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社會工作概論 (1版)
作者: 黃源協
版次: 1
ISBN: 9789865668358
出版社: 雙葉
出版日期: 2015/11
定價: 560
售價: 504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此書已為「舊版」無法下單! 請見諒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會談技巧:社會工作與長期照護理論與實務 (1版)

會談技巧:社會工作與長期照護理論與實務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以社會工作專業為核心,結合長期照護現場經驗,全面建構一套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操作的會談訓練系統。全書涵蓋從關係建立、初始接觸、資料蒐集、介入策略,到結案與追蹤階段所需之核心對話技巧,特別強調在高齡化與長照脈絡下的應用情境與倫理考量。適合作為課堂教材、實習準備、自學工具及專業證照考試之備考指南。   本書特色     ‧適用層級廣泛:從大學到國考的專業橋梁   ‧整合教育學門與長照實務:多學科交會的實用教本   ‧實務導向設計:強調現場應用與情境演練 【目錄】 張 序 i 湯 序 iii 主編序 v 第一章 會談技巧在臺灣社會工作與長期照護之發展∕呂怡慧 1 第一節 臺灣社工體系簡介 2 第二節 長期照護需求和挑戰 9 第三節 會談技巧之歷史發展 15 第四節 會談技巧的運用 19 第二章 會談前的準備與訪視注意事項∕鍾惠娥、蔡元隆、余錦芬 25 第一節 服務使用者資料蒐集和分析 26 第二節 臺灣文化和家庭價值觀的特殊性 35 第三節 訪視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 45 第三章 會談中的基本技巧 I∕余錦芬、鍾惠娥、蔡元隆 53 第一節 自我揭露與沉默 54 第二節 探問與情感反映 61 第三節 一般化與簡述語意 70 第四章 會談中的基本技巧 II∕余錦芬 83 第一節 澄清 84 第二節 肯定與鼓勵 89 第三節 積極回饋與確認理解 98 第五章 非語言溝通∕高辰吉 109 第一節 肢體語言的理解和應用 110 第二節 表情、眼神與聲調語調的運用 117 第三節 臺灣特有的非語言溝通技巧與肢體語言的應用 128 第六章 問題提問∕高辰吉 137 第一節 問題提問和共鳴 138 第二節 封閉式問題的適當應用 143 第三節 開放式問題的使用 150 第四節 問題重述和澄清 159 第七章 虛擬的會談技巧∕蔡元隆、鍾惠娥、余錦芬 167 第一節 虛擬的會談技巧 168 第二節 管理虛擬會談的挑戰 174 第三節 安全性和保護考慮 178 第八章 特殊群體的會談技巧∕蔡元隆 187 第一節 特殊群體會談技巧的重要性 188 第二節 長者和臺灣傳統家庭的會談技巧 211 第三節 身心障礙和長照需求者的會談技巧 224 第四節 移工和跨文化會談技巧 228 第五節 非自願服務對象的會談技巧 236 第九章 家庭與資源整合的會談技巧∕呂怡慧 249 第一節 家庭資源的應用和整合 250 第二節 家庭成員的會談技巧 260 第十章 照護計畫和跨專業合作的會談技巧∕呂怡慧 277 第一節 制定個別化的照護計畫 278 第二節 跨專業團隊合作的溝通與談判技巧 289 第十一章 評估會談成效∕曾秀雲 303 第一節 評估會談的有效性 304 第二節 量化和質化評估方法 312 第三節 長照會談成效評估之專業發展與展望 321 第十二章 會談的倫理和法律問題∕鍾惠娥 329 第一節 社會工作與長照會談的倫理原則 330 第二節 社會工作與長照會談的法律問題和規範性  345

原價: 480 售價: 432 現省: 48元
立即查看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變革的推手 (1版)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變革的推手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摘要】 本書有以下特色: 其一,強調社會工作不僅在協助已處於困境中的個人與家庭協助,更要從生態系統與優勢取向評估個人面對困境中的需求和外在限制,強調社會工作者必須要積極扮演倡導與增權角色,與案主系統一起介入處理外在環境限制與不公。 其二,各章內容均期待能結合國內社會文化脈絡,介紹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歷史與服務現況,以及討論相關議題。 其三,為能增進各章之間的整合與內容分量的一致性,除了主編會閱讀各章作者所撰寫內容、架構和字數,並回饋修正意見之外,並請國內二位社會工作教授級別的學者進行匿名審查,提供修正意見。 其四,為能增進教學效果,在每一章之後提出學習資源、實務組織介紹、學習與反思問題和學習活動。 其五,作者之間有共識,必須多引用國內外較新的文獻參考寫作,並且避免過度引用國內外現有文獻。 其六,不特別開闢專章討論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而是儘量由各章作者在各章中提出主要的倫理議題和挑戰。 【作者簡介】 曾華源 學歷︰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組碩士 現職︰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講座教授、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兼任教授 經歷︰救國團總團部「張老師」研究訓練組組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臺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長 何振宇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國立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經歷︰勵馨基金會中區辦事處處長/總會研發處處長、天主教曉明基金會主任、臺中縣政府社工員 鄭期緯 學歷︰PhD,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 現職︰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經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Tutor,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 Social Policy, La Trobe University 王秀燕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專任副教授、衛生福利部社會工作人員實務年資審查小組委員、臺中市社會工作師公會監事 經歷︰臺中縣政府社會處處長、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聯合會《社會工作實務與研究學刊》(JSWPR)編輯委員 白倩如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經歷︰臺北市立中興醫院精神科就業輔導組長 陳琇惠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教授 經歷:東海大學社會工系系主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中華社會安全協會理事長 鄭維瑄 學歷︰俄亥俄州立大學家庭關係與人類發展學系哲學博士 現職︰長榮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 游美貴 學歷︰英國肯特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所長、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秘書長、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社會工作員 張秀玉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教授兼任學生事務長、衛生福利部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推動小組委員 經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副教授兼任諮商暨健康中心主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助理教授;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社工員、社工組組長 梁慧雯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經歷︰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內政部社會司約聘研究員、臺北縣(現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助理輔導員 溫信學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臺北榮民總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副教授、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 經歷︰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所兼任助理教授、衛生福利部專科社會工作師醫務專科召集人、臺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常務監事 陳玟如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經歷︰署立豐原醫院身心科社工師、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秘書長 陳玫伶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經歷︰澄清醫院社會服務課社工員;縣府教育局專業輔導人員、副督導;縣府勞工局就業服務組長 簡美華 學歷:美國New York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主修:臨床社會工作)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經歷:臺灣地區家庭教育中心、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少年保護中心社會工作員、臺北市立療養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員 吳書昀 學歷︰英國巴斯大學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校務研究中心主任、行政院「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第五屆委員 經歷︰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英國巴斯大學社會政策系博士後研究員 林秉賢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韓國好鄰居基金會臺灣分會常務理事 經歷︰家扶基金會國際發展室主任、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監事 【目錄】 導論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工作者為改變的推手/曾華源 第一節 社會生活需求滿足障礙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之關係 第二節 社會工作意涵與專業角色功能的擴展 第三節 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基礎與多元角色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要成為德術兼備的變革推動者 第二章 社會工作的歷史淵源與演進/何振宇 第一節 前社會工作時期 第二節 社會工作專業建制簡史 第三節 社會工作發展的挑戰與展望 第四節 案例討論 第三章 人權與社會正義/鄭期緯 第一節 人權、正義與社會不公 第二節 社會不公的來源︰理論觀點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社會正義的實踐 第四節 21世紀的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工作價值實踐 第二篇 服務輸送與社會工作介入 第四章 社會福利服務輸送與行政管理/王秀燕 第一節 社會福利政策的執行與服務輸送 第二節 社會福利行政運作與政府治理︰行政規範與治理 第三節 社會工作在福利行政系統中的角色 第四節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關係:購買服務之理想與現實 第五節 公職社會工作者在執行專業的服務輸送 第五章 社會工作介入 /白倩如 第一節 社會工作介入之意義與目的 第二節 社會工作介入之媒介:專業關係 第三節 社會工作介入的層次與取向 第四節 社會工作介入之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術 第五節 社會工作介入的潛在倫理議題與勝任能力 第三篇 主要人口群與初級專業實務領域 第六章 經濟弱勢與社會救助/陳琇惠 第一節 貧窮的涵義、貧窮群體與致貧原因 第二節 臺灣社會救助政策與法制的歷史演進 第三節 臺灣貧窮線的訂定與貧窮人口的特質 第四節 主要經濟弱勢人口特質分析與「安貧」、「脫貧」作法 第五節 社會工作者的角色任務--以案例分析之 第六節 社會救助工作的省思與展望 第7章 第七章 家庭社會工作/鄭維瑄 第一節 家庭的定義與臺灣家庭變遷 第二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與角色任務 第三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基礎知識 第四節 家庭評估之面向與主要內容 第五節 臺灣家庭社會工作服務類型 第六節 臺灣家庭保護政策與社會工作實務 第七節 臺灣家庭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發展的反思 第八章 兒少保護與福利服務/游美貴 第一節 理解兒少身心發展 第二節 邁入權利為導向的臺灣兒少福利發展 第三節 以權利為基礎的兒少保護工作 第四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兒少保護實務工作取向 第五節 社安網下兒少保護社會工作面臨的挑戰 第九章 身心障礙與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張秀玉 第一節 身心障礙的概念與服務輸送現況 第二節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實務 第三節 發展遲緩的概念與早期療育服務輸送現況 第四節 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實務 第十章 長者社會工作/梁慧雯 第一節 老化社會 第二節 老人學相關理論 第三節 長者的身心發展 第四節 長者權益的保障 第五節 長者社會工作 第六節 復原力取向的長者社會工作 第七節 長者社會工作的倫理議題 第四篇 次級專業實務領域與團隊合作 第十一章 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溫信學 第一節 身心健康/個人健康與健康照顧議題 第二節 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演進歷程 第三節 社會工作在醫療健康場域的核心知能 第四節 社會工作在健康照顧領域的實務 第五節 社會工作在健康照顧場域的倫理議題 第十二 章 精神健康與照顧服務/陳玟如 第一節 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念 第二節 精神健康服務之歷史與發展趨勢 第三節 心理健康的照顧模式 第四節 精神健康照顧的社會工作角色 第五節 臺灣精神健康照顧的潛在爭議 第六節 精神健康照顧的價值與倫理 第十三章 學校社會工作/陳玫伶 第一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 認識學校社會工作歷史與發展趨勢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知識基礎 第四節 學校社會工作者多元角色與未來的挑戰 第五節 學校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議題 第十四章 暴力、受害者和刑事司法/簡美華 第一節 社會工作與司法矯治相關議題 第二節 社會工作在司法領域專業服務之歷史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刑事司法相關理論 第四節 社會工作在司法相關場域之實務 第五節 司法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職責 第六節 司法和社會工作之價值與倫理議題 第五篇 新興領域 第十五章 創傷知情照顧與社會工作/吳書昀 第一節 認識創傷 第二節 創傷知情照顧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要素 第三節 創傷知情照顧的實施原則 第四節 創傷知情照顧的應用 第十六章 資訊科技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林秉賢 第一節 數位化時代中的社會工作 第二節 數位化時代與社會工作處遇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數位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主編序】 「社會工作概論」是社會工作專業養成教育的重要入門必修課程,不僅要能夠讓學生「認識」專業基礎概念,更要讓學生能夠產生專業意義和價值感。因此,「社會工作概論」教科書要能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專業哲學(目標)、理論取向(觀點)與服務作法(手段)三者之關連性、正當性和有效性,以及認可專業角色之價值性。再者,本書《社會工作概論》以「社會變革的推手」為副標題,主要是希望讓社會工作入門學習的新人能在初學時就掌握社會工作發展趨勢,有較為明確的觀點之外,更希望能認識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各專業領域的實務發展歷史與現況、社會工作者的多元角色和重要議題,以及有哪些價值和倫理議題。 本書主要說明實踐社會工作的社會正義,絕非只有針對個人與家庭處置,反而是要採取新的觀點檢視個人與家庭發展上,在環境系統中的各種面向之障礙,尤其是以正向觀點提供社會工作的使命和價值。全書(1)介紹社會工作的本質和知識與方法的專業服務基礎;包括社會工作專業國內外發展歷史、社會工作服務的哲學(含理論)觀點和專業助人服務的介入方法,以幫助學生有基礎概念和建構對社會工作之價值思辨。(2)針對社會工作主要的執業場域,除了服務對象的基礎知識,還另外說明多元的專業角色,以及實務領域工作內容外,亦討論此一場域涉及的專業價值與倫理議題。期望能讓學生體會到社會工作的專業角色和服務方式的價值和有意義感,以引發學生認識專業內涵的興趣。 本書主要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篇「總論」,以案例開頭說明何謂社會工作之意義和典範轉移,並指出社會工作在實務上面臨的價值困境,以及實務工作者的態度與熱忱常影響服務效能。第二章主要介紹我國與西方社會工作專業歷史,並討論第一章案例的不同歷史觀點會有的可能處置。第三章簡介社會工作對人權與社會經濟正義的觀點和實踐,希望能讓讀者更進一步深思社會正義的意義和社會工作會面臨實踐社會正義的挑戰。 第二篇「服務輸送與社會工作介入」,介紹社會工作的服務輸送與方法。第四章針對社會福利服務輸送與行政管理做出說明,社會工作如何在行政層次上做出資源分配和完成社會資源的遞送。第五章則對案主需要,社會工作者如何在不同層次,運用不同理論知識與技巧針對系統進行介入。期望讓讀者能理解社會工作的多元視角和多層次的系統介入;尤其是社會工作者如何在中視和鉅視層次上,扮演維護案主利益之角色。 第三篇「主要人口群與初級專業實務領域」,針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主要領域的實務工作為主,這意指社會工作專業主要負責的服務。對於經濟弱勢者要協助什麼,不容易有明確的政策,但在第六章主要介紹我國政府對經濟弱勢者的救助工作是怎麼做的。第七章重點在指出隨著社會發展,家庭功能轉變和弱化,家庭需求不斷增加,使家庭社會工作成為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主要重點,其服務多樣性希望能強化家庭的照顧功能。第八章介紹國內兒童少年保護與福利服務工作,尤其有專節介紹社會安全網面臨的挑戰。第九章介紹國內身心障礙與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實務,第十章則介紹對於長者的社會工作。其重點都不是只有微視觀點的專業服務,更重要的還要討論弱勢人口群的權益保障。 第四篇「次級專業實務領域與團隊合作」,重點放在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次級領域。這些領域中,社會工作者只是服務團隊的一員,常受制於團隊領導期待扮演協助的角色,但社會工作者常要遵守專業使命與職責時,有時會陷入倫理兩難困境。第十一章醫療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這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專業服務。社會工作者要能提供有醫療照顧需求的案主在心理社會面向需求之服務,並維護醫療照顧過程中的權益。第十二章介紹我國精神健康與照顧服務,在精神健康照顧上不只是要能獲得好的醫療照護,並且如何與社會融合,社會復健工作就成為社會工作專業重要的服務。第十三章介紹學校社會工作的歷史演變,以及學校社會工作面對當前社會發展下的挑戰,學校社會工作知識基礎與角色職責。第十四章主要以刑事司法議題有關的偏差與犯罪行為的處遇,以及對受害者保護救濟;尤其是新訂的《少年事件處理法》更倚重社會工作專業處遇。社會工作者不僅參與偏差行為的預防與處置,更要在利害相關者之間提供社會正義的維護。 第五篇「新興領域」,介紹社會工作新興知識與方法運用在社會工作領域,其中創傷知情的照顧與資訊科技這二種新知運用在災難復元、保護與機構管理和提升服務品質上均相當重要;尤其是AI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工作效率和管理績效帶來更大的衝擊。 整體說來,本書有幾個特色: 其一,強調社會工作不僅在協助已處於困境中的個人與家庭,更要從生態系統與優勢取向評估個人面對困境中的需求和外在限制,強調社會工作者必須積極扮演倡導與增權角色,與案主系統一起介入處理外在環境限制與不公。 其二,各章內容均期待能結合國內社會文化脈絡,介紹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歷史與服務現況,以及討論相關議題。 其三,為能增進各章之間的整合與內容分量的一致性,除了主編會閱讀各章作者所撰寫內容、架構和字數,並回饋修正意見之外,並請國內二位社會工作教授級別的學者進行匿名審查,提供修正意見。 其四,為能增進教學效果,在每一章之後提出學習資源、實務組織介紹、學習與反思問題和學習活動。 其五,作者之間有共識,必須多引用國內外較新的文獻參考寫作,並且避免過度引用國內外現有中文教科書文獻。 其六,不特別開闢專章討論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而是儘量由各章作者在各章中提出主要的倫理議題和挑戰。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每一位共同作者,因為在短短的幾個月內要寫出深入淺出的文章,並不容易。除了建立LINE群組溝通之外,大家還共同討論英文統一翻譯的中文用詞和提供教學教師資源,這方便編輯和校閱之外,也讓群組成員相互瞭解,並掌握進度。其中對於「案主」與「服務對象」一詞的使用,由於各有立場和看法,並且國外文獻至今大多使用“client”、部分使用“service user”,故由各章作者自己決定或交互使用。本書如有未盡事宜,請教師與讀者不吝指教,以作為下次改版努力之目標。 曾華源

原價: 550 售價: 49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社會工作引論 (1版)

社會工作引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620 售價: 527 現省: 93元
立即查看
司法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1版)

司法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司法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第一版 2022年 作/ 譯者:張憶純.郭世豐.顏玉如.張錦麗.彭南元 著 ISBN:9789865492243 年份:2022 書號:00107528 開數:18 頁數:320 內容簡介   社工人員在司法領域中提供服務,除需對倫理挑戰有所思辨,也須清楚本身的角色與任務,更應裝備充足的社工專業與法律等相關知能。本書透過對司法社工理論基礎之說明、介紹在法院中的社工專業角色以及與司法相關之社會工作實務,具體呈現社工實務工作內涵,期能引發更多社工夥伴與其他專業人員重視並推展司法社工。   本書作者皆為社工與司法領域之專業人員,基於實務整理相關服務經驗,以提供第一線工作人員參考,亦期待促進司法社工議題之關注與發展。 目錄 Part 1 司法社會工作之理論基礎 第01章 導論 第一節 司法社會工作之意義、價值與倫理 第二節 司法社會工作人員之角色與任務 第三節 司法社會工作人員需具備之知能 第四節 本書架構 第02章 司法社會工作基本概論 第一節 司法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國際司法社會工作之發展與現況 第三節 臺灣司法社會工作之發展與現況 第03章 人權與社會工作 第一節 人權概說 第二節 聯合國人權宣言及國際公約概述 第三節 人權與社會工作專業 第04章 家事事件法之重要內涵與家事法庭之實務運作 第一節 家事法之重要內涵 第二節 家事法庭之實務運作 PART 2 法院與社會工作實務 第05章 家事事件與專業人員制度 第一節 家事法概述 第二節 家事專業人員制度 第06章 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與家事服務中心 第一節 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 第二節 駐法院家事服務中心 第三節 社工與司法的合作及挑戰 第07章 未成年子女監督會面 第一節 未成年子女監督會面之概述 第二節 監督會面實施類型與執行方式 第三節 促進會面與重建親子關係 第四節 監督會面之助益與困難 第五節 對監督會面之建議 第08章 修復式司法與社會工作 第一節 修復式司法概說 第二節 修復式司法實施流程與操作原則 第三節 修復式司法與社會工作實務 PART 3 與司法相關之社會工作實務 第09章 家事法庭與社會工作相關之法庭實務 第一節 法院審理家事非訟事件時的方式 第二節 兒少保護事件 第三節 家庭暴力事件 第四節 收出養事件 第五節 未成年人之親權事件 第六節 監護宣告事件 第10章 兒童少年保護與司法社會工作 第一節 兒童少年保護 第二節 兒少保護安置 第三節 兒少保護安置救濟程序 第11章 家庭暴力防治與司法社會工作 第一節 社工與司法對於家庭暴力被害人之協助 第二節 保護令與社工訪視調查 第三節 家庭暴力防治網絡合作 第12章 性侵害、性騷擾、性剝削與司法社會工作 第一節 性侵害被害人處遇服務 第二節 性騷擾防治與調查 第三節 兒少性剝削保護服務 第13章 監護及收出養評估與司法社會工作 第一節 未成年人親權/監護權評估 第二節 未成年人收出養評估 第三節 成年監護評估 第14章 臺灣司法社會工作之倡議與未來 第一節 社會工作司法倡議的意涵 第二節 保護性社會工作司法倡議經驗與特色 第三節 司法社會工作的挑戰與未來 附錄:本書國內相關重要現行法規

原價: 520 售價: 468 現省: 52元
立即查看
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脫貧行動的理論與實務 (2版)

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脫貧行動的理論與實務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脫貧行動的理論與實務 ISBN13:9789867553966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王篤強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7/03/01 內容簡介 脫貧,成為目前因應貧窮問題的新方向! 社會救助一直是社會工作專業所關注的領域,但曾幾何時成為發放津貼的行業。在本書中,我們試圖從當代社會救助政策的變遷,說明上述趨勢已然轉變。 脫貧,成為目前因應貧窮問題的新方向。 然而,社會工作不應該只有說法而沒有做法,因此我們一方面從規範與實務兩個層次為脫貧工作找出理據;再方面從華人特有人情文化的生態脈絡下,察考它對現有脫貧實務操作的影響;三方面則由服務使用者與供給者立場,檢視現有服務供給的情形。盼望透過這樣的梳理,可以為國內社會救助工作提供更多的省思與借鏡。 作者簡介 王篤強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   目錄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 第一節   楔子:兩則故事 第二節 貧窮與社會工作 第三節 文化與社會工作 第四節 脫貧行動的想像 第二章 社會救助政策與脫貧實務的當代發展 第一節 社會救助政策轉向的背景 第二節 強制工作與資產形成兩種政策取向 第三節 「強制工作」與「資產形成」兩種政策取向的比較 第四節 對於台灣脫貧實務的意涵 第二篇 脫貧行動的理論綱要 第三章 脫貧行動的規範理論 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第四章 脫貧行動的實務理論 第一節 增強權能理論 第二節 優勢觀點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第四節   資產形成模式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第三篇 生態環境對個人因應行為的影響 第五章 人情文化與資源分配 第一節 當代西方社會資源公正分配的理論 第二節 對當代西方社會資源公正分配理論的反省 第三節   低收入戶資格審查行為中的人情因素 第四節   人情文化、資源分配與社會工作 第六章 人情文化與求助行為 第一節 求助行為的意義與歷程 第二節 求助行為的理論與研究 第三節 人情文化與求助行為 第四節 低收入戶的求助行為 第四篇 低收入戶生活現況、脫貧福利需求與服務輸送的影響因素 第七章 低收入戶的生活現況與脫貧福利需求——以某縣為例 第一節 國內低收入戶人口分佈與歷年更迭 第二節 低收入戶之生活現況 第三節 低收入戶之脫貧福利需求 第八章 為什麼不脫貧?——低收入戶經濟戶長的生態位置與利基 第一節 國內、外現有脫貧方案簡介 第二節 低收入戶經濟戶長對現有脫貧方案的參與意願與考量因素 第三節 為什麼不脫貧?生態觀點的檢視 第九章 公私部門脫貧方案服務輸送的阻礙因素 第一節 公私協力下脫貧服務方案執行現況 第二節 現行脫貧方案的服務輸送缺口 第三節 人情社會中公私協力的脫貧服務輸送阻礙 第五篇 結論:社會工作的處遇 第十章 脫貧行動的政策構想、操作模式與批判省思 第一節 脫貧行動的政策構想 第二節 脫貧行動的操作模式 第三節 脫貧行動的批判省思 表次 表2-1 強制工作、資產形成與原始政策比較表 表7-1 台灣省2006年列冊低收入戶服務措施一覽表 表7-2 台閩地區2001---2005年低收入戶整體概況表 表7-3 台閩地區2005年各縣市低收入戶統計表 圖次 圖4-1 以收入為基礎的福利模式 圖4-2 以資產為基礎的福利模式 圖4-3 三元交互決定論 圖4-4 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關係 圖6-1 求助歷程模式 圖6-2 人情社會中的求助歷程 圖10-1 脫貧行動的政策構想示意圖 圖10-2 脫貧行動的行政設計示意圖 圖10-3 脫貧行動的方案策略示意圖 圖10-4 抗貧體系示意圖

原價: 320 售價: 288 現省: 3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