷
第一節 衡鑑的基本要素
第二節 身體機能的衡鑑
第三節 心理社會的衡鑑
第四節 衡鑑資料的整合
第五節 變態行為的分類
第五章 壓力、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什麼是壓力?
第二節 壓力與身體健康
第三節 壓力與免疫系統的運作
第四節 情緒與健康
第五節 壓力相關身體障礙症的治療
第六節 壓力與心理健康
第七節 創傷後壓力症:起因和風險因素
第八節 壓力症的預防與治療
第六章 恐慌、焦慮、強迫及它們的障礙症
第一節 恐懼與焦慮的反應型態
第二節 焦慮症及它們共通性的縱覽
第三節 特定畏懼症
第四節 社交畏懼症
第五節 恐慌症
第六節 廣泛性焦慮症
第七節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
第七章 情緒障礙症與自殺
第一節 情緒障礙症:總論
第二節 單相憂鬱症
第三節 單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
第四節 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
第五節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
第六節 影響單相和雙相情緒障礙症的社會文化因素
第七節 治療與結果
第八節 自殺
第九節 自殺預防及干預
第八章 身體症狀障礙症與解離症
第一節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總論
第二節 身體症狀障礙症
第三節 罹病焦慮症
第四節 轉化症
第五節 人為障礙症
第六節 解離症:總論
第七節 失自我感障礙症∕失現實感障礙症
第八節 解離性失憶症
第九節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第十節 解離症的文化因素、治療及結果
第九章 飲食障礙症與肥胖
第一節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層面
第二節 飲食障礙症的風險因素及起因
第三節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四節 肥胖的問題
第五節 肥胖的風險因素及起因
第六節 肥胖的治療
第十章 人格障礙症
第一節 人格障礙症的臨床特徵
第二節 人格障礙症研究上的一些挑戰
第三節 A群人格障礙症
第四節 B群人格障礙症
第五節 C群人格障礙症
第六節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與結果
第十一章 物質相關障礙症
第一節 酒精相關障礙症
第二節 酒精濫用與依賴的起因
第三節 酒精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四節 藥物濫用與依賴
第五節 鴉片與它的衍生物
第六節 興奮劑
第七節 鎮靜劑
第八節 幻覺劑
第九節 嗜賭症
第十二章 性偏差、性虐待與性功能障礙
第一節 同性戀觀念的演進
第二節 性偏好症
第三節 性別不安
第四節 性虐待
第五節 性功能障礙
第十三章 思覺失調症及其他精神病症
第一節 思覺失調症
第二節 臨床徵候
第三節 其他精神病症
第四節 遺傳和生物的因素
第五節 腦部的結構和功能的異常
第六節 心理社會和文化的因素
第七節 治療與結果
第十四章 認知類障礙症
第一節 成年人的腦部損傷
第二節 譫妄
第三節 認知障礙症
第四節 阿茲海默症
第五節 HIV感染或血管疾病引起的認知障礙症
第六節 失憶症
第七節 涉及頭部損傷的障礙症
第十五章 兒童期與青少年期的障礙症
第一節 兒童和青少年的焦慮及憂鬱
第二節 侵擾行為、衝動控制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第三節 神經發展障礙症
第四節 智能不足
第十六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 治療的概論
第二節 應該採取怎樣的治療途徑?
第三節 治療的心理途徑
第四節 治療的生物途徑
立即查看
書名:兒童輔導原理(第三版)
作者:王文秀、田秀蘭、廖鳳池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28
ISBN:9789861914114
內容簡介
本書適用於有意從事兒童輔導工作者、教師以及家長,全書內容包括四大主題:首先介紹兒童輔導的基本理念,涵蓋兒童輔導概論、思想淵源、發展性輔導、專業人員養成,以及諮商倫理;其次介紹與兒童輔導有關之個別諮商、團體輔導與班級經營、親子關係、學習輔導,以及生涯發展等兒童輔導工作領域;第三大主題介紹遊戲治療、心理測驗、兒童適應問題、個案診斷與輔導策略,以及特殊處境兒童的發現與輔導;最後則探討兒童輔導工作方案的發展、評鑑、諮詢技術,以及社會資源。本書除了介紹重要的理論、技術和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之外,章後均附有關鍵詞及問題討論,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三位作者對兒童輔導理論與實務學養均豐,撰稿內容兼顧理論與實務,是初等教育學程以及心理相關系所「輔導原理與技術」等課程之最佳基本教材。
目錄
第一章 兒童輔導的基本理念
第一節 輔導工作的性質
第二節 兒童輔導的基本觀點
第三節 兒童輔導的實施方式
第四節 兒童輔導與學校輔導工作
第二章 兒童的身心發展與輔導
第一節 兒童發展與發展性輔導
第二節 身體與動作技能的發展與輔導
第三節 認知能力的發展與輔導
第四節 情緒與社會能力的發展與輔導
第五節 自我觀念的發展與輔導
第三章 兒童輔導工作者與專業倫理
第一節 何謂兒童輔導工作者
第二節 兒童輔導工作者之養成訓練計畫
第三節 兒童輔導工作者之自我省思
第四節 兒童輔導工作者之專業倫理
第四章 兒童諮商與心理治療之理論
第一節 心理動力取向
第二節 存在—人本取向
第三節 行為與認知行為取向
第四節 後現代取向
第五章 兒童諮商的歷程與技術
第一節 影響諮商歷程與效果之因素
第二節 兒童諮商之歷程與階段
第三節 兒童諮商技巧
第六章 兒童遊戲治療
第一節 兒童遊戲治療之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兒童遊戲治療之理論背景、治療過程與常用技術
第三節 兒童遊戲治療之運用與注意事項
第四節 親子遊戲治療
第五節 治療中常遇到的問題及其處理
第七章 團體諮商、班級輔導與班級經營
第一節 團體諮商
第二節 班級輔導活動
第三節 班級經營與常規訓練
第八章 親子關係與兒童輔導
第一節 家庭對兒童的影響
第二節 家庭與學校的親師溝通
第三節 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281
第四節 系統取向的兒童輔導策略──家族治療
第九章 兒童學習輔導
第一節 學習之心理學基礎
第二節 學習問題之診斷
第三節 學習輔導之實施
第十章 兒童生涯輔導
第一節 兒童生涯發展的特性及其理論基礎
第二節 兒童生涯輔導工作的指標與內涵
第三節 兒童生涯輔導策略
第四節 兒童生涯輔導活動範例
第十一章 心理測驗在兒童輔導工作中的應用
第一節 心理測驗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適用於幼兒及兒童的各類心理測驗
第三節 學校心理測驗計畫
第四節 非標準化評量技術的使用
第五節 兒童個案的心理衡鑑
第十二章 兒童個案研究
第一節 個案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個案問題之診斷策略
第三節 兒童個案研究中的輔導策略
第四節 兒童個案研究實例
第十三章 兒童適應問題的診斷與處理
第一節 兒童適應問題的界定
第二節 兒童適應問題的分類
第三節 兒童外向性行為問題的輔導
第四節 兒童內向性行為問題的輔導
第十四章 特殊處境兒童的發現與輔導
第一節 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發現與輔導
第二節 受虐兒童的發現與輔導
第三節 遭受性侵害兒童的發現與輔導
第十五章 兒童諮詢服務及社會資源
第一節 諮詢技術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學校輔導工作中的諮詢模式
第三節 學校中針對不同對象所提供的諮詢服務
第四節 諮詢服務常用的社會資源
第五節 兒童諮詢服務實例
第十六章 兒童輔導工作的發展與評鑑
第一節 建構輔導方案的理念與架構
第二節 學校輔導需求的評估
第三節 輔導方案的設計與執行
第四節 輔導過程與成果的評鑑
立即查看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書】
書名 :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重修二版
作者 : 張春興
出版日 : 2020年8月重修二版
出版社 : 東華
ISBN : 9789574833580
內容簡介
本書的重修二版,除延續初版優點外,在內容上隨教育科學與心理科學思想的演變,另外修訂或增加了以下幾個要點,用以彰顯本書重修二版的特色。
對三化取向的重新銓釋。目的教育化者旨在藉本書理念培育優秀的理想教師。使教師有能力在對學生知識教學中啟發其智慧。對象全人化者在使教師能配合學生全人格發展與社會多元化需要而教學。方法本土化者旨在使教師能夠配合個該地區學生家庭背景,學生能力以及未來生涯規劃而教學,並與家庭合作推行二教合一的理想。
強調教學理論的重要性。說明學習理論只具備解釋學習的如何產生的描述性功能,而教學理論才能夠具備如何教學生學習與針對學生學困難所在的診斷性功能。
介紹建構主義的思想。皮亞杰與維果茨基的建構主義思想,原本起於對兒童認知發展的解釋。經教育心理學家採用,而終於發展成為與教師中心教學相對的學生中心教學新取向。
增加真實性評量的新模式。由於傳統的教學評量只限於評量教材內容的固定知識。不能評量學生能否將書本知識用於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真實性評量即在矯正此一缺點。
改教室管理為班級經營。班級經營強調民主氣氛與師生溝通;其目的除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外,進而培養學生行為自律的精神。
立即查看
人格心理學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11/E)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人格心理學
原文書名:Theories of Personality 11/E
作者:Duane P. Schultz, Sydney Ellen Schultz
翻譯:危芷芬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7/06/28
ISBN:9789869508209
內容簡介
本書新版內容的修正包括新增參考文獻400篇以上,並且添加理論家的自傳素材,以協助讀者了解其私人或專業生活如何影響理論之建構。此外,作者也加入有關教養實務,以及性別、種族和文化對於人格發展、測驗表現與人性本質概念的影響。尤其跨文化研究涵蓋歐洲、亞洲、中東、非洲和南美洲等國家,以呈現多元文化的特色。
本書適用於未曾接觸人格心理學,但對人性本質深感興趣的讀者。作者以淺顯易懂的內容開啟讀者對於人格的興趣,並輔助以實徵研究證據作為佐證,是研讀人格心理學的絕佳入門教科書。
本書特色
完整介紹重要各學派人格理論。
每個理論都自成獨立單元,讓讀者了解理論的核心概念及整體風格。
重視人格發展的文化與社會脈絡。
附有重點提示與複習問題,提升學習效率。
目錄
第01章 人格:人格的內涵以及你應該了解它的原因
檢視人格一詞
人格與社交媒體
種族和性別如何塑造人格
文化如何塑造人格
人格衡鑑
人格研究
人格理論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我們像什麼樣子?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精神分析取向
第02章 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
Freud 的一生(1856-1939)
本能:人格的推動力量
人格層次
人格結構
焦慮:對自我的威脅
抗拒焦慮
人格的性心理發展階段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Freud 理論的人格衡鑑
對Freud 研究的批評
Freud 理論的延伸
對Freud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新精神分析取向
第03章 Carl Jung:分析心理學
Jung 的一生(1875–1961)
心理能量原則
人格層面
人格發展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Jung 理論的人格衡鑑
Jung 理論的研究
對Jung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04章 Alfred Adler:個人心理學
Adler 的一生(1870-1937)
自卑感:人類奮鬥的來源
追求卓越或完美
生活風格
社會興趣
出生序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Adler 理論的人格衡鑑
Adler 理論的研究
對Adler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05章 Karen Horney:神經質需求與傾向
Horney 的一生(1885-1952)
童年的安全需求
基本焦慮:精神官能症的基礎
神經質需求
理想化自我形象
女性心理學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Horney 理論的人格衡鑑
Horney 理論的研究
對Horney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終生發展取向
第06章 Erik Erikson:認同理論
Erikson 的一生(1902-1994)
人格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基本優點
基本缺點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Erikson 理論的人格衡鑑
Erikson 理論的研究
對Erikson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基因取向
第07章 Gordon Allport:動機與人格
Allport 將人格帶入教室和心理學實驗室
Allport 的一生(1897-1967)
人格的性質
人格特質
動機:我們致力達到何種目標?
童年人格發展:獨特自我
健康的成年人格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Allport 理論的人格衡鑑
Allport 理論的研究
對Allport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08章 Raymond Cattell、Hans Eysenck、五因素模式、HEXACO與黑暗三合體
預測行為
Cattell 的一生(1905-1998)
Cattell 的人格特質取向
潛源特質:人格的基本因素
動態特質:動機力量
遺傳和環境的影響
人格發展階段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Cattell 理論的人格衡鑑
Cattell 理論的研究
對Cattell 理論的反思
行為基因學
Hans Eysenck(1916–1997)
人格向度
Robert McCrae 和Paul Costa:五因素模式
Michael Ashton 和Kibeom Lee:HEXACO:六因素模式
Delroy Paulhus 和Kevin Williams:人格的黑暗三合體
人格特質與網路
對特質取向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人本取向
第09章 Abraham Maslow:需求階層理論
Maslow 的一生(1908-1970)
人格發展:需求階層
自我實現者的研究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Maslow 理論的人格衡鑑
Maslow 理論的研究
自我決定論
對Maslow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10章 Carl Rogers:自我實現理論
Rogers 的一生(1902-1987)
自我和實現傾向
經驗世界
童年的自我發展
功能充分發揮者的特徵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Rogers 理論的人格衡鑑
Rogers 理論的研究
對Rogers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認知取向
第11章 服務品質與品質提升策略
George Kelly:個人建構理論
心理學的認知運動
Kelly 的一生(1905–1967)
個人建構理論
預期生活事件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Kelly 理論的人格衡鑑
Kelly 理論的研究
對Kelly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行為取向
第12章 B. F. Skinner:增強理論
老鼠、鴿子和空無有機體
Skinner 的一生(1904–1990)
增強:行為的基礎
操作制約和Skinner 箱
增強時制
行為塑造
迷信行為
行為的自我控制
操作制約的應用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Skinner 理論的人格衡鑑
Skinner 理論的研究
對Skinner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社會學習取向
第13章 Albert Bandura:模仿理論
Bandura 的一生(1925-)
模仿:觀察學習的基礎
觀察學習的歷程
自我增強和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發展階段
行為改變技術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Bandura 理論的人格衡鑑
Bandura 理論的研究
對Bandura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有限領域取向
第14章 人格層面:掌控、冒險與尋求快樂
Julian Rotter:控制所在
Marvin Zuckerman:刺激尋求
Martin E. P. Seligman:習得無助與樂觀/悲觀解釋風格
Martin Seligman:正向心理學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15章 人格觀點
基因因素
環境因素
學習因素
雙親因素
發展因素
意識因素
潛意識因素
最終評論
複習問題
名詞解釋
立即查看
發展心理學: 兒童發展 第一冊 (2025年) (1版)
新版、翻譯版本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分為兩冊,第一冊「兒童發展」主要說明人類發展相關理論與研究方法,以及產前到兒童期的發展階段;第二冊「青少年到老年時期的發展」則說明自青春期到老年期、乃至死亡與臨終階段的發展概況。本書以生命全期發展觀點介紹人類發展觀點,特別重視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對發展中個體的交互影響,也強調不同族群和文化之間個體在發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並廣泛的討論與發展有關的社會情境脈絡。書中提供許多引導學習的方法,有助於讀者精熟重要概念,整合不同面向的發展,批判性地檢視爭議性的議題,並將所學應用於生活中。
• 強調改變的多種路徑:關注發展的多樣性以及解釋這種多樣性的近期理論(包括生態學、社會文化、動態系統和表觀遺傳等),也加強了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研究發現(包括國際比較)。
• 強調生命全期發展觀點:以生命全期發展觀點整合取向來貫穿全書,幫助讀者了解人類發展上的改變。
• 關注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之間複雜的雙向關係:本書各章中不斷強調兩者之間的相互連結對於生命全期發展觀點的重要性。
• 納入更多的跨領域研究:主題和研究結果更加反映了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神經生物學、兒科、老年學、社會學、人類學、社會服務和其他領域的貢獻。
• 重視理論、研究和實務應用之間的連結:強調社會政策議題,以及以堅實理論和研究為基礎的實務應用。
• 強調讀者的主動學習:各小節末的「自我檢測」提供了連結、應用和反思三種問題,這些問題有助於讀者從多個角度思考所學。「觀察與聆聽」要求讀者觀察真實的兒童、青少年或成人的言行,與觀察對象或關心他們福祉的專業人士交談,以及探究可能影響生命全期發展的社區方案和實務做法。
【目錄】
第01章 歷史、理論與研究方法
一個科學的、應用的且跨學科的領域
基本議題
生命全期發展觀點:一個平衡的觀點
發展的科學起步
二十世紀中葉的理論
近期的理論觀點
理論的比較
如何研究發展
生命全期發展研究的倫理
第02章 基因與環境基礎
遺傳基礎
生育選擇
發展的環境背景
了解遺傳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第03章 產前發展、生產與新生兒
產前發展
產前的環境影響因素
生產
生產的方式
醫療介入
早產與低出生體重嬰兒
新生兒的能力
適應新的家庭成員
第04章 嬰兒期與學步兒期的生理發展
身體成長
大腦發展
影響早期生理發展的因素
學習能力
動作發展
知覺發展
第05章 嬰兒期與學步兒期的認知發展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訊息處理
早期認知發展的社會脈絡
早期心智發展的個別差異
語言發展
第06章 嬰兒期與學步兒期的情緒與社會發展
艾瑞克森的嬰兒與學步兒人格理論
情緒發展
氣質與發展
依附的發展
自我發展
里程碑 嬰兒期與學步兒期的發展
第07章 兒童早期的生理與認知發展
生理發展
身體與大腦的改變
影響生理成長與健康的因素
動作發展
認知發展
皮亞傑的理論:前運思期
維高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
訊息處理
心智發展的個別差異
語言發展
第08章 兒童早期的情緒與社會發展
艾瑞克森的理論:自發 vs. 罪惡感
自我理解
情緒發展
同儕關係
道德與攻擊的基礎
性別類型化
兒童養育與情緒及社會發展
里程碑 兒童早期的發展
第09章 兒童中期的生理與認知發展
生理發展
身體成長
健康議題
動作發展與遊戲
認知發展
皮亞傑的理論:具體運思期
訊息處理
心智發展的個別差異
語言發展
學校中的學習
第10章 兒童中期的情緒與社會發展
艾瑞克森的理論:勤勉 vs. 自卑
自我理解
情緒發展
道德發展
同儕關係
性別類型化
家庭影響
一些常見的發展問題
里程碑 兒童中期的發展
立即查看
感覺整合與兒童發展:理論及實用的活動與遊戲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感覺整合與兒童發展:理論及實用的活動與遊戲
系列名:幼兒教育
ISBN13:9789861919119
出版社:心理
作者:羅鈞令
裝訂/頁數:平裝/384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06/17
中國圖書分類:特殊兒童教育
內容簡介
感覺整合是大腦接收及組織各種感覺訊息,發展知覺、動作及認知的過程,與兒童發展息息相關,本書主要目的是要幫助讀者從感覺整合的觀點看待兒童發展。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感覺整合理論,包括各種學習能力發展與感覺整合之關係、感覺整合理論在兒童教育上的應用,以及感覺整合功能異常之表現、評估及治療,另也針對迄今關於感覺整合治療的規範、療效、研究與評論,並針對自閉症兒童的感覺處理障礙,以感覺整合理論為基礎的介入,做了完整的回顧與整理。第二部分則從感覺整合的觀點來分析活動,並提供許多適合兒童並有助於感覺整合功能發展的遊戲,供一般家長、老師及治療師參考。
目錄
第一部分 理論與應用
第一章 何謂感覺整合?
第二章 感覺整合發展的要素
第三章 感覺整合與兒童發展
第四章 各種感覺系統及其與學習能力之關係
第五章 感覺整合理論在兒童教育上的應用
第六章 感覺整合功能異常
第七章 感覺整合功能異常孩童的評估與治療
第八章 感覺整合與自閉症
第九章 結語
第二部分 活動設計與實施
第十章 從感覺整合觀點認識兒童活動
第十一章 從感覺整合觀點分析兒童的日常活動
第十二章 以感覺整合為主的活動設計與帶領原則
第十三章 感覺整合活動
前庭刺激活動
觸覺系統活動
抑制原始反射反應活動
身體概念活動
改善身體穩定度活動
平衡活動
兩側協調活動
手眼協調活動
空間概念活動
計畫動作活動
精細動作活動
改善口腔功能活動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發展心理學 : 兒童發展 (Child Development 7/E) (7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系列》發展心理學(上)兒童發展&(下)青少年到晚年時期的發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