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中文書】 書名:金融機構管理:理論與實務 作者:王健安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7/01/16 ISBN:9789865668679 內容簡介 本書以「商業銀行」為各類金融機構的核心,說明其管理特性著重在「政府的監督管理(金融穩定)」與「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而非以「股東價值極大化」為管理目標。 清楚的理論架構:每章均有樹狀結構圖,以問句的形式標示出關鍵重點字詞,並與每章結束前之「重點彙整與提醒」對應。 與財金實務的密切結合:介紹最新的銀行治理與法令遵循、金融科技、監理沙盒、金融消費保護等趨勢,並以央行、金管會或銀行網站發布的資訊為印證相關理論的基礎。 豐富的課後習題:基礎的選擇題以各類金融機構或委託測驗單位的相關考題為主,進階的問答題則是更新數據以及解讀財金新聞等深度思考的訓練。 本書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並兼顧各種金融考試的趨勢,為教學與準備相關金融考試的適合參考書籍。 目錄 第壹篇 金融機構管理大環境的介紹 第01章 金融機構的範圍界定與其管理決策有何特別之處? 一、金融機構是指提供哪些金融服務的公司? 二、管理金融機構的什麼決策?金融監理常說銀行的風險管理很重要,難道追求獲利不重要嗎? 三、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提供的特殊功能與重要性 四、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02章 如何表達與評估金融業營運活動的成果?來自商銀財報分析的觀點 一、認識商銀財報所表達的重要資訊:從辨識風險來源的觀點切入 二、財務比率的分析:銀行VS.一般公司,有何特殊之處? 三、其他非銀行之金融業的財務報表重點解讀 四、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03章 臺灣金融產業的體制與經營環境: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跨國不同金融體制的系統性分類:臺灣定位在哪? 二、金融環境的動態變化與未來發展 三、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04章 金融業的職涯規劃、企業社會責任與行為守則 一、有哪些金融相關職涯可選擇?其需要的資格與證照為何? 二、金融業的企業社會責任與從業人員的行為準則 三、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貳篇 金融監理機關架設的三道風險管理防線 第05章 第一道防線:相對自主與定期審視之備抵呆帳的提撥 一、網路提供備抵呆帳提撥的相關資訊有哪些?該如何解讀? 二、決定放款後的動態評價:放款真的無法回收時,後續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三、提撥多少備抵呆帳才足夠?不同觀點的考量 四、其他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之準備概念:以保險、證券、票券為例 五、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06章 第二道防線:強制性的風險性資本適足率 一、為什麼風險性資本適足率位居第二道防線?資本與適足的意義為何?資本適足為什麼是一件重要的事? 二、銀行的財報如何揭露風險性資本適足率?又該如何解讀? 三、Basel I (Revised)→Basel II→Basel III→Next?(會有止境嗎?) 四、知道風險性資本適足率的定義後如何應用? 五、其他非銀行之金融機構的RBC規範 六、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07章 危機預警與第三道的存款保險和金融重建基金之防線 一、危機前的金融預警系統:金融檢查與場外監控 二、銀行危機當下的處理機制 三、銀行危機後的處理機制 四、非銀行的其他金融機構之第三道防線 五、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參篇 銀行個體的風險管理決策 第08章 認識金融市場的各種利率與解讀其動態變化 一、市場存在哪些不同形式的利率? 二、放款等固定收益型商品的定價 三、利率走勢的預測與應用 四、使用貨幣的價格稱「利率」,那「貨幣的數量」指什麼? 五、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09章 信用風險的辨識、衡量與管理 一、辨識信用風險的來源與基本的徵信原則:企金VS.消金 二、量化信用風險的工具 三、信用風險的管理 四、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10章 利率變動導致銀行收益的變動與流動性風險 一、財報如何表達?解讀的理論依據為何?後續又該如何管理? 二、流動性管理 三、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11章 利率變動導致銀行淨值的變動與價格風險 一、到期日模型 二、存續模型 三、市場風險的揭露與管理 四、重點彙整與提醒 第12章 金融風暴與證券化等創新活動 一、從2007 年美國次級房貸事件看金融環境的演變與各類風險的互動性 二、從本土過去金融危機事件看經營環境的問題核心 三、重點彙整與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