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教學理論與方法
作者: 張清濱
ISBN: 9789861918198
出版社: 心理
出版日期: 2018/02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2.12
頁數: 424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教育
#教學方法
#教學實務
定價: 450
售價: 383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書名:教學理論與方法 作者:張清濱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9861918198 內容簡介   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沒有教學,教育就淪為空談。廣義的教學包含教師的教學(teaching)與學生的學習(learning)。教學理論與方法主要來自學習理論,學習成為教學的中心課題。   本書共分為兩篇,「教學理論篇」闡述神經科學、行為學派、認知發展、社會認知、資訊處理、認知學習、人文學派、多元智能、學習型態、情緒智商、建構理論,以及動機等理論。「教學方法篇」論述直接教學、探究教學、問題解決教學、創意教學、個別化教學、小組教學、合作學習、協同教學,以及道德教學等方法,最後討論教學評量。教學理論篇各章末節研討教學應用與省思;教學方法篇各章亦有實務演練,實為本書最大特色。   本書可供大學校院師資培育中心、教育系所學生修習教育心理學、教學原理、課程發展與設計、班級經營、青少年發展與輔導、教學實習及研習機構研習之用,亦可供各級學校教師與教育行政機關人員參考與應用。 目錄 第一篇 教學理論篇 第1章 學習的概念 第一節 學習的定義 第二節 學習理論的先驅 第三節 學習心理學的研究 第四節 學習心理學的重要議題 第五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2章 神經科學 第一節 腦的組織與構造 第二節 神經生理學 第三節 腦發展 第四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3章 行為學派理論 第一節 連結理論 第二節 古典制約理論 第三節 操作制約理論 第四節 接近制約理論 第五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4章 認知發展理論 第一節 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第二節 社會文化理論 第三節 認知發展理論的啟示 第四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5章 社會認知理論 第一節 概念架構 第二節 觀察學習 第三節 模仿的歷程 第四節 自我效能概念 第五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6章 資訊處理理論 第一節 資訊處理系統 第二節 記憶模式 第三節 遺忘 第四節 資訊處理的原則 第五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7章 認知學習歷程 第一節 技能學習 第二節 概念學習 第三節 後設認知 第四節 問題解決 第五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8章 人文學派理論 第一節 需求階層理論 第二節 治療學習理論 第三節 理論評述 第四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9章 其他學派理論 第一節 多元智能理論 第二節 學習型態理論 第三節 情緒智商理論 第四節 建構理論 第五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10章 動機理論 第一節 歷史的觀點 第二節 歸因理論 第三節 社會認知 第四節 自我概念 第五節 教學的應用與省思 第二篇 教學方法篇 第11章 思考教學 第一節 直接教學法 第二節 探究教學法 第三節 問題解決教學法 第四節 創意教學法 第五節 實務演練 第12章 個別化教學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實施方式 第三節 實務演練 第13章 小組合作學習 第一節 小組教學法 第二節 合作學習法 第三節 實務演練 第14章 協同教學 第一節 協同教學的涵義 第二節 協同教學的類型 第三節 協同教學的實施 第四節 實務演練 第15章 道德教學 第一節 道德發展原則 第二節 Kohlberg的道德推理階段 第三節 Dewey的道德論 第四節 道德教學的實施 第五節 實務演練 第16章 教學評量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命題的題型 第三節 多元評量的涵義 第四節 多元評量的理論基礎 第五節 多元評量的應用 第六節 改進的途徑 第七節 實務演練 表次 表2.1 腦的部位 表3.1 古典制約方式 表4.1 Piaget的認知發展階段 表4.2 Piaget與Vygotsky的理論應用比較 表5.1 影響觀察學習與表現的因素 表6.1 Gagn€撉瑣ザ葳滶? 表7.1 概念類化與區別的步驟 表9.1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 表9.2 情緒的主要功能與例證 表9.3 教師的情緒反應頻率 表9.4 建構教學的模式 表10.1 Weiner的歸因模式 表14.1 體育科循環式協同教學設計 表15.1 Kohlberg的道德推理階段 表15.2 道德行為的判斷 表16.1 教師的發問與題型分析 表16.2 知識向度與認知歷程向度的目標分類 圖次 圖2.1 人體神經系統 圖2.2 腦的構造 圖3.1 強化時程 圖4.1 近側發展區 圖5.1 Bandura的三位一體互惠式因果關係模式 圖6.1 資訊處理過程 圖6.2 記憶理論(Atkinson-Shiffrin 模式) 圖6.3 Gagn€é的智能階層 圖8.1 Maslow的需求階層 圖11.1 探究教學五步循環模式 圖11.2 聚斂式思考與輻射式思考 圖12.1 學習活動卡 圖12.2 學習契約 圖13.1 社交關係圖

為您推薦

教學理論與方法 (2版)

教學理論與方法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50 售價: 468 現省: 82元
立即查看
社區資源融入幼兒園方案教學-理論與實務

社區資源融入幼兒園方案教學-理論與實務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00 售價: 42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

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50 售價: 298 現省: 52元
立即查看
素養導向的教學理論與實務: 教材分析、教學與評量設計 (2版)

素養導向的教學理論與實務: 教材分析、教學與評量設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素養無法直接教導,是教師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動對情境現象進行分析,積極整合所學習的知能,提出合宜的策略,產出更新的觀點、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最終將整體學習經驗內化到心智。這種「分析情境→檢索知能→形成策略→解決問題→經驗內化」的歷程與其內含的態度,即是一種素養形塑的原理。   早期學校教育缺乏與生活情境的連結,如此可能導致學生在生活中遭遇困難時難以運用所學知能,亦可能產生錯誤判斷或放棄思考,甚至無法面對人生挫折。社會愈趨複雜,學校教育需要形塑學生生活素養以面對各種挑戰。   根據素養形塑原理,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發展合宜的情境問題,再指導學生基礎知能和態度,並進一步形成通則、方法、能力等策略性知識,之後提供學生運用策略性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最終協助學生將其經驗內化。因此,在素養導向教學設計中,教材內容分析、教學方法與不同階段的評量設計相當重要。   本書先提及素養導向教學的概念,並逐步呈現各領域教材內容分析以及各種形塑素養的教學方法,再提及學習目標與三個層次的評量設計之關聯,最後再以脈絡化的情境設計,呈現素養導向的教學活動設計流程與細節。 目錄 第一章 面對素養導向教學的挑戰 第二章 素養形塑的文獻探討 第三章 分析教材內容的元素與結構 第四章 分析各領域教材內容的元素與結構(一) 第五章 分析各領域教材內容的元素與結構(二) 第六章 理解教學方法的學理基礎 第七章 連結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一) 第八章 連結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二) 第九章 設定學習目標 第十章 編擬素養導向的評量題目 第十一章 素養測驗題的命題實例與解說 第十二章 發展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設計

原價: 480 售價: 408 現省: 72元
立即查看
高等教育的EMI教學:理論與本土實務的對話 (1版)

高等教育的EMI教學:理論與本土實務的對話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50 售價: 419 現省: 31元
立即查看